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1:第5课 苏轼词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轼词两首》教案

第五课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㈠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

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㈡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合作探究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人的豁达。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苏轼在逆境中旷达坦荡,无惧困难的胸怀。

二.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英雄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难点: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导学案㈢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1、导入语: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

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2、学习目标:PPT3、作者简介:PPT4、文体知识:豪放派5、听录音,朗诵诗歌,注意诗歌节奏。

6、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

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

7、朗读课文,正字音:见PPT8、赏析探究上片:(1)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

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

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

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焦作市第十一中学慕丽丽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词意。

2.了解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感受苏东坡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心境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坎坷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这句话苏轼一定深有体会,他少年成名,早已被定为宰相人选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牢中被拘130天,大难不死,重获自由。

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他完成了怎样的精神飞跃呢……二、学习目标三、诵读《念奴娇赤壁怀古》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3、学生个别读,教师点拨。

四、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诗从三个方面欣赏:①观眼前之景②写历史之事③抒一己之怀(一)观眼前之景1、齐读上片2、用一个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明确:这个景物属于“骏马西风塞北”之景,而非“杏花春雨江南”之景,正是这锦绣江山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这就是苏轼,他时而徘徊月下,时而漫步雨中,他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

正如余秋雨的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与其说是黄州成就了苏轼,还不如说坎坷磨难成就了苏轼,晚年回顾他的一生,他曾用两句诗概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七、拓展训练拿起你手中的笔,为苏轼写一则颁奖辞八、作业1.背诵《苏轼词二首》2.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林语堂《苏东坡传》。

九、板书教学反思:1、平时知识积累不够本次优质课大赛,我抽到的篇目是《苏轼词两首》,开始时我暗自庆幸,认为这是一节容易讲的篇目,第一次试讲之后,听课教师反馈,思路老套,没有亮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3: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3: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理解作品内容。

2、反复诵读中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

3、品味重点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章、书法、绘画样样精通。

尽管他才华超群,却因秉性耿直,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依然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仕途失意中不乏乐观旷达,大家知道此人是谁吗?(北宋大文豪苏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四川眉州眉山人。

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

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

这首词是他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矶而作。

三、初读——领略词风,把握基调1、学生自读文本,注意体会词风特点,并找出相关词句加以说明。

明确:雄浑大气,豪迈奔放。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句视觉开阔,时空纵横交错,显示了意境的宏阔,大气磅礴。

又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句极富动感,充满气势,给人澎湃激越之感。

再如,“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此句豪放大气,展示了周瑜的卓越功勋,给人豪迈、激情之感。

2、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为什么?明确:豪迈乐观。

上片以豪迈之情描写雄壮之景。

下片尽管词中有悲愤和失落的情感流露,但失落、悲伤过后,想到人生像梦一样短暂、虚幻,唯江月是永恒的,因此心情有些释然、超脱,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0: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0: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0:第5课苏轼词两首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通过周瑜与苏轼人生境遇的对比,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比较探究【教学过程】导入――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那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短短一百多字的词中,苏轼花了很多的篇幅在一个人的身上。

下面,我们将借助有效诵读,来比较周瑜和苏轼的人生境遇,体悟苏轼旷达的情怀。

(PPT展示)(教学目标“通过周瑜与苏轼人生境遇的对比,体悟苏轼的旷达的情怀。

” )一、读一读师:“念奴娇”为词牌名,“赤壁怀古”为题目,透过题目,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苏轼游览赤壁时触景生情,缅怀古人之作。

师:当苏轼来到赤壁,面对着滚滚而逝的长江水,他怀想到了哪位古人呢?是的,他想到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

(ppt展示表格)我们首先齐读有关描写周瑜形象特点的句子,来感知这位大将独特的风采。

大家的朗读十分流畅,仿佛将我们拉回到那个远古的时代。

那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尝试为我们朗读,他眼里的周瑜。

【个别学生读】读――“遥想公瑾当年??樯橹灰飞烟灭” 嗯,痛快,挥洒自如,颇有气势!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这些词句,一起走进周瑜。

二、品一品师:(思考一)大家可以尝试总结一下,苏轼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周瑜的?(ppt展示表格)好,大家的归类都很有针对性,突破点也很明显。

苏轼就是从婚姻生活、外貌和作战能力方面来描写周瑜。

①年龄:“遥想公瑾当年”,想“当年”,赤壁之战时,周瑜年仅34,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②婚姻生活:“小乔初嫁了”,“小乔”可是当时有名的美人。

从小乔初嫁,到赤壁之战,周瑜已过了10年幸福美满的生活。

奇怪了,苏轼明明写的是周瑜,可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国色天香的绝代美人初嫁了呢?对了,这是一个漂亮的衬托,小乔越是年轻貌美,就越是衬托出周瑜的年轻有为、雄姿英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精品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即使面对挫折也能保持豁达超然的人格魅力,培养正确面对困难与逆境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
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阔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2、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
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总体设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课文(人教社第四册)所选两首词又堪称是苏词的代表作。

