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主题)(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37张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37张](https://img.taocdn.com/s3/m/d8cbcd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5.png)
08
c.小说情节——情节作用
对环境的作用 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内容
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精神/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对人物的作用
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突出/升华……主题
对读者感受的 吸引注意,引起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作用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
表现 手法
篇章 结构
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 感官描写:视、听、嗅、味、触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动作、神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白描、细描
表达技巧
修辞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语、双关、通感、 手法 顶针、互文、对偶、反问、设问、用典……
表达 表达 技巧 方式
表现 手法
篇章 结构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 情、咏物寓情……
表达技巧
修辞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语、双关、通感、 手法 顶针、互文、对偶、反问、设问、用典……
表达 技巧
表达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方式
表现 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衬托、 手法 铺垫、对比、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忘恩 负义、胆小怕事、是非不分 、 目光短浅、尖酸刻薄、爱慕 虚荣、卑鄙无耻、冷漠无情 、 优柔寡断、凶狠狡诈、封建 保守、道貌岸然、冷酷无情
a.小说人物——概括形象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 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 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 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
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ppt
![高考语文复习之小说阅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89b804b9d528ea80c77947.png)
放下包袱,轻松对话 打开心结、轻松
例题:
以宋子平《风水》为例 小说在刻画杜吉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 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 嫉妒狭隘。对于丁三处处优于自己,杜吉祥心生嫉 妒之心,竟利用给丁三看风水的机会,为其看了一扇 “鬼门”。 ②胆怯脆弱。对于当年的错事,杜吉祥不敢当面承认, 只能“将错就错”,可以看出其内心的胆小与怯懦。 ③心怀良善。虽然没有承认错误,但杜吉祥多年以来一 直处于愧疚之中。 ④勇于认错。杜吉祥此前一直避免回家乡,不敢面对丁 三,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直面现实。
高考小说阅读
学习目标:
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 探究解题规律。
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学 会品读小说。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 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 (一道单选、两道主观题,约14分)。 命 题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 分 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 析 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 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 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 考。集中于探究题。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地位角度入 手,先分清要分析的对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 物: ①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 突出、深化主题。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
例题:
以宋子平《风水》为例 小说在刻画杜吉祥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 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 嫉妒狭隘。对于丁三处处优于自己,杜吉祥心生嫉 妒之心,竟利用给丁三看风水的机会,为其看了一扇 “鬼门”。 ②胆怯脆弱。对于当年的错事,杜吉祥不敢当面承认, 只能“将错就错”,可以看出其内心的胆小与怯懦。 ③心怀良善。虽然没有承认错误,但杜吉祥多年以来一 直处于愧疚之中。 ④勇于认错。杜吉祥此前一直避免回家乡,不敢面对丁 三,但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直面现实。
高考小说阅读
学习目标:
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 探究解题规律。
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步骤,学 会品读小说。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 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 (一道单选、两道主观题,约14分)。 命 题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 分 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 析 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 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 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 说的标题。(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 分析综合和鉴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 考。集中于探究题。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地位角度入 手,先分清要分析的对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 物: ①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 突出、深化主题。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上课用)ppt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上课用)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5be523580216fc700afdf6.png)
动作描写及作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 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要精选词 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 生动。)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 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 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 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 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 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 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小说艺术特色 (1)鉴赏一: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 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 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百合花》《甜甜的泥土》《窗》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
(2)鉴赏二:人称 人称 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 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 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 观事物。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 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 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 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 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一般带有作 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 示。
心理描写及作用 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 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 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 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 作品主题。
心理
西方文学作品比较重视心理描写,通常把它作为 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记得小时侯读外国 小说,对大段的心理描写不耐烦,常常是快速的 往后翻) 在我国小说中,大段的心理描写则 比较少。"五四"以后,我国文学接受了西方的影 响,心理描写便比较多起来了。心里描写能深刻、 细腻地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使人物 形象更为丰满、充实。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65张PPT)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9196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c.png)
①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 以景作 ②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
结的 ③从人物看,烘托人物。 结局 ④从主题看,升华主题。
⑤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材小说情节回顾——
01
02
03
04
参照小说有关情节知识,重温学过的课文,填出下表内容。
篇名
情节概述
情节线索 情节结构 情节技巧
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 照应
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 构紧凑。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 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 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 因果更分明。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 铺垫 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
或事物以作衬垫。
补充:小说线索的结构有哪些——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明线所叙 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由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 索。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 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小说阅读
如何高效复习
语文复习的本质——是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能力训练
做主动型、研究型考生 ——我负责、我计划、我执行
我们先来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
01
02
03
04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 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
• 人物:主人公刻画人物的方法:
环境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考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ppt
![高考复习小说类文本阅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eb23a1172ded630b1cb672.png)
