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4.大气与大气污染
![4.大气与大气污染](https://img.taocdn.com/s3/m/e086a9908762caaedd33d420.png)
二、大气污染定义、类别及危害
常见污染物的产生及其迁移转化
硫化物 : 硫常以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形式进行入大气,也
逆温:在对流层中,由于气象和地形等条件的影响,有时会出现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此时大气处于非常稳定状态,大 气的垂直运动很难发展,污染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受到限制,因此可能造 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定义、类别及危害
1、大气污染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 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 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的现象”。
定义指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自然过 程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雷电以及 大气圈空气运动等。但是由自然过程引起的空气污染,通过自然环 境的自净作用(如稀释、沉降、雨水冲洗、地面吸附、植物吸收等 物理、化学及生物机能),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除,能维 持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质,在大气中累积,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而造成的。
一、大气圈的结构与大气组成
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上部,上界高度约为50-55km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含有丰富的臭氧,上半部分吸收了 大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 对地球起保温作用 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无垂直对流 民用航空领域的大型客机大多飞行于此层 污染物一旦进入平流层,滞留时间可长达数十年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电》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9af4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3.png)
2024年幼儿园大班《神奇的电》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电》。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电的基本概念、电的来源、安全用电知识以及简单电路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的来源,培养幼儿对电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3. 通过制作简单电路,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的基本概念、安全用电知识、简单电路的制作。
难点:安全用电知识、简单电路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线、小灯泡、电池、开关、课件、挂图等。
学具:安全用电手册、简单电路制作材料(电线、小灯泡、电池、开关)。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电》。
2. 讲解电的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课件和挂图,讲解电的来源、特点以及生活中的电现象,使幼儿对电有基本的了解。
3. 安全用电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安全用电手册,讲解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4. 制作简单电路(10分钟)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电路,然后指导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简单电路。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范例,讲解如何使用简单电路。
然后让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电》2. 内容:(1)电的基本概念(2)安全用电知识(3)简单电路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电路,让小灯泡发光。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操作等环节,使幼儿对电有了基本的了解,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电的更多用途,如电可以驱动什么设备?如何节约用电?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四章 第1-2节 电路图;电流的测量浙江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四章 第1-2节 电路图;电流的测量浙江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58f971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55.png)
初二自然科学第四章第1-2节电路图;电流的测量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电路图、电流的测量二、考点清单1、了解生产、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电现象。
2、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知道用开关控制电路的方法。
3、会画电路的元件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4、会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5、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6、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7、了解电流大小的测量工具——电流表。
8、学会用电流表测电流,掌握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电路的组成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电路原件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的电能;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有无。
知识点2: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
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
必须防止电路短路。
【思考】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电流大小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小结】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
![初中物理各章考点明细表(共73个考察的知识点,全部搞懂的人很有可能考满分)](https://img.taocdn.com/s3/m/9fee1f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7.png)
考点
备注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是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
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
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
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
电路
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
电流
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重点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
![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7afed3da9e314332396893b9.png)
16.3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第17章电能与电功率
17.1电能和电功
17.2探究灯泡的电功率
17.3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
17.4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第18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8.1家庭电路
18.2测算家庭电费
18.3怎样用电才安全
18.4电能与社会发展
第19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二组装电路三电流四电压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七变阻器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二电功率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流的热效应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流的磁场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五电磁铁的应用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七直流电动机八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二广播和电视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三能源
六.?二力平衡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四.?杠杆
五.?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压强和压力
一.?压强
二.?液体的压强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浮力
六.?浮力的应用
第十四章?功和机械能
一.?功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3.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3.4认识动能和势能
第14章内能和热机
14.1认识内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19d91c844769eae009edde.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 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中第三章、第四章(大气、海洋)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中第三章、第四章(大气、海洋)](https://img.taocdn.com/s3/m/ef004c8fdd88d0d232d46a03.png)
地球气候系统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辐 射,它从根本决定地球、 大气的热 状况,从而支配其他的能量传输过 程。 地球气候系统内部也进行着辐射能 量交换。因此,需要研究太阳、地 球及大气的辐射能量交换和其他地 -气系统的辐射平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地球
地壳
大气与气候 海洋与陆地水 地貌 土壤圈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八章
第九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气 大
生 水 物
圈
圈
圈
地核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四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大气组成和热能 1、大气的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大气的热能 4、气温 二、大气水分和降水 三、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四、气候的形成 五、气候变化
水汽
第四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大气组成和热能 1、大气的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大气的热能 4、气温 二、大气水分和降水 三、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四、气候的形成 五、气候变化
