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人教部编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轻寡人与B、天下缟素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D、请广于君【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战国策》是______末年______(人名)根据战国史书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唐雎是__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

【答案】:无【解析】:第3题【填空题】指出划线字的本字。

①秦王不说______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③被坚执锐______④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出于殿上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这是一部由______(朝代)末年______(人名)编订的史书。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重大影响。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不错意也______②秦王怫然怒______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④伏尸百万______⑤休祲降于夫______⑥秦王色挠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唐雎不辱使命》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哪句?【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②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④休祲降于天。

(《唐雎不辱使命》)⑤国险而民附。

(《隆中对》)【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①请广于君②非若是也③秦王色挠④寡人谕矣【答案】:【解析】:第11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唐雎不辱使命》(过关训练)(原卷版)知识卡片文言文阅读之★[考点解读】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知识梳理】(一)判断句的格式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

例:“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二)被动句的格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B“为……所……”。

例: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色挠(náo)怫然(fú)以头抢地(qiāng)B. 休祲(qìn)庸夫(yōng)彗星袭月(huì)C. 王僚(liáo)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 加惠(huì)缟素(gǎo)寡人谕矣(yù)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大王加惠..(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4)故不错意..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聊城中考)以头抢.地耳( )(8)白虹贯.日(.).(9)长跪而谢.之曰( )(10)寡人谕.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__________ (3)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4)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__________(5)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6)何至于.此_________________6.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课文第二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

C. 秦王没想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D.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A.唐雎(jū)缟素(gǎo)嗟乎(jiē)以头抢地(qiǎng)B.寡人(guǎ)宫殿(diàn)袭击(xí)长虹贯日(guàn)C.韩傀(guī)休浸(jìn)彗星(huì)挺剑高起(tǐng)D.晓谕(yù)忤逆(wǔ)怫然(fú)免冠徒跣(xǐ)3.下面对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安陵君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课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4.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横线上。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⑤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在勾勒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寥寥十来句,就将一个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摆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请就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物的语言作一个片段描写。

注意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

200字左右。

6.随着物拍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为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怫然(fú)休祲(jìn)熠(yù)B.鄢陵(yān)韩傀(guī)色挠(ráo)C.唐雎(jū) 徒跣(xián) 缟素(gǎo) D.抢地(qiǎng) 抢夺(qiāng) 辱没(mò)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一定)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派)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因为)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知道)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A.发闾左逋戍渔阳B.度已失期C.仓鹰击于殿上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8.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即使这样(优惠),这地是继承先王的,(我)愿意一辈子守护着它,不敢交换!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然是千里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C.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

9.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不错意”( A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A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A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下列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色挠.(ráo)弗.敢易(fú)大义凛.然(lǐn)B唐雎.(jū)缟.素(gǎo)以头抢.地(qiǎng)C休祲.(jìn)韩傀.(guī)免冠徒跣.(xiǎn)D怫.然(fú)夫.专诸(fū)寡人谕.矣(yù)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唐雎不辱.使命()(2)大王加惠..()(3)秦王怫然..怒()(4)休祲..降于天()(5)秦王色挠.()(6)寡人谕.矣()3、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多义词。

(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与轻寡人与.()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按要求填空。

(1)秦王形容“天子之怒”为“--------------,-------------”,形容“布衣之怒”为“-------------------------------,---------------------------”,唐雎形容“士之怒”为“--------------------------,--------------------------;----------------------------,-------------------------------;-------------------------,---------------------------。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 (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 (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及练习(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真题训练作家作品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人。

汉朝宗室,先祖为丰县刘邦异母弟刘交,刘向是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雠(jiaochou)古书的“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反应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的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期弱国和强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唐雎不辱使命,意思是唐雎没有辜负出使的任务。

主题思想本文记叙了唐雎在安陵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骄横狂暴又阴险狡诈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完成使命的经过,显示了唐雎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无畏精神。

写作特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

(用对话交代起因,经过,结局;用对话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安陵君委婉坚定,唐雎沉着干练、口风锐利、果敢机敏、不畏强暴,秦王的骄横狡诈、色厉内荏。

)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塑造人物。

(秦王先倨后恭;唐雎先恭后倨\结尾秦王的表现反衬唐雎)知识导图古代文化知识中国古代的君主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

皇帝从秦始皇开始。

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用“朕”。

秦嬴政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朕。

”自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

中国古代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之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榖(不谷)”等等。

寡人,寡德之人。

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唐以后只要皇帝称寡人。

古汉语知识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同“措”,放置。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刘向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整理编辑《战国策》,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

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3.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公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对比着来写这两个人物。

(2)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上。

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有了唐雎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处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对,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

