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_李晓南[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简介〕李晓南(1981-),女,辽宁沈阳人,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看今昔茶馆文化的变迁

李晓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茶馆;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社会生活

〔摘 要〕茶馆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民众的

生活紧密相连,并承担了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是传统中国最大众化的公共空间。解放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大城市中茶馆几乎销声匿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茶馆又重新出现在繁华的街头,但是今天的茶馆与旧式的茶馆在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差异。 〔中图分类号〕C 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4)01-0035-06

近年国内有学者对清末、民国时期江浙地区、四川地区的市、镇、场中及农村地带的茶馆,从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许多趣味盎然的研究。一些日本学者也对上海、苏州、成都等大城市里的茶馆作过介绍。这些先行的研究,对于我辈后学来说,颇具指导意义。本文在这些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城市中新老茶馆的诸方面变化作若干考察,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原因。

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等,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岱《陶庵梦忆》中就有茶馆之称,清代以后,遂成为习惯称呼。有关卖茶水的传说,汉、晋时即有之。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僧院茶堂聚众僧饮茶的风俗。盛唐以后,文人士子间流行以茶会友的雅集方式,内容为“玄谈兼藻思”,即品茗、清谈、吟诗。中唐以后,饮茶风气普及,加之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在以上聚众饮茶

方式的影响下,茶馆也随之兴起。据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茶馆是从山东发源的,经河北向西传至长安京邑。唐代是茶

馆的初兴期,范围局限于北方的城市,数量较少,尚未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还处在饮食文化的低层次上。

茶馆兴盛在宋代。《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都城纪盛》诸笔记均记载了宋代都城茶肆、茗坊密布的盛况。且宋代的茶馆已由城市普及到乡村集镇。茶馆的营业机制比较完善,大多数实行雇工工作制。为招徕生意,还安排多种娱乐活动,较为常见的是弦歌。宋人喜欢出入信息量很大的茶馆,这反映了商业发达状态下都市人的开放心态。这时的茶馆形式多样、数量大增,已从饮食文化的低层次发展到多功能的较高层次。这时虽然茶馆的身份不高,茶馆本身的特有氛围与魅力还没有形成,但总体上来说,宋代茶馆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程度,后世的茶馆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风格和精神,却未超出宋代茶馆的总体框架。

35—

明代的茶馆,较之宋代,显得雅致精纯,已经讲究水、茶、器等。精致的饮茶艺术开始从文人士大夫那儿移入茶馆。这一时期,南方茶馆开始普及,北方除北京外却相对呈衰微趋势。到了清代,逐渐形成了以品茶为消遣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茶馆饮茶本身就有一番魅力,其时中国人上茶馆就不再仅是饮食的需要,而主要是精神生活的需要。茶馆饮茶超越了实际功能,转化为一种消遣闲暇的精神行为,成为了一种蕴含精深的文化。

茶馆在解放之前也分雅俗,但是士大夫文人文艺沙龙式的茶馆只是少数。其余的大部分茶馆都布置的比较讲究、整洁,来光顾的顾客也属多种社会阶层,到清代“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侧身其间”〔1〕。可以说,相对于面对社会中上层的会馆来讲,古代的茶馆面向广大的社会中下层和一部分上层民众,是相当开放的公共空间。本文仅就这种大众式的茶馆加以研究。

1.区位条件。宋代时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饮食商品化程度的快速提高,在城市里,官署、学舍、邸店、街口坊曲及妓馆、瓦市等大凡有人聚处,旁边皆有茶肆,这方便了人们饮食、歇息、娱乐。明清时,只要是人烟稠密之所,就会开设大大小小各种茶馆。南方的南京、苏州、扬州、宁波、武昌、汉口、长沙、福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有难以计数的茶馆,直到深夜仍然茶客云集,喧嚷热闹,据说达到“平均起来每条街就有茶馆一家”〔2〕。在北方,茶馆最多的北京,以“辇毂之下”最具繁华,九门八条大街,店铺商肆鳞次栉比,“尤以茶社居多数,所占地势亦宽”,成“茶寮酒社斗鲜明”之势。在有茶国之称的四川,城市中的庙会、市场、公园更是茶馆的最佳地点。仅成都一地,茶馆就有一千家左右。〔3〕解放前的茶馆,散布在城市大街小巷,在城市功能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凡生活、商业、风景区的枢纽之地,都有茶馆,这大大缩减了到达茶馆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便利的交通极大地增加了茶馆的利用机会。

2.规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街边茶馆,或叫“清茶馆儿”,规模稍小,多利用公共空间。另一类俗语称“大茶馆”,坐落河岸桥头,风景秀丽之所,或者商业娱乐中心,厅堂宽阔,大的有三四层楼,最大能够容纳七八百甚至千人茶客。

3.空间形态与氛围。大茶馆的建筑宏伟壮丽,院落宽敞,罩棚高大,内堂明亮;清茶馆儿排场稍差,但是十分地大众化,并伴有曲艺说书。虽然宋人精细,明人雅致,清人闲散,但总体风格都讲究简便和随意,汇聚社会三教九流,传播市井文化,空间环境与内容常与街巷融为一体,有着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4.时间预设。大众化的中档茶馆儿,一般在清晨即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夜深之前肯定关门。有的大茶馆儿开门较晚,上午十点钟开门则一直营业到夜里十二点。不同的时间,茶馆接待的客人也不相同。早上,来的多是清闲的老人和社会上的有闲阶层。到傍晚时分,客人最多,还有艺妓夹杂其间。但是还有少数茶馆夜不闭户,从晚上五六点开始营业,接待一些干苦力活的下层民人,夜里他们便蜷缩于长凳之上。

5.身份预设和行为预设。茶馆中大约可以分成三类人:一类是茶馆的主人,包括店主雇佣的工人;一类是来茶馆消费的“有闲阶级”;一类是“有忙阶级”。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平民,富人还是穷人,闲人还是忙人,都在茶馆这个公共空间里活动。

传统的茶馆还有一种特别的功能,为了招徕生意,确保从一定数量的顾客及茶客处获得高消费,茶馆往往与民间艺术结合,上演杂剧、招引说唱艺人,使茶馆同时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