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中国人对友情的理解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对友情的理解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友情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情感之一,它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中国人对友情的理解与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友情被视为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是一种无私奉献和信任的表达。
而在西方文化中,友情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互利关系,注重个人利益和自由选择。
中国人对友情的理解强调情感的深度和长久性。
在中国文化中,友情通常被视为一种亲情的延伸,被赋予了更高的情感价值。
中国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无私的,朋友应该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种友情是一种相互扶持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和彼此间的信任。
在中国,朋友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长久的,甚至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与之相比,西方文化中的友情更多地侧重于个人利益和自由选择。
在西方社会,人们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他们更倾向于与那些能够带来个人利益和快乐的人建立友谊。
在西方,友谊往往是一种互利的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基于个人需求和利益的平衡。
因此,西方人更容易与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性。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和西方文化中不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模式。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利益和人际关系的稳定,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体价值。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人们对友情的态度和行为上。
在中国,友情是一种无私奉献和信任的表达。
中国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和支持,无论是在生活中的困难时刻还是在工作中的挑战中。
中国人往往会为朋友付出很多,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方面的支持。
他们相信,只有在朋友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才能够建立起长久的友谊。
而在西方文化中,友情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互利关系。
朋友之间的交往更多地基于个人需求和利益的平衡。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他们更倾向于与那些能够带来个人利益和快乐的人建立友谊。
因此,西方人更容易与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更注重个人的私人空间和独立性。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科技信息中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友谊。
相应地,在一些名言或谚语中,对友谊都有所表达。
尽管汉语中的“朋友”、“友谊”对应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朋友、友谊的内涵和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大不相同。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友谊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
而美国的friend,是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friendship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伙伴关系。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差别。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重视或无视这种差异,将二者等同理解,就有可能带来交际的困难,造成交际双方的误解。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朋友和友谊的内涵差异。
一、范围不同金庸曾谈到中国人把好朋友视作兄弟,通过义结金兰这种方式和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金庸说:“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
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
”这也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是指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倾诉,感情很深的关系。
与中方来比,西方中朋友概念的范围更广泛。
对西方人来说,“朋友”可以用来指童年的玩伴、在新地方刚认识几天的人、关系密切的商务伙伴、一个深受信赖的知己等。
友谊可以是肤浅的、暂时的也可以是深厚的、长久的。
这也由于美国人一贯开放自由的态度,能够轻松、随时随地交上朋友。
雷尼尔(Alison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inthe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
美国人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是,一旦环境改变,友情也会变化。
另外,在中国,朋友贯通各个方面,朋友之间无所不谈,生活上、工作上都互相帮助。
而在美国,朋友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领域。
东西方文化差异之朋友
• 不问收入 • 不问健康,他们认为这些问题 属于隐私问题。 • 国外即使是很亲密的朋友,如 果一方到另一方家里去也要预 约的,而在中国一般不用。
–Don't ask income ask these questions, they think health belongs to privacy issues. Foreign even very close friends, if one party to the other party's home to also want to reserve, while in China generally do not.
• Foreign friends, Don't ask, don't ask whether marriage age: Chinese people love talking about each other's marital status, to foreign friends is probably not polite conversation. Don't ask experience: Chinese friends love experience, and ask between foreign friends but not so, they think experience both each other's laodiceans and has many kinds of joys and sorrows.there they generally avoided.
