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doc-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分析——以“土壤”为例

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分析——以“土壤”为例

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分析——以“土壤”为例发布时间:2022-11-09T07:59:00.607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5月总第415期作者:胡志新[导读] 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其次介绍高中地理教材中“土壤”的内容比较,包含从“土壤”的概念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内容结构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图片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活动设置层面互相比较,最后深入说明并探讨高中地理鲁教版“土壤”知识教学的有效思考,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胡志新云南省玉溪市新平一中云南玉溪653400摘要: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与鲁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对比研究及教学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其次介绍高中地理教材中“土壤”的内容比较,包含从“土壤”的概念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内容结构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图片层面互相比较、从“土壤”的活动设置层面互相比较,最后深入说明并探讨高中地理鲁教版“土壤”知识教学的有效思考,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人教版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对比“土壤”以持续化进行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为目的,促使素质教育的指导理念能够全方位落实,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细致研究和实践,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把人教版的“土壤”内容以及鲁教版的“土壤”内容互相比较,总结了土壤的基本概念和教材基本结构以及案例细节,采取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法,目的是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有效性。

一、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纵观高中阶段的“土壤”教学内容,从新课改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以野外观察的形式探索土壤形成因素,新课改的关键点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具体布设,主张学生对土壤细致观察和判断,形成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贯彻人地协调观的思想。

学习模式的比较上,借助野外观察以及实验过程,充分感知学校附近资源,学生可以处于真实的情境中认真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课题名称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名称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课题名称: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IA050025课题级别:国家一般课题课题拨付经费:5.5万元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鉴定时间:2009年10月课题负责人:姚利民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成员:刘子建刘又文刘赞英沈云林康雯史曼莉王岚蒋家琼龙跃君周长江彭献韩旭杨华周志雄彭凡方棋洪官邑朱静然张瑜张艳红研究总报告一、简介1.标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 教科规办函(2006)1号(BIA050025),主持人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姚利民。

2.序言2006年初,我们获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后,课题主持人姚利民以原课题申请书为基础,在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研究方案,以通讯方式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修改了研究方案,随后,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的指导、协调下完成各自的任务,主要是理论研究、实证调研和课程研究性教学,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本课题组由来自湖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长沙学院的19位教师和研究人员组成。

在4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对大学研究性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完成本课题所产生的论文在《中国大学教学》《中国高等教育》等学术性期刊上公开发表18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6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全文复印1篇;完成本课题所产生的成果获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河北省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河北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3.摘要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在国家和大学高度重视并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研究性教学尝试的当下,开展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主要从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实证调研和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理论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理论基础、研究性教学思想发展、价值、内涵、特征、过程、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经验等,实证调研包括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大学研究性的调研,发现了大学教学的现状特别是研究性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条件和对策;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在探讨研究性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四种版本高中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

四种版本高中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

四种版本高中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一、本文概述地理教材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地理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职责。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地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优劣,对于优化地理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四种常见的高中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分别是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粤教版。

通过对这四种版本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旨在揭示各版本教材的特色与不足,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为高中地理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二、教材版本基本信息概览版本特点:湘教版地理教材以响应新课程标准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区域特色和地方案例的教学,并融入了最新地理研究成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版本特点:作为全国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人教版地理教材以严谨的科学性和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为核心,同时顺应课程改革趋势,调整了内容编排和教学方式,强化了人地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环境问题。

版本特点:苏教版地理教材以其图文并茂和丰富的活动设计著称,尤其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江苏省地域特色,通过系统性与生活化案例,增强学生对地理学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版本特点:鲁教版地理教材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兼顾山东省的地方地理特色,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编排与结构比较在“内容编排与结构比较”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对四种不同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以揭示各版本教材在内容组织架构、知识点分布、课程模块设计以及逻辑衔接等方面的异同及其优劣。

