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创新

合集下载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摘要] 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应以人为本,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提高教育质量。

保持大学原有的特色和优良传统。

在保守和创新选择中保持适当平衡。

按科学发展规律办教育。

按人才培养规律教学。

按科学管理规律治校,是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日臻完善的根本。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事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规律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特别是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80万增至2005年的530万人。

在短短五六年中, 大学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

研究生同1998年相比增加了五倍多。

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农民子弟上大学的绝对数字大幅度上升,比例大大增加。

高等学校在办学数量、规模、师资队伍、招生人数上大幅度提高,在各类新专业的设置、各层面的拓宽上都在大大向前迈进。

对国家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对个人而言,使广大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科学展。

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在发展中出现各种新问题的关键。

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恪守的准则。

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所决定的。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伴随发展而来的新问题。

一些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师资力量发展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创新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创新教育
理 学的公 式 、 论架 构之 中 , 且在物 理学 家的精 神世 理 而
为 了培养 创新人 才 , 界 各 国都 在 对 大 学 教 育 进 世 行 改革 , 寻求实施 创 新 教 育 的途 径 。创 新 教 育 已成 为 现代 大学 教育 改革 的主旋律 。党 的 十六届六 中全 会 通
主导 作 用 ,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科 学 发 展 观 在 大 学 教 育 中 的 根本 体 现 。要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促 是 以 才 为 目标 , 面 深 化 大 学 教 育 改革 , 好 大 学 的 理想 教 育 、 治 思 想 教 育 , 化 通 识 教 育 、 会 实 践 教 育 , 视 环 境 全 抓 政 强 社 重 育 人 , 而 培养 出 社 会 有 用 的 、 造 性 的 人 才 。 进 创
互促进 、 相得 益彰 。这 是 摆 在 大学 教 育 工作 者 面 前 的
新 课题 。
随着信 息技 术 革 命 而 产 生 的 “ 球 村 ” 应 和跨 国公 地 效
司 的发 展 , 自不 同传 统 文 化 的人 们 以 更 加 紧密 的关 来 系相互 交往 融合 。网络 时代打 破 了传统 的信息 传递 模 式, 各种 思维模 式 、 活方 式 , 互 碰撞 、 响 , 社 会 生 相 影 使
不但要 有科 学知识 , 还要 有 文 化 艺术 修 养 。 没有 这 些 是 不行 的 。小时候 , 我父 亲让 我学理 科 , 同时 又送我 去 学 绘 画和音乐 。我 觉得艺 术上 的修养 对我后 来 的科 学
工 作很重 要 , 开拓 科 学 创新 思 维 。现 在 我 要 宣 传这 它 个 观点 。 ”从这 个 意义上说 , 文化 艺术 是激 发科 学 家创 新 思维 的一种 动力 , 中关 于追求 真 、 、 的熏 陶 , 其 善 美 直 接推 动科 学家们 去进行 新 的创造 。创新 教育 不仅 渗透 于各个 学科 之间 , 也是各 个学科 发展 的基 础和 核心 , 可 以这样 说 , 没有创新 , 就不 可 能有现 代文 明的 发展 。 ( ) 三 创新 教 育 已成 为 现代 教 育 发 展 的趋 势 和共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办 学定 位 和办 学 目标 。
涵 . 井 屡 次 提
( ) 立 以 人 为 本 的 观 念 : 化 内扶 措 施 , 三 树 强 加
‘ ) 立 可 持 续 发 展 观 惫 : 定规 模 。 一 埘 稳 发展 内 大外 引力度
师 资队 伍 的水 平 . 决定 着 学科 的 发展 水 平 要 建