而唐雎出使秦廷,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

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

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厉内荏,只要掌握时机,就难一举而战胜之。

但反过来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怕也难有用武之地。

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④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⑤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2)古今异义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古义:即使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②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③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交换今义:容易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⑥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⑦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⑧大王加.惠古义:给予今义:增加⑨以头抢.地古义:撞今义:抢夺,抢占(3)一词多义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的意思为“派遣”;第二个“使”的意思为“出使”)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②徒:亦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③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④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⑤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介词,与“为”连词,可译为“把……当作”)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⑥之:聂政之刺韩傀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⑦于:受地于先王(从)唐雎使于秦(到)休祲降于天(从)仓鹰击于殿上(在)⑧而:剑而起(表承接,不译)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⑨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它,指代安陵的国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助词,取独,不译)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代唐雎)⑩者:以君为长者(代词,……的人。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含解析)-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师版含解析)-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讲练(部编版)[001]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让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学生掌握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1.让学生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

(重点)2.教学生掌握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3.引导学生体会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1走近作者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

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2相关知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策。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3背景探源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的地位。

秦国想用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唐雎.(jū)怫.然(fú)徒跣.(xiǎn)抢.地(qiāng)休祲.(jìn)缟.素(ɡǎo)韩傀.(guī)色挠.(náo)谕.(yù)(2)词语解释加惠:给予恩惠。

怫然:盛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脚。

抢地:撞地。

抢,碰、撞。

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色挠: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谢:道歉。

谕:明白,懂得。

(3)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基础达标(23分)1.填空。

(5分)(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是西汉__________(人名)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的,共33篇,分国编次。

(2分)(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_______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_________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8分)(1)唐雎不辱.使命()(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3)休祲..降于天()(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5)秦王怫然..怒()(6)而君逆.寡人者()(7)秦王色挠..()(8)非士.之怒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D.与/臣而将四矣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同“措”)B.请广.于君(增广、扩充)C.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白色丧服)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B.而.君逆寡人者学而.时习之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6.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请广.于君(增广、扩充)非士.之怒也(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B.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弗敢易.(交换)C.且秦灭韩亡.魏(同“无”,没有)秦王色挠.(屈服)D.而君逆.寡人者(违抗)唐雎不辱.使命(辱没)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 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梳理及考题精练卷【生字注音】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6、重点语句翻译: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⑴唐雎()⑵韩傀.()⑶免冠徒跣.()⑷休祲.()降于天⑸天下缟.素()⑹寡人谕.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⑴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五()⑵唐雎不辱.使命()⑶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⑷长跪而谢.之()⑸以.君为长者()⑹徒以.有先生也()3.指出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轻寡人与?()⑵故不错意也()⑶仓鹰击于殿上()4.《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末年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二、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答:*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解释加点的词①故不错意..也()②轻.寡人与()③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④请广.于君()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词,表示什么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4、按原文内容填空:①选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专题0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汇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专题0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汇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汇总本文选自《战国策》,题目是后人加的。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

全书按国别编辑,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共33篇,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代表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

1.“唐雎”是人名,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

使命,出使的任务。

题目是后人加的,点明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2.国别体,是指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五百年的史实。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策,四百八十六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基础训练2(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基础训练2(含答案)

基础训练
精读课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
..也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徒以.有先生也
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聂政之.刺韩傀也
(3)将“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翻译成现代汉语。

(4)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
(1)C
解析:“缟素”应为“穿着孝服”之意
(2)D
解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介词,到;介词,从。

B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词,表判断。

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3)译文: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可是安陵君违背我,这不是轻视我吗?
(4)侧面烘托(反衬);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与练习及答案

2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练习班级姓名考号得分一、【知识要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积累:《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二、为加点字注音错.意(cuò)怫.然(fú)徒跣.(xiăn )抢.地(qiāng )休祲.(jìn )缟.素(găo )色挠.(náo )谕.(yù)韩傀.(guī)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

(2)、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色。

(3)、秦王不说。

“说”通“悦”,高兴。

(4)、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

(5)、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懂得。

四、一词多义(1)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2)虽.虽.然,受地语先王(虽然,转折连词)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3)然.虽然.,受地于先王(即使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4)使.使.人谓安陵君(派遣)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5)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动词)怀怒.未发(愤怒,形容词)(6)以.以.大易小(以介词,用)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7)夫.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五、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义(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交换今:容易,简单(2)、徒.以有先生也。

古:只是;今:徒弟(3)、休.祲降于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刘向,西汉末年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

刘向对《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史料进行整理,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次序,编订为33篇,并取名《战国策》。

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

秦国的崛起和强大,打破了六国均势,各国诸侯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争先网罗人才,形成了一种养士风气。

贵族所养之士,多达数千人,被养之士行行俱有。

有的为猎取功名利禄,奔走于各国之间,他们朝秦暮楚,阴险奸诈,不择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为解救国家挺身而出,做出了一些利国利民之事,就像本文中的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保全了安陵国土。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辱:辱没、辜负。

2.易:交换。

3.使: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4.欲:想。

5.加惠:给予恩惠。

6.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7.广:扩充。

(请广.于君)8.逆:违背。

9.直:只,仅仅。

(岂直.五百里哉)10.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

11.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12.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3.徒:光着。

