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

合集下载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0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02 下肢(胫神经)为例: 03 P40波的潜伏期 04 临床应用:补充SCV的不足,对感觉神经 05 近端特别是后索病变较敏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1. 各波的起源:
2. 、听神经的颅外段
2. 、a、耳蜗核 3. 听神经的颅内段 4. a+b
③ 、上橄榄核 ④ 、外侧丘系腹侧核群 ⑤ 、与外侧丘系及下丘的中央核有关
A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
高 低 频 RNS 应 用 比 较
重症肌无力 递减明显 无或递减
肌无力综合症 递 减 显
递增明
低 频 RNS RNS
高频
肉毒毒素中毒 递增
无或递减
01 脑 诱 发 电 位
03
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 动。
0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07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02
理表现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锥体外系疾 病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
肌电图(EMG):神
2
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
注:神经源性损害:
3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 4 位(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运动单位 5 电位:宽时限、高 波幅、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神经传导速度(NCV)

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

感觉:SCV正常
202X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神经电生理学 脑电图学 肌电图学 脑诱发电位学
针电极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 能的一种手

肌电图的检测及临床应用2

肌电图的检测及临床应用2
单神经病—嵌压综合症 单神经病 嵌压综合症 腓总神经麻痹) (腓总神经麻痹)
• NCV: • 腓骨小头上、下节段SCV和MCV ↓、 CMAP ↓或波形离散。 • EMG: • 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表现,腓肠 肌(— )。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MG) )
• 选择腋神经或尺神经行RNS检测: • 低频或低频和高频均出现递减 ,则支持MG 的诊断。
门诊号: 住院号: 肌电号:2956
肌电图报告单
姓名: 程嘉硕 一、肌电图检查: 检查肌肉
右 左 胫前肌 胫前肌
性别: 男 插入 电位 放 纤颤
年龄: 18 月 松
病区: 轻 收 缩 多相电位
床号: 重 收 缩 波型 峰值电位
单纯--混合相 单纯--混合相 单纯--混合相 单纯--混合相 单纯--混合相 单纯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感觉
腓总神经(M) 腓肠神经(S) 正中神经(M) 正中神经(S) 运动
潜伏期 (毫秒) 左 右
2.4 2.5 2.8 1.7
诱发电位波幅 (毫伏) 左 右
10 11.7 uv 12.7 9.0uv
自— 至—
记录
(米/秒) 左 右
56.6 40.1
踝——腓骨小头 踝上 8cm——外踝 腕——肘 中指——腕
吴易衡:男,1月+,四肢活动差1月余收治入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EMG: 所 检 右 上 肢 肌 未 见 正 尖 波 和 纤 颤 电 位 , 但 均 见 巨 大 电 位 (5mv—7mv) ,所检肌募集反应均较差。 NCV: 右正中神经、尺神经 MCV 属正常范围。右正中神经 SCV 属正常。
结论:右臂丛神经部分性损害(陈旧性)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第一部分简介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一.概况肌电图(EMG)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电极或常规EMG,研究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

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和F波)、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和交感皮肤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二.目前EMG所处的地位随着影象学(CT、MRI)、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学等检测技术的应用,诱发电位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局限。

但仍不能取代EMG提供的神经肌肉正常或异常等重要信息。

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

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三.EMG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一)常规EMG或同心圆EMG(二)单纤维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有Ekstedt和Stalberg创立的一项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更详细的了解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分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和神经再生的情况。

(三)巨肌电图(macro EMG)StaiberRl979年建立的一种记录整个运动单位的检测方法。

主要用于侧枝芽生的定量分析和估计运动单位的数量等研究(四)扫描肌电图用于研究运动单位的分布及解剖构成,通常用多极针电极记录。

(五)表面肌电图及临床应用1.运动肌电图学(1)步态;(2)人体工程;(3)康复;(4)运动医学。

2.多导表面肌电图(1)评价肌肉的传导速度;(2)终板区定位。

3.疲劳的研究(1)肌电信号频率的改变反映疲劳的程度:(2)肌力和肌电信号的关系。

四.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厂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1)运动神经无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2)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例如肥胖儿童2.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损害、丛和周围神经肌源性损害:肌炎、肌病、代谢性肌病等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突触前膜和后膜病变3.补充临床的定位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第二部分异常EMG一.运动单位的概念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U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得异常: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ﻫ(2)异常MUP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

