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一果蝇的观察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果蝇实验报告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因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基因组的简单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和遗传特征,探索其在遗传学和行为学领域的应用。
实验一:果蝇的繁殖与生命周期果蝇的繁殖能力强,每只雌蝇可产下数百个卵。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对野生型果蝇,将其放置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果蝇卵孵化后,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整个生命周期约为10天。
这一发现表明果蝇是一种适合进行短期实验的模式生物。
实验二:果蝇的觅食行为果蝇对于食物的敏感性极高,能够迅速定位到食物的存在。
在实验中,我们将果蝇放置在一个圆形培养皿中,将一块成熟的水果放置在圆心位置。
果蝇会通过触角和视觉来感知食物的存在,并迅速飞向食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果蝇在觅食行为中运用了多种感知方式。
实验三:果蝇的遗传特征果蝇的遗传特征是其成为模式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交配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观察后代的表型变化。
例如,我们将一只长翅果蝇(Ww)与一只短翅果蝇(ww)交配,得到了一代杂合子(Ww)和纯合子(ww)的后代。
纯合子表现出短翅的特征,而杂合子表现出中等长度的翅膀。
这一实验结果展示了果蝇的遗传规律,即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
实验四:果蝇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果蝇在学习和记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将一种特定的气味与电击刺激同时呈现给果蝇,经过多次重复后果蝇会形成条件反射,即当闻到该气味时会表现出避开的行为。
这一实验结果显示果蝇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为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型。
结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果蝇是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
其短寿命、易于繁殖和遗传特征的简单性使得果蝇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基因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果蝇的培养和性状观察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五.实验结果野生型果蝇观察:1.雌雄鉴别观察(背、侧、腹面观)图1雌性果蝇背、侧腹面观图2雄性果蝇背、侧腹面观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观察结果分析:1)雌果蝇的腹背部有5条条纹,雄果蝇有3条;2)雌果蝇比雄果蝇长;3)雌果蝇的腹部末端比较尖,雄果蝇的比较圆;4)图中这只雌果蝇正在产卵;5)果蝇的翅膀仍重叠在背上,表明处于昏迷状态;6)雄果蝇有4节腹片,雌果蝇有6节腹片;7)雄果蝇的交尾器为黑色圆形,雌果蝇的产卵管呈圆锥状凸出;8)雌果蝇的腹部似椭圆形,较膨大,雄果蝇的腹部似圆筒状。
总结: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其他个体1.正在产卵中的雌性果蝇:2.示性梳结构:图4雄性果蝇示性梳结构图1产卵中的雌性果蝇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实验室突变型果蝇观察编号22:图5白眼突变型果蝇示雌雄个体三视图编号e:图6黑檀体突变果蝇示雌雄个体三视图编号25:图7残翅突变型果蝇示雌雄个体三视图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编号18:图8野生型雌雄个体及其三视图编号4:图9黄体突变个体侧、顶视图编号6:图10匙翅突变型个体侧、顶视图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 2016级生技班组姓名余梓棋同实验者 2018年 4月30日果蝇性状观察结果记录:为下次杂交实验做准备,选取22号与e号个体进行扩大培养。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2. 观察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 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果蝇若干只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4. 显微镜物镜5. 显微镜目镜6. 滴管7. 玻片8. 载玻片9. 尼龙网10.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方法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使用放大镜观察果蝇的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将果蝇置于放大镜下,观察其头部、胸部、腹部、触角、翅膀等部位的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将果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将果蝇置于尼龙网中,放入培养箱,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孵化时间、幼虫发育阶段、蛹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果蝇外部形态:果蝇头部较大,触角细长,胸部发达,腹部较细,翅膀薄膜状,有翅脉分布。
2. 观察果蝇内部结构:果蝇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观察果蝇生殖发育过程: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孵化时间约为12小时,幼虫发育阶段分为三个阶段,蛹化时间约为4天,成虫羽化时间约为2天。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触角、翅膀等器官。
2. 果蝇内部结构复杂,包括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具有明显的变态发育特点。
