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古代日本园林建筑论文见地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是一种包含了哲学、宗教和美学的东亚文化传统,它的诞生和发展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日本建筑方面。
本文将探讨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具体影响。
1. 空间与时间禅宗美学强调的是达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即通过消除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达到一个统一、和谐的境界。
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也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
日本的传统建筑具有开放式的布局,室内与室外的界限非常模糊,同时在建筑中往往会考虑到自然景观的融入,营造出一种自然、舒适、优美的氛围。
2. 简约与极致禅宗美学追求的是一个简约、自然、平和的境界,而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也强调简约。
传统日本建筑没有太多的装饰,主要采用木材和竹子等天然材料,同时还具有精细、完美的结构和构造。
日本的建筑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实践,创造出了许多独特、极致的建筑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建筑的深刻影响。
3. 求变与持久禅宗美学认为,万物皆变,只有不断地适应变化,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同样地,传统的日本建筑也可以不同于其他建筑,它们采用的是一种柔性的、适应性强的方式来应对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了建筑的稳固和永续。
例如,传统日式建筑中往往设置有小窗户或者摆头窗,这种设计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天气变化灵活使用,同时还可以调节采光和通风,具有强烈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总体来说,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建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塑造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色和气质,同时也使得日本建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建筑这种自然、简约、平和的艺术表现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启示和借鉴。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肖艺吴隽宇∙简介:早期日本哲学思想的发展,比较滞后。
没有出现过像希腊从泰勒斯(Thales)到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时代和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时代。
因而,不得不移植别国思想。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共同的肤色和类似的文字,因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哲学思想便成了日本发展本国思想的借鉴。
从隋唐、宋明等朝代中日文化交流的事实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以及政治制度传入日本后,在日本得到了变形的移植,并融化在其独特、执著的精神铸模中。
这种民族特有的“复合变异性”,生命力极其旺盛,使得日本文化并没有流于同化,而是在千姿百态的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
∙关键字:禅宗思想,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1 禅宗哲学思想的特点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
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
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
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
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
禅宗思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省体验、直觉感情的独创精神等的作用,提升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
公元12世纪,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将曹洞一派带回日本,经过镰仓、室町、德川幕府时期,深深地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化等各个层面,并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哲学思想。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
禅学意境下的日本枯山水庭院1 、禅境初探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
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
因此参禅场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也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
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2 、历史文化背景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
”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等。
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
沙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喻静水,“z”纹可喻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喻雨水溅落,涡旋纹可喻漩涡,叠加半圆纹可喻浪涛或波涛击岸。
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夭矫多姿的矮株,不种花而种植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阁楼或是高处观看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
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日本从室町时代开始,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就热爱造庭, 禅寺庭院以模仿杭州、苏州名园, 来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