水汽的来源和去向
陆面或洋面水汽的蒸发
大气中的水蒸气
降水
固体杂质
第四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大气组成和热能 1、大气的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大气的热能 4、气温 二、大气水分和降水 三、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四、气候的形成 五、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吸收很少,但能强烈 吸收地表长波辐射,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 不易散失到太空。 对地球有保温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工业
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二氧化碳含量逐
年增加,改变了大气热平衡,导致地面和低 层大气平均温度升高,引起严重的气候问题。
干洁空气
第四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一、大气组成和热能 1、大气的成分 2、大气的结构 3、大气的热能 4、气温 二、大气水分和降水 三、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四、气候的形成 五、气候变化
初中各版本物理教材目录
![初中各版本物理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01f45cd2e3f5727a5e962af.png)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 运动的描述第3节 运动的快慢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 声音的特性第3节 声的利用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 物变态化第1节 温度第2节 熔化和凝固第3节 汽化和液化第4节 升华和凝华第四章 光现象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 光的反射第3节 平面镜成像第4节 光的折射第5节 光的色散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 眼睛和眼镜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1节 质量第2节 密度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第七章 力第1节 力第2节 弹力第3节 重力第八章 运动和力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 二力平衡第3节 摩擦力第九章 压强第1节 压强第2节 液体的压强第3节 大气压强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 浮力第1节 浮力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1节 功第2节 功率第3节 动能和势能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第1节 杠杆第2节 滑轮第3节 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第2节 内能第3节 比热容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1节 热机第2节 热机效率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第2节 电流和电路第3节 串联和并联第4节 电流的测量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1节 电压第2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 电阻第4节 变阻器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 欧姆定律第3节 电阻的测量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 电功率第1节 电能 电功第2节 电功率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 焦耳定律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1节 家庭电路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 安全用电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 磁现象 磁场第2节 电生磁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第4节 电动机第5节 磁生电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 能源第2节 核能第3节 太阳能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北师大版苏教版八年级八年级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全部属于概念性内容,以了解为主)第一章 声现象一. 物质的状态 1.1 声音是什么二. 温度的测量 1.2 声音的特征三.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1.3 令人厌烦的声音四. 汽化和液化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五. 升华和凝华六.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第二章 物态变化一.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1 物质的三态二. 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 2.2 温度的测量三.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重难点) 2.3 汽化和液化四. 新材料及其应用 2.4 熔化和凝固2.5 升华和凝华2.6 水循环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三章 光现象一. 运动的描述 3.1 光的色彩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2 颜色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重点,难点) 3.3 人眼看不见的光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 3.4 光的直线传播3.5 平面镜3.6 光的反射第四章 声现象 (理解性记忆)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 声音的产生 4.1 透镜探究二.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4.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三. 乐音与噪声 4.3 照相机与眼睛四. 超声波 4.4 视力的矫正4.5 望远镜与显微镜4.6 光的折射4.7 透镜的奥秘第五章 光现象 (光路图属重点)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一.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 光的反射 5.2 速度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3 匀速直线运动四. 光的折射 5.4 世界是运动的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一. 透镜 6.1 物体的质量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三. 生活中的透镜 6.3 物质的密度四. 眼睛和眼镜 6.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七章 运动和力 (重点,难点)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一. 力7.1 走进分子世界二. 力的测量7.2 探索更小的微粒三. 重力7.3 宇宙探秘四.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五.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 二力平衡七.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 压强和压力 (重点,难点)第八章 力一. 压强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二. 液体内部的压强8.2 重力三. 连通器8.3 摩擦力四. 大气压强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 物体的浮沉条件七.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9.1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第十章 力与运动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九年级 全一册九年级 全一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重点,难点)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11.1 杠杆二、滑轮11.2 滑轮三、功11.3 功四、功率11.4 功率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11.5 机械效率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11.6 机械效率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热量的计算,热机的效率属重点)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一、机械能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二、内能12.2 内能 热量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四、热机五、火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重点,难点)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一、认识电路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二、组装电路13.2 电路链接的基本方式三、电流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四、电压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六、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七、变阻器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重点,难点)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4.1 电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14.2 变阻器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14.3 欧姆定律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 (重点,难点)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一、电功和电能15.1 电能表与电功二、电功率15.2 电功率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四、电流的热效应15.4 家庭安全用电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第十四章 电磁现象 (理解)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一、磁现象16.1 磁体与磁场二、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三、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五、电磁铁的应用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七、直流电动机八、电磁感应 发电机第十五章 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了解)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一、电磁波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二、广播和电视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了解)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二、浩瀚的宇宙18.2 核能三、能源危机与希望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教科版沪科版八年级八年级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第一节 走进神奇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第二节 探索之路3.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1.