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导学案
初中语文的导学案设计
初中语文的导学案设计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与要求1.目标:导学案的设计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
二、导学案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选择内容:导学案的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大纲相一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组织方式:导学案的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的层次和难度进行组织,也可以按照学习的顺序和逻辑进行组织,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组织。
三、导学案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活动设计1.导入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采用问题启发、阅读材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导入。
例:假设本堂课将学习《红楼梦》第一回,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贾宝玉与林黛玉相遇的画作,引发学生对于此画作的感受和猜测。
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
2.学习活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解答、实践体验等,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例:以学习《红楼梦》为例,可以设置以下学习活动:-观看影视片段:通过观看《红楼梦》的影视片段,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多模态理解能力,并结合学习内容对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景再现:请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小说内容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3.总结活动:通过总结活动,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所领悟和归纳,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例:设计一个小结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这一堂课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学习《红楼梦》,你对于人生有了哪些新的思考?四、导学案的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导学案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成绩、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盼-铁凝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盼-铁凝》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盼/铁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2. 掌握小说《盼/铁凝》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 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二、导学重点:1. 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2. 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3. 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三、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盼/铁凝》是中国作家铁凝的代表作之一,铁凝,原名李洁,生于1961年,山东人。
铁凝曾在人民日报工作,后来开始了自由撰稿生涯。
她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著称,被誉为“中国当代农村文学的代表作家”。
2. 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盼/铁凝》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盼盼的故事。
盼盼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过着平凡的生活,但内心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下,盼盼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追求幸福。
除了盼盼外,小说中还有一些其他人物,如盼盼的丈夫、儿子、邻居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主要人物群。
3. 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盼/铁凝》通过盼盼的故事,探讨了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小说揭示了农村妇女在传统观念和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与坚守,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面。
四、导学问题:1. 你对盼盼这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感受?2. 你认为小说《盼/铁凝》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 你觉得盼盼的故事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五、拓展延伸:1. 请你尝试分析盼盼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你认为盼盼的坚守和追求有何意义?3. 你觉得盼盼的故事在当代社会还有何借鉴意义?六、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盼/铁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掌握了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理解了小说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中思考,深入理解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愿我们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感悟人生!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盼/铁凝》的作者铁凝及其文学背景;2. 理解小说《盼/铁凝》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探讨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形式】一、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二、课程类型:人教版三、目标学生:初中七年级学生四、实施时间:根据教学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安排;2.掌握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课程的基本写作技能;3.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教学内容】一、课程简介: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共分为6个单元,涵盖了常见的语文知识。
本教材在字词、句子、篇章等方面做了精心编排,旨在帮助学生逐步领悟语文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开拓阅读视野,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课程大纲:1.入门篇——《初识语文》2.字词篇——《汉字的秘密》3.句子篇——《语言运用的规则》4.阅读篇——《阅读与表达》5.文学篇——《文学欣赏》6.写作篇——《写作与实践》【教学策略】1.多元化教学策略: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巩固练习、游戏等教学策略来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提问、互动等方式积极学习,提高语文成绩;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备齐课本、教学用具。
二、教学设计1.课堂教学(1)解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语法知识等;(2)介绍典型的学习方法和技巧;(3)安排组内练习,让学生相互讨论;(4)分发手册,让学生边读边做。
2.课后巩固(1)布置课外阅读、作文、写日记等任务;(2)提前为第二次课做预习。
三、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解答学生疑问;3.布置下次课的作业。
【教学评估】1.学生上课听讲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教学反馈、学生课堂表现;3.学生的考试成绩、总评成绩。
【教学建议】1.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考试成绩是一种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指标,但学生的语文教育不应依赖于考试。
初中语文教师导学案授课课堂实录
初中语文教师导学案授课课堂实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导学案设计与准备导学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方案,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
在本节课中,我以“古诗词鉴赏”为主题,选用了《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经典诗文进行教学。
在准备阶段,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同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二、上课前的准备工作1. 教学工具准备在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投影仪、课件、挂图等教学辅助工具,以便于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文。
