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黄帝内经_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

黄帝内经最精髓的十句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根本,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其中有十句话被认为是其最精髓之处,下面将逐一详细探讨。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强调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从自身的身体健康出发,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平凡的细节,关注每一天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2. “大道至简” –《黄帝内经·素问·六气通天论》这句话表明了医学理论的简洁性和内在的原则性。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和整个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统一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是简单而明确的。

通过研究这种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从而为治疗提供指导。

3.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提出了阴阳观念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指代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通过对阴阳的理解,可以把握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从而通过调节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五脏六腑,皆有职守” –《黄帝内经·灵枢·五阅脉原则》这句话强调了人体内脏器官的重要性和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脏器都有自己的特定职责,只有当这些脏器正常运行时,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对人体脏器的认识和调节非常关键。

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这句话指出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体的气机不畅。

当外邪入侵时,如果身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受到侵害,产生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气血运行状态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6. “形气孤危,著于寒暑”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离合论》这句话指出了人体形体和气血的脆弱性与环境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对寒暑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受到极端的气温刺激,容易导致身体的机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百骸4.人气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四、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巢元方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安加甚10.辨证论治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3.基础动力主宰二、判断题1.×2.×3.√4.√5.√6.√7.√三、名词术词解释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

《黄帝内经》健康四要素《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四大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四大要素分别是“气、血、营、卫”,这些要素被认为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四大要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在《黄帝内经》中被认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气的运行和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指出,气的流动和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气可以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指人体先天所具备的气血精神,后天之气则是指日常饮食、呼吸和运动所获得的气血。

气的流动受到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天气、气候、季节等,个体因素包括体质、年龄、性别等。

如果气的流动受到阻碍或者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健康,都对维持气的恒定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血血是人体内液体的一种,它被认为是生命的主要物质之一。

血的运行和质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将血与气并称为“气血”,认为气血的充足运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条件。

血的生成与运行与脏腑系统密切相关,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对血的生成和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对血的生成和质量至关重要。

适度的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血液的运行。

三、营《黄帝内经》将供给人体营养的物质称为“营”,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营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和空气,饮食为主,营均衡摄入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条件。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营养理论,强调了多样化的膳食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还强调了精神调养对人体营的重要性。

护持精神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使人体的营得以充足。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入,还要注重精神的调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黄帝内经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浅谈《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大成之作,也是现代中医理论的源头与基础。

在当时科学与技术手段比较匮乏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阐释生命现象和建构理论体系的需要,《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所独有的阴阳概念引入其理论体系,赋予浓厚的医学特色,建构了独具传统意象性特色的阴阳理论。

《内经》阴阳理论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更是解说其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学说的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探析阴阳理论的哲学本质和逻辑特征,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不仅可以为把握《内经》医学理论找到一把钥匙,而且对于系统理解中医理论的思维特征也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一、《内经》阴阳理论的基本内涵《易传》明确提出了阴阳的概念,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

阴阳作为一种观念,来源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观察,而作为哲学范畴,则是中国古代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下》)的取象思维的思辨成果。

阴阳概念从一开始就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内经》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学说体系中,成为其建构理论体系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模式之一。

《内经》的成书不仅标志着阴阳学说医学化的完成,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内经》指出:何谓日醒?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灵枢病传》)一语道破阴阳问题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可以说,阴阳是《内经》最高的立论基础和思维法则。

(一)《内经》将阴阳之气看作人体生命的根本《内经》所论阴阳,其实就是人体阴阳二气的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

阴阳学说的形成,是以阴阳与气范畴结合,形成元气阴阳学说为标志《内经》不仅承认并接受了古代哲学所谓的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互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思想,认为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而且进一步强调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也在于阴阳二气的相互推动和相互作用,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并由此对人体之阴阳划分进行了具体描述: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探析摘要:本文就对《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作了初步探析,以期更好用之。

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应用探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是中医理论体系得以确立的标志。

