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2A》1-4单元知识汇总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2A》1-4单元知识汇总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2A》1-4单元知识汇总教学设计

《牛津英语2A》1-4单元知识汇总教学设计

"Oxford English 2A" unit 1-4 knowledge sum mary teaching design

《牛津英语2A》1-4单元知识汇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bin park road building shanghai

①clean the desk, please.请擦桌子。

②sweep the floor, please.请扫地。

③where do you live?你住哪?

④i live in shanghai.我住上海。

⑤i love shanghai.我爱上海。

补充单词:desk floor chair map home其它一些

常见的地名,如:beijing changchun guangzhou

unit 2

pizza biscuit hot dog juice water

①have some noodles.吃面条。 have some soup

喝汤。

②may i have a hot dog?我可以要一个热狗吗?

补充:48个音标

.

unit 3

play run sleep swim egg

①i like to play.我喜欢玩。

②come and play with me.过来和我一起玩。

playing running(正在玩、正在跑)

补充句子:i like playing.

plane ferry train taxi car bus van girl h and

①get in the car. 上车

②get off the bus.下车

③how do you go to the park?你怎样去公园?

④we go to the park by bus. 我们乘公共汽车去公园。

补充短语:go to school 上学

注:1请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听音、读单词。如果每天能够坚持听音30分钟,孩子们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2以上出现的单词、句子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补充部分是额外给孩子扩充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讲课时已让孩子们将单词的音标、汉语意思,句子的汉语意思记在书上,家长可根据此表检查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情况。(是否将音标、汉语意思记在书上)

3音标卡每天至少读两遍。

以上为8、9月的授课内容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一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易读错的字 战争( zhàn√ zàn) 诉说( sù√ shù) 强壮( zhuàng√ zuàng) 走路(zǒu√ zhǒu) 种类(zhǒng√ zǒng) 这样( zhè√ zè) 再次( zài√ zhài) 做事(zuò√ zhuò) 品尝( cháng√ cáng ) 因为(wèi√ wéi) 二、易写错的字 走:先写“土”,再写下面的部分,注意第二笔的竖与第四笔的竖不连写。 北:第四笔是“丿",不要写成“L"。 广:上面有“、",不要写成“厂"。 各:上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种: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样: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这: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为:笔顺是点、撤、横折钩、点。 三、会写词语 吃水叫好主人江水住手没有以后开会走动北京大门广大不过伙伴这样太阳学校金秋 因为各种各样 四、辨字组词 吃(吃饭) 叫(叫好) 主(主人) 江(长江) 没(没有) 以(以后) 乞(乞求) 叶(叶子) 王(大王) 汗(汗水) 设(设问) 似(似乎) 会(开会) 走(走动) 北(北方) 京(北京) 广(广大) 过(过年) 合(会合) 足(不足) 兆(兆头) 景(景色) 厂(工厂) 这(这边) 各(各自) 种(种子) 样(一样) 伙伙伴) 伴(陪伴) 太(太阳) 名(名人) 钟(时钟) 详(详写) 秋(秋天) 胖(白胖) 大(大家) 阳(太阳) 校(校园) 金(金子) 秋(秋天) 因(因果) 为(为了) 阴(阴天) 较(比较) 全(完全) 秒(分秒) 困(困难) 办(办法) 五、多音字。 jiào(感觉) wèi(为何) méi(没有) zhāo(着数) 觉为没着 zhuó(着眼) jué(睡觉) wéi (作为) mò(出没) zháo(着火) zhe(看着) kuài(会计) biè(别嘴) kàn(看见) 会别看