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3 、理水手法日本禅宗重视心性,依靠内省的方式修行,“自解自悟”、“不着文字”,因此主张直视事物的本质,排除一切矫揉造作的修饰。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是一种追求自然、简洁、直接、自由、平等、超越言语等观念的东方美学体系。
它始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艺术和建筑等方面。
在日本,禅宗美学对建筑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简洁、自然、空间感、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一、建筑的简洁禅宗美学主张简约和寡欲,要达到物尽其用、不多不少的境界。
在建筑中,禅宗美学注重结构和功能上的简洁,强调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程度的效果。
由于禅宗的传入,日本建筑也开始在设计上追求简约、舒适与谦虚。
例如,在日本寺庙建筑中,它们的外观线条简洁自然,寺院内部则让人感觉宽阔、开放。
二、自然的造型和材料在自然观念上,禅宗美学颇为注重自然现象。
传统的日本建筑也自然地融入了禅宗美学的自然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喜欢仿自然的造型和利用天然材料。
例如,在日常住宅中,常常使用竹子、木头、草等天然材料。
这样的建筑更加符合大自然的美学,又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空间感四、审美观念禅宗美学注重从内心和感官上体验美的感觉和思维方式,强调以身心一体来认识世界。
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日本建筑中。
日本建筑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力求奢华和浮夸。
在日本建筑中,审美雅俗共赏,体现了“蕴藏”的思想,即深邃之中含有浅显之意。
设计上,建筑师力求通过斧凿声、墨汁味、废墟景…等等形式,使建筑带有一种天圆地方、万物归一的感觉。
五、文化氛围禅宗美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
传入日本后,它便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禅宗文化。
日本建筑也融入了这种禅宗文化,使得建筑更加富有情趣和特色。
禅宗美学的宁静、沉静、自然、超然等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日本的建筑文化中,使得日本建筑在呈现东方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出自己的独特美。
总结: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加大的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
它传递了一种新的、更加自然、更加舒适的建筑思维方式,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人性化、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禅宗思想对日本园林的影响
致 。因此石 头的质感并没有削 弱枯 山水 的艺术趣 味 ,却从
感受和思想推进 了艺术的力度和深度 。三是 日本 的枯山水的 小尺度排 除了人对它的游赏 ,而 只能静观 ,同样是拉大枯 山 水与鉴赏者的距离。
离 。审美 中的创造 和 自由就表现为一种愉 快。二是被偷梁换
柱的质感 ,一方 面拉大 了审美距离 ,另一方 面 ,砂 石的质感 给人 的是 一种 冷峻、峥嵘和沧桑 、凝 重的感受 ,体现 出一种 枯淡之美 。而这些 感受却与禅宗 的主 旨和理念保 持 了高度的
一
注释与参考文献 [] 宁禅师 ,俗姓胡 ,号一 山,南宋淳佑 七年 ( 2 7 1一 14 ) 年生 ,台州 ( 江 )人 ,一宁天资聪敏 ,对佛 学义理研 究精 浙 深 ,曾被邀请到 南海普 陀山说 法,为元代 高僧。 【]铃 木 大拙 , 日本佛 教 学者 。原 名 贞太郎 ,后 因 学 2 禅 ,改名 大拙 ,别号也 风流居 士。石川县金泽 市人 。主要著
的过 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 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 的 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二氧化碳 固定——c ro ixd ia in也称二氧化 a bn do ie fx to 碳 同化 、碳素同化。 即指生物吸收 二氧化碳 转化成为有机物
图2
质 而言 。
来 。” 造 园艺术 的 “ 枯山水 ”是在室町 时代禅 宗精神广为传播 之后 ,从禅 宗冥想的精神 中构思 出来 ,在禅 的 “ 空寂 ”思想
的激 发 下 ,而 形成 的 一 种 最 具 象 征 性 的庭 院 模 式 ,表 现 “ 空
界。从这一点上来说 ,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 、可居相 比 ,它 更像是~幅立体 的水 墨山水画 ,是在三维空 间中追 求的二维 效 果。枯 山水抽 象 、纯净 的形 式给 人们 留 出无 限遐 想的 空 间 ,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 远 ,耐人寻味 ,能于无形之处得 山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
浅析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中日园林艺术摘要:中日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在场地规划、空间营造和艺术风格上有一脉相承之处,它们同样的追求自然、效法天地。
“师承自然”的自然山水进行有计划的植移、加工、改造,但又有所不同。
它们从“形”和“意”上再现自然,故统称为“自然式园林”。
此外中日园林反映出各自对于禅宗文化的不同思考,造园者们往往从禅宗文化中领悟的生命哲学、宇宙观、人生观等,通过筑山、叠石、理水等造园手段巧妙的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营造出一种天然恬静的美好空间。
中国园林在因地制宜,再现出山水的出自然美。
造园者者通过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段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深远意境。
日本园林则在咫尺之间运用“以小喻大”、“以动为静”、“以有限见无限”等造景手法将“禅”的观念和美学逐渐融入园林艺术中。
本文将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造园思想及艺术风格来浅析禅宗思想对中日园林艺术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园林、自然美、禅宗文化、枯山水一、中日园林的文化源流中式园林鳌立于世界园林艺术的东方,独领风骚。
与欧洲“几何式”园林迥然不同。
中国园林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强调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称之为“自然式”的园林。
明代造园师计成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字精妙概括了明人的造园理念和审美旨趣。
以人工效仿自然,自此以后中式园林始终在追求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真天趣之美,一定意义上反应出道教“无为而治”的哲学观和文学观。
