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与乳制品的卫生检验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02
CATALOGUE
鲜奶的采集与运输
鲜奶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容器清洁
确保采集容器在使用前已经彻 底清洗干净,无残留物。
采集时间
尽量在早晨采集鲜奶,此时的 奶质量相对更佳。
采集温度
确保采集温度适宜,不宜过高 或过低,以保持鲜奶的新鲜度 。
避免污染
在采集过程中,要避免鲜奶受 到外界污染,如灰尘、昆虫等
环境卫生
采集和运输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处理。
防疫要求
根据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对采集的鲜奶进行防疫 检测,确保无疫情发生。
03
CATALOGUE
鲜奶的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的方法与步骤
观察
观察鲜奶的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杂 质。
闻味
闻鲜奶是否有异味,如酸败味、草味 等。
品尝
品尝鲜奶是否有苦、涩等不良口感。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
目录
•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概述 • 鲜奶的采集与运输 • 鲜奶的感官检验 • 鲜奶的理化检验 • 鲜奶的微生物检验 •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的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概述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的定义
鲜奶卫生质量检验是指对新鲜牛奶的 卫生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过程,以 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实验操作
按照所选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记录实验数据。
采样
从鲜奶中随机抽取适量样品,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检测方法
根据需要检测的项目选择合适 的理化检验方法,如滴定法、 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得出检验结果。
理化检验的标准与要求
感官指标
鲜奶应具有乳白色或微黄色,质地均匀,无杂质 和异味。
第六章-乳及乳制品的检验(食品检验与分析)全文编辑修改
黏性乳 着色乳
低温细菌、串珠菌属细菌 低温细菌、球菌类红色酵母
粘性化、形成粘液、蛋 白分解
变黄、变红、变青
稀奶油、硬质干酪等粘质化 牛乳及乳制品着色变质
细菌性风味 脂肪分解菌产酸菌、低温菌、 异臭、异味、变质腐败 牛乳、乳制品风味变坏、变
异常乳
大肠菌
质
乳房炎乳
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微 球菌、芽孢球菌、放线菌、 大肠菌等
高酸度乳 (酸败乳)
病原菌
乳酸菌、丙酸菌、大肠菌、 微球菌等
牛乳的性状
加工上的危害
酸度高、酒精试验凝固、 加热杀菌时凝固、风味差、
发酵产气、酸臭味
生产酸酪时产生酸败和膨胀
异常凝固乳 蛋白分解菌、脂肪分解菌、 皱胃酶状凝固、碱化、
和分解乳 低温细菌、芽孢杆菌
胴化、脂肪分解味、苦
味
不良气味带入产品中成品易 腐败
二、乳的理化性状
牛乳为胶体溶液。其中乳糖和一部分 可溶性盐类可形成真正的溶液;而蛋白 质则与不溶性盐类形成胶体悬浮液,脂 肪则形成乳浊液状态的胶体性液体,水 分作为分散介质,构成一种均匀稳定的 悬浮状态和乳浊状态的胶体溶液。
(一)色泽
➢ 新鲜牛乳是一种乳白色或稍带黄色的不 透明液体。这是乳的成分对光的反射和 折射。稍微黄色是乳中含有核黄素、乳 黄素和胡萝卜素。
4.异常乳(成分、性质与常乳不同)从广义上讲, 凡不适于饮用和生产乳制品的乳都属于异常乳,如 初乳、末乳、乳房炎乳以及混入其它物质的乳等。
营养不良乳
生理性异常乳 初乳、末乳
异 常
化学异常乳
高酸度酒精阳性乳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冻结乳、低成分乳
乳
混入异物乳、风味异常乳
微生物污染乳
第六章 乳及乳制品的检验(食品检验与分析)
3、看形状,把一小滴牛奶滴在指甲盖上形成珠球状的是 好奶,不能形成珠球状的是质量不好的奶;
4、看状态,取约10毫升牛奶于试管中煮沸观察,如有凝 结或絮状物产生,则牛奶已变质,无结的小块是好奶
组织状态 是否呈均匀胶状悬浮液,有无沉淀, 凝块及肉眼可见的异物。
气味和滋味 检查色泽和组织状态的同时,嗅尝 乳样是否具有纯正的消毒牛乳固有的香味和滋味或 其它异味。如饲料余味、苦味、臭味、霉味、涩味 、酸味等。
3.3 异常乳的检验
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 其他各种因素(包括人工造假)的影响 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 种乳称作异常乳(Abnormal Milk), 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
发展飞速,但仍 为世界人均占有 量(105kg)的 6.4%,为发达 国家人均占有量 (300kg)的2.1 %。06年人均占 有量增加到 25.1公斤
乳的概念
乳是从哺乳动物中挤出的正常乳房分泌物,无 添加物且从未从其中提取任何成分。( GB12693—1990)
乳是哺乳动物分娩后,从乳腺中分泌的一种白 色或稍带微黄色的不透明的均一的具有胶体特性的 液体。是一种既有充分营养价值,又易于消化吸收 的食品。
3.9g 4g 5g 120mg 93mg 0.2mg 0.04mg 0.13mg 0.2mg 42mg 1mg 16mg
备助
8种必需氨基酸,消化率可达98~100% 极易消化 以乳糖为主
与鸡蛋相比
14.7g 11.6g 1.6g 55mg 210mg 2.7mg 0.16mg 0.31mg 0.1mg
二、乳的理化性状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牛奶微生物检测标准我国乳制品的标准
在中国,牛奶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以及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GB 4789.5-2013)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及乳制品微生物限量》(GB 2715-2016)规定了牛奶及乳制品中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根据该标准,牛奶及乳制品中的各种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如下:
1. 菌落总数:不超过1×10^5个/ml(牛奶),不超过1×10^6个/g(乳制品);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5. 霉菌和酵母菌:不超过1×10^3个/ml(牛奶),不超过1×10^4个/g(乳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基本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内部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在具体情况下,还需要参考相关地方性和行业性标准。
乳及乳品的理化检验
乳及乳品的理化检验(一)目的要求鲜乳挤出后若不及时冷却,污染的微生物就会迅速繁殖,使乳中细菌数增多,酸度增高,风味恶化,新鲜度下降,影响乳的品质和加工利用。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掌握对原料乳进行新鲜度检验的方法。
掺假有碍乳的卫生,降低乳的营养价值,有时还会影响乳的加工及乳制品的质量。
所以,生产单位和卫生检验部门对原料乳的质量应严格把关。
在收奶时或进行乳品加工前,对乳应酌情进行掺假检验。
(二)检验方法乳新鲜度检验的方法很多,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方法是在感官检验的基础上,再配合采用酒精试验、煮沸试验、刃天青试验和测定酸度等方法。
1.乳的感官检查正常牛乳应为乳白色或稍带黄色,有特殊的乳香味,无异味,组织状态均匀一致,无凝块和沉淀,不粘滑。
评定方法如下:(1)色泽和组织状态检查将少许乳倒入培养皿中观察颜色。
静置30min后将乳小心倒掉.观察有无沉淀和絮状物。
用手指沾乳汁,检查有无粘稠感。
(2)气味的检查将少许乳倒入试管中加热后.嗅其气味。
(3)滋味的检查口尝加热后乳的滋味。
根据各项感官鉴定,判断乳祥是正常乳或异常乳。
2.酒精试验(1)原理新鲜乳中的酪蛋白微粒,由于其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为负电荷)和具有水合作用,故以稳定的胶物悬浮状态分散于乳中。
要想使其从乳中沉淀出来.需有两个条件:一是除去胶粒所带的电荷.二是破坏胶粒周围的结合水层。
当乳的新鲜度下降、酸度增高时,酪蛋白所带的电荷就要发生变化。
当pH值达4.6时(即酪蛋白的等电点),酪蛋白胶粒便形成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失去排斥力量,胶粒极易聚合成大胶粒而被沉淀出来。
此外,加入强亲水物质如酒精、丙酮等,能夺取酪蛋白胶粒表面的结合水层,也使胶粒易被沉淀出来。
酒精试验就是借助于不同酸度的乳加入酒精后,酪蛋白凝结的情况不同.从而判断乳的新鲜程度。
在酒精试验时,乳的酸度越高,酒精浓度越大,乳的凝絮现象越易发生。
(2)仪器及试剂20m1试管2支,2ml刻度吸管3支,200ml烧杯2只,68°中性酒精溶液,不同新鲜度的牛乳乳祥2—3个。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乳制品的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
人们的健康。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乳制品的生产环节需要严格控制。
在奶牛场,对奶牛的饲养环境和饲料
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奶牛身体健康,生产的牛奶符合卫生标准。
在乳品加工厂,要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场所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其次,乳制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也需要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
在乳制品储存环节,要确保储存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细菌滋生。
在运输过程中,要加强包装卫生管理,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乳制品。
此外,乳制品的销售环节也是关键。
在超市和商店销售的乳制品,要求商家保
持销售场所的卫生,避免乳制品受到二次污染。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产品。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和执行严格的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确
保乳制品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卫生标准,才能保证消费者饮用乳制品时的健康安全。
总的来说,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控制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卫生标准,才能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乳制品。
第十三章乳与乳制品的卫生检验
或稍带微黄色的不透明的均一的具有胶体特性的液体。 是一种既有充分营养价值,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 根据成分变化可分为:初乳、常乳、末乳 、异常乳。
1. 初 乳
母牛分娩后一周所分泌的乳叫初乳,呈黄褐色、浓厚、黏 度大,有特殊气味。特别是3d之内,初乳特征更为显著。 化学成分与常乳有明显差异。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的含量高,灰分含量高,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极高,而乳糖 含量低。一个很明显特点是其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很高, 因而初乳加热时易凝固。 初乳中也含抗体,叫免疫球蛋白。它可以保护幼畜免受感染, 直至幼畜的免疫系统建立。初乳中含铁量约为常乳的3~5倍, 铜含量约为常乳的6倍。 我国轻工业部部颁标准规定产犊后7d内的初乳不得使用。
(3)挤乳及盛乳用具的卫生
乳房的清洗和消毒:50℃的温水洗,一头牛换一小桶水, 再用0.2%KMnO4 或0.3%过氧乙酸(消毒3头牛)消毒到颜 色褪去。 奶用具的卫生:用不锈钢的容器,先用温水清洗,热碱水刷 洗,清水清洗,亦可用开水浸泡或蒸气消毒 18
2.乳的过滤净化
过滤:通常除去乳中较大的污染杂物。一般采用纱布或过滤器
5
4.异常乳
