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热论治银屑病

合集下载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分析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分析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分析作者:李英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1期李英吉林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11【摘要】银屑病即俗称的牛皮癣,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1],病程较长,以反复发作,治愈率较低,加之其多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以及银屑病的辩证治疗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治疗;辩证银屑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有着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和复发率,严重影响在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的“白疕”“顽癣”等,属于“松皮癣”“干癣”等病的范畴[2],主要是以红色丘疹或者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

近年来在银屑病的治疗方面应用中医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进展,现报道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银屑病多有内因禀赋血热之体,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发病。

在发病初期多夹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以致毛窍闭塞不通[3],气血运行不畅,阻塞于肌表而生;或湿热内蕴,外受风湿,内外合邪,痹阻经络,阻郁于肌肤而发;或因营血不足,经络失养,气血瘀滞,肌肤失荣而发;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虚的证候。

其病位在肌肤,多与肝、肾相关;其病性以湿邪、血热实证为主,部分夹有血虚、阴虚之证。

2 辩证论治2.1 血热风燥证主证为皮疹多呈点滴状、钱币状的红斑丘疹,色深红或鲜红,出血点明显,鳞屑较多,伴有瘙痒,皮疹反复出现,皮损鲜红,红斑较多,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点状出血,常常伴口渴心烦,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或数。

其治疗时,应以清热凉血、祛风润燥、养阴祛风为主,可选用竹叶石膏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其方为淡竹叶、粳米麦门冬、栀子、丹皮各15g,半夏、黄连、黄苓、黄柏各10g,人参、甘草各5g,石膏40g。

主要治疗功能为清热凉血、祛风润燥、滋阴养血。

每日1 剂,水煎内服。

中医医案——银屑病

中医医案——银屑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消银解毒汤治愈白疕(银屑病)病案:史某,女,33岁。

初诊:1987年1月24日。

主诉及病史:1980年冬,始在头顶部出现稀散斑片,上覆白皮,以后皮疹日益增多,逐渐扩散至躯干及四肢,瘙痒颇甚。

六年来反复发作,时重时轻,曾去几所医院诊为“银屑病进行期”。

经治多次无效。

两个月来症又加重,新疹不断出现,瘙痒夜剧。

诊查:头顶及两侧遍布红斑,银屑堆积,发呈束状;躯干、四肢呈散在较多点状的、片状的红斑,上覆薄银屑,刮去鳞屑基底有较多出血点;伴口渴喜饮、尿黄便干。

苔薄黄,舌红赤,脉弦滑。

辨证:血热偏盛,兼夹湿热,热盛生风,壅抟肌肤。

治法:凉血解毒,清热泄湿,熄风止痒。

处方:消银解毒汤(自拟方)加减。

水牛角片30g 板蓝根25g 蚤休30g 银花15g 紫草25g 生地黄25g 赤芍20g 苦参12g 白鲜皮30g 地肤子30g 土茯苓30g 全蝎6g 海桐皮15g水煎两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皮疹处取苦蛇酊外抹后,再1用加味黄连膏外擦,日2次。

二诊:2月10日。

服上方药15剂后,头部银屑显少;头及全身皮疹消退已逾1/3,余者变薄;瘙痒显减。

后按上方随症稍予加减,又服药三十余剂,全身皮疹全部消退。

两年后信访,函复未再复发。

按语白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是皮科最常见且易复发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

鉴于本病进行期以血热型者居多,其发病机理为血热毒盛,兼夹湿热,热盛生风,壅抟肌肤所致,故选用凉血解毒、清热泄湿、熄风止痒的消银解毒汤。

本方系余多年的经验方,投治本病血热型者屡获良效。

方用水牛角片、银花、紫草、生地黄凉血解毒;赤芍活血化瘀;板蓝根、蚤休、土茯苓清热解毒;蚤休为肝经要药,既擅解毒清热,又能泄风阳而定痉,故又有镇静止痒作用;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清热泄湿止痒;热盛则生风,血热与内风交煽,致瘙痒剧烈,故用全蝎、海桐皮熄风止痒;尤以全蝎既善熄肝风之内动,又可深入病所通络搜风以化斑,故对本病之剧痒者确有卓效。

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

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
4、银花虎杖汤 武汉市中医院徐宜厚方 银 花、虎杖、丹参、鸡血藤各15g、生地、 赤芍、归尾、槐花各12g、大青叶9g,清 热解毒、凉血活血。
现代治疗方剂
5、白疕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金 起凤方 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生地、丹 皮、龙胆草、黄柏、山栀、白鲜皮、苦 参、鬼箭羽等,清热解毒凉血为主。
中医辩证论治
治法:祛风养血、润肤化燥。方:克银 二方(朱仁康方)、养血定风汤、养血 润肤饮等。药:当归、首乌、黄精、鸡 血藤、生地、玄参、天麦冬、知母等。
现代治疗方剂
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各地医家从不 同角度去认识和探讨,虽然采用的治疗 方法不尽相同,但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代治疗方剂
现代治疗方剂
6、土槐饮 北京市中医医院赵炳南方 土茯 苓30g、生槐花30g、生甘草9g,清热解 毒除湿。
单味中草药
1、雷公藤 我院皮肤科自70年代后期即 开始应用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研究,在 国内较早制成“双藤合剂”(雷公藤、 鸡血藤),治疗银屑病疗效较好,当然 也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昏、乏力、胃痛、 恶心、呕吐、纳呆、浮肿、皮肤出血、 口腔溃疡、停经等。
单味中草药
4、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能 治疗多种皮肤病,有抗肿瘤作用,我们 在治疗方中加入该药,效果较好。
单味中草药
5、菝葜 (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加 入方中用。 如菝葜与土茯苓共用治本病
单味中草药
6、虎杖:(活血通络),虎杖甙为中药 虎杖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人用虎杖 甙片剂,治疗本病较好。
中医辩证论治
银屑病的中医辩证治疗,各家分型较多, 据各地经验,主要有以下:风热证、风 寒证、湿热证、血热证、血瘀证、血燥 证、热毒证(红皮病型)、湿热蕴结证 (脓疱型)、风湿痹阻证(关节型)、 肝肾阴虚证(年老体弱)、冲任失调证 (内分泌失调)等等。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湿热证用药规律分析
t o i n c 1 u s i o n a n d e x c l u s i o n c r i t e ia r .we c o l l e c t e d h e r b s a n d b a s i c f o m u r l a s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s o ia r s i s d a mp — h e a t s y n d r o me .Re s u l t s : We s u mma iz r e d 8 7 h e r b s a n d 1 7 b a s i c f o mu r l a s o f p s o r i a s i s d a mp — h e a t s y n d r o me .T w e n t y — t h r e e h e r b s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s o r i a s i s d a mp —
t i o n r u l e s o f p s o i r a s i s d a mp — h e a t s y n d r o me a n d i n t e g r a t e t h e t h e o r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wi t h p h a r ma c o l o g y a n d me d i c i n a l c h e mi s t y r t o g u i d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a n d i mp r o v e e ic f a c y .M e t h o d s:we u s e d “P s o i r a s i s ”a n d d a mp — h e a t s y n d r o me a s k e y w o r d s t o