认识运动第一节 动与静2.2.运动的描述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3.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第三节 快与慢4.能量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 声第三章 声的世界1.认识声现象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2.乐音的三个特征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3.3.噪声第三节 超声与意次声4.声与现代科技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第四章 多彩的光1.光源 光的传播第一节 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第二节 光的反射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第三节 光的折射4.光的折射第四节 光的色散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神奇的眼睛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7.通过透镜看世界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8.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 物态变化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1.物态变化与温度第一节 力2.熔化和凝固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3.汽化和液化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4.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第六章 力与运动1.质量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2.物质的密度第二节 力的合成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第三节 力的平衡第七章 力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1.力第一节 质量2.力的描述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3.弹力 力的测量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4.重力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5.摩擦力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八章 力与运动第八章 压强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第一节 压强2.力的平衡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 压强第九章 机械与人1.压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液体的压强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3.连通器第三节 做功了吗4.大气压强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1.在流体中运动第一节 走近微观2.认识浮力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第三节 探索宇宙4.沉与浮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杠杆2.滑轮3.功 功率4.机械效率5.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 机械能1.机械能2.机械能的转化3.水能与风能九年级 全一册九年级 全一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1.分子动理论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2.内能和热量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3.比热容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的放热过程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1.热机第一节 温度与内能2.内燃机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3.热机效率第三节 内燃机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三章 认识电路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1.电现象第一节 电是什么2.电路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3.电路的连接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 测量电压第四章 探究电流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1.电流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2.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三节 家庭用电第五章 欧姆定律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1.欧姆定律第一节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2.测量电阻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3.等效电路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第六章 电功率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1.电功第一节 磁是什么2.电功率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3.焦耳定律第三节 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4.灯泡的电功率第七章 磁与电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1.磁现象第一节 电能的产生2.电流的磁场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3.电磁铁第三节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4.电磁继电器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1.电磁感应现象第一节 感受信息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3.电话和传感器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九章 家庭用电第十九章 材料世界1.家用电器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材料2.家庭电路第二节 半导体3.安全用电与保护第三节 探索新材料4.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第十章 磁波与信息技术第二十章 能量和能源1.神奇的电磁波第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电磁波的应用第二节 能源与社会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三节 开发新能源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能量守恒守定律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效率3.能源4.核能5.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粤教版八年级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 希望你喜爱物理2 测量长度和时间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4 尝试科学探究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3 我们怎样区别声音(续)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第三章:光和眼睛1 光世界巡行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5 奇妙的透镜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7 眼睛和光学仪器8 揭开色彩的奥秘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1 从全球变暖说起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4 升华和凝华5 水循环和水资源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 物体的质量2 探究物质的密度3 密度知识的应用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5 点击新材料第六章:力和机械1 怎样认识力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3 重力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 探究滑轮的作用第七章:运动和力1 怎样描述运动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第八章:神奇的压强1 认识压强2 研究液体的压强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九章:浮力和升力1 认识浮力2 探究浮力的大小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4 神奇的升力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 认识分子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3 “解剖“原子4 飞出地球5 宇宙深处九年级 全一册第十一章:探究简单的电路1 从闪电谈起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3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6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第十二章:探究欧姆定律1 怎样认识电阻2 探究欧姆定律3 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1 怎样才叫“做功”2 怎样比较功的快慢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4 认识动能和势能第十四章:内能与热机1 认识内能2 热量与热值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4 热机与社会发展第十五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 从永磁体谈起2 奥斯特的发现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第十六章:电动机与发动机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2 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第十七章:电能与电功率1 电能与电功2 探究灯泡的电功率3 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4 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1 家庭电路2 测算家庭电费3 怎样用电才安全4 电能与社会发展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 最快的“信使”2 广播电视与通信3 走进互联网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1 存在能源危机吗?2 开发新能源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3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4章第3节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45dcf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7.png)
第四章水的运动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需要从海洋上找答案;局部海区的水文异常,其影响范围可能扩展至全球,由此,科学家对海洋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
例如,海洋的哪些部分对全球水热平衡影响较大?除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外,还有哪些海域表层温度的变化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大洋表层洋流除外,纵向(表层和深层)是否存在洋流,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有多大?
