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维护修理工作中15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模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模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5bf1e9e009581b6bd9eb25.png)
本次培训到此结束,谢谢!
8、产品不容易脱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常在对部品进行排料时就应考虑部品的出料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以下几 种出料方式: ⑴:风吹出; 对于一些较小的产品,利用吹气销将其吹出。 ⑵:在重心作用下,产品自然滑落; 在下模铣一出料缺口,利用部品的自身重力滑落。 ⑶:零件推零件; 借助条料的传送力,将冲压完成后的部品推出模具。此时应注意模具的升料高度。 ⑷:零件由条料带出; 此方式一般运用在模具在最后工步对部品的外形进行整体落料的情况下采用,通过大力 弹簧将部品重新压入到条料中,在条料送出的同时将部品一同带出。 ⑸:零件整体落料; 在考虑运用此方式之前必须确认部品的毛刺方向是否允许? 为了避免部品粘附在卸料板或凹模板表面,通常会在最后工位的卸料板或凹模板上使用 小顶杆。
80
t
5° ~10°
°~
85
°
第 一 次 弯 曲
第 二 次 弯 曲
R
回弹抵消
回弹抵消
二次弯曲加工
7、模具容易磨损
影响因素:⑴:模具材料的选用; ⑵:模具润滑不够; ⑶:模具材质热处理不良; ⑷:模具间隙太小; 解决对策:⑴:选用合理优质的模具材料; ⑵:合理的润滑; ⑶:模具材料施以表面处理;(如镀钛) ⑷:选择合理的间隙;
5、冲头容易断裂
影响因素:⑴:由于模具间隙不均匀,冲头受到横向负荷而折断; ⑵:模具间隙小使冲头在脱料时受到横向负荷而折断; ⑶:冲头因导引不良使得冲头在冲切时有偏移现象; ⑷:冲头刃部长度过长; ⑸:冲头阶段部发生应力集中; ⑹:冲头所选用的材料; ⑺:冲屑堵塞造成冲头负荷增大; ⑻:卸料板因受到侧压而倾斜; 解决对策: ⑴:模具间隙要均匀; ⑵:模具间隙取大; ⑶:正确的冲头导引; ⑷:冲头刃部长度减短; ⑸:冲头阶段部施以R角; ⑹:使用高韧性的冲头材料; ⑺:凹模直段部取短及下模有确实的逃孔设计; ⑻:防止卸料板发生倾斜;
模具问题及解决方案(3篇)
![模具问题及解决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d5079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a.png)
第1篇摘要:模具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艺装备,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模具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产进度,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本文针对模具常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模具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用于成型、压制、浇注、热处理等工艺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塑料、橡胶、食品等行业。
模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模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模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模具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1. 模具磨损模具磨损是模具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模具材料选择不当:模具材料应具有足够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若材料选择不当,容易导致模具磨损。
(2)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如间隙过大、过小或分布不均,容易导致模具磨损。
(3)模具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加工精度不高,导致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
(4)模具润滑不良:润滑不良会导致模具磨损加剧。
2. 模具断裂模具断裂是模具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原因主要包括:(1)模具材料选择不当: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耐热性等性能,若材料选择不当,容易导致模具断裂。
(2)模具设计不合理: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应力集中、截面突变等,容易导致模具断裂。
(3)模具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加工精度不高,导致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
(4)模具使用不当:模具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受力不均等,容易导致模具断裂。
3. 模具粘模模具粘模是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其原因主要有:(1)模具表面粗糙度较大:模具表面粗糙度较大,容易导致产品与模具粘结。
(2)模具温度控制不当:模具温度控制不当,导致产品与模具粘结。
(3)模具润滑不良:润滑不良会导致模具粘模。
模具维修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模具维修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8311214b73f242326c5f02.png)
冲压模具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内容介绍>>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
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
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
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
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
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
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
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
经划线检测、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模具维修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
![模具维修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b2192076c66137ee061975.png)
模具维修及注意事项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
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
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
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
一.模具维护的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
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
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
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卸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卸料板的拆卸要保证卸料板平衡弹出,卸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凸凹模的维护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
更换凸模要试插卸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
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
更换已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
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
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
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
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
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
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卸料板的维护卸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0d6a4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模具的问题。
模具在生产中可是个“核心角色”,没有它,产品就像缺了腿的蜈蚣,走不动。
可是,模具也不是总能顺风顺水,时不时地就会有点小麻烦。
这时候,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办法解决。
要知道,问题来了,咱们可不能慌张,得先冷静下来,看看是什么原因。
模具不合格,可能是材料不对劲,或者设计上出了岔子。
这就像做菜,食材不新鲜,出来的菜肴肯定没味道。
咱们得“深挖”一下这些问题。
比如说,模具的寿命短得吓人,真让人感到心累。
这时候,得好好看看使用的材料是不是够硬气,能不能撑得住频繁的使用。
模具的保养也非常重要,像小孩儿一样,要经常关心、维护。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被大家忽视,结果就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啊,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模具的设计,嘿,这可是个大工程。
很多时候,设计师一时“兴起”,搞出来的模具形状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样一来,生产时就容易出现误差,真是得不偿失啊。
我们得明白,设计要简洁实用,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设计反而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得多沟通,多交流,把想法摊开来讨论,这样才能减少误解。
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也得小心翼翼。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效果。
