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

合集下载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美术(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

A.沈周B.文征明C.唐寅D.仇英正确答案:D解析:仇英是明代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而业画。

曾师周臣学画,苦学成功,是人物、山水画的一位能手,文征明赞其为“异才”,连董其昌也称赞他“十洲为近代高手第一。

”答案选D。

2.中国花鸟画从表现技法上,分为( )两大类。

A.写实和写意B.工笔和写意C.写实和工笔D.兼工带写和写意正确答案:B解析: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中的画法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但是从大类上分就是工笔和写意两类。

答案选B。

3.“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

A.沈周B.文征明C.唐寅D.仇英正确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里都是明四家里的画家,四人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只有D 仇英一人,他的代表作是《剑阁图》。

答案选D。

4.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

A.李成B.范宽C.许道宁D.郭熙正确答案:B解析:题中的四位画家都为北宋时期的画家。

其中,范宽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答案应选B。

5.席勒在( )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

A.《美育书简》B.《诗艺》C.《艺术哲学》D.《美学》正确答案:A解析:A《审美教育书简》又译《美育书简》,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

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白格局——形成及其特色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白格局——形成及其特色

隋唐五代瓷器烧造“南青北自’’格局形成及其特色◎阙涛(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1)关键词:越窑;特色;形成;隋唐五代中图分类号:K8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0152.01中国烧造瓷器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出现原始的瓷器。

但是限于当时的烧造条件而言,中国早期制瓷技术发展非常的缓慢.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在220一581年,制瓷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隋唐五代即58l一960年时.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基本成熟,同时这也标志着跨入了真正的瓷器时代。

当我们在谈到唐代的瓷器时。

时常会谈到“南青北白”。

所谓的“南青北白”说的就是:“南青”.南方浙江的越窑的青瓷。

“北白”,北方河北邢窑的白瓷。

南青北白”是人们对唐代制瓷业的高度概括和评价。

越窑青瓷浙江越窑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

它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一色青翠莹润。

前期的越窑大体延继南朝的作风.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易于剥落。

器物种类并不多,造型变化也很匮乏,在北方上层社会。

地位是不及白瓷的。

越窑的繁盛在晚唐和五代。

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

造型大多规范工整。

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

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太稳定。

器形种类很多。

几乎是应有尽有,并受外来文化的显著影响.以双龙耳壶、扁壶、凤头壶等为其特色。

器物已能够做得十分轻薄,不少器形有颇多变化。

或仿花形。

或做出波折、菱角,清新绰约。

此时的器物虽以素面为多,但也不乏划花、印花、镂空、捏塑、堆帖和和釉下褐彩等装饰。

在五代时,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

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宋代青瓷迎来黄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东汉时。

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中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

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朗.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文博384考研资料——瓷器

文博384考研资料——瓷器

瓷器一、几大名窑窑址及特征1、唐五代(南青北白)(1)越窑东汉至宋代瓷窑址,唐五代时期大盛。

在今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一带。

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

越窑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可分为早、中、晚3个发展时期。

早期:从东汉中叶至隋代的500年间,上林湖的制瓷作坊不多,处于就地售的小规模生产阶段。

从窑址的地形和废品堆积状况分析,很可能是龙窑。

东汉窑具有圆筒形、喇叭形垫座和三足支钉等;晋代和南朝有钵形、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齿口间隔具等。

东汉常见的产品有碗、钵、樽、罐、壶等。

瓷胎呈淡灰色,施青或青黄色釉。

晋代以生产碗、盘、钵、罐、壶、鸡首壶、砚为主,施青釉,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和褐色点彩。

南朝时以碗、盏托、罐、壶为主,也有钵、砚和鸡首壶等。

碗分大中小多种,多数外壁划莲瓣纹。

胎呈灰白色,施青釉,釉层均柔和,胎釉结合紧密。

中期:唐至五代,上林湖瓷窑激增,制瓷工艺显著提高,在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进和提高。

唐代晚期,创制和使用了匣钵,坯件装在匣钵内烧成,不再相互叠压和受烟火、灰的熏染,因而釉面光洁,色泽一致。

瓷器胎质细腻,并且把各种生活用瓷做成花、叶、瓜果的形式,出现了敞口碗、莲花碗、海棠式碗、荷叶形碗、盘,以及瓜形注子、粉盒、油盒、瓷塑、瓷枕和各式水盂等,器形新颖活泼,轻盈可爱。

