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古代史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夏商时期的奴隶制国家主要包括夏、商两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阶段。
夏朝的创始者是禹,他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威望,成功地建立了夏朝。
夏朝的政权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国家的所有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归王室所有。
夏朝的奴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王室的私有奴隶,这些奴隶直接属于王室,被用来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工程和服侍王室的生活。
另一类是国家的公有奴隶,这些奴隶属于国家,是由战争中的俘虏和犯了法的人组成的。
公有奴隶主要被用来进行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战争等工作。
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发展。
夏朝的农业主要以种植谷物为主,农耕奴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夏朝通过建立水利工程、发展农业技术和推行计划经济等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生活需要,还为国家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奴隶制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与此同时,夏朝的奴隶制国家也发展了多种行政制度和法律法规。
夏朝制定了土地制度和奴隶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所有权,保护了奴隶主的权益。
夏朝还设立了官僚机构,建立了官员制度,通过官员的负责和控制,加强了国家的管理和统治。
在夏朝的基础上,商朝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国家。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王朝,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经济模式,同时又有所创新和改进。
商朝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和管理制度,推行了开放政策,扩大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提高了奴隶制国家的造富能力。
总的来说,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奴隶制国家通过农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成就,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和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甲骨文
•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 利用龟甲、 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 卜的记事文字, 卜的记事文字,迄今已 发现约十五万片。 发现约十五万片。虽然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它的内容以占卜为主, 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 限制, 限制,但也包含了从武 丁至帝乙、 丁至帝乙、帝辛年间祭 征伐、田猎、农业、 祀、征伐、田猎、农业、 畜牧、地理、 畜牧、地理、方国等社 会的各个方面, 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 商代历史的重要文字资 料。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 与禹同时, 与禹同时 , 并和禹 治水。 治水 。 契的母亲叫 简狄, 简狄 , 其母吞玄鸟 卵而生契,《诗 玄鸟》 经 ·商颂 ·玄鸟》: 商颂 玄鸟 天命玄鸟, “ 天命玄鸟,将而 生商,宅殷土茫 茫。”
天命 玄鸟 降而 生 商— —简 简 狄像
盘庚迁殷
• 盘庚继立时,政治 上的混乱现象仍然 相当严重,盘庚为 挽救政治危机,决 定再一次迁都,在 迁都前后,他反复 劝说贵族,要求他 们一同迁往新都, 共同作出一番新的 事业。同时,又严 厉告诫众民,要他 们随同迁往,不然 就要斩尽杀绝。
第三节、 第三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前17~11世纪) 17~11世纪 世纪)
一、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 商族早在灭夏之 前,就有了相当 长时期的发展。 长时期的发展。 它最早活动于东 方的渤海沿岸及 河南河北, 河南河北,同山 东半岛、 东半岛、辽东半 岛的古代土著民 族有许多共同之 处。
玄鸟生商
三 、商代的社会经济
农业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 商代的农业生产很早就相当发达。灭夏后农业生产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 麦等。 商代的主要农作物有禾、黍、稻、麦等。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 骨蚌工具为主,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仍以木、石、骨蚌工具为主, 亦有青铜农具。 亦有青铜农具。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年~~前1046年)△授课名称——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夏奴隶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其发生、发展及灭亡的基本历史过程。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探讨中国国家的起源以及夏代奴隶制国家确立的依据。
通过文献资料、甲骨文资料以及其他地下发掘材料,使学生了解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的特征,充分认识殷商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夏朝的经济文化特征、少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商国家机构、各项制度;盘庚迁殷到武丁开拓;商朝的统治机构商朝青铜工艺的高度发展;商朝科学文化的发展,殷商文明及其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夏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商朝的国家制度和阶级结构。
△授课对象——2012级△授课方式——讲授△授课时数——4学时△教学环节:夏朝是奴隶制国家的雏形。
首先夏朝按地域来划分它的臣民。
《左传》所言“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其次,世袭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形成,从夏启开始实行传子制。
其三,夏朝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机器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
有了军队刑法和监狱等公共权力机关。
夏的军队,以铜作兵,杼发明甲,还有战车。
夏的法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是第一部奴隶制法典,监狱叫夏台,简单的典章制度,有夏礼,夏训。
