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标准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营养配餐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对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成品消费整个链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污染及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安全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予以综合分析评价,以确保摄入的各类食品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毒理学、食品法律法规等学科,是从事营养师、配餐员、(酒店)餐饮服务、餐饮烹饪、餐饮管理、食品原料采购、食品检验、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食品科研和品质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独立处理的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为《营养学基础》、《营养配餐》、《食品加工技术》等,让学生对营养配餐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专业的就业岗位形成一定的认知,与此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步课程有《膳食制作》、《营养配餐》、《面点制作》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营养配餐所需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餐饮运营与管理》、《营养配餐综合实训》等课程做好充分准备。
整个课程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概论到细化、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点到综合分析,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同时以成果为本为导向,注重学生高层次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1.2课程理念以成果为本为导向,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以教学理论为基础,选择适应工作需求的教学内容。
开展问题导向学习、案例研究和网络讨论教学方法,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以实际案例为载体,使学生能够探究式的学习。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逐步获得实施食品质量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卫生管理、产品认证等工作能力,养成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职业道德,同时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6S管理方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2)掌握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程序;(3)掌握QS认证的基本内容和程序;(4)掌握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本内容、CCP判定方法以及实施程序等;(5)掌握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程序等。
2、能力目标(1)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本要求;(2)能针对某案例的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编制HACCP计划初稿;(3)能针对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内审案例,判断合格项或不合格项;(4)能判断某场景或案例是否符合食品良好操作规范(GMP)的基本要求。
3、素质目标(1)热爱专业工作,自觉执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及素质以及食品从业者必备的职业道德;(2)具备食品安全的风险意织、质量管理的基本意识;(3)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备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职业素质。
(三)参考学时48学时。
(四)课程学分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表2-17《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参考课时16S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1.6S的基本内容2.6S体系的基本原理3.6S制度建立的基本方法4.6S制度的建立5.6S制度实施的基本方法6.6S制度的持续改进以学生查阅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方式开展教学102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的制定与实施1.SSOP制度的基本内容2.SSOP制度的建立3.SSOP计划的实施方法4.SSOP计划的监控方法5.SSOP制度的注意事项6.SSOP制度的持续改进方法教师讲解准备知识并给出某饮料生产企业或虚拟车间情况录像,学生根据其具体录像给出不符合项并对其进行改正实施。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3.课程编码:4.学时:60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等。
(二)课程性质《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食品法规的发展历史、现状,使学生懂法守法,为将来从业打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2020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对应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开展教学。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法各条款的组成,理解食品企业安全控制岗位的工作过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办法,能熟练根据国家标准或职能部门要求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安全控制系统和制度;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食品加工企业工作人员沟通和与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养成食品安全重于一切的意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营养的科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参加注册营养师(技师)、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部分考试。
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而技能、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以网络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注册营养师(技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课程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及实践
第4期(总第525期)2021年4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4Apr.文章编号:1671-9646(2021) 04a-0092-02“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及实践张红,许伟,郑清,傅润泽,**余晓红收稿日期:2020-07-28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项目(2019JSJG286);盐城工学院教育教改研究专项立项课题项目(JYKT2019A038)。
作者简介:张红(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及农业资源开发利用。
*通讯作者:余晓红(1976—),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发酵及农产资源高值化利用。
(盐城工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摘要: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目标出发,分析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融入点及元素设计,探讨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实施的途径,细化课程内容,倡导案例式教学,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思政教育;课程设计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1.04.023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ZHANG Hong, XU Wei, ZHENG Qing, FU Runze, *Y U Xiaohong(School of Marine and Bioengineering ,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Yancheng , Jiangsu 224051, China )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the targe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Food Standardsand Regul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oint and element desig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of thecurriculum , explored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method , analyzed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 we refined curriculum content , advocated the case-based teaching , cultivated students ' professional skill level , improved th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moral quality , and obtained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 Food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curriculum design1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思路1.1课程简介“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32个学时,2个学分,是研究食品与 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和配送等全过程的 法律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教学大纲学分:5.0学时:80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是根据食品行业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岗位需求,将食品危害与污染、食品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质量与管理基础知识,预防及控制措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务,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有机融合成若干个学习性模块,是一门着重培养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技能,突出务实性、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有典型意义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基础知识,以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为准绳,对“食物链”进行危害分析,识别食品的污染及危害,选择预防及控制措施,实施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技能。