七、实验讨论1. 果蝇作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便于观察和研究。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水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生命历程和遗传特征,了解果蝇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原理:果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生物,它具有生命周期短、培养容易、繁殖能力强等优点,因此成为遗传学的经典模型生物。
这里介绍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制作培养基:将50g玉米粉、25g酵母粉、75g糖和1.5g琼脂混合均匀后加入800ml蒸馏水中煮沸,煮沸后加入10g麦芽糖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ml5%酸性苏打溶液,再加入1.5ml甲基对羟基苯甲酸(表面活性剂),继续搅拌均匀后煮沸5min。
2、制作接种用液体:将20只成年果蝇挑选出来放入一个小玻璃瓶中,加入3ml20%甲醇溶液。
3、取出培养基,晾凉后将培养基先倒入瓶底1cm处,然后加入接种用液体,再用润滑油封瓶口。
4、将装有接种液的瓶子放入恒温器内,设定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70%,24h-48h后开启显微镜。
实验结果:观察果蝇约经过2周的时间后,开始产卵。
果蝇的卵是白色小圆球状的,直径约0.8mm。
果蝇的卵在经过1-2天的时间孵化出小型幼虫。
小型幼虫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进入成长期,变成有脚的大幼虫。
成长期大约持续5天。
成长期结束后大幼虫停止进食,脱离食料后,挖掘地洞,变成蛹。
蛹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硬壳,颜色为棕黄色。
蛹期持续6-7天。
成虫期发生在蛹孵化之后。
成虫首先从头部和胸部破壳而出,身体尚未展开,翅膀和颜色尚未发育。
成虫经过4-5天后颜色最浅,紫色的队形在翅膀中形成。
再过2-3天,成蝇翅膀干燥并膨胀到正常大小。
到第10天,成蝇已完全成熟,可以进行交配和产卵。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果蝇的生命周期。
我们还发现了果蝇的遗传特征,比如说果蝇红眼与白眼间的遗传规律是隐性缺失。
这意味着前代中有一个显性基因,因而两种不同染色体中都含有这种基因的果蝇就显示为红眼或白眼;否则,果蝇将拥有两个隐性基因,它就表现为白眼果蝇。
通过对果蝇这一模型生物的观察和遗传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说:果蝇的生命周期短,容易培养、繁殖等特点,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生物之一;在果蝇遗传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基因的遗传规律,如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这些规律对了解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非常有帮助。
实验一-果蝇的观察和饲养培训课件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精
1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精
4
果蝇的生活史
图1 果精蝇的生活史
5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营养需求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 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 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 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 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 之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 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精
6
果蝇培养基配制
取三角瓶以适当大小之棉塞密闭开口, 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釜内,以121℃,1.5 大气压消毒12至15分钟。消毒完成后, 待灭菌釜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釜门使 其半开,再以灭菌釜干燥培养瓶之棉塞 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精
7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粒粉
50克
红糖
20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精
19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精
20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精
21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精
22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及一些突变型的表现性状,鉴定果蝇雌雄性别,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它有一对翅膀,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为模式生物。
通常遗传实验采用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黑腹果蝇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及其学派实验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在2000年对其13600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发现,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
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人类也从果蝇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 olhard)开始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
她从中得知,卵细胞中的四个基因决定了或是监控了受精卵的发育。