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作者:王环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 R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11-01【摘要】银屑病(Ps)俗称牛皮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临床可分4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或斑块,皮损表面覆盖白色鳞屑,鳞屑脱落后露出光红基底,有点滴状出血,自觉瘙痒,好发于头皮及四肢,严重者皮损融合成大片泛发全身。

本文对银屑病进行以下相关的辨证论治。

【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祖国医学称银屑病为"白疙"。

"白疙"作为病名始载于《外科大成•卷四》"白疙,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疙,俗呼蛇虱。

"[1][至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对本病描述更为详尽,文中记载:"白疙,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

"[2],此外,历代医家所记载的"干癣"、"松皮癣"、"银钱疯"等,病名虽异,但所描述的症状与白疙相似。

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皮肤界的前辈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有几种比较成熟的学说:血热论、血燥论、血瘀论、血虚论等。

3 辨证分析血热型: 代表是名医赵炳南。

赵氏[6]认为: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依据相当于进行期银屑病。

本型临床特征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红色或鲜红色丘疹,新疹不断出现,有同形反应。

伴有心烦口渴、便秘渡赤,舌质红赤,脉弦滑。

病程短,有精神及饮食因素、感冒、扁桃体炎及咽炎病史。

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为法。

这种情况的治疗应以气分、卫分药物为主。

血瘀型:以丁履伸为代表。

本型常见于静止期银屑病。

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

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

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陈曦;曾亚军;李玲玲;段行武;周琳;张润田【摘要】银屑病作为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古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逐步确立了内有血热血燥兼感外邪的内外合邪基本辨证治疗思路.在近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初步分型的简约阶段,百家争鸣的丰富认识阶段,以及化繁为简的规范化研究阶段,最终形成了”辨血为主,从血论治”的基本中医辨证思路,确立了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个基本证型.现将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总结如下.【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16)006【总页数】5页(P560-564)【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辨证;发展演变【作者】陈曦;曾亚军;李玲玲;段行武;周琳;张润田【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北京1011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中医皮肤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关皮肤科疾病的记载,在中医古籍中大多归于外科或内科杂病中。

而银屑病作为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人们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详实的过程,是随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逐步深化的。

笔者查阅了大量古籍并总结当代著名皮肤科医家临床经验,现将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总结如下。

1 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认识古代医籍中,关于“银屑病”一名并无明确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的描述,笔者大致可以判断书中所载“干癣”、“风癣”、“蛇虱”、“白壳疮”、“银钱疯”、“松皮癣”等病名属于此病。

1.1 先秦至隋唐时期先秦至隋唐,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基的时期。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其“六淫致病”学说的提出,对这一时期皮肤疾病病因分析具有指导意义;而仲景《伤寒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系的建立,对此期皮肤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儿童银屑病中医辨治浅析

儿童银屑病中医辨治浅析

北足中医药 2021 年1月第 40 卷第1期Bei丨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anuary ,2021,Vol. 40, No. 1•79 •儿童银屑病中医辨治浅析张首旭1刘昶1陈丽君1肖翔1周冬梅2(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首都误科大学附厲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10)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规划项目(J J2018-55, J J2018-54);北京市财政项目(P X M2019_026273_ 000005)通信作者:周冬梅,E-m a i l: 52176857@163.c o m【摘要】银屑病是皮肤科重点的研究病种,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从血论治”银屑病的理论 体系,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血热是儿童银屑病的关键病机,同时血热常夹湿夹毒;治疗应凉血解毒、健脾化 湿、消积导滞,依据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用药。

【关键词】儿童银屑病;从血论治;中医治法;健脾消导D O I:10. 16025/j. 1674-1307. 2021.01.021银屑病是皮肤科研究的重点病种,临床上常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发病机 制复杂,近年来儿童银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 势。

在辨证治疗上,赵炳南先生“从血论治”银 屑病的理论,是目前公认的银屑病辨证思路。

另外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治疗上与成人银屑病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药治 疗小儿银屑病亦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文试从“从 血论治”的角度浅谈儿童银屑病的治疗,为儿童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1病因病机银屑病中医又称“白庀”“干癣”等,其病因 病机历代医籍中有诸多论述,如巢元方在《诸病 源候论》中提到“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 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