运用筑山、叠石、理水等手法营造出“人化自然”之景。
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国家,日本佛教文化与中国更是同源同流,两者在园林艺术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在整体的布局和动线上看不出规律性和刻意为之的痕迹,追求一种取景通幽,蜿蜒曲折的美,追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这是可以说是同属自然式园林的共同点。
由于二者都收到儒家文化的浸润,日本园林也同样深受佛教传统文化的影响。
禅与古代日本园林建筑
禅与古代日本园林建筑
禅宗勃兴于唐,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
禅宗最初由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日本。
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
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关键词:古代建筑园林
2000多年前,伴随着云南地区水稻技术成功传入日本,云南地区特有的干阑式建筑也随之传入日本,称为高床式建筑,成为日本建筑造型原始形态之一。
日本的神社建筑造型就是源于干阑式建筑。
就佛教建筑而言,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朝鲜传入日本。
佛教也因此成为连接东亚各国的一条文化纽带。
日本的建筑在早期模仿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如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和中国早期的寺院建筑类似,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塔、殿堂等主体建筑,四周以回廊相连,并且左右对称。
但是这种中式的传统布局在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后,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渐渐消失了,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用了非对称布局。
飞鸟时代的法隆寺,在建初期是仿制中国的对称布局,但在。
浅论禅宗思想与日本建筑的交融及启示
浅论禅宗思想与日本建筑的交融及启示禅宗思想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取向以及日本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分析了禅对日本建筑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建筑的启示。
标签日本建筑;禅宗思想;1 引言禅是一个具有东方智慧的词,它不是简单的大道理而是用心灵感悟到的一种意境,而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
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给中国的哲宗、艺术等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它随交流传入周边国家后,同样的对其他民族的生活态度、审美取向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最为突出。
2 禅禅学作为佛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讲求的是“心”和“顿悟”。
禅作为参悟世界的一种方法,其本质是教众生参透自己的心灵状态,方能以心的不变应事物的万变。
而“顿悟”展开来讲,就是指在感知、理解、情感、联想等诸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后,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直觉感受。
南怀瑾说:“禅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義,同时又看见了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的表像而彻了其本然时,那就是禅的境界”。
禅在无言中开始,又在无为中完成。
3 禅与日本建筑3.1 文化背景日本的禅宗是从中国引进的,在公元12 世纪由日本高僧茶西禅师将禅宗临济一派介绍到日本,其后在公元13 世纪又有日本高僧道远禅师将禅宗曹洞一派引进到日本。
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时期后,禅宗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甚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禅宗对日本人民的道德、修养、精神生活乃至人格的塑造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是个面积不大的岛国,且多发自然灾害,这样的生存条件使得日本人民容易感受到一种无常、孤寂的情绪,进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日本人民偏好悲情之美,就像他们的国花樱花,瞬间的灿烂,凋零时反而更有一种令人落泪的美感。
于是禅宗带给人的冷静和超脱的精神一下子就得到了日本民族的广泛认同,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迎合关系正是禅宗能够深植于日本文化的本质原因。
日本文化选择了禅宗,经过长时间的融合,禅宗思想又反作用于日本文化,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促成了日本人民欣赏和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空寂和枯淡的审美取向。
谈禅宗与日本建筑
谈禅宗与日本建筑摘要:日本的禅宗源自于中国,禅宗在日本的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以及整个历史上都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作为日本文化的一大特色,这种以“禅宗”哲学为基础的审美观念,不仅根植于日本民族的文化之中,也融入到了历代的建筑设计之中。
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将禅宗思想渗入到建筑创作中,这在日本从古到今都有所实践。
这些实践一方面赋予建筑以深邃的审美意境,另一方面也使其固有的民族精神得以弘扬。
本文将禅宗作为探讨的重点,从日本传统建筑、日本近现代建筑两个角度,浅谈禅学思想在日本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关键字:禅宗思想日本建筑美学意境前言: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是印度佛教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冲突和融合,以及理论形式上自我调整的产物。
禅宗自产生之日起,就给中国各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同样也对其他民族的宗教、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作用,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突出。
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载体,必然受到文化的熏陶。
日本建筑与禅意的碰撞融合,既丰富了建筑的意蕴内涵,也使抽象的禅宗变得更加真实具体。