2. 课堂环境准备我提前到教室进行了布置,确保了课桌椅的整齐、教室的通风与光线等环境因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课堂实录1. 教学引入上课铃响起,我迅速进入教室,面带微笑地向学生问候,并用诙谐的语言和学生打成一片。
接着,我通过放映课件,向学生介绍此次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期待。
2. 学习任务展示我将写有《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挂图展示在黑板上,由学生先行欣赏。
然后,我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内容、意境和诗人的立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3. 诗文解析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我通过朗读作品、解读诗句、讲解作者生平等方式,详细解析了《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文学特点、意境、以及诗人的创作意图,为学生打开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之门,让学生对诗文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学生互动环节在诗文解析之后,我设立了学生互动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首古诗或对所学诗文进行朗读或演讲。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有的同学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诗文的创作,有的同学通过朗读、演讲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课堂气氛活跃而又温馨。
5. 完成评价在学生互动环节结束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肯定和点评,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热爱文学、热爱诗词的学习态度,同时对学生们在本堂课上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句古语,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导学重点:道德观念、价值观培养、行为规范导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准备:PPT、教材、小组讨论题目、案例分析题目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有没有遇到过因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而得到帮助的情况?还是因为做了错误的事情而陷入困境?2.展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古语,让学生猜测其含义。
二、理解古语(10分钟)1.讲解古语的含义:得道多助,指的是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失道寡助,指的是偏离了正确的道路和价值观会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得不到他人的帮助。
2.请学生举例说明这句古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理解更深入。
三、道德观念培养(15分钟)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发现了一笔钱掉在地上,你会怎么做?为什么?2.让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并引导他们分析正确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
3.让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请提出至少三条建议。
四、价值观培养(15分钟)1.播放一个短视频,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并与同砚分享,互相交流和进修。
五、行为规范(15分钟)1.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一些道德困境,讨论应该如何正确行动。
2.让学生总结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写下自己的行为规范。
六、教室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古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业:写一篇日记,记录一次自己在生活中遵循正确道德准则的经历,并总结收获。
拓展:请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最新初中语文导学案全集
最新初中语文导学案全集第一章:课文导学案课文1:《童话之王安徒生》- 研究目标:了解安徒生的生平和影响,理解童话的特点和意义。
- 研究重点:掌握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
- 研究方法: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 活动安排:引入童话《公主和青蛙》;阅读课文《童话之王安徒生》;小组讨论安徒生的作品及其主题;整理笔记。
课文2:《红楼梦》- 研究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 研究重点:掌握《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 研究方法: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 活动安排:引入《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阅读课文《红楼梦》;小组讨论小说的结构和主题;整理笔记。
第二章:诗词导学案诗词1:《静夜思》- 研究目标:了解李白和他的代表作品,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 研究重点:掌握《静夜思》的基本结构和意义。
- 研究方法:默写诗歌,分析意境。
- 活动安排:引导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默写诗歌《静夜思》;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境;整理笔记。
诗词2:《登鹳雀楼》- 研究目标:了解王之涣和他的代表作品,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研究重点:掌握《登鹳雀楼》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研究方法:理解诗歌,分组讨论。
- 活动安排:欣赏画作《登鹳雀楼》,了解诗歌的意象;阅读诗歌《登鹳雀楼》;小组讨论诗歌的修辞手法;整理笔记。
第三章:文言文导学案文言文1:《孟子·滕文公上》- 研究目标:了解孟子和他的主要思想,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 研究重点:掌握《孟子·滕文公上》的核心观点。
- 研究方法:翻译句子,分析思想。
- 活动安排:引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翻译句子《孟子·滕文公上》;分析文中的核心观点;整理笔记。
文言文2:《资治通鉴·刘宣王嘉平狱》- 研究目标:了解《资治通鉴》的作者和编写背景,理解文言文的历史意义。
- 研究重点:掌握《刘宣王嘉平狱》的事件经过和含义。
- 研究方法:阅读文言文,分组讨论。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散步-莫怀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杜牧及其代表作《散步》和《莫怀戚》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二、导学内容1. 诗人简介:杜牧(803-852),唐代闻名诗人,代表作有《秋夕》、《清明》等。
2. 诗歌赏析:《散步》和《莫怀戚》是杜牧的两首抒情诗,分别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3. 诗歌结构:《散步》为五言律诗,共六句;《莫怀戚》为七言绝句,共四句。
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导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杜牧的简介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背景和诗歌风格。
2. 阅读分析:让学生分组阅读《散步》和《莫怀戚》,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重要词句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练习:要求学生仿写杜牧的诗歌风格,表达自己对自然或爱情的感悟。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教室收获,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杜牧的其他作品,拓展诗歌欣赏的视野。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活动,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对《散步》和《莫怀戚》的阅读与理解,撰写读后感。
2. 仿写一首杜牧风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收集杜牧的其他诗歌作品,做简要介绍和赏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杜牧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歌的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初中语文导学案模板
授课内容:
课题:第一课《开卷有余》
第一重要性:学会如何有效地理解课文
一、知识讲解
1.“开卷有余”:比喻起头就给出足够多的资料,使事情的处理容易。
也比喻开门见山,有条不紊地讲述前因后果,能够一气呵成地将文章讲完,不留余地。
2.课文内容:《开卷有余》是蒲松龄的一篇作品,这篇课文主要围绕
竹庵读书、与家人结婚、赋诗等内容展开,主要讲述了竹庵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家人的劝说下和乡亲闺女结了婚,结果竹庵变得十分快乐,也成为
一位有成就的文人。
二、思想品德及学法重点
1.竹庵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他一边读书一边和家人结婚,把学习和
娱乐、家庭和事业结合起来,可谓一分为二,不仅能保证事业的发展,也
能更加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的行为可以激励我们:要有责任心,既