以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 一 步 提 升 高等 教 育 社会 急 需 的 紧俏 学 科 作 为拓 展 办 学空 间 的 “ 点 ” 进 亮 ,
办学 理念 与 发展 思 路
积极 扶持 . 使之 尽快 成 长壮 大 。
高校应坚持 以科学的发展观统 筹改革发展全 学 科体 系的 建 立必 须 局 , 科 学 的 发展 现 肉化 为 办 学 理 念 。 教 育 、 学 的学 科平 台 但 在 '烈 的竞 争态 势 中 。 想 更 快更 好 将 在 教 徽 要 改 革 , 高人 才培 养 质量 等 方面 取 得显 著 的成 效 面 士 展 , 必 须 突 出办 学 特 色 。 “ 绕 特 色 发 展 内 提 I l 还 走 围 发 之路 对 急 剧变 化 的 社 会经 济 发 展形 势 。必 须进 一 步 明确 涵 、 展 内涵 丰富 特 色 ”

维普资讯
庞海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学 发 展 观 的核 心 和 本 质特 征 。“ 既 是发 展 的第 一主 矛盾 中 争 论 不 休 。在 高 等 教 育发 展 中 , 客 观 、 证 人 要 辩
维普资讯
黑龙江教育f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年第 6期 06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导 促进 高等教 育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月 1
湖 南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un o n n E o o c o r M f Hu a c n mi Ma a e n o e e n g me t C H g
』D . 2 0 v 06
高校教师 “ 舍下求上 ” “ 、 舍近求 远” ,而忽 略对地方 现实 问题 的研究 。地方 高校也 只是发 挥 了教 学的作用 ,作 为文 化中心 、决策参谋 、经营顾问等方面的功能 发挥严重不 足。 地方 高校要更 多的关 注所在 地的基 层的 、地方 的 、算 不上
知识 和具备较 高技 能 的大学生群 体显然 是在经 济和社 会发

经济全球化正 在 日益深 刻地影 响着各 国的政 治、经济 、科 技 和文化的 改革和 发展 。教育对 国家安全 、经 济发展 、社 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所在也 日益 凸显 ,“ 培养什 么样 的人 ,如 何培养人 ? ”是我 国高校所 面临的也是必须做 出正 面回答 的
现实 课 题 。

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全面开创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事业 新局 面,必须毫不动摇地 坚持 马克思 主义在社会 主义意识 形态领域 的指 导地 位 ,以科 学发 展观 统领 高校 办学 工作 , 在全党和全社会构筑 强大 的共同理 想和精神 支柱 。大学生 作为未来 中国社会 主义事业 的建设 者和接班 人 ,必须高 度 认 同国家和 民族文化 ,认 同社会 主义制 度和 中国共产党 的 领导 ,坚持社会 主义的价 值取 向。而 要达到 如此 目标 ,必
十六届 五中全会 明确 指 出,要 “ 坚持 以科学 发展 观统 领经济社会发展 全局 ” “ , 发展必须 是科学 发展 ,要坚持 以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

展 中的 主体地位 和作用 , 眼于调动人 的积极性 ,激发 人的创 着 造 力 ,提高人 的素 质 ,促 进人 的全 面发展 ;强调 对人性 的理 解和 尊重 ,也 就 是强 调尊 重 人 、依靠 人 、为 了人 、发展 人 ;
着眼 于我 国不 同地 区 、不 同领 域 、不 同阶层 的人 与人 之间 利 益的协 调发 展 ,着 眼于 当代人 和后 来人 的承前启 后 的利益 关
文学教 育2 oo9. O5
系 。 以 人 为 本 的科 学 发 展 观 ,要
内部研究生教 育 、普通高等教育 与 成人 教 育 、高 等 职业 教 育 发
展 。 这 就 涉 及 到根 据不 同 学 校 的
价模 式。高等教育注重质量 、走
内 涵 发 展 为 主 的 道 路 ,一 个 目前
2 o . 5 学 教 育 O 9O 文
圄 黄 氖
科 学 发 展 观 与 高 等 教 育

19 9 9年 5月 ,党中央 、国务 院做 出了进一 步扩大 高等教 育招生 规模 的重大 决策 。十年来 ,经 过各地 、各 部 门和 各 高
校 的共 同努 力 ,我 国 的高等教 育发 生了 翻天覆地 的变化 ,已