从整体内容框架来看,版本A教材倾向于采用主题式编排方式,围绕核心地理概念构建了多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单元,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而版本B则遵循更为传统的章节划分,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主线展开,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渐进性。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五种版本教材比较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仁爱)2004年6月第1版简称仁爱版
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简称科学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2年第3次印刷简称沪教版
山东教育出版社简称山东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03年2月第4次印刷简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二单元(专题或章)
第三单元(专题或章)
第四单元(专题或章)
第五单元(专题或章)
第六单元(专题或章)
第七单元(专题或章)
第八单元(专题或章)
第九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一单元(专题或章)
第十二单元(专题或章)。

新课改前后初中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

新课改前后初中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

本 研 究 所 分 析 的 教 材 为 19 9 6年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 称9 简 6版 ) 和 2 0 0 5年 山东 教育 出版 社 出版 ( 简称 0 5
版 ) 的初一 到初 四的英 语教 材 。
( ) 研 究 方 法 二
1定 量 研 究 .
对 两个 版本 教 材 中不 同性 别 的 人物 出现 频 次 及 角
就 是 编 者 还 没 有 意 识 到 这 个 问 题 。 所 以 ,编 写 教 材 时
警察
护 士 教 师

2 9 1 l 3
1 意 识 的 控 制 ,让 原 先 内化 了 的
性别 偏 见不 会体 现 出来 。 五 、 结 论 与 建 议
科 学 学 院副 院长 、教授 ( 东 烟 台 24 2 ) 山 6 05 ;李克信 ,鲁 东 大学教 育科 学 学院 副教授 ( 东 烟 台 24 2 ) 山 60 5
・外 语 教 学 研 究 ●
多 ,且 占据 的地 位也 十分 重 要 。
表 3 两 个 版 本 教 材 中 女 性 职 业 角 色 分 布 表
认 为 , 变革 这种 现 象 ,应将 性 别 角 色 问题 纳入初 中英 语 教 学 与教材 中, 同时 充分 发挥 初 中英语 教 师在
教 学 中的作 用 。 【 键 词 II 角 色 ; 比 较 ;课 程 改 革 ;性 别 偏 见 关 } 生别


引 言
本 文 对 两 个 版 本 中 的 女 性 角 色 在 课 文 中 出 现 的 插
的 内 容 进 行 文 本 分 析 , 以 更 深 刻 地 揭 示 教 材 所 蕴 含 的 性 别含 义 。
三 、 研 究 结 果 ( )0 一 5版 与 9 6版 教 材 中 女 性 角 色地 位 的 比 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02:15:35.68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7期作者:王经战[导读] 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发展具有突出教学意义,通过对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明确有关知识在理念思想、教材框架结构、教材知识内容、实验内容上的变化,把握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理念。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获得科学启发,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

王经战永宁中学福建省石狮市 362700摘要: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发展具有突出教学意义,通过对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明确有关知识在理念思想、教材框架结构、教材知识内容、实验内容上的变化,把握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理念。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获得科学启发,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应充分利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生物;新旧教材;比较分析1引言在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中,很多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方法发生变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转变思想,做好科学化管理,突出教材控制力,做好必要的教材分析监督,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教材改革的意义及作用高中生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内容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教材应用中,需要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做好科学化调整,结合新时代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做好科学化控制,突出学生的科学化管理能力,做到在教材改革上,能提升科学化管理优势,注重解决生物教学质量问题,能提升学生思维活力,重视保障在教材改革发展上,能起到良好的教材改革控制效果,做好必要的事业发展控制,突出生物科学事业的管理能力,保障在教学事业发展中,能突出生物知识的引导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交流,鼓励学生实践探索,重视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转化能力,以教材改革为契机,全面构建积极协调性的管理模式。