要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又要重视家庭生活,均衡学习与生活,达到双赢的
境界!
2.学习竹庵的经验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要从书中汲取知识,从
中体会中华文明和传统的精神,学习先人的励志精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
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三、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开卷有余》的内涵;。
《活板-沈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活板-沈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活板》和沈括的背景与作品特点;2. 理解《活板》和沈括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3. 分析《活板》和沈括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路;4. 探讨《活板》和沈括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导学内容1. 《活板》和沈括的背景介绍沈括,字元晦,北宋大文豪,工程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医学家,冶金学家等多才多艺的全才型学者。
他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天工开物”的作者。
《活板》是沈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各种机械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涉及农业、冶金、水利、建筑等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活板》和沈括的影响《活板》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遥影响,为后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沈括的多学多才,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全面推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活板》和沈括的文学风格沈括的文风清新,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
他的作品不仅在科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学领域有着奇特的价值。
4. 《活板》和沈括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活板》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沈括的多才多艺和全面的学识,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进修的榜样,对当代科技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三、导学方法1. 阅读《活板》和相关资料,了解沈括的生平宁作品;2. 分组讨论《活板》和沈括的影响和价值;3.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总结沈括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意义;4.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活板》和沈括对当代科技的启迪作用。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活板》和沈括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到沈括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不可替代地位。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钻研和探讨,发现更多沈括的魅力,为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第一单元导学目标•了解《修身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能够运用分析方法研读简单材料。
第一课《修身行为规范》1. 学习目标•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点。
•掌握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
•学会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修身行为规范》,了解其内容和作用。
3. 学习过程•阅读《修身行为规范》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行为规范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你对修身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有哪些自己需要再深入学习的地方?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第二单元导学目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词句,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道理。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阅读简短的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课《论语选读》1. 学习目标•理解《论语》中的经典词句的含义。
•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方法阅读材料。
•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内容本课主要学习《论语选读》,了解其中的经典词句和背后的道理。
3. 学习过程•阅读《论语选读》全文,并找出其中的经典词句。
•根据对经典词句的理解,写出你对其中的道理的认识和体会。
•运用分析方法,对你所选的一个经典词句进行分析。
4. 总结反思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困惑?请写出你的总结和反思。
…(继续编写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的导学案内容)…总结通过本篇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内容,包括第一单元的《修身行为规范》,第二单元的《论语选读》,以及其他单元的导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的核心要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风雨吟-芦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风雨吟-芦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风雨吟/芦荻》中所包含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导学内容1. 《风雨吟/芦荻》的背景介绍2. 《风雨吟/芦荻》的主题和意象分析3. 《风雨吟/芦荻》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风雨吟/芦荻》的韵律和节奏分析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风雨吟/芦荻》的诗歌片段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风雨吟/芦荻》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指导学生阅读《风雨吟/芦荻》,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意象,如风雨、芦荻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深刻内涵。
4. 分析《风雨吟/芦荻》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5. 引导学生朗读《风雨吟/芦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回顾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加深对《风雨吟/芦荻》的理解和感悟。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风雨吟/芦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本节课的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文修养的培养。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风雨吟/芦荻》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风雨吟/芦荻》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风雨吟/芦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 探讨《风雨吟/芦荻》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导学内容:1. 作者介绍:《风雨吟/芦荻》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作品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2. 背景介绍:杜牧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杜牧的作品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潼关-谭嗣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潼关-谭嗣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潼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了解谭嗣同的生平和事迹;3. 探讨潼关战役和谭嗣同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导学重点:1. 潼关战役的背景和过程;2. 谭嗣同的生平和作用;3. 潼关战役与谭嗣同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导学难点:1. 深入理解潼关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分析谭嗣同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潼关战役以及谭嗣同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2. 提出问题:你们对潼关战役和谭嗣同有什么了解?二、学习潼关战役(15分钟)1. 讲解潼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包括战役的发生原因、参与双方、战斗过程等;2. 分析潼关战役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讨论战役的影响。
