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_张耀光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_以辽宁省为例_张耀光

第25卷 第5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 l.25N o.5 2010年5月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M a y,2010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张耀光,韩增林,刘 锴,刘桂春(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摘要:辽宁是中国北方海洋资源丰富的省区,既有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海洋能源等狭义的海洋资源,又有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海洋旅游景观、滨海浴场和海洋空间等广义的海洋资源。
论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评述,并计算了辽宁沿海各个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度。
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辽宁主要海洋产品的产量逐年增长,论文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资源产出(产品)的关系,据此计算了辽宁沿海各地的海洋经济资源丰裕度指数。
通过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两个指标的对比,既反映出各个地区海洋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而且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这两个指标在地区排列顺序上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海洋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关 键 词:海洋资源;资源利用;资源丰度;丰裕度指数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5-0785-10海洋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人类食物在供养人口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岸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及深海底蕴藏的矿产资源,要比陆域丰富得多。
水体通过水流、潮汐、波浪的密度和热能梯度作用,在提供大量可更新能源方面有着巨大潜能。
海洋资源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海洋资源是指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等。
广义的海洋资源除了上述的能源和物质外,还把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上风能、海底地热、海洋旅游景观、海洋空间都视为海洋资源[1]。
应用文-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综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综述'辽宁沿海带研究综述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规模力度的不断加大,沿海地区规划建设的方式方法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
辽宁沿海经济带联盟的开发开放带动了辽宁省乃至东北三省的经济,因此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成就。
因此,各方学者对其的研究更加全面、细致。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是从2009年确定的,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研究从近年才开始的。
主要的研究如下:①在开发战略研究方面:王晓玲,阐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在环渤海经济区中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乃至东北亚的纽带、推进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李靖宇等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投放体系应形成由点到线、扩县成面的对外开放新优势,并以辽中城市群为腹地起到联动作用;王雅莉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几点思考》中提到应当在中央政府指导、城市政府协商、市场中介和企业等多个层面上逐步形成制度性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以实现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相互协调的共同发展。
②产业集群方面研究:何艳等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集群研究》中提到制定城市的差异性定位与合理分工体系、建立跨区域协调组织、按产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产业布局、建立化的产业集群;王志等人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依托工业园区发展产业集群,加强集群间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的对策;徐晓兰在《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中提到从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低碳发展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建设的方法手段,从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加强支持以及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五个方面讨论了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保障措施;而曹松威等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的问题上则认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港口与腹地联动式发展,加强城市间合作和错位发展,坚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最优的解决方式。
中国岛屿经济体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海经济发展 中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现代 国际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科 技 、文 化等 方 面 的地 位 日 益 升 高 ,有 的 岛 礁 在 国家 之 间 占有 重 要 战 略 地 位 。众 多 的岛屿 位 于陆 海交 界 、大陆 边 缘 ,所处 位 置极 为 重要 ,或 为 战略要 地 ,或 成 为 发达 的经
第3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2月
海
洋
经
济
Vo l I 3 No .1 F e b .2 0 1 3
MARI NE ECONOMY
【 区域 经 济 】
中国岛屿经济体在 国家经济 中的 作 用 和 地 位
张耀 光
(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心,辽宁 大连 1 1 6 0 2 9 )
摘 要 :提 出了岛屿经济体的概念 ,简介 了国内外的主要 岛屿经济体 ,并对岛屿经济体 的 差异性和特殊性进行分析 ;对 中国岛屿经济体的经济总量进行计算 , 从 而 了解中国岛屿经