养生理论是《内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书有40多篇涉及养生的内容,其养生理论,对后世中医养生学说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内经》中养生的概念《灵枢·本神》云﹕“故智者之养生也……长生久视。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因此,《内经》中的养生概念是指﹕养生即保养生命,使人体内外调和、增进健康、防止疾病,以延年益寿。

二、《内经》中养生的意义《内经》不仅提出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还指出影响人的自然寿限的因素很多,也较复杂,但不外乎先、后天两大方面。

先天即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灵枢·天年》所谓“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而后天因素,如环境、气候、饮食起居、精神状态等是完全可以选择和调节的,所以,养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三、《内经》中的养生思想及应用1.顺应自然,协调阴阳(1)天地自然是人生存之本《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由此可见,《内经》是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从自然与人体的密切联系来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这也是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养生原则的重要基础之一。

(2)阴阳协调是人体健康之源《素问·调经论》云﹕“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指出人体阴阳调和、平顺,即“阴平阳秘”才是正常生理状况,才能维持健康。

一旦失调,即为病理状态,甚至因“阴阳离决”而亡。

故养生当以阴阳调和为准则即人的健康长寿之本在于阴阳协调。

《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重要养生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的管理智慧(下)

《黄帝内经》的管理智慧(下)

创业知识■文/ 齐兴强《黄帝内经》的管理智慧(下)阴阳,病了实在冤枉”。

我举个例子:很多人肾虚要进补,那么如何进补就很有学问。

首先,要辨明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其次,要搞清楚我们选的滋补品是补肾阴的还是补肾阳的;这个千万不能搞错,不能胡乱进补,否则对身体有伤害。

中医里有方药叫六味地黄丸,是专治肾阴虚的,懂得阴阳之理就不会错用来补肾阳。

阴阳之道也是天地之大道。

万物不离阴阳,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

当我们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比如: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呢?因为天地间阴阳两气的转换;人为什么生病呢?因为阴阳不平衡,就连我们平常用的成语,如阴差阳错、阳奉阴违等都包含了阴阳的智慧。

所以说,万物的玄机都在这阴阳两个字里。

《黄帝内经》曾多处大篇幅论及阴阳,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开篇就说:“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意思是:“黄帝说:阴阳是天地大道、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万物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很多大道理都在乎其中。

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拿自然界变化来比喻,清阳之气聚于上而成为天,浊阴之气积于下而成为地。

阴是比较静止的,阳是比较躁动的;阳主生成,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

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形体。

”那么何谓阴阳,阴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最简单的理解,阴阳就是同一事物相对立的两个面:有上就有下,有《黄帝内经》不仅是一本综合性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多家学说,更是一部感悟天人之道、经世致用的管理思想宝典。

《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书。

【古代科学】《黄帝内经》与天人合一

【古代科学】《黄帝内经》与天人合一

【古代科学】《黄帝内经》与天人合一古人研究人体的方法,是直接把人体与宇宙结合在一起,人与天地为一体,人是宇宙的一部份。

所以,它站在一个极高的基础上,“大道至简至易”。

人生大事,没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了,在所有的学问中,医学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之一,由于它是关于人生存的一门学问,所以不可轻视它。

如今疾病的各种病症、病候、病名极多,而治病的方法却不多,尽管已经到了电子时代,科学技术被用在医学上也到了几乎令人惊叹的地步,但事实上还是逝者日益增多。

其各种奇症异病,令医者只恨无方可用。

再回到中国古代,看古人如何对生命的研究,从内,考察五脏六腑,用天地的变化来检验人的经络、气血、脉候、肤色。

根据生命的规则,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则,阴阳五行的奥妙的运行,深入透澈的了解人的生理、病理的变化,从而告诉了后人如何用针药来治疗它。

《内经》是这样一门学问,它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在利用人与天地的相应方面,做到了尽善的地步,也到了极高的境界。