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及控制措施的技能;建立、运行、审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技能。
有助于学生考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内审员资格证书,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等职业素质。
把学生培养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企业质控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服务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前导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微生物、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保藏技术后续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实务、顶岗实习、毕业作品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1.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学习方法。
2.了解食品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3.掌握食品污染的主要形式,产生的原因和来源,危害过程,危害结果。
正确分析市场常见1—2个食品品种从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与危害。
能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4.熟悉食品主要法规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法律责任。
5.掌握申报食品QS认证技能。
了解各种食品农产品认证的要求、申报程序。
6.熟悉已颁布的食品标准,根据食品行业不同领域,准确地使用不同类别的标准。
7. 熟悉食品质量管理方法,有效地分析或寻找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设研讨会主题发言食品工程系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这在高职院校中是首创。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关于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要点、考核要点、实训项目、实训要求、实践考核要点等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依据。
内容包括课时分配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习题、教学要点(知识点,不仅是教材,更是学材。
对于自主学习,对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考核方式等。
教学设计:情景、设施、场所、道具、过程、学习方式(网答、阅读、案例、提问、作业、小组讨论、发言、角色扮演等)。
包括要求、目标、结果。
习题:是自测题,便于学习者归纳、领悟、纠正学习偏差。
教学要点:知识点。
不仅是教材,更是学材。
对于自主学习,对于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评价:过程、结果。
合格、等级—5分制或百分制。
合格标准。
按照我们已有的习惯,它包括教学大纲、在教案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要点、题库(含答案。
答案为斜体加粗)、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考核题库(含答案。
答案为斜体加粗)。
表面上看,它和现行大纲、教案、题库,似乎没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区别很大。
二、为什么要制定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
是长远性的基本建设。
整体的课程设计分三个步骤:培养方案中的设计、课程标准的设计和教师教案设计。
缺一不可。
项目标准和过程标准,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建立制度、规则和标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改进,必须切实加强标准建设。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按照毕业生行动技能体系的要求对知识、技能学习、训练项目进行设计。
但可以说,如果不进行课程设计,它仍然悬在空中。
几乎所有的教材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内容,不太适合你的专业。
学习这些内容,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培养质量。
显然,计划或者起点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必须在设计阶段认真对待。
《食品安全》课程课程标准
《食品安全》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安全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课程的性质课程主要针对中专学校三年制烹调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对于从事餐饮行业的烹饪专业学生,更应该掌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食品安全处理方法,保证入口食品的安全性。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烹饪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应知应会为导向,结合现今的食品安全案例,同时,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通过课程的改革,改变以往营养与卫生一本教材的教学方式,探索性地结合专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餐饮业对食品卫生安全的严格要求,把《食品安全》课程独立起来。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36课时。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饮食行业的食品卫生安全的基础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严守法规,科学操作。
更能让学生识法、守法、科学操作。
使学生能熟悉行业的卫生法规和操作要领,从而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制作适合卫生要求的产品,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目标:第一章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讲授内容]第一节食品污染概述一、食品污染分类二、污染的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二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一、自然界中细菌的分布二、食品中细菌污染的来源三、食品微生物卫生指标四、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五、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第三节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一、农药污染食品及其预防二、有毒金属污染食品及其预防三、化学致癌物的污染及其预防第四节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污染第五节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定义及分类二、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及使用原则三、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和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四、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安全现状[基本要求]1.了解食品卫生学概念及食品污染的分类。
2.了解常见的食品细菌,掌握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3.了解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化学过程,掌握其鉴定指标。
4.掌握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5.掌握常见农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6.了解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问题。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关于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预防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涵盖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3. 熟悉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 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5. 培养学生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营养学: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以及食品营养的摄入与分配;2. 食品卫生学:探讨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措施;3. 食品安全监管: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熟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4. 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1. 掌握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营养和卫生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3. 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4.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食品营养调查、食品安全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课程学分:3.5 总学时:561 课程定位餐饮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其从业人数一直位居各行业的前列。
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广东省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已达到958992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的餐饮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其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研和长期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从事旅游饭店业的中餐厅、西餐厅、宴会部、酒吧、咖啡厅、大堂吧等岗位,以及社会餐饮业厨房管理、楼面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们和太古海港酒楼、天誉威思汀酒店、新珠江大酒店、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五星级)、富力·君悦酒店(五星级)等多家住宿餐饮企业就餐饮专业人才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一致认为现代餐饮业一线实用型高级人才应掌握的核心技能是:餐饮服务技能、营养配餐能力、菜肴设计与创新能力、餐饮卫生管理能力、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厨房和餐厅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对培养餐饮业一线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我系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实践和就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有《粤菜制作工艺》、《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厨房设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考取的专业技能证书是助理营养师。