釉层均,色泽淡雅,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纹饰除划纹、印花外,还在罂、钵、香炉等大件瓷器上,采用釉下彩绘工艺,绘以褐色的云纹和莲瓣纹等,使器物更加庄重华丽。

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进步,上林湖自唐代始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

1980年在调查上林湖张家埭窑址时,发现1件碗底残片,其上划“官样”2字,当是官窑的产品。

晚期:宋初,上林湖的瓷业仍处在兴旺发达阶段。

瓷器制作精细,品种丰富,碗、盘、盏托、注子、盖盒、罐、钵、香熏等等胎骨细薄,式样优美,并运用刻、划、镂、雕和堆塑等各种装饰方法来美化瓷器,如在粉盆上刻划相对飞舞的蝴蝶,首尾相随的鹦鹉或鸳鸯,或者刻饰婴儿图;在碗、盘等饮食器皿中,刻划神龙或游鱼等。

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艺术常识之手工艺品(讲义+笔记)

教资笔试综合素质:艺术常识之手工艺品(讲义+笔记)

艺术常识之手工艺品(讲义)手工艺品:1.青铜器2.陶瓷器3.玉器4.纺织品小学:228页中学:235页幼儿:232页(一)青铜器1.商代青铜器形制凝重,多直线造型,中轴对称,风格沉稳雄浑。

代表作品有《龙虎纹青铜尊》《四羊方尊》《后母戊鼎》饕餮纹2.西周青铜器形制庄重,纹饰清新简约。

代表作品:《大盂鼎》(陕西出土)《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3.春秋战国青铜器形制奇巧富丽、精致灵巧,纹饰繁密剔透。

代表作品有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莲鹤方壶》、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

4.秦汉青铜器(1)秦始皇陵《铜车马》:出土于中国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西侧。

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

(2)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

(3)东汉《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又名《铜奔马》。

(中国旅游的标志》(二)陶瓷器1.陶器陶器主要是半坡陶器,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等。

2.瓷器(1)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南青”指浙江绍兴的越窑青瓷,“北白”指河北的邢窑白瓷,“唐三彩”指河南洛阳出土的彩陶俑。

(黄、绿、白)(2)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3)青花瓷: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瓷器。

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景德镇,清康熙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景德镇从元代开始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汝瓷哥窑—“金丝铁线”汝窑—“五大名窑之首”钧窑—“窑变”官窑—“紫口铁足”定窑—有芒(三)玉器1.红山碧玉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型C 形碧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2.春秋战国:玉器主要是传世神玉和氏璧,现已失传。

3.汉代玉器:主要是金缕玉衣。

红山碧玉龙金缕玉衣(四)纺织品(1)中国上古传说:嫘祖养蚕缫丝。

(2)素纱襌衣:出土于西汉马王堆汉墓。

辛追夫人(3)中国四大名绣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和粤绣。

(4)中国四大名锦锦,是代表古代纺织最高水平的精美织物。

鉴宝知识

鉴宝知识

第一场藏品:瓷唐代陶器:从纹饰来看,隋唐时期的陶器好像有种说法叫做,重釉不重纹饰,而且纹饰刻的比较多。

唐代最著名的窑是越窑和刑窑,南青北白,南方的主要烧纸青瓷,北方是烧制白色瓷器居多。

唐代无论青瓷、白瓷,其器型大多为日常生活需用的碗、盘、壶、罐、瓶等。

碗一般较浅,有直口和45°角斜出口等多种形式,其共同特征是:口沿外部突出一周如唇状俗称唇口,圈足为平底或玉壁底,外部施釉不到底。

壶最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圆柱短流的执壶,壶腹一般为椭圆形或瓜棱形,壶柄为双排曲柄,壶口多为喇叭口,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多为微微内凹的平底。