化 ,尤其 重要。要用一流的大学 人文精 神凝 聚人才 、培养 人 才 。
大学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根 本 在 于 人 才
衡 量高 等教育 质量 标准 的范 围 。
质量 观 的转 变 是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要 采 取 相 应 的 有 利 于 转 变 质 量 观 的政 策 与 措 施 ,正 确 引导 人
从精英 化教育迈 人 了大 众化教育 阶段 。2 0 0 7年 ,全 国普通 高 校在 校生人 数达 到 l0 80万人 ,在校 大学 生人数 居世 界第 一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问题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问题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问题探析张力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令人瞩目。

2005年,我国宽口径在学人数已经达到了2300万人,是1998年的2.8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21%。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青年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接近新中国成立50年总和的两倍,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多种形式发展的体系。

但是,在“十一五”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创新。

发展理念之一:高等教育发展重点不再是规模扩展,而是保证基本质量(略)发展理念之二:高等学校既要练好质量内功,更要瞄准社会需求准确定位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2010年前的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规划纲要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明确提出,“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发展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协调发展。

”为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相互协调,在把握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适当节奏的基础上,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将是今后的一个关键问题。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进过程中积累的矛盾,也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的环境中,并不完全是由政府指令学校如何定位和提高质量,而是学校未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产、 建设 、 管理 、 服务 第一 线需 要 的下得 去 、 留得 住 、 用得 上 的 , 践技 能 实 强、 具有 良好职业道德 的技术 应用型人才 , 即培养 “ 高级蓝领 ” “ 、高级技 工
或 技 师 ” 。
因此 ,我们 要把科学 发展观最为 高等职业教 育改革 的指导思想 ,坚持 规 模、 效益 、 质量 、 构内在统一 的健康协 调发展 。 结 合理规捌 高等职业教育 的办学 数量 、 规模和特色
《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 的决定》 中明确指 出 :落实科 学发展观 , “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 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 基础和教育工作 的战略重点 。”
三是要搞 好培养 日标定位 。高职院校 的人 才培养必须 跳 出“ 学术型 ” 套 路 , 不能走 “ 既 本科 压缩 ” 也不能 搞 “ , 中专扩 展” 而应该 按照 高职 的人 , 才 规格 和基本 特征 , 以社会需 求为 目标 , 以就业 为导 向 , 持培养 面 向生 坚


高职教育 是以培养高技 能应用 型的“ 灰领 ” 人才为 主要 目标 的高等 教 育 。目前 , 国高职院校 已达 10 全 2 0多所 , 加上一部分普通 高等院校 ( 本科 )
设立 的高职学院 , 国高等职业 技术院校 的数量 、 生数和毕业 生数都 已 我 招 占普通高校 的 5 %以上 , 0 而且大多数是最 近几年 由中专升格 而成。随着 当
业 选修课 、 跨专业选 修课 。加 大实践 能力的 比例 , 至少要达 到理论与 实践 比为 1: 。对现有专业布 局进行调整 , 1 社会需 要什么人才就积极创造 条件
开办什 么专 业 , 产需要什 么技术就想 方设法开设 什么课程 , 生 并主动 纳入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摘要:大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同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加强学科建设,提倡创新教育;加强科技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术交流;以人为本,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高校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位置,他们不仅吸收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参与了一定的科研和社会工作,扮演了一定的社会角色。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创新是发展的内动力,创新是进步的主源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1999 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创新能力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技创新能力是21 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家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1]。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经多次指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温家宝同志在中科院视察时,也曾经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高科技对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军事教育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军事教育的创新
展。