若其风毒气多,湿气 少,则风沈(疹)入深,故无汁,为干癖也”。

浅谈湿热论治银屑病

浅谈湿热论治银屑病
健康 必读杂 志
2 1年 O2
1 第1 月 期

中医中药
浅秀慧
【 中图分 类号】 2 63 R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62— 73 2 1)1— 19 0 17 38 (020 05 — 1 【 摘要 】 中医辨证论 治体 系随着辨证 方法的 变化 而发展 , 在临床上收 集辨证素材 的过程 中要 引进现代 医学的先进技术 , 特别是现代诊 察技 术向 中医学的融合 。
本 文借 鉴组织病理 学的检测 结果 , 示 了银屑病潜在 “ 揭 湿热” 的内涵 , 完善 了银屑病 的辨证论 治。
【 关键词 】 银屑病 湿热 论治
银 屑病( srs u a sP ) PoaiV l r ,V 是一种易 于 复发 的慢性炎 症性 皮肤 病 , i s gi 特征 疗效显著 。这 说明“ 清热利 湿法” 并非个别 医家的用药 习惯 , 蕴含一定 的深 层 其 表现 为红色丘疹或 斑块上覆有 多层 银 白色鳞 屑 。本 病病 因可能 与遗传 因素 , 次规律 。 免 疫功能 异常 、 毒感染 、 病 代谢障碍 、 泌失调 等有关 。常缠绵 反复 , 治不 愈 , 内分 屡 许多辨证 为血热或风热证 的皮肤病 中隐伏的湿热 病理倾 向 , 由于没 有典 型 给患者带 来较大的身 心痛苦 。导师 杜锡 贤为 山东省 知名专 家 、 山东省 中西 医结 的外在湿热征 象 , 症征表 现不完全或症征 与病机 分离 , 受传统 四诊方 法 的局 限 , 合皮肤 病学会主 任委 员。导 师在 中 医“ 未 病” 治 思想 指导 下 , 结合 多 年 临床实 在没有达到诊 断阈值时 , 往往 无证可 辨 , 无法 进行更 加 有效 的施 治。我们 通 过 践, 提出了“ 清热 利湿法 ” 为主导的诊疗思路 。“ 清热利 湿法” 虽有别 于常 规辨证 对 目前 已有 的“ 潜证” 研究 , 从病史 , 体质 , 皮肤 生理 功能 , 以及 湿热 致病 的基本 论治方法 , 但临床 疗效肯定 。为探讨 其机理 , 现浅述如 下 : 特 点 , 皮肤病病机演变 趋势 , 将这种 常规 辨证体 系 之外 ,I 结合 试 (临床因缺 乏典 1 近现代 医家对 银屑 病的认 识 型湿热征 象而多 辨证 为血热风 热者 ) 贯穿病 机始末并 对发 病 、 情进展 以及转 病 随着 近代医家对银 屑病 认识的不断 深入 , 针对银 屑病 的病 因病 机 提 出了众 归 有转化倾 向的深层 湿热病理状态 拟称 为“ 皮肤病湿热 潜证” 1 【 。 多学说 , 其中有代 表性 的是血 热论 、 血虚论 、 血瘀论 等 。 3 导师对银 屑病的湿热论治 血热论 的代表是名 医朱 仁康与赵炳 南 。朱 仁康 【J l强调 “ 血分 有热 ” 是银 屑 导师认为在银屑病辩 证论治 中,湿热 ” “ 的范围不 能仅仅局 限于水疱 、 糜烂 、 病 的主要发病原 因 , 血热” “ 病机 贯穿银 屑病治疗 的始终 , 血分 有 热” “ 实际是 由 肿胀等有 形之湿 , 无形之湿也应成 为辨证论治 的重要关 注点 , 即潜 在的 “ 湿热 ” 。 气分有热 , 郁久化毒 , 波及 营血 而成 , 温病 的“ 入 营血 ” 同 , 病是 由于素 如银 屑病皮损鳞屑性 红斑 , 与 热 不 本 在表 面上并 无湿象 , 去除 鳞膜 可 以见到典 型 征象 但 体血中蕴热 , 复感风热 毒邪 , 或食 腥发 动风 之物 , 或情 志 内伤 , 五志 化 火。两 阳 筛状 出血 点。病理可见 在角质层 内或其 下方 可见中性粒细胞 聚集 而成的 Mur no 相合 , 内不 能疏泄 , 外不得透 发 , 燔灼 血液 , 充斥体 肤 , 郁 肌腠 , 为 白疤 。 日 脓肿 , 怫 发 乳头顶部 的棘层有显著 的细胞间水肿 , 真皮 上部有 炎细胞浸 润 , 头部 水 乳 久则 耗伤 阴血 , 而致 阴虚 血燥 , 肌肤失养 ; 而经 脉闭塞 , 瘀脉络 , 存在 于 白疤 肿等 , 血 可 这些都 可认 为是无形之湿 。这也体现 了借助现代 诊察技 术 向中医学 的融 的各期 。赵炳南 J 认为血热是 发病 的主要 依据 。因七情 内伤 , 致气 机壅滞 , 合 , 微观辩证揭示 了银屑病潜在 “ 郁 从 湿热” 的内涵 , 完善 了银 屑病的辨证论治 。 久化 火 ; 失节 , 饮食 致脾 胃受伤 , 郁久化 热 , 外受 风邪 , 或 夹杂燥 热之 邪客 于肌 肤 沈金鳌 日 :切脉辨证 , 证合脉 , “ 就 反复推究 , 溯源 , 从流 纵不能洞 见癖结 , 当 所致 。 必求昭悉 于皮毛肌 肉、 经络脏腑之 间, 为七情所 伤 , 或 或为六淫所 犯 , 知其 由来 , 血 虚论 的代表是 顾伯华 。其认为 本病 总 由营血 亏虚 、 生风 生燥 、 肌肤失 审其变迁 , 夫而后不相 蒙 , 热不 相混 , 实不相淆 , 寒 虚 阴阳不相 蔽。 反复推 究 , ” 从 养 而成 。初起多夹 有风寒或风 热之 邪 , 侵袭 肌肤 , 以致 营血 失 和, 气血 不畅 , 流溯源 , 阻 寻找发病 的根本原 因是治疗 的根 本 , 否则 , 会被 事物 的表 象所 蒙蔽 , 就 于肌表 而生 ; 或因湿热蕴积 , 于肌表而发 ; 因病久 风寒 、 阻 或 风热 、 热之 邪耗伤 如果我们单纯 的认为“ 湿 血热 、 血虚 、 血燥 、 血瘀 ” 是其 发病 的根 本条件 , 不究其 而 气血 , 致使血 虚风燥 ; 或因肝 肾不 足, 冲任失 调 , 致使 营 血亏 损 ; 因调 治不 当 , 何为最根本之 因 , 见虚治 虚 , 或 就会 见燥治燥 , 而不 审其 由何变 迁 而来 , 治之 必舍 毒热流 串 , 于营血 , 入 内侵脏腑 , 导致气血 两燔而发病 。 本逐末 , 治之亦误 。 血瘀 论的代表是秦 万章 、 绍熙 L, 。秦 万 章结合 西 医学 检查 , 为 银屑 吴 45 J 认 随导师 门诊 收集银屑病患 者资料 较多 , 计分 析患 者舌 苔脉 象 : 统 舌苔 多为 病患者存 在着以下血瘀 指征 : 肌肤甲错 , 关节 不利 ; 损害 处鳞 屑刮除可 见点 状 出 苔 白厚腻 、 白厚而干 、 苔 苔黄 厚腻 为主 ; 脉象 多为弦 数 脉、 数脉 或 弦滑数 脉为 滑 血 ;O 3 %的患者舌 质偏紫或有瘀 斑; 微循环 检查 可见皮 肤毛 细血管 扭 曲; 液理 主。中医学认 为苔白厚腻多见 湿浊 内停 ; 白厚而 干主痰 浊 湿热 内蕴 ; 黄厚 血 苔 苔 化特性测定 常有全血粘度 增高 ; 管通 透性 明显 升高 ; 血 皮肤 病 理检 查示 真皮 乳 腻 主湿热或痰热 内蕴 。中医学认为 弦数 脉多见 肝郁化火 或肝胆 湿热 ; 滑数 脉和 头毛细血 管扩张 、 僵硬。吴绍 熙通 过对银 屑病 患者 血瘀 实 质的研 究 发现 , 患者 弦滑数脉多见湿 热。通过对银屑病 患者舌苔脉 象的分析 , 中医诊 断学上 支持 从 红细胞变形 功能降低 , A P酶活力异 常, 膜 T 提示 患者 的红细胞存 在有膜电荷 、 膜 了银 屑病存在 “ 热” 湿 。 功能乃至膜结 构明显异 常, 从不 同角 度 阐述 了“ 瘀 ” 血 的本 质 , 活血化 瘀 治疗 为 中医辨证论治体 系随着辨证 方法 的变化 而发 展 , 它是 将患 者周 围环 境 、 体 质 强弱与疾病规律综 合考 虑 的一 种诊 断方 法 , 有整 体 、 态 和个 体 的特色 。 具 动 银屑病提供 了依据和手段 。 不少 临床 医家也认识到 , 结合现代 医学检测手段不仅拓 宽和加深 了传统 “ 四诊 ” 除以上学 说以外 , 有毒盛学说 、 还 血燥论 、 阴虚瘀 热论等学说 。 视野 , 面且在某种 程度上的确能提 高中医临床诊治水平 。 2 伏邪 学说 和“ 肤病 湿热潜证 ” 皮 对银屑病的认 识 导师认 为“ 湿热 ” 不仅是银屑病 的潜在病机 , 而且 “ 湿热 ” 贯穿 于银屑病发 病 《 素问 ・ 热病论》 正气 内存 , 可干 , 所凑 , 气必虚 ” 评 日“ 邪不 邪之 其 。这说 明 始终 , 导师在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下, 结合现在 医学手段 , 清热利 湿法 ” 以“ 为 外 部因素是发病 的必要条件 , 内部 因素是发病的决定 条件。 而 伏 邪学说 是古 代医家在长期 医疗实践 中 , 过观 察 、 通 分析 , 对人 体感 邪发 病 主导诊疗 思路 , 临床治疗银屑 病疗效 确切 , 更深 层 次的理 论探 究 以及实 验验证 过程 推导 出的理论 , 它不是 具体 的病 因论 , 是研究 邪 气伏 藏和 发病 情况 的一 还有待进一 步的研究 。 而 种学说 _ 6。它源 于《 6 _ 内经》 如《 , 素问?生气通天论 》 “ 以春伤 于风 , 日:是 邪气 留 参考 文献 连, 乃为 洞泄。夏伤 于暑 , 为痃 疟 。秋 伤 于湿 , 逆而 咳 , 为痿 厥 。冬 伤 于 秋 上 发 [] 宋坪 李博 鉴. 血论 治诸 法合 用 : 仁康 研 究员治 疗银 屑病 经验 ( 1 从 朱 一) 寒, 春必温病 ” 《 ;素问? 阴阳应 象大论》 日: 冬伤 于寒 , 又 “ 春必 温病 ; 春伤 于风 , [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 学杂志,0 4 3 1 : — . J. 20 ,( ) 1 2 夏生飧 泄 ; 伤于暑 , 必痃疟 ; 夏 秋 秋伤 于湿 , 生咳嗽 ��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苦参 lo g、蝉蜕 5 g、自鲜皮 20 g、麦冬 10 g、僵蚕 5或乌梢蛇 潮湿、代澍障碍及免疫诸多方面因素有关。
5 g。
银屑病发病初期,皮疹多泛发,形态多为点滴状 ,色泽鲜
血瘀风燥型:多见于久治不愈患者,皮损多呈块状或地 红,抓之有银白色鳞屑,常伴有口渴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
图状,基底暗红,鳞屑附着较紧,无新发皮疹,舌质偏暗,或有 黄,辨证属血热风燥;若疾病继续发展 ,血热伤津,出现皮损
2.1 近期疗效
血 虚风燥者加 当归、元参 、麦冬等 ;血瘀风造者 加丹参 、红花 、
以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少量不明显的点状损害为临 三棱、莪术等。
(下转第 718页)
维普资讯
· 7l8 ·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 edicine J,Aug.2008.VOl 1 7 No.8
管内压力超过 300 mm H O时胆汁分泌就要停止。若感染并 并存病的患者,仍宜选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药应选
发化脓性胆管炎,极易导致严重感染性休克。阻塞性黄疸还 择对肝血流影响小的药物,肝功能障碍和黄疸患者禁用氟烷
维普资讯
临 床 医药 实践 杂 志 2008年 8月 第 1 7卷第 8期 文章 编号 :1 671— 8631(2008)08—0693— 02
·693 ·
银 屑 病 的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李 庄 原
(太 原 市 人 民 医 院 ,山 西 太 原 030006)
瘀斑、瘀点,脉细。治宜凉血活血,养血祛风润燥。药用:生地 干燥,瘙痒剧烈,基地淡红,其上鳞屑较厚 ,辨证属血虚风燥;
30 g、丹皮 10 g、赤芍 10 g、当归 10 g、苦参 10 g、银花 20 g、大 若疾病久治不 愈,皮损面积增大,呈斑片状或地图状,基底暗