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得MU数量以及MU发放得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就是减少型。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快速教学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快速教学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电生理检测在神经源性疾病和肌源性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二、针极肌电图•三、重复神经刺激技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原理:将电极刺激器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肌腹处,用电刺激记录到肌肉动作电位,计算传导速度需要测定运动纤维上的两个点,用两点之间距离除以近端刺激的潜伏期减去远端刺激的潜伏期。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面神经正中神经肘---腕段测定•好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主要是看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1、波幅明显下降而潜伏期正常或接近正常,提示神经损伤为轴索性损伤。

•2、波幅正常而有明显潜伏期延长,提示神经损伤为脱髓鞘损伤。

•3、无反应,提示神经失用或者神经完全断伤。

肌电图检测•插入活动•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MUP)•募集型式插入活动•定义:针进入肌肉的一瞬间,或针在肌肉中移动时,机械刺激肌纤维,所产生的一种电活动。

持续时间平均为几百毫秒。

•插入活动减少见于:肌病或神经源性病变中,肌肉被结缔组织所代替;或者见于周期性麻痹的发作期。

•插入活动延长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或肌肉的炎性过程中,以及肌强直性疾病。

自发电活动正常的肌纤维,在静息状态下不会有电活动。

如果在一块肌肉两处以上纪录到了自发电活动,则为肯定的异常,而且也是临床最有价值的肌电图所见之一。

自发活动,常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除此之外也见于某些原发性肌肉疾病。

异常自发电活动的基本类型:纤颤电位和正锐波束颤电位和肌纤维颤搐电位复合重复放电(假性肌强直放电)等。

运动单位电位(MUP)单个前角细胞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同步收缩,所纪录到的波形即MUP。

1、短时限运动单位电位:一般说来,MUP波幅减低、时限缩短,通常提示原发于肌肉的疾病,以及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

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 UP) 。

(3)波形多为2 — 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 —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

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的异常: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 、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

这些ML 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 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神经和肌肉病中的应用价值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崔丽英第一部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简介一.目前EMG所处的地位: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各种EMG检查方法在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和检测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外的提法是:EMG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二.概念:肌电图(EMG)指肌肉在安静和收缩状态下的电生理特性的记录。

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两层意义。

狭义EMG也称为同心圆针或常规EMG。

广义EMG包括神经电图或称为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刺激、各种反射、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扫描肌电图、表面肌电图及运动单位计数等。

有经验的神经电生理医生、研究者或技术员(国内)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印象诊断随时调整和决定检查的具体项目。

三.EMG检查的适应症及意义:(一)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的病变。

(二)临床意义:1.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1)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三肢测定)(2) 深部肌肉萎缩和轻瘫, 例如肥胖儿童2.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肌源性损害和神经肌肉接头病变3.补充临床的定位4.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5.疗效判断的客观指标第二部分异常EMG一.运动单位的概念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由前角细胞α-运动神经元、它的轴突、运动终板和轴突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组成。

图二.异常EMG(一)插入电位1.增多:神经原性损害和肌原性损害2.减少:严重肌萎缩;肌肉纤维化;脂肪组织。

(二)自发电位 1.纤颤电位和正锐波;2.束颤(fasciculation)3.肌肉颤搐(myokymic discharges)4.复合性重复放电(肌强直样放电,CRD)(三)肌强直放电特点:(1) 波幅:10uV~1mV;(2) 频率:250~100Hz;(3) 声音:轰炸机俯冲的声音或摩托车减速时发出的声音,在发放的过程中没有波幅和频率的变化。