高二通用技术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 一、知识产权:通常是指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 具体地说,知识产权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获得成果后,成果所有人对其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这些劳动成果主要指发明成果、著作、新技术、商业创意、(商标、品牌、商业策划方案、营销方案等)。 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获得收益、占有权、处置权、使用权、专利权、发明权、出版权(著作)等。 关于知识产权我们需要弄清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1)成果所有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理以及智力劳动。有付出应该有所回报。 2)从国家制定法律的角度来看,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 3)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可以保护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促进技术的进步。 4)另外,保护发明成果不被滥用,防止不劳而获,促进社会公平。 2、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1)从国家的层面来看:制定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2)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申请专利保护、著作权保护、商标注册保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专利保护 1、专利的含义: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是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依法享有独占、使用、处置的权利。 解释: 专利权的授予,是用来保护专利申请人的切身利益的,主要是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其实质作用是保护一种创新的思想,保护发明人创新的积极性。 2、案例: 在专利法的保护下,如果没有经得专利所有人的允许,禁止任何人在法定期限内抄袭、模仿、以及无偿使用其专利技术和产品。 法定期限:发明专利权保护期限:20年 著作权保护(版权):作者终生+死后50年 实用信息该专利保护期限:10年 国外有许多公司在专利申请保护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例如: 美国施乐公司的复印机专利保护就很有代表性。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设计1

课题名称: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课题第一课时,本学期第10课时) 第一部分:核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师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学生的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任务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三、检测工具 课堂同步练习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些以前学习过的知识。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 声 你知道蝙蝠是瞎子吗? 那它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明确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预期效果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示,或者播放课件辅助。 2.自主学习 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3.展示交流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任务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短语归纳(学生必背内容) 1.what time 几点 2.go to school 去上学 3. get up 起床 4.take a shower 洗淋浴 5.brush teeth 刷牙 6.get to 到达 7.do homework 做家庭作业 8.go to work去上班 9.go home回家10.eat breakfast 吃早饭11.get dressed 穿上衣服 12.get home 到家 13.either.....or……要么....要么..... 14.go to bed 上床睡觉 15.in the morning/aftemnoon/evenin 在上午/下午/晚上 16.take a walk 散步 17.lots of=a lot of许多,大量18.radio station 广播电台 19.at night 在晚上 20.be late for 迟到 21.on weekends 在周末22.eat quickly 吃得快 23.play sports 做运动 24.play computer games 玩电脑游戏 25.begood for对....有好处26.be good with sb…善于和某人打交道用法归纳(学生必背内容) 1.at 具体时间点”在几点(几分) 例句展示:I eat breakfast at7:45a.m. every morning. 2.eat brealkast/lunch/dinner吃早饭/午饭/晚饭 3.take+a(n)+名词从事....活动take a walk=go for a walk=have a walk散步 4.halfpast+ 基数词....半例句展示:half past nine 九点半 5.a quarter to+ 点整差一刻到.... a quarter to ten十点差一刻 6.from..to...从......... 例句展示:We have English class from7:10am to7:55 every evening. 7.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例句展示:You need to have a good rest.你需要好好休息。 8.taste + 形容词尝起来...... 例句展示:The apple tastes good. 9.Here+be+名词这是....;这里有…. 例句展示:Here is a letter for you.这里有你一封信。 本单元语法讲解: what time 与when区别 两者都可以对时间进行提问,表示“什么时候”。 1.what time 用来询问具体的时间点;when 既可以用来询问具体的时间点,还可以用来询问时间段。 具体用法如下:对时间状语提问时,有时两者可以互换。 What time/When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你通常什么时候去上学? 2 向对方询问具体时间时,即几点几分,只能用what time,不能用when。 What time is it? 几点了? 3询向年份、月份、日期时,只能用when,不能用what time。 When is the Music Festival? 音乐节是什么时候? 英语钟点时刻的表达方式: ①采用数词表达时间 7:30 seven thirty 7:15 seven fifteen 7:45 seven forty-five ②采用介词past,to 表达时间一般说来半个小时以内,常用介词past,表示“几点过几分”; a quarter past seven 7:15 twenty past eight 8:20 半小时过后,常用介词to,表示“差几分到几点” two to two两点差两分(1:58)ten to five五点差十分(4:50) 本单元出现的频度副词 always,usally,sometimes,never. always 是频度最大的词,意为“总是; 永远”;usually意为“通常”,即很少有例外,频度仅次于always;sometimes 意为“有时”;never意为“从不”。John always comes late.约翰总是迟到。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bus.我通常乘公共汽车上学。 He sometimes plays volleyball after school.他有时放学后打排球。 I never drink milk.我从不喝牛奶。 频度副词一般放在实义动词之前,be 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 We never eatjunk food.我们从不吃垃圾食品。 Lucy is sometimes very busy.露西有时很忙。 对频度副词提问时,用how often。 一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你多久锻炼一次?一Hardly ever.几乎从不。 巩固练习题 1.- --do you usually go shopping? ---On Sundays.

