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
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导读:本文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自吟诗我自清——读《蒋勋说唐诗》一书有感曾杨才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名为《天涯》的五绝,时常出现在蒋勋先生的画作里。
第一次看到时,我很惊讶蒋勋先生的佛性禅心:山光日影,鸟语花香,淡淡斜斜,尽入眼底。
后来知道,这诗是唐代李义山的作品,我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这回读书社指定要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我细读一过之后,了解到这本《说唐诗》,是从美学与文学的角度来引导欣赏唐诗的美学意蕴:画面感、唐代诗人的生命与宇宙观。
在蒋先生的眼里,唐代的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黄金时代,其独特的灿烂与华美仿佛人生命的一次出走,一次度假,一次异于汉文化传统农业文明的狂放与豪迈,与异族之风韵类同。
他从铺陈唐代的整个大背景开始,然后重点放在"一篇五人"之上,最后以唐代诗歌形式的完美、成熟收束。
"一篇"即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五人"是盛唐的王维、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以及晚唐的李商隐。
其间,谈到唐代诗人大宇宙观的生命意识和自然流露的骄傲、自负时,还花了一些篇幅谈到陈子昂。
作为画家和美学家的蒋勋先生来说唐诗,完全属于跨界之作,对诗篇的解读虽偶有妙思,但鲜有个性和创见(很多见解就是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杂论》和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里的结论,读来实在也没有什么深度和新意),然而就因为跨界和蒋勋先生的名声,却带有很强的普及性,读的人反而很多,对闲人读诗词的确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是,我合上书本细思,却只是鲜明地感受到四个字:"美言不信!"内容、表达上纰漏之多,大有焚琴煮鹤、牛嚼牡丹一类煞风景之感。
古人云:"开卷有益",真的是开什么卷都有益吗?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体会与众不同的美——读《蒋勋说唐诗》后感
原创文学体会与众不同的美——读《蒋勋说唐诗》后感李震 锦州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9班作者简介:李震(2002.8-),女,满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9班在读。
其实我并不认为《蒋勋说唐诗》里对诗词的解释部分有独到之处,甚至有一些名词的解释是错误的,比如:把《琵琶行》里的“缠头”解释成红色的缎带,在古代“缠头”泛指小费,一些古文中就有“赐缠头”一说,指的就是打赏小费,一般用来指给歌舞表演者的打赏。
在这部分上,我认为是由于蒋勋并不是一个文学研究专家,在诗词注解上并不权威,我更认同一些读者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个美学家,或者鉴赏家。
他在引领读者怎样去欣赏唐诗的意境,在诗词审美上有独到的见解,他对诗词的鉴赏让人耳目一新,让不喜欢唐诗的人也会唐诗产生兴趣,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我也很赞同他对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华人的影响力上的观点。
都说唐诗是诗词的巅峰,但唐诗对中国文化、对华人的语言模式的影响更加深远。
就像蒋勋说的中国人的“脱口而出”里有多少唐诗。
文学史就如同活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一样。
对于所有华人而言,哪怕他不了解古典文学,哪怕他半点也不喜欢诗歌,他也会开口遇到唐诗,落笔碰到唐诗,说童年是“青梅竹马”,说享受是“天伦之乐”,说豪气是“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妙笔生花”,“惊天动地”这些成语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是唐诗,犯了难我们会想起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而倍受鼓舞,处逆境时我们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心情大好,赔了钱我们会潇洒地说一声“千金散尽还复来”,还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的淋漓尽致、大快人心的表达。
在唐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风景,感受了黄山、天台天、峨眉山的壮阔。
当我们在千山万水、日月星辰中追寻唐诗的踪迹时,可曾是因为那些从小就埋在心中的向往,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古往今来的文豪词帝受之影响更甚,在苏东坡的“把酒问青天”中见到李白“举杯邀明月”的背影,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个“最”字早已在唐诗中吟唱千古,还有金庸的武侠江湖处处是唐诗中的“深藏身与名”啊。
学生 读《蒋勋读唐诗》读后感
读后感最近刚刚读完《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主要是由于兴趣爱好使然,自己平常喜欢唐诗,但是每每读完优美的诗句后总有一些意犹未尽,诗句的美就丝滑无比缠绕在我的身边但却不能揭开它的面纱,这就是我对于唐诗的第一印象了。
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非常通俗易懂,或许缺少点高大尚的距离感,但难能可贵的是多了些平易近人的细腻。
唐诗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学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浪花,不断拍打我们后继者的灵魂,让我们体会文字的多姿。
蒋勋讲述唐诗内容很广泛,从唐代诗歌盛世开始铺开,蒋到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楚,蒋勋是美学的专家,每首每句的背后都凝聚着诗人想给我们读者带来的美。
“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还是气势磅礴的《蜀道难》,磅礴美,凄美,豪壮美。
蒋勋都可以信手捏来的讲述,娓娓道来的剖析。
读书就像是与伟人对话,我放佛跟着男神以唐诗这一维度的认知,畅游了一遍唐朝,旅途舒心,意犹未尽。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在前进道路上充满曲折坎坷的,即使是诗歌谪仙,史诗圣人也难以避免,对于苦难与挫折,人们有着不同的排解方式,诗歌便是文人墨客最锋利的锐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愿我像谪仙般乐观开朗,逆流而上,战而胜之。
读完这本书,我对唐诗有了一些新的感触,仿佛再一次认识到了王维,白居易,杜甫......他们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不仅仅重新勾勒出来,并更加的饱满与鲜活。