济体在 国家经济总量 中的作 用和地位 ;然后对 中国岛屿经济体的产业结构进行类型划分 , 并简要分析 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不 同层次及新发展的岛屿经济体 ,最后提 出了中国岛屿经
有 各 大洋 中一些 岛 国经 济体 。此 外 ,国外学 者 还
3 . 1 . 2 发展 基础差 异
就大多数海 岛县来讲 ,其本身发展处在初级 阶段 ,工业基础大都相对薄弱 ,农业 的发展水平
也相 对落 后 ,薄弱 的经 济发 展基 础 弱化 了经 济 的 深 度发 展 。特别 是 一些 与气 侯 有关 的产 业 活 动 , 比如渔业 、旅 游业 等 可能 因为 受到 季节 和气 候 的 影 响而发 展不稳 定 ,大 大地 影 响经 济发 展 和居 民
海岛发展飞地经济的研究_以大连市长山群岛为例

1. 发展飞地经济的提出
久 ,早 在 明 朝 永 乐 年 间 就 是 辽 南 的 一 个 重 要 靠 泊
“十五”期间长海县政府提出“渔业立县,工业 地。皮口镇是长海县最近的登陆点,最短航线距
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使全县经济有了 离仅12海里。历史上两地的交通往来十分频繁,
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03-0443-06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王丹1,2,张耀光3,陈爽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49;3.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辽宁大连116029)摘要:1990年代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相应发生转变。
基于产业功能的角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辽宁省1997年、2006年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总结出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演变模式:支柱产业地位稳定,主导、潜导双向转移。
应用Weaver Tomas 组合系数法对辽宁省1997年、2006年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进行空间层次划分,总结出其以大连为稳定核心发展的空间模式。
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功能结构及空间布局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构建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功能结构;空间模式;沿海经济带中图分类号:P7;F121.3文献标识码:A辽宁省海洋经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97年的246.3亿元发展至2006年的1468.6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21.9%,明显快于同期GDP 的增长速度[1-2](11.3%)。
伴随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海洋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也相应发生转变[3]。
正确把握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演变,合理引导产业和空间结构优化升级,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对于区域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研究,主要基于三次产业和传统、新兴、未来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划分[4]。
如张红智将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与世界平均海洋产业结构和美国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5]。
张耀光等应用三轴图法描绘了海洋三次产业演进过程及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并指出不同时期我国各沿海省新兴与传统海洋产业构成的变化[6]。
产业功能结构是经济地理学中研究较多的产业结构之一,基于产业功能研究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是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楼东等就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趋势问题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指出了1990年代以来我国及沿海主要省份的海洋支柱、主导产业[7];张耀光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海洋经济主导产业进行选择[8];吴凯等通过对沿海地区各海洋产业区位熵分析来确定区域优势海洋产业[9]。
中国海岛县经济测度与综合实力演变

】 9 l 9 9 719 1 9 2 0 2 0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9 5 9 619 9 8 9 9 0 0 0 1 0 2 0 2 0 2 0 2 0 20 2 0 2
年份
图 2 中国海 岛县海洋三次产业关联 系数变化 图
F g2 C a g so o r lt n c e i in f h e i. h n e f rea i o f ce t re c o ot id sr si h n ln o n is n u t e C i a S sa dc u t i n i e
2 产业结构变动程度和速度 的测度
在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状况时 ,首先应判断结 构 变 动的程 度 。结构 变 动的程 度 ,通 常 用结 构 变 化值来衡量I 2 1 。结构变化值的计算公式为:
海 岛县全部 的变化速度为 1 7 a . %/,玉环县 5 最高为 2 9 a . %/,其次普陀达 2 0 a 4 . %/,东 山县最 4
中图分 类号 :F 2 . 19 9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2 9 — 6 7 2 1 ) 1 0 3 — 8 0 5 14 ( 0 2 0 — 0 4 0
产业 结 构是 经济结 构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它 的 演进 对经 济结构 的变化 具有 较强 的表征作用 。
X.9 5年 —2 o 19 o 8年
年)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值和变化速度 ,在时段 17 年一2 o 年 ,即改革开放 以来的 2 98 o8 7年 中 , 海 岛县总计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值达到 6 . 0 %,远 7 大于全 国的平 均 水 平 ( 构 变 化 值 为 2 .% ) 结 55 ;
年份
浅析中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差异

浅析中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差异白锟【摘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陆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差异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因此深入分析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探索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本文定量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化的原因,深入分析造成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给出了制定科学的区域海洋经济政策的若干依据.【期刊名称】《消费导刊》【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区域海洋经济;差异分析;区域化【作者】白锟【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财富,是一个巨大的蓝色宝库,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安全、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面积和与之相对应的广阔的沿海地带,实现沿海地区现代化、重组沿海区域经济格局既是应对国外产品冲击、国内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沿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但是我国的海洋经济的发展并不均衡,产生了区域化的特征。