14.跣.(xiǎn):赤足。

15.抢.(qiāng):撞。

16.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7.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非士.之怒也)18.仓: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9.休祲.(jìn):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20.怒:发怒,动词。

21.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22.挠,屈服。

(秦王色挠.)23.谢:道歉。

(长跪而谢之)24.谕:明白,懂得。

25.韩傀.(guī)重点虚词1.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重点练习课后习题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重点练习课后习题ppt课件
A.恭敬屈服 B.恐吓威胁 C.虚伪狡诈
本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人物的形象是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 面来展示的,所以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 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8 .请你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一特点。 (1)安陵君: __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唐雎不辱使命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色 挠• (ráo) náo B. 唐 雎• ( jū ) C.休祲•(jìn) D.怫• 然(fú)
弗• 敢易(fú)
庸夫(yōng)

韩傀(guī)

夫专诸(fū) fú

天下缟• 素(gǎo) 以头抢地(qiǎng) qiāng
(2)秦王: _____ _ _ _
_ __内_ __、__阴__险_ _ _ __________
(3)唐雎: ____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是对人物特点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一、课文研读
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三处)
•• (4)请广于君___________ _ _、__ _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 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秦王怫然怒_________ _ _ _ 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班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

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唐雎不辱使命》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刘向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整理编辑《战国策》,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

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3.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对立而存在的,他俩之间生死不容、唇枪舌剑的斗争,为作者充公分运用对比手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对比着来写这两个人物。

(2)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突出地表现在用安陵君来衬托唐雎上。

安陵君是作品的次要人物,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他是君,唐雎是臣,他的态度决定着唐雎的态度,他不失为明君,但有了唐雎才称得上是锦上添花。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这种话只能出处安陵君之口,他比唐雎软弱,更缺乏才干,大敌当前,他有见识,会应对,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找不到走出险地的途径。

而唐雎出使秦廷,面对秦王,一开口便胜安陵君一筹,”否,非若是也“,不卑不亢。

接下去则一句比一句更有锋芒。

他看透了秦王的色厉内荏,只要掌握时机,就难一举而战胜之。

但反过来说,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信任,唐雎纵然浑身胆识,怕也难有用武之地。

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③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④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⑤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2)古今异义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古义:即使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②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③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交换今义:容易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⑥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⑦徒.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今义:徒弟⑧大王加.惠古义:给予今义:增加⑨以头抢.地古义:撞今义:抢夺,抢占(3)一词多义①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的意思为“派遣”;第二个“使”的意思为“出使”)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②徒:亦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③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④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秦王怫然怒(……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⑤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介词,与“为”连词,可译为“把……当作”)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⑥之:聂政之刺韩傀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结构助词,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代词,代“它”,指土地)⑦于:受地于先王(从)唐雎使于秦(到)休祲降于天(从)仓鹰击于殿上(在)⑧而:剑而起(表承接,不译)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⑨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它,指代安陵的国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助词,取独,不译)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代唐雎)⑩者:以君为长者(代词,……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代词,……的原因。

)⑪怒:秦王怫然怒(动词,发怒)怀怒未发(名词,愤怒,怒气)(4)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天下缟素..缟素:原意为丧服,文中指穿丧服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轻.寡人与轻:原意为重量小;负载力小。

与“重”相对,文中指认为……轻,小看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请广.于君,文中指使……扩充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亦免.冠徒.跣免:原意为去除,文中指使……脱去徒:原意为空着,文中指使……光着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原意为趴下,文中指使……伏流:原意为流动,文中指使……流⑤且秦灭韩亡.魏流:原意为灭亡,文中指使……灭亡(5)重要句子翻译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译文: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⑤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⑥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⑦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下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⑧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6)问题探究①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答: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②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答: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

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③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答:秦王认为自己有恩于安陵君。

不是真心话。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

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让安陵君扩大土地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

④请概括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

答: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斗争,一身正气,视死如归。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⑤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答: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共同构成了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典型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秦王不说.(2)请广.于君(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2.翻译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香居谏齐宣王[西汉]刘向齐宣王为大室①,大盖百亩②,堂上三百户③,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④,群臣莫敢谏者。

香居问宣王曰⑤:“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⑥,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香居曰:“臣请避矣。

”趋而出⑦。

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⑧:“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选自《新序》)【注释】①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

②盖:副词,大概,表示约数。

③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有三百个房间。

④具:建造。

⑤香居:齐国大夫。

⑥荆王:即楚王。

⑦趋:小步快走。

⑧遽:迅速。

尚书:官名,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

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2.用“/”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分别是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典型题精选1.(1)通“悦”,高兴、愉快(2)扩充(3)吉凶的征兆(4)道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

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1)句意是:秦王听后不高兴。

说,通“悦”,高兴、愉快。

(2)句意是: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

广,扩充。

2.(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2)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等特殊现象。

本句重点:(1)虽,即使;易,交换;岂,何况;直,通“值”,仅仅只是。

(2)布衣,平民;免冠,摘下帽子;徒跣,光着脚;抢地,撞地。

3.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4.表示要效法。

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第三段主要是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