第八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包括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包括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认识到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国际秩序的重建。

2. 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各种复杂矛盾的把握。

2. 两极格局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具体历史事件,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影响。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引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 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介绍战胜国的分赃会议、雅尔塔体系等,分析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

3. 讲解两极格局的形成:从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4. 分析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讨论冷战期间的主要国际冲突和合作,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柏林墙的建立等。

5. 总结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梳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情况,总结其特点。

2. 请学生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冷战期间的主要国际冲突和合作,加深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历史:4.1《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人教大纲版)

历史:4.1《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课件(人教大纲版)

1970年12月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 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下跪
2005年10月年日本首相再 2005年10月年日本首相再 次参拜靖国神社
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 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时期建立的,近期以来日本 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 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 名 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 名乙、 二战甲级战犯和约 名乙 丙级战犯的牌位。 社已经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社已经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和聚会地。
原 因
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 加剧 1946年 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 ”演说
两 极 格 局 形 成
过 程
1947年 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 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1947年 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马歇尔计划” 的“马歇尔计划”(P67)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思考: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请思考:从二战 后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 后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关系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 二战 这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条件。 这是雅尔塔体系得以确立的背景、条件。
D
D
C
课后思考
比较项目 背景(战争) 背景(战争) 时间 会议 组织 演变 维也纳体系
比较近现代三大国际格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课件

三、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遇阻后转向政治改革,提
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改革的指导思想发 生根本改变。苏联取消了共产党的 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
②经过: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苏联迅速走向
解体;1991年,“ 8· 19 事件”成为苏联崩溃的催化剂;
(3)意义
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 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
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4)发展壮大:到1996年,成员已达113个国家(地区)。
4.中国的振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改革开放取得巨 大 成就。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根本上取决于格局中主要力量的消 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各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 的。
2.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
解析: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 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 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 战时同盟 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 生变化。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 称霸 世界 的全球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
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 意识形态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XXX,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历史,我说课的课题是《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因此,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本次说课课题要求,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如下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联合国的成立;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两极格局的形成。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辩证分析能力。

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本课重点: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课难点:对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溃灭而告结束,那么作为战争胜利的一方──反法西斯同盟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将如何变化?战争之后的世界是何种状况?这些将是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本章标题“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首先我们碰到一个重要的概念:雅尔塔体系。

设问:何谓雅尔塔体系?教师在学生看书、回答基础上概括: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设问: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归纳:①处置战败国。

②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

③建立联合国。

了解了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后,请学生思考:雅尔塔体系确立的背景或者说条件有哪些?关于联合国的成立,教师可在学生看书基础上归纳为:背景: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几大国之间为了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打印)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东西问题,二是南北问题。

东西问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关系。

南北问题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东西关系经历了从冷战到缓和的进程,南北关系主要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推进。

东西问题左右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国际关系中最突出、最敏感的问题。

战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划分为两级世界。

两极世界格局的特点是:(1)美苏及其盟国相互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里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第一节对战败国的处置一、五国和约的缔结(意、保、罗、芬、匈)1. 五国问题的提出二战结束后,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成了盟国的当务之急。

由于对德日两大战争元凶的处置事关全局且比较复杂,所以,盟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决定设立美苏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准备首先签订对意、保、罗、芬、匈的和约。

2.巴黎和会经过三次伦敦外长会议的召开,苏美英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1946年7月29日召开有21国家参加的巴黎和会,经过长达79天的讨论,各方作出妥协,最终制定了五国合约的草案,1947年12月纽约四国外长会议制定了五国和约正式文本,1947年2月10日,各有关国家在合约上签字。

3.条约内容,(1)政治问题:责成战败国保障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组织;审判战争罪犯,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主化。

(2)赔款问题: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比亚等国支付赔款。

(3)领土问题(P 29-30)(4)军事问题:限制军备,五国武装力量限于防务所需的最低人数。

清除永久性工事和军事设施;五国不得制造任何原子武器等。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

第三讲、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与‎冷战格局的‎形成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最大‎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分为两‎极: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

这一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这个格局‎中,一切矛盾和‎分歧都受制‎于美苏矛盾‎。

一切决定都‎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②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要‎作用;③冷战是双方‎斗争和对抗‎的主要方式‎。