就像开车,技术好的人,车子开得稳,技术差的人,容易出事故。
所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用模具,注意事项有哪些。
就算再忙,也得把这个环节搞好,绝对不能草率。
如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
要知道,有时候小问题不及时解决,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大麻烦。
像是漏水的水龙头,初始只是小滴水,等你发现时,整个厨房都淹了。
所以,及时排查,及时处理,是王道。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随时收集操作员的意见,及时了解模具的使用情况。
咱们还得考虑到模具的升级换代。
就像人一样,时间一长,总得更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
![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dbba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f.png)
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偏大1、凹凸模间隙太松加大凸模或减少凹模2、成形块直身太浅、R太大加高成形块减小R位3、压筋压太少追加压筋4、凹模顶底弹力太小加大弹力5、角度偏大研磨角度6、凸凹模未锁紧紧固螺丝或定位7、凸凹模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8、凸模深度不够调整凸模高度偏小1、凸凹间隙太紧加大间隙2、成形块直身太深R位太小减少成形块直身或加大R位3、压筋压得太深降低压筋4、凹模顶底力太小加大顶底顶力5、凹凸角位偏小调整角度6、凸凹模未固定固定凸凹模7、凸凹间隙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8、凸凹深度未到位调整深度偏高1、成形R位太小加大R位2、压筋太小加深压筋3、定位太松固定定位4、凸凹间隙太紧放松间隙5、剪口落料太多减少开料尺寸6、凸模压得太深把凸模上升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偏低1、成形R位太大缩小R位2、压筋太少加大压筋3、定位太紧研磨定位4、凸凹间隙太松调整间隙5、剪口落料不够增加开料尺寸6、凸模压得不够调整凸模深度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不脱料1、缺少或顶料力不够增加顶料或加大顶料力2、冲孔冲头太长缩短冲头3、外脱或内脱太紧或太低调整间隙增高内外脱4、未退磁或油类太多太浓退磁或更换油类5、冲头变形修理或更换冲头6、角度偏小或让位不够调整角度加大让位孔径不良1、冲头同镶件间隙不符调整冲头同镶件间隙2、冲孔后变形成形后冲孔3、冲头同镶件材质不够硬更换或调整冲头同镶件4、压料未到位调整压料5、烧公烧镶件省或更换公同镶件6、冲头或镶件崩角研磨或更换冲头同镶件拉料1、压料不够增加压料力或追加压筋2、余料太多减少余料3、冲头同镶件加钝研磨冲头同镶件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产品擦伤1、光洁度太粗省光洁度2、间隙太紧调整间隙3、油类不够增加油类4、有异物去除异物5、凹模有印省光洁度6、米位不够省R位产品压印1、顶料销太利省顶料销光洁度2、压得太深压力太大调整压力3、顶料销孔螺丝孔销钉孔不够光滑省顶料销螺丝销钉孔4、凸凹模上有压印省平压卯5、凸凹模上有异物/产品有异物去除异物正批锋1、间隙不符调整间隙2、硬度不够更换或调整硬度3、铲模研磨刀口或更换刀口4、烧公或烧模省烧公或烧模、研磨,烧公或烧模更换公同镶件5、油类不够增加油类6、单剪口调整间隙,研磨刀口7、崩角研磨或更换刀口8、刀口钝研磨刀口反批锋1、外脱料太高弹力太大降低外脱料减少弹力2、间隙太大调整间隙拉深起皱1、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2、R位不够光省R位3、走料不够增加走料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5、油类不当更换油类6、压力不够增加压力7、转速太快减少转速拉深破裂1、R位不够增大R位2、光滑不够抛光3、拉深行程太多减少拉深行程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5、边多边少调整间隙6、拉深油不当更换拉深油7、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8、转速太快减少转速9、材质太硬更换材质10、拉深力太小增加拉深力平面度不良1、压力不够调整压力2、脱料不均调整脱料3、材质不当更换材质V折模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1、角度偏大偏小调整角度深度2、V折边有印省V折模边3、平面度超差硬成型冲及凹模取放料物方便性探讨1、非特别材料:模具要退磁2、连续模的落料:不是直接掉料的应加吹气或磨斜度3、导柱的设计应考虑取放材料及材料宽窄4、材料卸压及顶料的平面度5、模具应有材料固定位冲头折断分析1、塞屎2、冲头直身太长3、冲头无固定4、冲头小材料厚5、间隙不符6、刀口不对7、内脱料让位不够8、冲头太脆或不够硬9、冲头变形折弯角度不良(偏大、偏小)1、成形间隙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2、成形深度不够加深成形浓度不合理状态3、顶针顶料不顺修正顶针与轧弯距离,修正弹力大小不均4、R圆角过大减小R圆角,不良结果:会有拉伤偏小原因同偏大问题点修正对策相反折弯边高度不良偏高:1、设计展开2.拉料3、折弯R过大产品不脱料1、弹力太小加大弹簧力度2、冲头太紧重新修正过紧位置3、顶针孔到轧弯边距离太大修正顶针孔到边的距离4、角度小调整气压,骨位降低5、间隙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6、脱料力不平衡修正平衡力度孔径不良孔过大:1、拉料孔变形、变大加大弹弓力度,减小拉料,加刻印2、冲头研磨不标准、过大按标准重新研磨3、冲针不圆修正重磨孔过小:1、压线太深,孔挤小减低压线2、冲头研磨过小重新研磨拉料现象1、单边折弯有拉料做档块结构2、成形力度不够,弹力过小,成形会拉料加大上下弹力产品擦伤1、间隙不合理、偏小调整间隙2、模板硬度不够加硬3、R角不够圆滑研磨R4、板件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产品压印1、与产品接触面凸起位修正光滑且圆角过度批锋正批锋:1、间隙过大2、间隙过小3、刀口不利反批锋:1、内脱高模面太多2、产品分离不顺畅拉伸起皱1、凸凹模不够光滑抛光凸凹模2、上下模压力太小加大上下模弹弓、气顶力度3、凸凹模间隙配对不均匀重新调整间隙4、周边无压料筋加压筋拉深破裂1、R角不够大、光滑2、压料力太大3、R角位硬度不够平面度不良1、下模脱料,压力不够大加大脱料力为气顶,弹力胶2、上模脱料不均匀,产品变形更改上模脱料结构V曲可能产生不良现象1、角度大调整啤机上升调整V曲深度变浅2、角度偏小与上述相反3、V曲时擦伤严重加大R位不良影响角度取放料的方便性探讨1、管位直身位要高顶针面二个料厚,管位尽量不采用管轧弯边冲头折断分析1、冲孔堵屎2、冲针在孔里摩擦不顺3、冲针太小无加强4、脱料不顺操作规程1、上落模操作规程上模前:首先检查啤机闭合高度是否够,模具螺丝是否紧固下模前:详细填写好模具调试管制单。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d85f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a.png)
模具常见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概述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它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模具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模具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模具问题。
问题一:模具磨损严重模具磨损是使用寿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模具表面磨损或凹陷。
磨损的原因可能是: - 使用材料硬度较高 - 使用时间较长 - 模具润滑不足 - 模具设计不合理解决方法: - 使用耐磨性能更好的模具材料,如优质钢材 - 定期进行模具保养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模具润滑,减少磨损 - 对模具进行优化设计,减少出现磨损的可能性问题二:模具尺寸偏差大模具尺寸偏差大是另一个常见问题。
这可能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尺寸不准确,影响产品质量。
尺寸偏差大的原因包括: - 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测量误差 - 模具材料膨胀或收缩不均匀 - 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解决方法: - 提高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测量精度,并进行多次验证 - 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控制材料膨胀或收缩的影响 - 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尺寸偏差的产生问题三:模具易生锈模具易生锈是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模具生锈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模具损坏。
模具易生锈的原因可能是: - 环境湿度较高 - 模具存放不当 - 模具润滑不足解决方法: - 控制使用环境湿度,尽量保持干燥 - 对模具进行正确的存放,避免受潮或受酸碱腐蚀 - 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模具的适度润滑,防止生锈问题四:模具易断裂模具易断裂是一种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模具报废,造成生产线停机。
模具易断裂的原因包括: - 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 - 模具材料不合格或强度低 - 模具使用过程中发生过载解决方法: - 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受力性能 - 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确保其强度和韧性满足要求 -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过载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问题五:模具易堵塞模具易堵塞是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塑料注塑模具。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与维修办法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与维修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3b7a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0.png)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与维修方法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脱料板..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1.凸凹模的维护: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2.脱料板的维护: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3.