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合集下载

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以西安市为例

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以西安市为例
安 的城 市化 水平 达 到 5 % 。 5 西安 是我 国 6大古 都 之一 ,具 有 300多 年 的 0 悠久历 史 , 自公 元 前 1 1世 纪 起 ,先 后 有 周 、秦 、
原区向南部 秦岭 山区增多 ,年 雨量差 约 20 m 0 m; 西 部 大于 东 部 ,年 雨 量 差 近 10 m 0 m。夏秋 雨 季 的
77万。按人 口密度结合 地貌类 型 ,西安可分为 3 2
区 : 胃 平原 人 口高 密度 区 ( 0 河 120人 以上/k 、 m ) 黄土 台塬 一山前 洪 积 扇 人 口 中密 度 区 (0 50~10 0 0 A/k 和 秦 岭 山地 人 口低 密 度 区 ( 于 10A/ m) 小 0
维普资讯
l 2



2 3卷
流 速骤 减 ,泥 沙 大 量 沉 积 ,河 床 淤 高 ,形 成 地 上 河 ,给 两岸造 成洪 水威 胁 。
自第 三 纪 始 新 世 初 以来 ,区 内 堆 积 了 巨 厚 的
发带。这些城市 的非农业人 口、建成 区 面积、国
民生 产 总值 和工 业 总 产 值 分 别 占陕 西 全 省 城 市 的 7 . % 、6. % 、8 .% 和 9 . % 。 已成 为 陕 西 68 94 47 06 省对 外扩 大 开 放 、加 强 国 际 交 流 的 窗 口 ,具 有 辐 射带 动全 省经 济发 展 的重 要作用 。 西安位 于 渭 河 断 陷 盆 地 内 ,地 处 关 中平 原 中
维普资讯
第 2 卷增 刊 3
20 0 8年 9月



V0. 3 S 12 O
S p2 0 e .0 8
J OURNAL OF CAT TROPHOLOGY AS

西安地震2022应急预案

西安地震2022应急预案

西安地震2022应急预案
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1.1 发生地震时,要立即在安全的地方避险,避免室内外玻璃及物品砸伤。

1.2 如果遇到地震时处于室内,要立即躲到结实的桌椅下或者靠近墙角的地方,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1.3 如果在室外,要尽量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和易坍塌的建筑物,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1.4 避难所建议:居民可选择远离高楼大厦和电线杆的安全地带,如开阔空地、绿化带等,寻找避难所躲避地震。

1.5 注意地震过后可能出现的余震,保持警惕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1.6 在地震发生后,避难人员要按照安全人员指挥有序疏散,不得慌乱。

二、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2.1 地震发生后,要进行核实人员伤亡和失踪情况,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医疗救援和安全疏散。

2.2 加强对受灾地区的沟通和协调,协助及时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工作。

2.3 在地震灾区设立应急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工作。

2.4 组织对受灾群众进行情绪疏导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5 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和灾情通报,引导群众做好防范和自救工作。

2.6 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评估和重建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做好重建工作。

以上预案仅供参考,具体执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

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

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9.06•【字号】陕政发[2001]48号•【施行日期】200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陕西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2001年9月6日陕政发〔2001〕48号)本规定所称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安全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防治工作原则。

从事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必要安全措施,防止诱发或加重地质灾害。

各级人民政府对其辖区的地质灾害安全防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监测。

开展地质灾害的预报。

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群众监测点的地质灾害预报可委托有关组织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监测人员发现临灾征兆时,应立即报告危及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并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危及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可以启动防、抢、撤方案。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领导协调机构,确定一名政府主管领导,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并落实各项防灾制度和安全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难以避开的,必须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一旦出现灾情要及时上报,应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

由自然作用形成,威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全的地质灾害确需治理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开展勘查治理。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

西安地铁2号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危害及对策根据西安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特征分析,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将遇到断裂构造、地裂缝、地面沉降、黄土湿陷、饱和软黄土、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人工填土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现分述如下:3.6.1断裂构造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渭河南岸断裂、长安-临潼断裂两大断裂构造。