中医治疗银屑病综述论文

中医治疗银屑病综述论文

中医治疗银屑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62-01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属中医“白”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特别是根治较为困难,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将银屑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近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由外邪内侵,七情内伤,脾胃失和等因素致内外和邪、热雍血络所致。

范氏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为:(1)素体燥热,又因外感邪毒,搏于肌肤,郁而化热,而成血热之证;(2)病久耗伤气血,肌肤失养;(3)七情所伤,气滞血瘀或久病成瘀,瘀血阻络,肌肤失养;(4)饮食不节,湿热内生蕴结肌肤;(5)热蕴日久,化火炎肤。

2 临床表现及分型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有一定遗传倾向。

主要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并且除红斑、丘疹和鳞屑外,尚可有水疱、脓疱等皮损,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

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

3 治疗3.1 中医治疗3.1.1 辨证治疗吴氏将本病分为三型,(1)血热型: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药用生地、赤芍、丹皮、生槐花、板蓝根、白鲜皮、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土茯苓各30 g,紫草、金银花各10 g,甘草6 g;(2)血燥型:治宜养血活血润燥为主,药用生地、首乌、麦冬、丹参、白鲜皮各15 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各30 g,当归、红花各10 g;(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为主,药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当归、乌梢蛇各10 g,鸡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30 g,白鲜皮、赤芍各15 g,丹参20 g,甘草6 g。

共治疗血热型20例,血燥型9例,血瘀型13例,总有效率为93%。

梁氏运用养血润燥、清热利湿之剂治疗。

药物组成:生地15 g,当归10 g,牡丹皮10 g,红花6 g,乌梢蛇15 g,丹参30 g,土茯苓30 g,白鲜皮15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赤芍15 g,甘草6 g。