有了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作者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从新的角度感受新的魅力,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诗篇等我去欣赏,但蒋勋老师的角度让我受益匪浅,伴随着璀璨的唐诗,体味文字的多姿,感受到它新的独特魅力,沉迷在其中,回味无穷。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导读:读书笔记《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800字:要说喜欢的书嘛,那真的是数不胜数了,要说最喜欢的书,那真的就只有《蒋勋说唐诗》了。
说到喜欢这本书的原因,那就说来话长了。
《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去年老师曾让我们背过每一节的主持人开场白。
今年的诗词大会也刚刚落下帷幕,陈更姐姐获得了总冠军。
说到陈更姐姐,我就感慨万千,毕竟是个“四朝元老”,我也是看着她从第一季的诗词大会一直到第四季。
她说:“我的诗词启蒙读本是蒋勋的《蒋勋说唐诗》”。
咦?这本书我不是也有吗?我便去书柜里将这本书找出来,第一次全情投入阅读起来。
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了。
去年暑假老师叫我们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可是分了几天才硬生生的把这首诗背出来的。
可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将每一句都讲解得十分细致,每一句都仿佛是一个画面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看了恍然大悟。
比如说“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
在背这句的时候,我总是很难理解“霰”这个字,这个字是指什么呢?通过阅读我知道,霰是说在夜晚时,水汽结成一种薄而透明的东西在空中飘。
读到这,我不禁感慨,早看这本书就好了,想想之前背诗的时候折腾得死去活来,后悔啊。
在诗词大会第十场时,有一个成语飞花令的环节。
其中一位选手胡警官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语是青梅竹马。
随后陈更姐姐说“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成语是两小无猜。
读后感·点评嘉宾夸陈更姐姐聪明,为什么聪明呢?读了《蒋勋说唐诗》后我明白了,原来这两句诗都出自于李白的《长干行》。
我们常在生活中用到这两个词,却不知道这是李白留下的伟大遗产。
蒋勋老师对诗句内涵、诗歌的意境用细腻妥帖的语言,娓娓道来,似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在晨曦中缓缓讲述有关诗歌的故事,令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感谢《蒋勋说唐诗》这本书,让我不再为背古诗词而烦恼,也让我爱上古诗词。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
【读后感】读《蒋勋说宋词》有感读这本书,首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们常提起唐诗,讲宋词很少。
在宋朝,文化和艺术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
宋词是我们的文化。
我觉得我们应该去了解,去思考。
唐诗和宋词是有差别的。
唐诗比较豪迈,写的景象也大多是比较宏观的,字字都非常惊艳。
唐诗是可以叙事的,比如一首耳熟能详的长诗《琵琶行》。
而到了宋词。
就有些不同的地方。
整体来讲,没有唐诗豪迈,可能在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起起落落的。
于是写的一些事物是偏细小的。
关注了生活更深一层的内容,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觉得宋词对我的写作很有帮助。
不仅仅是说可以把词用到文章里来。
还要学习宋词中好的写法。
宋词很洒脱。
有时就是用平常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描写一个状态,然后加上自己主观的感受。
由于不同的经历,会对某一事物产生特殊的情感。
对别人来讲,它可能是普普通通的,但对自己而言是特别的、有意义的。
借这个事物去抒发情感,情感会更加真挚。
从贴切生活点滴写起是很好的,往往比写“大事”容易触动人。
文学是用来记录生活的。
如果离生活太远。
也就渐渐失去了意义。
美学在书中也算是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了。
仔细去看。
什么都有它的美,壮阔的美。
细微的美,都是一种美。
每个人对美的判断不同。
这是不能强求的。
所以每一种美都值得欣赏、接受,不管是柔软的美,还是坚毅的美。
如果说要去做一件事情。
我觉得,在做之前,明确这件事的目的是很重要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去想想文学的本质。
大概是先有了生活,然后有了文学吧。
文学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他一定离不开生活。
塑造的人物一定有血有肉,有不完美地方,才会触动人。
有时他就是不经意闪过的灵感。
不是故意的伤感,故意如何怎样。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文字,它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观点,或反映社会。
这大概是文学最终的目的。
但也不要把它看作一个多么重的任务。
仅仅当作一个消遣娱乐的方式。
又何尝不可呢。
如果能让文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再好不过的。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最近读了蒋勋先生的,感受颇多,仿佛在唐诗的世界里来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蒋勋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解读,让我对唐诗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唐诗于我而言,可能只是课本上需要背诵的篇目,是考试中要分析的题目。
但在这本书里,唐诗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就拿李白的来说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以前读这两句诗,只觉得辞藻华丽,美则美矣,却并未真正领会其中的韵味。
但蒋勋先生的解读,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赏景,李白被召唤前来作诗。
他望着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容颜,灵感如泉涌,将云彩比作她的衣裳,将花朵比作她的容颜,那种美,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蒋勋先生说,李白的诗有一种“不羁”,他不受世俗的束缚,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才情。