动物泌乳过程中由于动物本身的生理、病理原因以及其他 外来因素造成的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的乳,统称作异 常乳。 营养不良乳 生理性异常乳 初乳、末乳 异常乳可分下列几种: 高酸度酒精阳性乳 异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 生理异常乳:包括初乳、末乳及营养不良乳 常 化学异常乳 冻结乳、低成分乳 病理异常乳:包括乳房炎乳和酒精阳性乳 混入异物乳、风味异常乳 乳
12-18
8-6
18-24
6-5
24-36
5-4
36-48
2-1
冷却温度应视具体的贮存时间而定,不一定非是4℃,目的 是节约能源
乳类及乳制品的鉴别
乳类及乳制品的鉴别1、乳及乳制品的感官鉴别要点?感官鉴别乳及乳制品,主要指的是眼观其色泽和组织状态、嗅其气味和尝其滋味,应做到三者并重,缺一不可。
对于乳而言,应注意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以及乳香味如何。
同时应留意杂质、沉淀、异味等情况,以便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对于乳制品而言,除注意上述鉴别内容而外,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诸如酸乳有无乳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对于感官鉴别也有重要意义。
必要时可以将乳制品冲调后进行感官鉴别。
2、原料乳卫生状况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原料乳卫生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乳及乳制品的质量。
原料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病牛乳(结核病、乳房炎牛的乳)、高酸乳、胎乳、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掺伪乳以及变质乳等。
患结核病牛的乳汁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只能加工成乳制品。
患乳房炎牛乳、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五天内的乳及变质乳既不得作消毒乳也不得加工成乳制品。
高酸乳不得作消毒乳和良质乳品原料。
对掺伪的乳要分清情况处理,对加入了水、蔗糖、食盐、豆浆、淀粉等物的牛乳不得作消毒乳供人饮用,可用于加工乳制品。
对掺入了非食用物质的乳,不得食用或加工乳制品。
3、微生物污染对乳及乳制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的污染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变质的重要原因。
在乳及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灭菌、过滤、浓缩、发酵、干燥、包装等,都可能因为不按操作规程生产加工而造成微生物污染。
所以在乳及乳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对所有接触到乳及乳制品的容器、设备、管道、工具、包装材料等都要进行彻底的灭菌,防止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质量。
另外在加工过程中还要防止机械杂质和挥发性物质(如汽油)等的混入和污染。
4、保存条件对乳及乳制品质量有何影响(1)温度:乳及乳制品若在贮藏时温度过高既可加速一些成分的氧化变质,又可加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乳及乳制品贮藏时要掌握好所需的温度。
消毒牛乳和硬质干酪贮藏温度为2~10℃,酸牛乳贮藏温度为2~8℃,乳粉和炼乳的贮藏温度在20℃以下,奶油贮藏温度在-15℃以下。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乳制品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检测产品】
乳制品: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
乳);
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
粉、牛初乳粉;
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幼儿配方乳粉等
【检测项目】
部分检测标准=>>:
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GB/T 4789.3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饮料中乳酸菌检验
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
GB/T 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NY/T 829-2004 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 HPLC
NY/T 939-2005 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
NY/T 1331-2007 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
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乳制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I液体乳1.1 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乳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1.2 产品种类液体乳分为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灭菌乳分为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超高温灭菌乳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
C并保持很短时间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保持灭菌乳指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灌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巴氏杀菌乳是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调制乳是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发酵乳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
