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充气雨衣教学设计.doc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
![充气雨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abdf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充气雨衣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充气雨衣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充气雨衣的原理。
2. 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1. 充气雨衣的制作技巧。
2. 创新设计充气雨衣。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充气雨衣的原理、制作过程和创新设计。
2. 学生准备材料:塑料袋、针线、剪刀、胶水等。
3. 教师准备充气雨衣样品,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充气雨衣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习充气雨衣的原理:教师通过PPT讲解充气雨衣的原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充气雨衣能防水。
3. 学习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讲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4. 动手制作充气雨衣: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充气雨衣。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充气雨衣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创新设计充气雨衣:教师提出创新设计的要求,如:环保、实用、美观等。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充气雨衣。
3. 展示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充气雨衣,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创新设计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充气雨衣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生根据家长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创新设计充气雨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评价目的:检查学生对充气雨衣原理和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https://img.taocdn.com/s3/m/f321bb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18.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如“充气、雨衣、漏水”等,并理解它们的含义;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雨衣的组成部分,明白充气雨衣的作用,掌握课文中描述的发明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发明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激发他们对发明创造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含义;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发明过程和方法,明白充气雨衣的作用;学生能够体会发明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充气雨衣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呈现: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发明过程和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3.操练:教师组织课堂练习,如听写、朗读等,以巩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充气雨衣的作用和优点。
4.作业:教师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家长听写等,以便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5.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及时评价,以便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发明过程和方法;使用卡片、道具等辅助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充气雨衣》教案
![《充气雨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325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7.png)
充气雨衣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充气雨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正确使用充气雨衣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充气雨衣的介绍;2.充气雨衣的原理;3.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4.充气雨衣的保养。
三、教学准备1.充气雨衣样品;2.PPT课件;3.模拟充气雨衣的实验器材;4.准备一些充气雨衣的使用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和提问,引起学生对充气雨衣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介绍充气雨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充气雨衣的外观、功能和用途。
这部分内容要简洁明了,让学生对充气雨衣有个初步的了解。
3. 讲解充气雨衣的原理(15分钟)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动画,向学生展示充气雨衣的原理。
强调充气雨衣的充气槽和气泵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充气雨衣的工作原理。
4. 演示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20分钟)老师现场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充气雨衣。
从穿戴的顺序到充气的操作,一步步地教给学生。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充气雨衣的使用注意事项,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5. 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分配一件充气雨衣和一个模拟充气雨衣的实验器材。
让学生亲身体验充气雨衣的使用过程,并结合实验器材进行模拟操作。
老师和助教在旁边进行指导和纠正。
6. 案例分析(15分钟)老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充气雨衣的使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充气雨衣的实际应用场景和使用技巧。
7.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回顾充气雨衣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多加实践,提升操作技巧,同时也要强调安全意识。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充气雨衣的使用心得,字数不少于500字;2.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充气雨衣的小模型,并写一份制作过程报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https://img.taocdn.com/s3/m/2f9e564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8.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充气雨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充气雨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穿戴充气雨衣,并能够描述充气雨衣的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充气雨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穿戴充气雨衣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展示一件充气雨衣,向学生介绍充气雨衣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 新课呈现(通过活动引入新知识):a) 让学生观察充气雨衣,了解其外观和特点。
b) 将充气雨衣充气,并展示充气后的效果给学生观察。
c) 邀请学生参与讨论,谈谈充气雨衣的作用和使用场合。
3. 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a) 向学生展示正确穿戴充气雨衣的方法。
b)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帮助和监督。
c) 强调充气雨衣在使用时需保持充气状态,并注意避免尖锐物体的接触。
4. 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扩展学习):a) 提问:你觉得充气雨衣有哪些优点?b) 导入探究:请整理你认为充气雨衣在生活中的使用场合。