在这两句诗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奔放的力量。
还有杜甫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直以来,都知道这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但从未想过,那背后的情景是如此的凄惨。
蒋勋先生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画面,长安城破败不堪,山河依旧,可昔日的繁华已不再。
春天来了,草木疯长,却无人欣赏。
花朵绽放,鸟儿啼鸣,可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因为战乱而变得悲伤。
花儿似乎在落泪,鸟儿的叫声也让人惊心。
这种对细节的刻画,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感受到了杜甫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书中还提到了王维的山水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以前觉得这只是一句很有意境的诗,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蒋勋先生解释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当走到水流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却能静下心来,欣赏天上的云彩。
这是一种对困境的坦然,对生活的豁达。
想想自己的生活,有时候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和古人相比,真是太缺乏这种淡定和从容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在唐诗的花园里东瞅瞅西看看,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芬芳,每一片叶子都有它动人的故事。
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顾峥嵘初次打开书页,看到蒋勋的简介,我才知道他不仅是个作家,而且是名画家,是位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的大家。
有时在饭前、饭后、睡前这种小时间里来翻阅。
粗读一遍后,发现他并不是在结构、内容上单纯地分析,而是在艺术的角度去品味一首唐诗,欣赏一位诗人,领略一种思想,聆听一个朝代。
李白与杜甫从牙牙学语时,便会背诵“床前明月光”,好像李白的诗与小学一二年级很有姻缘。
记得每次大考前,背的诗句多是李白的,大多数诗句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这大概是有道理的。
当然诗与他的遭遇有脱不开的关系。
李白生性狂傲无羁,也因为他有超人的才能,方引来高力士脱靴的传说,招来了皇帝的日渐不满,最后不再重用,他便四海为家,到处浏览。
李白就像位舒适陶醉的游客,方有“轻舟已过万重山”到“飞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又是位嗜酒如命的饮者,方有“花间一壶酒”到“但愿长醉不复醒”。
他是位胸怀壮志的才子,“正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兴风破浪会有时”。
他是位情深意重的朋友,正如“挥手自兹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的朋友杜甫,其诗更有一番滋味。
他的著作“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是众人皆知的了。
在这位首诗中,杜甫是位旁观者,是记述者,不需要太多的华丽修饰,精心雕琢,只要只要简单的记叙,画面就淋漓尽致地再现给千年后的我们。
《石壕吏》又像一部成功的纪录片,那一句“独与老翁别”就把诗人的愤懑跃然纸墨间。
还有哪一首千古绝唱《春望》,字字流血,让人真实地感受到残酷的战争和家破人亡国败的惨淡。
李白是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现实与幻想间追求自己的理想梦境,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生活。
这两种类型分不出优劣,只是在风格上嗅出大唐的文化气息。
王维与李商隐这两个人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评价,应该比较文艺范儿。
先说王维,他好像比较喜欢写四句诗,大多数时间他爱游玩在田园山水间,“独坐幽篁里”的宁静,“山中发红萼”的惬意,“大漠孤烟直”的寂寞,“行到水穷处”的自在,这种与世无争,无忧无虑的心态是王维传达出来的自然美。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篇一:蒋勋眼中的诗词曲赋蒋勋说唐诗本书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宋朝诗人,从魏晋到晚唐,从文学到美学,从张若虚到李商隐,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娓娓道来,好看,好读,好美。
唐代是“花季”,是诗的盛世,是一场精彩的戏,诞生了诸如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
蒋勋说宋词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蒋勋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瞳孔,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上重要的一篇——宋词。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全书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与姜夔。
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和流畅具有度。
篇二:读书感悟读书感悟:103班高炳丽 10011172我要说的书是台湾艾台湾美学大家蒋勋的《蒋勋说宋词》。
蒋先生首先是位历史学,所以读这本书觉得写的很美。
但是不会以读《中国美术史》的心态来读这本书。
每个人对于尺牍的理解都是他自己。
他曾经说过:“其实文学不是那么一般而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人在某个特殊环境里面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我想这句话放在“宋词”这一文学形态上也是极为适合的,众多不同风格、派别、体系的词人,以“词”这一最美的最有意蕴的文体发出自己在那个时代是心声,留给我们后人歌颂。
这大抵是蒋勋颇有争议的论说著书,网评批评不断,说他的学问浅,经常随意按字面表述,典故也常常讲错,仿佛没甚可读。
带着这样瑕疵的遗憾,这本书仍给我很大的惊喜。
蒋勋是一个很多情的人,所以他带着他的情绪来看唐诗宋词,细细去体会作者的孤独,天真,迷茫,非常活跃突然就会觉得诗词都活跃了上去,不再是小学课上读诗释义的刻板了。
这两本书,把唐诗、宋词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概括,唐诗的浩瀚灿烂,宋词的精致温婉,其实都是大幅因的。
