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知识分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知识点讲解突破
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知识精讲1.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可能不同左图中3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茶壶,他们观察到的茶壶的样子也不一样,如右图所示。
2.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一个物体共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看到物体上面的时候,就一定看不到下面;当看到物体左面的时候,就一定看不到右面;当看到物体前面的时候,就一定看不到后面;如果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就一定看不到与这三个面相对的另外三个面。
因此,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下图中的长方体盒子,每次最多看到三个面。
3.从相对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正好相反上面和下面是相对面,前面和后面是相对面,左面和右面是相对面。
从物体的相对面观察时,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正好相反。
下图是四只小动物观察洒水壶。
因为小狗和小兔观察的角度是相对面,小猫和小猴观察的角度是相对面,所以小狗和小兔看到的洒水壶形状不一样,小猴和小猫看到的洒水壶形状相反,它们看到洒水壶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4.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时,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下图四只小动物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蛋糕和杯子。
从小猫的角度看,杯子在蛋糕的前面;从小兔的角度看,杯子被蛋糕挡住了,只能看见蛋糕;从小猴的角度看,杯子在蛋糕的右边;小狗看到的是两个物体的上面,并且杯子在蛋糕的左边。
如下图所示。
再比如下面左图中,小狗是从窗外观察的,它的观察角度和我们观察的角度正好相反,所以小狗只能看到两位同学的背面,并且男生在女生的左面,如右图所示。
名师点睛通过实物模拟掌握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到观察两个甚至多个物体,并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时可以找一些形状相似的实物去模拟图中的位置摆放,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去游乐园》说课课件
(二)、探究新知 师: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自己试着计算一下,然后与同伴交流计算过程。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已知坐太空船每人12元,5人需要的钱数就是计算12的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在计算12×5时,可以先计算个位上的数字2与5相乘,得数是10;再算十位上的数字1, 也就是表示1个十与数字5相乘,结果是50;最后计算50+10=60。可以用列表、算 式或竖式表示出计算过程:
《去 游 乐 园》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 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去 游 乐 园 》。下面我将 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 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33×( )<100
22×( )<70
11×( )<67
32×( )<97
4、把下面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列竖式计算。 11+14+17+20+23
【参考答案】: 1、80 48 360 420 1000 400 240 1800 2、72 95 56 76 3、3 3 6 3 4、17×5=85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去 游 乐 园》板书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 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发挥学生主动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遵照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兴趣为主。创设了“去游乐园” 这一活动情境,同学们能在“游乐园”里面边学边玩,边玩边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四、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图形的周长。
(三)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尺子、绳子、4个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搜集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次印刷)●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总计:120课时日期:2014年8月25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一、基于课标的分析思考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周长;乘法;年、月、日;数学好玩;认识小数。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四单元乘与除和第六单元乘法整合一下来讲。
对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乘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估算的培养和算法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1)体会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1)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第一学段前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有近70%的同学已经掌握学段内基础性知识;完成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
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本学段第四个学期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计算准确率、答题规范性、估算意识和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在计算部分教学中;有80%~90%的同学能够准确地进行口算、有余数除法的列竖式计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学期将继续通过课前3-5分钟口算练习等形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蚂蚁做操》说课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蚂 蚁 做 操》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 蚁 做 操 》。下面我 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 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 思这九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 评指正!