厄尔尼诺现象蕴含着海洋武进的奥秘,也激发科学家无尽的探索的案例
课堂小结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3.海—气水热交换地理意义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 概念
(2)成因
(3)影响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
(2)成因
(3)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板书。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课件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09c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5.png)
加强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物理学、化学等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 大气和海洋中声光电现象的研究。
拓展应用领域
将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 、资源开发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光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 中的各种现象,并探索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气象学、 海洋学、物理学等。
课程目标
01
掌握声光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声光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包括声音
的传播、光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以及电流和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
介绍了大气和海洋中声光电现象的观测技 术和方法,包括声波探测、光学观测、电 场观测等。
未来大气和海洋中声光电现象的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进一步深入探讨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的产生机制、传播规律及 其应用前景。
发展新型观测技术
研发新型的大气和海洋中声光电现象的观测技术和方法,提高观测精 度和效率。大气中的光吸取与散射系数 Nhomakorabea光吸取系数
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如水、二氧 化碳等)会对光线进行吸取,减 少其能量。光吸取系数描述了光 线在大气中被吸取的比例。
光散射系数
大气中的微粒会对光线进行散射 ,使其传播方向产生变化。光散 射系数描述了光线在大气中被散 射的比例。
大气中的光污染与影响
光污染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光污染日益严重。过度的光照不仅影 响人们的视觉健康,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大气中的电流与闪电现象
电流
第四章 大气圈
![第四章 大气圈](https://img.taocdn.com/s3/m/f23018e0b8f67c1cfad6b8e6.png)
氧是化学性质上高度活跃的元素,也 是人类和动物生存的主要元素。在氧 化过程中,它易于和其它元素化合。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实现在 大气和生命中交换。 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杂质主要存在于 大气低层,是产生天气现象的必要条 件之一。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对 太阳辐射吸收甚少,但却能强烈地吸收地 面辐射,同时又向周围空气和地面发射长 波辐射,从而使地层大气因接受热辐射而 变暖。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大气中 的CO2,在水的参与下将它转化为固态的碳 水化合物,这正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过去300年, CO2增加了25%,主要是人类 引起的化石燃烧、森林砍伐及土地利用形 式的改变。
C
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的大尺度空气漩涡称为气旋。在 北半球,气旋风是围绕其中心作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南半球则相 反。气旋是由于锋面上或密度不 同的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进 一步发展形成的。气旋常常带来 大风和降水天气。
三、天气和天气系统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的大气物理 状况。 天气系统是具有一定的温度、气压或风等 气象要素空间结构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一个地区某一时刻的天气,是由该地 区大气中不同的各类天气系统(如高压、 低压、气旋、反气旋等)的移动、变化所 引起的,而各天气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作用、 相互交织着的,共同形成不同形态的天气 状况。
地球大气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组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共占99%,其 中氮占大气体积的78%,氧占21%, 此外还有氢、二氧化碳、臭氧、水 汽和固体杂质等,只占1%。 在高出海平面80~90千米以下的空间 内的大气质量占整个大气圈质量的 99.999%以上,其余部分质量甚微, 但分布空间可达地面几千万米以上。
各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课文目录
![各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课文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c6374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1.png)
一、部编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热机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变化温度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与静止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乐音三、噪声与环保四、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二、光的反射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光的折射五、物体的颜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二、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三、生活中的透镜四、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弹力力的测量三、重力*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五、二力平衡六、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七、牛顿第一定律第八章压强与浮力一、压强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物体的浮沉条件