筹 ,即 :统 筹处理 好学 习 国内外名牌 大学 经验与保 持 和突 出 自身特 色的关 系 ;统 筹处理 好适 度扩大办 学 规模与确 保人才 培养质 量 的关 系 ;统筹处 理好提 高 教学水平 与提高 科研水平 的关 系 ;统筹处 理好大 学 中心校 区建设 与分院建设 的关 系 ;统筹处 理好硬
二 、落实科学发展 观是推 进高等军 事教 育创新的重要体 现
进 入 2 世 纪 ,军 队 院校 的建设 进 入 了一 个 新 l
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军队综合大学 ,伴随着新军事
变革 蓬勃发展 的大潮 涌动 ,面 l 临着众 多发展 机遇 的 同时 ,也不得 不应对 E益严 峻 的 、来 自各个 方面 的 t
群众生活 ,多 为 干 部 和 学 员 办 实 事 ;既要 加 快 发
指导办学实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讲 以人 为本 。一切工 作都要 为促 进学 员
展 ,又要注重打牢基础 ,始终保持持久动力和发展
后劲 。
的全 面 发展 ,为多 出人 才 、出好 人才服 务 ;要实 行
设和基层建设 。从各个领域来说 ,如训练工作中的
[ 收稿 日期 】 20-1 0 06 . 00 [ 作者简 介】 田一平 ( 5.,男 ,河南 台前 人 , 1 3) 9 硕士 , 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
维普资讯
田一平等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军事教育的创新
教务 、军务 、研 究生 教育 、教保 、装备 等 ;思想 政 治建设 中 的组织 、干部 、宣传 、保 卫等 ,都要全 面 发展 ,不能有 明显弱项 。这样 才 能实现 大学建设整 体提高 和全面进 步 。
三是 坚持协 调发展 。重 点是搞好 六个方 面 的统

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资金 的主要来源 。高等教育区域化 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成
效显著, 在美 国、 日本 、 国形成 了以科研 实力 的大学为中心 , 英 以高 新技术公司群体为基础的科学、 技术、 生产统一体的技术基础 , 其 典型特点是高校为地方 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殊有效形式 。
快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 民 众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坚持 人 群
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的竞 争 , 谁拥有 了人才 的优势 , 就拥 谁
有了竞争 的优势。坚持 以人为本 , 就要把人力资源作为最宝 贵的 资源 , 把人才资源作 为第一资源 , 回答 了“ 怎样加快发展 ” 的问题 。 加快教育发展 , 必须坚持 以人 为本 , 以培养造 就数 以亿计 的高素 质劳动者、 以千万计 的专 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 新人 才为根本 数 任务 ,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 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 。 坚持以人为本 , 就要依靠人 民群 交互式网络系统的延伸和多媒体
计算 机的 日益普 及 , 将会使很多学生能 够在 家里学 习 , 习不受 学 时间限制 , 学习效率 日益提高 , 并且满足了那些 因病 、 因交 通和住
宿等原因不便到学校去上课 的学生 的需要 。 教育手段现代化满足
了人们渴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欲望 , 这就必将导致 了高校教育的大 众化 , 高等学府 不再是 “ 象牙塔 ”它将是越来 越多 的人 受教育过 , 程 中的必然 阶段 。因此 , 知识 经济时代要建立一个能充分满足广 大人 民群众接受 高等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 3 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化。高等教育发展 区域化包括两个方 、 面涵义 : 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 区域经济发展 , 为地方 区域经济和社 会发展服务 , 使之成为地方区域经济的科学 、 文化 、 教育的中心 : 高 等教育的管理权 限归属地方政府 ,并 以地方政府 的财政资金作 为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成人高等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成人高等教育
12 .树立 成人 高等 教育产 业 观 要 尊重 教 育 的经济 价 值 ,确认 教 育 的产业 属 性 ,发 展教 育产 业 。一 要 扩 大高 校 办学 自主权 ,改 变 由政府 包 揽 的办学 模 式 ,给 教育 行政 部 门和 学
部分课程。同时规定学生仍须参加 申请免修课程的平时测验和实践教学环 节 ,按时 完成 教 师布 置 的作 业 ,参 加跟 班考 试 ,成 绩 合格 以上 方 能获 得相 应 的学 分 。对 于参 加 国 民教 育 高等学 校 学历 或 国家 自学 考试 委 员会 组 织 的 自学 考试 ,取 得 合格 成绩 ,可用 原 修课 程 申请 免修 或 免考 现修 相 应课 程 。
程 中 ,成 人 高等 教育 有着 广 阔 的发展 空 间 ,其地 位 和作 用 日益 重 要 。要破
新 型的成 人 教育 培 养模 式 不符 。 因此 ,为保 证成 人教 育 的教 学 质量 ,我 们 应采 用更 多 的灵 活性 、主动 性 的教学 方 法 。
24 强成 人教 育师 资 队伍 的建 设 .加 目前 ,我 国成 人教 育 师资 队伍 存 在着 兼 职教 师过 多 ,教 师 更换 频繁 ,
可 控制 免修 、免听 学分 累计 一 般不 超 过总 学分 的 1 。 / 3 32 施弹性 学 制和学 分 累计 制 _实
校 以更 多 的办 学 自主权 ,大力 构建 与 经济 体制 改 革相 适 应 的多元 化 的办 学 体 制新 格局 ;二 要 提高 办 学效 益 和办 学质 量 ;三 要借 鉴产 业 化经 营 思路 来 经 营教 育 ,充分 发 挥教 育 自身 所具 有 的产 业化 建设 功 能 ,统 筹考 虑 教育 产 业 ,建设 和 发展 各类 教 育产业 。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新 论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 国高等教育 的发 展 张芬 黄 玲 桂 雁