312×2=
123×3=
21×4=
【参考答案】: 1.60 200 80 600 86 48 93 88 2.个 个 十 十 3.个 十 百 4.个 5.个 6.33 624 369 84
八、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蚂 蚁 做 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书
12×4=48(只) 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
七、课堂练习
1.直接写得数。20×3=
100×2=
40×2=
3×200=43×2= 4×12= 31×3= 2×44=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时,先用一位数乘两位数( )位上 的数,积写在( )位上,再乘两位数( )位上的数,积写在( )位上。积的位 数应和两位数的数位对齐。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时,用一 位数先乘三位数的( )位上的数,再乘( )位、( )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 对应的数位下面。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一位 数先乘两、三位数的( )位上的数,再乘十位、百位上的数,乘得的积写在对 应的数位下面。 5.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一位数要与三位数的( )位 对齐,乘号写在三位数的左下角,与一位数在同一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与代数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7、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1、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2、周长的认识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统计与概率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002)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不同方向观察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俩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俩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间的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长度和时间的应用等内容。
以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1.整数的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和用法;2.整数的比较与排序:通过比较大小,掌握整数的大小关系;掌握用"<"、">"、"="表示大小关系;3.整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掌握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技巧;4.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综合练习,巩固整数的加减运算能力;5.整数的应用问题:通过相关问题,学习应用整数的解决办法。
二、小数1.小数的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的例子,了解小数的定义和含义;2.小数的读法:通过书写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式,掌握读写小数的方法;3.小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大小,掌握小数的大小关系;4.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技巧;5.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将整数和小数相加或相减的例题,综合应用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6.小数的应用问题:通过相关问题,学习应用小数的解决办法。
三、分数1.分数的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分数概念,了解分数的含义和用法;2.分数的读法:通过书写分数和改写分数的方式,掌握读写分数的方法;3.基本分数:了解基本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分数的比较: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技巧;6.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通过将整数和分数相加或相减的例题,综合应用整数与分数的加减法;7.分数的应用问题:通过相关问题,学习应用分数的解决办法。
四、长度1.长度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的概念;2.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长度的大小关系,掌握长度的大小关系;3.长度的加法和减法: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掌握长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技巧;4.长度的换算:通过具体的例题,学习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案三篇
【导语】《什么是周长》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也是⼩学⼏何初步知识中的⼀项重要内容,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周长》的第⼀课时。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创设情境,谈话导⼊。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凉了,⼀⽚⽚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师今天也给⼤家带来了⼀⽚⼤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只⼩蚂蚁也⾮常喜欢这⽚树叶,(拿⼩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蚂蚁是怎样在这⽚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圈),⼀圈还可以怎么说?(⼀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周的问题。
(板书:⼀周) ⼆、动⼿实践,感悟周长 1、摸⼀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你最喜欢的,先摸⼀摸它的⾯,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摸它的边线。
(2)学⽣进⾏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来说⼀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周的? (4)学⽣展⽰,(边说边摸)。
2、描⼀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描⼀描吧! (2)学⽣进⾏描树叶活动。
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3)谁愿意到前⾯来描⼀描这⽚⼤树叶的⼀周呢?(找⼀名学⽣到前⾯描树叶模型的⼀周)。
你能不能告诉⼤家,你是怎么描的?(让学⽣⽤⼿指着,说出从哪⾥开始,⼜从哪⾥结束。
)拿下树叶模型,⼤家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样吗?有不同⽅法的同学请举⼿?(找⼀名同学再来描⼀描,说⼀说。
) ⼩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周是吗? 3、找⼀找 (1)在⽣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象树叶⼀样有⼀周,你们能不能在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的⾯? 同桌之间找⼀找,摸⼀摸,说⼀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淘⽓的猴⼦》 教学⽬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位数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法,能正确地进⾏计算。
3、经历与他⼈交流各⾃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教学难点: 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处理⽅法及笔算的简便写法格式。
教学过程: ⼀、复习引⼊ 你们估⼀估商是⼏位数。
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63÷3= 603÷3= ⼆、探究新知 1、故事导⼊ 师:这天孙⼤圣来到花果⼭,看到满⼭遍野都是仙桃,他想:这么多的仙桃,⼀定要带回去给猴⼦猴孙们尝尝,于是⼤圣⼿⼀挥,所有的桃⼦都进⼊⼤圣的⼿⼼⾥了。
2、被除数是0的除法。
师:现在,树上有多少个桃⼦?(0) 师:这时,有2只⼩猴⼦玩累了,来摘桃吃,你们说说平均每只⼩猴能分到⼏个桃⼦?(0)你是怎样做出来的?(0÷2=0) 师:⼜来了两只⼩猴⼦,这些猴⼦能分到多少个桃⼦呢? (0、0÷4=0) 师:要是再来⼀只呢?(0、0÷5=0)刚刚是4只,那要是再来4只呢?(0、0÷8=0) 师:看到这两个算式,你还能说出类似的算式吗?同桌互说⼀个。
师:好,看到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0除以任何数都得0) 师:你真了不起,其他⼩朋友看到这个结论你⼜补充吗?(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3、商中间有0的除法、 师:这四个⼩猴⼦没吃到桃⼦闷闷不乐的回家了,⼤圣看到他们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个桃⼦,谁能提⼀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只猴⼦能分到⼏个桃⼦?) 师:瞧,你提的问题和⼤圣的⼀样,真了不起!这道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列式的?(408÷4=)结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引导学⽣⽤列竖式⽅法解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9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9篇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0×5=?》。
教材分析:《0×5=?》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内容。
