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风波》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 波
鲁迅
“鲁迅是谁?” 寻求对鲁迅的理解,找寻“鲁迅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关键在于对鲁迅的人格和精神作出概括。 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只有当具有个体尊严和独 立思考能力的人被确立起来,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崛起 和强大才是可能的。 独立思考则是鲁迅精神的骨髓,它使“立人为本”这个 灵魂获得了支撑。独立思考要求一个个体自觉的人对自己的 生命负有完整的责任。在“五四”新文化时代,像鲁迅这样 的早期思想启蒙者特别看重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态度。 它真正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作品背景】
小说写于1920年8月5日,最 初发表于 1920 年 9月《新青年》 月刊第八卷第一号。 作品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 历史背景。这场逆历史潮流而 动的复辟闹剧,在举国上下的 纷纷声讨之下,只延续了12天 (7月1日至7月12日)就匆匆结 束,并很快为人们所淡忘。但 鲁迅却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现实 进行了深入思考,《风波》正是他在这一深入思考的基 础上创作完成的。
依据“风波”发生的时间顺序渐次展开。 第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和发展。作者先展示“风波”发生的特 定环境。然后由九斤老太引出小说的中心人物七斤。 他从城 里回来。带来了“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预示着一场“风 波”即将来临。 第二部分是情节的高潮。赵七爷听说“皇帝坐了龙庭”,特地 垂着辫子赶来鲁镇找七斤,寻衅报复。 第三部分是情节的结局。得到“皇帝不坐龙廷了”的消息,于 是,群众的心情平定下来了,乡村的生活又恢复到了以前的 老一套。 第四部分是小说的尾声。写一场“风波”结束后,一切如常。 在首尾呼应中,意味深长地表明:中国农村依然在封建主义的 控制之下,死气沉沉,人们的精神依旧麻木、冷漠、保守, 进而暗示了唤醒民众的迫切性。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 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 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 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 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 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 的精神。”
1.“看/被看”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示众》《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风 波
篇名“风波”的含义

本篇是以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农村中激起的风波 为题材的。风波由辫子问题引起,船夫七斤的辫子 在辛亥革命中被大剪去,可是在张勋复辟的时日里 听说“皇帝是要辫子的”。便因怕坐牢杀头,而全 家惶惶不安,并且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也有改变, 封建势力的代表赵七爷恫吓七斤,普通村人则围观 着热闹,最后由于皇帝未坐成龙庭,也就一切归于 平静。张勋复辟事件在农村引起如此 一场风波,很 快就平秘。这些描写表明革命如果不是建筑在广大 农民觉悟的基础上,即使像剪辩子这种事,也会在 风吹草动之中引起慌乱与骚动。
写作背景
作品以张勋复辟的事件作背景描述了江南 农村中一场风波。围绕“辫子”的危机,作 品提示了这一事件的实质,即复辟终究挡不 住历史前进的步伐,沉滓短暂泛起之后,终 究要被重新淘汰。 小说通过一个偏僻乡村的场景,喻示了整 个中国的状况,充分体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 不彻底性的清醒认识。
【文本赏析】
鲁迅:现代现实主义风格的创造
第一、鲁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典型人物。 第二、鲁迅是现代小说民族形式的最为重要的创造者。鲁 迅小说既是现代小说的开始又标志着成熟 。 第三、鲁迅非常重视对人物心灵的揭示,用多种方法来塑 造人物形象。(语言、肖像、动作、细节(场面细节、形 体细节 、道具细节) 第四,格局和语言的创新。 第五、鲁迅小说在冷静的客观描写中充满了强烈的爱憎, 形成了寓热于冷的艺术风格。
鲁迅现实题材小说的两大题材
1、农民题材 《呐喊》:《明天》(单四嫂 )《风波》(七斤 )《故 乡》(闰土 )《阿Q正传》(阿Q )《社戏》 《彷徨》:《祝福》(祥林嫂)、《离婚》 (爱姑 ) 2、知识分子题材 一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文人。 《孔乙己》(孔乙己) 《白光》 (陈士成 ) 二是封建复古派或卫道者的伪道学家形象。《肥皂》(四 铭) 三是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 《在酒楼上》 (吕维甫) 《伤逝》(子君、涓生 )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 ①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 花社”等文学团体; ②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 《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 ③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 ④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 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 ⑤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 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 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 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 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 说旧闻钞》等等。
来自百度文库
1918年5月,鲁迅 在《新青年》上发表 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这篇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作品,将彻底 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 完美的艺术形式很好 地结合起来,是中国 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宣告了一个崭新的 文学世纪的开始。
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精神胜利法”戳中 了国民性的痛处,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 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名作。


♣七斤 一个勤劳、朴实的船夫,“没有读过书”,却是村里一名 “出场人物”,有“相当的待遇”。 赶上城里人剪辨子的潮流,顺带自己也剪了。 ——流露出他的愚昧,思想的低下,革命党人提出的“民 主,自由”于他脑根本油盐未进。 听到“皇帝坐了龙庭”,要辫子时,不禁吓破了胆,惶恐不 安起来。在赵七爷厉言的威吓面前,唯诺唯从,不但不敢当 面反击,而且对七斤嫂的辱骂也只有忍气吞声。 ——七斤们所焦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 风波过去以后,如释重负,照旧生活。
小说写了一场辫子的风波,自始至终紧紧扣住“辫子 事件”这一中心线索进行描写,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交代“辫子”危机的起因;
第二部分是写危机意识的逐步深化,故事情节推向高
潮; 第三部分是危机消除,风波结束; 第四部分尾声则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寓意深化主题, 说明风波过后一切如旧,江南水乡重又恢复到以前的老样 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