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两极格局在‎战后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被打‎破。

它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战败国的‎处置1、《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缔结五国和约,是指战胜国‎对意、罗、匈、保、芬的和约。

从1945‎年9月至1‎946年1‎2月,先后召开了‎苏、美、英、法、中五国伦敦‎外长会议,苏、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苏、美、英、法四国巴黎‎外长会议和‎苏、美、英、法四国纽约‎外长会议,在会上,争论比较激‎烈的是关于‎对意大利殖‎民地的处理‎和赔款问题‎,的里雅斯特‎的归属问题‎,以及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外交承认等‎问题。

(1)意大利殖民‎地问题由于各方各‎持己见,争持不下。

外长会议最‎后决定延缓‎处理,暂由当局(英国)管理。

对意和约生‎效后一年内‎如仍不能解‎决,则交联合国‎大会审议。

后来,联合国大会‎于1949‎年11月通‎过决议:利比亚从1‎952年1‎月1日独立‎,意属索马里‎继续由意托‎管10年。

1960年‎7月,意属索马里‎独立并与原‎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共和国。

厄立特里亚‎根据195‎0年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于1952‎年9月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后来又完全‎合并。

1993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而独立‎,中国于当天‎与厄建交。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包括战后国际会议、冷战政策的形成等。

2. 使学生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战后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成立等。

2. 冷战政策的形成: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3. 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

三、教学重点1. 战后初期国际会议的作用和影响。

2. 冷战政策的形成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学难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复杂性的把握。

2. 冷战政策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

3.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事件,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战后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联合国成立等。

2. 冷战政策的形成: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等具体事件,让学生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2. 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及两极格局对世界的影响。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2)掌握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分析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3)以案例分析法,探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对和平、发展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2)战后初期国际会议的召开;(3)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演变。

2.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冷战的爆发;(2)北约与华约的建立;(3)战后初期两极格局的特点。

3. 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1)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欧洲的影响;(2)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亚洲的影响;(3)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2)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战后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2. 教授新课:讲解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作用的理解;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重要性;六、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续)1.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分析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及其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分工明显,国际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五、复习思考题
• l、概述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形式 • 2、试析杜鲁门主义
六、参考书目和文献
• l、苏联科学院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国际关系》,第一卷,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 社,1965年版。 • 2、(美)沃尔特· 拉费贝:《美苏冷战史话》, 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 3、(美)戴维· 霍罗茨:《美国冷战时期的外 交政策》,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版。 • 4、哈军· 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中译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出版社,1974年版。
“北约”组织召开会议
“华约”士兵
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什么了哪些对抗 措施使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美:全球战略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两 极 格 局 正 式 形 成
合并三国占领区
苏: 东欧扩张
经互会
柏林墙
华约
二、“冷战”的过程 1. 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3.“北约”与“华约”的建立 4.“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4)冷战思维还在支配某些政治家的实践。
• 冷战的惯性似乎形成当今某些政治家的思维定势,他们或者 坚持霸权主义立场,企图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 • 构建一元化的国际新秩序;或者只看到国家间利益对立的一 面,坚持封闭和僵硬对抗的政策。
四、视野拓展
• 关于“冷战”的起源目前学术界有五种观点: • 1、“美国霸权论”。持此观点的多为苏、中学者,也有部 分西方学者。苏联学者认为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建立世界 霸权,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一手导演了“冷战”。 中国学者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 被动的应战者。美国史学家认为美国应对战后美苏关系的 破裂负主要责任。 • 2、“苏联扩张论”。此观点流行于西方政界和学界,特别 是美英史学家和政客。他们指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是 追求和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企图通过世界革命将苏联式 的共产主义统治整个世界,认为苏联是“冷战”的发动者, 美国仅仅是对苏联的扩张做出必要的反应,以防止“极权 主义”的蔓延,从而保障“自由世界”之安全。 • 3、“美苏共振论”。我国有学者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 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 的,或仅仅是由美国的政策和措施引起的。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1942年,《联合国宣言》为战后 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也为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④1943—1945年,二战中的四次 国际会议构成了战后世界新的政 治地理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4.雅尔塔体系的实质和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 势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势力范围。 5.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6.联合国建立 1945 年建立联合国。总部设 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 大会和安理会。
二、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占领
用铁丝隔开的东西柏林
二、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占领
2.对日本的占领 美国军队占领日本,对日本的 纽伦堡审判。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两极格局的含义
2.形成原因 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相互 对峙 3.两极格局的形成 过程
①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主张不 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 对世界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起了推动作用。 ②建立在美苏势力均衡的基础之上, 对世界作出了两分天下的划分,深 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③它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传统的国 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二、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为什么会对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2.比较盟国对德日法西斯处置的措施 不同?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含义、形成的原 因、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分别是什 么?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雅尔塔 体系的确立 1. 战后初期国际力量的对比 —— 战 后国际新格局 2.雅尔塔体系的含义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本课内容提示: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二战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2.什么叫雅尔塔体系?它包括哪些 主要内容? 3.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其作用又 是什么? 4.美苏英法四国是怎样分区占领柏 林的?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订立《北大西洋公约》
签定《华沙条约》
对德国的处理
德 意 志 联 邦 共 和 国 西 占 区 :
--分成西占区和苏占区
德 意 志 民 主 共 和 国
苏 占 区 :
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冷战激化的表现
1948—49年美国空运物资到柏林
朝鲜战争(1950-1953)
中国 朝鲜 1、背景:朝鲜分裂
朝 鲜 全 图 三八线
美苏冷战的展开
以美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 以苏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讯号 富尔敦演说1946 杜鲁门主义1947 开始标志 经 济 马歇尔计划(1947) 经互会(1949) 表 现 军 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政 治 (1949) (1955) 联邦德国(1949) 民主德国 产 物 大韩民国(1948) 朝鲜人民民主 共和国(1948) 朝鲜战争(1950-1953)
联邦德国 物 大韩民国
华沙条约组织
民主德国 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