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教案

4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一、选择题 1.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有() ①文字作品②戏剧③建筑作品④劳动产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某计算机研究所接受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开发了一套人事管理软件。项目任务书中对软件著作权归属未作约定。该软件的著作权应属() A.计算机研究所B.上级单位 C.软件开发者D.计算机研究所和上级单位3.甲公司的“猫头”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那么“猫头”就成了() A.驰名商标B.专用商标 C.注册商标D.独占商标 4.“专利制度就是给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美国)林肯。这句话表明了() A.专利与天才的关系 B.专利制度能给“天才之火”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C.我们应该申请专利 D.专利制度的作用 5.下列不能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是()

A.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B.未经许可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 C.剽窃他人专利的行为 D.销售不知是他人专利产品的行为 6.我们经常在一些产品的包装上发现“?”标记,它表示() A.商标B.注册商标 C.驰名商标D.一般商标 7.甲单位接受乙单位委托的研究任务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在双方事前无协议约定的情况下,该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应属于() A.甲单位 B.乙单位 C.甲乙两单位共同拥有 D.两单位中先提出专利申请者 8.张某于2011年9月1日申请一项外观设计专利,2012年8月6日获得授权,这项专利的保护期限终止于() A.2021年9月1日B.2022年8月6日 C.2031年9月1日D.2032年8月6日 9.甲创作并出版的经典童话《大灰狼》超过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后,乙将“大灰狼”文字及图形申请注册在“书籍”等商品类别上并获准注册。丙出版社随后未经甲和乙同意出版了甲的《大灰狼》童话,并使用了“大灰狼”文字及图形,但署名为另一著名歌星丁,丁对此并不知情。关于丙出版社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and and ocean" in the seventh grad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知识产权的保护教案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知识产权。 2、让学生懂得维护知识产权,抵制购买和使用盗版产品。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专利拥有量和质量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经济以及科技实力的标志,成为市场竞争制高点和焦点。我们了解知识产权保护法,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会遵守法律,维护正当权益,对以后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2、考考你。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或法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取得的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利。 (2)查一查,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唱片和广播节目。 ●外观设计。 ●…… (3)、我国知识产权法主要有:

生产、销售盗版光盘、图书、软件以及销售假冒驰名商标等行为都是侵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 3、侵权现象探究。 (1)社会上有哪些侵权现象,我们周围有哪些侵权行为?现在我们就去调查一下。 盗版假冒侵犯知识产权调查表 (2)说一说你身边的侵权行为。 (3)案例分析:海城公司将“本田”商标用作门店招牌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案例略) (4)我国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 4、与小组同学到软件园、出版社、生产基地、工商局等部门了解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及对社会的影响。 5、讨论区: 小学生可以给自己的小发明申请专利吗?怎样申请呢?可以在班级举办一个专利申请模拟现场活动。 6、维权行为。 你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应通过什么样的途径? (1)举办一个“知识产权模拟法庭”。 (2)开办一个“知识产权宣传点” (3)举办一次“知识产权法知识竞赛”。 (4)小组写一份倡议书,题目是“从我做起,拒绝盗版”。反对购买、使用盗版光碟、图书等现象。 7、总结。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的海陆面积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情态价值:学习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学生对它了解的并不多,只有通过观察地球仪或看图,才能逐渐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有所认识。 三·重点: 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四·媒体(教具): 地图册课本插图 五·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归纳总结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4` 师:你会在地图上确定方向吗?有哪几种方法? 生:思考后回答,有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网,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导言: 1` 同学们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这非常好.不过,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三>讲授新课: 地球?水球?20` 师:在地球上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它们各占多大比例? 生:结合插图2.1和2.2看书,总结说明。 1·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师: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生:结合书中插图,看课文,分析总结。 2·海陆分布特点: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 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是陆地 师: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来完成下面的活动内容 <四>课堂活动: 10` 1·生读:人类探究地球全貌的历程 2·谈谈你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你认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呢?还是应该叫水球? 生谈自己的观点,师给予鼓励。 <五>总结: 2` 师:学习了本节课,你认为重点应该记住什么? 生:总结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师补充 <六>反馈练习: 8` 1地球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的______,陆地占______. 概括地说,就是______海洋,______陆地. 2看图说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若干名同学看图回答)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新版】