“天”在《黄帝内经》中,“天”字出现了三千一百九十九次,并有着许多不同的含义与意义。

这里的“天”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天,又有神,主宰万物之神灵的天。

在《内经》的〈天元纪大论篇〉中指出:“天”是这个宇宙,“天”是天气,天具有很大的含义,“纪”是纲纪。

古人认识到天有意志,天是神灵,天是主宰,是一切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人的一切全部由天的意志所转移。

如: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是指天空无穷而广大。

广阔无际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原始基础。

万物滋生的开始。

天有五运、九星、七曜,而五运是布施天地真元之气,总领大地万物生长的基础九星悬朗,七曜旋转是产生阴阳、柔刚、昼夜、寒暑的本原因。

使万物呈现生化不息之机。

而“天”则是宇宙造化,万物滋生的根源。

这里的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天,这广阔无际的天空是宇宙造化的根本原因,和基础,是万物滋生的开始,生化之本源。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

黄帝内经中的针灸疗法原理及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针灸疗法被广泛提及,并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针灸疗法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针灸疗法的原理1. 气血运行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在经络中运行,贯通全身。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阴阳平衡理论《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方面,人体也不例外。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的平衡,使阴阳相互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经络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针灸疗法的应用1. 针灸治疗疼痛针灸疗法在治疗疼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局部穴位刺激等,可以有效缓解头痛、颈肩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症状。

2. 针灸治疗内科疾病针灸疗法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耳穴刺激等,可以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3.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针灸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穴位刺激、脐部穴位刺激等,可以有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4. 针灸治疗皮肤病针灸疗法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医学是源远流长的传统医学,其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便是《黄帝内经》。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历史意义、内容概述、理论体系以及对于中医学发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经典的重要性。

一、历史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被视为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它是我国古代先贤对人体生命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的产物,对于探讨人体生命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同时,它也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内容概述《黄帝内经》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共分81篇,主要论述了人体的基本理论,如藏象、气血、经络等,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灵枢》共分81篇,主要涉及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等方面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了针灸、按摩、草药等治疗方法。

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五运六气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五运六气学说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人体也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从而衍生出五脏六腑的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对立物质,人体也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保持生命活动平衡的。

经络学说则强调人体存在着一套经络系统,气血在经络中运行,人体的健康与经络的畅通息息相关。

四、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黄帝内经》不仅在古代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也对于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系统、完整的体系,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也对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如针灸、按摩和草药等传统疗法,都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相应的论述。

总结起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给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对中医学的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医学经典,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浅论《黄帝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与五脏调控系统

浅论《黄帝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与五脏调控系统
DiscussionontheTheoryofFourSeasons,Fivezang,YinandYangTheory andFivezangControlSystem ofHuangdiNeijing JinGuangliang,GuoXiazhen
(SchoolofChineseMedicin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 Thefourseasons,fivezang,yinandyangtheory(alsocalledseasonzangyinandyang),isthecorecontentofthe medicaltheorysystem ofHuangdiNeijing.Thefiveorgancontrolsystem isasummarythatthetheoryofseasonzangyinandyang summarizesthecorestructureandmechanism ofhumanlifeactivities.Thetheoryofseasonzangyinandyangwiththefiveorgan controlsystem ischaracterizedbyoverallunderstandingofhumanlife,attachingimportancetotheinternalrelationsofthesystem, payingattentiontothesystem′sfunctionalconnectionanddynamicbalance.Thesecharacteristicssuggestthatweshouldfocuson theintegrityofthehumanbody,exploringthevariousinternalstructureandfunctionalrelationshipsofthehumanbody,andex plorethemechanismofmutualcoordinationandcontrolamongthefiveinternalorganswhenusing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to studyTCM theory.Thustheresearchideaof“measuringorganwithseason”whichisbasedonthisunderstanding,isausefulex plorationofthescientificconnotationoftheconceptofvisceralmanifestation. KeyWords Seasonzangyinandyang;Fivezangcontrolsystem;Measuringviscerawithseason;Visceralmanifestation; HuangdiNeijing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05.002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篇一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一、背景与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于研究中医学术、哲学思想、古代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新审视《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本质,还能够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相关文献综述与领域现状自古至今,对于《黄帝内经》的研究不胜枚举。