三、学习谭嗣同(15分钟)1. 介绍谭嗣同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包括其在革命中的角色和贡献;2. 分析谭嗣同的思想和行动,探讨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探讨潼关战役与谭嗣同的关系(20分钟)1. 小组讨论:潼关战役和谭嗣同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战役对谭嗣同的影响如何?2. 思考问题:潼关战役和谭嗣同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何作用?五、总结(10分钟)1. 结合学习内容,总结潼关战役和谭嗣同的重要性;2. 强调学习收获,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
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资料,深入了解潼关战役和谭嗣同;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讲或写作,探讨潼关战役和谭嗣同的意义。
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深入了解潼关战役和谭嗣同,探讨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成为具有国家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公民。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潼关/谭嗣同》的背景和作者相关信息。
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活板-沈括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活板-沈括》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影响。
2. 了解沈括的生平及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3. 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活字印刷术对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及发展2. 沈括的生平及其贡献3.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制作过程4. 活字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三、导学过程1. 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及发展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唐朝时期,木活字印刷术开始出现,但由于制作繁琐、效率低下,未能大规模推广。
直到宋朝,活字印刷术得以风靡,成为古代印刷术的主要形式。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增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普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2. 沈括的生平及其贡献沈括(1031年-1095年),字元晦,号东坡居士,是北宋闻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文学家。
他在数学、天文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钻研效果,被誉为“北宋的伟大科学家”。
沈括还是活字印刷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在《梦溪笔谈》中详细介绍了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制作方法,为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活字印刷术的原理是利用活字拼凑成版面,再将墨水涂抹于活字表面,最后通过印刷机将文字印刷到纸张上。
制作活字印刷术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将铅、锡等金属熔化成字模,然后按照文字排列顺序组合成版面。
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却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质量。
4. 活字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增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普及,使知识更加容易被获取和传播。
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还为后世的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
活字印刷术的影响深遥,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认识到沈括在活字印刷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三心俱全察世界一腔热爱悟生活——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2.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
从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文中吸取精神营养,并借鉴其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重点难点】1.学会观察的方法。
2.学会摄取生活瞬间,丰富写作素材。
【任务群】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任务三:看一看·从生活捕捉素材任务四:读一读·从阅读积累语言【学习过程】升入初中,新校园,新同学,新老师,新见闻。
我们也洋溢着新的喜悦和收获。
班级拟开展“初中印象”话题讨论。
请你先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完成任务吧。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圈一圈·从教材获得启示1.想要写好,先学技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说一说你的收获。
(1)写作始于我们的,是人们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说话一样。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
(2)写作要从写起,写自己的事情,写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3)平时养成细心、勤于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东西发愁了。
(4)写作能提高人的,训练人的,让你变得更睿智。
2.你能从课本这段导写文字中提炼三个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吗?[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想一想·跟作家学会观察1.阅读下面语段,思考作家是如何观察自然的?语段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老舍《济南的冬天》)角度语段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朱自清《春》)角度语段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咸阳城东楼-许浑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咸阳城东楼-许浑》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人许浑的生平宁创作背景;2. 理解《咸阳城东楼》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诗人许浑简介许浑(约生于公元352年,卒于公元430年),字伯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晋时期闻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擅长写诗,作品以豪放、豪迈见长,被誉为“许浑体”。
2. 《咸阳城东楼》赏析咸阳城东楼,思妇独凭栏。
遥见秦川外,白沙连天阔。
西风吹老柳,东风度春葩。
胡雏学穿针,胡马练逐草。
云戍戍云梦,关山关不老。
悲歌欲何极,平地起波涛。
三、导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诗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4. 诗歌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四、导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了解许浑的生平宁作品特点。
2. 分析诗歌内容:指挥学生阅读《咸阳城东楼》,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分析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咸阳城、秦川、老柳等。
5. 探讨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无奈等。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修辞手法和意象,加深理解。
五、教室延伸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诠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咸阳城东楼》的理解和感悟。
3. 指挥学生欣赏其他许浑的诗歌作品,拓展诗歌欣赏范围。
六、课后作业1. 背诵《咸阳城东楼》。
2. 写一篇关于许浑的作品的读后感。
3. 欣赏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主题、修辞手法和意象。
七、教学反思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许浑这位诗人的生平宁作品,并对《咸阳城东楼》这首诗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希望学生在进修中能够体会诗歌的美感,感悟其中的情感和哲理,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