一、易读错的字 宋(sòng)人 解释(shì) 触株(chù zhū) 耕(gēng)者 折颈(jǐng) 懦弱(nuò ruò) 陶(táo)罐 擦 (cā) 洗 谦(qiān)虚 价(jià)值 尘(chén)土 捧(pěng)起 狮(shī)子 别致(zhì) 欣赏(xīn shǎng) 不禁(jīn) 皱(zhòu)眉 匀称(yún chèn) 挣(zhèng)脱 倒映(yìng) 遵循(zūn xún) 传(chuán)来 尊(zūn)敬 碌(lù)碌无为 二、易写错的字 释:左边是“ ”。 颈:第二笔是“点”。 虚: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虍”。 懦:右上部分“雨”第三笔是“横钩”。 赏:下边是“贝”。 映:右边是“央”。 三、重点词语 守株待兔 等待 宋国 耕田 触株 颈部 释放 其他 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捧起 擦洗 看不起 傲慢 神气 住嘴 王朝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国王 狮子 鹿角 池塘 倒映 欣赏 精美 匀称 别致 传来 哎呀 叹气 痛快 倒影 着急 没精打采 机灵 回头 机会 四、多音字 为?????wèi(为什么)wéi (作为) 折???? ?zhé(折断) shé(折本) 朝?????cháo(王朝) zhāo(朝霞) 盛?????chéng(盛东西) shèng(盛开) 倒?????dào(倒茶)dǎo(跌倒) 禁????? jīn(不禁) jìn(禁止) 撒?????sā(撒手) sǎ(撒落) 挣?????zhèng(挣脱) zhēng(挣扎) 称?????chèn(匀称)chēng(称号) 划???? ?huá(划船) huà(划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会写字 二、组词 井(水井)(井口)叫(叫声)(叫好)亲(乡亲)(亲人) 主(主席)(主人)面(上面)(面前)战(战士)(战友) 接(接着)(接力)再(一再)(再见)做(做梦)(做伴) 趣(有趣)(趣事)这(这样)(这里)各(各自)(各种各样)三、词语 伙伴北京以后太阳金秋因为这样好吃 高山果园田野碧绿金黄火红清凉香甜温暖 四、近义词 洁白——雪白回家——归家睡觉——睡眠到处——处处 想念——挂念雄伟——宏伟壮观——壮丽开心——快乐 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五、反义词 远——近弯——直快——慢想念——忘怀雄伟——渺小 壮观——渺小清凉——炎热睡觉——起床好梦——噩梦 有趣——乏味盛开——凋谢温暖——寒冷洁白——乌黑 各种各样——千篇一律

五、词语搭配 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遥远的新疆壮观的升旗仪式宽宽的公路美丽的雪山洁白的雪莲各种各样的梦金黄的太阳香甜的水果冻僵的手和脸多彩的季节有趣的故事金黄的落叶六、量词 一(片)叶子一(把)尺子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扇)门一(辆)车一(本)书一(轮)太阳一(匹)马一(册)书 一(颗)星星一(棵)书一(架)飞机 七、加上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马:妈(妈妈)、架(一架)、骂(骂人)、骆(骆驼) 寸:过(过河)、时(时间)、对(答对)、村(村子) 日:明(明天)、星(星星)、早(早上)、阳(太阳) 包:抱(抱住)、饱(吃饱)、泡(水泡)、胞(同胞) 亥:刻(时刻)、孩(孩子)、该(应该)、核(核桃) 见:宽(宽宽)、观(观察)、现(现在)、觉(觉得) 八、写出下列偏旁的字 广:(席)(应)(床)木:(村)(树)(林)