因此,学习这两首词,能使学生了解苏词,了解苏轼,进而欣赏苏词,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

文学是人学。

人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除获得知识、了解社会、受到熏陶、得到享受外,往往更重视作品对自己人生的观照价值。

这种观照价值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

但总该有一个普遍的尺度,总是离不开文本这个“形式”的。

因此,这两首词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文本的研讨上。

从形式结构到思想内容,从艺术特色到感情基调,从而推想出作者的审美态度及背后的人生态度、人生境界,并从中获得借鉴价值。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及作者对待人生“风雨”的态度。

2、理解并学习词中写景、咏史、抒情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2、把握这两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赤壁赋》首段导入:壬戌之秋……。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的文如此的精彩,那作为豪放派奠基者的苏轼的词又是怎样的风貌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与《赤壁赋》写于同时期同一地点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他的《定风波》。

二、老师范读,全班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回顾《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并总体感知词的结构。

1、回顾写作背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准佥书公事”,前此一年,苏轼已经营了东坡,盖好了雪堂,颇有终老于此的打算。

在黄州的那段日子,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

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

2、让学生概括词的结构:上片:赤壁(描景)(铺垫)江:淘尽人物赤壁:三国周郎江山:多少豪杰下片:怀古(对照)(抒情)遥想当年——公瑾——雄姿英发多情应笑——我(苏轼)——早生华发四、研讨词中语句的含义及特点:1、首句写景有何特点?明确: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③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

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

《定风波》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2、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3、立体全面地认识苏轼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一、导入:宋代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话说当年,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问自己的幕僚说:“我的词跟柳永的词这么样?〞对方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为什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有女孩才能把那种韵味唱出来,而苏轼“大江东去〞就必须找关西大汉唱呢?不同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诵读时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趟关西大汉,通过诵读来学习苏轼的另一佳作《定风波》。

希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跟苏轼达到心灵相通。

二、请同学们看教材注释一以及题记,了解《定风波》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至黄州。

同学们想一想:被贬官的人的心情如何?有一天,他出访友人,天公不作美,却在沙湖道中〔遇雨〕,没有雨具,大家极为〔狼狈〕,只有他独〔不觉〕,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苏轼这个人真是……大家带者省略号,放声朗读《定风波》三、研读课文阅读本首词,思考问题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明确: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

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五、重难点探究: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讨论明确:雨骤风狂。

2.“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讨论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景、事、情,揣摩《定风波》所表达的生活诗意。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感知豪放词的抒情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课时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入:在我国古代文人中,有两位文人对后世士子影响颇深,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苏轼,他们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为后世历经磨难的知识分子找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

苏轼在思想上力主儒术而不拘泥,参佛而不沉溺;诗文具工,满腹才华;仕途坎坷而不沉沦,以豁达大度的人格魅力抒写了旷达的人生。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诗,领略诗人别样的人生。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

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三、《念奴娇》写作背景四、学生对照注释进行默读。

五、教师引导学生试读。

六、学生集体诵读。

七、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词的下片着重写赤壁之战中作为主帅的周瑜,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

赤壁之战对于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作为吴军统率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从容娴雅,沉着应战,谈笑间,巧用火攻烧掉了敌人的战船。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word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资料《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同课异构教学设计]4:第5课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两词的写作背景。

2.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3.品味两首词不同的风格,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学重点:用文学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体会词中借景(人)写情的妙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这两首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感受豪放与婉约的不同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相信惊涛拍岸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人生如梦的慨叹还在心头震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同作于被贬黄州期间而风格迥异的词——《定风波》,看看是否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二、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大都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般旷达洒脱,豪壮奔放,但他的婉约词一样写得风流别致、清新隽永,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别具风味的苏氏婉约词。

好,事不宜迟,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齐读课文)师读得还算不错。

不知大家读后有什么感觉?跟上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什么不同?生感觉完全不同。

师怎么不同?能不能具体描述一下?生《念奴娇·赤壁怀古》适合男人读,《定风波》适合女人读。

(笑声)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壮美,声调激越,大气磅礴,动人心魄,起首就有一种横空而来的气势,横贯心胸。

《定风波》写景秀美,声调悠缓,淡雅别致,清新隽永,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味道。