宋代执壶:宋代器身变得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

宋代青白釉执壶,该器物盘口、立沿、细长直颈,圆肩,鼓腹,圈足,长弯管流,凹面3槽宽带曲形柄,肩部附一对凹面、曲形耳,青白釉,釉施至腹下部,肩至腹刻划缠枝花纹。

紫砂壶:紫砂壶是介于瓷和陶之间的一种东西,有一定的气孔率,因为它要透气,所以泡茶时间长了很容易积累茶渍。

紫砂壶的烧制很讲究泥料的选择,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是在不同欣赏人群眼中的好坏之分,尽量奉劝你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假的太多,作假也正是因为太多人追求.例如:大红袍泥,蟹壳青泥,天青泥等等.其实选择基本的紫泥,段泥,本山绿泥,清水泥,底槽青泥,朱泥,红泥,这几类就OK,喝茶足以.如果是收藏就不好多说,这短短几句也不可能说的明白.做工,三点一线,口盖严谨,传统器型的把握准确,神态形不失便可.至于新款式,只要个人喜欢,使用欣赏两相宜就OK.如果不了解传统器行,可多逛逛,多看看,多比较下,慢慢累积比较好,急于求成必定会走些弯路. 紫砂壶外表朴实无华,经过数日数月的泡养,便可有光滑如玉的外表.并带又淡淡的茶香(尽量一壶一种茶),这样有利于壶的本身存香.个人使用的话,奉劝尽量不要去买一些所谓大师的壶,首先初识紫砂,就用几万甚至几十万去买把壶,有一定的风险.其次自用无大区别.除非收藏或者贩卖,如果是收藏和贩卖,那要学的就太多了,这写上一晚也未必道的明白.书:尉天池书法尉天池(1936.4-)安徽省砀山县人。

美术等级考试

美术等级考试

美术等级考试理论部分国内篇陶瓷1.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青瓷以浙江越窑最为著名,白瓷以河北邢窑著称。

2.宋代瓷器的五大名窑是指: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

3.“青花”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的一种瓷器。

4.有瓷都之称的江西景德镇,有陶都之称的是江苏宜兴。

青铜工艺•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优点。

•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青铜器最流行的纹饰是饕餮纹。

•现存出土的青铜器《长信宫灯》、《马踏飞燕》是汉代的优秀作品。

古代建筑•中国建筑与欧洲、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古代雕塑•秦代兵马俑主要艺术特点是表现手法写实而严谨,形象塑造古朴而生动,并注重表现形象的性格特征。

•《马踏匈奴》是霍去病墓纪念碑群雕的主题雕塑。

•唐太宗李世明墓前最著名的雕塑是《昭陵六骏》•享誉世界的四大佛教石窟是: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古代绘画---帛画及概述•最早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

•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壁画是元代山西永乐宫的《朝元图》。

•中国画安题材可以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

古代绘画---人物画•现存传世作品《洛神赋图》被认为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原作的摹本。

•初唐表现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画《步辇图》是阎立本的代表作。

•中唐人物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唐代画家吴道子被后人奉为“画圣”。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

•白描《五马图》是北宋画家李公麟所作。

《李白行吟图》是南宋画家梁楷的传世名作。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

古代绘画—山水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山水画在唐代已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种风格。

•“马一角、夏半边”是指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夏圭的构图特点。

•元代山水四大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是王蒙的代表作。

瓷器讲解词

瓷器讲解词

古代瓷器专题展中华古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被国人视为珍宝,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开始,瓷器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东汉出现了成熟青瓷,唐代呈现“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宋代的五大名窑被人们津津乐道,北方的十大窑系缤纷共彩,进入元代,青花瓷工艺在景德镇得到发展光大,明清时期各种彩瓷精彩纷呈。

湖北地区单色釉瓷器瓷器自成体系,宋代以前以青瓷为主,宋代以青白瓷为主。

主要出产于梁子湖周边地区。

这件西周时期原始瓷豆出土于黄梅焦墩遗址。

青瓷器的烧成,始于我国东汉时期,因此,我们把商至东汉之间的瓷器称为原始青瓷。

它是用瓷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1200 ℃高温烧成。

但由于瓷胎中杂质较多,釉料配制简单,加上烧制工艺原始,导致硬度偏低,釉色不稳定。

所以称之为原始瓷器。

我国南方著名的商代遗址盘龙城就已经发现原始青瓷。

湖北东周墓发现常见一种梳齿纹环耳罐,原产地应在江浙一带。

这件器物的口沿、折腹、圜底内部各有一组弦纹,口沿由5条弦纹组成,折腹、圜底处弦纹各6条,除圜底内侧弦纹下凹外,其余弦纹均为瓷釉填平。

器外素面,折腹处起一周凸棱,下腹有数道螺旋形痕。

灰胎,施青釉,泛酱褐,釉薄不匀,可见极细开裂纹,圈足局部挂釉已脱落,此器采用泥条盘筑后经慢轮加工而成。

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目前我省仅见此一件。

这是一件原始瓷直线纹罐,出土于黄冈,在战国楚墓中常常见到,各地出土的器型略有变化,但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颈部和肩部装饰有一周直线纹。

