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育心理学 第5章 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考研笔记-精品

教心第5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第5章智力,创造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智力的发展与培养学者们都认为:一,对智力的Q)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于兴趣,爱好等其他^认知领域的心理特性;认识(2)智力是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依靠这两种因素。

G因素是智力的首要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遗传的。

一般因素虽然只有一个,它被应用于许多不同的任务中,会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二.智力理论Q)二因素论智力测验所要测量的就是这个一般的g因素。

因此,g因素是智力结构的关键和基础。

但特殊因素却可以有很多,比如在语文、数学、音乐等的学习中都各自相应有某一特殊因素si、s2、S3 ........... 这些s因素只会影响个体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基本能力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一)传统智力理论(2)组因素论他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实际智力测验分数进行因素分析,提出了基本能力学说。

他认为智力可以分为若干个基本能力因素,这些基本能力因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独特的智力面貌。

于是,在批评二因素论的基础上,他于1938年提出了智力的组因素理论。

(3)卡特尔关于智力的观点人类智力由七种主要因素组合而成,这七种因素包括:语词理解能力、一般推理能能力、语言流畅性、计算能力、记忆能力、空间关系、知觉速度。

美国心理测验学家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检测结果的分析,将智力分为两类:其一为流体智力,是指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流体智力多半经由对空间关系的认知、机械式记忆、对事物判断反应的速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其二为晶体智力,是指受后天学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

晶体智力表现为对语文词汇及数理知识的记忆。

吉尔福特对智力结构的分析应该从智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来考虑。

心理学第五、六、七章概要

心理学第五、六、七章概要

1.情绪 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情感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是情绪的感受方面。

情感: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2.情绪分类及特征心境——微弱而持续时间长,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特点。

(表现: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

它是有机体动员自身的能源以回答强烈的或超强的外界刺激的一种特殊的防御机制。

(表现:呆,傻或者潜能激发)热情——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

基本特征:情绪性、理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联系 1、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3、就脑的活动而言,情绪、情感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或着眼点。

区别1.智力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智力理论1)二因素论:普通因素/特殊因素英国斯皮尔曼1904年提出2)群因素论 瑟斯顿 认为大多数能力可分解为七种彼此无关、完全独立的原始因素3)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流体:神经系统的成熟 晶体:社会文化经验结构理论 1)层次结构 2)智力三维结构 信息加工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2)三元智力理论2.三元智力理论耶鲁大学 斯腾伯格 80年代提出。

认为智力由三部分控制: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3.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1905)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于1905年共同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智力量表(心里年龄) 主要用于鉴别智力落后儿童,以进行特殊教育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比率智商) MA (智力年龄)CA (实际年龄) 韦克斯勒量表 成人量表缺点:老年人都变成了低能人(心理年龄18岁、实际年龄60岁)、测验内容受到言语水平的制约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IQ :离差智商 X :团体的平均分数 X离差智商的提出是智力测验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使用上优于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遂成为国际上智力测验的通用量表一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5。

心理学导引

心理学导引

心理学概观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客观的陈述事实、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预测:根据已有知识和信息去顾及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个方面密切联系,描述和理解是预测和控制的依据,预测和控制又能改进描述和加深理解。

科学方法: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有关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假设: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在获得证实或证伪之前。

科学方法基本步骤:观察、多问题进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成果、建构理论。

被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样本:真正成为被试的部分研究对象。

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个案法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觉察到自己在被观察而引起的行为改变。

观察者偏差:就是观察者只看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些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的现象视而不见。

拟人化错误:是指将人类的思维、情感或动机加到动物身上去解释动物的行为。

变量:可以量化的因素、特征和情景。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

因变量;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条件。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进行)和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现场实验减少了实验室的人为性,但是无关变量的控制更为困难。

安慰剂效应:指被试以外自己接受了自变量的影响而实际上所受的只是自己期望的影响。

单盲实验:是指被试不知道自己是否接受实验处理但研究者知道。

双盲实验:研究者和被试都不知道谁在接受实验处理。

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者的期望或无意识的影响对实验结果的作用。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前者的好处是可以用邮寄、互联网等方式发放问卷,获得大样本数据;后者是能面对面进行,但是可以了解更深入。