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3.1新旧教材理念思想变化对比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变化体现在理念思想上,如新教材更加强调提升学生的能力,重视突出教育优势,做到在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框架构建和发展中,能获得良好的试验操作控制力,重视提升试验管理水平,发挥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控制系效果,做好科学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重视在时代发展的思想变化管理上,具备一定的内生动力科学化发展控制效果,做到在新时代,以全新的学习思维转变,重视培养创新力,能对生物知识学以致用,重视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前提下,对各种科学理论深入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知识,开阔眼界,做好知识管控,突出生物知识的普及,提升社会知识素养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子课题选题范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子课题选题范围

《精英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总课题组
子课题的选题范围:
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理论比较研究
⑴(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2)(新课改)课堂教学手段比较研究
(3)(新课改)课堂教学手段方式与途径的比较研究
⒉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比较研究
[1]学科(数学、语文、科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验比较研究。

[2] 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比较研究
[3]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的比较研究
[4]动态课堂的生成与教学手段运用策略的比较研究
[5]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中的比较研究
[6]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课堂学习情景创设中的比较研究
[7]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比较研究
[8]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比较研究
[9]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比较研究
[10]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案例比较研究
⒊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与制作比较研究
⑴各学科发展性教学手段的设计比较研究。

⑵各学科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制作研究。

⒋发展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管理与评价
⑴促进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管理比较研究
(2)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的比较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的比较——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1.绪论1.1.选题背景在笔者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上课会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课本中“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同时也轻视了对学生数学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基本学习内容之一,其内容编排设置对学生思维认知的深度与广度有着重要作用。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目前教材编写参考的核心文件,研究其中“综合与实践”的内容,能够为研究指明方向,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潮流。

基于上述想法,本文将以《新课标》作为核心理念,选取运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其“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且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1.2.小学数学教材及“综合与实践”的研究现状1.2.1.小学数学教材研究现状按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我国的刘久成以30年来划分,将改革开放六十年以来教材的内容、结构变化进行比较,他指出(1)教材内容的更新,要体现时代特点。

(2)课本内容应充分考虑其他学科的常识。

(3)课本改革应有适度频率,渐进地发展。

按同时间段不同版本的横向比较:蒲淑萍、宋乃庆和邝孔秀对21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国际发展趋势做研究针对中国、日本、英国等10个国家共12套教材从编写理念、编写形式、内容难易度和广度四个方面来研究,从而推动我国的课程和教材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推动我国课程改革有效地实施与目标地达成。

宋运明通过编码指出人教版、西师版和苏教版三版本教材4到6年级例题在年级和知识领域上的分布特点,再从例题所占篇幅、所含情境类型、所属情境倾向等12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与各自的编写特色。

1.2.2.“综合与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对于“综合与实践”的探索也在一直进行着,高方玉和刘品端通过对《新课标》中该部分的变化,指出对于数学课的启示:(1)灵活运用教材,高于教材。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作者:陈虎威来源:《南腔北调》2009年第02期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实验方面、教材编写、课本插图、练习题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11(2009)02-0050-02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自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了高中新课改试验。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本文以新教材与旧教材第一册做简单比较。

一、内容上的增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以下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植物的向性运动;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还删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如“原始地球的产生”、“生命的起源”。

同时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包括: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部凋亡。

除此之外,对一些生命现象则更加重视推理、演绎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就是在通过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二、实验方面的变化试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新教材将过去的一些验证试验改为探究试验,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模型构建”栏目,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这些模型的建构即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用模型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自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GFT初中英语整套教材的修订ppt课件