1.3 企业规模划分根据液体乳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液体乳产品年销售额作为划分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1.4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1.4.1 液体乳(灭菌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T4789.2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1915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苇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噗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2 液体乳(巴氏杀菌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i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196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劄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茉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哇西林、氯嘤西林、秦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号关于三聚氨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3 液体乳(调制乳)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T4789.2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茉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嗖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5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号关于三聚鼠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4.4 液体乳(发酵乳)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4789.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与乳制品检验GB4789.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碑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28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5009.97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5009.123食品中铭的测定GB/T5009.140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541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的测定GB5413.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酸度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i的测定GB5413.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GB1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T21315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217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B/T21915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B/T22338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GB/T2238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鼠胺检测方法GB/T22975牛奶和奶粉中阿莫西林、氨苇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噗西林、氯理西林、蔡夫西林和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22990牛奶和奶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B2968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N/T0285出口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残留量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公告(2011)第10指定检验方法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1.5抽样1.5.1 抽样范围本次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液体乳(灭菌乳、巴氏杀菌乳、调制乳和发酵乳)。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汇编
乳与乳制品检验方法汇编(第三版)汇编:蒋懿超前言本汇编内的原奶及奶粉掺假检验方法等同采用伊利集团内部检验方法,理化检验方法等效采用IDF相关标准、GB/T5413-1997,GB/T5009-2003,个别地方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做了适当修改;微生物检验方法等同采用GB/T4789-2003,部分检验项目等效采用IDF标准。