第一章禅宗与日本建筑1.1禅宗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佛学宗派。
“禅”一词起源于梵文,有“冥想”、“静虑”之意,包含着使人精神专注,消除杂念,自我反思,最终体会真理的内涵。
禅作为参悟世界的一种精神修持的方法,其本质是“心”和“顿悟”。
禅宗几乎不崇拜任何偶像,在禅学看来,“自心”创造万物,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由心所生。
南怀瑾说:“禅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同时又看见了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的表像而彻了其本然时,那就是禅的境界”。
禅是参透,是放下,禅能引领我们发现从容淡泊的境界,为生命找寻真正的解脱。
1.2禅宗与日本建筑在日本历史上,禅宗的传播渠道恰是隋唐以后,借助于佛教徒的传教求法,依附于佛教的东渡而传到这个岛国的。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日本历史上的建筑发展过程。
禅宗美学强调简洁、平静、自然的审美理念,在日本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塑造了日本独特的建筑风格。
禅宗美学强调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上。
禅宗要求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保持内心静心平和,这种平和的思维方式也反映在日本建筑中。
日本传统建筑常常通过布局和空间设计来创造一种平和、宁静的氛围,使人们在其中可以静心沉思。
日本传统室内通常采用简洁的设计、自然的布局,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近、平静宁静的感觉。
禅宗美学的“简约而有节制”的要求也对日本建筑的形式和造型产生了影响。
禅宗追求简约和节制,返璞归真。
日本传统建筑大多以简单朴素的造型为主,避免过于复杂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建筑师注重建筑材料的质感和线条的流畅性,力求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空间来传达美的体验。
传统日本庭院常常借助石、木、水等自然元素的简单布局和设计,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平和的心境。
禅宗美学倡导自然、易变的观念也对日本建筑的颜色和材料选择产生了影响。
禅宗认为,自然界的色彩、材料和形态都具有无穷的变化和美感,人们应该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日本建筑中的色彩和材料常常体现出朴素自然的特点。
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石材、竹子等也常被使用,这些材料天然、朴实,有助于人们与自然界保持联系。
禅宗美学强调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思想也对日本建筑的室内装饰和艺术品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禅宗认为世界是虚妄的,不应该过于依附于物质的表象。
传统日本建筑中的室内装饰往往以简约为主,注重内心的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净化。
传统日本建筑中经常使用一些简洁、纯净的艺术品,如茶具、花道等,帮助人们回归内心、追求静心的境地。
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禅宗美学强调的平静、简约、自然的审美理念贯穿于日本传统建筑的方方面面,使之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品味。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是一种东方哲学思想,源自印度,通过中国传入日本。
禅宗美学以其简约、清新、内敛的特点,对日本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美学的影响在日本建筑中融入了禅宗哲学的内涵,体现出一种纯粹而高雅的审美追求。
本文将从禅宗美学的内涵和日本建筑的特点出发,探讨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禅宗美学的内涵禅宗美学强调的是内心的静谧和超脱,反对华丽、浮夸的外在表现,注重个体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养。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世界的美好,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在视觉上,禅宗美学讲究简洁、朴素,追求“极简”和“极美”的境界。
在禅宗的思想影响下,日本的建筑艺术呈现出与生活的和谐统一、与自然的融合、与心灵的交融。
日本建筑的特点日本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体现了禅宗美学的内在精神。
日本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尊重自然和谐的原则,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日本建筑注重空间的利用和布局,力求营造一种宁静、简洁的氛围。
建筑形式上注重线条和曲折的设计,简单而不失美感,充分表现了禅宗美学追求极简极美的审美追求。
日本建筑充分体现了禅宗美学在建筑方面的影响,以其朴实、清新、内敛的风格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与赞誉。
禅宗美学在日本建筑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约而不简单禅宗美学注重简约,不浮华也不失深沉,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日本建筑也以其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著称,建筑结构简洁、线条流畅,没有多余的装饰,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
在这种简约之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体现了禅宗美学所崇尚的极简主义。
2. 与自然的融合禅宗美学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日本建筑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力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筑以一种内敛的姿态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与自然相互呼应,使建筑与自然形成一种无缝对接的关系。
这种与自然的融合不仅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体现了禅宗美学所强调的心灵与自然的一体化。
日本建筑里的“禅”文化
日本建筑里的“禅”文化摘要:本文开篇叙述了对禅的理解,并通过分析日本社会背景、审美情趣以及禅在建筑中的运用来探讨日本建筑设计中禅的精神,由此引发中国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关键词:日本,禅,建筑设计,传统建筑文化,本土文化“禅宗”是东方特有的文化之一。
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尤其是宗教文化方面,禅宗深深渗人日本生活文化及各阶层,对于道德、修养、精神生活乃至于人格的塑造,发挥了极重要的的影响力。