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涉及到医学、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目前,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提高,对于《黄帝内经》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学术价值医学理论:《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医学体系。

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都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哲学思想:《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是医学的基础,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现代生态学、环境学都有指导意义。

文化价值:《黄帝内经》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现实指导意义养生保健:《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注重养生和预防。

它提出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序、不妄作劳等养生原则,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仍有指导意义。

医学实践:虽然现代医学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但《黄帝内经》中的一些治疗原则和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在实践中被证实是有效的。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跨学科思考:《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例如,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身心并治,这与《黄帝内经》中的观念不谋而合。

四、结果与讨论从学术角度看,《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建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

从现实指导意义来看,它为我们提供了养生保健的原则,医学实践的参考,以及跨学科思考的可能。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的根本思想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的根本思想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的根本思想《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圣典。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对于中医的根本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提取出中医的根本思想,并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整体观念《黄帝内经》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它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即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相互关联。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密切相关。

二、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阴阳的概念,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统一的方面。

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中医强调调节阴阳平衡,通过药物、针灸等手段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五行学说《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都与五行有关,通过调节五行的相互关系来治疗疾病。

四、气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强调了气的重要性,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强调调节气的运行,通过调整气的流动来治疗疾病。

五、辨证论治《黄帝内经》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通过辨别病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六、预防为主《黄帝内经》中强调了预防为主的观念,认为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作息、锻炼等方面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七、个体化治疗《黄帝内经》中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观念,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中医根本思想包括整体观念、阴阳平衡、五行学说、气的重要性、辨证论治、预防为主、个体化治疗等。

这些思想对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的根本思想是中医学的基石,也是中医学与西医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

浅谈《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及方法【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国粹之一,博大精深,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

中医养生是祖国医学的瑰宝,重在强调未病先防,养生的目的就是“治未病”,通过养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理论的经典,强调疾病的发生由感受邪气、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病因引起,这些致病因素影响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养生篇中提出了效法于自然阴阳的变化、饮食起居有节等养生法则,倡导人类通过调节四时阴阳变化而调养形神,调畅情志,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形神统一,人体就能健康而不受病邪入侵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治未病;中医养生引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也逐渐地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是中医养生的起源与精髓,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阐述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思想,是中医学几千年来养生的精髓所在[1]。

人们可以通过运动、调节饮食,调节情志等方法来增强自身正气,使邪气不能入侵,保持身心健康,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终到达“度百岁乃去”的养生目的。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是其重要指导思想,效法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其重要的养生原则。

1《黄帝内经》养生思想1.1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防治原则,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预防”和“已病防传变”两个方面,在指导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中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部的正气和外部邪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气充足则邪气无由以入,强调了保护正气和治未病的重要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写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反映了以预防为主的的医学思想[2]。

在未病先防方面,《金匮要略》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人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调节饮食起居,保持心情舒畅,就能保持人体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病邪不能入侵,人体阴阳就能保持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黄帝内经》是一本中药医药名书,其中有数百种古代一直沿用到今日的医术供后人学习,就是必须要维持人与自然规律的协调统一。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_读《黄帝内经》有感最新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基本介绍篇一《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

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篇二《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

“阴阳五行”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

“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

“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

“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则。

“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

“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黄帝内经--天年》

《黄帝内经--天年》

《黄帝内经--天年》
《黄帝内经·素问·天年》是古代中国医学家对于人体寿命和自然规律的探讨。

此篇文章通过对寿命的认识、调养、保健等各方面细致论述,呈现了人的寿命和健康与其奉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行为规范、自我调节等因素息息相关的结论。

本文的深刻探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阐述了“先天之序”与“后天之数”的关系和作用。

其中,先天之序代表了人的先天基本养元和生命力;而后天之数则代表了人在后天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的寿命长度。

人们的寿命长度短长不一,主要与天地五行自然规律的影响、个体优劣的先天资质和外界从茶酒饮食、起居作息方面给予的刻意调理和照顾有关。

本文强调了饮食调理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提出了“养阳不如养阴、养阴不如养精”等丰富的调理方法。