• 中国人见面互相打招呼时,常 说:“你吃了吗?” • 汉语中另一个常见的问候语是 “你到哪儿去?”或是“你干 什么去?”,我们可以随便给 个回答,并非真是想了解问候 人到哪儿去或做什么事去
中美友谊观差异探究
中美友谊观差异探究作者:李凤兰张蕾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14期摘要:因为文化差异,中美友谊观存在显著不同,表现在对“朋友”的界定、对朋友的期望、与朋友的亲密程度以及友情的发展和维系方式等方面。
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可以从四个维度,即权力距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对两国朋友观的不同做出恰当的解释。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最大化地减少误会,增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中美友谊观差异原因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理论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都珍视“友谊”。
但是交往时,中国人往往会报怨和美国人的友谊维持不久,美国人则觉得中国朋友习惯介入他们的私生活。
其实,“朋友”和“friend”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有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源于中美文化的不同。
本文拟以霍夫斯泰德的价值维度模式为理论基础,对中美友谊观差异从文化价值观这一层面做多维度分析。
宗教思想,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相互影响,促成了文化价值观,价值观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生活。
当今,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需要我们对受众有更深入地了解,从价值维度理论这一角度来分析,会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中美友谊观差异,在中美人际交往中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与隔阂,实现有效沟通。
一、中美友谊观差异我们首先解读中美友情差异的表现,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朋友”定义不同什么是朋友?中美两国定义不同。
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朋友有两个解释,一为彼此有交情的人,二为恋爱的对象。
第一个解释很好地阐释了普通朋友的定义,其关键词为“彼此”和“交情”,可见中国人眼中的朋友必定是相互的,并且彼此之间必须有交往才能产生感情即交情,这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人建立友谊的前提是兴趣相投、志同道合,一定程度上也会考虑对方的职业、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等,交友圈子比较小。
而依照《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西方朋友可以是除家人外你了解并喜欢的人,可以是支持者,可以是有相同观点或兴趣爱好的人,甚至还可以用来指说话者根本不认识的人。
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08-01-09作者简介:黄滢(1981—),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助教。
摘要:文章基于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揭示了中美价值观中的横沟并探寻了各自价值观的根源。
关键词:友谊;差异;价值观;跨文化交流;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91(2008)03-0031-03中美友谊观之对比分析黄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江苏南通226010)第7卷第3期2008年9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NANTONGVOCATIONAL&TECHNICALSHIPPINGCOLLEGEVol.7No.3Sep.20080引言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访问学者、移民者去美国进一步地学习深造、讲学或工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人交朋友,了解其文化。
因此了解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及与美国人的交友原则可以使得自身很快融入当地文化、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1人际关系的三种不同类型人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基本部分而友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因此谈到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首先要提及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等。
总的来说,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三类:①工具型②情感型③复合型。
[1]“工具型”即人们利用某种人际关系达到自己的目标或获取某种利益。
“情感型”即人们互相依赖尽量满足对方的需要。
“复合型”则包含情感型和工具型,这种关系指人们往往互相了解,和谐相处达到一定的程度,但这种关系也不是最为真挚的,还是有一定目的的。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属于情感型和复合型,而美国人的相处类型应偏向于工具型。
因此在相处中,中国人会觉得美国人太实际太自我,没有人情味。
而美国人会觉得中国人太过依赖别人,要求太多,什么都要讲关系。
中美友谊的对比