耍 科学发展观的 内涵极其丰富 ,以人为本,全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它的主要内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 】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南。新时期的高等教育, 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 学发展观,确立新型的高等教育发展 目标, 优化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 ,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 中的主体地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才能实现 高等教育又
快 又好的发展 。
【 关■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 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 中
量发展水 平的观点 ,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经济增 长的速度与质量 、效益相协调 , 使社会和谐发展 。协调发展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时代内涵 , 是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 本原则。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做到,五个统 和 “ “ 四个协{’ 两’ , ‘ ‘ 五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 、 统筹区域发展 、 统筹经济与社会 发展 、统筹人 与 自 然和谐发展、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四个协调”是努力实现宏观经济 改革 和微 观经济改革相协 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 改革相协 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4‘ .‘ 可持续发.'是 实现科学发展观 目标的路径 I’ 畏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理想状态 ,就是把发展的速度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 态。人类文明发展史反复证明 :经济 问题与资 源问题 、环境 问题相互交织 、相互影响 ,经济活动既受经济 规律的制约 ,又受生态规律的制 约,任何 以破坏资源 、环境 为代价的发展 ,都必然受到 自 的严厉报复。因此 ,可持续 然
刻内涵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

浅谈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浅谈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 圈■圈圈圈匿i竺兰!!墅!f叁型圭塾垒浅谈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酌高等教育发展问题陈小群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为指导,于2003年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论断之后,并在2007年的十七大要求‘‘毒巳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级,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更密切,同时也对整个教育活动和教育体系更具有先导性和引领作用。

自1999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政策起,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18-02一、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1987年恢复高考之前,也许高等教育根本就没有受到社会与个人的重视,自恢复高考之后,特别是自1999年实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政策之后,高等教育在思想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中都发挥着导向、激励、育人等重要作用。

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大力指导下,高等教育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要为促进个体发展服务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高等教育中的个体当然是指人,但更具体一点,笔者认为包括两类:学生和管理者。

高等教育一贯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育人,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通过提供科学的理论促进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系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发展观等),并形成与之相应的健康的人格品质。

与此同时促进人的各种素质遵循其内在的规律达成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主 义 理 论 体 系的新 发 展 是 马 克思 主 义 发展 观 达 到 的
新 阶段

与 此 相 应 当代 高 等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思 想 也


定要 在坚持 主线 俱进


脉相 承 的基 础 上 不 断创新 与 时


目的 就 是 在 我 国 有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建 设 的 方

展 制 高点 的 竞 争 越 来 越 激 烈

我们 既要 敢 于 和善于 参

与 这 种 经 济 全 球 化 条 件 下 的 国 际 合 作 与竞 争 也 要 在 抓机 遇 求发 展 的 同时 清醒 认 识 防范 和 化 解 各种 不

到 当代 教 育 思 想 中来 ;三 是 要 把 本 校 发 展 的 历 史 经 验
指 导 高 等 教 育科 学 发 展 的 正 确 思 想 并 充 分 体 现 科 学
发展 观 的理 论 继 承 和 理 论创 新性特 征 (
一 一