目前湖北地区出土的战国原始瓷器中只发现这一种器物,它的原产地在长江下游地区。

这两件分别是水波纹双立耳罐,另一件是战国时期的原始瓷罐。

西晋立国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瓷业得到蓬勃发展。

出现了最早的瓷器品种——青瓷。

它以铁为主要着色剂,釉面基本色调呈青绿色。

作为最早出现的瓷器,青瓷从萌芽到鼎盛,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青瓷历来以长江下游的越窑最负盛名,而长江中游地区青瓷却少有记载。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唐宋文化常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A. 苏轼、苏洵B. 韩愈、柳宗元C. 欧阳修、曾巩D. 王安石、苏辙答案:B解析: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A. 安史之乱B. 藩镇割据C. 黄巢起义D. 朱温篡唐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 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解析:李白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

4. 下列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作品的是()A. 《琵琶行》B. 《长恨歌》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C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作品。

5. 唐代长安城的正门是()A. 朱雀门B. 含元门C. 明德门D. 丹凤门答案:D解析:丹凤门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

6. 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中,以均田制为基础的是()A. 租庸调制B. 两税法C. 一条鞭法D. 摊丁入亩答案:A解析: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7. 被称为“诗圣”的是()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C解析:杜甫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圣”。

8. 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A. 明经B. 进士C. 秀才D. 明法答案:B解析:进士科在唐代科举中最为重要。

9. 以下哪一位不是唐朝的书法家()A. 颜真卿B. 柳公权C. 欧阳询D. 赵孟頫答案:D解析: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

10. “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清明()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11. 唐朝时期,日本派来中国学习的使节被称为()A. 遣唐使B. 留学生C. 学问僧D. 外交官答案:A解析:日本派到唐朝学习的使节称为遣唐使。

唐代陶瓷及其特点

唐代陶瓷及其特点

唐代陶瓷及其‎特点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类雪”来形容。

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

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

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

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再说白瓷,白瓷洁白如玉‎,色泽胜雪,从唐代瓷器中‎可见一斑古人好玉,凡事不是喜其‎华丽,而是喜其清洁‎如冰,进一步引申为‎人的性情德行‎如白壁无瑕,清洁不染,清凉无为。

这点和后期崇‎尚繁琐奢侈的‎华而不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我们再看看‎后世的玉,不是与传统精‎神相符的简洁‎明快,而是多为繁乱‎华丽的玉雕,过于强调人为‎修饰,从而忽略了玉‎质朴的天然本‎质。

所以,从根本上说,玉和瓷器一样‎,已失掉了它原‎有精神与内涵‎。

唐时期的瓷器‎不仅光洁玉润‎,象征着人性的‎饱满和谐。

色调上更好用‎冷色调,清雅而不浮夸,从某中意义上‎说,也能反映出当‎时儒道中清谈‎无为,不与世争,戒骄戒躁的人‎文精神本质。

在器形上也多‎崇尚大气圆和‎。

在茶具上,唐宋茶具多以‎托盏,托杯为主,直接影响到日‎韩,而后来的茶具‎,多倾向于盖碗‎,明清式提梁壶‎,紫砂,因此也很少见‎到唐宋时期的‎茶具样式了。

除了青瓷白瓷‎外,唐代常见的还‎有秘色,黄柚等瓷器。

更多的器物以‎玉为主,充分说明了那‎时人们对玉的‎偏爱。

秘色瓷,不仅色泽如冰‎,更因为其光洁‎到碗底如同盛‎满水的程度而‎为人所知。

唐代的黄釉,虽为亮色,但也不像后世‎那般亮到刺人‎之目,过分夸张色泽‎,显得不自然,相反更平和淡‎雅些,看上去就如同‎清玉般,足以以假乱真‎。

旅游资源与开发题库

旅游资源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B 】A.可重复使用性 B.旅游吸引力C.旅游资源的普遍性D.文化内涵2、下列关于旅游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旅游资源只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一般不包括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其他因素。