而恩格斯认为,“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是国家出现的两个主要标志。
”夏朝符合国家形成的两个条件,因此说夏朝是我国阶级社会的开始。
顾颉刚的贡献——顾颉刚在商周史研究上是很有成就的,他提出了关于古史的观点,即“累层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
他认为:(1)在古史记载中,“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
(2)“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02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二、商朝的统治三、西周的兴衰夏朝 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制度 变革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巩固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意义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灭亡商汤灭夏:夏朝后期,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商汤攻伐夏王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起新的奴隶制王朝——商朝,都城在亳 发展 盘庚迁殷 灭亡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率军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西周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分封制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主要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影响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灭亡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1)兴起的共同原因:统治者勤于政事,发展经济,关心百姓,重用人才。
(2)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者昏庸残暴,社会矛盾尖锐,引起民众反抗。
(3)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政策的制定应符合人民的意愿。
第 5 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一、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特征社会处于动荡和变化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后人称之为“礼崩乐坏”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节夏朝-------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一区别国家和氏族组织的两个重要特征:1,按地域划分而不是按血缘划分居民2,各种公共权力的建立(即国家机器,军队,监狱,刑法)从二头里墓葬看出明显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二夏朝的经济农业:《论语·宪问》禹,稷躬嫁而又天下《论语·泰伯》尽地力乎沟洫农具的品种和质料都大大超过以前夏代饮酒之风极盛手工业:陶器业,青铜业(出现)三夏朝的灭亡1,夏前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太康失国:启太康(宫廷内乱,东夷首领后羿)后羿掌权太康,仲康兄弟二人东逃少康复国:后羿寒浞(先干掉后羿)太康,仲康(追杀)相(仲康之子)少康长大后联合各种势力灭了寒浞少康后缗2,夏后期的阶级矛盾及其灭亡。
A, 从少康到杼,夏达到鼎盛,持续了六,七代。
B,从第13代王孔甲开始,夏朝走向衰落C,第16代王夏桀王成为末代国王第二节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一商朝的建立和发展商朝始祖---------契----------汤(14代)(任用伊尹,钟虺为相,国力大大发展,向夏攻击,灭夏的属国,最终灭夏建商)商朝迁都情况:契-------汤(8代)--------盘庚(5代,20王)(盘庚迁殷终成定局)第23代王武丁时期,商朝达到极盛二商朝的国家机构1 商代的王权及行政区划A,国王是做高统治者,万事万物的主宰,自称了“余一人”,其王位继承按两大法则兄终弟及(前期),父死子继(后期)。
B,其底盘分为内服(中央直接管辖之地),外服(方国)五服制(每500里一服)王都-----甸服------候服------绥服----------要服--------荒服(九服制没有记录到,见谅)以上传说反映了地方地区制度萌芽时期的共同特点:以王朝为中心,对周边地区由近及远,按不同的亲疏挂你,以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由此形成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王朝中心理念2王畿内的官僚机构:国王尹卿士巫亚,马,射,戍小多马羌臣小籍臣羌小众人臣3军队与刑罚:据史料记载,商代有大规模军队,出征少则三,五千人,多则上万人商代的兵种为步兵,但到商场后期,战车已成为重要部分。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中国古代人“言必称三代”。
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不能离开夏、商、周三代,它们对于后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很有道理的,说暴君君主时,常引桀、纣、幽、厉为鉴戒;伊尹、周公几乎成了贤臣名相的同义词;妲已、褒姒则是内宠乱政的代表,他们都是三代的历史人物。
三代的文化、典章、礼东政刑、学术思想,给予后世以极大的影响,如果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比作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那么三代就是长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因此,我们说没有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今天当代的中国,这一点是务必引起我们重视的。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制度社会。
制度,①是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词,它可以是说是法令礼俗的总称,礼乐、刑法、军政等典章制度无所不包,②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
③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定、用法,如行政制度、值日制度、中药的用法,也可称为制度。
《西厢记》三本四折中红娘云:“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
”④制作、规模、样式。
社会,也是包罗甚广的词。
①古代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可以称是社会,亦称庙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东京梦华录》八《秋社》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
……看社重年、重九,亦是如此。
②有时指信仰相同,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也称为社会。
如《醒世恒言·郑使节乞功神臂弓》中有:“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②更多的时候,将人类社会形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的综合所构成的形态,称之为社会。