导向部位检查: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4.模具间隙的调整: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料梢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二.模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对策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1.冲件毛边.1原因:A、刀口磨损;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E、模具上下错位..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2.跳屑压伤1原因:A、间隙偏大;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3.屑料阻塞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於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2对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2对策:A、研修刀口;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於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5.卡料1原因: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2对策: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6.料带镰刀弯1原因:A、冲压毛边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2对策:A、研修下料刀口;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7.凸模断裂崩刃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导致;B、送料不当;切半料;C、凸模强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E、凸模及凹模局部过於尖角;F、冲裁间隙偏小;G、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H、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I、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J、模具导向不准、磨损;K、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I、导料件销磨损;m、垫片加设不当..2对策:A、.解决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问题;B、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C、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D、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E、修改设计;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G、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H、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换;J、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K、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I、更换导料件;m、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8.折弯变形尺寸变异1原因:A、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B、折弯导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损;C、折弯凸、凹模磨损压损;D、模具让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F、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G、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H、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I、材料厚度尺寸变异;J、材料机械形能变异..1对策:A、更换导正销;B、重新研磨或更换;C、重新研磨或更换;D、检查;修正;E、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F、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H、调整;采用整体钢垫;I、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9.冲件高低一模多件时2原因:A、冲件毛边;B、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C、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D、冲剪时翻料;E、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F、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G、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H、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I、模具设计缺陷..2对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B、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C、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D、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E、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F、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G、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H、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I、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10.维护不当1原因:A、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2对策: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冲床模具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
![冲床模具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be6c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b.png)
冲床模具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方法冲床模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具设备,在各种生产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冲床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日常的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故障,我们也需要及时进行排除,以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冲床模具的日常维护和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一、冲床模具的日常维护方法1. 定期清洁冲床模具使用后,应定期进行清洁。
清除模具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可以使用多功能清洗剂或温水擦拭。
注意不可使用酸性或碱性清洗剂,以免对模具造成损害。
清洁后应彻底擦干,防止产生腐蚀。
2. 润滑保养冲床模具需要定期进行润滑保养。
使用润滑油或黄油对模具滑道、导柱等部位进行润滑,以减少磨损和摩擦。
注意选择适合模具的润滑剂,并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润滑剂。
3. 模具存放当冲床暂停使用时,模具需要进行正确的存放。
模具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化学物品和湿度较大的环境。
同时,应避免叠放或挤压模具,以防止变形或损坏。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冲床模具的各个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或损坏。
特别注意检查模具的工作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裂纹或磨损。
同时,还要检查模具的固定螺丝是否松动,是否需要进行紧固。
二、冲床模具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1. 模具损坏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碰撞、磨损和过载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坏。
一旦损坏,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更换或修复模具,以免影响后续的生产工作。
2. 模具卡死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死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模具表面积聚了灰尘或金属碎屑,也可能是因为润滑不足而导致的。
解决方法是进行清洁和润滑,同时检查模具固定部位的螺丝是否松动。
3. 模具磨损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现象。
磨损可能会导致模具工作面不平整,使产品质量下降。
解决方法是定期进行模具的修复和磨损部位的加固,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 模具松动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和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松动现象。
模具松动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或产生噪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事故。
模具维修与保养方法
![模具维修与保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fab07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4.png)