目录前言——————————————————————————————---1目录——————————————————————————————---2第一部分原料奶新鲜度和掺杂异物的检验方法YLNB 1.1 酒精实验——————————————————————--5 YLNB 1.2 美兰实验——————————————————————--6 YLNB 1.3 碱性物质的检出———————————————————--8 YLNB 1.4 食盐的检出—————————————————————--10 YLNB 1.5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检出———————————————--12 YLNB1.6 糊精的检出—————————————————————--14 YLNB 1.7 淀粉的检出————————————————————----15 YLNB 1.8 硫酸盐的检出————————————————————--16 YLNB 1.9 蔗糖的检出—————————————————————--17 YLNB 1.10 尿素的检出—————————————————————--18 YLNB 1.11 饴糖(糖稀)及葡萄糖的检出—————————————--19 YLNB 1.12 甲醛的检出—————————————————————--20 YLNB1.13 硫代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的检出————————————--21 YLNB1.14 过氧化氢的检出——————————————————---23 YLNB1.15 乳中掺入水解蛋白的检测出———————————————25 YLNB 1.16 乳中不溶性物质的检出—————————————————27 第二部分乳与乳制品常规理化指标检验方法YLNB 2.1滴定酸度的检测————————————————————28 YLNB 2.2 灰分的检测—————————————————————--34 YLNB 2.3 全脂乳固体的检测——————————————————--36 YLNB 2.4 总固形物的检测———————————————————--38 YLNB 2.5 水分的检测—————————————————————--42YLNB 2.6 脂肪的检测—————————————————————--44 YLNB 2.7 乳糖和蔗糖的检测——————————————————--53 YLNB 2.8 蛋白质的检测—————————————————————62 YLNB 2.9 不溶度指数的检测——————————————————--68 YLNB 2.10 乳与乳粉中杂质度的检测————————————————73 YLNB 2.11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检测————————————————74 YLNB 2.12 乳铁蛋白饱和度的检测—————————————————82 第三部分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YLNB 3.1 菌落总数检测————————————————————--84 YLNB 3.2 大肠菌群检测————————————————————--90 YLNB 3.3 嗜冷菌检测—————————————————————--96 YLNB 3.4 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 100 YLNB 3.5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103 YLNB 3.6 芽孢和耐热芽孢检测—————————————————--106 YLNB 3.7 双歧杆菌检测—————————————————————109 YLNB 3.8 染色技术——————————————————————--112 YLNB 3.9 显微技术———————————————————————116 第四部分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YLNB4.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119 YLNB4.2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123 YLNB4.3 沙门氏菌的检测—————————————————————126 YLNB4.4 志贺氏菌的检测—————————————————————132 YLNB4.5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136 YLNB4.6 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139 YLNB4.7 阪崎肠杆菌的检测———————————————————--146 YLNB4.8 粪链球菌群的检测———————————————————--152 附图1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显微照片附图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菌落照片附图3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附图4 志贺氏菌落在SS平板上的照片附图5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照片第五部分乳与乳制品非常规指标分析方法YLNB 5.1 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163 YLNB 5.2 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165 YLNB 5.3 预混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检测(常规法)——————————167 YLNB 5.4 维生素C的检测————————————------------------169 YLNB 5.5 奶酪中脂肪含量以及食盐含量的检测————————————172 YLNB 5.6 磷的检测————————————----------------------177YLNB 5.7 DHA、AA的检测————————————-------------------180的检测———————————--------------------184 YLNB 5.8 维生素B1YLNB 5.9 碘的检测------------------------------------------------187 YLNB 5.10 维生素A、E的检测——————————--------------------191 YLNB 5.11 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的检测————————————----195的检测———————————--------------------198 YLNB 5.12 维生素B6YLNB 5.13 烟酸和烟酸铵的检测--------------------------------------201 YLNB 5.14 乳制品中钾、钠、钙、镁、铁、锌、铜和锰的检测--------------204 YLNB 5.15 乳制品中铅的检测----------------------------------------209 YLNB 5.16 乳制品中总砷的检测--------------------------------------212 YLNB 5.17 乳制品中硒的检测----------------------------------------215原料奶新鲜度和掺杂异物检验方法酒精实验 YLNB 1.11. 原理生鲜牛乳在酸度升高后,与等体积中性酒精混合后会出现絮片, 通过絮片的产生情况判定是否可通过该浓度的酒精。
国标 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
