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动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 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 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 长的限制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 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 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样方法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 [例3]金榜P144T2、3、5 4、年龄组成的种类和特点
[例4]种群年龄组成图示解读 1.模式图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表示老年个体)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了70年代初期人 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群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2.柱形图 下图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 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A )
B C D 表示幼年个体, 表示成年个体, 表示老年个体 3.坐标曲线 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 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B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B ①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 点,CD段表示鼠群数 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 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 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 B 草场退化 。 ________ 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_______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导学教程》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九单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试验: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1.种群的特征【解惑】(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洁的累加,而是具有进展、自我调整、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4)性别比例只影响诞生率。

1.正误推断(1)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2022·江苏卷)(√)(2)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诞生率为10%(2021·浙江卷)(×)(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诞生率最高(2021·浙江卷)(×)(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要选择植物生长茂密处取样(2022·海南卷)(×)(5)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6)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打算的(2022·四川卷)(√)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取样关键随机性常用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捕获数量为n,被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为m)。

3.回答年龄组成的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2)依据图示分析,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观看下图中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典例1】(2011 年广州联考)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
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解题思路]第一步
分析概念图中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密度直接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而出生率直接与种群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有关,死亡率与种 群的年龄组成有直接关系,因此,图中①代表死亡率,②代表 出生率,③代表性别比例,④代表年龄组成。 第二步 分析选项: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影响害
(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
值会上升。
(3)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4)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 灭鼠 捕鱼 不可盲目减少,以至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 K/2 于获得 K/2 保证鱼生存的环境 K 降低 K 值,改变环境, (最大环境容纳量)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条件,尽量提升 K 值 不能单一捕捉某一 性别比例 使某一性别不育 性别 年龄组成 尽量减少幼体 尽量保护幼体 注意事项 K/2 (最大增长率)
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可采 用等距取样法。 (4)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植物种群密度的关键 ①调查关键:植物的识别和随机取样。 ②样方的选取
a.样方数目、大小的确定。 b.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
取的样方应多些。
③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 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取 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 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1.1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分析: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①样方法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蜘蛛、跳蝻等。

步骤:准备;确定调查对象(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不好辨别);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正方形为宜;随机取样: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对于边界上的调查对象,采取“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方式,然后计算密度;计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②标记重捕法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生物。

步骤:第一次捕获生物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保证充分混合。

第二次捕获生物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量记为m。

设种群的生物总量为X,则M/X=m/N。

注意:若标志物易脱落,或生物带标记后易被天敌捕杀,导致m减小,测得X偏大;若第一次标记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捕,则会导致测得X值偏小。

③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④抽样检测法范围:适用于微生物。

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无法体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因此还需研究其他数量特征。

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迁入/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群的个体数目所占的比例。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1.2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的“J”形增长模型假设: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概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是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方程式以及图表、图像等数学表达式。

2.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的“J”型增长(1)“J”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的原因: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这一理想条件只有在实验室或某物种最初进入一条件非常适宜的环境时才会出现。

(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

增长速率不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建立模型:,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 t=N0λt,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时间;N t:t年后种群数量;λ:增长的倍数。

注:当时,种群数量上升;当λ=1时,种群数量不变;当时,种群数量下降。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S”型曲线出现的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使生存斗争加剧,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

(2)实例:高斯的实验。

(3)“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呈“S”型。

①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a.不同物种在同一环境中K值不同。

b.当环境改变时生物的K值改变。

②K/2值:K值的一半,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点。

③增长速率:可以看出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K/2之前不断增加,在K/2之后逐渐减小,当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高中生物复习精讲精练(课题70):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复习精讲精练(课题70):种群的特征

课题70:种群的特征【课标要求】种群的特征。

【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以及对种群数量或发展方向的作用。

【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1、概念: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样方法①样方形状:一般以正方形为宜。

②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3、研究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研究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1)增长型:种群中年幼个体很多,年老个体很少,种群正处于增长期,种群密度会增大。

(2)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3)衰退型:年幼个体较少,而年老个体较多,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减少。

3、研究意义:对于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五)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六)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思考感悟】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则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何?雌性比例大,导致出生率较高,因而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基础训练】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B)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1m 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在数量、分布、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特点。

种群数量变化则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大小的变化情况。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行为和生态位等有着重要意义。

种群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其中包括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健康状况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物种个体的数量,常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数量。

分布范围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范围,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种群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和存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比例是指雄性和雌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对于研究繁殖行为和遗传变异等具有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是指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程度,对于评估种群状况、自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健康状况是指种群在生长、繁殖和生存等方面的状况,常用于评估生物种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特征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栖息地和食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有所不同。

生物因素包括物种的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等,这些生物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和入侵物种等。

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保护和管理物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监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样带法、标记再捕法、人工饲养和生物群落调查等。

样带法是指在一定面积或线条上进行物种排查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标记再捕法是指对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再次捕获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的总体数量和增长率。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2/62
解析 将增长速率曲线转换成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应为 “S”型增长,从t0 t2种群数量一直增长,且捕捞最佳时期为t1 即K/2时。
答案 B
第3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3/62
三、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和研究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 1.影响因素 ⑴ 种内关系影响 ①起始个体数(N0)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直接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
年龄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个体数 甲 600 400 200 乙 400 400 400 丙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5/62
回扣教材
1.教材61页[探究]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选样方的原则、 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 2.教材63页[思考与讨论]及小字部分:种群的空间特征。 3.教材65页数学模型构建。 4.教材67页中间一段“K”值的定义和[思考与讨论]中家 鼠的控制措施。 5.教材68页[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关注7个讨论 问题。 6.教材69页练习一基础题中2。
第3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栏目
步步高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4/62
(3)考查题型: 选择题:②③中的特定知识点加上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 和群落演替。
曲线题考查①中“J”型和“S”型曲线 图解题考查②③ 非选择题 热点材料题考查④ 实验题考查④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填写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示意图(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