模具维修与保养方法一、模具的维修保养方法:模具是一种高价值的生产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保养,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模具的修复和保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及时维修在使用模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加工或使用不当等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如模具损坏、磨损、脱落等,这时需要及时对模具进行维修和更换。
及时维修能够消除故障,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表面保养模具表面经常会出现因摩擦、腐蚀、垢层等因素而引起的破损和磨损。
对于表面破损,可以采用抛光、喷涂等方式进行修补;对于磨损,可以使用电解抛光、电离子抛光等方法进行修补。
同时,对模具进行常规的清洗和除锈可以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
3.防锈保养模具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容易受到氧化、腐蚀和锈蚀的影响。
因此,做好防锈保养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模具内部,可以采用加压喷涂或涂刷防锈油等方式进行保养;对于模具外部,可以采用覆盖物、盖罩、防护漆等方式进行防锈保养。
4.调整检验模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的检验、调整和修正。
检查和调整主要针对零部件的清洗、调整和修复。
根据模具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调整和修复的时间和范围,避免致命故障的发生。
二、模具维修保养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于模具的维修保养,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模具修复和保养效果不佳、操作流程不当、设备配备不足等,以下将为您介绍相关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模具修复保养效果不佳问题原因分析:模具修复和保养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材料的不合适选择或工艺的不合理处理等所引起的。
解决办法: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做好操作规范和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人员技能的专业性,同时应加强对材料和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在修复和保养中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
2.操作流程不当的问题问题原因分析:操作流程不当,在模具维修过程中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模具的残留物、漏刷、漏覆等。
解决办法:对操作人员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制定操作流程,保证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最好的状态,避免造成额外的损失。
冲压模具维修知识点总结
![冲压模具维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6ee38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7.png)
冲压模具维修知识点总结在制造业中,冲压模具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冲压模具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冲压模具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故障。
因此,了解冲压模具的维修知识点,掌握相应的维修技巧,对于提高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一、冲压模具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1. 模具磨损随着冲压模具的使用时间增长,各种摩擦和冲击会使模具表面逐渐磨损,从而影响其精度和使用寿命。
解决方法是定期对模具进行修复和保养,包括复磨、加工涂层等,以恢复模具的几何形状和表面光洁度。
2. 模具断裂由于冲击载荷和工作负荷过大,冲压模具有可能出现断裂现象。
对于断裂严重的模具,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细致的检查和修复。
同时,对于模具的设计和材料选择要注意预防断裂的发生。
3. 模具卡死在模具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模具卡死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模具间隙过小或者冲压件上有异物导致的。
处理方法是清理模具间的异物,同时适当调整模具的间隙,以保证正常运行。
4. 模具疲劳在长期的使用中,模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疲劳损伤。
为了防止模具疲劳断裂,应该根据模具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模具的使用次数和使用周期。
定期对模具进行材料分析,以及疲劳试验和应力分析等,以确保模具的使用安全性。
二、冲压模具维修的基本流程1. 故障诊断当冲压模具出现故障时,首先需要进行故障诊断,明确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模具的使用情况,或者使用一些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以获得更准确的故障信息。
2. 维修计划制定在确定故障原因后,需要制定维修计划。
根据故障的性质和程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维修方案和时间安排。
同时,要考虑到维修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以便及时准备和调度。
3. 模具拆卸与修复根据维修计划,进行模具的拆卸和修复工作。
拆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模具的各个部件,避免二次损坏。
修复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如磨削、焊接、复涂等。
17个模具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每一个都很经典
![17个模具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每一个都很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097f12a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1.png)
17个模具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每一个都很经典1.废料跳穴a.冲头长度不够按冲头刃口切入凹模一个料厚加1mm更换冲头b.凹模间隙过大割入子减少间隙或用披覆机减小间隙c.冲头或模板未去磁将冲头或模板用去磁器去磁2.废料堵穴a.落料孔小或落料孔偏位加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b.落料孔有倒角加大落料孔去除倒角c.刀口未放锥度线割锥度或反面扩充孔减小直壁位长度d.刀口直壁位过长反面钻孔,使刀口直壁位缩短e.刃口崩,造成披锋大,堵料重新研磨刃口3.披锋不良a.刃口崩,造成披锋过大重新研磨刃口b.冲头与凹模间隙过大线割入块,重新配间隙c.凹模刀口光洁度差抛光刀口直壁位d.冲头与凹模间隙过小重新省模,配间隙e.顶料力过大,反向拉出披锋换弹簧,减小顶料力4.切边不齐a.定位偏移调整定位b.有单边成型,拉料加大压料力,调整定位c.设计错误,造成接刀不平重新线割切边刀口镶块d.送料不准调整送料器e.送料步距计算有误重新计算步距,重定接刀位5.冲头易断a.闭合高度过低,冲头切入刀口部位过长调整闭合高度b.材料定位不当,造成冲孔冲头切单边,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因受力不均断裂c.下模废料堵死刀口,造成冲头断重新钻大落料孔,使落料顺畅d.冲头的固定部位(夹板)与导向部位修配或重新线割入块使冲头上下顺畅(打板)偏移e.打板导向不良,造成冲头单边受力重新修配打板间隙f.冲头刀口太短,与打板干涉重换冲头,增长刀口部分长度g.冲头固定不好,上下窜动重新固定冲头使之不能上下窜动h.冲头刃口不锋利重新研磨刃口I.冲头表面拉伤,脱料时受力不均重新换冲头j.冲头过细,过长,强度不够重新换冲头类型k.冲头硬度过高,冲头材质不对更换冲头材质,调整热处理硬度6.铁屑a.压筋错位重新计算压筋位置或折弯位置b.折弯间隙过小,挤出铁屑重新调整间隙,或研磨成型块,或研磨成型冲头c.折弯凸模太锋利修R角d.接刀口材料太少重新接刀口e.压筋太窄重新研磨压筋7.抽芽不良a.抽芽底孔中心与抽芽冲子中心不重合造确定正确中心位置,或移动抽芽冲子位置,或移成抽芽-边高-边低甚至破裂动预冲孔位置,或调整定位b.凹模间隙不均匀,造成抽芽-边高-边修配抽芽间隙低甚至破裂c.抽芽底孔不符合要求,造成抽芽高度及重新计算底孔孔径,预冲孔增大或减少直径偏差,甚至破裂8.成型不良a.成型模凸模太锋利,造成材料拉裂成型凸模修R角,刀口处适当修R角b.成型冲头长度不够,造成未能成型计算冲头正确长度调整冲头实际长度以达成型要求c.成型冲头过长,成型处材料压变形,甚确定冲头正确长度,调整冲头实际长度以达到要求至冲头断裂d.成型处材料不够造成拉裂计算展开材料,或修R角,或降低成型高度e.定位不良,造成成型不良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f.成型间隙太小造成拉裂或变形调配间隙9.折弯尺寸a.模具没调到位造成角度误差导致尺寸偏调整闭合高度不良或角度差不良b.弹力不够造成角度不良导致尺寸偏差换弹簧c.材质不符合要求造成角度不良导致尺寸换材料或重新调整间隙偏差d.材料厚度偏差引起角度不良导致尺寸偏确定料厚,换材料或重新调整间隙差e.定位不当导致尺寸偏差调整定位使尺寸OKf.设计或加工错误造成折弯公拼块间有间補焊研磨,消除拼块间的间隙,导致折弯尺寸小值得关注的“模具人杂志微信~g.成型公无R角,在角度及其他正常情况成型公修R角下折弯高度偏小h.两边折弯尺寸偏大加压筋I.单边折弯拉料造成尺寸不稳定加大弹簧力,调整定位j.间隙不合理,引起角度不良和尺寸偏差修配间隙k.折刀高度不够,折弯冲头合入折刀太短增加折刀高度,使折弯冲头尽可能合入折刀部队位造成角度不良多一些l.折弯时速度太快,造成折弯根部变形调整速比控,选择合理转速m.结构不合理,折刀未镶入固定模板,重新铣槽,将折刀镶入模板冲压时,造成间隙变大n.成型公热处理硬度不够,造成压线崩或重制成型公压线打平10.不卸料a.定位不当或送料不当调整定位或送料装置b.避位不够修磨避位c.内导柱拉伤,造成打板活动不畅更换内导柱d.冲头拉伤或表面不光滑更换冲头e.顶料销摆布不合理重新摆布顶料销位置f.顶料力不够,或脱料力不够更换顶料弹簧或脱料弹簧g.冲头与夹板打板配合不顺畅修配打板和夹板使冲头配合顺畅h.成型滑块配合不畅修整滑块与导向槽使之配合顺畅I.打板热处理不适,冲压一段时间后变形重新研磨打板,矫正变形j.冲头过长或顶料销长度不够增加顶料销长度或换用长度合适之冲头k.冲头断更换冲头l.模板未云磁,工件往上带给模板去磁11.送料不顺a.模具没架正,导致料带与送料器及模具重架模具或调整送料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b.料带不平调整校平机或更换材料c.不卸料造成送料不顺参照不卸料解决对策。
模具异常及处理方法
![模具异常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79c40f844769eae009edab.png)
四.拉伸(深)破裂
拉伸(深)破裂之原因
1>.凸凹模之间隙过小(包括整体间隙和凸凹模偏移之局部间隙)
2>.凹模无圆角粗糙度过大.