1980年她发表了论文“影响黑腹果蝇体节数目和极性的变异”,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就首次将果蝇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
从此果蝇就在这一领域被广泛采用。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活史短。
在十二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3)繁殖率高。
每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所以可以获得大量子代;(4)染色体少。
只有四对;(5)唾腺染色体是多线的具有斑带的巨大染色体、是研究畸变和突变的难得好材料;(6)突变性状多,而且多为形态突变,便于观察识别,所以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果蝇大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过程。
2. 掌握果蝇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 生命周期短,易于观察和实验操作。
2. 遗传背景明确,便于基因定位和功能研究。
3. 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和记录。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其遗传规律,并利用基因突变方法研究基因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果蝇、培养基、酵母提取物、果糖、琼脂、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解剖镜、酒精灯、镊子、剪刀、吸管、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果蝇培养(1)将果蝇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28℃。
(2)将酵母提取物、果糖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制成培养基。
(3)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放入果蝇。
2. 观察果蝇生长发育过程(1)每天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其形态特征、生长速度等。
(2)通过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生殖器官、染色体等结构。
3. 基因突变实验(1)利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诱导果蝇基因突变。
(2)观察突变果蝇的表型变化,分析突变基因的功能。
4. 数据分析(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分析果蝇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蝇生长发育过程(1)果蝇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周期约为10-12天。
(2)卵孵化后,幼虫期约3-4天,幼虫发育过程中形态逐渐变化。
(3)幼虫化蛹,蛹期约4-5天,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4)蛹羽化为成虫,成虫交配、产卵,继续繁殖后代。
2. 果蝇遗传规律(1)果蝇具有明显的遗传规律,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2)通过观察果蝇的表型,可以推断其基因型。
(3)基因突变实验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果蝇表型发生变化。
3. 基因突变结果(1)通过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诱导果蝇基因突变,部分突变果蝇表现出表型变化。
实验1-5果蝇实验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必须严防污染,棉塞不能混用,毛笔、瓷板和麻醉瓶 每次实验必须严防污染,棉塞不能混用,毛笔、 严防污染 使用后必须洗净、消毒、凉干。 使用后必须洗净、消毒、凉干。 2、挑处女蝇时,每次必须把成虫一只不留地取出,并每次间隔不 挑处女蝇时,每次必须把成虫一只不留地取出,并每次间隔不 一只不留地取出 能超过12小时。 12小时 能超过12小时。 3、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 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 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4、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 5、注意使用乙醚麻醉剂,用完后应立即盖好。实验室不能有明火。 注意使用乙醚麻醉剂,用完后应立即盖好。实验室不能有明火。 6、本实验期间,实验室全开放,各组成员必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本实验期间,实验室全开放,各组成员必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安静、整洁、有序。 安静、整洁、有序。
果蝇的系列杂交实验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x 18#♀ x 22#♀ x e♀ x 2 #♀ x 2
#♂
(正交) 正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交) 18#♂ (反交) 22#♂ (正交) 正交) 反交) 18#♂ (反交) 2#♂ (正交) 正交) 反交) e#♂ (反交)
2、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生活史:(最适温度20~25℃)
雌雄果蝇的辨别要点: 雌雄果蝇的辨别要点:
♀ 大小 腹端 腹片 背纹 大 腹部末端稍尖 6个腹片 个腹片 小 腹部末端呈钝圆形 4个腹片 个腹片 ♂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15 克
琼脂(洋菜) 10 克 水 600毫升
添加丙酸作为防腐剂
果蝇培养操作
果蝇可利用乙醚麻醉,以方便试验操作。 麻醉方法
–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 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 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 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 瓶口,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 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果蝇操作方法