同时,本文还提醒人们要适当运动、注意精神情绪调节、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才能使人们的寿命达到较长的时限。

本文通过对“命意”、“除病延年”、“圣人之道”等各方面的探讨,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养生和健康理念的深邃性与长远性。

文中深刻揭示了古代先贤关于人类天命和生理现象的真理,从而点明了今
天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虽然《天年》一文探讨的方式略显古板,但是其中蕴含的中医健康文化内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建议我们要时常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并从中获得知识启迪。

总的来说,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体生命发展和健康管理的宝贵经验和知识,发人深思。

对于我们来说,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就需要顺应自然规律,遵循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而探索健康之道,保障我们美好的人生。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养生思想赵怀洋;章文春;赵吉超【摘要】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人体的切实体察和认知,也是指导先人养生的重要理论。

本文依据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生命观,探讨《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较好地揭示了《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养生内涵。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黄帝内经;形气神;养生【作者】赵怀洋;章文春;赵吉超【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1西汉前期的学术著作《淮南子》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其中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这一论述一则说明了形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个基本要素;二则也说明形气神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协调统一于人体生命活动[1]。

1.1 人体形、气、神的基本内涵简单而言,“形”是人体生命的实体物质,是人体生命进行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它包括脏腑组织、皮脉筋肉骨以及生命活性物质等,即是有“形”的实体部份。

“气”是人体生命中的特殊物质,遍布于周身上下。

《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维持了正常人体生命活动。

广义的“神”,是天地人的自然规律,而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所言“神”的概念,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其狭义的范畴。

《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神去则机息”。

这些都明确指出了神主宰着人体生命活动。

1.2 形、气、神三位一体人的形气神是相互依存、协调统一的三位一体。

《淮南子·原道训》指出:形气神“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

《黄帝内经》?“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内经》?“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黄帝内经》?“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内径》中医认为,经络影响着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各个脏腑的正常运作,身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不通身体就会有疼痛,那么,经络不通该怎么办?古人疏通经络法——“导引”中医有五大技法:针砭按摩艾灸毒药导引。

前四种方法都是外援的,是帮助你的,就是现在网络语言“给力”。

导引是患者自己要做的就叫“导引”,叫接力,他给力我要把他接过来。

“易筋经”是导引的一种易筋经是一部完整的导引术.——易“改变”日为阳月为阴。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在变的,就是“易”的,《易经》就是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筋“筋经”筋是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动肩能负脚能走都是筋在起作用。

——经“经典”就是宝典筋络的松紧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人体有两部分。

在体表运行的叫筋经。

在人体内通到五脏的叫经络。

经络是无形的,筋经是有形的。

可以把经络比作筋经的影子。

筋经正了经络也是正了。

筋经出现问题了经络也会出现问题。

筋松和筋紧对人的健康确实是有很大的关系。

但不一定是筋特别长寿就特别长。

寿命的长短跟筋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跟健康肯定是有关系的。

“易筋经”主要是发掘人体的本能易筋经内可以调息运气,外可以活动肢体,故说内外兼修,练者可以得皮,得肉,的骨,得筋,得髓,历代学者认为练习此功法,可以使人体的精气神三者周密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使五脏六腑,十二筋脉及周身得到充分的调理,又能平衡阴阳,疏筋活络,调理人体之新陈代谢,增强各部之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强健体质,抗疾祛病,抵御衰老,延年益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黄帝内经》(下称《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医宝之巅峰”,它代表了我国古代医药学的绝佳水平和医治理论的最高成就。

该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全书约160万字。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内经》的主要内容。

《素问》共81篇,分为《本篇》和《问答篇》两个部分。

其中,《本篇》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理论,论述人体的生理结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