文学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承载着历史的烙印和特点而已,诗词并说白了是文字,而是那一个时代人的报复梦想,喜怒哀乐,所以才纯粹的感人和精彩。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超卓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以下是“《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希望给大伙儿带来帮忙!谁此刻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内心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份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
这固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期。
读诗既没有时刻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可是在生活中,咱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
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咱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
当咱们在觥筹交织之间,想高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类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
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喧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
但在唐朝,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类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能够吟诵抒发,面对美酒能够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朝呀,此刻怎么能够!唐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
但咱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富丽让咱们感动和吃醋。
咱们期望“梦回唐朝”。
那么,怎么归去?蒋勋告知咱们,要读点唐诗。
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值得咱们关注和珍爱。
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期的到来做预备,预备文字,预备声音,预备诗的韵律与结构,那个进程确实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进程。
唐朝是诗的盛世,通过几百年“瓜熟蒂落”的积存预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富丽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超卓的戏,那么多诗人材能在那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一路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
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
在这首诗里,他以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没必要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没必要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重逢,又各自离去。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1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籍,通过蒋勋的讲解和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蒋勋在书中介绍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诗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同时,蒋勋还介绍了唐诗的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爱情诗等,以及唐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二、深入分析蒋勋在书中深入分析了唐诗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高》、《春江花月夜》等。
他通过自己的讲解和剖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蒋勋分析了李白在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在讲解《登高》时,蒋勋分析了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感慨。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蒋勋在书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讲解和剖析非常深入浅出,让人容易理解。
同时,他的个人观点也非常独到,他强调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认为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此外,他还提出了“唐诗是生命的歌谣”的观点,认为唐诗是诗人对生命、生活、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对比与参照蒋勋在书中也与其他诗人和作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例如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唐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五、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唐诗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感情。
如果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给它打9分,因为它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值得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学习。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2蒋勋说唐诗是一本关于唐代诗歌的书籍,作者是蒋勋。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例子,讲解了唐诗的背景、发展和内涵,让读者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蒋勋,唐诗,读后感,10篇,蒋勋说唐诗,一本,蒋勋,著作,中,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读后感中查看更多范文。