朝鲜战争(1950-1953)
作业:一课一导P118-119
The End! Thank you!
富尔敦演说(铁幕演说)
•1946年 •丘吉尔 •发出“冷战”的讯 号 “……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 下来,这些国家受苏联 的高压统治,根本没有 真正的民主……”
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但不诉诸战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北约: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 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一、雅尔塔体系确立:按雅尔塔等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新 的世界格局(美苏两极)。 二、联合国建立: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 总部设在纽约。 三、美苏冷战: 以美为首的 帝国主义阵营 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_图文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_图文

纽伦堡审判
纽伦堡审判
怎样评价 “雅尔塔体系”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 相同点
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体系
都带有大国政治和大国争霸的性质
都建立了国际性组织机构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反法西斯、政治民主化 美苏争霸性质
英法为主角
美苏为主角
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两极格局
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世界时,仓促建立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_图文 .ppt
勉强保住大国地位
沦为二等国

英法

政治军事 经济军事
大国
大国
与西方大国平等,共同主宰世界 得到战后最大补偿
建立“安全缓冲带”
推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有限度
战后初期苏联的政治构想
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 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政治:美国起主导作用的普
积内极容方面: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
实质: 21..重处新置美绘法不制西要等苏同战斯用。社后两战民会欧败主国制亚国方度政式根国治解据家地决和图政自平治己共和处经的与济合问作题,
消极战方3.建面略立:联需合建要国立,在,维美对持苏世战世界时界和军平事格实局力均作势基础 出4.托的的管独两计立划上苏治分权,相互。利承天互相认妥争下被协夺压的势的迫产力划民物范族,围分所的。以大包国含强着权美政
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
2.德国及其首都,由四大国分区占领


柏林
德国பைடு நூலகம்


占领区内行军的美军部队
分区占领奥地利的美英法苏四国宪 兵队,一九五五年结束对奥占领
判处戈林 里宾特洛夫等12人绞刑

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二历史下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结构】西欧背景美国苏联划分势力范围概念建立联合国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处置战败国积级评价消极后果:两极格局形成【重点难点】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

(1)创立的过程不同:前者是在一战后仓促建立的,是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处置战败国,分享胜利果实的结果。

后者的创立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早在战争进行时的1941年8月,英美首脑发表《大西洋宪章》,拉开了创建国际新秩序的序幕,此后又举行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直到1951年9月旧金山会议达成了战后对战败国的最后一个和约,雅尔塔体系才最终确立。