GFT初中英语整套教材的修订ppt课件
12
修订后教材写作设计除了 以前面的阅读为基础,还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 帮助,加强过程性写作指 导,让学生从写单词、写 句子开始,最后到写文段, 逐步发展写作能力。
13
依据2011 年版《课标》中五级目标要求,修订 后教材全面覆盖课标词汇(1500~1600)。 同时,确保课标要求的词汇在各册书、各单元中均 衡分布,并且提高词汇复现频率。另外,修订后教 材严格控制非课标词汇的数量,重视语块学习。
18
修改前
修改后
19
第2页,活动2a和2b给提供学生进一步的语言输入, 让学生再次感知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并完成上述听 力活动。活动2c让学生对所听对话内容提取主要信 息,进行简单交流。活动2d提供给学生一个口语范 例,这是一个综合的、有语境的口语输出活动,是 对前面所学的语言结构进行综合性的巩固和运用。
14
✓ 加强语法的系统性,如:将原有分散在不同单元中的相关 语法项目相对集中并循序渐进地呈现;
✓ 调整语法项目的顺序,使册与册之间语法重难点均衡分布; ✓ 删减超出课标五级要求的语法项目,包括现在完成进行时、
虚拟语气等,减轻教学压力; ✓ 语法部分以独立页面呈现,内容包括表格式语法小结、巩
固型语法练习和综合运用型语法活动等,体现语法学习的 感知、体验、归纳和运用的过程。
10
Section A听力后 增加口语范例。通 过呈现语境丰富的 完整对话,可以培 养学生的口语语感 和口语表达技巧, 让学生在模仿的基 础上进行创造性的 口语表达。
11
✓ 增强思想性、人文性和趣味性 ✓ 循序渐进增加阅读语篇输入量 ✓ 丰富阅读题材和体裁 ✓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 强化阅读过程,优化阅读活动设计
17
(三)样章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1-6年级)》教材修订情况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卢江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的总体情况,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部分:本套教材实验版的实验与使用总体情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这套实验教材于2001年9月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10年多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

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一、本套实验教材的实验与使用情况2001年有8个省的8个国家级实验区,山东、重庆、辽宁等省市的4个志愿参加的实验区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学校使用了这套实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室对首轮实验区进行了每年2次的教材培训,受训小学数学教师约2万人次。

利用每次教材培训的机会,我们在国家级实验区召开座谈会,了解实验教材的使用效果,收集教师对教材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实验教材适用性的满意度。

从2002年~2007年,我们每年举行大型研讨会,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经验交流会”,共召开了6届,2010年5月召开了第7届。

通过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获得教研员、教师对实验教材的意见,以及修改建议。

从2002年开始,各省级课改实验区也逐步使用这套实验教材,在以后9年中,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地区和使用量逐年增加。

到2011年秋季,使用这套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地区和数量均达到同类教材之首。

二、有关各方对本套实验教材的总体评价(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意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共12册,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XXX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即人教版材。

与旧教材相比,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

本文将从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研究活动板块、课后题设置等几方面对比分析新旧教材,以便更好地了解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二.新旧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2.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注重概念的解释、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旧教材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内容呈现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更注重概念的解释、实验现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而旧教材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内容呈现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新旧教材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3.材章节编排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翔实,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

旧教材则相对分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材的章节编排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翔实,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而旧教材则相对分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可能会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产生模糊或遗漏。

四.新旧教材实践研究活动板块的比较4.材实践研究活动板块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设计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

旧教材则相对缺乏实践研究活动板块,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材的实践研究活动板块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设计了更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而旧教材则相对缺乏实践研究活动板块,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难以真正掌握知识。

五.新旧教材课后题设置的比较5.材课后题设置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个人对内容部分检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个人对内容部分检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家庭教育的调查分析——个人对内容部分检索近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引发社会热议。

现将部分调研及学习结果与各位分享,请为人父母者鉴行。

首先,调查当中明确问及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和“成才”的问题,家长现阶段最关心孩子的方面从高到低依次为: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显而易见家长更关心子女“成才”,而忽视“成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

同时调查将家庭教育中的因素划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

显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质上有行经济上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隐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和家庭文化娱乐行为等无形的、不易量化的因素,可见在后者的建设上,理性认识和重要性认识都不足。

其次,对孩子学前教育和课外教育家庭投入的调查,主要落脚点放在各类学习班的教育投入上,其一,明确课外学习班的投入对孩子的课业成绩没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或提升,明确课外班及课外作业是一项性价比很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仅不能换来小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反而存在让孩子身心俱疲、减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的负面效应,给以后的学习带来难以预估的消极影响。