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

中医理论探讨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
奈何 ? 岐伯 日: 能知七损八益 , 则二者可调 , 不知用此 ……老
[ 王洪 图. 2 ] 《 王洪 图内经讲稿 》 】 京: 民卫生 出版社 . 0 , 一 [ . M北 人 2 9 0 第
版:7 41
f裴嫒. 内经》 生[. 3 ] 论《 养 J中国中医基础 医学杂志. 0, (: — 1 ] 2 4 056 7 0 1 )9 [黄剑. 4 ] 《 黄帝内经》 养生方法探讨[. 中医, 0, (: 1. J 1 河南 2 8 8 )~0 0 2 48 [程士德. 5 】 《 内经》 ] [, M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0, 2 6 0 第二版:1 17 [ 陈志光, 远. 中医养生法 叨. 6 3 李佩 漫谈 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 程教育 ,
2 1 年 4 第 4卷 第 4 02 月 期
Ap l 2 2 i r 01 Vo . No4 1 4 .
中国 中医药 咨讯
Ju n 】 f iaT a to a hieeMe ii  ̄r t n o r a o n rdi n l n s dcneI mai Ch i C n o ・7 ・ 9
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并以 12名正常人作对照, 2 发现本
体系, 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银屑病方法众多 , 积累 方药丰富 , 给药途径灵活多样 , 疗效好 , 复发率低 , 而且副作
用较小 , 具有较大 的优势和 阔的应用前 景, 但尚缺乏统一
病血液 流变学指标有病理性改变 :.全血粘度和血球压 积 1 均 比正 常人显著增高 , 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降至正常水平 。 . 2 关节炎型 明显高于对 照组 , 脓疱 型明显低于 对照组 , ( 且 P
11 . 内有血虚 , ..2 2 外受秋燥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牛皮癣)一、朱仁康论治银屑病朱仁康认为“禀素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

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

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毒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

临床分为六型论治。

(一)内治法1.血热风盛证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

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

证属: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方用土茯苓汤或土茯苓丸或克银一方。

土茯苓汤: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草河车15g,生槐花30g,紫草15g,山豆根9g,白鲜皮15g,大青叶15g,忍冬藤15g,甘草6g。

土茯苓丸:土茯苓310g,草河车250g,山豆根250g,夏枯草250g,白鲜皮125g、黄药子125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克银一方:土茯苓3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板蓝根15g,忍冬藤15g,威灵仙各10g,甘草6g。

2.血虚风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

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

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银二方。

养血润燥:生熟地黄各15g,当归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12g,玄参9g,天冬9g,麦冬9g,麻仁9g,甘草6g。

山白草丸:山豆根90g,白鲜皮90g,草河车90g,大青叶45g,鱼腥草90g,夏枯草45g,炒三棱45g,炒莪术45g,王不留行45g。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从“玄府寒-血络热”探析银屑病病机和辨治

从“玄府寒-血络热”探析银屑病病机和辨治

•238•浙江中医杂志2021年4月第56卷第4期从“玄府寒-血络热”探析银屑病病机和辨治*徐田红单筠筠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摘要银屑病的中医病机复杂,观点杂乱繁多。

“从玄府论治”和“从血论治”是两种主要观点,但二者的核心内容相互矛盾,银屑病的某些特殊现象单用其中一种观点也难以获得合理解释:文章将六经辨证、卫气 营血辨证与银屑病的辨证进行比较研究,统一了上述两种观点,提出了“玄府寒-血络热”的新理论,并据 此探析银屑病病机和辨证论治体系。

关键词银屑病玄府寒血络热中医病机辨证论治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皮肤疾病,顽固难 治,常罹患终生。

银屑病的中医观点杂乱繁多,尚未形成 统一体系,其中,“从玄府论治—和“从血论治#是两 种主要观点。

虽然二者均有合理性,但其核心内容相互 矛盾,治法迥异,难以融合形成体系,而且银屑病的某些 特殊临床现象单用其中一种观点难以获得合理解释。

这 两种观点的核心内容源于伤寒、温病两种传染性疾病理 论,但银屑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其特殊证候,不能从银屑病的独有特征出发进行理论突破,可能是两 种观点相互矛盾的原因。

本文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 证与银屑病的辨证进行比较研究,将两种观点融会贯 通,提出了“玄府寒-血络热”的新理论。

1银屑病“寒热二象性’’探析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既有寒象,又有热象,表现出明 显的“寒热二象性”,具体如下:①红色丘疹、斑块表面覆 盖银白色鱗屑,红色辨证为热象,皮损越红则热象越重,白色辨证为寒象,白色鳞屑越厚则寒象越重;鳞屑刮除 后其下多有灼热感,提示为热象,但皮损的汗出难度远 超太阳伤寒证,提示寒象严重;皮损分布具有发散性,甚 至迅速散布全身,辨为热象,但皮损又有收敛性,如束状 发、丘疹或斑块的边缘紧束,寒主收引,辨为寒象。

②银 屑病性关节炎、指炎的局部红肿,辨为热象;但红肿程度 轻微,且伴有疼痛、晨僵和遇冷加重,辨为寒象。

③银屑 病病情深受气候、饮食、年龄等外因影响,既有冬重夏轻 的寒象证候,又会因过食温热辛辣食物加重,而且血气 旺盛的青壮年病情较重,年老常趋缓,说明有热象证候 ④银屑病采用光疗、日光浴、温泉浴、汗蒸、火罐、温热中 药等温热性质或者清热凉血泻火中药等寒凉性质的治*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液相芯片 技术对寒证、热证及中药干预后寻常性银屑病免疫网络的研 究,编号:2021ZA113疗方法,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治银屑病的三个小偏方

治银屑病的三个小偏方

治银屑病的三个⼩偏⽅⽣活中,银屑病俗称⽜⽪癣,是种常见的⽪肤疾病。

中医对于⽪肤病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成效,今天秘⽅⽹给⼤家分享治银屑病的三个⼩偏⽅。

有需要的来看⼀下吧。

1、清热解毒活⾎⽅【药物组成】黄芪、⽣地黄、鸡⾎藤各30g,⾚芍、黄芩、⽩花蛇⾆草各15g,丹参20g。

【药物加减】湿重者,加茯苓、泽泻各10g,茵陈蒿15g;热甚者,加⽩鲜⽪15g,桑枝10g;伴咽炎者,加⽞麦桔⽢汤。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加⽔500mL煎30min,取药液300mL,分早、晚服。

7天为1个疗程,⼀般治疗4~8个疗程。

⽪损局部外⽤⼤黄⾣涂搽。

2、益⽓活⾎⽅【药物组成】党参、板蓝根各15g,紫草、⽞参、黄柏陈⽪、荆芥、川芎、丹参、⽢草各9g,红花6g,⼟茯苓30g。

【药物加减】风盛瘙痒者,加乌梢蛇、花椒;⼝⼲便秘者,加⼤黄、连翘;脓疱重者,加皂⾓刺;病损在头部者,加何⾸乌、⼭楂;腰骶、肘膝部位者,加炒杜仲、熟⼤黄;红斑为主者,加牡丹⽪。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煎服。

配合欢乐膏(硫黄30g,雄黄、轻粉、红粉、花椒各20g,砒⽯、狼毒、冰⽚各10g,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加⼊凡⼠林混匀)外涂患处。