知识产权教育读本教案

知识产权教育读本教案 叶丽红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及内容、价值、作用。 2、通过活动,让我们更多、更好地了解专利权的有关知识。 3、激发我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兴趣,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活动策略: 一、活动方式 通过阅读“知识产全ABC”的相关内容或到网上、图书馆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专利权的概念和有关知识,再开展问答竞赛、角色表演。讲故事等活动,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二、活动建议 1、专利权问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为了避免学起来枯燥无味,活动形式应多样化,情景设计要贴近生活,使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2、活动要强调说的训练,通过说辩识正误、是非。 课时安排:4课时。 注意事项 1、活动前查阅有关资料。如:专利的相关知识。利用专利创业致富的例子。 2、活动前要对专利法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3、活动时要多联系生活实例 活动准备

1、搜集专利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利用技术的故事、例子。 3、挑选主力队员,分成几组准备参加问答竞赛。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一、课题引入: 1、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可称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知识产权有何作用? 二、知识产权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各项智力创造成果的权利: 1 2 3 4 5 6

7 8 他权利。 三、我国知识产权法主要有: 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 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等。 四、作业。 准备知识产权法知识竞赛 第二课时维权行为 一、开展知识产权法知识竞赛。 1、以小组为单位。 2、必答题: 3、抢答题: 4、互相提问。 二、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知识产权 三、怎样申请发明(创作……)的专利权? 1、产品名称、简单介绍。 2、填写“专利申请表”。 3、递交——复核——批复——专利权成立。 4、以(范例)加以说明,边讲边学习怎样填写“专利申请表”。 四、开展维权行为。 1、了解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及对社会、个人的影响。

陆地与海洋教案

陆地与海洋 一、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海陆分布大势、海陆分布特点是决定人类生存环境的最基本因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进一步学习地理的背景性知识。陆地是目前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而海洋则是人类未来的生存所系,因此,本章节的内容在教材和学生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都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3)在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地图、地球仪,通过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拼图等多种途径,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有关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表象。 (3)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大陆、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对世界地形图其他实例做出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2)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四、教学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五、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等活动(观察、对比及感知、体验、动手)来获取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赛、讨论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点燃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课题2 氧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1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新人教版

《电磁波的海洋》 课题§21~2 电磁波的海洋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结论”的过程。由于物理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紧密和广泛的联系,在课堂上不可能将庞大数量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塞给学生。因此必须改变“只有讲过才算教过”的观念,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补充材料来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展示进行学习。本节课对学生知识层面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本节课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但电磁波是什么?学生往往感到迷惑,它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这一节所讲的知识大部分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学生又无法用视觉、触觉去认识,因此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实验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科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等特点,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材分析 本节为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从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起,让学生体会到了物理学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分展示了物理的实用性、趣味性、实验性和科学性,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思考。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虽然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工具较为熟悉,但对信息传递的技术却知之甚少,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铺垫,体现出“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思想。相比之下,在概念的引入上比较直截了当,教材更注重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 教学知识与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知识网络 [热点考点精讲] 1