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制度、社会有时相重合为一,如奴隶制度、奴隶社会,有时也可以分离,如奴隶制度可以存在于奴隶社会,也可以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黑奴制)。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中国古代人“言必称三代”。
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不能离开夏、商、周三代,它们对于后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很有道理的,说暴君君主时,常引桀、纣、幽、厉为鉴戒;伊尹、周公几乎成了贤臣名相的同义词;妲已、褒姒则是内宠乱政的代表,他们都是三代的历史人物。
三代的文化、典章、礼东政刑、学术思想,给予后世以极大的影响,如果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比作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那么三代就是长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因此,我们说没有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今天当代的中国,这一点是务必引起我们重视的。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制度社会。
制度,①是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词,它可以是说是法令礼俗的总称,礼乐、刑法、军政等典章制度无所不包,②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
③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定、用法,如行政制度、值日制度、中药的用法,也可称为制度。
《西厢记》三本四折中红娘云:“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
”④制作、规模、样式。
社会,也是包罗甚广的词。
①古代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可以称是社会,亦称庙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东京梦华录》八《秋社》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
……看社重年、重九,亦是如此。
②有时指信仰相同,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也称为社会。
如《醒世恒言·郑使节乞功神臂弓》中有:“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②更多的时候,将人类社会形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的综合所构成的形态,称之为社会。
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制度、社会有时相重合为一,如奴隶制度、奴隶社会,有时也可以分离,如奴隶制度可以存在于奴隶社会,也可以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黑奴制)。
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中国古代史夏商
(二)夏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 1、阶级结构 夏王——各级贵族——平民——奴隶。 压在最底层的奴隶,大多是战争俘虏、犯罪的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建立与发展
提要:公元前2070年,禹创建了夏朝奴隶制国家。从 “涂山之会”到“少康中兴”,夏王为首的新兴奴隶主 阶级与旧氏族贵族势力进行了反复较量,奴隶制逐渐得 到了巩固与发展,为夏王朝前期;从杼到不降,国势强 盛,为中期;从孔甲开始,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至桀灭 亡,为后期。夏朝历史已为近年来考古发现所证实,是 我国奴隶制的确立时期。
广大奴隶和平民劳动者,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奴隶和平 民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推动着奴隶社会向前发展。
一、夏朝
夏朝的历史仍是半信史,除一些考古发现外, 主要是根据古代传说编写的。现在,学术界已 经基本认定,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但 在考古学上夏文化的遗址发现仍未得到有效解 决,二里头文化的探讨将继续深入;夏商周断 代工程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与研究三代提供了帮 助与证据。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 隶制王朝。从汤到太戊,国势不断发展,仲丁后经历 “九世之乱”,一度国力削弱,为商王朝前朋;从盘庚 迁殷后,中经“武丁中兴”,至纣灭亡,为后期。商朝 是奴隶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练 和成熟的甲骨文,反映了商朝奴隶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水平。
(三)夏朝社会文化经济发展
有关夏朝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主要是根据河南偃 师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掘整理的。
1、二里头文化遗址 在河南偃师县西南十八里的二里头村,发现了东西
2.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中国历史在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这是不容置疑的。
商代的历史,由于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已被确认为信史。
那末,商代人谈论夏代历史、任用夏人为大臣,记载得非常清楚,一定有它的事实根据,不可能随意捏造的。
夏代是中国古代国家产生、奴隶社会形成的重要时期。
它为后来商代和西周奴隶制的发展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建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号称“夏墟”地区进行发掘,发现不少与夏代纪年相当的遗存,出土了不少石器和铜器。
在这些科研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解决夏商西周的纪年问题。
夏商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有关我国夏商西周历史的纪年问题,过去只能推算到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我国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项目在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工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为9个课题,44个专题,聘请李学勤、仇士华、李伯谦、席宗泽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成工程组,进行科研活动。
经过200多位专家五年多的努力,基本完成目标,终于在2000年9月15日通过验收。