B劳务服务不属于旅游资源的范畴。

C.旅游资源包括已经开发的,也包括未开发的。

D.旅游资源的范围诶诶在不断扩大。

二、填空题1.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实用价值和基础性的主要体现。

2.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是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旅游价值的高低,它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特征、休闲康乐价值、文化历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

三、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答: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2.旅游业答:以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为对象,为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简答题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点答:(一)广域性(二)区域性(三)不可移动性(四)重复使用性(五)文化属性2.简述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答:(一)广域性(二)区域性(三)不可移动性(四)重复使用性(五)文化属性(六)天然性(七)季节性与时限性(八)地带性2.简述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答:(一)广域性(二)区域性(三)不可移动性(四)重复使用性(五)文化属性(六)人为性(七)时代性(八)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单项选择题1.两分法系统共包括()个大类,()个基本类型、()个类型【 A 】A.2、14、63B.2、7、24C.2、13、53D.2、14、123二、填空题1.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

2.“两分法”分类:指把旅游资源首先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2003年出台的《国家分类标准》,提出了一种以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为主要目的,并适合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分类方案。

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

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

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作者:陈佳蕾来源:《艺海》2017年第04期〔摘要〕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文章从唐代邢窑白瓷的历史背景着手,介绍了唐代邢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和烧造方法五个方面对邢窑白瓷进行鉴赏;并将邢窑与定窑、越窑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白瓷邢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邢窑定窑越窑白瓷秘色瓷一、唐代瓷器生产局面——“南青北白”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其中唐代瓷器对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影响非常深远。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瓷器烧造工艺,常常以“南青北白”两大色彩来加以概括中国瓷器生产局面,而“南青北白”指的就是越窑出的青釉瓷和邢窑出的白釉瓷。

白釉瓷器的出现大约在北朝时期。

早期的白瓷釉釉色中泛有青灰,并不纯净。

直到唐代,中国北部河北省的邢窑才烧造真正可以与长期独霸“瓷坛”的青瓷相抗衡的瓷器新品种——如银似雪的白瓷。

这一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窑场主要烧造青瓷产品,而以邢窑为中心的北方窑场则擅长烧制白瓷。

在瓷胎上施釉,是从陶器向瓷器的质变的标志之一。

白瓷工艺的出现,打破了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以来,淡绿色青釉一直占据瓷釉主流的地位。

白瓷的出现为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若没有邢窑打下白瓷的技术基础,那么后代盛行的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彩瓷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1、邢窑遗址。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

直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有烧造。

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

1980年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首先在河北省临城县境内程村、解村、澄底、岗头、祁村、双井村一带发现许多唐代窑迹,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最具邢窑白瓷的特征。

但根据唐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里的“内丘”指的是盛产“白瓷瓯”的河北内丘县(内丘在武德五年改隶邢州),应当也是一个邢窑的中心。

对唐代南青北白的理解

对唐代南青北白的理解

对唐代南青北白的理解
“南青”指越窑青瓷,“北白”指邢窑白瓷。

1、南青
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

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

2、北白
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

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

开始于南北朝时期“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到唐代形成较为明显而固定的局面。

从北朝到唐代这一阶段,我国古代制瓷艺术逐步形成了青釉和白釉两个大的系统,它们在后世分别沿着不同的方面各自发展。

白瓷的真正成熟期是在唐代,特别是在唐代中晚期,它已成为一个独立体系,与青瓷分庭抗礼。

当时北方烧造白瓷的区域非常广泛,而河北邢窑最为突出。

它与南方越州出产的青瓷交相辉映,形成唐时代陶瓷业的两大主流。

唐代陆羽在
他的《茶经》中用“类银”、“类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其胎、其釉的白度相当成熟。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内容(下)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内容(下)

一.填空题1.唐时代,中国陶瓷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越)窑的青瓷,胎质坚硬,晶莹光亮,类冰似玉,北方(邢)窑的白瓷,类银类雪。

2.唐三彩的制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一般作明器用,也作生活器皿,其制作地点分为西窑(长安)和东窑(洛阳)。