更大的弊端是,很多父母以这种花了很多钱送孩子上各种班的方式,来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作为找借口,逃避责任,将教育的责任向外推,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

多年来,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家庭教育理念传播、教育行为的引领、教育能力训练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不靠谱的家庭教育指导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做了许多与科学规律相悖的传播,以至于家长们关心的和热衷投入的,往往偏离了家庭教育科学的轨道。

再次,在反应的问题中以男孩为焦点的内容有30%。

隐形爸爸的存在,家庭关爱的不足,现行教育结构和教学方式的弊端(已言语教学为主),再加上男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使得我们未来的“男子汉”在童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这样如何企盼其成年后独挡一面,挑起社会和家庭的重担,要更加关注男孩气质性格的形成,大胆朝着“生龙活虎”的方向努力。

新课改后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与北京版(教科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新课改后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与北京版(教科版)教材的比较研究

新课改后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与北京版(教科版)教材的比较研究2001年,教育部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核准立项编写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目前,主要有以下五个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山东科技出版社(鲁科版);教育科技出版社(教科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沪科版);广东教育出版社(粤教版)。

并且这五套教材都通过了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中物理学科选用的两套教材分别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简称“人教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 简称“教科版”) 。

下面我仅对相对比较了解的人教版的和教科版的两种不同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二中习题设计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简要剖析。

一、习题设计方面的差异1、人教版习题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人教版必修一、二进行分析,得出人教版必修一、二教材中的习题具有以下特点:①体量较小,体型较多。

题目以考察基础知识、规律为主。

②以问答简述和计算题为主。

习题注重知识的具体应用。

学生需要读懂题意,对具体的物理情境进行分析后,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度适中。

③习题中注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自己设计探究方法和过程外,还学要自己得出探究结果。

如必修一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均匀三角薄板的重心是否与几何学上的重心位于同一点上。

2、教科版习题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人教版必修一、二进行分析,得出教科版必修一、二教材中的习题具有以下特点:①题量略大、题型丰富层次清晰。

习题主要以练习与评价、发展空间、章后练习为主。

练习与评价主要考察概念、规律、公式;发展空间注重理解能力的提升;章后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和能力。

②以问答简述和计算题为主。

问答简述题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如在力的习题中,让学生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自动伞能自动打开的原因等。

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中、法、美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涉及到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养和数学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了解不同国家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表现,对于提升我国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中、法、美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应用、数学美学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各国教科书在数学文化表现上的差异和特点。

文章将从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等角度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文章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我国数学教育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通过深入挖掘三国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元素,本文期望能为全球数学教育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贡献一份力量,共同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数学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内在逻辑与美感,更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

它涵盖了数学史、数学哲学、数学美学、数学教育等多个方面,是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

数学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历史性:数学文化承载着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记忆。

从古代的结绳记事、算筹计数,到现代的代数、几何、分析,数学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进和丰富。

每一阶段的数学成果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历史性。

普遍性:数学文化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数学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数学文化的普遍性使得它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创新性:数学文化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的产生。

数学的本质就是不断追求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应用。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简介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简介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简介作者:黄海旺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5期人教鄂教版《科学》(1-6年级)教材(以下称本套教材)是为了贯彻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各项课程目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在充分调查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在原湖北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科学》(3-6年级)教材(以下称原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修订而成。

下面简单介绍本套教材的指导思想、编写依据和编写特色。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二)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立足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不同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综合平衡发展。

(四)尊重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学实际,面向大多数地区,面向大多数学校,使教材便于教学。

二、教材编写依据(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本套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课题名称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