二者均为正断层性质的隐伏断裂,第四纪以来均有活动。

活动断裂对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震时地表位错和振动对工程的破坏或影响。

结合这两个断裂皆为隐伏断裂,且第四系覆盖层厚情况,目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条款分析认为,设计中可不考虑活动断裂地表位错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主要应加强结构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能力,加强抗震设防,可以设计监测网进行长期观测,3.6.2 地裂缝西安市自50年代以来,发现地裂缝13条,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过12条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正断层组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南而北,在黄土梁洼之间有规律排列,呈带状分布,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三维活动特征。

地裂缝的出露段和活动最强烈的地裂缝,多发育在黄土梁洼区,在东西两侧的阶地区出露较少,多为推断隐伏地裂缝。

在黄土梁洼区中,南部梁与洼发育最明显,梁与洼相对高差大,地裂缝也最发育,其活动量也最大。

地裂缝自上世纪50年代恢复活动,与地面沉降同时发生,是由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

由于下层地层释水压缩,引发上层陷落,破裂面沿下伏正断层面发展,突发点多在主地裂缝附近发生,然后缓慢两侧“双向发展”。

由于具“扭动性质”,初期地裂缝断续出现,呈似雁形状排列,贯通后与下伏正断层相对应。

由于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是地裂缝发展的诱发因素,因此,地裂缝的发展与地下水周期性开采具有同步性。

上世纪70~80年代,西安市城区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同期西安市地裂缝发展最快,活动量最大。

每年内,不同的季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不同,地裂缝活动速率也相应变化,二季度加快,三季度最大,四季度最小。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8•【字号】市政发[2012]61号•【施行日期】201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12〕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提出以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充分认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地质构造复杂,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加之近两年汛期持续强降雨和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致使境内地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断增加。

截至2011年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增加至566处,威胁5898户2447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

“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我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基本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初步建立起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使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

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基本消除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威胁,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减少。

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的总和。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开发、利用、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地质环境管理实行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谁利用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把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区、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对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地质环境保护第八条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法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

第九条采矿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

在向所在区、县以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报告中,如实反映地质环境保护情况,并接受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诱发地质灾害的,应当停止勘查、开采,及时向区、县以上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建立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予以保护:(一)有重要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二)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及其分布区;(三)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四)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质灾害遗迹;(五)著名溶洞、温泉等其他需要保护的地质遗迹。

西安市12条地裂带介绍

西安市12条地裂带介绍
沿劳动公园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兰空干休所,经劳动公园、无线电十一厂玉祥门南、莲湖公园、城墙东北角,东至铁路材料总厂。断续出露,总长度4.35km,总体走向NE75°,发育带宽度15-45m。在城区东、西两段活动较强,致灾严重。
红庙坡-八府庄地裂缝带(D9)
沿龙首塬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星火路,经红庙坡、西安味精厂、八府庄水泥制管厂,东到秦孟村。出露总长度9.90km。总体走向NE80°,倾向南,倾角86°。发育带宽度44-60m。由西往东活动逐渐加强,破坏程度严重。
西安市区根据地表出露形迹和多种勘察手段确定的地裂缝带有11条,由南往北依次为:
南三爻-射击场地裂缝带(D1)
位于吴家坟到南窑头黄土梁南侧,西起南三爻,途径瓦胡同、省射击场,东至黄渠头村。呈断续出露,出露总长度3.12km,总体走向NE70°,倾向南,倾角80°。发育带宽度可达5m。
陕西师范大学-陆家寨地裂缝带(D2)
西北大学-西光厂地裂缝带(D7)
沿槐芽岭黄土梁南侧发育。西起东桃园,经劳动南路、西北大学、甜水井、中山门、西京医院,东到西北光学仪器厂, 出露总长度5.38km,总体走向NE30°,倾向南,倾角85°。发育带宽度24-55m。活动中等,西北大学附近破坏较严重。
劳动公园-铁路材料总厂地裂缝带(D8)
黄雁村-和平门地裂缝带(D6)
沿南稍门、古迹岭、动物园一线的黄土梁南侧发育,走向大致为NE70°。西起甘家寨、途径黄雁门、南稍门、西安煤矿设计院、兴庆公园、西光厂家属区、黄河纸箱厂,东至灞河热电厂。出露总长度10.40km,地裂缝倾向南,倾角72-80°。发育带宽度55-110m。东段活动强烈,致灾严重。
四、地裂缝灾害的防治
据统计资料,11条地裂缝致灾情况为:D4、D5、D6、D9地裂缝出露长,连续性好,活动强烈,致灾严重地段占其出露长度的70%以上; D3、D8、D10地裂缝出露连续性较好,活动较强,致灾严重地段占其出露总长度的30-50%;D1、D2、D7、D11地裂缝出露段连续性较差,活动较弱,致灾严重地段占出露总长度的30%以下。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地裂缝活动毁坏楼房168幢,车间57座,民房1741间,道路90处,错断供水、煤气管道45次,危及名胜古迹8处,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更大。