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二、滑轮三、功四、功率五、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九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二、内能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四、热机五、火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二、学生实验:组装电路三、电荷四、电流五、电压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七、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八、变阻器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能和电功二、电功率三、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流的热效应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第十四章磁现象一、简单磁现象二、磁场三、电流的磁场四、电磁铁及其应用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六、直流电动机七、学生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二、广播和电视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三、能源:危机与希望三、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3 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能量第三章声1 认识声现象2 乐音的三个特征3 噪声4 声与现代技术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 光源光的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 光的折射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 神奇的眼睛7 通过透镜看世界8 走进彩色世界第五章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与温度2 熔化和凝固3 汽化和液化4 地球上的水循环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 质量2 物体的密度3 测量密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1 力2 力的描述3 弹力弹簧测力计4 重力5 摩擦力第八章力与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2 力的平衡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第九章压强1 压强2 液体的压强3 连通器4 大气压强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1 在流体中运动2 认识浮力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4 沉与浮第十一章机械与功1 杠杆2 滑轮3 功功率4 机械效率5 改变世界的机械第十二章机械能1 机械能2 机械能的转化3 水能与风能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2 内能和热量3 比热容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1 热机2 内燃机3 热机效率第三章认识电路1 电现象2 电路3 电路的连接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四章探究电流1 电流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五章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2 测量电阻3 等效电路第六章电功率1 电功2 电功率3 焦耳定律4 灯泡的电功率第七章磁与电1 磁现象2 电流的磁场3 电磁铁4 电磁继电器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3 电话和传感器九年级下册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铁及其应用2 电磁继电器3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4 磁能生电吗5 电话和传感器第九章家庭用电1 家用电器2 家庭电路3 安全用电与保护4 家庭生活自动化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1 神奇的电磁波2 电磁波的应用3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第十一章能源利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2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足迹3 能源利用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四、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全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1.2探索之路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3快与慢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声音的特征3.3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4.1光的反射4.2平面镜成像4.3光的折射4.4光的色散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4.6神奇的眼睛第五章质量与密度5.1质量5.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5.4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1力6.2怎样描述力6.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6.4来自地球的力6.5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七章力与运动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7.2力的合成7.3力的平衡第八章压强8.1压力的作用效果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浮力9.1认识浮力9.2阿基米德原理9.3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机械与人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0.2滑轮及其应用10.3做功了吗10.4做功的快慢10.5机械效率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1.1走进微观11.2看不见的运动11.3探索宇宙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1温度与温度计12.2熔化和凝固12.3汽化和液化12.4升华和凝华12.5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3.1物体的内能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3.3内燃机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四章了解电路14.1电是什么14.2让电灯发光14.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4.