c) 分享和讨论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关注环保概念的提出。
5. 小结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要点):a) 概括充气雨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b) 强调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家庭观察作业:请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在雨天是否使用了充气雨衣,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充气雨衣,并确保其安全和干净。
2. 确保学生们在穿戴充气雨衣时的安全。
3. 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应该对充气雨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充气雨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正确穿戴充气雨衣的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了一定的环保意识。
针对今后的教学,可以增加一些与充气雨衣相关的故事和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e7a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6.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充气雨衣”这种新型雨具的使用方法。
2.具体感受到这种雨衣的优点,增强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环保产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新型雨具的使用方法,感受其使用的好处,了解充气雨衣的制作和原理。
难点: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到充气雨衣的实用性和环保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一单元黑板、笔、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等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些旧式雨具图片(如雨衣、雨靴、雨伞)。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这些雨具的特点,如:大、烦、难打开......等,并与学生互动讨论:如果有一种新型雨具,它充气后就可以成为透明雨衣,它的大小也能随着你的身体变化而自动调整,你会感觉它怎么样?二、阅读教材让学生一起看一看《充气雨衣》这篇课文,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出充气雨衣的样品。
教师可以请学生自己感受一下这种雨衣的轻巧,透明,空气舒适等特点。
三、研讨新型雨具的使用方法与优点1、学生自由组队,每组一人充气穿上充气雨衣,研究一下:充气雨衣使用的步骤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注意?2、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充气雨衣相比传统雨具有哪些优点?四、创新应用和理解1、请每个学生琢磨一想,如果他们能发明一种制作充气雨衣的设备,该如何发明?请张口大声发表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们可以组织起来加工制作充气雨衣,制作时学生可以自发动手,比较容易,只需准备气泵和一些充气雨衣的原材料就行了。
3、最后请学生们思考一下:科技发展如此迅速,新型雨具的发明是否能改变我们我们生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新型充气雨衣的使用,让学生在感受轻巧,透明等特点的情况下,研究和探讨了新型雨具带来的好处。
此外,通过制作和创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充气雨衣的制作和原理,增加了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兴趣。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73a44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7.png)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充气雨衣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地使用充气雨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充气雨衣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正确地使用充气雨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充气雨衣样品。
2.展示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充气雨衣的名称及作用,并提问学生在雨天是否使用过充气雨衣,他们认为充气雨衣的作用是什么。
2.探究(25分钟)a.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揣摩充气雨衣的结构和原理。
老师向学生展示充气雨衣样品,并指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材质。
b.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提出他们对充气雨衣的猜测,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原理。
c.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的猜测结果,让学生在相互之间交流和讨论,最后确立充气雨衣的基本原理。
3.实验操作(40分钟)a.进行充气雨衣的实验操作。
老师向学生介绍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
b.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使用充气雨衣,并体验其效果。
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4.总结归纳(10分钟)a.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使用充气雨衣的正确步骤,找出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注意事项。
b.学生自由讨论或小组分享,列举一些特殊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如何使用充气雨衣。
5.拓展延伸(15分钟)a.根据充气雨衣的原理和结构,小组合作完成一道相关的探究性问题。
b.展示小组的成果,并进行讨论。
6.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家庭成员或周围人在下雨时使用雨衣的情况,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观察心得。
五、板书设计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1.穿入雨衣。
2.打开充气装置。
3.充气至合适位置。
4.关闭充气装置。
5.出门使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实验和观察,了解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并理解充气雨衣的原理和结构。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实施这个教学设计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
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小游戏等趣味性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充气雨衣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充气雨衣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49f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a.png)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充气雨衣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充气雨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理解课文内容,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充气雨衣》这篇课文展开,讲述了一个小学生小林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最终发明充气雨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发明创造就在身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课文插图、充气雨衣的实物图片或动画演示。
2. 生字卡片,用于教授新字词。
3. 准备一些简易的塑料薄膜、胶带等材料,以供课堂实践活动使用。
4. 制作一份关于“发明创新”的评估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雨衣,引出“充气雨衣”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分段阅读,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3. 深化理解: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剖析小林是如何发现生活中问题,并一步步解决问题,最终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如用塑料薄膜和胶带制作简易“充气雨衣”,体验创新过程。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全文主旨,提炼生活中的发明创造来源于细心观察和大胆实践的道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以此深化对创新精神的理解。