西安地裂缝成因机理及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西安地裂缝成因机理及灾害防治措施分析

西安地裂缝成因机理及灾害防治措施分析沈红艳;付善春;李世成;王福龙;刘佳易【摘要】西安是我国地裂缝分布最密集、遭受地裂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地裂缝活动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已经造成邻近建筑物、文物古迹和市政交通设施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研究西安地裂缝地质灾害特征,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减轻地裂缝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总结了西安地裂缝分布特征、成因机理及发展趋势,分析了西安地裂缝灾害特征,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并模拟致灾严重的沙井村-秦川厂地裂缝带(f6)沉降曲线,为地裂缝影响区建设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期刊名称】《安阳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西安地裂缝;分布特征;成因机理;发展趋势;防治措施【作者】沈红艳;付善春;李世成;王福龙;刘佳易【作者单位】信阳学院图书馆,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信阳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2我国是受地裂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在地裂缝问题的系统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

谢广林[1]分析了地裂缝分布区域性特点和地壳活动趋势的联系,认为地裂缝是区域性地壳剧烈变动在地表产生的一种缓慢变形,并提出构造成因观;易学发[2]考虑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和深水井水位动态变化与地裂缝活动之间的时间关系,认为西安地裂缝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超采地下承压水导致的地面下沉;夏其发和张咸恭[3]通过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的研究,提出了地裂缝是由构造和地震作用,其后又受人类活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武强等[4]研究分析了我国地裂缝灾害的分布特征,认为地裂缝具有不可抗拒性、成带性、方向性和周期性的灾害特点,并根据地裂缝的不同成因提出了建筑物加固及减轻地裂缝灾害的措施;李新生[5]等认为西安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近期地裂缝的剧烈活动主要由过度汲取地下承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引起,并预测西安地裂缝的剧烈活动有减缓或逐渐稳定的趋势。

陕西省西安市地震应急预案

陕西省西安市地震应急预案

陕西省西安市地震应急预案
一、地震应急预案的宗旨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为了提高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陕西省西安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

二、地震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西安市内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三、地震应急预案的指导原则
地震应急预案以救灾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最高原则,以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为基本要求。

四、地震应急预案的工作任务
1.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工作;
2. 加强地震救援队伍建设;
3. 加强地震应急演练;
4. 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
5. 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五、地震应急预案的组织保障
1. 市政府成立地震应急指挥部;
2. 各相关部门责任到人;
3. 各级地震救援队伍加强建设;
4. 健全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渠道。

六、地震应急预案的工作流程
1. 地震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 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 加强灾后重建工作。

七、地震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地震防范意识。

八、地震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九、地震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的通知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的通知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5.31•【字号】临政发〔2018〕35号•【施行日期】2018.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的通知临政发〔2018〕35号骊山、斜口、秦陵、代王、仁宗街道办事处,秦保办,国土分局:《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2018年5月31日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前言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促进全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奋斗目标,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强矿山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7]19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函》(陕国土资函[2017]145号)、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陕西省加强矿山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西国土资环发[2017]173号)等要求,我区编制了《西安市临潼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以下称《规划》),确保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起到明显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规划》适用于2018—2025年临潼行政区内的新建、在建、生产、历史遗留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规划》基准年为2018年,规划期为2018—2025年。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西安市200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市政办发[2004]62号【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发布日期】2004.04.19【实施日期】2004.04.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西安市200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04]62号)《西安市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西安市2004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04年4月19日为了认真做好2004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2003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2003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80起,灾害造成2人死亡1人失踪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23万元。