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1. 前言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是指对乳及乳制品的感官特性和品质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乳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营养食品,其品质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方法来对乳制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品质符合卫生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2. 基本要求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首先对乳制品的感官特性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这包括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多个方面。
乳制品在外观上应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光泽,气味应清新纯正,口感应该柔滑细腻。
而在检验方法上,国标要求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对乳制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
这些要求的制定旨在确保乳制品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3. 实际应用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感官评价和检验,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乳制品的品质。
这不仅有助于生产企业监控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工艺,还能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国标的广泛应用也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和技术进步。
4. 个人观点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乳制品行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这些标准和方法不仅是对乳制品品质和安全的保障,也是对行业自律的促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感官评价和检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型乳制品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我对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的重要性表示认同,并期待未来在这方面能够有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5.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这些标准和方法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乳制品的感官特性和品质评价,以及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我们也分享了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展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对国标乳及乳制品感官要求和检验方法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
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90年11月26日颁布卫生部第一条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乳与乳制品(以下简称乳品)的卫生管理,保证乳品卫生标准的切实执行,提高乳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消毒牛乳、新鲜生牛乳、酸牛乳、全脂牛乳粉、淡炼乳、甜炼乳、奶油、干酪、稀奶油及其他乳与乳制品。
第三条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及对产品的污染,乳牛应每年进行炭疽疫苗的预防注射,牛群每年逐头进行检疫(结核病二次,布鲁氏菌病一次)。
为尽快控制和逐步消灭上述疾病,凡检出病牛必须做到隔离饲养,工作人员及用具等均须严格分开;病、健牛群所挤乳汁必须分别处理。
牛群已经健化的地方,可制订较本标准高的消毒牛乳地区性规定,以促进牛群健化。
乳牛中如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农业、卫生等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被污染的乳汁不得供食用。
第四条乳牛场、乳品厂应制订生产卫生制度,并包括下列卫生要求。
1.牛舍、牛体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乳汁。
2.开始播出的一、二把乳汁、产犊前十五天的胎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菌素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的乳汁、乳房炎乳及变质乳等均不得供食用。
3.挤下的乳汁必须尽速冷却或及时加工,消毒乳、酸牛乳在发放前应置于10℃以下冷库保藏,奶油应于一15℃以下冷库保藏,防止变质。
第五条牛乳的消毒可根据当地情况采用低温巴氏消毒、高温瞬间消毒、简易瓶装消毒或其他经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有效消毒方法。
生牛乳禁止上市出售。
第六条乳牛场、乳品厂应建立化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卫生质量检验。
乳制品必须做到检验合格后出厂,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必须会同卫生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处理。
个体饲养乳牛必须经过检疫,领取有效证件。
消毒乳的容器,必须易于洗刷和消毒,不得使用塑料制品。
第七条凡与乳品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及机械设备。