工程具体目标:(1)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准确纪年;(2)商代后期武丁至帝辛(纣)较准确的年代;(3)商代前期较详细的年代框架;(4)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依靠两条途径建立年代体系:(1)整理传世及出土文献资料,对其中天文、历法的纪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2)发掘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进行整理和分期,取得样品,进行碳-14年代测定。
2000年9月,工程通过验收。
成果有《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
把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年。
根据年表,我国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禹即王位),夏商的分界线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的分界线为公元前1046年。
年表还排出西周十王的具体在位年代,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的12王大致在位年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2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年)2.1 复习笔记一、夏王朝的建立与灭亡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1)夏族的兴起夏族,姒姓,是活动于中原地区的古老部落。
到禹父鲧时,夏部族已是雄踞大河南岸的著名部落,称为有崇氏,其首领鲧,又称崇伯鲧。
(2)大禹治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鲧奉舜之命治水,采用堵的方法,九年无功而被赐死。
禹继承其父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努力,采取疏导的方法把江水引入大海,终于解决了水患,从而赢得了众多部落首领及其部众的拥护,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最高的君长,初步确立了王权。
(3)征伐三苗大禹统领众多邦国君长,以替天行道惩罚有苗相号召,经过激烈的战斗,打败三苗。
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4)涂山之会禹在确立王权后,为了巩固王权,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现属怀远县)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君长或部落首领,史称“涂山之会”。
这成为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5)夏朝初建禹死后,子启继立。
由于传统的“禅让”观念没有完全消除,西部的同姓诸侯有扈氏起兵反对。
启亲率大军讨伐,与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并最终“剿绝”有扈氏。
夏启扫除了障碍,巩固了王权,王位的世袭制度得以确立,从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6)钧台之享为了使世袭王权为众多的诸侯所确认,夏启在都城阳翟召集天下的诸侯,举行盛大的“钧台之享”,这是继“涂山之会”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朝会。
至此,夏王朝的统治基础确立了。
2.夏王朝的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1)阶级制度①父权家长制夏王朝是在原始父系氏族公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
中国的早期国家组织,官尹、国君等都是在父权家长制家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②等级制度从夏代开始,王室拥有“天下”,诸侯(邦君)有“国”,大夫有“家”,父权大家族的族长转化为世袭贵族。
【历史】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背诵提纲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统编
2024新版教材七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课程标准:知道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所处于社会阶段?①夏朝;禹;约公元前2070 年都城:阳城②奴隶社会2.夏朝制度有怎样的变革?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3.夏朝建立了那些国家机构?中心区域在哪里?国家机构: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4.反映夏王朝文明进程的是什么遗址?该遗址反映了什么?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5.夏朝的末代君主是谁?夏桀知识点二、商朝的统治(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商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商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直到什么事件后才相对稳定下来?①汤;公元前1600 年②任用贤才,发展农、工、商业③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商王盘庚迁都——殷(甲骨文发现于殷墟)2.商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控制。
3.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商纣王知识点三、西周的兴衰(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西周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谁统治时期?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谁?西周何时被哪一民族所灭?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牧野之战;②周厉王;③周幽王(烽火戏诸侯);④公元前771 年犬戎。
2.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实行的目的?分封的依据、对象?内容?实质?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有何弊端?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依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4)内容:①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记忆。
这三个朝代不仅在文化、艺术和制度方面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也铸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石。
其中,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夏朝的社会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社会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在夏朝,贵族阶层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掌握着土地和权力,而普通人民则被剥夺了土地所有权,成为贵族的奴隶。