课题名称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

课题名称: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课题批准号: EHA060206课题类别: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H课题鉴定时间:2010年12月课题负责人: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主要成员:陈晓波张维赵英刘彩祥付启凤吴江李燕研究总报告新课改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质量研究目录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研究意义及价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研究发现及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体例的比较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语文教科书单元编写体例的发展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对于语文教科书编写体例的相关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体例的评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识字字种字量的比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认字数量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前四册识字数量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三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前四册识字字种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成果公报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2-09-19 阅读次数:15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教育出版社魏运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BHA060029)。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李俏、吴欣、陈先云、王本华、王永春、富兵、王晶、李海东、扈文华、张献臣等。

一、内容与方法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和实行了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该政策的落实使得中小学各科教材的版本显著增多,但是不同版本的教材是否真正体现了教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类教材具备什么突出的特点以及适用性如何等,一直是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课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学科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从教育学、心理学、出版设计等多学科出发,综合运用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的不同方法,全面、系统地揭示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的特点,一方面为保障教材质量,促进教材多样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另一方面为建立客观的教材评价标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本课题从中小学18个学科中选取使用率较高的101个版本,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扎根理论、对比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如下内容进行研究。

(一)新课改后教材编写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变化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聚焦于新课改前后教材编写理念与实践模式的差异,运用文献分析法对“以本代纲”时期的教材与当前“一标多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探讨教材发展的多样化政策为教材建设带来的变革。

(二)新课改后不同版本教材体系结构与编排特点的比较运用访谈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扎根理论等方法对不同版本教材的体系结构、价值导向、物理特征等构成维度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具体分析了各版本教材在内容选择、内容组织与表达、作业和练习系统、文化传递与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教材版式设计的传达效应与认知功能进行了探讨。

(三)新课改后不同版本教材实践效果的比较各学科研究人员均自编了教材使用调查问卷,就师生对教材的认同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认知特点、文化内涵与设计出版水平等多个角度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对比。

同时,还对同一学科不同版本中的某些相同课题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效果评析,以专题实验的形式更深层地探讨各版本教材的使用效果。

(四)提高教材质量的有效途径与可行方法通过对各版本教材比较的结果,对我国中小学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略。

从教材改革政策的落实、教材编写队伍的组成以及立体化教材配套资源构建等角度,全方位探寻提高教材质量的有效措施。

二、结论与对策通过对21310名教师,10909名学生的调查以及对他们使用版本的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一)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1.教材多样化政策对教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材多样化政策的实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科专家提供了参与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员关注并投入到教材的编写中,各科教材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当前,小学共有10个学科、115个版本,初中共有18个学科、108个版本①,高中共有16个学科、67个版本的教材。

这些教材全部列入了教学用书目录,供全国中小学校选用。

与之前的大纲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在功能和定位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材的定位停留于知识的范畴,它虽然也重视学生智慧、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但更多地仍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过于注重对知识本身准确而有效地传递。

新课改后教材主要呈现以下变化。

(1)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新课改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知识本位观的束缚,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载体。

教材编写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2)教材的功能由权威性逐步向范例性转变新课改后的教材改变了过去将教材作为教学唯一依据的观念,而是把它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个范例,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素材。

(3)教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材不同,新课改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无论教材编写的形式还是内容设计上都能寻找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线索。

(4)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为密切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教材表现出生活化和活动化等特点,更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材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理论模型、建构相应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改后各类教材体系建构既有共同点又表现出特异性构建系统、合理的教材结构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它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是教材文本的主体部分。

本课题全面、系统地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了静态分析,揭示出各版本教材体系建构的共同点与特异性。

(1)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一致倾向内容选择是教材编写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决定着课程目标的达成。

文本分析表明,在“一标多本”的背景下,我国目前通过审查正在使用的教材均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在内容选择上表现出趋同性,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高度吻合,表现出如下特点:增加了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内容,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应用过程;突出富有学科内涵的、具有较强统摄力的核心概念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必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各版本教材避免繁、难、偏、旧、窄的意图均体现的非常明显,倾向于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能够反映学科与自然、社会等关系的内容,着眼于满足学生关注社会进步的需求。