果蝇型态观察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 眼形、翅形,刚毛形状与数目,请利用上课 所提供的材料,比对下列图形观察。此外性 别区分为进行果蝇杂交试验所必须,务必熟 悉。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1
2 2 1 1 3 2
黄体
残翅 叉毛
y
vg f
1
2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实验一普通果蝇形态与生活史观察【最新】
实验一普通果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实验日期:2014年3月12日19:00---22:25温度:19℃压强:82.76Kpa班级:12生物技术姓名:熊东学号:20120322210 一、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2.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4.掌握果蝇的麻醉方法,熟悉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
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地区,主食为腐烂水果中的酵母菌约有2500个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 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2. 生长迅速。
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3. 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
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6.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时期。
7.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
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
8.果蝇染色体组成果蝇为二倍体2n=8。
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养果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
2. 掌握果蝇的饲养方法。
3. 观察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
4. 分析果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材料1.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成虫若干。
2. 10%的葡萄糖溶液。
3. 果蝇饲养盒。
4. 玻璃培养皿。
5. 滤纸。
6. 移液器。
7. 电子秤。
8. 温度计。
9. 环境控制器。
三、实验方法1. 果蝇的饲养(1)将成虫放入饲养盒中,加入适量的10%葡萄糖溶液作为食物。
(2)将饲养盒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定期更换葡萄糖溶液,保持饲养盒的清洁。
2. 果蝇的生长发育观察(1)观察果蝇的成虫形态、体色等特征。
(2)记录果蝇的发育阶段,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3)观察果蝇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
3.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果蝇生长实验(1)设置不同温度(20℃、25℃、30℃)和湿度(50%、60%、70%)的实验组。
(2)将果蝇分别放入对应的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
(3)定期观察和记录果蝇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蝇的生物学特性(1)果蝇的成虫形态:果蝇成虫体长约2-3毫米,身体呈黄褐色,复眼大而突出,触角细长。
(2)果蝇的发育阶段:果蝇的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 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1)卵期:果蝇的卵期为1-2天,卵呈椭圆形,乳白色。
(2)幼虫期:果蝇的幼虫期为2-3天,幼虫呈白色,体长逐渐增长。
(3)蛹期:果蝇的蛹期为2-3天,蛹呈金黄色,身体缩短。
(4)成虫期:果蝇的成虫期为2-3天,成虫开始繁殖。
3.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果蝇生长情况(1)温度对果蝇生长的影响:在20℃、25℃、30℃三种温度条件下,果蝇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依次增加。
其中,25℃条件下果蝇的生长速度最快,繁殖能力最强。
(2)湿度对果蝇生长的影响:在50%、60%、70%三种湿度条件下,果蝇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依次增加。
实验一果蝇型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设计型实验)观察一.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为双翅目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黑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生物,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果蝇的基本程序;2.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3. 区别黑腹果蝇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4. 观察不同果蝇种类的生活史。
三. 实验器具:完成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品和试剂:解剖镜培养瓶粘贴标签麻醉瓶装有乙醚的滴瓶滴管解剂针或毛刷70%的酒精四. 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未知果蝇1; 未知果蝇2; 未知果蝇3; 未知果蝇4五. 实验方法及步骤:I. 培养基的配制: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果蝇的培养基。
可能使用最简单方便的是“快速培养基”只需加水就可以配成可使用的培养基,不需加热,不过,一些工作者建议加5滴5%的丙酸以防霉菌,尽管方便,但大量使用时会显得非常昂贵。