“ 。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应 成 为 当代 教 育 思 想

( 三 ) 积 极 应 对 国 际 新 形 势 新 变 化 是 科 学发 展 观
的 灵 魂 这 在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中尤 为 重 要


如果 在 高 等
教 育 发展 中丢开 上 述 理 论 思 想 主线 科 学 发 展 就 会 成
. 、


组 成部分

高等教 育事 业 的科 学 发 展 更 具 有 战略意

代 高等 教 育 的深 刻影 响 和 提 出 的 新 要 求 立 足 学 校 实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兼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就是增加产 品数 量 , 大力提高社会 生产力 , 创造新
的、 高的、 多的劳动生产率 , 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 主建设、 文化建设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
[ 收稿 日期 】0 90 -5 2 0 -32 [ 作者简介 ] 中永(9 5 ) 男, 陈 15 . , 蒙古族 , 中共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 书记 。 教授 , 士生导师。 博
发展 观形 成 的思 想来 源
发展 理论 , 特别 是关 于人 类社 会发 展 的论述 , 是 马克思 列 宁 主义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马克 思 、 格 斯 恩
认为 , 人类 社会 发展 是 自然历 史过 程 , 生产力 的发 展
是人 类 社会 发展 的最 终决 定力 量 。生产 力 和生产 关 系 、 济基 础和 上层 建 筑 的矛 盾 运 动是 社 会 发 展 的 经 根本 动 力 , 产过 程 中必须 正确 处理 人 与人 、 与社 生 人 会 、 与 自然 的 关 系 。人类 社 会 发 展 要 逐 步 消灭 阶 人
国高等 教育 事业 发展具 有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思 列宁主 义 、
重要 思 想一脉 相承 的科 学理 论
级之间 、 城乡之间、 体力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
别 , 物质 财 富极 大 丰 富 , 民精 神世 界 极 大 提 高 , 使 人
最 终 实现 每个 人 自由而 全 面 的 发展 , 时 指 明人 类 同
学发展 观 的 自觉 性 和坚 定 性 , 以科 学 发 展 观 指 导我
要思想 , 承” “ 就是说 , 作为一种理论 , 科学发展观不 是 凭空 产 生 的 , 是 对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 泽 东 思 而 毛 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关 于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改革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改革
On S i n i i c e t fc Outo k n De e o l o o v l pm e d Hi e uc to ntan gh r Ed a i n Zhan l an La u pi g g Ru i g nX e n
Ab ta t The e i n c s a y c n c in be we n Sce ii Outo k n De eop e t a hihe e u a in.I s d na is sr c : r s e e s r o ne to t e intfc l o o v l m n nd g r d c to t i a y m c
教 育要在 科 学发 展观 的指 引 下 , 力解 决 制约 发展 的 矛盾 与 问题 , 断推 进 自身的 改 革 与 发 展 。 科技 是 现 代 国 际竞 争 的 第 一要 努 不
素 , 技要 发 展 , 育要 先行 , 科 教 无疑 高等教 育在 此扮 演 着举 足 轻 重的作 用 。树 立 高等 教 育 的科 学发展 观 , 我 国政 治 、 对 经济 、 生活等
a s utl i h . hs a tcea a y e hepr blm s t twe h v e n f c d wih a d ty t ov he fo g venm e t s ce y, b ol ey rg t T i ril n l s s t o e ha a e b e a e t n r O s le t m r m o r n , o it
l 1 中国 高等 教 育 面 临 的 问题 。近 _ 年来 , 国 高等 教育 发 展 非 常迅 速。 据 教 我
育部 O 8年 给 出 的 数 字 , 1 9 从 9 9年 ~ 2 0 07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学校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学校发展