3>.材料材质过硬,塑性不好.
4>.拉深高度超过材料塑性变形的极限(拉深次数为一次)
5>.第二次拉深材料未到位
6>.压边力不够,拉深后凸台边缘起皱或凹陷.
改善对策
1>.调整送料平行度及长度,保証不出现上述情况(模具上之定位作卡料装置)
2>.重新合模,试配凸凹模之间隙后固定,再加工凸凹模定位梢.
3>.将冲头端部追加靠肩.
3.其它之毛边.
原因分析
1>.工件定位过紧而刮出毛边.
2>.避位不够导致刮出毛边(如抽芽,折边后工序在后工站的避位)
3>.抽芽孔上之毛边(预冲孔即有毛边)
2>.工作部位减短一般采用4mm以内.
3>.研磨冲头或凹模,调整间隙(视呎寸之需要)
4>.产线人员保証材料不重压.
5>.更换冲头,保养时检查.
6>.检查弹簧,更换弹簧及冲头.
7>.修改夹板或脱料板之过孔间隙(视凹模之位置修改)
2.其它类冲头断掉之原因分析:
1>.对于结构薄弱之冲头断掉之原因及对策与预冲差不多.
1螺丝本身的受力设计就不够(规格不对或数量不够)
2螺丝本身的材质太差
3螺丝的正常损耗冲次已到而断
改善对策
1将螺丝规格改大.如用M8或M10数量增加(视实际情况而定)
2更换新材质之螺丝
3保养模具对更换
非正常损坏
1二块板之间错位而强行紧固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84a7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7.png)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模具制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模具修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磨损、裂纹、变形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分享几种模具修理改善方案,帮助企业更好地维护和保养模具。
1. 模具磨损修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的摩擦和磨损,会导致模具的表面变得粗糙,或者出现凸起、凹陷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质量。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模具磨损修理:•修补焊接法:根据模具磨损的情况,使用相应的焊材进行模具的修补。
修补后,再进行刨磨和抛光,以恢复模具原本的平滑度和精度。
•梳理法:在模具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清漆,然后使用梳理机对模具表面进行梳理。
梳理时需要根据模具的材质和磨损程度进行调整,以达到修复模具表面的效果。
•焊接涂覆法:在模具表面涂上一层焊接材料,然后使用特殊的机器对模具表面进行抛光和打磨。
这种方法可以修复大面积的磨损,同时也能够提高模具的硬度和抗磨性能。
2. 模具裂纹修理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的应力作用和疲劳,会导致模具表面出现裂纹。
这些裂纹如果不及时维修,会导致模具失效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模具裂纹修理:•钻孔止裂法:通过在裂纹两端钻孔,然后在钻孔处焊接一根金属块,增加模具的强度,以防止裂纹进一步扩展。
钻孔需要准确地确定位置和大小,以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
钻孔止裂法适用于一些小面积、单向裂纹的修复。
•冷压法:采用特殊的装置,在模具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裂纹部分重新贴合,然后使用某些技术进行焊接和打磨。
冷压法操作简单,适用于比较浅的裂纹和比较简单的模具。
•热处理法:将模具进行加热,然后快速冷却,使模具表面晶格结构重新排列,从而消除裂纹。
这种方法对于裂纹较深或者较复杂的模具比较有效。
3. 模具变形修理在模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模具发生变形,这种变形如果不能及时修复,会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质量。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726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8.png)
模具修理改善方案介绍模具是制造工业的关键部件,它们被用来制造各种零件和产品。
模具的损坏和磨损会导致制造过程中的生产停滞和品质下降,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模具维修和改进方案的开发和实施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模具修理和改善方案,帮助企业有效地减少停机时间和提高产品质量。
模具修理模具是一种复杂的机械结构,在长期使用中会发生各种损坏,如磨损、裂纹、磨耗等。
当检测到这些问题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才能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1. 焊接修复在出现裂纹或缺陷时,模具可以用焊接的方法进行修复。
焊接通过热加工的方式来连接金属部件,使它们在恢复原始强度的同时增加了耐用性。
2. 磨削修平模具磨损和破裂往往会导致部件表面不平整,这就需要使用磨削修平来解决。
磨削可以使模具恢复原有的精度和尺寸,从而让其恢复正常运行。
3. 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硬度。
模具在经常的使用中,通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增强其抗击震能力和耐用性。
模具改善方案除了修理外,公司还可以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改良旧技术来改善模具,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 新材料采用新型材料来制造模具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些新材料,如钛合金和碳纤维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用性,从而降低了模具的磨损和破裂风险。
2. CAD和CAM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使模具的制造变得更加高效,并且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完整性。
使用这种技术,企业可以省去许多制造上的繁琐步骤,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快速修改或重新设计模具。
3. 改进模具结构模具的结构改造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式。
通过改进模具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结论维修模具和改进模具结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
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模具制造中出现的问题,以保持生产的正常运行,并且降低其成本和产品质量风险。
模具维修基本要点
![模具维修基本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fc20d576a20029bd642d81.png)
模具维修基本要点1、模具冲压件产生毛边有哪些原因,因采取什么对策?(主要针对落料冲孔等工序)①刀口磨损或崩角……(解决办法)淬火硬度低,需研修刀口。
②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间隙。
③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需进一步调整冲栽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加工精度等问题。