欧洲 大部分介于 400N~北极 圈间 西:大西洋 南:地中海 北:北冰洋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半岛、海 湾;岛:不列颠群岛。半岛:斯 堪的纳维亚、巴尔干、亚平宁、 伊比利亚半岛 北美洲位于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北极圈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南:墨西哥湾 北:北冰洋 北部海岸线曲折,世界第一岛: 格陵兰岛,半岛:拉布拉多半岛 南美洲跨南北半球,介于北回归线 至500S间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加勒比海 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岛屿:火地岛 大洋洲 主体位于南半球低纬度 地带 东:太平洋 西:印度洋 岛屿多有三组群岛,另有新西兰 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南极洲大部分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洲 2 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位置特点跨4个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东半 球 全在北半 球 全在西半 球 跨4个半 球 全在南半 球 半球位置主要在东半球主要在西半球东半球主要在北半球主要在南半球 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南 北美洲之间 位于欧洲、非洲、 南极洲和南北美 洲之间 位于亚洲、大洋 洲、南极洲和非 洲之间 被亚洲、欧洲和 北美洲环绕 位置特点跨4个半球跨4个半球全在东半球全在北半球3.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海陆的变迁吗? 4.你能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地震吗?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 概念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易读错的字 曾(céng)经泥泞(nìng)顺(shùn)着 荆(jīng)棘晶莹(yíng)面粉(fěn) 甘蔗(zhe)甜菜(cài)就算(suàn) 的(dí)确波纹(wén)葱(cōng)绿 不舍(shě)一株(zhū)工程(chéng) 建筑(zhù)营(yíng)业饲(sì)养 二、易写错的字 背:第二笔是横,不是点。 暖:左边是“日”,不是“目”,右边不是“爱”。味:右边是“未”,不是“末”。 具:注意里面是三横。 匹:最后一笔是竖折,里面是“儿”。 恋:下面的“心”,注意卧钩要卧倒,不能写 成斜钩。 三、会写词语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冒着留下弯弯 背着洒下迷路温暖爱心一定也许 桌子平时难道味道就是加工种子 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才能买卖

甘甜一匹妹妹出色河水碧绿波纹 好像河岸柳叶景色恋恋不舍要求 柳树柳条 四、多音字 曾zēng(曾孙)céng(曾经) 蒙měng(内蒙古)méng(蒙蒙细雨)的dí(的确)de(好的) 应yīng(应该)yìng(回应) 散sàn(分散)sǎn(散落) 还hái(还有)huán(还书)五、形近字 波(波纹)纹(波纹)具(具体) 披(披着)蚊(蚊子)真(真的) 买(买卖)温(温和)锋(锋利)卖(卖出)湿(湿润)峰(山峰) 洒(洒水)弯(弯曲)匹(一匹) 酒(喝酒)变(变化)区(山区) 六、近义词 长长—狭长寻找—寻觅足迹—脚印 好奇—奇怪特别—特殊平时—平常 难道—莫非傍晚—黄昏波纹—水纹 柔软—松软

七、反义词 弯弯—笔直温暖—寒冷特别—一般 柔软—坚硬美丽—丑陋松开—抓住 八、词语搭配 (长长)的小溪(迷路)的孩子 (蒙蒙)的细雨(年迈)的大娘 (晶莹)的露珠(温暖)的春风 (平平常常)的糕(好奇)地问 九、词语归类 1. “AA的”式的词语:蒙蒙的细细的大大的红红的 2.“AABB”式的词语:平平常常开开心心整整齐齐大大咧咧 十、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十一、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 的理解。

九年级的上册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doc

九年级上册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备课是很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 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 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准备】 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抽气机、导线、电池、锉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事件概况: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一架马航波音777-200客机在起飞后2小时与苏邦空中交通管制台失去联系。机上共有239人,载有154名中国乘客。 空中客机怎么会与地面失去联系呢?空中客机靠什么与地面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利用世人都观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们平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提出问题】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演示实验】体验感受电磁波的存在 在打开的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们与锉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 问题:为什么旁边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图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发射广播和电视信号

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设计(复习课) 厚街湖景中学 黄万连 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教材重点:1、能说出全球海陆比例 2、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概况 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能分析火山、地震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 教材难点: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能分析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 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地图,知道了地球上的组成部分以海洋为主,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我们这节课来复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 一、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基本概念 2、七大洲 3、四大洋 三、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2、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 这节课的重点是七大洲、四大洋和板块运动学说 先来看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总结陆地:海洋=3:7 显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东半球的陆地主要组成部分是哪些大洲呢?(学生回答: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我们现在来复习七大洲。 显示东西半球大洲分布图。 学生留意投影上的七大洲的轮廓图,老师在黑板上板七大洲的轮廓图(如下图):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展示答案。 1、 请按字母顺序说出各大洲的名字,并将其大小排序。 2、 本初子午线自北向南经过的大洲是 ? 3、 赤道穿过有哪些大洲? 4、 有出现极昼极夜的大洲有哪些? 5、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哪些?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哪些? 6、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