社会称许性:接受调查者在对题目做出回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

个案法又称为临床法,适合研究少见的且不能人为引起的现象,可全面深入的了解个案。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

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
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
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33
第34页/共50页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 传
智力
环 境
34
第35页/共50页
• (一)智力的遗传影响
• (1)家庭谱系研究
• 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断定,在能力的发展中遗传的力量, 超过环境的力量。
2. 包含了言语分量表 和操作分量表,分别 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 智商。
离差智商=100+15Z 其中
Z XX S
3. 三种不同的智力
测验量表:韦氏成人、
韦氏儿童、韦氏幼儿
22
第23页/共50页
韦氏成人量表举例
测验名称
测验内容
测验实例
常识
知识的广度
水蒸气是怎样来的?
理解
实际知识和理解能 力
为什么电线常用铜制成? 为什么有人不给售货收据?
言 语
心算
量 表
两物相 似
算术推理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一辆汽车45分钟行驶25里,20分钟它走 了多少里?
圆和三角形有何相似? 蛋和种子有何相似?
背数
注意力和机械记忆 能力
倒数下列数:5,8,2,4,9,6
词汇
语词知识
“类似”是什么意思?
23
第24页/共50页
测验名称
测验内容
测验实例
图像组 处理部分与整体的 将拼图小板拼成一个物体:如手、半身像
• 1905年, 编制了 最早的一个智力量 表。
• 受测者的心理年龄 等于他所通过的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一)算法策略 (二)启发式策略 (三)产生—检验策略 (四)头脑风暴法
14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Eg: 一个保险柜有三个旋钮,每个旋钮上都有0~9个数字。要求 用尝试错误法打开这个保险柜,就要将三个旋钮上的数字随 机组合,共有10×10×10=1000种组合
24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经验 (二)问题的表征 (三)问题情境 (四)定式 (五)功能固着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七)个性差异 (八)人际关系
25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经验
在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有两层含义: 其一,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二,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量, 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活 的经验,即专家知识。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7
专栏5-1 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说与“顿悟”说
桑代克迷笼实验 苛勒对顿悟的研究
8
桑代克迷笼实验
尝试错误是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 (Thorndike, 1898)从动物 学习实验而提出 的,就是人们在 解决问题的时候 也可能采用随机 尝试的方法,经 过多次尝试错误, 最后找到答案。

《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课件

《教育心理学》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课件
• PASS指 • “计划”(Plan)——注意(attention)——同时 性加工(simutaneous)——继时性加工 (successive)。 • 智力活动是一个整体,依赖于注意系统,同时性加工 -继时性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的协调合作。
学习交流PPT
28
知识背景 Ⅲ
计划(P)
Ⅱ 同时性加工(S)
• 学校教育的宗旨
• 开发多种潜能。
• 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爱好。
学习交流PPT
24
现代智力理论--7.三元智力理论
• 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 (R.J.Sternberg)于1985年从信息 加工的角度提出了“智力三元论”。
• 他把智力看做一套相互依存的加工过 程。
• 他认为智力是个体对内外情景中的信 息刺激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由三个 相互关联的方面——分析能力、创造 能力、实践能力。每个方面对应着不 同的亚理论。
26
成分亚理论
情境亚理论
▪ 元成分——用于决定做
什么,监督执行的过程,
并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
经验亚理论
▪ 操作成分——用于具体
完成任务。 ▪ 知识获取成分——用于 ▪ 解决相对新颖的问题
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 ▪ 自动化
结果
结果
▪ 分析能力:
▪ 创造能力:
• 分析、判断、评价。
• 创造、发现、发明
想象和探索
▪ 对现实有环境的适应 ▪ 对现有环境进行调整和
塑造 ▪ 对不同环境的选择 结果 ▪ 实践能力
• 付诸实际、应用、 使用和履行的能力
学习交流PPT
27
现代智力理论--8.智力的PASS理论
• 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J. P.Das)等人提出的,