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到2009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1964亿元,初步核算,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6%,略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
通过不同尺度的差异化比较分析,能够比较明显的看出海洋经济的区域化差异:2009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12015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_张耀光

文章编号:1000-1735(2001)03-0308-06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张耀光1, 崔立军2(1.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辽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面向渤海与黄海,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辽宁区域海洋海洋经济的构成,受海洋资源结构的影响.主要对辽宁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矿产资源、滨海油气资源、港口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的分布特征、资源类型、数量、丰度和资源质量以及资源组合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关键词:辽宁;区域海洋经济;经济发展;资源基础中图分类号:F127;P74 文献标识码:A按照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态分类,辽宁海域具有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矿产资源、滨海油气资源、港口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其中有的资源已经开发利用形成产业,有的资源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有的资源则有待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得到开发利用.1 辽宁的海洋空间资源1.1 海岸和潮间带滩涂资源1.1.1辽宁海岸类型 辽宁省大陆岸线自鸭绿江口(39°57′00″N ,124°16′48″E )起到绥中县与河北省交界处(39°58′54″N ,119°49′12″E )止,全长2292.4km ,面积在500m 2以上的岛屿266个,岛屿岸线627.6km ,辽宁海岸线全长2920km .由于海岸的开发利用,大陆岸线中,又有602.4km 成为“人工海岸”.*辽宁海岸可分为基岸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等类型:(1)基岩海岸集中在辽东半岛南部,其中城山头至黄尤尾岸段长391.86km ,平岛至东咀子岸段长166.88km ,占陆岸总长30%.基岸海岸海蚀作用强烈,岸线以向陆后退为主;(2)淤泥质海岸约547.44km ,从鸭绿江至大洋河口和盖州角至小凌河口为平源淤泥质海岸,大洋河口至老鹰咀为岬湾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堆积作用明显,岸线以向海推进为主;(3)砂砾质海岸是辽宁海岸分布最广的一种海岸类型,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东、西两岸,东岸从黄龙尾至平岛和东咀子至盖州角.西岸从小凌河口到辽、冀分界处,黄海北部砂砾岸较短,只在老鹰咀至城山头一段可见.全省砂砾岸全长700多km ,占大陆海岸的41%.砂砾海岸侵蚀和堆积作用并重,岸线渐趋平直.表1 辽宁省海岸类型海岸现代过程类型分类分布岸段占全省岸线比重(%)侵蚀作用为主Ⅰ基岩岸Ⅰ1港湾基岩岸Ⅰ2岛屿基岩岸城山头一老铁山一黄龙尾大、小长山,菊花岛等21堆积作用为主Ⅱ淤泥海岸Ⅱ1平源淤泥岸Ⅱ2岬湾淤泥岸鸭绿江口—大洋河口盖平角—小凌河口大洋河口———老鹰咀36侵蚀与堆积作用并行Ⅲ砂砾岸Ⅲ1岸堤沙砾Ⅲ2湾砂砾岸山海关—兴城,盖平角—太平湾兴城—小凌河口—太平湾—东岗43收稿日期:2000-05-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71022)作者简介:张耀光(1934-),男,上海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如港口建设、围墙筑坝、养殖、盐田建设等使天然海岸线变成为人工海岸线.根据调查,现在大陆岸线1971.5km ,岛屿岸线649.01km ,岸线全长2620km ,比辽宁省公开用的2920km 少了300km .第24卷第3期2001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4 No .3Sep . 20011.1.2 滩涂土地资源 辽宁省有滩涂资源197333hm 2,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和辽东湾沿岸.北黄海沿岸滩涂面积为70000hm 2,占全省滩涂面积的35.5%.主要分布在登沙河以东到鸭绿江口,以东港市和庄河市的滩涂分布较为集中,共占黄海北岸的80.6%,其中东港市拥有8块连片在666.7hm 2以上的滩涂32000hm 2,庄河市有666.7hm 2以上滩涂9块,共24467hm2.辽东湾沿岸滩涂资源为127333hm 2,占全省滩涂面积的2/3,按海湾部位分成辽东湾东岸,辽东湾顶沿和辽东湾西岸3个岸段.辽东湾顶部的滩涂资源共有87533hm 2,面积在666.7hm 2以上的滩涂12块,主要分布在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入海处,小凌河以东与盖平角以西之间的地带.辽东湾东岸滩涂资源共31533hm 2,集中分布在普兰店湾和长兴岛、风鸣岛、西中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地区.由于滩涂面积不断扩大,以及盐田的建设,各岛之间已基本相连,成为陆连岛.辽东湾西岸滩涂资源共14200hm 2,主要分布在小凌河至山海关之间的辽西走廊沿岸,这里属于海蚀岸和滨海堆积平源相互交错的复式夷平海岸,在半封闭海湾处,形成局部的沙泥质滩涂.面积在666.7hm 2以上滩涂3处,共8000hm 2,主要分布在兴城平滩与锦州湾等处.辽宁省滩涂按底质分为泥滩,泥沙滩和沙滩3种类型,各占滩涂总海积的32%、45%和23%.泥质滩涂中烂泥滩集中分布在鸭绿江口、碧流河口、大洼县二界沟及双台子河两岸;泥滩以大洋河口和赞子河口两岸多;沙滩可分为细沙滩和砾滩两种,细沙滩主要分布在金州区登沙河、甘井子区夏家河子,瓦房店西杨乡和李官乡,盖州市归州以及辽西绥中县高岭乡等地.砾滩集中在辽东半岛南部以及绥中县新立屯一带.1.2 辽宁的海域辽宁面临渤海和黄海,海域面积约5.34万km 2(一说为6.8万km 2),其中辽东湾2.72万km 2,黄海北部2.62万km 2,分别占51%和49%.水深-40m 以内水域4.33万km 2.0~15m 水深1.4万km 2,0~10m 水深面积7730km 2,其中辽东湾5360km 2,黄海北部2370km 2,分别占69%和31%.近岸水域中,可供浮筏养殖的水面182.7km 2,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南部海域.全省海域水深较浅,平均只有13.7m ,最大水深在老铁山水道,水深60多m .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泥质海底平均水深最浅,分别为6.1m 和11.2m .辽东湾东、西两岸海水深分别为10m 和12m ,辽东半岛顶部平均水深最大,海域等深浅基本顺岸分布.