意 义上 改 革 。
三 、落 实 以人 为 本
次 :一 是 发 展 ,一 是 发 展 要 讲 究科 学 。这 个 理 论 对 我 国 高 等 学 校 发 展 ,有 十 分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高 等 学 校
要 落 实 科学 发 展 ,必 须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有正 确 的认 识 。
与精 神 的 支 持 。 但 是 现 在 有 的 高 等 学 校 对 教 师 提 出 的

认 清发 展 方 向
认 清 发 展 方 向 ,对 高等 学 校 落 实 科 学 发展 观 十 分 重 要 。人 才培 养 、科 学 研 究 和社 会 服 务被 认 为 是 现 代 大 学 的 三 大 职 能 。高 等学 校 必 须 认 清 自己 的 本 质 使 命 是 教 育 ,也 就 是 培养 人 才 ,其 他 的 职 能 只 是 这 个 本 质 职 能 的延 伸 。 高等 学 校 只有 认 清 自身 的本 质 职 能 ,未
要 的 ,也是 不 切实 际 的 。
精 英 教 育 内容 、模 式 ,大 众 化 教 育 规 模 ,是 当前 我 国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现 状 。 在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阶段 , 所 有 的 高 等 学 校 都 从 事精 英 教 育是 不 现 实 的 ,也 是 社 会 不 需 要 的 。必 须 有 一 部 分 ,而且 应 该 是 绝 大 部 分 高 等 学 校 从 事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这 个 教 育 的 一 个 根 本 特 征 就是 “ 需教 育 ”,培 养 的 目标要 和 经 济 的 发 展 、社 按
些 违 背科 学 发展 观 的 问题 。我 们 只 有 承认 这 些 问题 并按 照科 学发展 观 的要 求改 正 , 高等 学校 、 高等 教 育 才有 美好 的 未 来 。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的创新发展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2 0 年第 3 08 期
科学发展观 与高校 的创新发展
兰成华
( 山师范学院 党政 办公 室 , 鞍 辽宁
摘 要 :高等 学校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应 结合 实际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的内涵, 明确科学发展 学校 的战

第 四个 内涵是 “ 化 改 革 ” 深 现 代 大 学 的 竞争 力 不 仅 仅 是 资金 、人 才 和 技 术 ,更 重 要 的是 大 学 制度 建设 。要 在 建 立健 全现 代 大 学 制 度 上 下功 夫 , 按 照 《 等教 育法 》规 定 ,坚持 和完 善 符 合 学 校发 展实 际 的 高 现 代 大 学 管理 体 制 ,把 “ 党委 领 导 ,行 政 管 理 ,教 授治 学 ,
导者思考的战略 问题 。战略问题 的构成关键 ,一个是愿景和
方 向 ,一 个 是 主 动权 问题 ,还 有 就 是 目标 问 题和 使 命 问 题 。
二 、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 。明确科学发
在市 场 经 济竞 争 的条 件 下 ,优 势 和 经 营 管 理 的模 式 ,都 是 我 们 要 谈 论 的战 略 问题 。尤 其 是 学 校 顶 层 设 计要 体 现 “ 确 、 明 准 确 、正 确 ” ,即 “ 学 指 导 思 想 正 确 , 目标 定 位 准 确 ,教 办 学 工作 中心 地位 明确 ” ,各 项 规划 的 制订 也 要科 学 、可行 。 第 二个 内涵 是 “ 以人 为 本 ” 大 学 不 同 于 企 业 和 其 他 部 门 的 最 明显 之处 ,就 是 大 学 的 一 切 活 动 都 要 始 终 把 注 意 力 投 向学 生 的 需 求 、 学 生 的 发 展 ,只 有 把 对学 生 的关 怀 融 入 到 教 学 和 管 理 中去 ,学 校 的 工作 才 有 价 值 。 我们 的终 极 目的 就 是 要 为学 生 的发 展创 造 一 切 条件 ,只 要是 对 学 生 有 利 的 ,我们 就 要 坚 定 不移 地 去 做 , 要 把 “ 切 为 了学 生 ,为 了学 生 的一 切 ,为 了一 切 的学 生 ” 一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贵州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贵州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高等 教育办学模 式是 指 在一 定 历史 条件 下 , 以