(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 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 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 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 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 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 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 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典例1 主题要旨题
考查文学类文本主题的一类试题。有的试 题可能并不明确要求概括主题,但要求在 把握主题的基础上,从特定角度分析作品 (或作品局部)的内容,解读其含意,就 文中的某种说法概括其表现、分析其原因 或揭示其意图,也可以并入这一类。
答题要领:
作品主题的把握,应从文本和背景两个方 面着手。从文本本身看,应感受并理解作 品描绘的主体形象及其意蕴,在此基础上, 分析概括作品的主题。从写作背景看,应 洞察文本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了解作 者的写作动机,以此作为把握作品主题的 重要参考。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 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 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 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 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高考小说阅读》PPT课件归纳.ppt
![《高考小说阅读》PPT课件归纳.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e65cc2852458fb770b56ba.png)
演示课件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
• 作用: •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
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演示课件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 作用: •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
演示课件
二、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 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 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 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 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 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 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 小说三要素: • 人物、环境、情节
演示课件
一、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 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演示课件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
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 写等。
演示课件
•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
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 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 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 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 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
• 作用: •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
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
决定人物性格; •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演示课件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 作用: •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
演示课件
二、注意环境描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 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 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 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 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 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 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 小说三要素: • 人物、环境、情节
演示课件
一、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 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演示课件
⒈表现人物的手法:
•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
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 写等。
演示课件
•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 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 •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
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 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 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 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 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高三高考小说阅读课件(共38张PPT)
![高三高考小说阅读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adbc4cf8c75fbfc67db251.png)
一种以很小的篇幅,反(映5)生文活章中语极言短特时色间。内发生的
较单一的事件的文学体裁。
三 人物[描写手法]
要 情节[构建方法] 素 环境[自然社会]
把握形象特点
把握主题思想
鉴赏写作技巧
Company Logo
二、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Company Logo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 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 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 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 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 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高考
小说阅读要点
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
二、小说考查的特点:
小说的情节、环境、人物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等方面来设题
三、应对措施:回归课本 ,完善储备
精练习题, 针对训练 及时反馈, 归纳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知识清单:
1、节选部分开头描绘宁府门口“两个大石狮,三间兽 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个大字……”,反 复突出一个“大”字,用建筑物的宏伟壮观暗示贾 家社会地位的显赫、威严、气派。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ppt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1533ff8bd63186bdebbc0f.png)
根本原因:没有关注或依据社会背景理解社会意义。
联系课本知识《祝福》
12
《迎宾竹》主题理解参考:
①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一个贤内助 (好妻子)的支持和帮助。
②领导者要洁身自好,廉洁奉公,更要警惕手法 隐蔽而多样的拍马、行贿等不良不法行为,同 时要勇于接受批评,闻过即改。
③领导者的亲属,对领导的工作既要支持和帮助, 更要勇于监督,对其错误要敢于批评等。
2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 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 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 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 万不得已,是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 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 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 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 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 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 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 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 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6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 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个人某一 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7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从小说标题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二、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三、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识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cd6d19b9d528ea80c77921.png)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精品课件 】
参考答案
1对极其哀痛的真挚亲情的歌颂。“爱之深则思之 切”,两位老人对儿子极度怀念,用他还活着的假 象来安慰自己。
2 对冷酷凶暴、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的鞭挞。小说通 过两位善良老人心底火热的爱跟这个世界冷酷的凶 杀、抢劫、暴行之间的对比,勾勒出社会现实的一 个缩影,寄寓了作者对老人深深的同情、对世界不 平的鞭挞。
执教者:陈伟
考点解读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008江苏考纲
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
赏评价能力。具体有以下三点:
“ 文 学 作 品 的 阅 读 鉴 ①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 赏,注重审美体验, 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精品课件 】
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专题PPT【精品课件 】
❖ 孙俪似乎还在怀念着那个激情四射、壮志满怀的葛多,她还 没有从梦里醒来。她整日埋怨我窝在那个不死不活的单位里 混日子,让她恼怒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在单位里至今仍是 一个大头兵,任别人呼来喝去。
❖ 吵架是不可避免的,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 的最后,我们经常为了一点鸡零狗碎的琐事吵得天翻地覆。
散文、小说为主,也 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和戏剧作品”
读。
16.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6分)
《雪夜》篇幅虽短,情节曲折离奇、出人意料。
审清题目
1.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
2.第二个意外是陌生人上楼行凶,却从楼梯 上滚落下来; 3.第三个意外是警察上楼竟然找不到“儿 子”,警长说明两位老人早已丧子的真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
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 的主题,如《祝福》。
4
挖掘主题的途径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
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 揭示的社会意义。如本讲“考点二”[典例]《第9 车厢》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作者所要揭示 的不负责任、思维定势的危害。
7
例、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 到什么启发?