-10m 等深浅离岸距离在黄海北部自东向西变小,在辽东湾由湾口两侧向湾顶加大.1.3 辽宁的海岛辽宁是我国北方主要海岛分布区域,也是海岛数量较多的省区之一.海岛分布的经纬度在120°48′00″~123°48′23″E 与39°02′54″~40°30′5″N 之间.根据全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组成部分)统计,海岛面积在500m 2以上的岛屿共266个,占全国500m 2以上海岛数的4%.全部海岛岛陆面积,191.538km 2(不计滩涂在内),岛屿岸线长627.5846km .辽宁海岛分布在渤海和黄海近岸海域,毗连辽东半岛东南沿岸的北黄海海域中海岛数量多,分布较集中,这里的长山群岛是我国近岸陆架海域大的群岛之一.渤海辽东湾海域中岛数量少,分布零散,主要岛屿为菊花岛.在统计的266个岛屿中,分布在黄海的为171个,占岛屿总数的64.3%;分布在渤海的海岛95个,占35.7%.从海岛面积看,分布在北黄海的海岛面积为170.6071km 2,占89.1%;分布在渤海的为20.93158km 2,占10.9%.海岛岸线长度,黄海为515.5446km ,占82.15%;渤海为112.04k m ,占17.85%(表2).表2 辽宁海岛分布项 目小 计黄 海比 重(%)渤 海比 重(%)海岛个数/个26617164.39535.7海岛面积/km 2191.5387170.6071289.120.9315810.9第3期张耀光等: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309。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新世纪的展望

产值均为现价。 & 海洋渔业中包括了水产加工产值。 ∋ # % %∃ 表示极少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2 济 。
[ 1]
海洋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及特点。根据我国海洋
洋第一产业( 水产业) 比重下 降, 其他 海洋产业 ( 如海 运 业、 造船业) 比重有所上升。
Tab. 4
年份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表 4 中国海洋三次产业构成表 / % The composition of marine industries in China
合计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100. 0 海洋第一 产业 54. 0 58. 4 62. 4 59. 8 55. 9 58. 7 58. 5 61. 5 53. 5 47. 8 50. 6 50. 5 54. 2 海洋第二 产业 10. 2 8. 5 7. 2 9. 1 9. 4 9. 4 11. 0 10. 0 15. 5 13. 8 15. 8 17. 8 15. 3 海洋第三 产业 35. 8 33. 0 30. 3 31. 1 34. 7 31. 9 30. 5 28. 5 31. 0 38. 4 33. 6 31. 6 30. 5
1 中国海洋开发的战略为 90 年代海 洋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1. 1 国家出台的开发海洋战略 近十年来, 有关中 国海洋 发展的一 系列战 略出台, 对中国 海 洋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起 到 重 要 的 指 导 作 用。 1997 年我 国政 府 批准 !联 合 国海 洋 法 公 约∀ 在 我国 生 效, 标志着我 国开 发利 用海 洋和 海洋 经济 发展 新 时期 的开始。1996 年 作为 海洋 可持 续发 展指 导性 文件! 中 国海洋 21 世纪 议程∀ 出台, 国 家# 科技 兴海∃ 计 划 的制 订。国务院已 决定 将海 洋开 发增 列为# 中 国高 技 术研 究发展纲要∃ ( 863 计划) 的第 8 个领 域。在国家 制定的 !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 目标∀ 中提 出了# 开展海 洋资 源调查, 发展海洋产业, 保护海洋 环境∃ 的内容, 并提出 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 心, 适度 快速开发, 海陆一 体化发 展, 科教兴海和协调发展原则。 1. 2 各沿海省提出了开发海洋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 80 年代中期以后, 沿海省区纷 纷把海洋经 济列 为各 省发 展战 略, 加 大开 发海 洋 的力 度, 促使我 国海 洋经 济形 成优 先发 展 的强 劲势 头。海 南省提出# 以 海兴 岛, 建 设海 洋大 省∃。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提出# 蓝 色计 划∃, 把北 部湾 建成 我国大 西南 的 出海 通道。广东省 提 出了 # 建 设 海 洋经 济 强 省∃ 的奋 斗 目 标。福建省提出建设# 海上 田园∃。浙 江虽 是一个 陆域 小省, 在 21 世纪要 把浙江 建设成 海洋经 济大 省。江苏 省提出了向 滩涂要 # 宝∃ , 建 设# 海 上苏 东∃。上 海 虽然 海岸线很短, 但有全国 第三大 岛崇明岛, 并提出 把浦东 开发和海洋 开发 紧密 结合 起来, 把上 海港 建成 国 际航
中国海洋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与主要海洋国家对比分析

中国海洋产业的就业结构特征与主要海洋国家对比分析张耀光;彭飞;江海旭【摘要】海洋产业是吸纳就业率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的增加,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以陆域产业为参照,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等,分析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所具有的特征.并对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海洋就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主要海洋国家间海洋产业就业结构具有同构的特征.【期刊名称】《海洋经济》【年(卷),期】2014(004)001【总页数】9页(P50-57,64)【关键词】海洋产业;陆域产业;海洋就业;就业弹性【作者】张耀光;彭飞;江海旭【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22.3海洋产业是吸纳就业率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的增加,促进了海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
当前研究海洋就业主要从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1]、海洋产业就业效应[2]和海洋产业就业弹性[3]等方面。
本文侧重分析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所具有的优势与特征,並在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方面与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进行对比分析。
1 中国海洋产业就业现状1.1 涉海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2010年我国15~64岁劳动人数为99 256万人,其中涉海就业人员3 350.8万人,占全国人数2.5%,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数的3.4%。
2001年我国15~64岁劳动人数为89 849万人,其中涉海就业人员2 107.6万人,占当年全国人数1.7%,占15~64岁劳动年龄人数的2.3%。
2010年比2001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巡礼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巡礼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海洋经济研究的实体性科研机构,研究院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辽宁丨臓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
我国海洋经济地理的主要奠基人张耀担硝H赶胀。