大吼牌《心理学基础》独家整理(1~7章)

大吼牌《心理学基础》独家整理(1~7章)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1.什么是心理学P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任务P3-4①描述与测量: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信度、效度)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研究不能只限于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测量,而应当从描述和测量中进而探求其规律,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问题,因此,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

③预测和控制: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问题。

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3.个体心理图P6个体心理结构示意图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学的流派P9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取向明显受到当时以试验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冯特试图通过类似化学研究中的元素分析与合成的方法来探究人的心理实质,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冯特的这一思想体系被人们称为构造主义。

(一)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方法: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验到的心理状态。

(二) 机能主义 个体心理 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创办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20世纪初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第六章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导引智力与创造力

(五)三元智力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斯腾伯格 ●主要观点:斯腾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 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 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 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 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 ●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评价: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 智力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看法,同时考 虑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有助于 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但这一理论在 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显得过于精细。 吉尔福特否定一般智力存在的观点也受到 一些学者的批评。
(四)多元智力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主要观点:。加德纳提出八种相对独立 的智力。 (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 (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 (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8) 认识自然的智力。
三、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智力开发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 实力 智力开发关系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 ●可能性: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但 是环境与教育却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智力开发应遵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早期干预的确能提高儿童在智力测验的分数,不 过这种助长作用是有限的。智力开发要注意难度 和速度,过分强调难度和速度,会加重儿童的心 理负担,并可能导致智力的衰竭。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的内涵 (一)什么是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 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这里的产品是指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 (二)创造力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衡量发散思维的标准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创造力心理学》课件
2 外部环境
文化氛围、教育背景、组织氛围以及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会对个体的创造力发展产 生影响。
3 创造力教育
提供有针对性的创造力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的方法
1
创造力训练
通过创造力训练和练习,培养创造力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创造力技巧
掌握各种不同创造力技巧,如思维导图、逆向思维、联想法等,用于激发创造力。
3
体验式创造力教学
通过实践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培养创造力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的应用
创造力在艺术领域的 应用
艺术家通过创造
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 的应用
科学家运用创造力解决科 学难题,推动科学的发展 和创新。
创造力在商业创新中 的应用
企业通过创造力创新产品、 服务和商业模式,获得竞 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创造力心理学》PPT课 件
探索创造力心理学,了解创造力的内在机制和应用领域。
创造力简介
创造力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产生新的观念、想法和作品。创 造力与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是将创造力应用于实践中。 创造力的分类包括独创性、适应性和转换性创造力。
创造力的心理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具备多种智能,如逻辑 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 智能等,这些智能可以支持 创造力的发展。
原型理论
原型是人们心中关于某个概 念的典型表征,创造力可以 通过改变和重组原型来产生 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方法。
联想理论
创造力常常是通过将不同的 概念、观念和记忆联结在一 起,形成新的关联和组合, 从而产生创新的想法。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1 人格特质
开放性、想象力、坚持不懈和创造性思维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人格特质。

心理学第六章智力

心理学第六章智力

词汇
“腐败”是什么意思?
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婴儿能力的发展。
一些人表现出早熟,在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早慧)。
“复旦一说 ,北大就笑了。 北大一说科技,清华就笑了。 清华一说规模,浙大就笑了。 浙大一说美女,北语就笑了。 北语一说帅哥——全国都笑了!”
——2003.5 发自北京语言大学一女生
智力的职业差异
(短信摘录,见下页) 兴趣的培养→丰富生活内容→发展能力
指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1分),计算公式为智商(IQ)= 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x100 ,该计算方法只适用于 儿童,当人发展到一定的年龄后,使用心理年龄做计算将不符合实际情况。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分);
☜受教育和经验等影响
智力与能力
一、能力
☞ 心理特征→完成活动 1、实际:“所能为者” 2、潜在:“可能为者”
二、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一)区别 1、智力 → 认知学习 2、能力 → 多种表现 (二)联系 智力∈综合认知能力
按照倾向性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按照功能: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社交能力
能力分类
按照结果与知识经验 模仿能力 创造能力
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
智力
能力
智力的差异
智力的发展
个体差异
三阶段
团体差异
稳定和可变性
智商
智力与能力 的关系
能力的 不同类型
一般能力 和特殊能力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和社交能力
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
模仿能力 和创造能力
考点(识记)
智商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表 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缩写为 IQ。