对于美国人来说,朋友间不会因此而伤害对方的感情。朋友双方在分 别后一二年中互相寄张 圣诞贺卡或写几封信。之后,他们之间就杳无 音信了。若干年后,老朋友邂逅相遇,双方会 非常高兴的重叙旧情, 并为此感到兴奋不已。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同美国人交朋友容易,深 交却最难;同美国人一见如故,热情有加,但有“人走茶凉”的感觉。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科 登和约瑟夫(J.C.Cordon&Fathi Yousef)曾在其 “A 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美国 人这种友谊称为Kleenex friendship(手绢纸友谊),用 完就扔。 美国人友好随和,世界上没有比结识美国人更容易的,但是他们 深交却最困难。从表面 上看,美国人常常比其他国家都友好,这与其 社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和高度发达经济有直 接关系。作为一个基本 上是陌生人组成的民族,美国缺乏悠久的传统,从小就学会与不同的 人打交道。美国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据美国官方统计,一个美国人在 一生中平均要搬21次家 。美国人调换工作之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 二的,整个社会和公司老板们把这看作是值得称 道的品德,是具有雄 心壮志和冒险精神的象征。由于美国人经常调动工作和搬家,他们对 陌 生人友好。然而,这种流动性又限制人们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谊。美 国学者辛格说,“在我们 现代工业社会人们似乎善于没有丝毫感情色 彩的人际交流。我们要是走到富有感情色彩的人 际交流似乎是极为困 难的。
三、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美国人朋友之间强调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以诚相待。朋友之间 乐于谈论的话题如业余 爱好、节日、气候、国内外新闻、电影、书籍、 体育赛事等。但是,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是 不喜欢他人问津的。例如: 个人收入多少,钱是怎么花的,家里有多少存款,身上的衣服花 多少 钱买的,个人的健康,女士的年龄,家庭情况等。总之,朋友之间不 询问对方的隐私, 也决不干涉对方的私事。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国 朋友间的经济帐一清二楚。若是涉及到两 个朋友之间的劳务关系,如 甲要求乙为自己干活,工作,那么关于报酬的问题,双方都是坦 率得 很,一小时多少钱,决不含糊。朋友一起去吃饭用餐时,如果不是某 人出面邀请,一般 都各自付帐,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平常的事,没有半 点不够“朋友”之意。这都体现了美国人 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隐私, 不愿承担任何义务和压力的价值观念。这些做法对中国人来说让 人难 以接受。中国人认为,朋友之间应该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隐私权和中 国传统文化是相悖 的,中国人喜欢标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事物不可与人言”。既是朋友也就不 应该分彼此。朋友之间应当肝 胆相照,在义利问题上应当重义轻利,为了知己朋友,牺牲自 身某些 利益也在所不惜。直到1988年,我国才以司法解释的形式首次对隐私 权做了初步的法 律规定)。
中美友谊的对比
一、范围和层次的不同
• 中国人的所结成的友谊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即由工作 关系、邻居关系认 识的人。第二种是朋友,这和英语中的friend含义有差 别,中国人所称的朋友一般是志同道 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可在感情 上依托的人,这是一种亲密的、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可 以自由自在的谈论 彼此心中深层次的思想。“朋友”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彼此有交情 的人;一个是指“恋爱的对象”(《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一般熟人 多,但朋友不多。 前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一般是同性,异性朋友很少,因为 这常有谈恋爱或婚外恋的嫌疑。 美国人的友谊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真诚和信任、社会 和心理的支持的基 础上的。美国人一般把友谊关系分为泛泛之交、好友、 密友和深交。美国人往往有许许多多 的泛泛之交、好友、密友,且男性和 女性兼有。深交友谊关系也包括男女两性,但是数量较 少,以志趣相投为 基础。在许多国家,朋友必须是同性的,然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可能存 在异性朋友,他们通常也不认为男女单独相处就会发生性行为。因此,男 性和女性同事可以 结伴同行去参加会议,而任何人都不会认为他们之间的 关系包含性关系。 美国人的这种普遍友好但却表面化的关系在“最好的朋友”这个称谓 上倒有点例外。所 谓“最好的朋友”常常会是某人在高中或大学期间认识 的朋友,这种友谊可能延续几年甚至 一辈子,维系它的不是相互之间的礼 尚往来和患难与共,而更多是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愫。 美国人对“最好的 朋友”的定义甚至也和美国人交友方式的轻松随意遥相呼应。
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
中国人与朋友的友谊关系一般比较长久。中国有句俗话:“在家靠 父母,出外靠朋友。 ”中国人向来好交朋友,珍惜友情。交上一个朋 友需要较长时间,人们一旦成为朋友,这种 友谊将持续很久,乃至一 生。朋友之间,肝胆相照,为了朋友不惜两肋插刀,“士为知己者 死”。中国历史上,君子之交,贫贱之交,患难之交,生死之交,不乏 其例。 一般来说,美国人交朋友快,忘记朋友也快,彼此感情淡漠。这从 friend一词的词义中 也可以看出。《简明牛津词典》中“friend”作为名 词的含义主要有:与性爱和亲属之间的 爱无关的与另一个亲近和相互 友爱的人(One joined to another in intimacy and mutual benevolence One independently of sexual or family love);代理者,例如,作为一对人 中的第二个人(person who acts for one,eg.as second in dual); 熟人,偶然路遇的 陌生人或有机会提起的人(acquaintance,stranger that one comes across or has occa sion to mention again);同情者、 帮手、赞助者(sympathizer,helper,patron)。美 国人社交广,接 触新事物、新思想较快。他们不断寻求新刺激、新朋友、新机遇,以求 开拓 视野,达到取得新的成功的目的。。(Alison Lanier)在其撰写的 《生活在美国》(Living in the 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 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美国人的友情可能是密 切的,连续的,强烈的, 慷慨的,真诚的。但是,一旦环境改变了,这一切也就随之消失了 。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中西友谊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友谊”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美友谊观差异比较