定办学思 想为指 导 , 办学 实践 中逐 步形 成 的规 在
民族等 十二类 。从管 理体 制 角度 来看 , 等教 育模 高 式可 分为 : 中央集权模 式 ( 国和法 国 ) 地方 分权 中 和
模式 ( 国) 美 。 中央集权模式 : 国高等 教育 管理 模式 是 比较 中
二 是高 等 教育 类 型 较 为 单 一 。 占普 通 本 专科
在校生总数 一半 的高等 职业 教育虽 发展 势头 强
劲 , 仍 处 于 初 创 阶 段 , 停 留在 专 科 层 次 , 但 还 尚未 形 成 独立 体 系 ,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阶 段 最 为 需 要 与 的多样 化 高 等 教 育 类 型 相 去 甚 远 。而 且 , 通 高 普 等教 育与 高 等职 业 教 育 之 问 彼此 割 裂 , 不 相 通 , 互
的发展观则完全取决于办学主体的理论 自觉、 对未来发展 趋势的体察和把握。面对 高等教育 大众化 背景下不 同高
等教 育发展 观 和模 式 , 何 取 舍 和把 握 ? 我 们认 为 , 科 学发 展 观 ” 我省 高等教 育 的 大众 化发 展模 式指 明 了方 向 。 如 “ 为
关键词 : 高等教育大众化 ; 贵州; 高等教育模式创新 ; 研究
法等手段 , 间接加 强对 高 等教育 的宏 观调控 。高 等 教育 的管理 职权在各 州 , 州政 府 除 了负 责投 资公立
层次和人才 培养来看 , 高等教育模式 可分为 : 究性 研
收稿 日期 :0 9— 9—1 20 0 7
基金硪 目: O 6年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 费项 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 目名称: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贵州高等教育 自主创新模式 2O 《 与机翩研究》 。 作者简介: 杨洪( 92一 , 贵州毕节人 , 1 6 ) 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贵州财经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国际教育与文化传统、 高等教育。 赵明仁, , 男 贵州大学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创新
摘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上,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遵循这一精神,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改革的理念: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师资队伍的创新等。

基于高等教育的特点,下面主要对前三个方面作一阐述。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创新首先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适应培养身心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要求我们要从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纯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的思想观念转变;二是从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提高转变;三是从“重形式、重名份、轻特色”
向“抓重点、促特色、以特色取胜”转变。

另外,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还要着重把握以下
两种观念:
(一)促进公平的发展观念
在一个以知识和教育为基础的发展时代,教育公平是事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加,发展的公平性已经成为影响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教育公平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现在高等教育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

这种差距的形成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发展理念以及相应的发展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缩小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成为当务之急。

(二)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念
高等教育中的“重点支持、重点发展”政策,不仅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区域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而且使得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中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调节机制还比较单一,政府“作为”的区分度不高。

[1]高校之间盲目攀比,出现了追求办学层次“升格”、办学规模“大而全”、办学目标“奔一流”的状态。

这种发展失衡和无序发展状况不利于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功效的发挥。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协调
有序发展,真正做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筹和协调,各级各类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区域高等教育和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协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和协调。

同时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

只有确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才能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均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元需求。

二、教育目标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当前形势下,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

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

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要重视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其成为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育体制的创新
教育体制的创新实际上就是要消除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在架构上的瓶颈和障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围绕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事务,确立一种合理的责、权、利的关系。

一是要打破国家或中央政府包揽办学的旧格局,加快建立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
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的新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法规,使高等教育的办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方面,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建立大学决策者、管理者和治学者“三者”齐抓共管、分权协作的新型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使决策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四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上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制定合理的结构框架和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变成结构性优势;五是面对招生途径多元化倾向和学习过程、形式、毕业生出路多元化趋势,尊重市场和学习需求的变化,注意随时捕捉市场信息,疏通供需渠道,使高等教育的供求变化成为促进学校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源动力,并使高校教育更好地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