《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我的语文生活》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的:1. 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2.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导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我的语文生活》,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和思考:1. 你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经历,包括喜欢的作文题目、喜欢的诗歌等;2. 你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对老师的感受,对作业的看法;3. 你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的经验;4. 你认为语文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未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导学步骤:1. 自我介绍:每位同学都来分享一下你的语文学习经历,你最喜欢的作文题目或诗歌是什么,为什么喜欢?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自己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是否有什么好的学习经验可以分享?3. 分享经验: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一下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
4. 总结讨论:老师进行总结,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多多努力。
5. 作业布置:每位同学写一篇《我的语文生活》,总结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和感悟。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未来的学习方向。
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成长。
第二课时导言:《我的语文生活》是一本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的中学生语文读物,通过描写主人公在语文学习中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本书中的知识和精神内涵,并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思辨,提升语文素养。
第一部分:阅读导向1. 请简要介绍《我的语文生活》这本书的作者、出版时间和主要内容。
2. 你对于主人公在语文学习中的成长经历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的经历对于你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3. 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些情感体验?有哪些感悟和思考?第二部分:课文解读1. 主人公在书中的语文学习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2. 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主人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
《盼-铁凝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盼-铁凝》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盼/铁凝》的作者铁凝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干系;4.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作者铁凝及其作品背景铁凝,原名张红军,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中国当代闻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盼》、《乡愁》等。
作品多以农村题材为背景,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农民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2. 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主题《盼/铁凝》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盼盼的故事。
盼盼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在生活的重压下,盼盼始终刚强地支持着整个家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主题:坚韧不拔、乐观向上、家庭责任。
3.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干系盼盼: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刚强、乐观,是整个家庭的支柱。
盼盼的丈夫:因病去世,是盼盼心中永遥的牵挂。
盼盼的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一个是儿子,他们是盼盼生活的动力。
其他乡亲:在盼盼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展现了农村乡亲之间的温暖。
4. 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意义《盼/铁凝》通过展现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生活,揭示了当代农村的艰辛与温暖。
作者通过盼盼的故事,呼吁人们珍惜现有的生活,尽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村的关怀和呵护。
三、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盼/铁凝》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人物干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请同砚们选择一个人物角色,在教室上进行角色扮演,展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3. 朗读分享:请同砚们选择《盼/铁凝》中的一段经典语录,进行朗读分享,并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感悟。
4. 写作训练: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观点,写一篇关于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文章,可以是散文、小说或者诗歌形式。
四、导学反馈1. 请同砚们完成一篇关于《盼/铁凝》的读后感,包括对作品的评判、对作者的理解以及对主题的思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课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导入引导:请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情况是符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的。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引导他们思考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应用途景。
一、进修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义和来源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句古老的成语,意思是指当一个人做了正确的事情,得到的帮助会比做错事的时候多得多。
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 这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僖公十五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古代社会,人们重视道义和品德,认为只有遵循道德准则,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
二、进修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应用1. 请学生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的应用途景。
让学生思考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如何运用这一成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2. 引导学生讨论在团队合作中,恪守规则、遵循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只有恪守规则和道德准则,才能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和支持。
三、进修成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启迪1. 引导学生思考:做人要讲道义,做事要守规矩。
只有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2. 让学生总结这句成语对自己的启迪,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一成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教室练习与反思1. 请学生结合教室进修和案例分析,写一篇关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语的心得体会。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遵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成语的含义和应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遵循正确的行为准则,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尊重。