3、凉⾎化瘀疏风汤【药物组成】⽣地黄、鸡⾎藤各30g,⾚芍、当归、⽩鲜⽪各20g,⼟茯苓、紫草、⾦银花各15g,乌梢蛇、七叶⼀枝花、⽩芷、防风各10g。

【药物加减】属⾎瘀者,加丹参、桃仁;⾎热者,加⽞参、⼤青⼀叶;湿热蕴结者,加龙胆草、黄芩。

【适⽤病症】银屑病。

【⽤药⽅法】每天1剂,⽔煎,分早、晚服。

另将药渣煎取药液熏洗患部,每次约30min,每天1次;局部外涂恩肤霜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每天2次。

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以上治银屑病的三个⼩偏⽅是来⾃民间中医的独门秘⽅,因个⼈症状的不同⽤药剂量可能会有些出⼊,如果不适很懂药理的朋友,需要咨询过以后才可尝试⽤药。

王建青从湿、毒、瘀论治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经验

王建青从湿、毒、瘀论治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经验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HINAS NATUROPATHY,May.2021,Vol.29No.9参考文献[1]王乐琴.从肝脾不和论治针刺治疗顽固性颈椎病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6):1150-1153.[2]周卿.阿是穴傍针刺结合电针治疗中青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3]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李占永,李晓林,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覃一松,何文彬.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6]徐凤.针灸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7]杨继洲.针灸大成[M].孙外主,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闫冬,陈聪,宋咏梅.大椎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山东中医杂志,2018,37(3):262-266.[]王琼.针刺悬钟穴治疗颈椎病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10]陈玉兴,周瑞玲,崔景朝.羌活胜湿汤单煎与合煎抗炎、镇痛作用比较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2(1):15-17.[11]巩子汉,段永强,付晓艳,等.羌活的药理作用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9,15(5):192-194[12]周璐丽,曾建国.独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2):1739-17彳8.[13]皇甫谧.针灸甲乙经[M].王颖,点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收稿日期:2020-07-03)王建青从湿、毒、瘀论治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经验刘越仏,王建青泪(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2.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银屑病的治疗始终是困扰皮肤科医生的难题,尤其是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该病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身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银屑病的治疗

银屑病的治疗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认为多属于“白疙”。

“蛇虱”、“松皮癣”的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瘤》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风热湿邪外袭,客于皮肤,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阻于经脉,或因情志不畅,郁而化火,饮食不节,湿热内生,火郁而发,达于肌肤,日久气血虚亏,经脉肌肤失养,干枯脱屑。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一、血热型此型多见于进行期,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辨证:毒热蕴结,郁于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方药:凉血活血汤加减。

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30克,紫草根、茜草根、丹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血瘀型此型患者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辩证:湿毒内蕴,血瘀络脉。

治法:祛湿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祛湿活血汤加减。

土茯苓30克,茵陈、双花、连翘、野菊花、元参各15克,公英、地丁各20克,三棱、莪术、赤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血燥型患者处于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血燥血亏,肌肤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血燥方加减,熟地30克,白芍20克。

当归、首乌、蜂房、天冬、麦冬、白鲜皮各15克。

四、风湿热型(关节型)患者红斑泛发、脱屑、皱褶处有潮湿、糜烂、关节红肿疼痛,体腹胀、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壅盛,脉络受阻。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方药:宣痹汤加减。

金银花、防己、薏苡仁、滑石、灵仙、连翘各15克,蚕砂、赤小豆皮各10克。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微科普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微科普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微科普银屑病是临床上常发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又被称之为“干廯”,和“白疕”,民间俗称“牛皮癣”。

具有病程迁延反复、治疗难度高和不适反应多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影响较大。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该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通过共同的免疫介导途径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随着临床医学快速发展,对于本病的病理机制的发生转归认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然而,西药在本病的治疗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病程迁延反复、药副反应多等,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兴起,其辩证分型和对症施治的治疗思想得到了临床上普遍的认可,具有用药安全有效、药副反应轻和复发率低等用药优势。

具体叙述如下:一、发病机制银屑病的病因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中医研究认为本病多因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例如:内有蕴热,外感风邪,受阻皮肤,蕴结不散而发;机体蕴热偏盛,加性情急躁,内火内生而发;外邪入里化热而发;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恣食,伤脾胃,伤郁热,内外邪,积于血穴,血热风发。

西医认为本病患者多伴有家族史,与免疫、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有研究就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处病理性质展开病理学研究发现,多为含CD+4中性粒细胞的NMunro微脓肿,伴有角化不全,真皮及表皮部CD+4、D8+T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联合形成的浸润。

二、中西医治疗由于医学理论和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西医对银屑病的病理及治疗普遍有着不同的认识,西医多从细胞、分子等微观形式对银屑病展开研究,寻求微观病理变化,展开支持治疗;而中医多秉承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展开对症治疗。

具体如下:(一)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银屑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纵然不同医家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各有不同,在银屑病的治疗上长期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但辨治原理基本相同。

再从血液治疗,如中科院广安门医院将常见的银屑病分为三种类型:血热风盛、血虚风燥、淤血阻络等。

基于病络理论诊治银屑病浅谈

基于病络理论诊治银屑病浅谈
C C 中医临床研究 2 1 JM 0 1年 第 3 第 3期 卷
.9 .. 7.
基 于 病 络 理 论 诊 治 银 屑 病 浅 谈
T ed s u so f r ai gp o iss yb n l ot e r h ic si no e t s ra i igu o y t n b h
邪客 于肌肤 ,入侵经络 ,致使经络或虚 、或瘀阻、或毒伤而 为 本病 。从上述看 来, 屑病证候 因素归结为 “ ” “ 、 热 ” 银 瘀 、 毒” “ 、 “ ” 虚 ,病络理论 贯穿银屑病发病始 终,络脉损伤是病机关键,
更是 防治银屑病 的切入 点。
为贴切 : 白、 之形如疹疥 ,色 白而瘁 。 在 治疗 上,多从血热 、 “ 庀 ” 血虚 、血 燥、热毒、湿 热等方面进行论治 ,百家争鸣,各抒 己
见。近 年来,笔者应用病络理 论指导银屑病诊治,取得了一定
的临床 疗效 ,为病络 学说 在皮肤 病诊 治 中的应 用提 供些许 经
验。
2 病络理论与局部组织病理 银屑病发病机制 尚不清 楚,无论从感染 、药物 、环境等外 界 因素 ,还是从免疫、遗传 、精神神经等 内在 因素方面均不能
络 ”生则 “ 络病 ”成…。络脉无处 不在 ,网络全身 ,发生病络 可有络脉虚 、络脉瘀 、络脉损等多种病势之别 。病络亦是络脉 因各种原 因导致 的一种络脉非正常的病理状态和病理过程 ,介
导着各种病理 因素 与络 脉的交互影响 ,体现为多种病理 因素应 证组合 的时空变化 ,标 志着 各种络病病位 的深浅移变及病势 , 是临床治疗 的一种依据 【。 2 1
周志 强 孙 占学 李元文
( 北京 中医药大学东方 医院,北京 ,10 7 ) 0 0 8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大全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大全