教育心理学五六章内容

教育心理学五六章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有创造性的萌芽 小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的发展 青年期的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1、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现实性 2、青少年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主动性和有意性 3、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二)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1、智力:必要条件 2、知识 3、认知风格:立法式、执行式、司法式 4、人格特征:动机、意志 6、环境 (三)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是创造的原料、创造是知识的重新组合、知 识技能是创造力的基础。
二、智力理论 (二)现代智力理论 1、多元智力理论 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人类的智 力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八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 每一种类型都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但是各系统可 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 言语智力 逻辑数学能力 视觉—空间智力 音乐—节奏智力 肢体—动觉智力 人际交往智力 内省智力 关于自然的智力
二、动作技能的的种类
一般从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划分:动作的精确 性、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性和环境的稳 定性 可分为: 1、粗大动作技能 精细动作技能 2、连续性动作技能 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3、封闭性动作技能 开放性动作技能
三、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型 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的七个层次结构理论 1、知觉 2、定势 3、指导下的反映 4、机制 5、复杂的外显反映 6、适应 7、创作
(二)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
林崇德:不能将智力和能力绝对分开,它们 属于个性范畴,不论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 心成分都是思维,基本特征是概括。智力应 由思维、感受、记忆、想象、语言和操作技 能组成,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朱智贤: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
三、智力测量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何同事西蒙设计第一个智力表、首先提出了智 力年龄的概念,后被推孟修订为斯坦福——比奈量表,采用智力 高数的概念。 IQ(智商)=MA(智商年龄)/CA(实际年龄)X100% 我国陆志伟先生则修订并制成《中国比奈西蒙智力》 美国学家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概念, IQ=100+15Z 其中Z=(x-m)/S,其中m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 得分数,s代表该团队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队中所处在位 置,即他的标准分数。 智商只代表一个人的智力在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心理学每章知识点

心理学每章知识点

心理学每章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理论。

以下是心理学的每章知识点的概述,以及每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和方法学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了解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方法。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和学派、研究设计和方法、伦理原则和数据分析。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这一章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和大脑对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大脑的解剖结构、神经元的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大脑如何控制我们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并了解神经系统的疾病和障碍。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是我们获取和理解世界信息的过程。

这一章介绍了感觉系统、感觉心理物理学以及知觉的构造。

学生将了解到感觉和知觉如何被我们的感官器官、大脑和心理过程所影响。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以及知觉错觉的形成非常重要。

第四章:意识和觉醒这一章主要涵盖人类意识和觉醒的研究。

学生将学习到意识的定义、意识状态的变化和意识的神经基础。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意识状态(如睡眠、梦境、催眠和药物影响)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学习学习是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章将介绍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的理论和实践。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学习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改善教育和培训方法。

第六章:记忆记忆是指我们将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这一章将讨论记忆的组织、存储和检索过程。

学生将了解到记忆的类型、记忆的修正和记忆问题的原因。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理解记忆是如何影响学习、决策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重要。