意义:(1) 先天性肌强直;(2) 萎缩性肌强直;(3) 先天性副肌强直;(4)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四)MUAP:1.神经原性损害(1)时限↑:轴索芽生支配肌纤维的新生轴索长度和传导时间的变异。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肌电图检查是神经电生理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它依据神经系统解剖学定位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行定位、定性,判断神经损伤的类型(脱髓鞘或轴索变性),辅助临床明确病变部位,发现临床下病变,鉴别中枢和周围病变,判断病变累及范围,从而为临床提供详细的客观证据。

肌电图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针极肌电图、神经电图、诱发电位检测等项目。

对肌肉的检测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并可进行新生电位和功能的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一、肌电图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内分泌科、手足外科、儿科、肛肠科等,以及法医鉴定事项。

二、肌电图应用范围包括:1、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

3、肌源性疾病(肌纤维):各类型的慢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萎缩性肌强直、其他疾病的肌病等。

4、周围神经疾病:颈腰椎病、脊柱病(累及神经根及脊髓)、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病毒感染、肿物压迫等。

格林巴利综合症、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肘管综合症。

5、神经丛疾病:臂丛神经损伤、上下臂丛神经麻痹综合症、腰骶丛、马尾神经损伤。

6、脊髓疾病:下运动神经元(前角细胞)病变、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侧索硬化病、脊髓空洞及各种外伤、炎症、肿块压迫等病变、截瘫损害功能的评定。

7、髓鞘病变: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8、脑干病变:通过视觉和听觉通道的功能检测,了解脑干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判断视交叉部及交叉前后部位和听觉通道的疾病。

9、皮层功能检测。

了解皮层功能的态、体感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检等。

三、应有肌电图普通针极肌电图用于:1、区别神经源性、肌源性和废用性肌萎缩,在神经源性肌萎缩中,与神经传导速度相结合检查可对脊髓前角、神经根、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神经根的定位提供帮助。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表面肌电图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表面肌电图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表面肌电图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阙玉梅;张玲;莫晔;李应宏;何雪苹;丁莉;何锴【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joint and surface electromyograph( EMG)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Between November 2013 and November 2015, 9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troke were chosen as the study group, and 96 cases of healthy elderl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d surface EMG were conduc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CV, MCV of peroneal nerve and tibial nerve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 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CV, MCV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P<0. 05 ) . The value of ankle dorsiflexion and ankle plantar flexion of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and gastrocnemius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before or after treatment,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 05);Co-contraction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treatment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 P<0. 05 ) . Conclusions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d surface EMG may reflect nerve damage, as&nbsp;well as muscle tone and the level of strength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c stroke, which makes the appropriate guidance for clinicalrehabilitation.%目的:研究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联合表面肌电图评价在老年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简要介绍肌电图原理以及各个检查项目的含义,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极肌电图、重复频率电刺激、F 波、H 反射及瞬目反射等,同时结合实际病例展现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异性肌电图表现。

肌电图意义首先要明确肌电图的意义,肌电图主要用于协助神经源性及肌源性疾病的定位以及定性诊断。

对于神经源性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明确受损部位(神经肌肉接头、单根神经、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脊髓前角等)。

还可以通过明确受累的神经类型(感觉或运动),受累纤维部位(轴索或髓鞘)协助进一步明确定性诊断。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主要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对神经干上的远、近两点进行记录,检测该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肌肉上记录到的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通过对于波幅、潜伏期及时程的分析,来判断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

与之类似,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刺激一段感觉神经,在另一端记录这种形式产生的感觉神经电位(SNAP)。

临床应用可以帮助对于神经病变的类型及范围进行初步了解。

1)协助判定病变范围。

由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均位于同一根神经分布区域,因此,神经根以上疾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多基本正常(比如前角细胞病变,代表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

同时由于感觉神经并不参与运动单位,因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及肌肉本身病变也不会出现感觉神经电位受累。