(2)根据图示,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备知能]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②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 [学法指导]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1)图示类型示例:①模式图:②统计图:③曲线图:④柱形图:(2)判断方法: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易误提醒]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3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知识点总结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形式: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自然界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2、模型假设(适用条件):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

●或以下情况之一: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没有环境阻力、理想条件下。

3、数学模型:N t =N 0λt其中: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 表示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年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4、增长率:(1)定义:该年种群数量比上一年种群数量多了多少倍。

必修1相关知识链接: 模型1、模型定义: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模型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3、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注意:拍摄的实物照片与视频不是模型。

4、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身特征的模型。

(2)增长率与λ的关系:增长率=λ-1。

①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上升,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②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不变,该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③λ<1,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3)“J”型曲线增长率:由于“J”型曲线的λ是常数,值不变,所以其增长率不变。

5、增长速率(看斜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

(2)计算方法:(3)“J”型曲线增长率:持续增加。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高考生物 考点一遍过 考点 种群的特征(含解析)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考点58 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捕获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正常的⑤【参考答案】B技法提炼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①雌雄相当型:特点 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 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 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 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 只工蜂都是雌蜂。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 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N=(42×38)/12=133只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2、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3、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 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4、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均匀分布的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
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 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 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 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 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 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 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 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知识点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种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了解种群的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生态学和生物进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探讨一下种群的特征。

种群,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多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关联,共同反映了种群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首先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它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例如,在一平方千米的草原上生活着多少只羊,或者在一立方米的池塘水中有多少条鱼。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

对于植物,常用样方法。

比如,要调查一块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我们可以在这块草地上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然后取平均值,以此来估算整个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对于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假设在一个池塘中,第一次捕获了 M只鱼并标记,然后放回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捕获到的鱼中有标记的为 n 只,总捕获数为 N 只,那么该池塘中鱼的总数大约就是 M×N÷n 只。

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是重要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减少。

迁入率和迁出率同样对种群数量有影响。

迁入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一个地区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变化会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另一个特征。

它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量较多,幼年个体数量较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概念:在内占据的生物的个体。

种群是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依据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一)种群密度:1、概念: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原理一般情况下,要逐一计算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研究者通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称取样调查。

概括为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2)方法步骤植物种群密度样方法——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数,然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随机取样)a.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b.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例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以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③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④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核心问题)【特别提示】(1)样方应随机选取(2)样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 m×1m;灌木:4 m×4m;乔木:10m×10m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

(3)样方数目:总体面积大要多取,总体面积小可少取。

(4)样本统计:位于样方边线上的植物计数相邻两边及其交点上的植物;不同生长期的个体都应统计。

例1:在调查某种植物的密度时,共选取了k个样方,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n k株,每个样方的面积均为s平方米,则该种群的密度为(n1/s+n2/s +n3/s +…+ n k/s)/k株/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下图 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 增长(如下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 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 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 化而改变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种群 年龄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组成 密度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易误警示】
①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
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 同一物种。 ②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 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思考感悟 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 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同所致。
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高频考点突破
种群
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 物的全部个体。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 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 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①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解析:选A。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较少的b 点以前进行,故C错。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 化而变化,故D错。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 大数量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 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 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长速率 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故B错。当种群数 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率为0。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数量变化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易误警示】 (1)“J”型、“S”型曲线是研究 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 并不是种群 数量变化的全部。 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 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 1 (2)当种群发展到 K 时是海洋捕捞、森林采伐 2 最好的时期,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2.特征及相互关系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大 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 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 亡率而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 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思考感悟
1.年龄组成能完全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吗?
【提示】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
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
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变化趋势 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两种增长曲线 (1)“J”型曲线 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 ①产生原因:食物、_____________ 适宜、无敌害等。 连续增长 ②特点: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 。 (2)“S”型曲线 环境条件 如空间、食 ①产生原因:受____________ 物、敌害的制约。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2011年北京东城区抽查)下列有关种群特征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 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解析:选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一环境下 差异是很大的,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 不变的。C、D分别为年龄组成与出生率、死亡 率的定义,是正确的。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③调查方法 制订计划 a.样方法:提出问题→__________→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b.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 总数 的比率。 种群个体______ 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②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比例。 ②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______。 变化趋势 。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________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 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②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 环境容纳量 (K值)后,将停止增长。 ____________ 3.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__________ 。 迁入率和迁出率 4.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人工控制 的种群数量不断增 (2)人为因素:受___________ 种群数量 不断减少。 加;野生动植物___________ 5.研究意义 防治虫害。 合理利用、保护野生生物资源;_____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自主梳理
第 1、 2 节 种 群 的 特 征 种 群 数 量 的 变 化
高频考点突破
实验专题探究 命题视角剖析
即时达标训练
2017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基础自主梳理
一、种群的特征 1.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_____ 同种 生物的全部个体。 2.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 数量 特征。 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 ②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