2000年更名为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我国海洋经济地理的主要开拓者韩增林教授曾兼任中心主任,之后孙才志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至今。
2020年升级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目前,研究院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等学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首批£克新型智库、辽宁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5形湛地W辽宁省社科 联辽宁沿海经济带研究基个国家级和省市地方科技平台。
研究院碰半个世纪的发呈中,历了海岸带资源调查、海洋资源勝、主舰能区编制'海馳能区划、区域海洋经济规^等不同阶段大量科研专项和实证课题研雜RE。
科研人员利用溯海区位优辦咁读的海洋经济地 域系统基础理论,围绕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可賺发展,依托海洋遥感与空间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海洋资源与环境经 济、区域海洋经济与产业布局、港口航运与交ffi经济、海洋地缘S济与地缘台、沿海^乡融合与海岛振兴、海洋科S 创新雖權济,取得了賴誌14^。
研究院拥有以张耀授为顾问,韩增林_为带头人,孙才志教授、李锐浄教授、李靖宇教授、关伟教授、狄乾 _41^、王泽宇i a s、盖美教授、孙骨干,李博1傲授、刘天宝I勝彭飞IU教授、赵良仕副教 授、闫晓露副教授等青年才俊为梯队的老中青三代5腕团队。
研究1制《任院长孙才法教授,是教育^胆己优秀人才、国聿贝臟諸。
此外,多国麵每潑珊树勾及羊领嫩啗雜担臓只酿员繼麵究员,研究成果德丨」了学术界的认可,资深院士吴传钩先生曾给予了很高的学术评价,赞誉其是一支强有力的"陆军海战 队"。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新演进与发展模式

2 海 岛县三次产业结构 处于不 同的演进 阶段 . 2
一
般认 为 ,经 济发展 包括 两个 主要 内容 ,
其 中渔业实现增加值仅 占 G P的 1. D 2 %,以渔业 6
生产 为主的海岛县也仅只有 长岛县和长海县 两
即经 济增 长和结 构变化 。从一 定意 义上来 说 ,
经 济增 长 过程 就是 产 业 结 构 变动 和 升级 的过 程 。因此 ,经 济增长和产业结构 变化 在经济发
中图分类号:F 2 .;F 6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 9— 6 72 1 )5 0 0— 7 19 9 29 4 2 0 5 14 (0 0— 0 10 1 进入新 世纪 ,我 国海 岛县 经济有 了较快 的
引 言
经济发展是一种长期的演进过程 ,它体现为 社会产 出不断增长和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而且也 体现在 自然物质投入 方 向和利用结 构 的不断变
济 的产 业 结 构 有 了 变 化 , 18 90年 ,一 、二 、三
2 海 岛县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与演进
21 海岛县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 结构的调整 ,海岛经
产业结 构依 次 为 4 . 3 . 2.,到 了 20 07: 49: 44 08 年 ,产业结构依次为 l. 4 . 4 .,由第一 5 8: 6 2: 00 产业 占主导地位转变为第二产业 占主导地位 ( 见
专题策 划 ・ 岛经济 海
已向海岛延伸 ,一些适合海 岛经济发展的产业 也 逐步在海岛上布局。 31 桥 ( )通道建设 . 隧 随着世界与我国造桥技术的提高 ,岛陆问现
以满 足 400万欧 洲 人 的家 庭 生 活需 要 。我 国海 0
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核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核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刘锴;卞扬;王一尧;刘桂春;张耀光【摘要】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碳汇集聚区.随着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碳汇和碳排放的平衡与改善.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基于海洋碳循环过程,测度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与碳排放量,并运用STIRPAT模型与岭回归模型对长海县地区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海县海洋碳汇量走势呈先递增后递减的态势,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富裕程度、能源强度和人均旅游产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它们每变化1%,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0.6358%、0.3356和0.2894%.该研究在为海岛地区碳汇量核算提供新思路,测度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9(035)005【总页数】6页(P632-637)【关键词】海洋碳汇;碳排放;海岛;长海县;岭回归【作者】刘锴;卞扬;王一尧;刘桂春;张耀光【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3.21 引言大气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优良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有力保证。
逐步控制、减少碳排放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进程实现的重要路径。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不仅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海岛相对于陆域地区,普遍存在土地资源紧缺、海洋资源丰富的特点,海岛特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值得关注。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海岛地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加快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

加快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海洋,蕴含着无尽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辽宁省来说,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应对经济转型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能源储备可观。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辽宁省的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等产业占据较大比重,而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平衡限制了海洋经济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制约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港口设施、海洋通信设施等不能满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影响了物流效率和信息交流。
为了加快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积极培育和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入和支持。
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渔业的附加值,发展现代化的海洋运输和物流服务。