xxxx观对比人处在社会中,不能独自生活,必须和社会接触,必须结交朋友,须得到他人的赞同,须得到别人的关怀。
因此,朋友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友谊的需求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朋友都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正如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友谊格言所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美国人对待友谊的看法也有类似的格言:“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a wilderness.(没有朋友,世界成了荒野)。
”由此可见,朋友对于任何人而言有多么地重要。
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对待交朋结友这件事上,中国人的友谊观与美国人的友谊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今天,我最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谈中美友谊观中存在的差异:一、从定义看新华字典中对于朋友的解释为“同学,志同道合的人或特指恋人”,由此可知,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内心有一把非常清楚的尺。
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却相对宽松。
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对“朋友”一词的定义为“喜欢的人、支持者,不是敌人,讨厌的人”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友谊美国人相比较中国人而言更加开放更加随性。
有个留学生曾经概括说:“当一个美国人称某人为‘朋友',大多数情形下他只是在表示礼貌友好,而不是真的要跟他建立一种友谊。
”二、“xx”持续时间在中国,友谊往往是坚固、稳定甚至是终身的。
就算是分别两地,朋友之间往往都会相互联系,或许是通过打电话或是聚会等,两者的友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1 / 5外国人对友谊并不一定追求“永恒”,美式友谊就有些“速溶咖啡”的味道了,朋友交得快,忘得也快。
美国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大的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性使得美国人的人际关系相对淡薄。
美国人对朋友的热情很快能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
因此,在美国,朋友之间如果一段时间内不联系、不见面,他们的友谊就会迅速地枯萎甚至死亡。
中西方友谊文化差异PPT课件
Typical Chinese Friendship
中西方友谊文化差异
The end …
Typical Chinese Friendship 山涛在司马氏的晋朝做了大官,便想举荐好朋友嵇 康一起做官,然而山涛并不了解嵇康厌恶司马氏, 嵇康大怒,写了一篇 与山巨源绝交书 ,声称断绝关 系,然而到了最后,嵇康在自己弥留之际还是把自 己唯一的儿子交给了山涛。
Shan Tao in the Jin Dynasty Sima became a high-ranking official,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a good friend Ji Kang together official. However, Shan Tao do not understand Ji Kang aversion Sima, Ji Kang great anger, wrote in an article and Hill Giant source John book, claimed to break off the relationship. However, at the end, Ji Kang on his deathbed or the his one and only son over to the Shan Tao.
You are good at playing piano, listening to good music. Ya drum, in the mountains, Zhong Ziqi said: "good, if the Xi Taishan Mindanao mindanao!" Aimed at water, Zhong said: "good Zai Hu Xi Yangyang, if rivers!" It shall be the Zhong ya. My tour in Taishan Yin, died every rainstorm, stop in the rock, sad heart. Is to help the piano and drum. At the beginning of those exercises, and make the mountains sound, every song played, its poor interest zhe zhong. He is Sheqin and sighed and said: "good, good, listen to the husband! And my heart is still in my heart. I used to escape what sound?"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之对比研究
一
、
人际关 系的 三种不 同类型
系亲密 的人都可 以称 作朋 友。 19 9 5年版 的 《 明牛津字典》 简 中, 友可以是 :. 朋 1 双方感情要好, 彼此尊重的人 ;. 2 同情者 :