同时,可开展一次班级内的“小小发明家”比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观察、思考、实践在创新发明中的重要性,以及课文中小林的探索精神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
充气雨衣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充气雨衣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3c9e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3.png)
b.充气雨衣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c.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填空、选择、连线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对故事情节有较强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如充气雨衣,表现出较高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能力。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充气雨衣的制作原理、优点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在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过程中的收获。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或使用过的充气雨衣的经历,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充气雨衣的趣味性,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3.教师简要介绍充气雨衣的原理和作用,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如“充”、“气”、“雨”、“衣”等,让学生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关爱他人等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2dbc3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b.png)
2023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5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11、正确流利的朗读并理解课文。
2、认知本课14个生字。
3、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实力及动口、动手的实力。
一、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一起谈论“芝麻开门”激起同学的求知欲进入下一环节教学。
二、初读感知1、出示课文。
2、让同学自由读课文,先要求同学读通每段,再读通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3、订正发音错误,如:“膝、缝、假”。
4、在同学能正确阅读课文后,反复出示文中须要会认的)字、词,使同学在读中正音、记形。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1、以合作小组读课文。
2、同组内相互提问,完成自身能解决的问题。
3、全班沟通有疑问的'内容,老师赐予适当引导。
4、口语训练:“假如你见到了小林,会对他说些什么?”四、联系实际、大胆创新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须要改进。
2、局部同学沟通自身的创新设想。
五、弹性作业、课外延长把课上自身的设想动手做一做,俺们将在班内随时进行展览,评出“小独创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案2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须要改进。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流畅地读文。
教学难点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专心思索,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具打算1.识字卡片 2.录音机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2.小组内沟通、探讨。
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群可爱的孩子,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游戏,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这时,有一件特别奇妙的雨衣出现了,不管他怎样玩耍,雨水一点,也没淋到他的身上。
同学们,你们更喜爱哪一件雨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独创的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相识它。
(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7fc48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6.png)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充气雨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掌握正确的充气雨衣使用姿势和操作技巧;3.学会正确的充气雨衣的保养和维护方法;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充气雨衣的定义、原理和种类;2.充气雨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充气雨衣的保养和维护方法;4.充气雨衣的团队制作和创新设计。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充气雨衣的概念和背景,引发学生对充气雨衣的兴趣。
步骤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充气雨衣的原理、种类和结构,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充气雨衣的工作原理。
步骤三:使用方法演示(20分钟)1.指导学生正确穿戴充气雨衣,包括拉链的使用和衣领的调整;2.演示正确的充气方法,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操作,确保充气雨衣充分饱满;3.提醒学生注意充气雨衣的使用注意事项,如防止撞击、避免锐物接触等。
步骤四:保养和维护方法介绍(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充气雨衣的保养和维护方法,包括清洗、干燥和存放;2.强调保养和维护的重要性,延长充气雨衣的使用寿命。
步骤五:团队制作和创新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2.每个小组设计一种创新的充气雨衣样式,并制作出原型;3.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创意和特点,并讨论各组设计的优缺点。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展;2.学生展示自己的团队设计成果,并介绍设计思路和创新亮点;3.评选并表彰本次设计大赛的获奖小组。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充气雨衣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2.提问学生充气雨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评估学生在团队制作过程中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时间安排合理,但可能需要调整团队制作的时间,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创意;2.教学内容和方法有足够的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3.需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充气雨衣的使用技巧。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47914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家庭互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邀请家长参与讨论,共同探讨充气雨衣的创意设计。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观察任务:布置学生课后关注生活中的发明创造,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创新。在下节课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充气雨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并掌握生字词,如“充气”、“雨衣”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朗读与表达: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设计一款独特的充气雨衣,并写一篇关于充气雨衣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款独特的充气雨衣,并绘制出设计草图。在草图旁边用文字描述你的设计理念、充气雨衣的特点和功能。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停顿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它是如何工作的?