由于持续降雨,导致年初统计的46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部分发生了不同程度活动并产生了险情,在此之外,又有99处发生险情并被确定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全市由于各区、县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监测工作到位,发现险情,采取措施得力,成功预报7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04人伤亡。

二、2004年全市降水趋势预测根据省专业气象台2004年降水趋势预测,我市2004年3-10月降水量与常年相比正常略偏多,6-10月为多雨时段。

预计2004年3-10月总降水量:西安市区550-570毫米,高陵县480-500毫米,临潼区540-560毫米,周至县550-570毫米,户县530-550毫米,长安区580-600毫米,蓝田县660-680毫米。

三、2004年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根据各区、县2003年底调查统计,全市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566处。

陕西西安地区地裂缝概况

陕西西安地区地裂缝概况

陕西西安地区地裂缝概况西安地裂缝概况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自西安发现地裂缝以来,迄今为止在南起长安- 临潼断裂,北到孙家湾新房村西起西户高速东侧东到灞桥范围内出现有多条地裂缝带;西安规划区已基本查清的11条活动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分出露地裂缝和隐伏地裂缝两种, 多呈带状分布, 地裂缝的分布与西安原始古地貌有密切的关系, 地裂缝都出现在古梁的南坡, 分布在古梁到古洼的地貌转折部位。

根据多年来对西安地裂缝的研究, 西安地裂缝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相邻地裂缝间距为6~ 2 0km, 平面形态呈不等间距平行排列。

近似平行于临潼长安断裂,。

地裂缝具有很好的延伸性,每条地裂缝的延伸长度长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其活动方式是缓慢的蠕动方式, 地裂缝上盘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

修订后的《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新规程中, 根据勘探标志层的不同, 将西安地裂缝场地分为一、二、三类。

一类场地的主要特点是: 场地内的地裂缝是活动的, 在地表已形成破裂, 有些场地地表破裂有较长的延伸距离。

在这类场地进行地裂缝勘察时, 可以通过现场地裂缝调查的方法, 追踪地表破裂的延伸方向、延伸距离, 选择典型破裂点, 测量其平面坐标。

对地面破裂受到掩埋的场地, 可以采用槽探的方法揭露出地裂缝,根据地裂缝的倾向、倾角, 确定地裂缝延伸到地面的位置并测量其坐标数值。

二类场地的主要特点是:②地内的地裂缝现今没有活动, 或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掩埋。

②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

在这类场地进行地裂缝勘察时, 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 查明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的产状和错断位置, 测定其延伸到地面后的地裂缝位置和坐标数值。

不符合一类场、二类场地条件的地裂缝场地都可属于三类场地。

三类场地主要特点是: ①埋藏深度40~ 80 m的中更新统河湖相地层。

② 60~ 500 m深度内有可连续追索的6个人工地震反射层组。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预防、应急、治理和避灾搬迁及其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险情、灾情等级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具体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对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活动造成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旅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气象、地震、测绘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保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治理等防治先进技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装备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化水平。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一、西安地裂缝概述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城区内部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岩性、深度和种类不同,其可能形成的灾害性可能性很强,一旦发生,将对建筑物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西安地裂缝的出现主要直接原因之一是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有土质强度变化、空气温度变化、基层储压力变化以及浅层地表积水变化等。

西安地裂缝的灾害会对深层结构ALE—ANTOR隧道形成明显的影响,因此,西安市房屋安全水平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一方面,由于地面断续不规则及地表急速起伏,安全技术人员难以识别裂缝点,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另一方面,裂缝分布集中,会对地下工程、地基沉降、地面沉降等灾害的影响加剧,对房屋安全影响有极大的威胁。

三、防治措施(一)综合策略要进行系统的评估,认真分析本区域安全特点,水文地质等信息。

建议西安市建立以防止西安地裂缝发生及降低西安地裂缝灾害的安全防护局,综合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探索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

(二)地质检测要对西安市建设用地进行全面的检测,以确定西安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数量,从而分析其可能形成的灾害性及影响范围,及时开展灾害预测及治理等工作。

(三)综合开发技术西安地裂缝不但潜在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还可能导致建筑物地基破坏、沉降等。

应抓紧发展具有西安地质性特征的监测和鉴定技术,以及改善地面灾害形成的条件,保障建筑物安全性及平安完工。

四、总结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城市中常见的离散灾害,一旦发生,将给房屋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要做好西安地裂缝的防治,必须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