3 帮助者 ;. . 4 客户 ;. 5 一面之缘 的人 ; . 6 对一个 机构提供定 期 赞助或 帮助 的人 ;. 系较 近的亲戚等 。( 7关 楼鲜 艳.0 51 ) 2 0 :2 。 由此 可 见 , 美 两 国人 民对 “ 友 ” 的 词 典 定 义 是 大 不 相 同 中 朋 的 , 于友谊美 国人 比中 国人更加开放更加随意 。 对 ( ) 二 中美两国人民对于发展和维 系友谊的方式存在差异 中 国人对交朋友 这件事情非常慎重, 往往要经 过很 长一 段时问 的接触 , 等彼此深入 了解 后 . 觉得 彼此兴趣相投 , 能 才 成为真正意 义上的朋友 。所谓 “ 患难见真情 ” “ , 不打不相 识” 有的人甚 至认 为经历 一些“ 大事 件” 后才 能培 养深厚 的友 之 谊, 如刘 、 、 关 张桃 园三结 义。中国人 的友谊是稳 定的 。 是一生 相随 的 , 以要慢 慢地培 养 , 所 需要彼此 都投 入一定 的时 间和
中国留学生 、 民者和访 问学者 、 移 去美 国学 习深造 、 工作或讲 学 。在这种情况下 , 可避 免地要 与美国人交朋友 , 不 并了解其
文化 。不 同国家 、不同文化, 人们 由于其社会历史 背景 的不 同, 所持 的友谊观是 也是 大相径庭 。友谊 观与 国度 、 民族 、 文
化和 心理 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密 切的联 系。因此 , 想要快 速融 人美 国当地文化 、 提高 学习 和工作 的效率 . 实现成 功 的
中美友谊观差异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0期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陆欣王小芳(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对友谊概念的理解也有所同。
本文从范围和层次不同、深浅和牢固程度不同、交谈话题不同和责任理解不同四个方面进行对比。
对中美友谊概念差异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发展和巩固跨文化友谊。
关键词:友谊;范围;层次;深浅;牢固程度;价值观;责任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06)04-0076-04在任何文化中,友谊与人际交流关系密切。
友好的交流会促进友谊,友谊会促进信息的交流。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这句英语习语所表达的内容反映了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美德。
但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却持有不同的交友观。
美国人的交友观与中国人的交友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范围和层次的不同中国人的所结成的友谊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熟人”,即由工作关系、邻居关系认识的人。
第二种是朋友,这和英语中的friend含义有差别,中国人所称的朋友一般是志同道合、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可在感情上依托的人,这是一种亲密的、有深交的人际关系,可以自由自在的谈论彼此心中深层次的思想。
“朋友”在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是彼此有交情的人;一个是指“恋爱的对象”(《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人一般熟人多,但朋友不多。
前一种意义上的朋友一般是同性,异性朋友很少,因为这常有谈恋爱或婚外恋的嫌疑。
美国人的友谊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真诚和信任、社会和心理的支持的基础上的。
美国人一般把友谊关系分为泛泛之交、好友、密友和深交。
美国人往往有许许多多的泛泛之交、好友、密友,且男性和女性兼有。
深交友谊关系也包括男女两性,但是数量较少,以志趣相投为基础。
在许多国家,朋友必须是同性的,然而,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可能存在异性朋友,他们通常也不认为男女单独相处就会发生性行为。
中美友谊观之对比研究
12海外文摘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和美国的交流更是迈向了新阶段。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公司职员,移民者去往美国学习、工作或者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人交朋友。
但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交朋友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了解双方友谊观的差异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了中西方友谊观的差异, 希望能在跨文化交际中给予一定的启示,并有助于发展和巩固跨文化友谊。
2 中美友谊观的差异性“朋友”和“友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谈论的永恒话题。
友谊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是人在社会群体中,通过交往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
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友谊都在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友谊的内涵,两国人民有种不同的理解。
2.1 定义上的差异在中国古代,人们就非常重视交友之道,并把朋友作为五种人伦关系之一。
但是“朋友”这两个字,原是两个概念。
《礼记》中有言“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按照古人的解释,“同门”是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所谓“同志”,是指志趣相投,能合得来的人,所以这个“友”,就是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概念。