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大全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览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医文献《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对银屑病均有“白疕:”、“蛇虱”、“松皮癣”的论述,如《医宗金鉴》中记载:“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面痒,搔起白皮,由风气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此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目前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各家分型较多,综合可分为以下几型:(1) 血热型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表现为皮损掀红,皮疹不断增多,瘙痒剧烈,露滴现象明显,有同形反应,常伴有心烦,失眠,口汗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常用清营汤和治癣汤加减,如水牛角、丹参、白花蛇舌草、虎杖、生地黄、玄参、蒲公英、丹皮、紫草、白藓皮等来配方治疗。

(2) 血瘀型见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寻常型银屑病,亦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

表现为皮损暗红、肥厚,鳞屑较厚,或伴关节活动不利,面色晦暗。

舌暗红,可见瘀点瘀斑,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润燥。

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如桃仁、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玄参、麦冬等配方治疗。

(3) 湿热型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难以速去。

故此型多见于缠绵难愈者,亦见于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红斑上可见脓疱,皮损多发于掌跖和下肢,遇阴雨天病情往往加重。

伴体倦乏力,纳呆,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常用散风苦参汤加减,如川萆薢、黄柏、白藓皮、生苡仁、土茯苓、金银花、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等配方治疗。

(4) 火毒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

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常伴有发热,口干渴,心烦失眠,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绛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凉血。

常用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如水牛角、生地黄、赤芍、丹参、丹皮、生石膏、大青叶、紫草、公英、白花蛇舌草等组方治疗。