禅是佛教中国化之极致,禅启迪了日本对艺术的探索,并以其具个性的思想赋予独特的色彩。
一、禅在日本建筑中的运用1.1社会背景日本的宗教信仰对日本的设计带来本质的影响。
如:一方面,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净、整齐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另一方面,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简朴、单纯自然的文化。
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在思想上也推崇老庄的无为学说,精神上推崇引退化、自我控制、自我修养、以小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和孔孟的大我、次序、仁人、中庸外部体系同时并存。
此外,日本人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因此日本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
1.2审美取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的交融,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抽象。
精神上,他是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思想为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的清愁冷艳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创作风格是写生的同时又是抽象的,一方而继承着日本的王朝文学的关意识,同时伴着冷澈的感触。
日本的审美情趣不重形式而重精神,是从禅宗“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的思维方法的启发而产生的。
它表现的质朴、平淡、温和、单纯、含蓄和空灵,且小巧而儿近纤弱,让人们从这种自然的艺术性里诱发出一种空寂与闲寂的效果,产生一种幽玄的美。
日本庭院与禅
日本庭院與「禪」攝影:陳純夫Taipei中國禪風對日本庭園風格之影響•中國佛教禪宗於宋朝時期傳至日本,對日本庭園影響深遠,造成鎌倉與室町時代,中國禪風濃厚的日本庭園風格,而中日禪僧即為此期庭園文化的主要傳播者。
鎌倉時代寺院庭園之配置,受到中國禪寺強調自然天成景觀設計之影響,以散發出濃厚的禪境意味。
•室町時代的僧眾盛行於中國禪詩禪畫之創作,影響所及,不僅促成「五山漢文學」之興起,更進一步造成了「禪樣建築」的流行,使得日本庭園深具禪風,例如當時流行的枯山水,即受到中國禪畫之影響,成為日本庭園中,最為典型、極具代表性的禪意表現。
•桃山時代的書院式庭園,為僧侶和武士坐禪修道之地,因此對於庭園的佈置與陳設,亦以禪風特色進行規劃和塑造。
江戶時代的迴遊式庭園,受到僧侶倡導茶道的流行風潮,以致出現茶庭茶室這樣的庭園景觀,也讓日本庭園的禪意更添色彩。
江戶之後的日本庭園,因日本禪宗信仰之勢微,使中國禪風對日本庭園的影響亦日漸衰減,漸走入歷史而淡出。
陳信甫*、林珊妏日本庭院裡,細沙與奇石的排列,透過線條的協調,使整體情境充滿『禪』味。
禪宗思想對「建築物與添景設施」元素之影響•中國高僧文士們,早已有汲泉水、煮茶品茗的傳統,也為禪之「無心合道」理趣所在。
在品茗的清絕環境中,領受著茶味之芳香,即可達到一種悠然自得的悟道境界。
•而茶道在日本也早已成了禪宗思想的表現,其獨特的物我合一、敬默平等之特色,與禪宗心體自然、徹悟清明的境界相同;而平心靜氣的演練操作,又與參禪坐禪的精神如出一轍。
•因此大覺寺嵯峨院庭園的「茶室望雲庭」、東本願寺涉成園的「茶室縮遠庭」、金閣寺的「茶所」、龍安寺方丈庭園的「藏六庵茶室」等,皆可說是禪宗思想影響下的造園要素。
金閣寺的「虎溪橋」,取自禪宗虎。
陳信甫*、林珊妏The end。
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庭院
禅宗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庭院摘要:禅宗文化对日本人的影响深远,日本园林设计也受其影响印上了“禅”的意韵。
从日本“禅”思想起源和审美特点,分析日本传统庭院园林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置石理水、植物配置;结合日本传统庭院的实例,试从上述的四个方面分析日本园林的独特造园手法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禅宗思想;日本庭院;审美特点;设计手法。
1日本“禅”思想起源“禅”作为一种宗教实践存在于印度哲学体系之中。
“禅”因主张修行禅定、悟彻本心而从佛教八大宗派中独立出来,成为佛教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
“禅”起源于印度,并非能反映佛理的全部要义,只是作为一种潜心感悟佛性的实践修行方式。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的儒家思想、道教思想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印度本土佛教的中式佛教。
“禅”思想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也被佛教信徒所接受。
禅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是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而是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使日本艺术形成了“清寂”、“幽玄”的美学特征,日式的园林艺术也深受这种审美的影响,成为世界园林史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日式园林的审美特点日式园林最常见的造园手法有枯山水、池泉园和平庭3种主要方式,其中枯山水是日式园林最具代表性的造园方式。
枯山水的本意是“无水之庭”,多用石块象征山峦,灰白砂石铺就地面象征湖海,并以小块的苔藓或林木点缀,庭院内没有假山与瀑布、池水因而被称为枯山水。
池泉园则是以池水为中心,布置山石、树木及庭院等,反映出日本本土的地理风貌。
平庭则是在一块较为平坦的园地上建设出来的园林,反映出一片原野或者谷底的自然风貌。
从这些常见的造园手法可以看出,日式园林追求的是空灵与自然的美学追求,少有层峦叠嶂的假山和繁琐艳丽的花木,通过较为简洁的修建手法,素雅简淡的配色营造自然之境。
总体上说,日式园林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追求静寂、和谐的统一,也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缩影。
3日式庭院的造园理念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特有的造园形式,也是日本园林的精华。
[转载](转论文)中国禅风对日本庭园风格之影响──以京
[转载](转论⽂)中国禅风对⽇本庭园风格之影响──以京原⽂地址:(转论⽂)中国禅风对⽇本庭园风格之影响──以京都地区为例作者:此夜芭蕉⾬中国禅风对⽇本庭园风格之影响──以京都地区为例陈信甫*、林珊妏*景⽂技术学院观光系暨旅运科讲师中华佛学学报第06期 (p445-482)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p. 445提要中国佛教禅宗于宋朝时期传⾄⽇本,对⽇本庭园影响深远,造成鎌仓与室町时代,中国禅风浓厚的⽇本庭园风格,⽽中⽇禅僧即为此期庭园⽂化的主要传播者。
鎌仓时代寺院庭园之配置,受到中国禅寺强调⾃然天成景观设计之影响,以散发出浓厚的禅境意味。
室町时代的僧众盛⾏于中国禅诗禅画之创作,影响所及,不仅促成「五⼭汉⽂学」之兴起,更进⼀步造成了「禅样建筑」的流⾏,使得⽇本庭园深具禅风,例如当时流⾏的枯⼭⽔,即受到中国禅画之影响,成为⽇本庭园中,最为典型、极具代表性的禅意表现。
桃⼭时代的书院式庭园,为僧侣和武⼠坐禅修道之地,因此对于庭园的布置与陈设,亦以禅风特⾊进⾏规划和塑造。