《蒋勋说唐诗》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春江花月夜》蒋勋解读的好慢慢琢磨唐代的《春江花雨夜》,竟然有如此大的哲学底蕴,诗不再是描写几处景物,或是农耕地头的家庭琐事,它被放大到更大的宇宙视角,从空,从探问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哲学命题。
甚至将空隐藏于诗的中间,待后人反复琢磨后,顿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二):蒋勋说唐诗其实读诗不应该看注解,也不应该看任何说,因为诗是个人体验,不能受他人影响。
蒋勋说唐诗,有他太强的主观,照理是不该受他毒,但他的视角如此独特如此美丽,受毒也变成心甘情愿。
正是春夏季节转换时候,适合读书,读唐诗更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美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
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
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
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四):重温唐诗的冰山一角眼下这类书籍似乎铺天盖地,谁解析的有特色对于小小读者我不是太在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纯粹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每翻一页,不同诗句出现,就问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不是治愈疗伤,唐诗是种回忆,因为少时多少把其当做一种信仰,只不过现时忘了把其丢在都市的某个角落。
记忆力是差了,原先记得的都模糊,现在只能强记。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蒋勋说唐诗》作者为蒋勋。
早在高一时,语文老师便推荐过此书。
然而快高三了,我才翻开此书。
除了第一讲概述唐朝及其文化,第二讲赏析了《春江花月夜》外,其余几讲都是围绕某一位诗人展开。
当然,《春江花月夜》似乎也是围绕着张若虚展开的。
不过第二章主要讲的还是本诗的内容。
“春江花月夜”连用五个意象。
在诗中也可以看出,五个意象之间,各有一个隐藏的“逗号”,不能将其中的任何两个或多个意象连起来。
这便是尊重五个主题的独立性。
有次也可以看出其实唐诗,也是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生命个体也包括了有生命活动的,比如“花”,也有没有实际生命活动的,例如“春”。
在《春江花月夜》里有这句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对历史的追问。
蒋勋作者觉得这是哲学上的追问,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这便是对遥远时间的追溯,甚至可以说是质问。
这跟现在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问题,也极为相似早在春秋战国,屈原的《天问》在呐喊地问一个又一个自然现象。
古人在由衷地,发出科学,或者说是哲学问题。
唐诗,也很开放,似乎没有多拘束。
我很想问,白居易究竟有没有看见过杨贵妃从温泉里出来的样子,或者说在《长恨歌》里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是不是他的想象。
此后,就很少出现如此的描写了。
这也是对唐代美学的一种反应吧。
所以读唐诗,可以看到唐朝的许多许多。
写现在看起来是“情诗”的李商隐,在这一讲里,有一个标题,叫“晚唐的生命情调”,听着挺伤感的,因为又到了一个朝代的尽头。
写下“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内心是如何的?看起来有些豁达,毕竟心有灵犀的人还是有的,看起来又有点伤感,心有灵犀之人,究竟在何处呢?李商隐用多情女子的口吻写下,看起来心事重重。
青春作伴,遇见自己——读《蒋勋说唐诗》
青春作伴,遇见自己——读《蒋勋说唐诗》文/施崇伟都是用同一个韵。
析其结构。
蒋勋称之为“交响诗的乐章”。
他将“春江花月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成对联,文字结构和音韵平仄都如此平衡对称,如同天成。
他说,小三两声”,转轴、拨弦和掩抑,一步一步慢慢谈起演奏艺术;“拢”“捻”“抹”“挑”,仿佛看到了女子弹琵琶的手指;音乐响起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展现粗弦、细弦之间高音、低音部位的变化;“间关莺语花底滑”,感觉到春天的鸟语;“幽咽泉流冰下难”,由极动转向极静,从高亢转到细密;“凝绝不通声暂歇”,最凝绝的时候变成另外一种美,像“有一个大提琴很慢地拉,甚至好像没有声音的状况,那个时候大概是最美的”;声音最低时,忽然“银瓶乍破水浆迸”,音乐由静忽然爆开来;“铁骑突出刀枪鸣”,音乐急转;“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弹完,拨板一收,“啪”一声,音乐停了……蒋勋的“音乐欣赏课”,不只是讲白居易,不仅在听《琵琶行》,他还引进了《红楼梦》的琴声,《霓裳羽衣曲》《六幺舞》,鉴赏《霸王卸甲》或《十面埋伏》,插入一段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这是一场多么豪华的音乐盛宴!唐诗也像一座精品荟萃的美术馆。
蒋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唐诗里的缤纷画卷。
《问刘十九》短短20字,绿蚁、红泥、火炉、雪,有冷有暖色彩鲜。
“海上明月共潮生”,蒋勋说,这是立体的展开,海上的月亮跟着潮水一起往上涌升,这是“接近雕塑”。
被誉为水墨画“南宗之祖”的王维,他的笔下“古木余衰柳”“清浅白石滩”“木末芙蓉花”“秋山敛馀照”“幽阴多绿苔”……处处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有着强烈的色彩感的画阁、朱楼、红桃、绿柳,让人感觉这岂止是在读唐诗,这也是在欣赏一幅色彩华丽的唐朝绘画。
读李商隐偏与《簪花仕女图》对照,看似读诗,也在赏画,因为它们共有的华美,都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
在唐诗里听曲,在唐诗中赏画,在唐诗里行走,感受四季风景、大美江山,这还是浅层次的阅读。
《蒋勋说唐诗 修订版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 2
幻灭与眷恋 的纠缠
0 3
繁华的沉淀
0 4
抽象与象征
0 6
更持红烛赏 残花
0 5
深知身在情 长在
0 1
人间重晚晴
0 2
此情可待成 追忆
0 4
生命的荒凉 本质
0 6
典型情诗
0 3
世界微尘里, 吾宁爱与憎
0 5
寻找知己的 孤独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 有灵犀一点通
泪与啼
晚唐的生命情调 最深的情感
蒋勋“美的沉思”系列有声产品 征订启事
07 第七讲 李商隐
06 第六讲 白居易 08 蒋勋“美的沉思”系
列有声产品征订启事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 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 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0 2
生命的独立 性
0 3
与道德无关 的生命状态
0 4
何处春江无 月明
0 6
江畔何人初 见月?江月 何年初照人?