在生产结束后要做到彻底清洗,使用前要严密消毒。
奶及奶制品食品卫生要求
奶及奶制品食品卫生要求奶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
1.奶中存在的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刚挤出的奶中存在的微生物可能有细球菌、八联球菌、萤光杆菌、酵母菌和真菌;如果卫生条件不好,还会有枯草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乳房、空气和水;所以即使在较理想的条件下挤奶也不会是完全无菌的。
但刚挤出的奶中含有溶菌酶,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其时间与奶中存在的菌量和放置温度有关,当奶中细菌数量少,放置环境温度低,抑菌作用保持时间就长,反之就短。
一般生奶的抑菌在0℃可保持48 小时,5℃时可保持36 小时,10℃时可保持24 小时,25℃时可保持 6 小时,而在30℃时仅能保持 3 小时。
因此,奶挤出以后应及时冷却,以免微生物大量繁殖以致使奶腐败变质。
2.致病菌对奶的污染(1)挤奶前的感染:主要是动物本身的致病菌,通过乳腺进入奶中。
常见的致病菌有牛型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口蹄疫病毒、炭疽杆菌和能引起牛乳房炎的葡萄球菌、放线菌等。
(2)挤奶后的污染:包括挤奶时和奶挤出后至食用前的各个环节均可能受到的污染。
致病菌主要来源于挤奶员的手、挤奶用具、容器、空气和水,以及畜体表面。
致病菌有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
3.奶及奶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病牛应用抗生素,饲料中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等对奶的污染。
4.掺伪在牛奶中除掺水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掺人物。
(1)电解质类:盐、明矾、石灰水等。
这些掺伪物质,有的为了增加比重,有的为中和牛奶的酸度以掩盖牛奶变质。
(2)非电解质类:以真溶液形式存在于水中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
或对腐败因乳糖含量下降,而掺蔗糖等。
(3)胶体物质:一般为大分子液体,以胶体溶液、乳浊液形式为存在,如米汤、豆浆等。
(4)防腐剂:如甲醛、硼酸、苯甲酸、水杨酸等,少数人为掺人青霉素等抗生素等。
(5)其他杂质:掺水后为保持牛奶表面活性而掺人洗衣粉,也有掺入白广告色、白硅粉、白陶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对原料乳的要求
• 1.原料乳验收 原料乳(生乳)必须来自健康 动物,牛乳经检验后各项指标均应符合《生鲜 牛乳收购标准》(GB /T 6914)或相应的行 业标准的规定。 • 2.食品添加剂 应选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 标准》(GB 2760)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GB 14880)中规定的允许使用 品种,并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 规定,但不得在鲜乳中添加防腐剂。
脂溶性维生素 种类 A D E B1 B2 PP C 水溶性维生素
含量
0.13~ 0.16
0.07 ~ 1.2
0.6~ 0.2~ 1.23 0.7
1.0~ 1.25
1.5~ 1.55
8~ 18
(七)酶 乳中酶的种类较多,现已发现60多种,有 些酶来自乳腺组织,有些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的 产物,主要有过氧化物酶(lactperoxidase)、解 脂酶(lipase)、磷酸酶(phosphatase)和溶菌酶 (lysozyme)等。 (八)其他成分 乳中还含有有机酸、细胞成分、气 体、色素物质、激素、生长因子以及生物活性肽和 其他微量成分。
二、乳的化学组成
乳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上百种成分, 主要由水、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维生素 及酶类等物质组成。 乳的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 显的是脂肪,其次为蛋白质,而乳糖和矿物质的变 化则很小。哺乳动物正常乳汁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 含量见表8-1。
表8-1
乳 的 成 分
表8-2 牛乳中主要矿物质含量(mg/kg)
钾(K) 镁(Mg)钙(Ca) 磷(P) 氯(Cl) 矿物质 钠(Na)
平均值
470
1500
120
1210
950
1030
范围
300~ 700
1000~ 2000
50~240
900~ 1400
700~ 1200
800~ 1400
表8-3 牛乳中维生素含量(mg/kg)
2.微生物污染乳 (1)乳房炎乳 指乳畜的乳房感染发生炎症所分泌的乳。 乳房炎乳中解脂酶、氯和钠离子以及体细胞含量增高,并含 病原菌。
(2)酸败乳 乳被乳酸菌等微生物污染,分解乳糖产生乳酸 (lactic acid),致使乳的色泽改变,出现异味,酸度增高, 加热时易凝固。 (3)病畜乳 染的乳。 被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污
项目八
乳与乳制品的卫生检验
乳与乳制品是营养成分配比合理、生理功能 比较 全面的理想食品,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体健康, 哺育婴儿,补充儿童、孕妇、老人和病人的营养具有 重要的作用。
乳的基本概念、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一、乳的基本概念 乳(milk)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幼儿从乳腺分泌出 来的一种白色或稍带黄色的不透明液体。乳中含有初 生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哺乳动物出生后赖 以生长发育的最完美的食物。 根据乳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是否正常,可将乳 分为正常乳和异常乳。
三、饲养管理和环境温度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供给乳畜全价优质饲料,既可增加产 奶量,又可提高乳的品质。环境温度影响产奶量和乳的组成, 炎热季节产的乳脂肪含量低,寒冷季节产的乳脂肪和干物质 含量高。
四、挤乳方法
初挤的乳中脂肪含量较低,而最后挤出的乳中干物质和 脂肪含量较高。
五、乳畜的健康状况
乳畜的健康状况对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更为显著。
四、乳的营养价值