江户时代的回游式庭园,受到僧侣倡导茶道的流⾏风潮,以致出现茶庭茶室这样的庭园景观,也让⽇本庭园的禅意更添⾊彩。
江户之后的⽇本庭园,因⽇本禅宗信仰之势微,使中国禅风对⽇本庭园的影响亦⽇渐衰减,渐⾛⼊历史⽽淡出。
关键词:1.禅宗 2.枯⼭⽔ 3.禅样建筑 4.回游式庭园 5.茶庭p. 446【⽬次】(三)禅净双修思想对造园材料及技法之影响p. 447⼀、前⾔⽇本庭园艺术举世闻名,⽬前已有多处的传统庭园,被指定为世界⽂化遗产。
⽇本庭园,除受到本⼟性的因素影响之外,更因丰富多样的⽂化思想特质,以致发展出各式各样的庭园风格,包括:佛教影响之净⼟庭园、融合唐样之贵族寝殿造庭园、中国禅宗思想与⽔墨画影响之枯⼭⽔庭园,以及受茶道影响之露地庭园。
这些不同的庭园类型,往往具鲜明的时代特质,随着不同的时代区隔,其庭园特⾊亦见明显。
⽇本庭园有着极远深的历史脉络和独特民族性的区域演化,其中也有很多受中国⽂化影响之处,尤其是宗教⽂化,⽽禅宗不仅深深渗⼊⽇本⽣活⽂化及各阶层,对于道德、修养、精神⽣活乃⾄于⼈格的塑造,发挥了极重要的的影响⼒。
日本京都金阁寺禅意与美丽的庭园
日本京都金阁寺禅意与美丽的庭园金阁寺(Kinkaku-ji)位于日本京都市,是一座以其独特的禅意和美丽的庭园而闻名于世的佛教寺庙。
作为日本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之一,金阁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金阁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日本传统的宗教建筑和禅宗思想。
寺庙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的金箔殿,象征着天、人和地之间的联系。
金箔殿的每一层都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意象,其顶部镶嵌着一块镜子,象征着智慧和内省。
金阁寺的庭园被精心设计,展现了禅意与美丽的结合。
庭园中有一座静谧的池塘,池塘上有一座小桥、一片绿草和几棵优美的树木。
整个庭园呈现出一种简约而和谐的美感,让人感受到宁静与平和。
在参观金阁寺时,游客可以体验到禅宗的精神与美学。
禅宗注重内心的宁静和专注,金阁寺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人们放松心灵,远离尘嚣和烦扰。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于庭园中,欣赏美丽的景色,并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来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此外,金阁寺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文化爱好者。
寺庙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瑰宝。
游客可以参观寺庙内的展览,了解和欣赏日本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髓。
总之,金阁寺以其独特的禅意和美丽的庭园成为了京都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无论是寺庙的建筑风格还是庭园的设计,都展现了日本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
来到金阁寺,人们可以感受到禅意的力量,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金阁寺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土。
日本古代建筑中的_禅_
至 旅 仓 中 后期 禅 宗 已 在 众 多 的 佛 教 宗 派 中 取 得 了 独 尊
, ,
。
,
的地 位
。
禅 宗 不 立 文 字 注 重 信念 以 坐 禅 内观 为 主 宣 扬 人 人 都 可 成佛
,
。
。
,
同 时 多 采取 语 录
,
的形 式 通 俗 易懂 易 于 为 一 般 人 理 解
,
简 易 直捷 的 成佛 途 径 和 简单 明 了 的教 义有 着 不 求繁
、
「
草 J 等 飞 石 配 置 可 说 是 有 密 切 的关 系
,
。
其 中禅宗 已开 始传 播 当时 唐 代诗 人 以 诗 歌赠
,
,
送 日 僧 不 在 少 数 而 日本 朝 野更 以 作唐诗 为荣 以 致 后 来 日本 庭 园 中 的 景致 常 有 著名诗 人之
日本 古代建筑 中的 禅
“
”
佳作 徘 句诗 歌盛 于 日本
, ,
深 山 幽谷 之 地 希 能 严 守 纪 律 专 事 修行 甚 至 当 时 的 平 安 京 即 模 仿 长 安 寺 院 受 唐建 筑 影 响 很大
。
,
由于 佛教 盛 行 有 关 佛 教 象 征 意 义 的元 素 也 开 始 在 庭 园 中使 用
。
,
,
「
须 弥山石 J 则代表
,
.
佛 教 宇 宙观 之 象 征
感到 生 命 的压抑 自 身 的 渺小 更加 崇 拜 自然
,
。
、 。 、 、
同 时 大 量 的 自然 灾 害使 日 本 人
,
,
台风 火 山 地 展 这 些 自然 灾 害 也 因 其 不 可 征 服 而 让 日 本 人
浅谈禅文化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 弹宗” 是 东方特有 的文化之 , 日 本 的建筑深受掸宗思想 的影 响 , 而 日本对禅宗 的欢迎却 是世 界上其他 国家少有 的 ,这不单单是 因为仰 慕 时先进的中国丈化使然 , 还有 来自 日 本 内部 的 自身 索 , 自 然 条件 多灾害是一个很大 的影响 素。
、
禅文化在 日本的发展
一
这种 “ 时间的凝 固” , 和“ 自然的无心” 也正 是 日本枯 f J J 水 同林所追 求 的意境。枯山水 园林 几乎摒弃 r 所 有的动态景观 , 例如池和泉 , 使用 些常绿 树 、 苔藓 、 沙、 砾 石等一些静止 不变 的元素来 营造 J { J 一种宁静 而永恒的景观氛 , 使观者仿佛被一股神奇 的力培所震 慑, 让人凝神 } j l 其问时不 冉 自主的有种“ 无语凝 噎” 的感伤 。那些 树术 、 岩石 、 白砂 、 土 地、 寥寥几笔却蕴含着极深 的寓意 , 它们 仿佛就 是森林 、 大地 、 岛屿和海 洋, 它们就是凝同蕾的字甫 . 枯 山水同林给人的精神 震撼 力是极 大的 、
孙 淡” ( 见叶渭渠《 3本文明》 1 ) 。 这种禅宗影 响 F 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 向,对 日本文化艺术的各 个领域有着深渊的影l , 计歌领域 丧 “ 余 情” 在绘画领域 表现 为“ 留自” , 存园林 t j 建筑 芝术领域则表脱为“ 空
相”
枯山水庭园以I 砂 的不同波纹 , 通过 人的联 想 、 顿悟赋予 景物 以意 义, 它的美更 多的需要靠弹宗冥想 的精神构 思。 而具 有禅的简朴 、 枯 高、 自然 、 幽玄 、 脱俗 等性格特征 . 它 不单 是 一 种表现艺术 , 更是一种象 征的艺术和联想 的艺术。如京都 龙安寺 , 存无一树一草的庭同内 , 经过 巧妙的构思 , 通过块石 的排列组合 , 白砂 的铺 陈. 加 上苔 鲜的点缀 , 抽象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禅宗美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禅宗美学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造物都具有属于各
自固有的美感,强调个体的直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在日本,禅宗美学在古代日本的建筑、
园林、茶道等方面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古代日本建筑以木材、竹子和稻草为主要材料,具有轻巧、灵活、风格简朴等特点。
禅宗美学注重极简主义的表现方式,日本建筑受其影响而逐渐形成了以自然、简约、自然
材料及所谓“真情味”的美感。
比如日式榻榻米和障子房间,减少了墙壁和框架结构,利