④模具上下错位,需跟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模具冲压件产生跳屑压伤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①间隙偏大时,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修改设计间隙;②如果是送料不当需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③冲压油滴太快,油沾,控制冲压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④模具未退磁,研修后退磁(冲铁料更加注意)⑤凸模磨损,屑料压附于凸模之上,需研修凸模刀口;⑥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需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⑦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可以在凸模刃入端面装入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贴合面积。
其应急措施是:减少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模具冲压件产生屑料阻碍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①废料孔偏小,可加大漏料孔间隙;②漏料孔偏大,废料翻滚,重新修改漏料孔;③刀口磨损,毛边过大,需研修刀口;④冲压油滴太快,油沾,可控制冲压油量或更换有种;⑤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绕结附着于刃部,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抛光降低表面粗糙度或更换材料;⑥材质较软,秀给你冲栽间隙;其应急措施是:凸模刀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家吹气。
4、模具冲压时下料偏位尺寸变异有哪些原因,及采取措施?①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需研修刀口;②设计间隙不当,修改设计并控制加工精度;③下料为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可以调整其位置精度和冲栽间隙;④导正销磨损,销劲不足,可以更换导正销;⑤导向件磨损,可以更换导柱导套;⑦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送料机;⑧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闭模高度;⑨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或由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可以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⑩脱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需调模减小强压深度;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需跟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11)冲切力对材料牵引造成尺寸变异,可以这在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已改善冲切时受力情况或在下料部分位于脱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模具常见异常及处理方法解读
![模具常见异常及处理方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21ec4505acfa1c7aa00cc85.png)
原因对策近浇口部分之原料太松或太紧增加或减少射出时间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模具温度之控制﹐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变更成品设计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调整模具温度近浇口部分之原料太松或太紧减少或增大溢口大小成品顶出时尚未冷却降低模具温度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原料温度原料温度太低提高原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9-11 成品内有气孔原因对策射出压力太低提高射出压力射出时间及剂量不足增加射出时间及剂量射出速度太快调慢射出速度被压不够提高被压料管温度不当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提高后段温度成品断面肋或柱过厚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浇道溢口太小加大浇道及溢口模具温度不平均调整模具温度冷却时间太长减少模内冷却时间使用水浴冷却水浴冷却过急减短水浴时间或提高水浴温度原料含有水分原料彻底烘干原料温度过高致分解降低原料温度原因对策近浇口部分之原料太松或太紧增加或减少射出时间成品形状及厚薄不对称模具温度之控制﹐脱模后以定形架固定﹐变更成品设计几个溢口进料不平均调整模具温度近浇口部分之原料太松或太紧减少或增大溢口大小成品顶出时尚未冷却降低模具温度延长冷却时间降低原料温度原料温度太低提高原料温度提高模具温度9-11 成品内有气孔原因对策射出压力太低提高射出压力射出时间及剂量不足增加射出时间及剂量射出速度太快调慢射出速度被压不够提高被压料管温度不当降低射嘴及前段温度﹐提高后段温度成品断面肋或柱过厚变更成品设计或溢口位置浇道溢口太小加大浇道及溢口模具温度不平均调整模具温度冷却时间太长减少模内冷却时间使用水浴冷却水浴冷却过急减短水浴时间或提高水浴温度原料含有水分原料彻底烘干原料温度过高致分解降低原料温度银条出现在从浇口出来的表面原因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塑料本身含水份或宿料 1. 避免素料结露现象表面有水分注:不要将塑料至较冷的地方了取出后,马上做射出成行加工.2. 塑料预先干燥,尤其已拆封的塑料B.模面上有结露现象 1. 提高模具温度注:提高模具开起关闭的速度可以避免模面结露现象凹陷Array成品的表面在肋及/或厚度改变的地方不平.原因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射胶量不足 1. 增加射胶量且经常秤成品的重量(检查重量)B. 射出速度/压力不对 1. 调整射出速度2.射出速度曲线3.调整射出压力4.射出压力曲线C. 保压压力太低 1. 提高保压压力2.增加保压时间3.检查浇口是否阻塞(污染)注:如果必要的话,加大或重新安排哓口位置(平衡)D. 由于塑料温度太高,造成温度收缩 1. 降低料管温度E. 成品的壁厚差距太大 1. 使用泡剂(收缩不平均)F. 模温太高 1. 降低模具温度喷 痕成品上可以看到从浇口开始成锯齿状塑料流动的痕跻原因 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塑料射入毫阻力的模穴内 1.降低射出速度(检查重量) 2.调整射出速度曲线 注:尤其是刚开始射出的阶段 3.降低射出压力 4.调整射压力曲线注:尤其是刚开始射出的阶段 5.调整料管温度曲线 6.检查浇口的尺寸注:必要的话,加大或浇口尺寸7.检查浇口是否阻塞(污染)且如果必 要的话,调整浇口的位置注:重新安排浇口的位置,使熔胶的流动提早分开8.在模穴内安置阻挡物 注:阻挡物可以使塑料通过浇口时,在模穴内形成阻力光 泽表面不够光泽原因 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模具温度太低或者不规划 1.提高模具温度(检查重量)2.检查模具冷却均匀性及有无阻塞 B. 模具表面加工不正确 1.检查模具表面是否受污染 注:必要的话,清洁拋光 C. 塑料温度太低 1.调整料管温度 2.提高喷嘴温度3.提高热浇道温度设定 D. 射出速度不正确 1.调整射出速度成品表面或透视成品时,可以看到斑点.原因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塑料受污染 1.检查塑料有无受污染注:避免运送途中及混料系统中受污染B. 不正确的色母 1.用本色料射出,以便检查在此加工条件时母料与色母的兼容性C. 在料管内受污染 1.检查及清洁料管注:用料短清洁剂清洗料管,必要的话将料管分解2.