0 5
空里流霜不 觉飞
0 1
宇宙意识
0 2
牵连和挂念 予生命以意 义
0 4
归宿
0 6
交响诗乐章
0 3
愿逐月华流 照君
0 5
交响曲的结 尾
第三讲 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无人”
山水中生命的状态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洛阳女儿行》:贵 游文学的传统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 云平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篇《蒋勋说唐诗》是一本由蒋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一):《春江花月夜》蒋勋解读的好慢慢琢磨唐代的《春江花雨夜》,竟然有如此大的哲学底蕴,诗不再是描写几处景物,或是农耕地头的家庭琐事,它被放大到更大的宇宙视角,从空,从探问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哲学命题。
甚至将空隐藏于诗的中间,待后人反复琢磨后,顿悟。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二):蒋勋说唐诗其实读诗不应该看注解,也不应该看任何说,因为诗是个人体验,不能受他人影响。
蒋勋说唐诗,有他太强的主观,照理是不该受他毒,但他的视角如此独特如此美丽,受毒也变成心甘情愿。
正是春夏季节转换时候,适合读书,读唐诗更好。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三):美推荐理由:市面上很多唐诗宋词解析,但纯粹都是骗钱的。
这种只有中国人才能意会出美感的作品,经过台湾的美学大师蒋勋的赏析、解读,更能体会到难以言喻的古文化之美。
好友王大力曾经说过“只有真正美的东西才会永久传下来,而让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它的美”。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连周围的空气都充满了美感。
书的封面设计的也美,我又想拿来当客厅墙纸了。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四):重温唐诗的冰山一角眼下这类书籍似乎铺天盖地,谁解析的有特色对于小小读者我不是太在乎,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纯粹是为了检验一下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每翻一页,不同诗句出现,就问自己还记得多少?唐诗不是治愈疗伤,唐诗是种回忆,因为少时多少把其当做一种信仰,只不过现时忘了把其丢在都市的某个角落。
记忆力是差了,原先记得的都模糊,现在只能强记。
喜欢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五):唐诗李商隐,王尔德。
回来做自己是最大的野心。
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
寒假回家要好好读这些唐诗。
用笔抄写下来诵读。
因为高考讨厌的诗歌鉴赏让我一度反感读诗歌,不想看到他们。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00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000字:唐诗的文学成就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蒋勋是美学大师,诗、书、画俱全,文学作品也颇佳。
《蒋勋说唐诗》,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我很难说出专业的见解,只能是信口雌黄。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歌解读的书籍中,蒋勋是我最推崇的。
他从多种角度解读了唐诗的魅力,把唐诗的璀璨光芒投射到读者的眼前。
我只能把书中关注到的点呈现出来。
首先是蒋勋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如果他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请恕我见识少。
)“那些积累了很长时间,和我们的身体、呼吸已经有了共识与默契的语言和文字才叫文学。
”文学是有生命的。
他不但同于文字记载。
只有真正的文学才能够代代的流传。
在我10岁那年,家里造房子的时候,借住在村里一户人家。
在他家发现了一副扑克牌,每一张扑克牌上都有一首不同的诗,每天晚上妈妈陪我背扑克牌上的古诗打发时间,近两个月的时间,房子盖好,我把五十四张扑克牌上的古诗也背完了。
当时就是无意识的,喜欢这些有节奏感的语言,没有带任何功利的把它背了下来。
后来对我的语文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
“诗如果不能跟生命对话,就真的味同嚼蜡。
”“文学世界最迷人的地方是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自我完成的方式。
”“我想文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是一种状态的再现,不一定非要把事情讲清楚,讲的太清楚就是论文了。
”第二是蒋勋慧眼选诗。
他把浓墨重彩留给了《春江花月夜》,留给了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记得读中师的时候就背过《春江花月夜》,觉得这不像一首古人写的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是每当月圆之夜,都在人们心底浮现的诗句,让人的心沉静下来。
人不由自主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当我们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模糊的诗句,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因为情感从来都是相通的。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蒋勋说唐诗》读书心得体会1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像是一粒镶嵌在文学史上的明珠,使人无法忽视它的润泽闪耀。
还记得从小接触到的第一首诗,便是翻开课本以后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之句。
我想,上过这么多年学之后,谁心里又会不记得几句脍炙人口的诗呢?近日因为兴趣又重读了手边的这本古典诗词书。
《蒋勋说唐诗》尽以唐朝诗歌为题,从初唐品评至晚唐,历数几位深具代表性的诗人和诗篇,并以作者的美学眼光和学识修养做了阐释。
就跟随着书中的脚步,感受这大唐盛世孕育出的诗中上品吧……打开书页就可看到单在诗人王维一人的身上便兼具两种气质。
取过进士,晋过高官的他有“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意气风发;以及后来晚年隐居山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从容。
诗人李白一生以游侠精神仗剑天涯,写下大量诗篇,以他的天马行空让人学会放下一些事。
心情郁闷不得志时不妨读读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苦短,不过匆匆数十载,更要放开怀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为什么要把时光浪费在不美好的事情上呢?既然时间有了紧迫性,人生虽有不如意事八九,就好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苦中一点甜吧。
