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质量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质量分析报告

1.情况说明

新建济南至莱芜高速铁路工程(不含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施工JLZQTJ-1标段,线路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高新区境内,线路自济南东站向东引出,上跨济青高铁、石济客专后于东绕城高速(京沪高速)前拐向南,沿东绕城高速西侧依次上跨工业北路、既有胶济铁路、世纪大道、经十东路后于万达地块与高速公路之间潘庄村设港沟站,同时预留规划济南至泰安铁路接轨条件;线路出港沟站后于港沟镇东侧上跨东绕城高速、京沪高速(济莱高速)后折向东,到达本标段终点DK19+590.000,正线全长19.9km。

本标段里程范围内共有桥梁5处,(14.746km),含有桩基共计4102根(160979.5m)。截止2020年5月22日共计浇筑完成桩基576根,进行桩基检测共计272根,其中二类桩累计32根,占检测数量11.7%,相对较高。

为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管控,根据第三方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及现场调查情况,中铁十局济莱一标项目部特编制此桩基质量分析报告。

2.调查依据

(1)第三方检测数据(第三方检测数据见附件)。

(2)检测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反馈情况。

- 1 -

3.问题分析

3.1检测方法分析

截止到5月22日,共计检测桥梁桩基272根,二类桩累计32根,其中声波检测88根桩基,检测二类桩25根占比28.4%;低应变检法检测184根,检测出二类桩7根占比3.8%。

分析推断:相较于低应变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检测出桩基二类桩比例高出许多。

由此推断可能存在原因:

(1)同样施工方法及条件下施工的桩基,用声波检测法判别更加严格。

(2)声测管检测可能受外界影响因素多,从而造成桩基检测数据存在偏差。

3.2缺陷部位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统计,声波透射法检测出的二类桩中,桩底存在轻微缺陷15处占比60%,桩顶存在轻微缺陷5处占比20%;桩身上半部分5处占比20%。

分析推断:声波透射法检测出的二类桩中,主要缺陷在桩基底。

由此推断可能存在原因:

(1)桩基浇筑前,冲孔不彻底或等待时间过长,导致桩底沉渣过厚。

(2)浇筑前没有控制好导管底与桩底的距离,导致封底效果不理想。

- 2 -

(3)声测管接头不密闭,至使泥浆和杂质渗入管内留置管底,至使检测结果桩底问题较多。

(4)在灌筑过程中可能存在没能控制好导管底到混凝土面的高差,导致混凝土灌筑时间长,杂质下沉导致桩身桩顶存在轻微缺陷。

(5)灌筑过程中,存在石头或其他异物掉落孔中,造成桩基轻微缺陷。

(6)灌筑时局部混凝土离析,导致监测数据畸变。

3.3施工时间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统计,声波透射法检测出的二类桩中,成桩日期在2020年之前的桩基共计16根(共计检测年前桩基24根)占比64%,2020年后声波透射法检测出的二类桩共计9根(共计检测年后施工桩基56根)占比16%。

分析推断:相较于近期施工,2020年前施工的桩基存在缺陷比例更高,且均为声波透射法检测。

由此推断可能存在原因:

(1)年前施工桩基没有及时检测,声测管锈蚀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

(2)年前施工混凝土存在离析。

3.4现场调查分析

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反馈,在现场声测管检测过程中,很多桩检测时数据线不能放到设计桩长,用水泥管道冲出泥浆或杂质后才能放到设计桩长,冲管浆液多为锈水与泥浆混合物。

- 3 -

由此推断可能存在原因:

(1)声测管放置时间过长,发生锈蚀。

(2)声测管密封不严,至使水泥浆渗入。

(3)灌筑过程中导管碰撞声测管至使其变形,造成声测管破损。

(4)凿除桩头施工过程中破坏声测管,至使检测发生偏差。

(5)声测管清孔不到位等,至使检测数据存在偏差。

4.采取措施

针对问题分析项目部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桩基检测合格率。

4.1桩基检测控制措施

(1)严控声测管进场质量检验,确认声测管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2)采用螺纹连接式的声测管,避免使用挤压接头式声测管,确保声测管密闭性。

(3)桩基浇筑施工前,要对声测管进行注水并密封。确保声测管的密闭性。

(4)达到验桩标准后,要及时进行验桩,避免等待时间过长引起声测管锈蚀。

(5)加长声测管,将成桩检验工序放在桩头破除之前,避免因破除桩头而引起的声测管破损现象。

(6)声测管在钢筋笼上要固定牢靠,避免浇筑过程中磕碰变形,影响检测。

- 4 -

(7)检测前声测管必须进行冲孔,将管内杂物冲净。

4.2桩基施工控制措施

(1)尽量减少钢筋笼下放时间,减少因孔壁坍塌引起的桩基质量问题。

(2)灌筑前加强清孔措施,严控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1,必要时控制在1.3)和沉渣厚度(二次清孔时间不小于30分钟)。

(3)灌筑前,下放导管要垂直缓慢,避免碰撞钢筋笼和声测管,并严格控制导管底至孔底距离(0.3m-0.5m)。

(4)桩基封底采用大漏斗,放满混凝土后再进行灌筑,确保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身在1m-3m。

(5)施工过程中增大泥浆比重,增加泥浆护壁效果,防止砂土层塌孔。

(6)合理安排桩基成孔时间,控制在早上成孔,加快报验流程,减少成孔后等待时间,提前联系拌合站,确认混凝土供应时间,减少等待混凝土时间。

(7)将孔口护壁加长,防止石头或者其他异物掉入混凝土中。

(8)灌筑过程中,控制好导管底到混凝土面的高差,避免高差太小或者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埋深控制在2m-6m)。导管的提升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防止导管连接部位钩挂钢筋笼及碰撞声测管。

(10)末批水下混凝土浇筑提拔导管时,应控制速度,

缓慢拔出,必要时掏出部分浮渣。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