(2)形成的世界格局不同:传统的世界格局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由欧洲列强主宰国际事务。

一战后尽管美国崛起,但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依然没有改变以欧洲大国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世界近现代史上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美苏格局所取代。

(3)性质不同:前者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实力的基础之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强权政治的产物。

后者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但该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的社会制度,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国际秩序方面贯彻了民主与和平的原则。

(4)对战败国的处置不同:前者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失败的,帝国主义战胜国标榜其目的是为了和平,避免发生战争,事实上更多的是为了复仇(如法国竭力削弱德国,报普法战争之仇),显然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

相比之下,英美法在处置战败国时,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把太多的重担强加给他们。

2、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是如何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1)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A、早在14-15世纪,意大利、英国就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欧洲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旧人教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旧人教版

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 标志是什么?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冷战政策,是指以武力为后盾采取除军事进攻以 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同时对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 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
标志: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请思考:如何看待《联合国宪章》及 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文献, 它不仅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而且也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国 际法,它所阐述的许多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宪章 所规定的联合国的宗旨和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原则,符合世 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意愿,得到广泛称颂。 在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企图把联合国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 战争政策的工具,使联合国成为受它操纵和利用的表决工具,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记录。尽管如此,联合国作 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性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 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中小国家和第 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今天,更是如此。
B

( D )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 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
5.战后对日本的处置与德国的处置不同之处是:( ) ①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更加严厉 ②保留原有的政治制度 ③由美国单独占领 ④摧毁法西斯军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6.1949年2月,美国乔治· 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 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 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 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 决。”与以上言论相符的外交政策为: ) B( A.“门户开放”政策 B.冷战政策 C.大棒政策 D.金元外交政策

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1945年4月上任的哈里· 杜鲁门,在追求世 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 同的是: 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 展开的称霸活动; 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战 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把罗斯福主要通过国际组织建立世界霸权 转变为主要运用直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 向外扩张。
1947年杜鲁门发表国 情咨文时,要求国会 为援助土耳其和希腊 政府,防止当地发生 革命,拨款8亿美元。 一般认为,这是杜鲁 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 点。
杜鲁门身边云集勒一大批精英:
三任国务卿:贝尔纳斯;乔治· 马歇尔;迪 C· 恩· 艾奇逊 驻苏大使:哈里曼 驻苏参赞:乔治· 凯南
马歇尔和凯南的照片
纽伦堡审判
23名被同盟国认定为 “主要战争犯”中的 21人被推上了历史的 审判台,其中包括前 纳粹元帅赫尔曼· 戈林、 希特勒副手鲁道夫· 赫 斯、希特勒的秘书马 丁· 波曼及纳粹外长里 宾特洛甫。
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纳粹战犯们
赫尔曼· 戈林
是臭名昭著的纳粹秘 密警察机构———盖 世太保(德语“国家 秘密警察处”缩写 GESTAPO的音译)的 缔造者。
1、美苏意图及其行动 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 受降区域划分:日苏领土争端
北方四岛问题:齿舞、色丹、国后、择捉
中国国民党政府在战后也的确曾作出了驻日的安排,即将 原来的荣誉二师整编为六十七师,以精通日语的儒将戴坚 为师长,准备赴日。荣誉二师曾参加过印缅战争,又执行 过赴越南受降任务,积累不少了与盟军交往的经验。全师 装备精良,官兵的整体素质较高,士兵的识字率很高,在 接到驻日命令后,又开始为此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全师官 兵平均身高1.7米以上,士兵的文化程度均达到小学毕业。 并开展了包括日语在内的相关业务培训,对连以上的军官, 除进行执行占领日本任务的训练外,还要求进行一般国际 社交和集会的习俗,礼仪等训练。为与美军合作执行任务, 全师官兵一律使用美式装备,其编制也是采用美式的编制。 所以在1946年5月初,国防部派员前往该师检查出国前的 准备工作时,获得“确实是一支理想的出国部队”的好评。