学生先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然后再发现有关0的乘法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最后学习连乘。
《0×5=?》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得0,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和加法混淆,乘积怎样写也容易出现错误;几乘0得0后,很容易忘记加进位上来的数。
为了分散难点,教材把一个因数中间有 0和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安排在学生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一般运算方法之后进行讲练,这样可使难点分散,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在乘的过程中,0的具体处理方法。
学习《0×5=?》,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连乘乃至于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法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课件情景为背景,通过探索每盘苹果顺次减少至0的过程,计算苹果总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试一试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引导学生动脑,动眼,动手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0”的规律。
2. 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复习,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全课总结五个环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1课时《看一看(一)》示范课教案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看一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8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2/ 83/ 8师:同学们说得有理有据,很好。
那么站在一个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呢?老师先请同学们猜想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再请个别同学示范观察描述什么情况下只能看到1个面,站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可以看到3个面……4/ 8师小结: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3个面,最少能看到1个面。
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师:同学们可真棒,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长方体的形状。
老师决定送你们每个小组一个礼物,看看这是什么?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玩具熊。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礼物吧。
请学生汇报:你坐在小熊的哪边?你看到了小熊的什么?你们看到的图形一样吗?(让每个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观察小熊)师:奇思、妙想、淘气、笑笑也在观察小熊,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5/ 8师总结:1.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相同的。
2.从相对两个位置观察物体时,所观察到的物体的方向正好相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数到100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顺序和顺序数的读法。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个位数和十位数,并且学会了用顺序数表示物品的位置。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将物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第二章:加法与减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我们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会了用加法算式表示物品数量的增加,用减法算式表示物品数量的减少。
我们还学会了用餐巾纸和小玩具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第三章:数的比较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了解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我们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够判断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第四章:长度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概念。
我们通过比较物体的长短,学会了如何用单位长度进行度量。
我们还学会了用手指、尺子和纸片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能够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转换。
第五章:时间在这一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时间的概念。
我们学习了如何用钟面图形表示整点和半点的时间,并能够读懂时间。
我们还学会了用日历进行日期的记录和计算,并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第六章:数据统计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调查和统计,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调查和统计活动。
我们学会了用表格、柱状图和折线图表示统计结果,并能够从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第七章:图形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基本概念。
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和矩形,并学会了用视觉形象和符号表示图形。
我们还学会了用图形进行图案的设计和构建,并通过游戏和手工制作,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数到100、加法减法、数的比较、长度、时间、数据统计和图形等数学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数学知识,为更高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易错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易错点一、混合运算:1.四则运算的定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
②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
③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
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⑤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
⑥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
4.难点:①理解运算顺序。
学生需要准确判断在没有括号以及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例如,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式子,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对于这一规则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
②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在进行多步运算时,如何正确地按照步骤一步步书写递等式,包括等号的对齐、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准确呈现等,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5.易错点:①运算顺序混淆。
比如在计算“25+5×3” 时,容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得出错误结果 12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先算乘法5×3 = 15,再算加法 25 + 15 = 40。
②括号的处理错误。
当算式中有括号时,忘记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或者在去括号时没有正确地变号。
例如“(20 - 10)÷5”,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 20 - 10÷5 = 18,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先算括号里的 20 - 10 = 10,再算10÷5 = 2。
二、观察物体:1.四边形的特征:①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②长方形的特点是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③正方形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且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搭配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内容包括:简单的排列组合、数字的搭配、图形的搭配等。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这一章节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能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的搭配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法可以通过实际的搭配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搭配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排列组合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数学理解本节课是专题性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在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创设了有关飞飞一家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形成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本课教材中要解决“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