《盼-铁凝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盼-铁凝》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盼/铁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2. 理解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掌握小说《盼/铁凝》的主题和意义;4.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铁凝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对作品的影响;2. 作品背景:简要介绍《盼/铁凝》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3. 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4. 主题和意义:探讨小说《盼/铁凝》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5. 阅读理解和分析:指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铁凝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了解;2. 进修:讲解《盼/铁凝》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背景和主题;3. 分析: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4. 讨论:探讨小说《盼/铁凝》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5. 阅读:指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总结: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盼/铁凝》的理解和感悟。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就《盼/铁凝》的作者背景和作品背景进行简要介绍;2. 请学生总结小说《盼/铁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 请学生思考小说《盼/铁凝》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4. 请学生就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撰写《盼/铁凝》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悟;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盼/铁凝》的多重解读和意义;3. 引导学生比较《盼/铁凝》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盼/铁凝》这部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审美情趣。
《统一-聂鲁达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统一-聂鲁达》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智利诗人聂鲁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统一》。
2. 理解《统一》的主题和意义。
3. 掌握《统一》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4. 能够分析《统一》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5.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读和欣赏《统一》。
导学内容:1. 聂鲁达简介2. 《统一》的背景和主题3. 《统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 《统一》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5. 解读和欣赏《统一》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简单介绍聂鲁达是智利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统一》是一首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奇特的艺术风格。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对聂鲁达和他的作品有什么了解和想法?第二步:进修聂鲁达简介让学生们阅读聂鲁达的简介,了解他的生平宁创作背景。
聂鲁达是智利最闻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怀,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第三步:了解《统一》的背景和主题介绍《统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统一》是聂鲁达在政治动荡时期创作的一首诗,主题是对人类命运和和平统一的倾慕,体现了诗人对世界和平的呼唤和思考。
第四步:分析《统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们分析《统一》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等。
聂鲁达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感强,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第五步:探讨《统一》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引导学生们深入探讨《统一》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例如,诗中的“海”、“风”、“树”等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和平、自由和团结等价值观。
第六步:解读和欣赏《统一》让学生们通过教室讨论和个人思考,深入解读和欣赏《统一》这首诗,体会其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学生们将更好地领略聂鲁达的诗歌艺术和人文关怀。
第七步:总结反思教室结束前,让学生们总结反思本节课的进修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对《统一》的进修,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深化对世界和平的理解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2010-04-26 22:27:12)转载▼分类:语文教学标签:教育考研学案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校园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文章来自网络)一、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一)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怎样设计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多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
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编写要求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
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基组或科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
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科(基)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
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6.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7.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
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于繁杂,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通常精读课文为16开纸2个页码,略读课文为16开纸1个页码。
(三)导学案的构成“导学案” 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检测落实、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1)每课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链接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
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检测落实(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5.课后反思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2)导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5)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得当;(6)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等。
(四)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
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
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四、导学案的使用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
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对县编或学校里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
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4.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5.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6.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7.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
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8.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
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