4.1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4.1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不同点;
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 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雅尔 塔体系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而雅尔塔体系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 ④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 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雅尔塔体系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 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 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 间的矛盾;而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矛盾则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 的矛盾。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一)背景: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二)主要内容: ①重新划定欧亚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 占领地区的疆界 ②建立联合国 ③处置战败国 (三)评价: 原则上——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 实质上——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 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 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造成战后德国分裂的原因是 ( D)
A.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B.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波茨坦会议的决定
D.美、英、法、苏矛盾的加剧
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 取代的标志是( A)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B.联合国的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4.二战后对日本法西斯惩处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是( B ) A.苏联的利益考虑 C.日本认罪态度好 B.美国的利益考虑 D.中国政府的宽容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1 人教版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PPT课件 1 人教版

冷 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分别以美、苏为 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马歇尔
•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战略家、军事家和资 产阶级政治家。第二 次大战期间任美国陆 军参谋长,战后先后 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 部长。他在推行杜鲁 门主义、制定马歇尔 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的过程中,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
1、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纽伦堡审判
这是一次正义和全面公正的审判,使纳粹战 犯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了警世作用,有利 于防止纳粹势力再度复活。
2、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东京审判
总体来讲是正义和公正的,但在美国的庇护 下,一些侵华战犯得以逃脱,为以后日本军 国主义势力东山再起留下祸根。
经济上,美国已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大战中,美国由于本土 远离战场,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还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成为二 战中唯一的“爆发户”。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占压倒的优势。工业生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2/3,外贸出口额 占1/3,黄金储备占3/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 国。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 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 的国际贸易体系 。
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雅尔塔体系
西欧:普遍衰落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被打垮, 英法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衰落。
1.背景 美国:在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苏联:在战后由于政治、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 为唯一能抗衡美国的国家惟一能抗衡美国
2.含义 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 2004年日本首相再次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句

"From Stettin in the Baltic to Trieste in the Adriatic an iron curtain has descended across the Continent."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 下来。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欧洲一分为二》(1961)
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生在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夜里。午 夜过后,一堵将东西方分隔长达近30年的墙建了起来。
柏林墙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 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录像8分钟
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1、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不是。因为苏联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行动权力 是在反攻德国及其占领区的过程中自己夺取的。
(3)杜鲁门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

2、东京审判 讨论:天皇是否战犯?

四、为什么二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有 哪些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和影响?
1970年12月,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 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1、美苏意图及其行动 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 受降区域划分:日苏领土争端 远东委员会(华盛顿,高级,虚) 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东京,低级,实)

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 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 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 (1)“重蹈德国的覆辙”是怎么回事? 不愿让同盟国像分区占领德国那样占领日本。 (2)苏联占领“德国和奥地利”是美国给的机会吗?
1、苏联对外政策的两重性 积极方面 : (1)巩固二战的胜利成果,为医治战争创 伤,确保国家安全创造条件。 (2)巩固和加强东欧,严防帝国主义插手 干预。 (3)防止德日重新武装,再度成为新战争 的策源地 。

消极方面: 过分地考虑自己的安全和民族利益,犯有 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表现: (1)干涉东欧内政 (2)割占东欧领土

美国霸权的障碍

第一个也是主要的障碍来自苏联。 第二个障碍来自发展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 家的进步民主力量。 第三个障碍来自觉醒了的亚非人民 。 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美国当 局认为: 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 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 在插手。最初对共产主义的概念认为是一种国际阴谋,象 章鱼那样身在莫斯科,触角则伸到世界最远的各个角落”。
第三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Russia
America
一、美国的全球性进攻态势
1、杜鲁门主义的特点及其运用 特点:以意识形态的辞藻掩盖其全球扩张。 典型语句: ——“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 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所企图的征服”。 表现: 反苏联:对苏钙化政策 拉西欧: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三部曲达全面控制 争亚非拉:拉美、中、日、朝、第四点计划

美国战后的三怕和扩张动力
2、美苏关系的变化 美国全球霸权的三障碍及解决办法

二、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 containment

1、东欧、伊朗和土耳其问题 1945年4月上任的哈里· 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 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 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展开的 称霸活动; 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战后以苏 联为主要敌手; 把罗斯福主要通过国际组织建立世界霸权转变为 主要运用直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向外扩张。 2、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最后一段 名句