飞飞的妈妈是一名汽车售票员,每工作1天休息1天。
飞飞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
找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五年级公倍数知识在三年级的初步渗透,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这两句话的意思。
只要学生能理解爸爸是4天中休息1天,妈妈是2天中休息1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节课教材的意图是不能让学生“套规则”,更不能作为考试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做得了,少数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即可,所以在这节课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体验与感受。
对于“集合”思想的感受,也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为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这个单元已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对日历并不陌生,但要利用日历来解决问题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根据学生已获得的一些教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的基本问题,辅以教师的的有效引导,学生还是能掌握并解决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目标的确定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借助日历,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四、教学策略选择由于这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与合作的空间,具体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一个生动、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色,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现在都在预购北京奥运会比赛门票了,飞飞可着急了,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助飞飞,从8月份的日历中的8月1日开始,找出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爸爸和飞飞共同的休息日,妈妈和飞飞共同的休息日,全家人共同的休息日,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这个生动、有趣带有挑战性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原本枯燥的内容显得更具吸引力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活动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我引导学生借助日历理解“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的内涵。
活动二:合作探究,找出三人各自的休息日。
这一环节原先是让学生四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找出各自休息日,但在第一次教学后发现符号不统一不便于全班的交流,四人合作资源浪费,时间浪费,就调整为: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做记号,一个检查,并提出要求①请你从8月1日算起,用△标出爸爸的休息日②再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③再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活动三:展示汇报,找出共同休息日。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交流作品,找出父母、父子、母子、全家人共同休息日。
实践证明:皮亚杰的至理名言“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学生在以上三个活动中不仅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得快乐开心,情感上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2.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分成两个层次来体验:第一个层次:渗透集合思想。
感受父亲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在教师提供给学生攀爬的梯子后,让学生填写母亲、飞飞休息日的集合图,交流父亲、母亲休息日数的特征。
第二个层次:体验交集思想。
感受父母共同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有了前面“脚手架”的经验,在此我让学生填写母子、父子共同休息日的交集图,交流父母共同休息日数的特征。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填写交集图比较困难。
接着解决预购奥运会比赛门票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采用教材中提供的飞飞和爸爸走台阶的情境,先让学生解决14级台阶中父子俩共同踏到台阶有哪些?再预测30级台阶中共同踏到台阶有哪些?2. 课外延伸(回家作业):你们能用圆圈表示他们共同踏到的台阶吗?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请你们在爸爸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妈妈的休息日,做上记号,在妈妈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做上记号”学生发现重复了,“我们能不能更简单地表示出来”,接着展示交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填写父子、母子的交集图。
我想目标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没有感受交集图是不完整的。
至于飞飞和爸爸走台阶一题可以留在课后作为家庭作业。
这样在时间上会更充分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配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开心盒饭中心”隆重开业了。
欢迎大家光临本店,购买我店的盒饭。
(二)配菜1.活动一。
师:今天(星期一)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务员将热情为大家服务。
今日菜谱如下:星期一菜谱: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冬瓜学生自由配菜。
师:你们想怎么搭配?我买肉丸子和白菜。
星期三菜谱:荤菜:牛排素菜:豆腐鱼油菜我想买肉丸子和冬瓜。
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买冬瓜和白菜可以吗?为什么?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有2种)师板书:肉丸子/白菜\冬瓜2.活动二。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星期三的菜谱,一份盒饭只能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如能帮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本店的服务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
生自由配菜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
我们有4种配菜方法:牛排/豆腐鱼/豆腐油菜油菜也可以这样配菜:豆腐/牛排油菜/牛排鱼鱼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本店服务员师: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上两种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搭配路线图。
师:这是一种搭配的方法,(板:画路线搭配法)填完书上的搭配。
3.活动三。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
星期五菜谱:荤菜:肉片素菜:豆角牛排茄子白菜师: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再小组里说一说。
有6种配菜方法。
豆角豆角肉片茄子牛排茄子白菜白菜师:你们同意xxx同学的配菜方法吗?师:通过刚才的配菜,xxx同学已被聘请为我店配菜部经理,请xxx同学领取聘书。
(三)搭配中的学问1.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搭配。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师挂出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
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
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后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
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搭配的方法。
花上衣白上衣蓝裤花裙红裙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看来,穿衣服也要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2.搭配路线。
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
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
愿意吗?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大家数一数。
学生数后到小组交流。
找生交流,师板书。
A→CB→CA→DB→DA→EB→E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四)实践作业回家后挑选几件自己的衣服试着搭配,看一看有几种搭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