这种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商朝的社会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在商朝社会中,贵族阶层更加强大,他们通过宗族制度对土地和权力进行继承,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奴隶在商朝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贵族阶层提供劳动力,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西周的社会制度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其社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商朝的传统。
在西周社会中,贵族阶层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国家开始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推行分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奴隶在西周社会中逐渐减少,封建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稳定。
奴隶社会的演变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在奴隶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奴隶制度的初步形成到逐渐走向封建制度,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
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也为后世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制度演变,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社会制度的演变留下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夏商西周社会制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社会制度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这一历史过程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也为后世的社会制度发展留下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约前21世纪——前汇总
(3)公共权力的创设。《礼记· 明堂位》:
“夏后氏百官”。夏官制有:夏后氏(王)、 六卿(又称六事之人) 。《左传〉宣公三年春: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 鼎象物。”又《左传〉昭公六年曰:“夏有乱 正,而作禹刑。”有圜土(监狱)。 (4)长备兵的存在。有车兵、左军、右军。 如《尚书》云:“左不攻于左,女不共命;右 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5)赋税出现。如《孟子· 滕文公上》“夏后氏, 五十而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少康中兴
寒浞掌权后杀夏后相,相的老婆逃走 而生下少康,少康初为有虞氏庖正,得 其二女为妻。“有一城,有众旅”。少 康又争取夏众和夏臣。不久夏相遗臣靡 杀寒浞,立少康,少康夺取了夏政。少 康死后其子杼继位,曾征于东海,统治 得以巩固,势力渐大,东夷臣服于夏。
四、夏朝灭亡
从十四王孔甲时起,夏王朝开始走向崩 溃。孔甲淫乱、夏“德衰”。到第十七王 夏桀时,政治残暴,宠妹喜。出现了“诸 侯畔(叛)夏”的局面。《尚书· 汤誓》 “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史记· 夏 本纪〉曰:“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 官),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 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 以伐夏桀,桀走鸣条,放南巢而死,夏 亡。”
从仲丁后有九代发生王位争夺,一
直到盘庚之时,且有数此迁都。如 河亹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 盘庚为一贤王,他迁都是为了摆脱 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复兴商朝。 行动曾遭到下臣的反对,但他想办 法说服臣下,迁都于殷,此后两百 多年时间,“更不徙都”,稳定了 下来。
3、商的后期(武丁盛世)
共12王273年
第二,商代已出现了铁兵。1972年在 河北营城县台西村两次发现了铁刀铜钺。 1973年又发现了炼铜的铁渣。在北京郊 区也有铁器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懂 得了铁的性能比铜硬,且掌握了把铁合 到铜上方的技术了。第三,恩格斯讲 “文明时代”一开始就有家畜拉的铁铸 犁,商代甲骨文里已有“犁”字出现, 可见犁是当时一种铁农具了。第四,从 商代遗址里发现有许多粮食,甲骨文里 也记载有装粮“亩”等。
历史考研复习重点讲义(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商西周( 一)考点解析1.对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有基本了解。
2.重点掌握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制度,如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的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等。
3.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以及这一时期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情况。
如二里头文化以名词解释形式出现。
一、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考研知识点: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1.夏王朝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其活动区域主要早中原地区。
(1)1959 年,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六十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
后来在豫西和晋西南地区又发现了数十处遗址,主要有偃师二里头、登封望城岗、夏县东霞冯、临如煤山、洛阳矬李等。
这些文化遗址的类型基本相同,而以偃师二里头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统称为二里头文化。
这种文化遗存的时间,据碳一14 测定,约在公元前1900 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的范围内。
(2)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许多小件的青铜器:小刀、钻、锥、凿、锛、鱼钩等,说明当时各地都能冶炼青铜,铸造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作为贡赋献给夏王朝。
亦有兵器和礼器出土,兵器和礼器的出现,是国家确立的重要标志。
此外,还发现有制造骨器的作坊和陶窑遗址,出土的陶器有鼎、盆、盘、罐等,器皿上的纹饰有云雷纹、曲折纹、叶脉纹及动物形纹,在大口尊内发现有二十多种刻画符号,在形制、纹饰和器物群的组成方面,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3)遗址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大多是用石、骨、蚌制作的铲、斧、刀、镰、耒等,在一些房基、灰坑和墓葬的壁土上留有用木质耒掘土的痕迹。
出土的陶制酒器甚多,说明当时的粮食产量较高。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长方形圆角、中间鼎立三个柱穴的房基比较特殊,说明房屋建造技术已有很大进步,房屋基址已采用夯筑技术。