(5) 血虚型此型相当于缓解期银屑病,病情稳定,皮损为钱币状,或环状,或地图状,鳞屑逐渐消退,皮肤干燥,伴口干舌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0条) 1.黄英姿 马绍尧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期刊论文]-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0(02) 2.周鸣岐 辩证分型治疗银屑病302例 1989(05) 3.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 2002 4.朱松生 伏邪学说述评 1997(01) 5.吴绍熙 银屑病患者"血癖"实质的研究 1997 6.秦万章 皮肤病研究 1990 7.顾伯华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1986 8.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1979 9.史传奎;杜锡贤 皮肤病湿热潜证探讨[期刊论文]-江苏中医药 2010(03) 10.宋坪;李博鉴 从血论治诸法合用:朱仁康研究员治疗银屑病经验(一) 2004(01)
浅谈湿热论治银屑病
陈子良1 王国颖2 董秀慧1
【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3 7 8 3 ( 2 0 1 2 ) 0 1- 0 1 5 9- 0 1 【 摘要】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随着辨证方法的变化而发展, 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要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 特别是现代诊察技术向中医学的融合。 本文借鉴组织病理学的检测结果, 揭示了银屑病潜在“ 湿热” 的内涵, 完善了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 关键词】 银屑病 湿热 论治 银屑病( P s o r i a s i s V u l g a r i s , P V ) 是一种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特征 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本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 免 疫功能异常、 病毒感染、 代谢障碍、 内分泌失调等有关。常缠绵反复, 屡治不愈,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痛苦。导师杜锡贤为山东省知名专家、 山东省中西医结 合皮肤病学会主任委员。导师在中医“ 治未病” 思想指导下, 结合多年临床实 践, 提出了“ 清热利湿法” 为主导的诊疗思路。“ 清热利湿法” 虽有别于常规辨证 论治方法, 但临床疗效肯定。为探讨其机理, 现浅述如下: 1 近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 随着近代医家对银屑病认识的不断深入, 针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众 多学说,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血热论、 血虚论、 血瘀论等。 1 ] 血热论的代表是名医朱仁康与赵炳南。朱仁康 [ 强调“ 血分有热” 是银屑 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 血热” 病机贯穿银屑病治疗的始终, “ 血分有热” 实际是由 气分有热, 郁久化毒, 波及营血而成, 与温病的“ 热入营血” 不同, 本病是由于素 体血中蕴热, 复感风热毒邪, 或食腥发动风之物, 或情志内伤, 五志化火。两阳 相合, 内不能疏泄, 外不得透发, 燔灼血液, 充斥体肤, 怫郁肌腠, 发为白 秓。日 久则耗伤阴血, 而致阴虚血燥, 肌肤失养; 而经脉闭塞, 血瘀脉络, 可存在于白 秓 2 ] 的各期。赵炳南 [ 认为血热是发病的主要依据。因七情内伤, 致气机壅滞, 郁 久化火; 饮食失节, 致脾胃受伤, 郁久化热, 或外受风邪, 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 所致。 3 ] 血虚论的代表是顾伯华 [ 。其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 生风生燥、 肌肤失 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或风热之邪, 侵袭肌肤, 以致营血失和, 气血不畅, 阻 于肌表而生; 或因湿热蕴积, 阻于肌表而发; 或因病久风寒、 风热、 湿热之邪耗伤 气血, 致使血虚风燥; 或因肝肾不足, 冲任失调, 致使营血亏损; 或因调治不当, 毒热流串, 入于营血, 内侵脏腑, 导致气血两燔而发病。 4 , 5 ] 血瘀论的代表是秦万章、 吴绍熙 [ 。秦万章结合西医学检查, 认为银屑 病患者存在着以下血瘀指征: 肌肤甲错, 关节不利; 损害处鳞屑刮除可见点状出 血; 3 0 %的患者舌质偏紫或有瘀斑; 微循环检查可见皮肤毛细血管扭曲; 血液理 化特性测定常有全血粘度增高; 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 皮肤病理检查示真皮乳 头毛细血管扩张、 僵硬。吴绍熙通过对银屑病患者血瘀实质的研究发现, 患者 T P酶活力异常, 提示患者 的红细胞存在有膜电荷、 膜 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 膜A 功能乃至膜结构明显异常,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血瘀” 的本质, 为活血化瘀治疗 银屑病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除以上学说以外, 还有毒盛学说、 血燥论、 阴虚瘀热论等学说。 2 伏邪学说和“ 皮肤病湿热潜证” 对银屑病的认识 《 素问·评热病论》 曰“ 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这说明 外部因素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而内部因素是发病的决定条件。 伏邪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通过观察、 分析, 对人体感邪发病 过程推导出的理论, 它不是具体的病因论, 而是研究邪气伏藏和发病情况的一 6 ] 种学说 [ 。它源于《 内经》 , 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 曰: “ 是以春伤于风, 邪气留 连, 乃为洞泄。夏伤于暑, 秋为疟。秋伤于湿, 上逆而咳, 发为痿厥。冬伤于 寒, 春必温病”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又曰: “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 秋必疟; 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 。由此可知, “ 伏邪” 最基 本的含义是指邪气伏藏体内时不立即发病, 而是逾时发病。后经历代医家, 尤 其是明清的许多著名医家如吴又可、 叶天士、 吴鞠通、 王孟英、 柳宝诒、 刘吉人等 的研究与发展, 伏邪学说在病因、 邪伏部位与发病途径、 发病形式与临床表现、 治法方药等方面日臻完善, 从而成为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种重要学说, 并有效 地指导着临床上许多疾病的辨证论治。 引起白秓发病的邪气可为风、 寒、 热、 湿等外邪, 如《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干 癣候》 曰: “ 干癣, 皆是风湿邪气, 客于腠理, 复值寒湿, 与血气相搏所生。若其风 毒气多, 湿气少, 故风沉入深, 故无汁, 为干癣也” ; 《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 十四?癣》 载“ 此证总由风热湿邪, 侵袭皮肤” 。也可为情志不遂或恣食辛辣肥 7 ] 甘及荤腥发物 [ 。而外邪搏结肌肤, 郁久会化热; 情志不遂, 郁而化热; 辛辣肥 伏邪” 。 甘及荤腥发物也易使机体产生内热, 因此“ 湿热” 为白秓的主要“ 祖国医学认为, “ 湿热” 致病, 其皮肤的损害多为水疱, 或皮肤糜烂, 皮肤肿 胀, 常患病于下部, 或浸淫四窜, 滋水淋漓, 结痂, 或伴见神疲肢重, 便溏不爽, 舌 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或濡滑等, 其病程缠绵, 难以速愈。“ 清热利湿法” 的诊疗 1 ] 思路被许多著名医家应用于临床, 如朱仁康 [ 教授的克银一方、 二方, 以土茯 8 ] 苓、 白鲜皮为主药以清热解毒利湿。周鸣岐 [ 教授以白茅根、 白鲜皮、 地肤子、 9 ] 土茯苓清络中风火湿热。马绍尧 [ 教授的凉血地黄汤中的土茯苓、 菝契为清热 2 ] 解毒除湿要药。赵炳南 [ 教授配伍鲜茅根、 白鲜皮、 土茯苓治疗银屑病血热病 疗效显著。这说明“ 清热利湿法” 并非个别医家的用药习惯, 其蕴含一定的深层 次规律。 许多辨证为血热或风热证的皮肤病中隐伏的湿热病理倾向, 由于没有典型 的外在湿热征象, 症征表现不完全或症征与病机分离, 受传统四诊方法的局限, 在没有达到诊断阈值时, 往往无证可辨, 无法进行更加有效的施治。我们通过 对目前已有的“ 潜证” 研究, 从病史, 体质, 皮肤生理功能, 以及湿热致病的基本 特点, 结合皮肤病病机演变趋势, 试将这种常规辨证体系之外, ( 临床因缺乏典 型湿热征象而多辨证为血热风热者) 贯穿病机始末并对发病、 病情进展以及转 [ 1 0 ] 归有转化倾向的深层湿热病理状态拟称为“ 皮肤病湿热潜证” 。 3 导师对银屑病的湿热论治 导师认为在银屑病辩证论治中, “ 湿热” 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水疱、 糜烂、 肿胀等有形之湿, 无形之湿也应成为辨证论治的重要关注点, 即潜在的“ 湿热” 。 如银屑病皮损鳞屑性红斑, 在表面上并无湿象, 但去除鳞膜可以见到典型征象 筛状出血点。病理可见在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而成的 M u n r o 脓肿, 乳头顶部的棘层有显著的细胞间水肿, 真皮上部有炎细胞浸润, 乳头部水 肿等, 这些都可认为是无形之湿。这也体现了借助现代诊察技术向中医学的融 合, 从微观辩证揭示了银屑病潜在“ 湿热” 的内涵, 完善了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沈金鳌曰: “ 切脉辨证, 就证合脉, 反复推究, 从流溯源, 纵不能洞见癖结, 当 必求昭悉于皮毛肌肉、 经络脏腑之间, 或为七情所伤, 或为六淫所犯, 知其由来, 审其变迁, 夫而后不相蒙, 寒热不相混, 虚实不相淆, 阴阳不相蔽。 ” 反复推究, 从 流溯源, 寻找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治疗的根本, 否则, 就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 如果我们单纯的认为“ 血热、 血虚、 血燥、 血瘀” 是其发病的根本条件, 而不究其 何为最根本之因, 就会见虚治虚, 见燥治燥, 而不审其由何变迁而来, 治之必舍 本逐末, 治之亦误。 随导师门诊收集银屑病患者资料较多, 统计分析患者舌苔脉象: 舌苔多为 苔白厚腻、 苔白厚而干、 苔黄厚腻为主; 脉象多为弦数脉、 滑数脉或弦滑数脉为 主。中医学认为苔白厚腻多见湿浊内停; 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黄厚 腻主湿热或痰热内蕴。中医学认为弦数脉多见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 滑数脉和 弦滑数脉多见湿热。通过对银屑病患者舌苔脉象的分析, 从中医诊断学上支持 了银屑病存在“ 湿热” 。 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随着辨证方法的变化而发展, 它是将患者周围环境、 体 质强弱与疾病规律综合考虑的一种诊断方法, 具有整体、 动态和个体的特色。 不少临床医家也认识到, 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不仅拓宽和加深了传统“ 四诊” 视野, 面且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提高中医临床诊治水平。 导师认为“ 湿热” 不仅是银屑病的潜在病机, 而且“ 湿热” 贯穿于银屑病发病 始终, 导师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 结合现在医学手段, 以“ 清热利湿法” 为 主导诊疗思路, 临床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 更深层次的理论探究以及实验验证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宋坪 李博鉴. 从血论治诸法合用: 朱仁康研究员治疗银屑病经验( 一) [ J ]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 0 0 4 , 3 ( 1 ) : 1- 2 . [ 2 ] 北 京 中 医 医 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M] .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 9 7 9 : 2 1 1 . [ 3 ] 顾伯华.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8 6 , 第1 版: 3 6 4 . [ 4 ] 秦万章. 皮肤病研究[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9 0 , 第 1版: 3 2 6 . [ 5 ] 吴绍熙. 银屑病患者“ 血癖” 实质的研究[ C ] . 全国首届银屑病学术会议论 文汇编, 1 9 9 7 : 2 3 8 . [ 6 ] 朱松生. 伏邪学说述评[ J ]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 9 9 7 , 2 1 ( 1 ) : 2 2- 2 3 . [ 7 ] 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0 0 2 : 1 9 9 . [ 8 ] 周鸣岐. 辨证分型治疗银屑病 3 0 2例[ J ] . 中医杂志, J 1 9 8 9 , ( 5 ) : 4 2 . [ 9 ] 黄英姿. 马绍尧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J ]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2 0 0 0 , 2 2 ( 2 ) : 9 . [ 1 0 ] 史 传 奎 杜 锡 贤. 皮肤病湿热潜证探讨[ J ] . 江 苏 中 医 药 杂 志, 2 0 1 0 , ( 3 ) : 1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