《问答篇》则以问答形式展开了更为具体、细致的阐述,几乎涉及了所有医学领域。

《灵枢》共81篇,分为《本篇》和《针灸篇》两个部分。

其中,《本篇》讨论了人体的形态结构、生命机理和疾病发生的原因。

这部分内容不仅贯穿了九个方面的医学关注,包括生命、营养、排泄、循环、呼吸、运动、感觉、智力和情感,还关注了生命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针灸篇》则深入探讨了针灸技术及其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原理。

《内经》从整体到部分,从生理到病理,从病因到治疗,涵盖了中医学的精髓。

它从孕育万物的“道”出发,阐释了中医理论中的“天人合一”的重要理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之所以生、长、病、老、死,皆由于天地之间的阴阳失调”。

此外,本书深刻论述了中医各个学科领域的经典内容,如针灸治疗、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精神调理、气功疗法等,对于人体健康的维护和治疗多种疾病都有着深刻的见解。

《内经》中通过五行理论、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理论等多种学说,阐述了人体生命运作的各个方面,解释了病理的本质,明确了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为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的“圣经”,在中国和世界医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是我国古代医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和指南。

在当今医学领域,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学习并传承下去这部有着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当时的文化背景:《黄帝内经》的创作和传播都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下。

《黄帝内经--营气》

《黄帝内经--营气》

《黄帝内经--营气》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对营气的探讨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读完《黄帝内经--营气》这篇文章,我感觉既受到了启发,又有些疑问和思考。

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营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营气的形态、功能、运行方式和调理方法。

营气按照部位可以分为五十个营,每个营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调理方法,在人体内运行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营气的运行方式是通过气的运动转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包括脾胃等脏腑和气、血、津液等多种物质的参与。

所以,在中医学中,营气的情况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让我想到的是,营气与生命力是有一定关联的。

在西医学中,生命力是人体各系统协同运作的过程,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而在中医学这个角度上,营气代表着人体运动的力量。

因此,中医学对营气的研究立足于整体而不是个体,考虑的是“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适应关系”,是一个从宏观上解释人的健康问题的学科。

然而,我仍然对中医学的这种大体面的理论有些疑惑。

尽管
中医学的理论已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但在如今面对许多复杂、多元化的疾病时,中医学是否仅基于这一宏观上的理论就可以有效地治愈病患,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

不过,无论是西医学还是中医学,探究人体运作原理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西医学虽然注重个体的细节修复,但也渐渐开始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整体健康观念。