Demerec 和kanfmann的果蝇指南有一些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另一个有用的培养基要归功于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的C.B .Bridges ,它的配料如下:20g琼脂200g玉米粉145ml 蔗糖汁(Karo Syrup)或红糖145ml糖密(Br’er Rabbit Molasses )2400ml 蒸馏水4.5g Dowicil-200溶于15ml蒸馏水方案1首先加热溶解琼脂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1000ml蒸馏水。
小心地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
在加玉米粉之前,先将玉米粉溶于400ml未加热的蒸馏水中(这样做可以防止玉米粉在热的琼脂悬液中形成团块)。
实验一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精品--
果蝇操作方法
果蝇型态观察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 眼形、翅形,刚毛形状与数目,请利用上课 所提供的材料,比对下列图形观察。此外性 别区分为进行果蝇杂交试验所必须,务必熟 悉。
--精品--
--精品--
步骤和方法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诱变及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和5对白眼果蝇到空瓶中
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实验 者姓名。饲养两周后供下次实验使用
--精品--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 方法,并设计实验尝试。
– 腹部腹面有4个腹片
– 前腿跗节上有性梳
--精品--
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体形大小)
雌
--精品--
雄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精品--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精品--
雄果蝇在前肢先端第二节具有性梳
--精品--
野生型:
–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精品--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果蝇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以了解其繁殖规律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培养皿、饲料和显微镜。
首先,将果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生命周期,并记录下其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行为。
实验结果:果蝇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果蝇卵的大小约为0.5毫米,呈椭圆形,透明且粘附在培养皿上。
幼虫孵化后,会从卵壳中钻出来,身体呈白色,长度约为2毫米。
幼虫主要以食物残渣为食,通过蠕动的方式在培养皿中活动。
在观察过程中,还发现幼虫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可能是用来与同类进行沟通。
当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进入蛹的阶段。
蛹是果蝇的静止期,身体呈棕色,长度约为3毫米。
蛹的外壳坚硬,保护着内部的昆虫。
在这个阶段,果蝇在外部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最长。
最后,蛹会蜕变成成虫。
成虫的身体长约为3毫米,呈黑色,具有两对透明的翅膀和红色的眼睛。
成虫主要以果蔬为食,通过吸食果汁和腐烂的物质来获取营养。
观察中发现,成虫会频繁地振动翅膀,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此外,成虫还会进行交配和产卵,完成果蝇的繁殖过程。
实验讨论: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
果蝇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从卵到成虫只需要约10天的时间。
这种快速的繁殖能力使果蝇成为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模式生物。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果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无论是在幼虫阶段还是成虫阶段,果蝇都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环境条件。
这种适应能力可能与果蝇的基因组结构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果蝇的适应机制提供了线索。
此外,果蝇的行为习性也是我们观察的重点。
幼虫的蠕动行为可能与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有关。
成虫的振翅行为可能与寻找伴侣、保持身体平衡以及逃避危险有关。
这些行为习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果蝇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总结:通过本次果蝇的观察实验,我们对果蝇的生命周期和行为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果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蝇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方式改变果蝇的性状。
3. 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情况。
二、实验原理:果蝇是常见的家蝇类昆虫,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观察。
果蝇的繁殖方式是雌雄交配,雄性果蝇有较长且尖锐的性腿和黑色性斑,雌性果蝇则没有。
果蝇的性状受到基因的控制,可以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措施来改变果蝇的性状。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玻璃瓶、标签、棉花、果蝇培养剂、果蝇筛、酒精、显微镜等。
2. 实验前准备:将玻璃瓶贴上标签,标明实验日期和内容。
3. 构建果蝇培养环境:将玻璃瓶内放入一层湿润的棉花,然后倒入适量的果蝇培养剂。
4. 放入果蝇:用果蝇筛将成虫果蝇筛入玻璃瓶内,盖上盖子。
5. 观察果蝇:每天观察果蝇的数量、活动状态和性状。
6. 交配实验:将雌雄果蝇放在同一个培养瓶中,观察交配情况。