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贝,应当是作为货币用的,说明交换也有发展。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知识清单-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2024版)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都城阳城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传承变化: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死后儿子启取代伯益继承王位。
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
(2)制度更替: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家天下】(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世代继承。
)3. 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统治区域: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相传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加强王权和国家统一。
)4.考古遗址: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生活区、墓葬群,出土精美礼器反映夏朝的文明发展水平。
5.灭亡:统治后期,各种矛盾激化,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民怨沸腾,统治陷入危机。
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
二、商朝的统治(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bó]。
2.盘庚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多次迁都。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一带),统治稳定。
3.统治措施:增加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4.灭亡: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奴隶主贵族腐朽、商王纣统治残暴,对外征战,耗费国力,经济横征暴敛、政治严刑峻法。
(成语“酒池肉林”)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5.商朝的奴隶制(1)奴隶的劳动领域:农田、手工作坊、贵族家中。
(2)奴隶的悲惨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可被随意转让、买卖、屠杀,作祭品或殉葬。
(3)殉葬:河南安阳殷墟商王大墓殉葬者众多,有的与狗、马同葬,地位同牲畜。
三、西周的兴衰(西周是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1.武王伐纣: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确立与发展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年,国家启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工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为9个课题,44个专题,聘请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宗泽为工程“首席科学家”,组成工程组,进行科研活动。
夏商周断代工程(续1)工程具体目标:(1)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准确纪年;(2)商代后期武丁至帝辛(纣)较准确的年代;(3)商代前期较详细的年代框架;(4)夏代基本的年代框架。
依靠两条途径建立年代体系:(1)整理传世及出土文献资料,对其中天文、历法的纪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2)发掘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进行整理和分期,取得样品,进行碳-14年代测定。
夏商周断代工程(续2)2000年9月,工程通过验收。
成果有《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夏商周年表》。
把我国有纪年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年。
主要数据如下:夏:公元前2070-1600年商:公元前1600-1046年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左右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夏商时期文献资料比较丰富。
《尚书》“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等篇属于商代遗文;《左传》不少追述夏商史事;《史记》“夏本纪”、“殷本纪”具体记述夏商王朝的兴亡、重大事件和人物。
考古资料有遗址、墓葬、青铜器,特别是大量甲骨文的发现,提供研究第一手资料。
第一节夏代奴隶社会的确立一、夏朝的建立1、夏族起源华夏集团成员,姒姓。
据《史记》记载,禹是黄帝四世孙。
禹的父亲崇伯鯀,是帝颛顼的儿子。
其部落称有崇氏。
禹成为该部落首领时,迁移到夏(今山西夏邑),称作夏后氏。
夏后氏活动中心在晋南、豫西地区。
禹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告城镇。
禹王像2、禹在历史上的功绩(1)治水,提高威信,顺利成为联盟首领。
《诗·商颂·长发》帝尧时代,“洪水茫茫”;《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帝舜即位,用鲧治水。
鲧用“堵”(修高堤坝)、“塞”(堵塞缺口)方法,治水失败,被流放到羽山。
禹采用疏导为主。
《国语·晋语》:“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积聚)水丰物”。
《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2)征三苗,解除威胁。
《墨子·兼爱下》:“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
蠢兹有苗,用天之罚。
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解除华夏集团的威胁(3)合诸侯:涂山之会《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国语·鲁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显示禹由联盟首领向王权过渡。
(4)画为九州:四正、四隅、中央《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5)任土作贡,定赋税《尚书·禹贡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种种现象表明,禹已经具备了王权,国家形态已经出现了。
3、启与夏王朝的建立启为大禹之子,其母为涂山氏女。
怀远涂山的启母石,相传是启的出生地。
夏启绘像(1)启是不是夏朝的建立者?从取得政权方式来看,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禹临终前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史记·夏本纪》:“(禹即位)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伯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及禹崩,虽授益,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
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启破坏禅让传统,用武力夺取政权。