用本色射出来检查料管是否清洁D. 流道及浇口系统受污染 1.检查并清洁流道及浇口系统2.检查热浇道系统的死角E. 在混料系统中受污染 1.检查混料系统中可能受污染的地方表面烧焦Array成品表面在塑料流道的未端烧焦原因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空气在模具中无法排出 1.降低射出速度2.调整射出速度曲线3.降低射出压力4.调整射出压力曲线注:尤其在射出的终了降压及速度5.检查成品未填饱的地方,是否排气不良注:必要的话,加入排气口或排气梢6.检查模具排气口是否污染7.检查浇口是否阻塞(污染)8.检查浇口尺寸注:必要的话,加大或重新安排浇口(平衡)翘 曲成品弯曲或扭曲原因 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模具冷却系统操作不正常 1.检查模具冷却的均匀度及冷却道有无阻塞2.分别调整公模及母模的冷却 B. 由于塑料定向造成纵向与横向 1.提高料管温度 的收缩率不同 2.调整射出速度3.调整射出压力4.检查浇口位置注:必要的话,增加或重新安排流道位置 C. 由于色母造成成品扭曲1.以下不含色母的色料射出来检查色母与 塑料和成型条件温度之间的兼容性,使射出时不会有下料不均的情况D. 不正确的成型后收缩 1.调整冷却时间注:如果无法排除这个问题的话,则使用冷却定型剂料头脱模不良料头脱模不良原因 解决方法/检查要点A. 由于收缩不良使料头无法脱离 1.降低保压压力2.降低背压(如果没以使用对闭式喷嘴的话)B. 料头拔模不良 1.检查料头的拔模角度及受损情况2.检查料头与喷嘴衔接处的尺寸与R 角.3.检查是否料头的拉拔倒勾不足 注:必要的话,加大料拉拔倒勾 C.因为料头尚未完全凝固而折断 1.降低料管温度 2.调整喷嘴温度 3.使用较小的料头。
塑料模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塑料模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0c202b83c4bb4cf7ecd1be.png)
1、消除制品凹痕的方法2、消除缺料的方法3、消除制品银条痕的方法4、消除制品飞边的方法5、消除制品变形的方法6、消除制品裂纹的方法7、消除制品应力龟裂的方法8、消除制品网装龟裂的方法9、消除制品白化的方法10、消除制品熔合痕的方法11、消除制品内波流的方法12、消除制品产生糊斑的方法13、消除制品产生黑条的方法14、消除制品色不均匀的方法15、消除制品光洁度不良的方法16、消除制品气蚀的方法17、消除制品漩纹的方法18、消除制品脆化的方法19、消除制品使用破碎料产生白化以及脆化的方法20、消除制品内异物不良的方法21、消除制品产生剥离现象的方法22、消除制品尺寸不良的方法23、消除制品小皱纹的方法24、消除制品脱模时的破损以及裂纹的方法25、消除注口料脱模不良的方法26、消除制品上痕迹的方法27、消除制品透明度不良的方法28、消除制品浇口断裂的方法29、消除制品厚度偏差的方法30、消除模具错位的方法31、防止模具胀裂的方法32、防止模具导柱折断的方法33、防止模具咬合的方法34、防止模具生锈的方法35、如何使残留在模具内注口料脱出的方法36、如何使残留在模具内制品出来的方法37、补救外观不良制品的方法38、制品翘曲的矫正方法39、消除制品上热压印不明的方法40、消除制品剥落的方法41、成型缺陷的对策表42、同一材料异色的替换作业43、不同材料的替换作业44、常见塑料材料的简单判别45、常见塑料材料的注塑温度和预干燥温度46、浇口的大小同成型性能的关系47、什么是注塑成型的五要素48、一般的模具构造49、模具的注口,流边和浇口50什么是捏和性螺杆51何谓注塑机52何谓注塑机的注塑量53何谓注塑机的可塑化能力54何谓成形收缩率55何谓成形所必要的锁模力56制品脱模的方法57在固定侧使制品脱模的方法58模具冷却的方法59制品厚度的范围60加强筋同凸起部的设计方法61设计容器类制品时地注意点62透明塑料有那些东西63有既透明又耐冲击性的塑料吗?64耐冲击性最好的塑料是ABS吗?65有耐热性的塑料吗?66耐摩性好的塑料材料那些67倾向于刚性用途的材料是那些68要求制品具有弹性时用什么样的材料69有那些材料是可以镀的70耐燃性的材料有那些71耐药品性的塑料有那些72有必要于干燥的塑料有那些73在料筒内容易分解的塑料有那些74要求成形模具温度高的塑料是那些75流动性太好的塑料在成形上的注意点76成形后必须清除料筒的塑料是那些77塑料的热特性同其它材料的比较78塑料的化学特性同其它材料的比较79塑料的电气特性同其它材料的比较80塑料的老化性能同其它材料的比较81塑料的加工精度同其它材料的比较82塑料的强度同其它材料的比较83塑料使用的可塑剂有那些东西84塑料使用的安定剂有那些东西85塑料使用的润滑剂有那些东西86塑料使用的填充剂有那些东西87塑料使用的色料有那些东西88塑料使用的发泡剂有那些东西89什么叫体积电阻90什么叫表面电阻91什么叫电弧阻抗92什么叫诱电率93什么叫热变形温度94塑料的分子构造同机械性能的关系怎么95塑料的分子构造同耐热性的关系怎么96塑料的分子构造同耐湿性的关系怎么97塑料的分子构造同耐热性的关系怎么98什么是SP值99高分子的结晶化度同溶解度参数的关系怎样100转移点同分子构造的关系怎样101什么叫溶化指数102支配成形性的要点有那些参数103模具内的压力是怎样地变化104树脂温度同射出压对浇口长度有什么影响105成形工程中材料密度是怎样地变化106结晶性塑料在成形上的注意点107配向是怎么样的现象108成形性能同分子量、分子构造的关系怎么样109塑料的流动性特性同流变学110何谓标准注嘴111何谓延长注嘴112何谓溶化型注嘴113何谓搅拌型注嘴114何谓阀控式注嘴115何谓热流道注嘴116注嘴接触应怎么样117模具的普通制作方法时那些118应如何加工模具型腔内带有的花纹119何谓电铸模具120何谓铜合金铸造模具121何谓滚切模具122何谓陶瓷式成型法(肖式精密铸造法) 123何谓电火花加工124何谓L位置注塑机125何谓折缘注塑机126何谓旋转式注塑机127何谓高速注塑机128何谓排气式注塑机129何谓低压注塑机130何谓流动型注塑机131何谓发泡专用注塑机132何谓外壳专用注塑机133何谓压缩成型机134何谓夹层发泡注塑机135何谓锤打式注塑机136注塑机注塑制品的制作程序137注塑制品的设计程序138常见注塑机的所属设备139制品的成本同日期待决定方法140模具的制作顺序141电视机外壳使用有那些特性的材料142电冰箱内装饰品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3洗衣机的小部件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4照相机的小部件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5贮存器具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6小汽车部件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7精密齿轮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8家具使用那些特性的材料149注塑成型的发展方向50、常见塑料材料的中、英名称和简写1、消除制品凹痕的方法一、产生凹痕的原因1-1制品各部分厚度不同1-2模具内在压力不足1-3模具冷却不充分1-4由于冷却时间不足而产生的变形二、相关联的知识2-1 在生产制品过程中,凹痕是不良现象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注入模具的塑料在冷却时发生体积收缩,早冷却部分即表面首先硬化,内部就会产生气泡,所谓凹痕,就是冷却慢的部分在气泡收缩的方向产生了显眼的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维护修理工作中15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
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
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
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
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
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
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
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
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