2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和有关知识融入于各个工作项目当中,通过项目操作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食品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标准,这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涵盖了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特定人群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合规性。
食品法规则是指针对食品行业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体制、部门职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进出口食品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总的来说,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们共同构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石。
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食品标准和法规,可以有效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食品标准和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例》课程标准课程类型专业课合用专业食品加工、检测64 学时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为确实实行学院人材培育模式的改革,培育出一批“高素质、技术型”的一大量优秀毕业生,经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德业状况的剖析,食品有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立开设《食品标准与法例》。
食品标准与法例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储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一定恪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连续健康迅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质量量安全标准化系统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错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食品标准与法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必修课。
跟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突显出的问题也愈来愈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愈来愈需要食品标准与法例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
所以,食品标准与法例这门课程的地位也愈来愈高。
食品标准与法例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查验技术》、《食品理化剖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
后续课程《食质量量与管理》、教课实习等,连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系统的有机整体。
在掌握部分必需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经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剖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查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查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质量量与管理》供给详细内容支持。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修业生( 1 )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例基本观点,食品标准与法例之间互相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有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习法例、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系统的关系,并学会拟订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允许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增添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 质量管理系统认证的程序和系统文件编制。
( 2 )掌握食品法例的发展趋向以及拟订的程序,能够娴熟掌握法律法例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 3 )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公司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例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察管理的能力;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例的技术培训,并对食质量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办理的能力。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我院食品加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等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加工的工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紧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方便了因材施教。
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的学科,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课程发展的早期阶段:本课程以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为主线,通过食品加工环节和过程展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发展的改革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课程小组成员从理论和实践实训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精选,整合和精简,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
理论够用就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项目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整个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
同时,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基本原理及共性部分的讲授,通过代表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完善了现有教材的配套相关教学资源。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课程:对食品生产加工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熟练掌握食品加工及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保藏等;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基本信息明细表本课程标准制定依据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所架构的课程体系,食品饮料行业中质量控制岗位群以及食品研发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等所需求的知识技能,按照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确定《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目标及标准。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理化检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主要讲授食品检验基础知识、样品准备、感官指标评品、物理指标测定、食品主要成分及限量指标测定等内容。
从而制定该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食分析与检验》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三、课程性质与作用《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基于《食品安全法》为课程思政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检验项目为载体,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融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农产品食品检验员的工作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2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一)总体目标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是食品类专业的重要技能,是食品安全监控、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工艺改进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支撑,企业对具有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人才需求量大。
本课程基于市场调研需求,结合岗位群的技能要求,以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岗位所需的新技术、新标准,融合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使得学生在获得食品分析检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树立学生以食品安全为己任、讲仁爱守诚信的公民意识,养成精益求精、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可从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说明。