打个比喻,《念奴娇·赤壁怀古》若大江怒涛,《定风波》如小桥流水。

(学生鼓掌)师真是精彩!学得诗词多,都快成出口成章的诗人了。

他说得很好,《念奴娇·赤壁怀古》若大江怒涛,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气势如虹;《定风波》如小桥流水,读时应舒缓自然,“吟啸且徐行”,刚才大家在这一点上把握得还不是很好,下面我们把握好节奏和情感,把它再读一遍。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明确苏轼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3.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理解两首词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意义,体会并正确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2. 探讨法:以学生为主,还课堂于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3. 多媒体辅助法:感知、品读、印证。

【学法】诵读、讨论、展示、评价。

【朗读方式】1、自由朗读2、齐声朗读3、指名朗读4、熟读背诵5、配乐朗诵6、范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MP3朗读文件纸质学案【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案(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齐声朗读、指名朗读、熟读背诵、配乐朗诵、范读课文《苏轼词两首》,以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家的创作风格。

(早读或课外)二、自由朗读“参考译文”。

(早读或课外)1.《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2.《定风波》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轼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这两首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学习并运用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豪放派词作的特色和赏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感受其词作中蕴含的旷达豪迈气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苏轼的这两首词,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在两首词中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哲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苏轼的生平短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讲解词作背景:介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词作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重点讲解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

4.深入探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在当时的意义和影响。

5.朗诵练习:指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加深学生对词作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个人思考和朗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苏轼的这两首词。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写作背景、注释和赏析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直观、有趣地学习这两首词。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课堂思考题和小组讨论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苏轼在这两首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豪放派词作的风格特征和赏析方法。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1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整理设计:安徽灵璧黄湾张华永教学目标:一、反复诵读诗词,体会诗词含蓄蕴藉的特点。

二、品析诗词的语言,读懂诗词饱含的深情。

三、学习领悟借古抒怀,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四、学习豪迈、乐观、旷达的胸襟,正确地看待人生得失。

重难点、关键点:一、体会诗词含蓄蕴藉的特点。

二、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等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多媒体助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阅读感知:1、范读课文(多媒体视频录音)2、老师示范朗读,引领同学进入阅读情境。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同学细细品尝,自由阅读。

三、依据身世、境遇,揣摩词的意境同学沟通、汇报有关状况,老师补充,关心同学知人论世,进入作品情境。

四、赏析景物,缘景明情1、引导同学赏析课文描绘之景,探究词人描绘什么景色,以及写景的目的。

2、景物与人的关系。

探究写古人古事,寄予了怎样的情怀。

五、学习《定风波》同学依照上面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1、同学依据节奏,自主阅读2、依据阅读提示,领悟寄予的感情。

3、总结该词的写作特点。

六、总结本课的收获。

引导同学按生活、学习两方面总结。

七、作业:1、依据生活经受或所见之景写一篇短文。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2、课外将本文与其他“怀古”类诗词比较阅读。

张华[《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原创】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原创】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课题《苏轼词两首》类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3、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4、感受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苏轼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豪放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具互动一体机,录音朗读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及作品:(学生根据课前准备,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板书要点)苏轼 (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

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学目的】1、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

2、背诵本词积累名句。

3、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升学生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播放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营造教学氛围。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是哪位诗人写的词吗?对了,就是苏轼。

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板书: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李定等人诬告将他以“谤讪新政”“毁谤君相”之罪弹劾入狱,被囚于乌台,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坐牢103天,苏轼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

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

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还曾写下绝笔诗。

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

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

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

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

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

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三、赏析小序(板书:鉴赏诗歌三步曲:读(文)、析(情)、探(法))我们先来读一读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

此词是“因事感怀”,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板书:苏轼遇雨)四、朗读(诵读要求)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烟雨2、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3、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闲适、轻松、自如3、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板书:泰然从容)4、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不是。

心态好:乐观旷达(2)“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披着一袭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哪个字最关键?任。

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

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

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4)这的风雨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吗?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即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

(5)“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

(板书:乐观旷达)5、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

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阳光总在风雨后)。

6、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板书: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没有雨了?没有,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本无风雨,何来晴明。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4)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归”。

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回首。

“也无风雨也无情。

”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小结: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六、拓展1、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

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

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

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

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

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空漠和心灵的超脱!2、下阙中的“归去”,让我们想到谁?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远离尘世。

“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

表现了诗人旷达心态和归隐意向。

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据统计,苏轼现存词作中,“归”字出现了一百余次,但终其一生,苏轼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

他一生宦海沉浮,刚直如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支撑他的是什么力量?儒家入世思想和为民请命的道义担当。

(背景)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

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板书: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3、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是啊,生命因脆弱而宝贵,既然上苍在又一个早晨让我们又一次睁开了眼睛,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睁开眼后看到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

七、小结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将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板书: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大)《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

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怀。

表现了一种醉醒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

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

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八、作业1、背诵本词2、请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或“我看磨难”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定风波苏轼事:苏轼遇雨怀:遇事要泰然从容、乐观、旷达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表现手法: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