7. 选择实验:根据性状选择某些果蝇进行繁殖,观察后代的性状变化。
8. 突变实验:将果蝇暴露在一定剂量的辐射源下,观察突变果蝇的性状变化。
9. 遗传分析:通过交叉配对的方式观察果蝇后代的性状分布,分析遗传规律。
四、实验结果:1. 果蝇繁殖情况:果蝇的繁殖速度很快,只需几天就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观察期间果蝇的数量逐渐增多。
2. 交配实验结果: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果蝇会进行交配,种群数量会增加。
3. 选择实验结果:通过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果蝇进行繁殖,后代中特定性状的表现会增加。
4. 突变实验结果:突变果蝇的性状会发生明显的变异,如体色、翅膀形状等。
5. 遗传分析结果:通过交叉配对的方式观察果蝇后代的性状分布,发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论:1. 果蝇的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易于培养和观察。
2. 通过交配、选择和突变等方式可以改变果蝇的性状。
3. 果蝇的性状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性状可以通过交叉配对观察和分析。
六、实验启示:果蝇实验是一种经典的遗传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生物的遗传机制和变异情况。
实验一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
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的:学习区别雌雄蝇和观察果蝇主要性状,掌握制备果蝇饲料和进⾏果⼀般⽅法。
⼆、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长迅速,⽣活周期短,没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个世代;繁殖⼒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多数⼦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其突变形状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泛应⽤。
三、实验材料、⽤具和试剂:饲养的野⽣型和⼏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镜,饲养瓶或饲养管,⿇醉瓶,⽩瓷板,棉塞,玻璃棒,镊⼦,⼤烧杯,酒精灯。
三脚架,⽯棉⽹,标签,新⽑笔,酒精棉球,吸⽔纸,⽟⽶粉,琼脂,葡萄糖,酵母(原液或⼲粉),⼄醚,丙酸或乳酸,死蝇盛留器,胶⽔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制备饲料:1、准备作为饲养瓶的⼴⼝瓶或玻璃管(消毒、⼲燥)并按饲养器⼝部⼤⼩制备棉塞(消毒)2、果蝇的幼⾍和成⾍的主要⾷物,都是饲料内繁殖的酵母菌。
按照下表成分和下述⽅法制备饲料。
常⽤的果蝇饲料及成分按配⽅之⽐例称量所需物品。
先⽤定量中2/3的⽔将琼脂煮化,再加糖,溶化;再将⽟⽶粉混合于1/3⽔内,搅匀后倾⼊琼脂糖夜中,⼀同煮沸,并随时⽤玻璃棒搅动,待煮沸数分钟,饲料成为可流动的浆糊状时,即倾⼊饲养器内。
每⼀饲养器内的饲料厚度约为2CM即可。
倾⼊饲料时,应注意勿使饲料倾在饲养瓶内的侧壁上,以免粘着果蝇。
每⼀饲养器内装好饲料后,⽴即塞好棉塞,直⽴在⼀旁。
(两天后)待凝后,⽤镊⼦夹酒精棉球(拧⼲)将器内侧壁上的⽔珠和饲料擦⼲净,滴⼊1—2滴杀霉剂,并转动饲养瓶,使杀霉剂均匀分布于饲料表⾯,然后滴⼊或撒⼊酵母液或⼲粉,使其均匀分布于饲料表⾯。
然后再在饲料内插上消毒的吸⽔纸(作⽤是吸取⽔分和供给幼⾍化蛹的场所),塞好棉塞,放置于258℃左右的恒温箱内待⽤。
为了保证酵母菌和果蝇的良好⽣长和繁殖,必须注意防⽌霉菌和其他细菌在饲养瓶内繁殖,使⽤的杀霉剂只有⼀些抑制霉菌⽣长的作⽤,⽽⽆绝对防⽌的作⽤,因此关键在于各项操作中,严格消毒和灭菌。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的突变现象及遗传规律
遗传实验观察果蝇的突变现象及遗传规律在遗传学中,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被广泛用作研究模型生物。
其迅速生长、数量庞大、繁殖快速的特点,使得果蝇成为了理解遗传现象及遗传规律的理想材料。
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实验,人们揭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突变现象,同时也揭示了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
果蝇的突变现象可以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导突变两种。
一、自发突变的观察自发突变是指在果蝇群体中,突然产生的不同于正常个体的突变个体。
通过观察自发突变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因的功能以及遗传规律。
1. 翅膀突变(Wing mutations)果蝇的翅膀通常为完整的,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翅膀缺失、变形或异常发育的突变果蝇。
这些突变可能导致果蝇无法正常飞行,或者飞行姿势异常。
2. 眼睛突变(Eye mutations)果蝇的眼睛通常为红色,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果蝇眼睛颜色变异或缺失的突变现象。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白眼果蝇(white-eyed flies),它们眼睛呈现无色或浅黄色。
3. 身体色素突变(Body color mutations)果蝇的身体通常为黑色,但有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身体色素变异的突变果蝇。
典型的例子包括黑色果蝇(melanistic flies)和黄色果蝇(yellow flies)。
通过对自发突变的观察,我们可以推断某些突变可能与特定的突变基因相关。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和其编码的蛋白质,有助于我们对突变造成的表型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诱导突变的观察为了更好地研究果蝇的遗传规律,科学家们还采用了诱导突变的方法,通过人为手段诱发果蝇产生突变,以进一步深入了解遗传过程。
1. 辐射诱导突变(Radiation-induced mutations)通过暴露果蝇个体或其遗传物质于一定剂量的辐射中,可以引发基因突变。
常用的辐射包括X射线和紫外线。
通过辐射诱导,果蝇体内的基因序列可能发生改变,导致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 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实验原理