3.宋代整体的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是一种清淡的美,这种美学特征除了受理学,禅宗的影响外,还和宋代整个社会文化艺术品味较高有关。

与唐相比,如果把唐代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概括为(理)。

4.宋代瓷器的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

5.宋代(景德镇)(窑名)烧造的青白瓷,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显淡青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也因其晶莹润泽,透明性强,青色隐约可见,故又称(影青)。

6.明代工艺美术吸收了民间风格,具有敦厚,端庄的特点。

可以用(健),(约)两字来形容,前者指充实而不浮艳,后者指简炼概括。

7.明清时期,丝织品生产非常发达,其中最美最富盛名的当属重锦和云锦,重锦主要产地(苏州),云锦主要产地(南京)。

8.《髹饰录》是明代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著,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书中提出漆艺的创作原则——“三法”,即“(巧法(遵循)造化),质(内置)则(像)人身,文(纹)象阴阳(虚实)”。

9.《绣谱》是道光年间刺绣艺人(丁佩)所著;沈寿晚年口述著作《雪宦绣谱》,都是刺绣技法方面的著述。

10.元代烧成的(青花),(釉里红)瓷器都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

11.明代金属工艺以(宣德炉),(景泰蓝)最为著名。

二、名词解释1、窦师纶:窦师纶是初唐时派往四川管理制造皇室用物的官员,他也是一个丝织设计家,他设计的对鸡,对羊,对禽,还有天马、麒麟、花树,对鹿等共十多种纹样,在唐代非常流行。

因窦师伦封爵“陵阳公”,当时人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宫绫”为“陵阳公样”。

2、舞马衔杯银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的银壶。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一、南青的越窑青瓷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古为越地,故称越窑,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

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

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之一。

其中,慈溪上林湖一带烧制的越窑青瓷最为著名。

据记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用品,并向中原诸王朝进贡。

于是“秘色瓷”就成为上林湖“似玉类冰”上乘青瓷的代名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

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

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

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二、北白的邢窑白瓷白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种之一,创烧于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改进而烧制成的。

白瓷的诞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飞跃,为此后历代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到了唐代,白瓷的生产进入到全盛时期,白瓷窑口林立,多在北方。

有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邢窑最为著名,质量最佳。

陆羽《茶经》中称赞邢窑瓷器类银类雪。

国家博物馆藏白釉束腰盖1954年西安隋大业六年郭家滩姬威墓出土白釉束腰盖罐。

姬威为隋代金紫光禄大夫,龙泉、敦煌二郡太守,先后为太子杨勇及权臣杨素之幸臣、亲信。

其墓中随葬品丰富。

白釉束腰盖罐通高16.9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12.4厘米。

人文常识

人文常识

人文常识1一.远古文化1.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距今约7000~5000 年的新石器文化。

范围大致包括从今天的甘肃向东到河南。

彩陶文化是其典型特征。

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

举世闻名的半坡遗址.姜寨遗址等是最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存。

2.良渚文化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远郊的良渚村,距今约5500~4000 年,从1936 年被发现起,陆续发掘了巨型祭坛等礼制建筑,以及数座拥有大量玉制礼器作为陪葬品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出土了以玉琮为代表的大量玉器,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家蚕丝织品,还有三角犁等成熟精细的农业工具,无不显露出5000 年前太湖流域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的迹象。

xx 年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又有重大发现,发掘了大型城郭城墙遗址,这就是4000 年前的良渚古城。

它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其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

3.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距今8000~5000 年燕山以北辽河流域的一种发达文明。

红山文化以玉器著称,玉猪龙为典型代表。

有三处重要遗址,分别是辽宁的牛河梁遗址.查海遗址和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出土大型碧玉 C 型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牛河梁遗址发现了距今大约5500 年前的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

查海遗址发掘出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玉器,经测定距今8000 年之久,为红山文化早期。

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二.商周文化1.中原文化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最耀眼的是体现礼法制度的青铜器。

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国之重宝有:殷墟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

2.楚文化从商周时期到两汉,长江中游的楚地发展出相当发达的一支文明,楚文化以凤为图腾,其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丝毫不亚于中原文化。