中医学则更加强调营气的管理,尤其注重内外的调和和身心的平衡,这都是现代医学所欠缺的。

因此,积极学习和应用中医学理论,以丰富和增强现代医学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第 6 期
从 《黄帝内经》 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王 宁
(海南大学医院, 海南 海口)
【摘 要】 生命的运行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本质的现象, 自然万物都有其产生、 发展、 灭亡这样一个基本规律。探讨人体生命 的运行及管理这一课题, 当从百万年中相对变化较少, 较稳定, 即人体基本结构及生命运行规律、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沉淀五千年的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而博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窥探人体奥秘的大门。 本文以 《黄帝内经》 为切 入, 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体生命; 运行; 管理
一、黄帝内经》 《 谈到的生命的组成及运行 探讨生命的运行及管理应先谈谈其组成。 《黄帝内经・素 问・宝命全形论》 “人以天地之气生, 中: 四时之法成。 指出人 ” 是自然界的产物, 与自然界天、 四季的变更都有着密切而直 地、 接的关系。人类的个体无论从出生到灭亡也都有其基本而特 定的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有:女子七岁肾气盛, “ 齿更发长。 二七……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 长齿更……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生命的运行规律除了上述内经中所提到的随时间 变化的普遍规律外, 还有更为重要的特殊规律, 即人体生命系 统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 禀赋、 气血、 神、 精、 经络、 脏腑。这些 因素的差异是人的生命个体差异的外在表现。 1.禀赋。人博父母精气而生” 父母相异, “ , 子女岂能相同? 我们判断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并非单纯从天生的人种、 肤色、 身 高、 外貌、 口音等方面判断, 处于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有着特定 的生理形态不足为奇, 同一地区的同一人群中亦存在因先天禀 赋不同而形成的生命个体。 很多父母、 叔伯等直系亲属有糖尿 病病史的健康年轻人, 在中年时期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无家 族史的人群大的多。类似的例子还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内容选择上, 开始要先选择专业词汇较少、 与学生生活体验最 接近的内容, 再过渡到专业词汇较多、 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内 容; 要从少到多, 由浅入深,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体育理论课 的教学与英语本身的学方法有很大不同, 我们在设计教学模 式时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 避免它的弱势。 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使两门课程的 优势互补, 使体育理论课程与英语的运用与练习产生广泛的有 机融合, 并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形成的特殊氛围中, 让学生 学习运动技能、 锻炼身体的同时, 高效率地加强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梅娟. 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现状与策略 [J]. 大庆体育双 语教学现状与策略, (2) 141. 2006 : [2]亓少远.双语教学在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教学中的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8) 152-153. 2010 : [3]李梅娟, 邓逢明.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现状与策略[J].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2) 141-143. 2006 :
35
2011 年第 6 期 中医学中往往把气血一并来谈,其原因就是二者互相依 存, 不可分割。所谓:气为血之师, “ 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行 血摄血, 血又能载气守气。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 “守 中: 气者, 即是血” 。这些都形象的比喻了气血之间的关系。如产 妇产后体虚, 其原因虽是产中失血过多, 但临床上产妇不仅出 现血虚症候, 往往伴随气虚症候如: 少气懒言、 四肢无力、 畏寒 怕冷怕风等典型症状。所以 “坐月子” 的妇女在气虚血少时受 风受寒可能终生都伴随关节酸痛怕风等腰或四肢屈伸不利的 症候。 又如, 很多气虚病人久病后会出现爪甲青紫或皮肤干枯 粗糙, 这都是由于气虚导致血虚不荣与四末所致。 3.精、 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精、 神并提, 指一个人的 气质、 状态、 性格等外在表现。中医学则对精与神有严格的区 分。精指精气,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 各项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 中有: “夫精 者, 生之本也” 。精气包括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先天之 和 。 精” 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 是构成胚胎发育 的原始物质, 《灵枢・本神》 即 所说的 “生之来, 谓之精”“后天 。 之精” 是指出生以后, 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 通过脾胃运化功能 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 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 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藏之于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 故 中有: “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精气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并协调人体的生长、 发育和逐 步具备生殖能力。如果人体精气不足, 就会出现生长迟缓, 骨 骼脆弱, 身材矮小, 生殖能力低下等体征。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的外在表现, 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 眼神、 言语、 应答、 肢 体活动姿态等,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神气” 《素问・移精变气 。 论》 “得神者昌, 云: 失神者亡” 即指这种广义的神。 , 狭义的神, 即心所主之神志, 是指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6]。由于人的 精神、 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在一定条件下, 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个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 平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 所以 说: 君主之官, 神明出 焉” 。 主神的功能正常, 则精神振奋, 神志清晰, 思考敏捷; 异常 即可出现失眠、 多梦、 健忘、 神志不宁、 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 甚 至出现癫狂或昏迷不醒等症候。 4. 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 上下内外的通路。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在针灸、 推拿、 气 功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 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 逐步将经 络系统上升为具体而系统的理论模型。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灵枢・经脉》 中有: “经脉十 二者, 伏行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皆络脉也。 ” 经脉包含正经十二、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络脉中有十五别络、 孙络和浮络。 经络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十二正经, 它体 现了中医学关于人体系统的深刻认知, 是中医学中能够明确阐 释人体气血运行及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人体十二正经有着独特的流注及交接次序。人体十二正 经的气血及经脉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始, 于足厥阴肝经止。 结合 一般人的休息规律, 本文从亥时 (即晚上 21: 00 点) 开始说明: 亥时 (21:00-23:00) 经气流注于足少阳胆经, , 此时身体进入休 息状态, 细胞开始进行修复工作; (23:00-1:00) 经气流注 子时 , 于足厥阴肝经, 此时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 进入自我修复和调 节状态, 身体对疼痛的感觉开始明显; (1:00-3:00) 经气流 丑时 , 36 注于手太阴肺经, 此时生命指标降低, 全身肌肉放松, 血压降 低, 呼吸及脉搏频率降低; (3:00-5:00) 经气流注于手阳明 寅时 , 大肠经, 此时血压开始升高, 人的精神开始饱满, 大肠开始兴 奋, 一般人会有便意; (5:00-7:00) 经气流注于足阳明胃经 卯时 , 经, 此时应食五谷杂粮, 忌食油腻之物; (7:00-9:00) 经气 辰时 , 流注于足太阴脾经, 此时人体活动力提升, 痛感降低; (9: 巳时 00-11:00) 经气流注于手少阴心经, , 此时心脏工作能力强, 不易 疲劳, 但应进食有营养的食物, 为下一经脉的流注提供准备; 午 时 (11:00-13:00) 经气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 , 此时血液多流于 肠胃用于消化和吸收, 故人体反应力降低, 精神萎靡; (13: 未时 00-15:00) 经气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 , 此时气血较为平和, 为身 体水液代谢时期; (15: 申时 00-17:00) 经气流注于足少阴肾经, , 此时工作效率较高, 但体能下降, 人体开始处于松懈状态; 酉时 (17:00-19:00) 经气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 , 此时血压略有升高, 情绪略有急躁; (19:00-21:00) 经气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 戌时 , 此时人体记忆力增强, 体温及血压下降, 身体处于休息的准备 状态。 以上仅为粗略描述正常人体每个时辰经脉气血流注的规 律及表象, 如身体处于病态或身体某一经脉气血瘀滞或运行不 畅, 则十二正经的流注次序及表象就会改变, 不仅累及本经还 会影响下一经脉及相表里经脉。故掌握人体经脉的流注次序 及相关经脉的交接及流注对研究人体运行及管理是非常重要 的。 5.脏腑。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可分为脏、 奇恒之 腑、 腑三类: 即肝、 脾、 肾, “五脏” 腑, 脏, 心、 肺、 合称 ; 即胆、 小 胃、 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合称为 “六腑” 奇恒之腑, ; 即脑、 骨、 髓、 脉、 女子胞。 胆、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的生 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这一类腑的形态及生理 功能均有异于 “六腑” 但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 因而 称为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 中有:所谓五脏者, “ 藏精气 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 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 则胃实而肠虚; 食下, 则肠实而胃 虚。故曰, 实而不满, 满而不实也。 现就五脏之间的联系及其 ” 与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展开讨论。 人有五脏, 天地有五行, 即木、 土、 水。 火、 金、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 中有: “东方生风, 风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南方生 热, 热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土生甘, 甘生 脾; 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 咸, 咸生肾。 此为五行生五脏, ” 五行本身亦存在相生相克。五 行相生: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五行相克: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 所以对五行中任 何 “一行” 来说, 都存在着 “生我” 我生” “克我” 我克” 、 “ 和 、 “ 四个 方面的关系。其中 “生我” “我生” 《难经》 和 在 中比喻为 “母子” 关系, “生我” “母” 我生” “子” “克我” “我克” 者为 , “ 者为 。 和 在 《内经》 中称作 “所不胜” “所胜” 同样, 和 。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在其相对应的五脏也明确反映出来: 如肝属木, 正常状态下, 肝 气为舒缓调达状态, 如果一个人由于长期酗酒或情绪失控导致 肝气过盛, 那么就会出现 “木克土” “所胜” 的 情况, “肝木” 即 克 “脾土” 直接的结果就是脾脏气血受到克制而不思饮食, , 消化 不良, 就是我们俗称的 “生气吃不下饭” 。同样, 如果本脏的气 血虚弱, 则会导致其子脏气血虚弱。同样以肝为例, 如果肝脏 气血虚衰, 那么时间长了就会对其 “子脏” 心有损害, 出现心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