表3 《食品分析与检验》具体目标明细表表4 《食品分析与检验》教学内容及学时明细表七、课程教学设计表5 学习情境一教学设计表6 学习情境二教学设计表7 学习情境三教学设计表8 学习情境四教学设计表9 学习情境五教学设计(一)授课实施建议本课程在授课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校企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以“四个结合”作保障,即教学内容校企结合,教师队伍专兼结合,教学环境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研究肉、蛋、奶、水产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毒理、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兽医法规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兽医卫生检验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能力,以及运用兽医卫生法规与食品卫生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与应用的探讨,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屠宰动物的收购与运输、宰前检疫、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宰后检疫、肉蛋乳新鲜度检验的全部过程。
本课程包含了动物检疫检验员理论考试和技能鉴定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官方兽医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和来源及相关知识,掌握屠宰动物的收购检疫与运输监督方法,掌握动物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掌握动物屠宰检疫的程序和要点及相关知识,能对肉、蛋、乳新鲜度及卫生质量进行检验并能进行正确卫生评价,掌握市场劣质动物性产品的检验要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与动物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原理。
3.掌握动物性食品检验项目及标准。
4.了解行业、企业动物性食品生产现状。
5.了解当前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6.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依据国内外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对屠宰畜禽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
食品标准与法规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食品标准和法规的基本概念、内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与食品标准和法规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等,形成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2.掌握解读、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等技能;3.能够对已有的食品标准和法规进行合理运用和调整;4.具备较强的法律素养和责任意识,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课程内容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对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通过法规或者推荐标准进行限制、规范和约束的各种要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概念和构成;2.食品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性;3.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和执行的主要机构和程序;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国际战略和动态。
2.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形状、保质期等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概念;2.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控制标准;4.食品添加剂的代表性产品,如防腐剂、甜味剂等。
3. 食品包装和标识食品包装和标识的管理包括国内食品包装行业管理体系、包装材料符合性和卫生规定、产品标示要求、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包装行业安全管理体系;2.食品包装材料的使用和标准;3.食品包装和标识的规范和标准;4.食品进出口检疫和质量检测的方法和标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课堂表现、论文或者小组项目等方式,通过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
五、本课程主要介绍了食品标准和法规的相关知识,包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包装和标识等方面,在实际应用方面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合理的保障和便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增强相关意识和责任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健康和安全的生活保驾护航。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饮食营养与卫生》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学习中式烹调、西式烹调、西餐烹饪、中西面点等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具备饮食卫生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康等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准备。
(二)基本理念通过认真学习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有关知识,使烹饪专业学生知识全面化、科学化,使食品营养知识与烹饪专业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烹饪工作者。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烹饪在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总设计思路是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来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具体案例,按营养、卫生以及二者在烹饪中的综合运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开括智力,以提高学习的独立工作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合理膳食的要求;(2)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膳食;(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4)概述食品安全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1)参与调查、分析、归纳、讨论、交流,形成相应能力;(2)尝试设计、制作健康食谱,形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食品安全;(2)体验孝敬长辈的快乐;(3)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四、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将本课程的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适应形势发展和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教材设计的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图文并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科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营养与卫生知识和工作任务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应以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充分地利用教具、挂图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等媒体手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课余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合订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合订本协议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议目的: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学生的饮食健康,提升校园食品供应的质量与安全,甲乙双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达成如下协议,以规范校园食品的供应和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饮食安全。
定义与解释:食品安全: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符合国家及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不危害消费者健康的状态。
校园食品供应商:指为学校提供食品及相关服务的公司或个人。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指一系列用于确保食品安全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
食品安全标准:甲乙双方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特别是《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等相关规范。
乙方应确保其提供的食品符合上述食品安全标准,并提供相关检测报告,以证明食品质量符合要求。
双方应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的持续符合标准。
责任与义务:甲方:负责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乙方,提出改进建议。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资源,确保乙方人员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
乙方:遵守甲方提供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和标准,确保供应的食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定期更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接受甲方的监督和检查。
参与甲方组织的食品安全培训,提升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监督与检查:甲方有权定期对乙方的食品供应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包括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配送环节。
乙方应配合甲方的监督工作,提供所需的文件和信息,并接受甲方的检查和评估。
对于发现的问题,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进行整改,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达到要求。
培训与教育:甲方应定期为乙方提供有关食品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包括食品安全法规、操作规范等内容。
培训内容应涵盖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配送等环节,以提高乙方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编制单位:质量检验系编制日期:2011年4月质检系(部)制《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为切实推行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技能型”的一大批优秀中职毕业生,通过对现有的国内外食品行业状况的分析,食品相关工作岗位的调研,确定开设《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从事食品生产、加工、营销和贮存以及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它是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法治管理的科学,是食品科学与质量管理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食品工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凸显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的食品工业越来越需要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生产和管理,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