加强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加强对海洋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养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港口、航道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强海洋通信、导航等设施的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同时,要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保护机制,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和监管,推广海洋生态养殖和可持续捕捞方式,实现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建设。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

《中国海洋经济地理学》
作者:张耀光(著)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第3期
作者:张耀光(著)
I S B N:978-7-5641-5985-6
出版日期:2015 年8 月
定价:89.00 元
开本:16K
页码:516 页
作者简介:张耀光,辽宁师范大学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从事海洋科学、海洋区域规划、海洋区域政策、海洋市场等区划方
面的决策者、研究者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文献,并可当作高等院校海洋地理类专业师生的重
要参考书。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五编,共三十二章。
第一编论述海洋经济地理学的提出,中国海洋经
济地理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中国的领海制度与海洋资源、沿海人口与劳动力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第二编论述世界海洋经济发展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海洋国
家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布局;第三编论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布局的理论与方法等;第四编论述中国海洋产业中海洋水产、海盐、海洋油气、海洋矿产、沿海造船、港口、海运、
旅游等产业布局;第五编论述海洋经济区与海洋经济区划。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张耀光;崔立军
【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024)003
【摘要】辽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面向渤海与黄海,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辽宁区域海洋海洋经济的构成,受海洋资源结构的影响.主要对辽宁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岸带矿产资源、滨海油气资源、港口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的分布特征、资源类型、数量、丰度和资源质量以及资源组合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总页数】6页(P308-313)
【作者】张耀光;崔立军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科研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P74
【相关文献】
1.辽宁省水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 [J], 王亚伟
2.土地资源使用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土地供需矛盾及解决措施为例 [J], 刘洪添;陈娟;陈本昌
3.加强海洋资源产业建设,促进北部湾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J], 陈本良
4.区域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耦合协调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J], 张卡;曲本亮;盖
美
5.建设海洋特色文化产业群拉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J], 林宪生;邓薇;卢丽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辽宁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张耀光;胡新华
【期刊名称】《辽宁科技参考》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Liaoning sea area is rich in various kinds of marine resources,in which the major marine resources are fishery,oil and ges ,coastal tourism resources.During marine development,the benin cycle of marine economic system and ecology system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then resources,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and be sustainable used and developed.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张耀光;胡新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
【相关文献】
1.辽宁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J], 张耀光;胡新华
2.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徐威威;盖美
3.福建省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唐礼智
4.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盐城市海洋国土资源开发与管理 [J],
程宏如
5.支持辽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问题探讨 [J], 鹿丽;魏凤梅;徐传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为主 ;(3)砂砾质海岸是辽宁海岸分布最广的一种海岸类型 , 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东 、西两岸 , 东岸从黄
龙尾至平岛和东咀子至盖州角 .西岸从小凌河口到辽 、冀分界处 , 黄海北部砂砾岸较短 , 只在老鹰咀至城
山头一段可见 .全省砂砾岸全长 700 多 km , 占大陆海岸的 41 %.砂砾海岸侵蚀和堆积作用并重 , 岸线渐
第 3期
张耀光等 :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 资源基础研究
309
1 .1 .2 滩涂土地资源 辽宁省有滩涂资源 197 333 hm2 , 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和辽东湾沿岸 .北黄海沿
岸滩涂面积为 70 000 hm2 , 占全省滩涂面积的 35 .5 %.主要分布在登沙河以东到鸭绿江口 , 以东港市和
趋平直 .
表 1 辽宁省海岸类型
海岸现代过程 侵蚀作用为主 堆积作用为主 侵蚀与堆积作用并行
类型分类
Ⅰ 基岩岸 Ⅰ 1 港湾基岩岸 Ⅰ 2 岛屿基岩岸
Ⅱ 淤泥海岸 Ⅱ1 平源淤泥岸 Ⅱ2 岬湾淤泥岸
Ⅲ 砂砾岸 Ⅲ1 岸堤沙砾 Ⅲ2 湾砂砾岸
分布岸段 城山头一老铁山一黄龙尾
大 、小长山 , 菊花岛等 鸭绿江口 —大洋河口
店西杨乡和李官乡 , 盖州市归州以及辽西绥中县高岭乡等地 .砾滩集中在辽东半岛南部以及绥中县新立
屯一带 .