代表楚文化的国宝: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商)。

名词解释 南青北白

名词解释 南青北白

题目
[名词解释] “南青北白”
答案
南青指的是以越窑青釉瓷器为代表的瓷器。

越窑的中心
在今属浙江省慈溪县境内的上林湖滨海地区,再加上其
附近的上虞、余姚、绍兴一带,共数百座窑址。

瓷器的
特点是:胎细腻,含铁量低,灰色。

青釉晶莹润泽,一
般呈青黄、青绿色,高质量者色调较淡雅。

北白指的是
以邢窑白瓷产品为代表的北方瓷器。

邢窑分布在今河北
省临城县和内丘县交界一带。

此外,河南、山西、陕
西、安徽和江西等地也出产白瓷。

总体特点是:胎精
致、规整、坚硬,灰白。

胎表上了一层细腻的“化妆土”
后再上釉,满釉,光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以往
那种白中闪青(或黄)的现象。

中华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华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华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叶宏明【摘要】中国陶瓷源远流长。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至今约有一万年。

汉代是陶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演变。

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

中国瓷器分为两大系统:青瓷系和白瓷系,唐代形成双峰对峙,称"南青北白",至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窑。

官窑哥窑等名窑工艺曾一度失传,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专家经过多年研究使名瓷重放光彩。

作为一种日用与艺术结合的产品,陶瓷的应用与收藏有着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Ceramics has a long standing tradition in China.Pottery which was invented in early Neolithic period has a history of over 10,000 years.H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in ceramic history,which witness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ottery to porcelain.Zhejiang was one of the historical origins for Chinese porcelain.Chinese historical porcelain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wo systems:celadonwares and whitewares.The two systems rivaled one another in Tang Dynasty with celadon wares dominating the South and whitewares the North.In Song Dynasty,the Five Famous Wares achievedeminence.However,ceramic making technologies of Kuan Ware and Ko Ware were lost.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ceramic experts revived these wares through years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of Premier Zhou Enlai.As a product of function and art,ceramics has the widest popularity among the public for collection and daily use.【期刊名称】《中国陶瓷工业》【年(卷),期】2011(018)005【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陶瓷历史;青瓷;名瓷复活;收藏【作者】叶宏明【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40 引言中国陶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指的是什么瓷器
一、南青的越窑青瓷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古为越地,故称越窑,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

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

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之一。

其中,慈溪上林湖一带烧制的越窑青瓷最为著名。

据记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
作为宫廷用品,并向中原诸王朝进贡。

于是“秘色瓷”就成为
上林湖“似玉类冰”上乘青瓷的代名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
代越窑秘色瓷八棱瓶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

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

此时为越窑青瓷发
展的顶峰。

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
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
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二、北白的邢窑白瓷白瓷是
中国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种之一,创烧于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改进而烧制成的。

白瓷的诞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飞跃,为此后历代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
好基础。

到了唐代,白瓷的生产进入到全盛时期,白瓷窑口林立,多在北方。

有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邢窑最为著名,质量最佳。

陆羽《茶经》中称赞邢窑瓷器类银类雪。

国家博物馆藏白釉束腰盖1954年西安隋大业六年郭家滩姬威墓出土白釉束腰盖罐。

姬威为隋代金紫光禄大夫,龙泉、敦煌二郡太守,先后为太子杨勇及权臣杨素之幸臣、亲信。

其墓中随葬品丰富。

白釉束腰盖罐通高16.9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12.4厘米。

器身施白釉,釉莹润洁白,有细小冰裂纹。

造型优雅简洁,形制别致。

陕西博物馆收藏有同墓出土的白釉束腰盖罐(缺盖),形制相同,通高12.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8厘米。

国家博物馆藏白釉唾壶白釉唾壶高16.5厘米、口径14.8厘米。

其形似尊,上部为漏斗形碗状,圆球腹,平底刻“永”字。

应为河南巩县窑制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的器物。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执壶白釉执壶高12.1厘米、口径6.9厘米、足径6.5厘米。

撇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假圈足,腹一侧有曲柄,一侧有圆筒形短流。

此壶造型圆润饱满,短流平底,为唐代早期的典型式样。

国家博物馆藏龙柄执壶白釉龙柄执壶高21.7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6.2厘米。

短流,龙形柄,龙首衔口沿作汲水状。

龙身弯曲,似蓄力待发,生动形象。

通体施白釉,釉
色温润细腻,器形端庄隽秀,为唐代邢窑制品。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莲瓣座烛台白釉莲瓣座烛台高30.3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7.5厘米。