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保持原始而自然的美感。
在朱雀大路寺和天龙寺等山东一带的寺庙,
建筑多采用竹子,如宝厳院的竹林庭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竹子是天然材料,节制得宜时,可构成美感。
此外,日本建筑的园林设计亦是禅宗美学的产物,原本以佛教为主题的
庭院、山庄、念佛堂等群体通常呈现出均衡和谐的氛围,富有意境意象。
禅宗美学对日本茶道的影响亦深远。
茶道追求致敬宾客和精益求精、追求和谐平衡和
自然性、不拘形式和横溢匠心的特点,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茶室形式逐渐极简化,用料
简单而不失精致,表现出一种富有禅意的清新简朴的特点。
因此,茶道也成为日本陶艺、
盆景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在日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禅宗美学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在日本建筑、园林、茶道以及其他艺术表现方式中的体现,既回应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征,也展现了其美学追
求和哲学思考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与古代日本园林建筑论文见地摘要:禅与古代日本建筑园林禅宗勃兴于唐; 盛于宋其间相继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甚至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并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其中对日本的影响尤为重要和明显。
禅宗最初由日本入宋求法的僧人荣西和道元传入日本。
在日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的传播、消化、吸收后,进而对日本的文学、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道、绘画、雕刻、建筑、园林等,几乎所有领域的所有层面都产生了影响,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也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
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关键词:古代建筑园林2000多年前,伴随着云南地区水稻技术成功传入日本,云南地区特有的干阑式建筑也随之传入日本,称为高床式建筑,成为日本建筑造型原始形态之一。
日本的神社建筑造型就是源于干阑式建筑。
就佛教建筑而言,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建筑,经过朝鲜传入日本。
佛教也因此成为连接东亚各国的一条文化纽带。
日本的建筑在早期模仿中国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如飞鸟、奈良时代所建的飞鸟寺和四大天王寺都和中国早期的寺院建筑类似,都是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门、塔、殿堂等主体建筑,四周以回廊相连,并且左右对称。
但是这种中式的传统布局在经过日本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后,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渐渐消失了,到公元13世纪大多数寺院都采用了非对称布局。
飞鸟时代的法隆寺,在建初期是仿制中国的对称布局,但在不断的翻修、改建过程中,原有的对称布局慢慢消失,现在的法隆寺已经是依山就势的非对称格局了。
这种不对称布局不仅在寺院建筑的规划中使用,也被日本皇家建筑采用。
桂离宫中的古书院、中书院、御幸殿、月波楼等多栋建筑主要集中在西侧。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与自然地势浑然一体,人工的痕迹融于自然的地形当中。
这已经和源于中国的建筑习惯大异其趣了。
中国的宫殿,等级制度森严,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出现不对称布局是不可想象的。
而源于中国的日本建筑在这一点上却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性和实用性。
有的学者认为,桂离宫的布局更像中国的皇家园林,如避暑山庄或颐和园,但是在中国这些皇家园林中,它们的主体建筑依然是严格的轴线对称,只是在园林部分布置的比较自由,建筑的色彩也是华丽富贵,彰显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
日本多山多丘陵,这种依山就势的不对称布局适应了日本的自然地形,也和日本人的精神信仰直接相关。
除了不对称布局之外,日本建筑还有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简单、纯粹的建筑风格的追求。
伊势神宫,是日本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也是日本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的建筑材料非常纯粹,以木材和茅草等自然材料为主。
木结构,草葺屋顶,屋檐无起翘,室内无天花,自然古朴,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一切违背功能、违背纯粹性原则的装饰。
桂离宫内的体量并不高大的竹编御幸门,园内的草葺或树皮葺屋顶,以及素色的格子门窗,抛弃了人工的装饰、设色和多余之物。
还有源于中国的牌坊式建筑——鸟居,和中国牌坊的繁琐和华丽也形成了强烈的相比,已经简化到只剩两根立柱,柱上架横木,省去了一切装饰。
这些都完整地体现了日本建筑追求的纯粹、朴素、简单、调和的自然性格。
禅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对宋代禅宗五山十刹的建筑风格极为推崇,在日本大规模仿建,一时间宋式禅寺成为日本建筑的时尚。
室町时代,五山十刹宫寺兴起,日本上至宫寺,下至林下诸苑,数以千计的禅寺在建筑结构和风格上均模仿宋代式样,被称为“禅宗样”。
日本的禅文化与建筑日本的建筑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对禅宗的欢迎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少有的,这不单单是因为仰慕当时先进的中国文化使然,还有来自日本内部的自身因素。
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日本的自然条件,日本远离大陆,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洋性气候明显,经常有突发的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即使再美的事物也会因自然灾害的降临而瞬间消逝。
这自然助长了日本人的无常感跟宿命感。
他们知道再美的事物也只是一瞬的存在,都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人爱樱花,但樱花的的花期只有七天,短暂易落,它的美是一种让人心醉更是心碎的凄凉的美。
伤感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
同时,大量的自然灾害使日本人感到生命的压抑、自身的渺小。
台风、火山、地震这些自然灾害也因其不可征服而让日本人更加崇拜自然。