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工艺学》等。
后续课程《食品质量与管理》、教学实习等,衔接合理,共同构成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
在掌握部分必要的化学基础和食品安全概论性知识后,通过本课程和《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学习掌握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并为后续的《食品质量与管理》提供具体内容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概念,食品标准与法规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掌握食品安全法、相关标准的地位与作用,熟悉法规、标准与市场经济和食品安全体系的关系,并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2)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3)应具备以下能力:①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②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③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2、设计思路依据用人单位对一线工人、检验工、化验员、品控员、质检员、食品安全内审员等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融合现代食品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要求、认证要求,我们的主要授课内容是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内容、作用和意义;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制定标准的原则;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程序;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程序性文件等及其在食品生产中应用等,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当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动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在食品生产实践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打基础。
根据教学实习学生自己遇到的实际生产案例,反馈优化课程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内容、作用和意义;其次掌握掌握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制定标准的原则,并熟练掌握食品产品的制定程序,能够编制标准;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习和工学结合案例分析学习及教学设计,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掌握目前我国食品标准概况、特点及体系的构成,掌握目前我国法规的体系组成,食品的行政执法与食品安全法的释义。
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动态发展的观念,系统性在学习,不断关注国家的标准与法规的发布、废止的事态。
本课程学分为4.0分,学时为60。
二、课程目标围绕新世纪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培养有较强可塑性和适应性的应用型人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在考虑到科学性、专业适用性和学生可按受性的同时突出实用性。
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大量参考了劳动部关于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食品检验工、食品安全内审员等相关工种的职业能力要求,现代食品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的要求。
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由于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与国外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及为保证食品安全所进行的各项措施相比,我国虽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但很多东西都还没落在实处,相应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水平仍较低。
为了保证人民的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以及为了消除加入WTO后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课程的内容涉及各类食品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性文件,各类食品标准,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生产许可及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及食品产品认证等。
本课程中纯理论知识占50%,活动能力训练项目占50%,课程考核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校外实践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成绩;课程的考核与国家食品安全内审员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相关标准与法规更新较快,企业对员工要求也有所提高,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处于行业的最新水平;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设计出一系列的能力拓展驯良活动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就业岗位多元化对能力的复杂要求。
总体目标: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概念,定义、范围;了解标准与法规间的关系,以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等的关系;掌握我国与国际现有的主要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标准与法规的作用与意义(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监督管理,国内外贸易);使学生能把握当今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动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在食品生产实践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专业技能目标:(1)运用标准化方法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2)运用食品标准与法规进行食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与安全的监督管理的能力;(3)能够进行有关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技术培训,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的能力。
(4)学会制定食品标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体系文件编制。
理论知识目标:(1)了解食品标准与法规基本内容、作用和意义;(2)掌握标准化的方法原理、制定标准的原则、依据GB/1.1的具体要求,熟练掌握食品产品的制定程序,并能够编制标准。
(3)掌握食品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的程序,能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在食品生产中应用。
职业素质目标: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观念,增强用标准与法规约束生产的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保持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表1课程结构表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表4 进程表设计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食品标准与法规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作业、课外自学与查阅资料、答疑、质疑和考试。
在教学中应注意:(1)注意食品标准与法规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2)应注重教材,依托教材,拓展教材,改进教材。
(3)教学方法多样化。
《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在不断变迁,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教师应做到对所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乐于听取,易于消化,引导学生把学习中获取的经验融入到其它法规和标准的学习中去,并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学习。
因此,根据《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强制性”教学活动变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习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将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教材选用:尽可能选用近两年出版的中职优秀教材。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要求组织教材内容。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践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①教学目标②工作任务③能力训练④问题探究⑤知识拓展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学校教学与实习教学相结合。
5、教学条件(1)课堂与能力训练地点一体化课堂上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一些学生可以大量参与的活动引入课堂,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彻底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规定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2)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模式综合职业能力集成与提高最终必须要通过在企业(检验岗位)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来实现,学生在能够提供相关岗位的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继续强化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到校外实习基地的转换,在企业实习“兼职”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从专业基本技能到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完成学生到专业技术人才的转变。
6、师资条件任课教师理论知识要渊博、丰富,自身综合素质较高,能够成功带领学生完成相应活动任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六、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