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14.5测量电压第十五章探究电路15.1电阻和变阻器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15.3“伏安法”测电阻15.4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5.5家庭用电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16.1电流做功16.2电流做功的快慢16.3测量电功率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17.1磁是什么17.2电流的磁场17.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八章电从哪里来18.1电能的产生18.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8.3电能的输送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19.1感受信息19.2让信息飞起来19.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二十章能量、材料与社会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2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3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五、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是什么二、乐音的特性三、噪声及其控制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小结与评价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二、汽化和液化三、熔化和凝固四、升华和凝华五、水循环小结与评价第三章光现象一、光的色彩颜色二、人眼看不见的光三、光的直线传播四、平面镜五、光的反射小结与评价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一、光的折射二、透镜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五、望远镜与显微镜小结与评价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速度三、直线运动四、运动的相对性小结与评价附录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厲性一、物体的质量二、测量物质的质量三、物质的密度四、密度知识的应用五、物质的物理属性综合实践活动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二、静电现象三、探索更小的微粒四、宇宙探秘第八章力一、力弹力二、重力力的示意图三、摩擦力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力与运动一、二力平衡二、牛顿第一定律三、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章压强和浮力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气体的压强四、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 杠杆2 滑轮3 功4 功率5 机械效率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 动能势能机械能2 内能热传递3 物质的比热容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十三章电路初探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1 电阻2 变阻器3 欧姆定律4 欧姆定律的应用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一、信息与信息传播二、电磁波及其传播三、现代通信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二、核能三、太阳能四、能源转化的基本规律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c5c364a52b160b4e777fcf80.png)
仰 角 为 e 0 的 声 线 进 入 大 气 中 发 生 的 折 射
根据声波的折射定律有:
1. 声 速 在 大 气 中 的 垂 直 分 布 在对流层: 温度向上递减,声速向上减小 如 Г = 6℃ /km 时 , 向 上 每 升 高 1 公 里 声 速 减 小 约 3.5 m/s. 在 平 流 层 ( 逆 温 层 ): 温度向上增加,声速向上增大。
2 . 声 速 在 海 洋 中 的 垂 直 分 布
在有风的情况下,会引起声 速的改变,所以如果风速或风向 在垂直方向上变化,就会改变声 线的轨迹。
温 度 不 随 高 度 变 化 时 风 对 声 线 的 影 响 。
设OA为 没 有 风 时 从O点 发 出 的 一 条 声 线 , 当 上 下 有 均 匀 的 风 时 声 线 将 变 为OB, 若 风 速 随 高 度 变 大 , 则 声 线 变 为 OB1( 向 下 弯 ) , 若 风 速 随 高 度 变 小 , 则 声 线 变 为OB2( 向 上 弯 ) 。
盐度增大时有两个作用: (一 ) 使 ρ 变 大 , C 变 小 . (二 ) 使 β T 变 小 , C 增 大 。
总的效果是盐度增加使 C 增大。 盐 度 每 增 加 1‰ , C 增 大 1.14 m /s 。
( 3) 海 水 中 的 声 速 与 海 洋 深 度 的关系:
深度的增加(即压强的增加)也有 两个作用: (一 )使 ρ 变 大 , C 变 小 。 (二 ) 使 β T 变 小 , C 增 大 。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ppt课件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448f91d1f34693daef3ee0.png)
第十章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
在水中,由于水对物体辐射的吸收和多次散射,导致 物体的对比度降低。自身不发光理想黑物体(L0=0) 的固有对比度必定为-1;处于理想背景(Lb0=0)下的 目标固有对比度为∞。
根据现场实验和海洋中辐射传递方程都可证明,水中 目标表观对比度Cr随观察距离增加而指数衰减。
清洁大洋水的对比度衰减长度约为20m左右;沿岸带 水的对比度衰减长度约为5m左右;混浊水的对比度 衰减长度仅为几厘米。
引起声能损失的原因有:声能在空间扩展;海 水介质的吸收;海中气泡、浮游生物和海水团 块的散射;波动海面的反射与散射;以及海底 沉积层的反射和吸收等。
1.3.1海水的声吸收
海水声吸收是将声能变为不可逆的海水分子内能, 声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近似地认为是绝热过程。
根据弹性理论,纵向应力由切变和压缩应力组成, 声波对介质状态的扰动直接由压力变化引起;或者 是由于体积变化时相伴生的温度升、降所致。流体 介质存在粘滞性与导热性,介质因压缩变形而引起 声能耗散称为机械能耗散。动态压缩时,分子间的 非弹性碰撞使部分声能转变为热能,通常称这部分 声吸收为由分子过程引起的声吸收。
1.2海洋声学研究内容
正问题: 因海洋中的声速铅直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深海声道传播特性,
以及声的波导传播与非波导传播; 海水因含MgSO4等化学成分引起的超吸收; 对远距离传播有极大影响的海底沉积层的声学特性; 沉积层的分层结构和海底的不平整地形等的反射损失和散射; 内波引起声传播振幅和相位的起伏; 海洋水层中浮游生物群和游泳动物的声散射; 大洋深处的湍流、涡旋对声波传播的影响以及海洋动力噪声、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河北农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17251476c66137ee0619fa.png)
第六节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 气候要素的一般表示方法
第八节 季节与物候
第八章 小气候