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论语》里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样的名言,《论语》里说的“朋友”,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同学和朋友”这两个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朋友原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已与现代“朋友”之意几乎无异了。
在1995年版的 《简明牛津字典》中,朋友可以是双方感情要好, 彼此尊重的人;同情者;帮助者;客户;对一个机构提供定期赞助或帮助的人;关系较近的亲戚等。
由此可见,中国人内心里对“朋友”的界定非常明确,而美国人的“朋友”概念相对宽松,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
从影视剧看中西方文化友谊观的差异-2019年文档
从影视剧看中西方文化友谊观的差异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科技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因此,了解中西方友情观的差异就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
《武林外传》和《老友记》分别是中美影视剧中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
两者都讲述了几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成长背景且性格迥异的年轻人机缘巧合下住到一起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影视剧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展现了两拨年轻人因为情感、原则、生活发生矛盾、闹出笑话到最后和谐解决的一个个生活趣事。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被逗笑或被感动的同时,也看到了两国年轻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
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友谊观。
相同的是中美文化中都非常重视友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友谊观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朋友间的独立性。
一、以经济状况为主线的剧情回顾及对比在《武林外传》中,几乎每顿饭大家都是聚在一起吃的,李大嘴负责做饭,没有人去计算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饭钱,每个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谈钱伤感情是中国人常说的话,剧中的吕秀才为了讨要郭芙蓉欠他的二钱银子,委婉地提到“二泉映月”“二清关”等各种提示词汇,最后还是不敢直说是要钱。
在《老友记》中,有不少六个人一起聚餐的场景。
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六个人经济状况不同,但是每次聚餐买单他们都是AA制。
六个人中Phonbe、Rachel经济条件较差,但在昂贵的餐厅他们宁愿什么菜都不点也不会产生让朋友买单蹭吃蹭喝的心理,同时几个经济状况较宽裕的出于尊重除非是他们设宴邀请否则也不会付掉应该别人承担的费用。
二、基于剧情的中美友谊观的差异分析――个人独立及隐私性在以上两个情节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美友谊观差异中其中一个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朋友间的独立性及隐私性的差异。
中国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是比较高的,不论是人情上还是金钱上,都存在具体的帮助和来往,朋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中西方文化中友谊观的差异
中西⽅⽂化中友谊观的差异中西⽅⽂化中友谊观的差异由于学习语⾔专业,接触到不少外籍教师,有来⾃北美洲,澳洲和西欧的。
和其中⼀些教师有⽐较多的书信来往,相处也不错。
他们常常会说“我们是好朋友”。
然⽽,对于朋友之间的友谊,中西⽅⼈却有着很⼤的理解上和态度上的差异。
多数中国⼈很难理解西⽅⼈所谓好朋友的概念。
尽管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越来越多的西⽅⽂化涌⼊中国,更多的⼈渐渐懂得了哪些该问,哪些不该说,以尊重朋友的隐私,但是由于受到长期⽂化传统的浸透,双⽅对于保持友谊的做法上差异很⼤。
例如,在我们这⾥,⼀个⼈会很爽快的答应他的好朋友陪他去购物的邀请,即便他⼿头上有⼀些事情要做。
好朋友之间会长期分享同⽢共苦的感受。
袒露各⾃的秘密。
⽽在西⽅⼈看来,你完全可让⼀位朋友和你⼀起做某件事,但是你不要期待他会放下他在做的事,去陪你去做类似于购物那种不是很紧迫的事。
即使是⾮常好的朋友也应该接受对⽅说‘不’,只要对⽅能够给出理由。
其间的独⽴性是显⽽易见的。
在西⽅,居住地的搬迁,⼯作的更换,学业的结束,婚姻的变化等等,都有可能使得深厚的友谊发⽣改变。
这也说明他们的友谊较多地建⽴在互相经常性的来往上。
⼀旦这种频繁的交往变的稀少或停⽌,那么他们的友谊就会凋谢并消亡。
这和我们传统中所说的‘两情若到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相去甚远。
中国⼈⽐较多的是希望良好的友谊能够永远保持下去,直到⼀⽣。
然⽽,西⽅⼈在⼀个时间内会有很多好朋友,但是这种友谊往往同特定的条件与情况有联系。
⼀旦情况发⽣改变,朋友也就发⽣改变。
他们更多的是独⽴性,⽽⾮依赖性。
他们不喜欢⼀⽅过多的依赖另⼀⽅。
在中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个⼈对于他⼈在经济上经常性的资助,⽽在西⽅这可能更多被看作为让被资助⽅产⽣依赖性,也不符合他们对于个⼈品质培养的原则。
⽽在中国,朋友间更多是需要得到具体实在的帮助。
⽐如,找⼀份不错⼯作,请⼀位好的医⽣,职务的提升等等。
西⽅⼈会因为对朋友带来哪怕是⾮常⼩的不便⽽向他致歉。
中西方友谊的差异The DIfference of Friendship
The Friendship and Friends in the Ey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
Although Chinese are more gentle and humble, the definition of friend and friendship is quite clear. We regard the two in a very serious way. Chinese friend must share similar interest, similar personalities. Otherwise they are just acquaintance.