本题是直接要求归纳主题,其解题方法 除了从文中找出点题句外,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 故事情节上开窍:
答: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 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 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 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 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2
二、答题模式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
具体的××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若
是题目对比或互换类,要注意多角度对比,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3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
全文;暗示情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设 置悬念,吸引读者。
(主题角度)③寄托情感;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
主题;暗示比喻象征。
(人物形象)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表达效果)⑤对比讽刺,强化效果;一语双关,
《孔乙己》
以物件 (物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题
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 《药》 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 《项链》 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
征意义
以形象特 征为题
《装在套 子里的人》 《祝福》
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 讽刺,强化主旨效果
11
分析小说标题的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标题,此类理解小说标 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 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实现。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通过寓
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
理状态。
3
挖掘主题的途径
“小说主题”类题,不论概括型,还是评价 探究型,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思维趋向——三“从”一“联” 1.三“从”
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描绘……的情 景),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6
挖掘主题的途径
2.分析评价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理由是……
3.探究主题 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再分点
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特别提示]
在评价、探究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 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 生搬硬套,导致评价探究缺乏针对性。
(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
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如本讲“考点二”《第9 车厢》中的“正常人”。
5
挖掘主题的途径
2.一“联”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 说主题的目的。 二、答题模板 1.概括主题
8
分析小说的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 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理解小说标题,高考命题者会从两个角度设 题,一是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二是小说标题的 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4)小说标题有何丰富内涵?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
1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
括作品的主题);---主题概括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主题探究
2
小说主题表现形式
①通过形象来实现。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
9
小说常见的题目及含义作用: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事件为 《林黛玉 交代人物、概括故事情 题 进贾府》 节
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 以地点为 《故乡》
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
题 《边城》
渲染环境氛围
10
小说常见的题目及含义作用: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人物为
题
《阿Q正
传》 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 的主题,如《祝福》。
4
挖掘主题的途径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
发展中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 揭示的社会意义。如本讲“考点二”[典例]《第9 车厢》可以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理解作者所要揭示 的不负责任、思维定势的危害。
7
例、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 到什么启发?
本题是直接要求归纳主题,其解题方法 除了从文中找出点题句外,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 故事情节上开窍:
答:才华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 族精神更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 民族的耻辱,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 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家利益 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2
二、答题模式
理解标题内涵: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
具体的××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标题的作用:①……②……③……(若
是题目对比或互换类,要注意多角度对比,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3
(环境角度)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
(情节角度)②概括故事情节;结构线索,组织
全文;暗示情节发展,铺开情节,呼应细节;设 置悬念,吸引读者。
(主题角度)③寄托情感; 揭示小说主旨、深化
主题;暗示比喻象征。
(人物形象)④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 (表达效果)⑤对比讽刺,强化效果;一语双关,
《孔乙己》
以物件 (物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题
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 《药》 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 《项链》 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
征意义
以形象特 征为题
《装在套 子里的人》 《祝福》
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 讽刺,强化主旨效果
11
分析小说标题的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标题,此类理解小说标 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题:
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 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通过叙事来实现。用故事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手法(隐喻、象征等)暗示。通过寓
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
理状态。
3
挖掘主题的途径
“小说主题”类题,不论概括型,还是评价 探究型,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思维趋向——三“从”一“联” 1.三“从”
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描绘……的情 景),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6
挖掘主题的途径
2.分析评价主题 本文的主题是……,理由是……
3.探究主题 总→分,即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再分点
证明。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 [特别提示]
在评价、探究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 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时,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 生搬硬套,导致评价探究缺乏针对性。
(3)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
中的关键性词语来把握。如本讲“考点二”《第9 车厢》中的“正常人”。
5
挖掘主题的途径
2.一“联”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
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理解小 说主题的目的。 二、答题模板 1.概括主题
8
分析小说的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 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理解小说标题,高考命题者会从两个角度设 题,一是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二是小说标题的 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1)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小说为什么拟题为××? (3)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 (4)小说标题有何丰富内涵?
高考小说阅读(主题)
1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
括作品的主题);---主题概括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
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主题探究
2
小说主题表现形式
①通过形象来实现。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
9
小说常见的题目及含义作用: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事件为 《林黛玉 交代人物、概括故事情 题 进贾府》 节
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 以地点为 《故乡》
提供事件发生的范围、
题 《边城》
渲染环境氛围
10
小说常见的题目及含义作用:
拟题方法 典型例子
含义作用
以人物为
题
《阿Q正
传》 明确小说中的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