第一节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第二节 农业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农田小气候
第四节 设施农业小气候
第五节 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绪 论
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
一、气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与气象要素
1气象学(概念:研究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包括:水滴、冰晶、燃烧产生的烟粒、植物花粉、微生物等。
2.多集中在:大气底层。
3.含量:随时间、地点、高度而异。随高度增加迅速减少。
城市>农村,陆地>海洋,冬季>夏季。
4.产生:大气气溶胶可以作为颗粒物(初生源)直接被排放出来,也可以由气态前体物通过化学反应(如光化学反应)间接形成于大气中(次生源)。
2.按照温度和空气特点可分为
上层:6km-对流层顶。特点:气温常年0℃以下,此层水汽少。
中层:2~6km。特点:受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很小,空气的垂直运动比下层小,云雨降水主要发生在此层。
下层:自地表向上延伸1~2km。特点:受地面影响大,空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很强。
3.主要特点:
①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5℃。
第四节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节空气湿度
第二节 蒸发
第三节 水汽凝结
第四节 降水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
第六节 水分循环和水分平衡
第七节 水分与农业生产
第四章 气压与风
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
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2020春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第4章 电与电路-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2020春华师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第4章 电与电路-4.1 自然界的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112c5d3fe45c3b3567ec8bbc.png)
华师版八年级下第四章电与电路第1节自然界的电现象1 2 3 46789电子;质子;中子摩擦;放电;避雷针DBCAC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5A10B见习题提示:点击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11213①负②正(1)B (2)一定(3)两;排斥;吸引1415梳子;正16见习题17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蓬松B 、C 、D ;A 、F ;E B1.静电现象(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电荷的种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擦起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使物体带电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________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__组成。
电子质子中子3.丹东地区每年有很多雷雨天气,雷雨云通过________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的一种剧烈的________现象。
为了安全起见,要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面安装________。
摩擦【点拨】雷雨云通过摩擦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产生雷电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会对建筑物带来损害,因此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以防止雷电对人类的伤害。
放电避雷针4.在空气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表面很容易吸附灰尘。
主要原D因是()A.冬天气温低B.冬天灰尘多C.化纤衣服创造了电荷D.化纤衣服摩擦带了电A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的花香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常听到“啪啪”声D.冬季晴天,梳头时常看到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始于对静电现象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点拨】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1 , i2 , i3 ……代表声线
的入射角
• e1 , e2 , e3 ……代表声
线的折射角
• C1 , C2 , C3 ……代表
各层中的声速。
声音折射示意图(引自许绍祖等,1993)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 使ρ变大,C变小。 • 使βT变小,C增大。
总的效果是深度增加使C增大。 深度每增加100米,C增大1.75 m/s 。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1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三种影响声速的因素的比较
水温变化1℃ 盐度变化4.4‰ 引起的声速的变化量相同 海深变化245米
Sini1 Sini2 Sini3
Sinin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7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 在声速随高度减小的情况下,
C1> C2> C3>·····, 则:i1> i2> i3>·····,
即: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向上弯曲。
– 在声速随高度增大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出现在夏季的白天,午 后最明显。此时地面上只能在较 小范围内听到O点发出的声音, 在图的阴影区就听不到。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9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近地面有逆温时的声线分布
当出现逆温时,即温度随高 度增加,则声速随高度增大 ,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逐 渐向下弯曲。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2. 大气和海洋中的光学现象 §3. 大气中的电现象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一.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速度
16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根据声波的折射定律有:
Sini1 C1 , Sini2 C2 , Sini3 C3 , .......