双翅目:一对前翅+一对平衡棒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 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二、实验原理
※果蝇(Drosophila )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属。3000多种,我国800多种。 双翅目:成虫具有一对发达、膜质的前翅,
腹部末端色浅, 腹部末端黑色,腹
腹部背面呈5条 背3条条纹,最后
黑色条纹
一条极宽,并延
伸到腹面,呈一明
显黑斑
雌
雄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
6个腹片(腹部体节)、腹 部底部产卵管、圆锥状凸出
♂
4个腹片、腹尖下侧交尾器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雄果蝇: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具有性梳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性梳:果蝇只有雄体在 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 一黑色鬃毛结构,形似 一小梳,称为性梳。而 雌体没有性梳。性梳的 有无是鉴别雌雄成蝇的 可靠标志之一,只是需 要放大后才易观察。
左:雄性果蝇的左前足 中:跗节基部的性梳 右:雌果蝇无性梳 C、基节 TR、转节 F、腿节 TI、胫节 TA、跗节
塞上麻醉瓶,平放在桌面上 7、半分钟后,观察果蝇,不再爬动,并在瓶壁上站不稳,麻醉完成。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⁰角翘起,表明麻醉 过度,不能复苏死亡。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3、果蝇的麻醉方法
8、补救措施:如果蝇在观察中苏醒过来,可用 一平皿,内贴一带乙醚的滤纸条,罩住果蝇进行 麻醉补救。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果蝇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4 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1.卵
1-2d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的生活史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一)果蝇生活周期的观察
※最适培养温度:20~25℃,温度高,生长快,高于30℃不育甚至死亡。
突变型:叉毛(f)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3、果蝇的麻醉方法
果蝇具有趋光性,并且喜欢向上爬。利用这些特性,能方便将果蝇转 移到麻醉瓶中进行麻醉。
1、轻拍培养瓶,使果蝇落于培养瓶底部; 2、右手两指取下培养瓶塞,将培养瓶与麻醉瓶紧密对接; 3、左手握紧两瓶接口处,倒转使培养瓶向上; 4、右手轻拍培养瓶将果蝇震落到麻醉瓶中; 5、分开两瓶,将瓶盖各自盖好; 6、将麻醉瓶的果蝇轻拍到瓶底,迅速拔出塞子,滴上几滴乙醚,重新
(2)突变型果蝇形态特点
突变型:白眼(w);小翅 (m);残翅(vg)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突变型
突变型:墨黑眼(se)
卷翅(Cy)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突变型:短翅(dp)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六、实验结果及作业
1、区别别并记录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形态 结构? 2、描述比较雌雄果蝇的形态差异? 3、记录观察到的果蝇生活史 。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果
25℃:卵 5d 幼虫 2-3d 蛹 3-4d 成虫 。
蝇 生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活 ※幼虫:一龄—24—h 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
周
黑色钩状口器。
期
特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
腹部末端 呈钝圆形
颜色 腹部末端色 腹部末端黑色,
条纹 浅,腹部背 腹背3条条纹,
面呈5条黑 最后一条极宽,
色条纹
并延伸到腹面,
呈一明显黑斑
性梳 无
第一对足跗节 基部有性梳
腹部 6个腹片 产卵管
4个腹片 交尾器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
♂
大
小
腹部末端稍尖 腹部末端呈钝圆形
点
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羽
化后8小时即可交配,2天后雌蝇可产卵,雄蝇镜子可贮存雌蝇受精囊,逐
步释放。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二)不同果蝇的形态特征比较 1、果蝇雌雄性别的鉴定
生型黑腹果蝇: 长翅、 红眼、直刚毛、灰身等。
突变型黑腹果蝇: 小 翅、残翅、白眼、焦刚 毛、黑身等。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四、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体视显微镜、培养瓶、 麻醉瓶、毛笔、滤纸、 培养皿等,乙醚、酵母 粉、蔗糖、丙酸、玉米 粉等。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2、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B bw Cy m w e b y vg f
st se
染色体号
性状特征
1
复眼呈狭窄垂直棒形,小眼数少
2
眼呈褐色
2
翅膀向上卷曲,纯合致死
1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1
复眼白色
3
身体呈乌木色,黑亮
2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2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1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3
复眼呈明亮猩红色
3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
(1)野生型果蝇形态特点
野生型:灰体;翅膀呈 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 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 长度的两倍;翅膀有横 隔脉;眼睛为砖红色, 饱满圆形;刚毛平直, 先端略弯粗黑硬毛。 《遗 传 学》校 级 精 品 课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