《韩非子·五蠹》:“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后来夏启传位给儿子太康。
“传贤”与“传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从行使权力来看,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禹是“社会公仆”。
《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也。
”启生活奢侈,追求享乐,“成为一种处于社会之外和社会之上的东西”。
生活奢侈,“好酒耽乐”。
《山海经·大荒西经》:“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上。
”二人生活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风貌。
(2)夏代王权的巩固夏启改“禅让”为“传子”,取得政权后,同姓部落有扈氏起兵反抗。
启率兵讨伐,在甘举行誓师,作《甘誓》: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
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维恭行天之罚。
《淮南子》评论:“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启仿照涂山之会,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会盟各部落首领,史称“钧台之享”。
王权至此巩固起来。
4、《礼记·礼运》对政治变迁的描述《礼运》反映了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
其中描述了五帝时代和三王时代的社会背景。
大道(指儒家理想)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谓“大同之世”,反映了五帝时代社会状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
是谓小康。
小康之世,反映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的巨大变迁。
五帝时代,帝位传贤,人们地位平等;三王时期,王位传子,有国家机构,有法律制度,有国防设施。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二、夏朝的国家机器国家与氏族:氏族制度的基础是血缘关系。
国家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居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禹时,已按地区来划分居民。
《左传·襄公四年》:“茫茫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
《左传·哀公四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
“公共权力”在夏代也相当完备。
1、政权机构《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
中央有六卿(又称六事之人)。
民师、祭师、畜正、庖正、车正、羲氏、和氏。
啬夫。
地方上有“牧”。
2、军队夏禹称其军队“济济有众”。
启讨伐有扈氏使用战车。
《越绝书》称“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世本》“季杼作甲”。
3、刑法《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监狱,称作圜土、夏台。
《史记·夏本纪》,夏桀“召汤而囚之夏台”。
夏代有赎刑。
4、赋税《孟子·滕文公》:“夏后氏五十而贡”。
赋税称“贡”。
机构、刑法、鉴于、军队,都属于公共权力。
三、夏代的经济和文化1、二里头文化1958年以后,在豫西晋南“夏墟”地区发现许多文化遗址,以偃师二里头遗址最有名,称作二里头文化。
遗址分四期,年代为公元前1900-1600年,处于龙山文化和郑州早商文化之间,与夏朝年代相当。
二里头遗址一、二期出土了青铜器,有刀、锥、钻等,还有兵器和礼器,如戈、镞、戚、爵、铃等。
石器最多,还有陶器。
墓葬随葬品多少不等,显示阶级对立和贫富差异。
遗址三期发现宫殿建筑,面积有1万平方米。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合金铜爵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2、农业和手工业农业工具:木耒、石刀、骨耜、蚌镰,还有少量青铜器。
重视农业。
《论语·宪问》:禹“躬耕而有天下”;《论语·泰伯》:禹“尽力乎沟洫”。
杜康造酒。
《说文解字》卷七:“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
”手工业上最有成就的是青铜业。
青铜是铜、锡合金,含有少量的铅。
陶器、玉器业也有发展。
3、文化上的成就夏代有无文字?殷墟甲骨文相当成熟,“汉书六体”已经具备。
以此推测,夏代可能已经有文字。
《夏书》和《夏训》。
先秦诸子经常引证,可能是夏代典册。
《尚书》有“夏书”四篇:《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
天文、历法。
夏代有天象记载。
《左传》昭公十七年引《夏书》:“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这是一次日食记录。
《竹书纪年》:帝发七年,“泰山震”。
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
干支的采用。
以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年、月、日;帝王以干支为名字,如孔甲、胤甲、履癸。
夏时和《夏小正》。
夏时即夏朝的历法,一年分为十二月。
以一月(建寅月)为岁首,即建寅月为岁首;商朝以十二月(建丑月)为岁首;周朝以十一月(建子月)为岁首;秦朝以十月(建亥月)为岁首。
《论语·卫灵公》: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西汉戴德《大戴礼》有一篇《夏小正》,据称为夏代历书,按十二月顺序记载各月星象、气象、物象、天象以及应该做的农事和政事。
四、夏朝的发展与灭亡夏朝纪年。
《竹书纪年》谓夏朝“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刘歆《三统历》谓432年。
《夏商周年表》确定为公元前2070-1600年。
1、夏朝初年的动荡(自禹即位至少康中兴)社会动荡不定。
启本人“好酒耽乐”,继位者太康“娱以自纵”,引起人们不满。
内部权位之争不断,先有“五子争立”,后有“武观之乱”,削弱夏后氏统治力量。
东夷部落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起兵,“因夏民以代夏政”,从太康手里夺取王位,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不久被伯明氏的寒浞所杀。
后羿、寒浞统治历时四十年,后来启的曾孙少康重新夺回王位,史称“少康中兴”。
2、夏朝的巩固与发展从少康中兴到孔甲乱夏,这是夏代历史中期。
少康之子季杼多次出兵征讨东夷,控制黄河中下游地区。
“季杼作甲”。
3、夏朝的衰亡从孔甲开始,社会矛盾激化。
《史记·夏本纪》:“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
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国语·晋语》也提到:“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孔甲三传至履癸(桀)。
《史记·夏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夏桀画像夏桀统治不因引起人们不满,也导致东方诸侯的反抗。
商族首领汤乘机起兵,双方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会战,夏桀失败后逃往南巢,忿忿不平。
《史记》: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
”4、夏后氏后裔夏朝灭亡后,汤封大禹后裔东楼公于杞,称杞公。
杞国最初在今山东新泰,后来多次迁移,最后定居在今河南杞县境内。
公元前445年,被楚国消灭。
另据《史记·匈奴列传》,夏朝一支后裔迁移到沙漠地区,这就是战国秦汉时期的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