《充气雨衣》教案
![《充气雨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6d7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4.png)
《充气雨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充气雨衣的构造和制作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充气雨衣的定义和作用2. 充气雨衣的构造和制作材料3. 充气雨衣的制作步骤和技巧4. 充气雨衣的使用和保养方法5. 充气雨衣的创新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充气雨衣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充气雨衣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2. 教学难点:充气雨衣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充气雨衣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利用实物演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4. 采用问答、填空、选择等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充气雨衣样品和制作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3. 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4. 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和时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衣的图片,提问学生对雨衣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充气雨衣。
2. 新课导入:介绍充气雨衣的定义、作用和构造,让学生初步了解充气雨衣。
3. 教学互动:讲解充气雨衣的制作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充气雨衣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充气雨衣,评价同伴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充气雨衣的使用和保养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探究充气雨衣的创新与发展。
七、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充气雨衣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思考如何改进充气雨衣的设计,提高其使用效果。
3. 查阅资料,了解充气雨衣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充气雨衣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充气雨衣》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充气雨衣》优秀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1d75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00.png)
《充气雨衣》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充气雨衣的特点和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通过制作充气雨衣,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交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提高生活品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充气雨衣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且实用的充气雨衣。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充气雨衣实物、制作材料、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剪刀、胶水、针线、气球、塑料薄膜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充气雨衣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探究制作原理(1)引导学生探讨充气雨衣的制作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充气雨衣(1)展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4.交流与分享(1)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设计理念。
(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2)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充气雨衣。
2.思考如何将充气雨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充气雨衣,让学生了解新型材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且实用的充气雨衣。
学生在交流与分享环节表现出积极参与的态度,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锻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制作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详细讲解充气雨衣的每个制作步骤。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它需要足够坚韧,才能承受住充气后的压力。
你们觉得我们应该选用哪种类型的塑料薄膜呢?”学生甲:“我们应该选用加厚的塑料薄膜。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0e0d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9.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充气雨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漏、禁”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禁”。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充气雨衣的特点及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先……然后……可是……最后……”连贯地叙述发明充气雨衣的经过,学习这种先分后总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做“下雨”的游戏。
大家请看:(播放课件)你有什么感受?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充气雨衣》,打开书读读课文,看一看这件雨衣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标标段序。
2.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充气雨衣?把你认为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4.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通过组词理解词语。
(3)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充气雨衣?用笔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 充气雨衣的特点是什么?从哪能看出来?用笔画一画有关的句子。
2. 集体交流:“一般的雨衣穿起来很合身,肩膀背部都有防护,可是裤脚管却让顽皮的孩子最担心。
”:“一般的雨衣”和“充气雨衣”相对比,突出充气雨衣的特点之一就是穿着舒适。
“这种新型的雨衣能防雨,穿起来又舒适。
”:“防雨”是从作用上说的,“穿起来又舒适”是从感觉上说的。
说明这种雨衣很受欢迎。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这种效果。
“它只有1个拇指般大的地方会鼓起来。
”“鼓起来”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发明者的聪明才智。
指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词语,体会效果。
“它是由一个气囊和一件紧身上衣以及一条短裤组成的。
”联系上下文思考,“发明创造”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改进,作者用了“由……组成的”来表达,很有创新意味。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 除了这些特点外,你觉得充气雨衣还有哪些优点?从哪儿体会出来的?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充气雨衣教案
![充气雨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c4a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4.png)
充气雨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体会小林爱思考、勤实践的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充气雨衣模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雨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雨衣的作用和特点。
2、提问:你们见过充气雨衣吗?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发明的?从而引出课题《充气雨衣》。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开火车读词语,巩固生字词的掌握。
(三)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充气雨衣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遇到的问题:普通雨衣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解决办法:小林想在雨衣的下摆安一个铁丝圈。
5、引导学生体会小林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6、继续读课文,思考:小林的充气雨衣是怎么发明出来的?7、指名回答,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充气雨衣的发明过程。
8、引导学生思考:小林为什么能发明出充气雨衣?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小林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且能够积极动脑思考,不断实践改进。
(四)拓展延伸1、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不方便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办法解决?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充气雨衣》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
“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⑶、夸奖的句子嘿!别提多棒了!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
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板书设计:充气雨衣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板画)?(板画)称赞做雨衣做充气雨衣(板画)(板画)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
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
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
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
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
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读:(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
(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
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三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图片导入。
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123下一页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2、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对话平台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
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识字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
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
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
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
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默读默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
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交流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
“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复习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实践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课前透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
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返回查字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