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调节生理功能和维持身体健康。 (一)乳蛋白质 (二)乳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四)矿物质 (五)维生素
影响乳与乳制品质量的因素
要生产优质乳品, 必须加强奶牛的饲养 管理和乳品加工中的 卫生监督,避免不利 因素的影响。影响乳 品品质的主要因素有 以下几个方面。
八、加热和冷冻加工
1.加热 牛乳在40℃以上温度加热时液面形成薄膜,在 高温下加热或煮沸时容器的内表面形成乳石(milk stone),经100℃以上温度长时间加热则发生美拉 德反应,乳蛋白质变性,乳糖分解,维生素B1、B6、 B12、叶酸和维生素C遭到破坏。 2.冷冻 乳发生冻结后,胶体稳定性降低,蛋白质沉淀、 脂肪上浮,并出现氧化气味、金属味和鱼腥味。冻 结后的乳,其周围是透明的冰晶层,乳固体含量和 酸度均较低。
三、乳的物理性质
(一)色泽 乳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二)气味和滋味 乳香气味 (三)密度与比重 正常牛乳的密度为1.028~1.032 ; 正常牛乳的比重为1.030~1.034。 牛乳的密度是指20℃的牛乳与同体积4℃水的质量比值。 牛乳的比重是指15℃的牛乳与同体积15℃水的质量比值。
(4)风味异常乳 指气味和滋味发生异常的乳。异常风味主要 来自畜体、饲料、环境、包装材料或加工设备,由饲料引起 的占88.4%。乳出现臭味、苦味、日晒气味、涩味、金属味、 饲料味和酸味等。 (5)异物混杂乳 指乳中混入了非原有成分的乳。这种乳中含 有随饲料进入机体而转移到乳中的农药、有害金属、兽药、 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物,来自畜体和环境中的 饲料、昆虫、粪便和鬃毛等杂质,以及有意识地掺入乳中的 外来物质等。
牛 乳
哺乳动物乳汁的化学组成及其含(%)
水分 87.32 82.34 79.46 90.68 75.44 88.50
乳白蛋白及乳 脂肪 乳糖 酪蛋白 灰分 球蛋白
3.75 4.75 7.57 4.96 8.63 4.28 1.17 5.77 9.57 3.09 3.30 6.80 3.00 3.62 5.23 1.27 6.10 0.90 0.40 0.60 1.45 0.75 5.05 0.40 0.75 0.74 0.97 0.36 0.73 0.20
29
(五)容器和设备的清洗和消毒
• 盛乳的容器应采用表面光滑便于清洗、耐碱、 无毒、小口的不锈钢桶或塑料桶。容器使用后 必须立即用清洁水彻底刷洗,然后用0.5%~1% 氢氧化钠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 蒸汽消毒2~3min,倒臵沥干后备用。最有效 的容器洗刷方法是蒸汽消毒。
30
(六)挤乳过程的卫生
3.化学异常乳
(1)低成分乳(low solid milk) 由于遗传、饲养管理、生 理、病理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发生异常变化,引 起全乳固体含量过低的乳。 (2)低酸度酒精阳性乳(low acidity alcohol positive milk) 指乳的滴度酸度虽然不高,但酒精试验时发生凝固的 乳。这种乳可能与动物代谢障碍、饲养管理不当、气候改变 或乳的胶体体系被破坏有关。 (3)冻结乳 在严冬季节长途运输乳,使其发生冻结,乳中 部分酪蛋白变性,风味改变,有时酸度上升。
(一)正常乳 成分和性质正常的乳称为正常乳(normal milk),一般指初乳期过后到干乳期(dry period) 以前由健康乳畜所分泌的乳汁,又称为常乳。
(二)异常乳 凡是不适于饮用和加工乳制品的乳称为异常乳 (abnormal milk)。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异常乳 可分为以下3类:生理异常乳、化学异常乳和微生物 污染乳。
25
• 2.畜舍的卫生 畜舍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良好,光线充足,垫草应经常更换,粪便应及 时清理,饲槽要保持清洁,并有防蝇措施;畜 舍门前的消毒池内,经常更换有效消毒剂。
26
(二)饲养管理
• 乳畜的饲草和饲料应干净、无杂质和腐烂变质 现象。各种饲料的收购和储藏应符合《饲料卫 生标准》(GB 13078)的规定,饮水应清洁卫 生,饲养用具应清洁卫生。
六、乳的化学性污染
1.农药 2.兽药 3.有害元素 主要有汞、铅、砷等有害元素。 4.霉菌毒素 5.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6.激素 7.掺假物
七、乳的微生物污染
乳中微生物可来自乳房内,也可来自乳品的 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微生物污染乳后,可引起 乳的酸败和人的食源性疾病。 (一)乳中微生物的来源 乳被微生物污染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在挤 乳前被微生物污染,二是在挤乳后被微生物污染。 (二)乳中微生物的种类 乳中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四)冰点和沸点 牛乳的冰点一般在-0.525~-0.565℃之间,山羊乳的冰 点为-0.580℃。乳的冰点很稳定,如果在乳中掺入水,可导 致冰点上升。 牛乳的沸点在101kPa(1个大气压)下约为100.55℃。 乳的沸点受乳中干物质的含量的影响,乳浓缩时,沸点会相 应上升。 (五)酸度与pH值 乳的自然酸度(natural acidity)和发酵酸度 (acidity of fermentation)即为总酸度(total acidity),我国常用吉尔涅尔度(Thorner degrees,oT) 表示。新鲜牛乳的自然酸度为16~18 oT。 (六)表面张力与黏度 牛乳在15℃时表面张力为0.04~0.062N/m。 牛乳在20℃时黏度为0.0015~0.002Pa· s(即帕斯卡 秒)。
山羊乳 绵羊乳 马 犬 人 乳 乳 乳
(一)水分 是乳的主要成分,根据水在乳中存在形式不同,可 分为游离水、结合水和结晶水。 (二)乳脂肪 牛乳中脂肪(butterfat,cream)约有97%~99% 为甘油酯,1%为磷脂,此外,还有少量游离脂肪酸、胆固醇 及其他类脂。 (三)蛋白质 牛乳中的蛋白质(protein)含量约为3.3%~ 3.5%,其中80%~83%为酪蛋白,17%~20%为乳清蛋白。 (四)乳糖 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是乳成分中最稳定 的一种。乳糖属于双糖,在乳糖酶(lactase)作用下水解生 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五)矿物质 乳中的矿物质主要有钾、钠、钾、钙、镁、硫、 磷、氯、铁等常量元素(表8-2),还有锌、铜、锰、碘等微 量元素。 (六)维生素 牛乳中含有几乎所有已知的各种维生素,有水溶 性维生素B1、B2、B6、叶酸、B12、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A、 D、E、K两大类,其中维生素B2含量很丰富(表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