(2)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广度与难度水平上呈现出学科效应和年级效应内容的广度与难度是评价教材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教材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结构特点。

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广度与难度水平分析表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内容广度与难度上虽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明显,随着年级的增高,尤其是到高中阶段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在难度和广度控制上的区别日渐明显。

以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为例,B版教材的信息量和难度水平与A版、C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对上述学科,语文、英语等学科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所体现。

以小学英语为例,三套教材的词汇量分别为1797个、1434个、1235个,A版与C版之间的差异达到562个。

(3)各类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出趋同存异的特点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新课改后各科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更强调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教材均力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但是在某些具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仍能发现不同版本的特色。

以小学数学负数的学习内容为例,三个版本均安排了负数的内容,A版将其安排在六年级,这一安排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即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奠定了基础;B版则安排在四年级,与自然数的认识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的数概念;C版则与二者皆不同,安排在五年级。

这些内容组织上的不同在各学科不同版本教材上均有所表现。

(4)各类教材内容表达系统具有明显的版本特异性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的内容表达具有相同的理念取向,由示例性的通览解读方式逐步转向栏目设置或者层级递进等方式,这些更为丰富和灵活的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不同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以历史学科为例,A版教材设置了导航栏目,以故事、诗歌民谣、文物介绍等形式导入新课,提示课程内容;B版由问题导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所学内容;C版则另辟蹊径,安排了单元回眸的栏目,该栏目对归纳、概括主要的学习内容,理清知识线索,反思、监控学习过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5)各类教材作业和练习系统在相同功能定位下表现出数量与功能的差异作业和练习系统在教学中是起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各版本教材均十分重视作业和练习的编写。

本课题研究表明,各版本教材对练习系统的功能定位基本一致,即巩固、应用、拓展,但不同版本教材的习题系统在数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初中数学为例,E版三个年级的习题量高达2366个,不仅高于A、B、C版的习题数量,更显著高于D版1382个的数量。

进一步分析显示,各版本的习题层次无明显区别,基本都是按照难度水平依次排列,只有A版教材按照习题的教学功能将其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这种处理方式更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问题。

3.各类教材价值导向高度一致,文化融合与传播形式各具特色教材不仅是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也是传播人类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工具。

本课题对各科教材的分析显示,现行各科教材严格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思想,价值导向高度一致。

在此基础上,各版本教材都试图融入各种丰富的思想文化要素。

以物理教材为例,A版通过跨页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技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E版则借助文学作品对平面镜成像对称性和凸透镜会聚作用的描写,把文学修养的养成有机地融合到科学教育当中;F版通过画家和音乐家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引出科学家描述运动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

4.各类教材物理特征的差异对教材的传达效应与认知功能产生不同影响教材的物理特征直接影响学生的视觉表征,这些表征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会对教材的认知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教材的物理特征也是教材质量比较的主要维度之一。

本研究对此进行了专题探讨,重点考察了各类教材的开本、字体、字号、行距以及插图等因素构造的信息界面在信息传达方面的异同。

下面以初中生物学科为例,不同版本教材在物理特征上表现的差异。

(1)不同版本教材文字符号的差异性初中生物三个版本均为彩色印刷的787×1092系列开本,版心、字体、字号也都符合国标GB/T18358-2001《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的要求,但版面的文字符号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来讲,B版每页的行数和每行字数为33行×36字,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32行×34字),视觉观感也比较紧密、拥挤。

A版与C版的教材版面较为疏朗,二者的阅读效率相对较高。

此外,教材字体也与易读性紧密相连,已有研究认为,一个版面中的字体类型应该控制在2~3种,避免因过分使用多种字体而影响信息的表征。

本研究的统计表明,B版和C版除标题外,页面正文字体、字号的变化基本控制在两种以内,但A版字体变化稍多,有的页面达到了4种以上,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达,需要适当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