协助判定病变类型。

通过对于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判定,可以分为①以轴索损害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波幅减低、传导速度可轻度减慢、潜伏期可轻度延长,多见于中毒、代谢及遗传因素;②以髓鞘损害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明显延长、传导阻滞和波形离散、波幅可轻度减低,多见于压迫及嵌压性疾病,也可以见于腓骨肌萎缩症及吉兰巴雷综合症等。

结果解读神经传导异常,纵坐标为波幅,横坐标为时间。

临床建议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肌电图的基础,可以协助判断定位及定性。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1
➢ 反应缺如,即检测不到波形——神经失用/神经断伤
不能绝对化,脱髓鞘时也可波幅降低(部分纤维传导阻 滞及相位抵消);轴突变性也可传导速度减慢(快传导 纤维累及明显)。一般来讲,波幅降低<50%,速度减 慢至正常低限的80-90%以下,提示脱髓鞘。波幅降低 >50%后,传导速度下降到正常低限的70-80%,仍提 示为轴突变性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 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 ❖ 深部肌肉萎缩或轻瘫
❖ 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运动 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 协助补充临床定位 肱二头肌、三角肌—C5、6 肱二头肌、大小鱼际肌—C6、7 胫前肌、腓肠肌—L5 H-反射—L5、S1
❖辅助判断病情及预后评价 肌炎的活动期和恢复期 神经源性损害的进展
❖疗效判断客观指标 CTS术后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MG病人用药后RNS恢复正常等
神经传导
目的和临床价值:
❖ 确定神经病变的程度和分布 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 局灶性病变 神经病变或损伤的程度
❖ 鉴别周围神经病的主要类型 脱髓鞘 轴突变性
针极肌电图
正常EMG
❖插入电位 针插入肌肉时引起一阵短暂的电位 发放
❖自发电位 肌肉安静下的电活动——终板活动 终板噪音 终板棘波
❖运动单位电位(MUP) 产生机理
❖运动单位电位(MUP):观测指标
✓时限:反映一个MUAP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电的 程度。最重要的指标
✓波幅:由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受肌 纤维大小和密度的影响
➢波幅: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或肌纤维兴奋的数量, 以及兴奋同步的程度(时限依赖型的相位抵消)
➢波形和时限:
也反映所测神经纤维兴奋的数量和兴奋同步的程 度,同步化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波 形越扭曲,即波形离散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PPT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PPT

大家好
6
• 3. 分析指标

• (1)潜伏期:从脉冲波刺激开始至记录到动作电位(M 波)出现之间的潜伏时间称潜伏期。以ms表示。

• (2)传导时间与距离: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时,使用 脉冲电流对神经的各个不同端点分别进行刺激,在其所支 配的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M波),两个端点潜伏期之差 称为传导时间。再从人体表面测出两端点间的距离。
大好
10
• 分析指标 感觉神经系将冲动从末梢感受器 传入中枢,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时刺激 与记录的位置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不同,检查时电流刺激神经远端部。在神 经近端进行记录。有作者认为SCV的改变 对周围神经病变,比MCV更为敏感,特别 是在中毒性、代谢性神经病变者
大家好
11
反射检查
• (一)H反射
• ①插人电位;
• ②自发电位;
• 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大家好
3
• 神经传导速度是研究神经在传递冲动过程中的生 物电活动。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矩形)的脉冲
电刺激神经干,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用同心 针电极或皮肤电极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M 波),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潜伏时间来

大家好
7
• 神经传导速度 以尺神经为例,假设AC所 需潜伏期(T1)为8ms,BC所需潜伏期 (T2)为4ms,AC之间距离为28.9cm, BC之间距离为6.4cm,则BC之间的运动神 经传导速度为:MCV=(AC-BC)/( T2T1)=(0.289-0.064)/(0.008-0.004)=225/
大家好
12
• H反射正常值
• • 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为30-35ms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