The Differences of Friendship
Between the West and China
Presenter 1 Xiao Zhang 2 Xiao Wang
Proverb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Without a friend, the world is like a wilderness.
Generality
Social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the same. Collectivist culture is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the society. Meanwhile, the American community is leaded by individualism. The differences of values result in various attitudes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s friendship.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高芳芹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中关文化中"朋友"的意义有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范围不同、时间不同和朋友的责任不同这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关友谊观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
【总页数】1页(P147)
【作者】高芳芹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J], 高芳芹
2.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以中国大妈广场舞为例 [J], 刘冠群;谢济光
3.中美文化中友谊观之对比研究 [J], 姚数萍
4.中美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比及其在家庭观中的反映 [J], 陈晓珮
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价值观对比分析 [J], 马冬;胡艳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中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友谊。
相应地,在一些名言或谚语中,对友谊都有所表达。
尽管汉语中的“朋友”、“友谊”对应英语中的“friend”、“friendship”,但是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中,朋友、友谊的内涵和对朋友、友谊的理解大不相同。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来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友谊是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关系。
而美国的friend,是指有共同感受或喜好、能在一起愉快地交流的人,可以用来指非常广泛的人际关系,friendship 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伙伴关系。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对朋友和友谊的认识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差别。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不重视或无视这种差异,将二者等同理解,就有可能带来交际的困难,造成交际双方的
误解。
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西方朋友和友谊的内涵差异。
一、范围不同
金庸曾谈到中国人把好朋友视作兄弟,通过义结金兰这种方式和异姓朋友结拜为兄弟,并立誓:“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
日死。
”
金庸说:“西方社会中,只有热烈相爱的恋人,才会立誓同死。
但在中国这个重义气的社会,友情比爱情更受重视。
”这也说明在中国文化里,“朋友”是指可以互相信任,互相倾诉,感情很深的关系。
与中方来比,西方中朋友概念的范围更广泛。
对西方人来说,“朋友”可以用来指童年的玩伴、在新地方刚认识几天的人、关系密切的商务伙伴、一个深受信赖的知己等。
友谊可以是肤浅的、暂时的也可以是
深厚的、
长久的。
这也由于美国人一贯开放自由的态度,能够轻松、随时随地交上朋友。
雷尼尔(AlisonLanier)在其撰写的《生活在美国》(Liv-ingintheUSA,1981)一书中指出:美国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国家。
美国人很容易结交到朋友,但是,一旦环境改变,友情也会变化。
另外,在中国,朋友贯通各个方面,朋友之间无所不谈,生活上、工作上都互相帮助。
而在美国,朋友只局限于一个领域,不会延伸至其他领域。
对于美国人来讲,在不同的生活领域里有不同的朋友,有打高尔夫球结识的朋友,有车子加油时认识的朋友,有旅游时认识的朋友,有的是家长会上结交的朋友,,有的是修理汽车时认识的朋友等,但这些朋友都不会干涉到彼此其他的领域。
姚明在2009年12月10日接受美
国著名的男人杂志《君子》
的专访中,以自己的经历诠释着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谈及比赛时,他说:“中国有句老话是,友谊第一,比
赛第二。
”
可是在美国这句话必须改成,“比赛是比赛,友谊是友谊。
”对于人情味很重的中国文化,在比赛中要兼顾友谊,而以理性著称的美国人认为比赛和友谊是两个互不干涉的方面,比赛是一回事,友谊是另一回事。
二、时间不同
首先是确定朋友关系的时间不同。
中国人建立朋友关系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最初的时间,中国人一般很少打开心扉,但是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对彼此的逐渐了解,双方才变得亲密。
西方人可能在一分钟内就能交到朋友,但是想要达到至交的水平却很困难。
这也容易造成误解,因为中国人以为已经同西方人成为朋友了,可是却发现西方人已经忘记上次热情的谈话了。
另一方面,中西方维持友谊的时间不同。
中国人更期望长久不变的朋友关系。
朋友可能一辈子都是朋友。
在中国文化里,人们怀有传统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态度,
故友谊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失。
然而,西方人友谊往往同特定的条件与情况有联系。
一旦情况发生改变,朋友也就发生改变。
林内尔·戴维斯在《中西文化之鉴》中谈到即使是好朋友,美国人也可能在一年中换了好几次。
美国人崇尚个体主义,喜欢变化和接受新颖的人和事物,又由于工作、婚姻、子女教育等因素的变化,经常从一个城市或地区迁移到新的地方。