(2)赔款:五国分别向苏联、南斯拉夫、希腊、埃塞俄 比亚等有关国家支付赔偿。 (3)领土:意放弃《辛丑条约》规定的在华的“一切利 益与特权”,并取消意在天津的租界权,放弃在上海和厦 门公共租界的“所有权利”。 关于罗马尼亚边界:苏联获得比萨拉比亚后,成为多瑙河 沿岸国。 芬兰疆界:苏联从而与挪威接壤。 匈牙利疆界:从此苏匈有了共同边界。
2、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背景 美国 对日 政策 调整 主要 内容
1948-1949年,亚洲形势巨变。中国,印度,日本。
(1)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 。 (2)还权日本保守政权。 1952年4月28日,《对 日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及《日美行政协 定》同时生效。 美军无限制驻留 、布鲁塞尔条约组织

1948年3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 卢森堡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 塞尔和约。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的合作条约。 主要目标

苏联
二、世界性的军事条约网

两 最 两 突 破
1、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1948年6月 “范登堡决议”,解决美国的法律依据。 美国国会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陆以外 的国家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949年8月生效。 最重要条款:“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 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美国所组织的最大的一个军事同盟 。 1952年2月非北大西洋国家希腊、土耳其加入。 1954年10月巴黎协定规定西德独立。1955年5月,联 邦德国加入北约。苏联和东欧强烈反应,成立了华沙条约 组织。

2、对外政策两重性的原因

(1)自伤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国民经济遭到空前破坏。 (2)外力 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好战政策,使苏联面临严酷的 “冷战”环境。 (3)领导人 斯大林对战后初期的战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斯大林混淆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大国沙 文主义、民族利己主义的界限,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严 重脱节的错误。

(5)1955年美国策划,英国、 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巴基斯坦 组成巴格达条约组织。 终于建立起一个从大西洋经中 东到西太平洋的军事条约网,以实 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标。美国 学者:“1955年是标志着用军事同 盟包围共产党国家的一年”。
大国小邻的 生存之道?
美国为何 没有正式 加入?

三、苏联的“安全带”政策
2004年日本首相再次参 拜靖国神社
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的异同
相同点 对德、日都进行了军事占领 对战犯进行审判,使战犯受到惩罚 不同点
占领方式
对德:分区占领---矛盾---德国分裂
对日:美国单独占领---利益---全面扶植
处理程度
对德:四国较好合作,惩处彻底全面
对日:美国主导,处理不够彻底全面
最后一段

English-speaking Commonwealths be added to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ll that such cooperation implies in the air, on the sea, all over the globe and in science and in industry, and in moral force, there will be no quivering, precarious balance of power to offer its temptation to ambition or adventure. On the contrary there will be an overwhelming assurance of security. If we adhere faithfully to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alk forward in sedate and sober strength seeking no one's land or treasure, seeking to lay no arbitrary control upon the thoughts of men; if all British moral and material forces and convictions are joined with your own in fraternal association, the highroads of the future will be clear, not only for our time, but for a century to come.
2、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欧洲复兴计划”----> “西欧复兴计划” 内容: 1948年2月。4月美国 “1948年援外法案” 。 16个国家和德国的英法美占领区,接受援助,总额 131.5亿美元。 影响: 角度一 欧(双面剑)、美(全赢)、苏(受制) 角度二 经济(美欧)、政治(排共)、军事(军援)
战后美国三怕
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 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 三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 转向衰退。

3、从冷战到热战?:第一次柏林危机
冷战: 指用武力以外的手段进行遏制,如经济封锁、实 行禁运、敌对宣传、援助敌对方等等。 热战: 指采用武力,直接出兵,真枪实弹地进行战争。 结果: 两个德国
第七章 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 对峙格局的形成
思考题
1、两极格局的特点? 2、战后盟国对德日处置的不同及其后果? 3、战后美苏关系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4、冷战的起源及冷战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特点 美苏矛盾是主要矛盾 美苏作用起主要作用 美苏“冷战”是主要方式
第一节 对战败国的处置
一、《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缔结 1、基本内容 注意对德与以日对比 注意与一战处置对比 (1)政治:所有和约均责成战败国保障 本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禁止一切法西斯 组织;审判战争罪犯,使五国非法西斯化和民 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