1 .2 辽宁的海域 辽宁面临渤海和黄海 , 海域面积约 5 .34 万 km2(一说为 6 .8 万 km2), 其中辽东湾 2 .72 万 km2 , 黄海
北部 2 .62 万 km2 , 分别占 51 %和 49 %.水深 -40 m 以内水域 4 .33 万 km2 .0 ~ 15 m 水深 1 .4 万 km2 , 0 ~ 10
黄海北部的优势鱼类有斑鱼癸 、鳐类 、鲆鲽类 、绿鳍马面鱼屯 、狮子鱼 、棉鱼尉 、鲈鱼 , 资源量也都超过 0 .5 万 t .其中斑鱼癸占全省同类资源量的 93 .9 %, 达 20 余万 t .绿鳍马面鱼屯 、狮子鱼类 , 绵鱼尉 和鱼是鱼资源量也 多于辽东湾 .
鳐类 、鲈鱼和鲆鲽类是两海区共同的优势资源 . 2 .2 海珍品资源
辽东湾内的优势鱼类依次为 :黄鲫 、鳐类 、兰点马鲛 、梅童鱼类 、鲈鱼 、小黄鱼 、鲆鲽类及银鲳 , 资源量 均在 0 .5 万 t 以上 .其中 , 黄鲫基本集中在辽东湾 , 资源量超过 10 万 t , 占全省黄鲫资源总量的 99 .7 %. 兰点马鲛 、梅童鱼 、小黄鱼和银鲳主要分布在辽东湾 .
庄河市的滩涂分布较为集中 , 共占黄海北岸的 80 .6 %, 其中东港市拥有 8 块连片在 666 .7 hm2 以上的滩
涂 32 000 hm2 , 庄河市有 666 .7 hm2 以上滩涂 9 块 , 共 2 4467 hm2 .
辽东湾沿岸滩涂资源为 127 333 hm2 , 占全省滩涂面积的 2/3 , 按海湾部位分成辽东湾东岸 , 辽东湾
辽宁海域自然生长的海珍品有海参 、鲍鱼和扇贝(海湾扇贝 、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皱纹盘鲍和栉 孔扇贝的资源量不足万 t .其中海参 0 .6 万 t , 栉孔扇贝 0 .2 万 t , 鲍鱼约 200t .海珍品主要分布在大连市 各县(区)沿岸 , 资源量占全省的 97 .6 %, 此外 , 辽西海域的兴城 、绥中两地也有少量分布 .大连沿岸海域 海参资源量占全省的 92 %, 主要集中在金州区和长海县 , 分别占全省的 44 % 和 36 .8 %.鲍鱼和栉孔扇 贝仅分布在大连沿岸 , 其中长海县的鲍鱼资源量占 83 %, 金州区占 13 %, 其他地区甚少 .栉孔扇贝以金 州区最多 , 占 72 .4 %, 其次是长海县 , 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 .
辽宁省滩涂按底质分为泥滩 , 泥沙滩和沙滩 3 种类型 , 各占滩涂总海积的 32 %、45 %和 23 %.泥质 滩涂中烂泥滩集中分布在鸭绿江口 、碧流河口 、大洼县二界沟及双台子河两岸 ;泥滩以大洋河口和赞子
河口两岸多 ;沙滩可分为细沙滩和砾滩两种 , 细沙滩主要分布在金州区登沙河 、甘井子区夏家河子 , 瓦房
黄 海
171 170 .60712 515.5446
比 重(%)
64 .3 89 .1 82 .15
渤 海
95 20 .93158 112 .04
比 重(%)
35 .7 10 .9 17 .85
310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4 卷
2 辽宁的海洋生物资源
辽宁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 目前已构成资源并得以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共 80 多种 , 其中鱼类 30 , 海珍 品 3 种 , 虾蟹类 9 种 , 底栖贝类 20 多种 , 海蜇 2 种 , 海藻 10 余种 , 其他约 10 种 .总资源量约 103 万 t . 2 .1 鱼类资源
顶沿和辽东湾西岸 3 个岸段 . 辽东湾顶部的滩涂资源共有 87 533 hm2 , 面积在666 .7 hm2以上的滩涂 12 块 , 主要分布在辽河 、双台
子河和大凌河入海处 , 小凌河以东与盖平角以西之间的地带 . 辽东湾东岸滩涂资源共 31 533 hm2 , 集中分布在普兰店湾和长兴岛 、风鸣岛 、西中岛与辽东半岛之
第 24 卷第 3 期 2001 年 9 月
Jou rn al
of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4 No .3 Sep . 2001
文章编号 :1000-1735(2001)03-0308-06
m 水深面积 7 730 km2 , 其中辽东湾 5360 km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海北部 2370 km2 , 分别占 69 %和 31 %.近岸水域中 , 可供 浮筏养殖的水面 182 .7 km2 , 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南部海域 .