第七章:思维和语言思维和语言是我们生成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这一章将介绍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思维错误,并探讨语言的组织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PASS模型中第二个系统是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在 这个机能单元中,个体接受、加工以及维持来自外部世界 的信息。这个系统存在两种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 性加工。同时性加工是指将信息合成集合,或者对有共同 特征的许多信息进行再认。继时性加工是指按照输入的系 列进行加工,它最重要的一点是输入的系列,使各个成分 形成一种链状结构。这一系统是智力活动中主要的信息操 作系统。
▪ 2.PASS模型向我们提供了对IQ测验进行分析的新视角。戴斯认为, IQ测验是一种非常有限的智力观,因为在我们认为对人类机能来说很重 要的四个认知过程中,只有两个(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在IQ测验 中被测量到。
▪ 3.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在智力观中起到重要作用。鲁利亚关于大脑机能联合 区的思想直接体现在PASS模型的三级过程当中。
▪ PASS模型的第三个系统是最高层次的计划系统。这个 系统处于认知功能系统的核心,负责认知过程的计划性 工作。例如,在智力活动中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策略, 以及对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
▪ (2)对PASS模型的思考
▪ 1.PASS的提出对智力研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PASS模型揭示了智 能活动的心理机制,对智能活动的过程分析比静态的元素分析更接近心理 机制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说,从元素到过程,这标志着智力研究基本范 型的转变。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为这种 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
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政治家的 人际智力很高。

《基础心理学》教材

《基础心理学》教材

《基础心理学》教材基础心理学教材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心理学对于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至关重要。

本教材将介绍基础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建立对心理学的基本认知。

第一章:心理学的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心理学神经元与神经网络的基本构成,神经传递与信息处理的过程,大脑与行为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

第三章:感知与知觉感知的基本原理,知觉的构建和理论模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

第四章:学习与记忆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理论,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记忆的类型和存储。

第五章:思维与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思维的过程与模式,问题解决和决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情绪与动机情绪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动机的作用和影响。

第七章:人格与个体差异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人格理论和测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八章: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影响,群体行为和集体思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