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入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使人产生一种解脱和超越的渴望,正是在这里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禅宗美学相逢了。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有着浓厚的自然本位的思想。
禅宗也追求自然,让自然成为悟道的媒介,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嫁接使“日本的审美更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见叶渭渠《日本文明》)。
“空寂”日语语义为幽闭,孤寂,贫困。
这种禅宗影响下产生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对日本文化艺术各个领域影响深远,在诗歌领域表现为“余情”‚在绘画领域表现为“留白”,在园林艺术领域表现为“空相”,在茶道表现为彻底的“无”。
枯山水日本的园林艺术也深受禅宗影响。
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
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
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
”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上有文化的阶层—朝廷贵族、禅宗僧侣,他们热爱造庭,认为山水庭院有助于参禅。
在质朴、空灵、通透的庭院里吟咏禅诗,观赏园景。
禅僧们大都擅长园林设计,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枯山水”造景艺术。
造园艺术的“枯山水”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
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
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
”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
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
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
如京都龙安寺,在无一树一草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块石的排列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所以龙安寺也称“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
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
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
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
茶庭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
茶室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室内设壁龛‚其中挂上一幅画、或摆上一枝花以供人眺望。
通过这种处理来达到以有限表现无限空间的扩展感。
日本茶道以拂去俗尘而体认并表现清净寂静的佛心为第一要义‚特别强调禅茶一如。
茶叶虽然在汉末已传入日本,但直到宋代,随着佛教禅宗和禅僧饮茶习尚的传入,饮茶才在日本广泛流行。
日本茶道即来源于中国宋代禅宗倡导的和、敬、清、寂的教义,其目的是利用茗茶来修养个人性情和参禅悟道。
桃山时代,艺术家干和休将禅宗精神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道开始从幽闭的寺院走入日本社会,日本的园林也因此多了一种类型——茶庭。
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简素的情趣。
园内石景很少。
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
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
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茶庭格调洗练、简约,并突出其“闹中取静”的山林隐逸气势,以便于沉思冥想,故造园设计比较偏重于写意及平淡恬逸的境界。
园中有水井一口,供烹茶洗漱之用。
一般在茶庭在内、外露地之间,用碎石和白砂铺成一条干枯的小溪,溪上架桥,增加园林气氛。
这种由喧嚣入静寂的庭院设计,就像中国宋代兴起的“城市山林”,使人人在朝野不妨心存江湖。
在茶庭中,一切都安排得朴素无华,富有自然情趣,更加突出禅者、茶人心造其境的禅宗主旨。
以禅宗心身感悟的方法,把人们引入一种淡泊清幽的脱尘境界,使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对精神空间的追求。
茶室外部造型好像草庵,尺度不大,材料结构都很简朴、原始。
茶室内部利用凹间、窗户和天花布置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小空间。
大量使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追求空寂、枯寒的气氛。
这种自然、优雅的中性色,配合阳光从外面射入,使得内外空间表现出简朴、实用、洁净、安详的气氛,从而启发茶人的清静情趣,排除私欲,探寻本源,达到觉悟的目的。
铃木大拙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
”从日本枯山水园和茶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壶中天地”的园林审美倾向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改造成一种以高度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征的写意庭园。
无论是枯山水园还是茶庭,虽然本身并不大,但常常让人感到其空间的无限延伸,或者是一种从小空间向大空间甚至是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
它们那种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的天地。
它反映的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
佛教禅宗在日本兴盛,使日本人认为大自然是超脱凡世的,日本庭园也在自然美中融入了浓厚的禅的意趣。
禅宗思想对日本庭园的影响是深远广泛、潜移默化的。
这种禅的样式已成为经久相传的程式,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它虽然来源于中土,但是经过和日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特制的融合与变异,已经成为日本本土土生土长的主导文化,甚至是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思想体系。
参考文献:[1].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2].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3].彭修银.《空寂: 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1).[4].刘毅.《禅宗与日本文化》[J].《日本学刊》.1999(2).[5].张十庆.《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李猛志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