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
经划线检测、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
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4.跳废料
模具间隙较大、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速度太高、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锋利程度。
刃口的圆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材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可以采用斜刃口。
②、对于比较规则的废料,可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或在冲头上加聚胺酯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在凹模刃口侧增加划痕。
③、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模具间隙,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小直径孔间隙减少10%,直径大于
50.00毫米,间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
每个工位模具冲压时,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废料反弹。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调整冲压速度、冲压油浓度。
⑦、采用真空吸附。
⑧、对冲头、镶件、材料进行退磁处理。
5.压伤、刮伤
①、料带或模具有油污、废屑,导致压伤,需擦拭油污并安装自动风枪清除废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应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够,表面需镀铬、渗碳、渗硼等处理。
④、材料应变而失稳,减少润滑,增加压应力,调节弹簧力。
⑤、对跳废料的模具进行□□□。
⑥、作业时产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伤,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业人员作业时轻拿轻放。
6.工件折弯后外表面擦伤
①、原材料表面不光滑,清洁、校平原材料。
②、成型入块有废料,清除入块间的废屑。
③、成型块不光滑,将成型块电镀、抛光,提高凸凹模的光洁度。
④、凸模弯曲半径R太小,增大凸模弯曲半径
⑤、模具弯曲间隙太小,调整上下模弯曲配合间隙。
⑥、凹模成型块加装滚轴成形。
7.漏冲孔
出现漏冲孔的情况,一般有冲头断未发现、修模后漏装冲头、冲头下陷等因素引起,修模后要进行首件确认,与样品对比,检查是否有遗漏现象,对冲头下沉的,应改善上模垫板的硬度。
8.脱料不正常
①、脱料板与凸模配合过紧、脱料板倾斜、等高螺丝高度不统一或其它脱料件装置不当,应修整脱料件,脱料螺钉采用套管及内六角螺钉相结合的形式。
②、模具间隙偏小,冲头在脱离材料时需要很大的脱模力,造成冲头被材料咬住,需增加下模间隙。
③、凹模有倒锥, 修整凹模。
④、凹模落料孔与下模座漏料孔没有对正,修整漏料孔。
⑤、检查加工材料的状态。
材料脏污附着到模具上,使得冲头被材料咬住而无法加工。
翘曲变形的材料在冲孔后,会夹紧冲头,发现翘曲变形的材料,需弄平整后再加工。
⑥、冲头、下模的刃口钝化要及时刃磨。
刃口锋利的模具能加工出漂亮的切断面,刃口钝了,则需要额外的冲压力,而且工件断面粗糙,产生很大的抵抗力,造成冲头被材料咬住。
⑦、适当采用斜刃口冲头。
⑧、尽量减少磨损,改善润滑条件,润滑板材和冲头。
⑨、弹簧或橡胶弹力不够或疲劳损耗,及时更换弹簧。
⑩、导柱与导套间隙过大,返修或更换导柱导套。
◎、平行度误差积累,重新修磨装配。
◎、推件块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返修或更换推件块。
◎、凸模或导柱安装不垂直,重新装配,保证垂直度。
9.折弯边不平直,尺寸不稳定
①.增加压线或预折弯工艺
②.材料压料力不够,增加压料力
③.凸凹模圆角磨损不对称或折弯受力不均匀,调整凸凹模间隙使之均匀、抛光凸凹模圆角
④高度尺寸不能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10.弯曲表面挤压料变薄
①.凹模圆角太小,增大凹模圆角半径
②.凸凹模间隙过小,修正凸凹模间隙
11.凹形件底部不平
①.材料本身不平整,需校平材料
②.顶板和材料接触面积小或顶料力不够,需调整顶料装置,增加顶料力
③.凹模内无顶料装置,应增加顶料装置或校正
④.加整形工序
12.不锈钢翻边变形
在制造翻边之前向材料施用优质成形润滑剂,这能令材料更好地从模具中分离出来,在成形时顺畅地在下模表面移动。
如此给予材料一个更好的机会去分布被弯曲和被拉伸时产生的应力,防止在成形翻边孔边上出现的变形和翻边孔底部的磨损。
13.材料扭曲
在材料上冲切大量孔,导致材料平面度不良,成因可能是冲压应力累积。
冲切一个孔时,孔周边材料被向下拉伸,令板材上表面拉应力增大,下冲运动也导致板材下表面压应力增大。
对于冲少量的孔,结果不明显,但随着冲孔数目的增加,拉应力和压应力也成倍增加直到令材料变形。
消除这种变形的方法之一是:每隔一个孔冲切,然后返回冲切剩余的孔。
这虽然在板材上产生相同的应力,但瓦解了因同向连续一个紧接一个地冲切而产生拉应力/压应力积聚。
如此也令第一批孔分担了第二批孔的部变形效应。
14.模具严重磨损
①、及时更换已经磨损的模具导向组件和冲头。
②、检查模具间隙是否不合理(偏小),增加下模间隙。
③、尽量减少磨损,改善润滑条件,润滑板材和冲头。
油量和注油次数视加工材料的条件而定。
冷轧钢板、耐蚀钢板等无锈垢的材料,要给模具注油,注油点为导套、注油口、下模等。
油用轻机油。
有锈垢的材料,加工时铁锈微粉会吸入冲头和导套之间,产生污垢,使得冲头不能在导套内自由滑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油,会使得锈垢更容易沾上,因此冲这种材料时,相反要把油擦干净,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柴)油把冲头、下模的污垢去掉,重新组装前再擦干净。
这样就能保证模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④、刃磨方法不当,造成模具的退火,加剧磨损,应当使用软磨料砂轮,采用小的吃刀量,足量的冷却液并经常清理砂轮。
15.防止冲压噪音
冲床是板料加工工业的最关键的必备设备。
冲床在工作时会产生机械传动噪声、冲压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该噪声最高值可达125dB(A)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85dB(A)及其以下的噪声指标要求,因而对操作工人及周围环境(如办公室、居民住宅区、会议室等)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和污染。
有效地治理该噪声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我国的第一部《噪声法》的实施,环保产业化的规模日益增大,更加速了对这一噪声治理的迫切性。
从冲床噪声源和模具结构入手,要降低噪音得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模具保养、清洁,保持刃口锋利。
②、模具刃口的形状、数量、材料和冲切线长,模具刃口与零件接触面不要太大,冲头做斜刃阶梯冲裁,使模具在不同的位置切入深度不同,整个过程实现真正的切断,而不是同步挤断。
③、模具刃口必须垂直于安装面,且凸凹模刃口配合间隙要合理,卸料困难时可增加下模间隙、增加卸料力,采用软表面的卸料板等方法。
④、各工作模板间的配合精度,加工一些排气槽。
⑤、止挡板改做小块拼件,脱料板、下模板改为镶件式,减小抨击面积。
⑥、脱料板弹顶来源改为T型顶杆,弹簧装在上模座,等高套与顶杆配用,开模状态下保证脱料板仍有一定的自由活动量。
⑦、保持润滑良好,模具无干涉,顺畅。
⑧、上下模座表面垫铝板做冲力缓冲。
⑨、模具调试好后,在冲床上加装隔声罩或海绵板隔音处理。
⑩、提高冲床精度,降低结构噪声。
在工作台上安装缓冲减振降噪油缸,齿轮采用斜齿加强润滑和加装齿轮罩,气动系统中加装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