而诗人杜甫与白居易诗中饱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感召人们能够拾起一片心。
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我们生活的周围仍有弱势群体的存在。
《石壕吏》、《兵车行》、《卖炭翁》等诗篇描绘出的战乱困苦、民不聊生至今读来揪心。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大爱情怀在千古之下,仍提醒我们,在自身温饱的状态下也不要忘了这世界上仍有许多人还挣扎在贫困线上。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人都应该有同情心、同理心,此时就更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不忘本,惜一饭一蔬。
到了晚唐的李商隐,诗作哀艳浓丽,却是往内收的,集中式的关注自身。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读书笔记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诗史上的丰碑。 唐诗很美,蒋勋老师的讲解很暖。 跟着这些诗,看了大美的唐。 上班路上边骑车边听书唐宋盛世太多故事却总有种忧愁弥散在记忆里。 某一个上午,无意中听到蒋先生解读《金刚经》,他的声音,语调,甚至是神情,都和那天的蓝天白云特别 契合。在人群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人,只有走出去,孤独的时候,才能更接近自己。 “存在”存在于个人的选择里。 读完蒙曼再来读蒋勋,同样的唐诗解读,蒙曼看到诗美,蒋勋看到人美、情美,特定时代的群体生命经验… 有更宏大更细腻的美学感受。 最喜欢李白和李商隐,李白的浪漫灵气、李商隐的唯美含蓄,都是我很欣赏的。 蒋叔的这本书写得美。 读此书,犹如梦回大唐盛世,在诗里游历山川湖海,在诗中体悟人生百态…
谢谢观看
繁华的沉淀 抽象与象征
更持红烛赏残花
深知身在情长在
人间重晚晴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 与憎
生命的荒凉本质 寻找知己的孤独
1
典型情诗
身无彩凤双飞 2
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
3
泪与啼
4 晚唐的生命情
调
5
最深的情感
作者介绍
蒋勋(1947年-),祖籍福建福州,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 与作家。他早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 作品数十种,代表作品有《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说红楼梦》等,曾荣获吴鲁芹文学奖等诸多奖项。
蒋勋说唐诗(修订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蒋勋说唐诗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1在这本书中蒋勋教员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来讲解唐诗的繁华,使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增添了对唐诗的另一种理解。
蒋勋教员认为从魏晋南北朝起头的三百多年一直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
唐诗是诗歌到唐代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
前人语言的积累和唐朝开放性使得唐代的诗人也有一种生命的开放性,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大气的诗歌,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前人,后不见来者”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了孤独感。
唐代的诗人都是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像李白,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碰杯邀明月”同时又好大的自恋与孤独。
唐代的诗人不断的往高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到最孤独的巅峰上。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夕照圆”充满了孤独感,正因为这种孤独,使得诗人起头与宇宙对话。
唐代的文人也随着大唐帝国的开拓来到塞外,所以才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只在书斋里是写不出如许的诗句的。
蒋勋教员从时代的特点来说唐诗出现的必然性,使我们更能理解唐诗。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2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很是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练直白,引经据典的评论,滑稽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期间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服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讲解,令我对这首本认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
而李白又是另一种气概。
《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率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味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
《蒋勋说唐诗》中,蒋勋用十个章节来讲述他心中的最精彩的一百首唐诗,他心中最好的唐朝诗人,以下是“《蒋勋读唐诗》读书笔记”,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谁现在还会读唐诗?想一想,心里有些吃惊,似乎只有中文系的部分学生和牙牙学语的孩童。
这当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它实在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当下显然不是一个读诗的时代。
读诗既没有时间和心情,也不能改善生存环境。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需要一些诗歌的味道。
比如,当有一天面对青山碧水时,我们往往兴奋起来得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表达点什么,却似乎只能在“啊啊”声中悻悻地放下手臂。
当我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想文雅一下生活时,却只能词不达意地说着各种说辞或各类段子,请对方下酒。
第一个场景很静美,第二个场景很热闹,诗似乎都不能与之相融。
但在唐代,诗充盈于生活的各种场景,那时的诗人面对美景可以吟诵抒发,面对美酒可以高唱豪饮。
这么说,你会说,那是在唐代呀,现在怎么可以!唐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蒋勋说,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
但我们对那样的露营岂能无动于衷?唐朝是一次短暂的出走,唐诗里的灿烂与华美让我们感动和嫉妒。
我们期望“梦回唐朝”。
那么,怎么回去?
