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教学生诗歌创作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代诗歌,几乎可以这样说,文化的河流有多长,诗歌就可以追溯到多久远。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诗歌却似乎走向了式微和衰落。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事实。究竟是人心浮躁了呢,还是诗歌自己走远了呢?
若说今天诗歌不繁荣,似乎也不对,现在的网络诗歌每天都可以大量产出,数量之巨,让人惊叹,即便诗歌繁荣的盛唐也无法相比今天的气势;若说诗歌很繁荣,今天却很难出现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交口吟咏的当代诗歌。当代诗歌成了当代诗人们的内部语言,孤芳自赏,偏居一隅,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是什么让诗歌成了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了呢?以我愚见,是因为当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经过了一番革命以后,打破了以往诗歌语言的平易晓畅,逐步走向语言重新组合,内涵丰富多义的新天地,而我们的诗歌评论却远远没有跟上,诗歌教育尚且停滞不前,造成了当代诗歌与民众认知水平的脱节,使诗歌逐步脱离大众,在少数诗歌爱好者之间传递和深入。
没有诗歌的民族是荒芜的,没有诗歌的精神是贫瘠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眼见当代诗歌在教育的园林里坐视大片的空白,深感忧虑,于是不揣浅陋,想跟孩子们谈谈诗歌创作,希望在小小的心灵里播下一些诗歌的种子,等待着这些诗歌幼苗破土而出,枝繁叶茂,春华秋实。
说起诗歌创作,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的诗坛烟波浩渺,流派众多,又没有系统的诗歌批评,没有官方的当代诗歌创作教材,笔者也不过是一个业余的诗歌爱好者,不是一个职业诗人,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诗歌教育者,一切都感到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困难,我的尝试只有探索意义,没有十足的价值水准。
所以这里暂且从几个小角度探讨一下诗歌创作的技巧问题。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也要先确定一个表现主题,然后再围绕主题组织材料。比如,我要先确定我这首诗是想写江南水乡的,属于写景抒怀的诗歌。
确定主题之后,就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有哪些画面有哪些事在自己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然后把这些事件和画面进行编组排序,让他们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好,也就是写文章所说的结构清晰,段落清楚。诗歌也有内在线索的,当代诗歌看似语言抽象新奇,但是它有内在逻辑顺序,也不是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的。
接下来,就是组织语言,这是诗歌最难的一步,也是诗歌要凸显它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个性所在。对于诗歌语言,有一个大家熟知的说法,就是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对于现在的新体诗而言,它还要求语言要有新意,有冲击力,打破旧有的语言框架,制造语言的陌生感。诗歌语言使用的是否纯熟精炼,将直接决定一首诗歌水平的高低,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诗歌语言,极有可能会把诗歌写成分行的散文。
这里列举笔者创作的《梦里水乡》的写作过程,希望可以给人一点小启发。
首先构思,笔者初到江南,在经历了一两个月的江南生活之后,感受到夏末秋初的季节变化,于是心有所感,准备写诗。
写江南,就要抓住这里的特点,首先一定要表现水,这样一个人家尽枕河的地方,没有水就不能展现个性。还要抓住此时此地的特色景物,如杨柳、桂花、残荷、秋菊等,接下来就是揉入自我的个性元素,把细腻多情的主观情感融合于客观景物之中。
在运用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力争用物象传达情意,用景语代替情语。诗歌中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以达到物我合一的目的,注意修辞的整体性和相关联性,不能让修辞彼此没有联系,那样就会出现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孤立。注意炼字,要有非常富有表现力的字句,使整首诗歌有亮点,语言经得起推敲咀嚼。
例:
江南水乡(组诗)
(一)
一缕柔波
自梦的深处缓缓而来
记忆的颜色浓浓淡淡
哪里是你的笑脸
哪里是我不该触及的深潭一股清流
润湿心底干涸的岁月
杨柳依旧丝丝缕缕
系不住流水
是谁的歌声渐去渐远
(二)
晨雾醒时
有叮咚的琴声从檐顶滴落香气点染的秋天
是桂花抒情的季节
淡淡的水气弥漫于眼底晓梦清寒
披一件长衫
笃笃的足音敲击石板
留一路清脆与空茫
(三)
无水不是江南
天与地的情思绵绵不绝爱在什么样的季节会搁浅
那水中消瘦的背影
撑一伞心事
隔不开往日情怀密密如织莲花睡了
菊花醒了
一地玲珑的倒影
令青石小路泪眼朦胧
匆匆来去的都是过客
唯有你
血管里注满潇湘的缠绵天荒地老
情意悠悠
(四)
斜阳
独坐黄昏
微凉的手指
隔着微凉的酒杯
轻抚微凉的淡酒
抑或
微凉的淡酒
隔着微凉的酒杯
安慰微冷的心情
微风用手指轻扣窗棂
芙蓉的细语飘来
我已酣然入梦
第一小节,是起笔,由一条河写起,“自梦的深处缓缓而来”,就拓展了时空,让河流显得更悠远绵长,并且“梦”也讲出了自己对江南之水由来已久的向往。“记忆的颜色浓浓淡淡”,是讲关于江南的记忆有的深刻些,有的浅淡些,“笑脸”与“深潭”分别喻指美好与哀伤的往事。“一股清流/润湿心底干涸的岁月”,是在讲因为这江南的小桥流水,让人的精神空间里有了情感的滋润,忘记了岁月里的伤痛。“杨柳依旧丝丝缕缕”这句是在写水边的景物,“系不住流水”,表现河与柳的一动一静,同时也暗指生活里有人驻足了,有人走远了,所以“是谁的歌声渐去渐远”就是用渺渺的歌声补足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二小节,属于发展部分,进一步截取江南的生活画面,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这个画面是秋天的早晨,一个人从空街走过的所见所感。“晨雾醒时”即人醒时,换个说法更有情趣些。“有叮咚的琴声从檐顶低落”,即是喻指雾凝结成水滴落屋檐的声音,观察得越细致入微,越容易展现诗意的美丽。或者您也可以想象确有琴声在奏响,那么画面伴随琴声,就更增添了优雅的清韵。“香气点染的秋天/是桂花抒情的季节”,这是表明早晨的空气里有馥郁的桂花香,“桂花抒情”是一个拟人的说法,让桂花也仿佛有了丰富的情感,事实上这是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物化。“淡淡的水气弥漫于眼底”,是雾浓露重,还是泪光隐隐呢?“晓梦清寒/披一件长衫/笃笃的足音敲击石板/留一路清脆与空茫”,这就很明显了,女作者清晨独行,脚步声敲打青石小路,孤寂清冷,回音悠长。这里几乎没有用修辞,但是简单干净的语句,反而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这完全是画面之功。
第三小节,达到了一个情感的高潮阶段,在前面铺叙的基础上,这小节有了直接抒情——“无水不是江南/天与地的情思绵绵不绝”,其实这还是个比喻,天与地的情思即是下雨,在江南这块多情多典故的土地上,似乎天和地总有不尽的情话,也表明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点。“爱在什么样的季节会搁浅/那水中消瘦的背影/撑一伞心事/隔不开往日情怀密密如织”,在这里,“爱”这种主观情感和“雨”这种客观物象是一体的,雨四季不断,爱亘古不绝,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