全省海域水深较浅 , 平均只有 13 .7 m , 最大水深在老铁山水道 , 水深 60 多 m .辽东湾和黄海北部泥 质海底平均水深最浅 , 分别为 6 .1 m 和 11 .2 m .辽东湾东 、西两岸海水深分别为 10 m 和 12 m , 辽东半岛 顶部平均水深最大 , 海域等深浅基本顺岸分布 .-10 m 等深浅离岸距离在黄海北部自东向西变小 , 在辽 东湾由湾口两侧向湾顶加大 .
陆面积 , 191 .538 km2(不计滩涂在内), 岛屿岸线长 627 .5846 km .
辽宁海岛分布在渤海和黄海近岸海域 , 毗连辽东半岛东南沿岸的北黄海海域中海岛数量多 , 分布较
集中 , 这里的长山群岛是我国近岸陆架海域大的群岛之一 .渤海辽东湾海域中岛数量少 , 分布零散 , 主要
岛屿为菊花岛 .在统计的 266 个岛屿中 , 分布在黄海的为 171 个 , 占岛屿总数的 64 .3 %;分布在渤海的海 岛 95 个 , 占 35 .7 %.从海岛面积看 , 分布在北黄海的海岛面积为 170 .6071 km2 , 占 89 .1 %;分布在渤海的
按照资源的性质 、特点 、存在形态分类 , 辽宁海域具有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岸带矿产资 源 、滨海油气资源 、港口资源 、海水资源 、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等 , 其中有的资源已经开发利用形 成产业 , 有的资源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 有的资源则有待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 才能得到开发利用 .
辽宁海域鱼的主要种类有 30 多种 , 资源总量约 52 万 t .其中万 t 以上的有斑鱼癸 、黄鲫 、鳐鱼 、鲆鲽 类 、鲈鱼 、绿鳍马面鱼屯 、狮子鱼类 、兰点马鲛 、绵鱼尉 、梅童鱼 .传统的重要经济鱼类如小黄鱼 , 带鱼 、银鲳 、 鳓鱼和鲷鱼等资源量已很少 .
辽宁海域夏季(8 月)鱼类资源重量最多 , 达 40 多万 t , 而斑鱼癸 、黄鲫两种合计 30 多万 t , 占总量的 75 .5 %.这表明 , 目前小型 、生命周期短 、种群结合简单 , 以浮游生物为食 、低营养级 、多获性低质鱼类是 本区的优势鱼类资源 .
1 辽宁的海洋空间资源
1 .1 海岸和潮间带滩涂资源 1 .1 .1 辽宁海岸类型 辽宁省大陆岸线自鸭绿江口(39°57′00″N , 124°16′48″E)起到绥中县与河北省交界
处(39°58′54″N , 119°49′12″E)止 , 全长 2 292 .4 km , 面积在 500 m2 以上的岛屿 266 个 , 岛屿岸线 627 .6 km , 辽宁海岸线全长 2 920 km .由于海岸的开发利用 , 大陆岸线中 , 又有 602 .4 km 成为“人工海岸” .*
间的地区 .由于滩涂面积不断扩大 , 以及盐田的建设 , 各岛之间已基本相连 , 成为陆连岛 . 辽东湾西岸滩涂资源共 14 200 hm2 , 主要分布在小凌河至山海关之间的辽西走廊沿岸 , 这里属于海
蚀岸和滨海堆积平源相互交错的复式夷平海岸 , 在半封闭海湾处 , 形成局部的沙泥质滩涂 .面积在 666 . 7 hm2 以上滩涂 3 处 , 共 8 000 hm2 , 主要分布在兴城平滩与锦州湾等处 .
1 .3 辽宁的海岛
辽宁是我国北方主要海岛分布区域 , 也是海岛数量较多的省区之一 .海岛分布的经纬度在 120°48′ 00″~ 123°48′23″E 与 39°02′54″~ 40°30′5″N 之间 .根据全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 组成部分)统计 , 海岛面积在 500 m2 以上的岛屿共 266 个 , 占全国 500 m2 以上海岛数的 4 %.全部海岛岛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研究
张耀光1 , 崔立军2
(1 .辽宁师范大学 海洋资源研究所 , 辽宁 大连 , 116029;2 .辽宁师范大学 科研处 ,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 :辽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 , 面向渤海与黄海 , 海域面积广阔 , 海洋 资源丰富 , 区位条 件优越 .丰富的海 洋资源 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 , 辽宁区域海洋海洋经济的构成 , 受海洋资源结构的影响.主要对辽宁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生物 资源 、海岸带矿产资源 、滨海油气资源 、港口资源 、海水资源 、海洋能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 等的分布特征 、资源类型 、数 量 、丰度和资源质量以及资源组合状况 , 进行分析和评价 . 关键词 :辽宁 ;区域海洋经济 ;经济发展 ;资源基础 中图分类号 :F127 ;P74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