蒋勋告诉我们,要读点唐诗。
因为,唐诗是一粒珍珠,
值得我们关注和珍惜。
蒋勋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年,有很多文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在为一个大时代的到来做准备,准备文字,准备声音,准备诗的韵律与结构,这个过程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过程。
唐代是诗的盛世,经过几百年“水到渠成”的积累准备,唐诗绽放出灿烂与华美的气质,那么多诗人像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欣然相携着来赴诗的盛会。
蒋勋是怎么来读唐诗的呢?他先讲“大唐盛世”,有了真正的“盛、大”,唐朝才是一场精彩的戏,那么多诗人才能在这个舞台上留下自己的传奇,并共同奏响一部空前绝后的交响乐。
蒋勋讲的第一首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应将题目中的五个汉字分解开来,即春天不必用来形容江水,花朵、月亮不必形容夜晚,“春、江、花、月、夜”是知己,也是陌路,偶然相逢,又各自离去。
在分析了每句诗的含义后,蒋勋说,这首诗从“用字、用句到哲学思想与文字的华美,都到了完美的境地”,这其实不是张若虚个人才气的表现,而是时代的水到渠成。
没有魏晋时期的清谈,没有“四六骈文”的练习,就不会产生拥有这样胸怀与气度的诗人,也不会产生具有如此明显宇宙意识的“孤篇”巨制。
宇宙意识在唐代被诗人们凸显出来,因此唐诗展现出宏大的格局。
这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阳、山
川对话,他们的生命都被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
也因此,他们才会吟诵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空运,描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浩茫苍凉,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
在蒋勋的唐诗讲解中,他多次提到“农业伦理”,并不断说唐代如何冲破农业伦理。
什么是农业伦理?简单地说,就是日常的生活规矩,应该怎么着,不该怎么着。
唐代是出走的露营,不怎么遵循这个伦理。
与“农业伦理”对应的,似乎是出走与清狂。
在唐代,它显现为“贵游文学”,继承着南朝王谢子弟的传统,显示出豪华、奢侈的风尚,对青春、豪气、挥霍等等进行直接的歌颂。
这也构成了唐诗的主体精神。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挥霍无度的歌颂。
#p#分页标题#e#
在讲到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时,蒋勋谈到,“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两人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的诗歌高峰,李白是诗仙,才气横溢,不遵守人间的规则;杜甫是诗圣,在群体的生活中进行自我锤炼,承担起知识分子对家国的使命与责任。
蒋勋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两个部分:像李白一样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因之放歌山林;像杜甫一样回到尘世间,对最
卑微的生命充满同情与悲悯。
我们一千多年来对两人优劣的讨论,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因为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之开阔。
唐朝的诗人除过具有宇宙意识,反抗农业伦理外,还具有深沉的担当意识。
这之间大概有一个过程,先是有宏大的气象,指天问地,高歌豪饮;但等到“渔阳鼙鼓动地来”,平静的繁华生活被打破,更多的诗人开始记录社会底层被政策体制压迫的苦难状态。
杜甫在颠沛流离的逃亡流浪中,放下长安水边的丽人,开始关注兵车,描绘官吏,埋怨秋风。
文学带来的压力,留着整个历史当中,变成一种良心。
杜甫介入现实的巨大努力,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很好地继承起来。
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发起古文运动,希望文学能够走向非常浅白的道路,与社会改革结合起来。
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对“文以载道”反感,觉得里面是八股教条,但成年后,会逐渐觉得这种反省和批判的动人。
白居易认为文学的格律、形式、文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如果不写出“生民病”,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的。
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他们还是希望能使自己的文字成为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
所以,写了“花非花,雾非雾”白居易不再去写《琵琶行》与《长恨歌》,而是努力关注新丰折臂翁、白头宫女等等,去记录和揭开底层弱势群体的灾难、孤独与苦寂。
对于李商隐的诗歌,蒋勋将之置入晚唐的整个氛围中去分析。
他说,到了晚唐,大唐盛世、李白的故事成了传奇,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也都成了传奇,李商隐时代只能是对唐代华丽的追忆,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充满了幻灭与眷恋的纠缠。
蒋勋将这类文学定之为“颓废文学”,反映出繁华后的反省与沉思。
而读李商隐的诗,主要是体味晚唐这种在繁华过后慢慢暗淡下去的气息,而不是通过论文去分析其中的种种折射。
“画面本身只有一个内容,任何人将自己投射进去,其实都可能是错的”。
中文系白衣飘飘的时代虽是明日黄花,牙牙学语的孩童却是生生不息。
喧嚣红尘无法映出唐诗的色彩与价值,但我们的生活之中却不能没有唐诗的气息。
远离唐诗,是因为我们要面对现实的无奈;亲近唐诗,是因为我们需要安静地面对内心。
出入唐诗,我们的身心才可能更趋平衡、更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