Sine1 C2
Sine2 C3
Sine3 C4
因为 e1 = i2, e2 = i3, e3 = i4, …… 故有
C1 C2 C3 Cn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30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本节习题
1.已知干空气的Cp/Cv = 1.40,试求气温为 10℃和20℃时空气中的声速。
2.已知在海表附近盐度为35‰的海水在温度为 10℃和20℃时的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 44.03×106 bar-1 和 42.60×10-6 bar-1 ,试求海表附近盐度 为35‰,水温为10℃和 20℃ 时海水中的声速。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2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③ 温度和风对声线的综合影响
温度和风对声线影响的示意图
在假设温度随高度递减的情况下,上图给出温度和风对 声线的综合影响的示意图。温度和风分布越复杂,则声 线也越复杂。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5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声线在上下层分裂时的声速剖面(a)和声线轨迹(b)(引自杨殿荣,1986)
如果声速分布在上层是向下增加,在下层向下减小 ,则声音将如上图那样传播。在上层声线向上弯, 在下层,部分声线向下弯曲。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声波是一种纵波,它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C
满足:
C2
dp
d
其中p和ρ分别为压强和密度,k为过程的指数
讨论大气和海水中绝热声速, κ= Cp/Cv。其
中Cp、Cv分别为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3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1. 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 干空气中的绝热声速:
② 海水中的声速与海水盐度的关系
盐度增大时有两个作用:
• 使ρ变大, C变小. • 使βT变小,C增大。
总的效果是盐度增加使C增大。 盐度每增加1‰,C增大1.14 m/s 。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0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③ 海水中的声速与海洋深度的关系
深度的增加(即压强的增加)也有两个 作用:
水下声道声线图(引自杨殿荣,1986)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7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四.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传播时的衰减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传播时会被大气和海水吸收和散射,
因此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强会逐渐变小。
一般说来,声强的变化服从指数衰减规律, 如令I0 为声源 处发出的声强,I1 为距离声源S处接收到的声强,则有: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8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① 海水中的声速与海水温度的关系
水温增加时,ρ变小,βT也变小,使C增大。
T每增加1℃,声速约增加0.35%。
所以在常温下,T每增加1℃,C增加约5m/s.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9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1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② 风对声线的影响
风对声线的影响
在有风的情况下,会引起声速的改变 ,所以如果风速或风向在垂直方向上 变化,就会改变声线的轨迹。 当温度不随高度变化时,设 OA为没 有风时从 O点发出的一条声线,当上 下有均匀的风时声线将变为OB,若 风速随高度变大,则声线变为 OB1( 向下弯),若风速随高度变小,则声 线变为 OB2(向上弯)。
dp
d
得 :
C2 1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6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在绝热过程中
绝热压缩系数与等温压缩系数(βT)有如下关系:TFra bibliotek 所以 :
C2 T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7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把常温下的ρ、κ和βT代入得:
– 一般情况下温度的作用最重要。 – 在深海中,海深的作用重要。(因为深海中温
度变化不大)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2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二.声速在大气和海洋中的垂直分布
1. 声速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
• 在对流层:
温度向上递减,声速向上减小
如Г= 6℃/km时, 向上每升高1 公里声速减小约 3.5 m/s.
• 在平流层(逆温层):
温度向上增加,声速向上增大。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3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2. 声速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
在上层声速主要受温度(和盐度)影响,下层 主要受压强的影响。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14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原理:声速与大气的温度和风速有关,当大气的 温度和风速分布不均匀(有脉动)时就会对声波 散射,而且声波的散射率要比电波或光波的散射 率强一百万倍。所以用声波来测量温度和风的脉 动很灵敏。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9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Radar wind profiler and RASS (radio acoustic sounding system) at the Alaska North Slope site in Barrow, Alaska
I1 I0e s
其中
I
0
I0 s2
是由于声波按球面扩展,能量随s的平方而衰
减。α为衰减系数,与声波振动频率、温度、传播介质的
粘滞系数和热传导系数等有关。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8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 声雷达的探测原理:
声雷达用于探测低层大气的温度和风场的结构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夏季的 夜间和清晨,从远出发出的 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
《大气海洋学》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0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上空有逆温层时声线的分布
如果近地面温度随高度下降,但上空有一个逆温层,则从声源传出的声线先 向上弯曲,进入逆温层后再向下弯曲,回到地面。结果将在声源附近的正常 可闻区以外出现无声区,而在比这无声区更远的地方,又出现能听到声音的“ 异常可闻区”。 若从异常可闻区的地面反射的声波还有足够的能量,那么它还能继续向前传 播,形成新的无声区和可闻区。这种情况称为“自然波导”传播,它能使声音 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可作为监测大气中核爆炸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 大气和海洋中的声、光、电现象
24
§1.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的传播
声速向下增大时的声速剖面(a)和声线轨迹(b)(引自杨殿荣,1986)
当声速向下增加,则声线向上弯曲,又受海面的反射就 形成上图那样的形状。这种分布通常出现在浅海冬季或 夜间到上午以及深海区。这时声音在海面附近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