第九章:发展心理学人类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儿童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十章: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评估,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第十一章: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社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结语:本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基础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读者将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读者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45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五)流畅性 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产 生的数量越多,思维流畅性越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 1、用词的流畅性; 2、联想的流畅性; 3、表达的流畅性; 4、观念的流畅性;
46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六)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之一。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认知 飞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集中全部精 力解决问题时,因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 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终止一连串导向目标的行为”
(2) 动机是个体创造能力的核心
个体由于某种需要而引发某种行为之后,会积极、努力 地采取行动,直至满足需要,完成动机目标。
49
四、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内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1.动机对个体创造力发展影响
(1)动机
关于动机的表述,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同的表述。泰
勒等人认为:“动机……被心理学家一致地认为是一个过
4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 与一般思维活动相比,创造性思 维最突出的特征是与创造性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思维结果具有新 颖性。
42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二)敏感性
是指具有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 造性观念的把握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感受性。 独特新颖观念就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像一 位陌生的客人”来到思想者身边,思维的敏 感性就是这位“陌生的客人”,富有创造力 的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
1.斯坦福-比纳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1982年我国吴天敏修订了《中国比纳测验。 ●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是智力 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
1.斯坦福-比纳量表
计算公式为: MA(智力年龄) IQ(智商)=———————× 100 CA(实足年龄) 举例:
3.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
自我效能感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智力活动; (2)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控制学习行为
(二)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
1. 波诺的方案 2.“应用智力”方案 3.PIFS方案(Practical Intellipence for school)学校中的实用智力。
(五)三元智力理论
●评价: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 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 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 有效的智力。但三元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 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 它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是在一定的智力理论和测量理 论指导下,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 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一、常用的智力测验 (一)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 (二)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的内涵 (一)什么是创造力 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 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这里的产品是指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 (二)创造力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衡量发散思维的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创造力的特征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请 务必在下载后的24小时 内删除
第一节 智力及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包含学习能力、问题理解能力和社会适 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智力的理论 (一)二因素论 (二)群因素论 (三)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四)多元智力理论 (五)三元智力理论
(四)多元智力理论
●评价: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 理论强调数理-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 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 不同的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而现实生 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结构将各种智力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 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 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这对于我们承认人的各种智 力并发现和培养人的各种智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 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 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间,人们常出 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 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 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二)各年龄段智力发展的主要 特点
2.元认知与智力开发
●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 统,即对认识的认识。元认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元认识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识监控。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自我调节。元认知对自己思维和行为的调节表现 在: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 的进行过程,不断获得和分析反馈信息,把握和 修正自己的认知过程,坚持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 法和手段。 ●元认知的特点在于对认识过程的分析和调控, 从而不断改进个体的思维方法和增进思维能力。
四、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二)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
(一)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1.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设 2.元认知与智力开发 3.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
1.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一方面要对教育 观念及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另一方 面,还要研究学科能力的构成和培养。
三、智力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智力开发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 实力 智力开发关系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指导思想。 ●可能性:遗传因素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但 是环境与教育却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智力开发应遵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早期干预的确能提高儿童在智力测验的分数,不 过这种助长作用是有限的。智力开发要注意难度 和速度,过分强调难度和速度,会加重儿童的心 理负担,并可能导致智力的衰竭。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产生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目前,智力测验被 广泛用于教育、医学等领域,为实现人才、选拔人才和 因材施教等提供一定的指导。 ●智力测验也有它的局限性,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 (1)智力测验出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 (2)智力测验的公平性; (3)多元智力理论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测试了语言 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其他智力则被忽略了,尤其是 个体的创造性能力在智力测验中没有得到反映。 (4)智力水平虽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但并不能 决定将来取得成就的大小,反而可能由于操作的不当, 给个体的心理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五)三元智力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斯腾伯格 ●主要观点:斯腾伯格提出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 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 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 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 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 ●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二)智力的环境和教育影响 家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智力发展。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三)遗传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对智力都有影响,但遗传和环境并 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相反,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对于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智力 发展,期卡尔和温伯格提出了反应域理论。 ●总的来说,遗传素质只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可 能,而环境和教育有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智 力发展的现实性。
第三节 智力开发
一、智力的发展变化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此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 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变化:年龄 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说到40岁)。智 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的发展的研究,人的流体智力在 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 却是稳步上升的。
二、科学运用智力测验
●因此,对智力测验我们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并不能代表智 力的全部,充其量只是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罢 了; 第二,现行的智力测验所得的结果并不能预测未 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的圆满,因为决定一个人成 功与否的主要是自尊、自信、尤其是自我努力的 程度; 第三,智力测验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尤其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 必须十分慎重。
2、韦克斯勒量表
举例:某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80分, 标准分为5,某人得85分,他的智商为 多少? IQ=100+15×(85─80)/5 =115 说明他的IQ比84%的同龄人高
2、韦克斯勒量表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不足,即不 会再由于一个人的智力年龄和实足年龄的 不同步增长,而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 现象。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小学儿童的智力发展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成年期的智力发展
二、智力的决定因素
(一)智力的遗传影响 (二)智力的环境和教育影响 (三)遗传与环境、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智力的遗传影响
(1)家庭谱系研究 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断定,在能力的发展中 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 (2)双生子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智力的遗传力级为0.70或 70% (3)出生顺序,家庭大小和智力
(一)二因素论
●评价: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 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当然,斯皮 尔曼强调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 它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
(二)群因素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 ●主要观点:提出的七种平等的基本心理能力是: (1)语词理解 (2)语词流畅 (3)计算 (4)空间知觉 (5)记忆 (6)知觉速度 (7)推理
●比率智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人的实际年 龄在增加;而他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却可 能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这样,采用比率智商 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智商将逐渐下降.这 与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2、韦克斯勒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儿 童智力量表(WPPSI)。 ●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以智力的正态分布曲线为基础,将人们的智商 看做是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它表明 被试的分数相对地处于同年龄标准化样组的均数之上或 之下有多远,即以离差大小表明智力高低、离差大、且 为正数者智商高,离差小,且为负数者智商低。 其计算公式为:离差智商=100+15Z _ 其中Z=(X- X)/S _ 公式中的Z代表标准分,X代表被测验得分,X代表团体 的平均分数,S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二)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
1.美国陆军测验 2.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编制的一 种团体智力测验,它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 ●瑞文测验的优点在于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 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也很宽, 从5岁半直至老年,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 测验既可单独进行,又可团体实施,使用方便, 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 因而该测验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