随着每次搬动,不断认识新的朋友,而老朋友逐渐失去联系,友谊也随之消失。
这也可以从中美大学宿舍安排的不同来看。
中国的大学室友们共处一室直到毕业,相对稳定,而且很多人在毕业后还一直联系。
而美国的大学室友流动性很大,在一个时间内会有很多好朋友,但是不是长久不变的。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科登和约瑟夫(J.C.Cordon&FathiYousef)曾在其“AIntroduction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一文中把美国人的这种友谊称为“Klenexfriendship”(手绢纸友谊),就是像手绢纸一样用完即丢。
三、朋友的责任不同
中国人赋予友谊很大的责任,对朋友的期望值很高。
有句歌词就是“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交朋友就是为了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等实际的需要。
朋友之间就要“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甚至是“两肋插刀”,所以在中国文化里,朋友之间要讲义气,意即“因友谊而冒危
险或作自我牺牲的勇气、
态度”。
电影《刮痧》中,主人公大同对他的美国朋友昆仑不挺身帮助却反而在法庭上指证大同打过孩子感到生气并指
责道:
“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上出卖我!”,而他的美国朋友感到委屈和困惑,“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
中国还有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能够患难时倾囊相助的人,是值得信赖的人,所以中国人对朋友有很大的依赖性。
西方
人认为朋友就是互相交流爱好和感受的,是轻松愉快的关系。
所以,
期望有独立性的朋友关系,不喜欢一方过多的依赖另一方。
EdwardStew-ard&MiltonBennet 是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的,“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
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
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
”
四、原因分析
中西方友谊观的不同源于二者不同的文化基础。
首先,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农业对于劳动力的广泛要求促使农业生产者之间要有集中的协作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
朋友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
在重视维护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显得很重要。
“五伦”(古人所说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是古代处理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在
“五伦”里,即把朋友关系作为人伦关系的一个大类,并且强调朋友之间要有信义。
而美国文化基于西方的商业社会文化,重视个体主义,崇尚个人自由。
朋友是他们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
另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推崇“士”和“君子”的交友观。
“中国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在儒家学说中,自身利益与国家、集体、家庭、朋友的利益比起来是小利益,这种文化氛围中,友情重于个人利益是公
认的道德观”
(百度百科)。
中国人可以为自己的好朋友丢官弃碌,甚至可以为朋友去送死,中国古代名著
《水浒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种友谊观。
而美国人会对这种方式大不理解,如果朋友和个人利益冲突
时,他们会说Loveyourfriend,butlookafteryourself.
(爱朋友,但要照顾自己)。
还有,中国人向来讲究实用主义,这也是历史上物质条件不发达造成的,所以结交朋友就是为了结交关系,预备在有事情的时候让朋友帮忙,同舟共济,朋友会提供物质或金钱的帮助。
这会让重视独立性的美国人大惑不解,LindaSchueler&何震在其所著书中提到在中国的一些老外的抱怨,其中的两条就是外国人抱怨被中国人拉着练口语,自己感到被“利用”了,再就是不能和中国人结下友谊。
可见中国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和责任感要求较大,而美国人感到有压力感和被动性。
两种不同的文化基础造成了两者之间交际的障碍。
五、结语综上所述,中美友谊观存在着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都有其深远的文化背景与传统影响。
我们只能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了解中西方之间在
观念、
思维、习俗、人际交往上的差异,能够消除误解,解决中美交流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障碍,有助于彼此建立起更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EdwardStewardC.&MiltonJ.Bennet.AmericanCulturalPatterns [M].InterculturalPress,inc.1991.
[2]LindaSchueler,何震.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3、4):文化差异与挑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LinellDavis.Doingculture: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inac-tion.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程立,程建华.ComparativedictionaryofEnglishandChinesecul-tures.英汉文化比较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5]/view/939550.htm.
中美文化中友谊观的对比
辽宁师范大学
高芳芹
[摘要]中美文化中“朋友”的意义有很大差异。
本文试图从范围不同、时间不同和朋友的责任不同这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中美友谊观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朋友友谊观对比分析原因
人文社科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