烛台由灯盘、台柱和承座三部分组成,灯盘呈杯形,台柱细长挺拔,饰瓦棱纹,灯座凸雕莲瓣纹,叶瓣呈浮雕状,富有立体感。

造型独特,胎质细密坚硬,釉色白润,保存完美,为邢窑精品。

烛台作为古代灯具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战国秦汉时就有铜烛台,《楚辞》:“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

”三国两晋时瓷质烛台出现,有羊形、狮形等,唐代诗人皮日休《夜会问答十》曰:“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

”这件烛台造型挺拔,亭亭玉立,座为莲花,雅致清新,美观实用,当为唐时的一件“莲花烛”。

国家博物馆藏白釉长颈瓶白釉长颈瓶高22.2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7.2厘米。

侈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

通体施白釉,釉色洁白,积釉处泛青,釉面有冰裂状开片,通体光素无纹。

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往来频繁,随着西亚金银器的不断传入,瓷器生产中也流行仿制金银等器的热潮。

这件长颈瓶的器形源于铜器,与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长颈铜瓶十分相似,造型端庄,轻盈灵秀,保存完美,尤为难得,为邢窑制品。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辟雍砚白釉辟雍砚高7.2厘米、口径14.8厘米。

因形制如辟雍环水,故得名。

辟雍砚,得名于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

”辟雍砚始于东汉时期,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
的青瓷圆砚,南北朝时期则变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唐时期的辟雍砚形制为砚面高凸,砚足数量明显增加。

唐代杨师道在《咏砚》中有“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之句,说的就是辟雍砚。

1986年陕西礼泉唐长乐公主墓出土有白釉辟雍砚;2003年洛阳老城区义勇街唐代瓷器窖藏出土了大量白瓷器和陶器,有不少形制较大的辟雍砚,均与此砚形制相似,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特征。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带盖唾壶白釉带盖唾壶盘口、扁圆腹、平底。

器有盖,配以桃形钮。

唾壶,西汉时期已有。

安徽阜阳西汉墓出土有漆盂,外底铭“唾器”字样。

东汉时期南方烧造有青瓷唾壶,三国、两晋时期为日常用器。

据晋人贺循《葬经》的记载,晋人把唾壶作为随葬用器。

青瓷唾壶最为多见,也有黑瓷及白瓷等制品。

此壶为唐代的典型器。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环柄杯白釉环柄杯高7.7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4.7厘米。

造型仿自唐代金银杯,侈口、弧壁、折腹、圈足,环柄如银丝弯卷而成。

器形与西安沙坡村唐墓出土的银环柄杯如出一辙。

白釉堆塑龙纹烛台白釉堆塑龙纹烛台高25.4厘米,上部为杯形托盘,中间为灯盏,托盘外饰以一圈莲瓣纹;中部为台柱,堆塑蟠龙装饰缠绕在台柱;底部为另一较大的圆形托盘,下置高圈足。

工艺精湛,装饰龙纹立体感强,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形制相似的唐代青瓷制品。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贴花双龙耳瓶白釉贴花双龙耳瓶高42.5厘米、口
径8.8厘米、足径9.4厘米。

双龙柄衔口沿,肩部贴塑宝相花纹。

白釉发黄。

双龙耳瓶出土较多,以光素无纹者多,贴花装饰较少见。

双龙耳瓶为唐代瓷器的典型器,除白瓷外,有青釉、三彩等品种。

国家博物馆藏唐代碗白釉碗高5.3厘米、口径16.2厘米、径7.7厘米。

玉璧形底,胎质坚细,釉色莹润,器形规整,为唐代邢窑制品。

唐代邢窑烧制的产品有碗、盘、杯、盒、瓶、壶、罐等,其中碗有多种形制,玉璧底碗是邢窑代表性器物之一,有的阴刻“盈”或“大盈”款识,应是为唐代大明宫大盈库定烧之器。

唐代瓷器制作精巧,浑圆饱满,反映出唐人爱好丰腴的美学意识,时代特征鲜明。

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备受推崇,且造型丰富,工艺精美,代表了隋唐时期瓷器发展的最高水平,让我们领略了中国瓷器文化灿烂的艺术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