要求设立专业的灾害防治部门,进行全面的地质检测,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科学组织灾害预测和灾害救治,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保障西安市建设用地安全,保障西安市民安居乐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2•【字号】陕政办发[2011]123号•【施行日期】2011.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1〕12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9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部门按照我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对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组织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并制定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措施,切实做好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实施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一、全面开展调查评价工作和动态巡查(一)加强调查评价和重点勘查。

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在三年内全面完成以县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和村庄、部队营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及饮用水源地,隐蔽性强、地质条件复杂的重大隐患点,由国土资源部门协调指导各主管部门进行详细勘查,查明灾害成因、危害程度,并逐点制定落实监测防治措施。

西安市地裂缝对市政桥梁危害及防治措施

西安市地裂缝对市政桥梁危害及防治措施

西安市地裂缝对市政桥梁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本文在对西安市南二环长安立交由地裂缝引发的病害深入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较系统地提出了市政桥梁穿越活动地裂缝带的防治措施。

1.引言西安地裂缝作为一种地表地质灾害现象,它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来说,西安市地裂缝带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可以通过避让、基础加固等方法得以消除和降低,然而对分布范围极广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如地铁、道路、桥梁以及城市地下管网等的危害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在对西安市南二环长安立交由地裂缝引发的病害深入分析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较系统地提出了市政桥梁穿越活动地裂缝带的防治措施。

2.地裂缝基本特征及活动趋势2.1地裂缝的基本特征西安地裂缝是在过量开釆地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一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一组北东向的隐伏地裂缝出现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

地貌上西安地裂缝分布于黄土梁洼之间,均位于黄土梁的南侧,呈带状分布,走向为NE70°~80°,共12条地裂缝,简称为F1~F12。

在剖面上西安地裂缝的形态一般为上宽下窄的楔形,向下逐渐变窄变少,最深达300余米。

地裂缝主体倾向南,倾角一般在70°以上。

地裂缝带基本具有统一的三维空间运动变形特征,即南倾南降的垂直位移、水平引张和水平扭动,其中以垂直位移量为最大,南北拉张量次之,而水平错动量则很小,三者之比为 1 :0.31 :0.03,因此工程上一般只考虑地裂缝的垂直位移量。

2.2地裂缝的活动趋势根据1960年以来所监测的各条地裂缝年平均垂直活动速率的资料,将这些地裂缝活动划分为3 级:①活动强烈,速率﹥30mm/a②活动较强烈,速率5~30mm/a③活动微弱,速率<5mm/a。

这些地裂缝的垂直沉降速率以5~35 mm /a居多,最大达5506 mm/a。

3.地裂缝对市政桥梁的危害由于地裂缝的不断活动,其对于裂缝周围的地质体而言是一种不断的动力源,使得地裂缝周围的地质体发生位移,产生局部形变场和应力场,它们使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产生均匀或不均匀沉降,拉裂和错开,从而引起上部建筑物裂开,错开和坍塌,造成地下洞室,路基,管道变形或剪断。

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陕西省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1
内2 容 提3 要4
5
引言 陕西省地质灾害及其类型 陕西省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 结语
1.引言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把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 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保障。特 别是经过“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 “7.18”、“7.23”强降雨重大考验,全省地质 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应急 救援工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 遍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崩塌
造成人员伤亡 较大的灾种。
崩塌
2.陕西省地质灾害及其类型
黄土 崩塌
我省黄土崩塌较为发育。黄土崩塌主要 分布在陕北黄土沟壑区的支沟、残塬边 坡,关中盆地黄土塬前缘、高阶地前缘 及人工形成的高陡边坡地带。多因人工 开挖、降雨引起。
岩质 崩塌
岩质崩塌在我省较为发育。岩质崩塌主 要分布于坡面不平整、岩石裂隙发育的 陕南山区中低山、断裂破碎带及道路沿 线与陕北黄土梁峁沟壑基岩陡峻斜坡 (大于75°)地带。
地震均趋于活跃期,我省近年来降水有进一步增多

趋势,区域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将明显增多,地

震活动频繁,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
临 形
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将会加剧,未来5年的地

质灾害将呈高发态势。
1.引言
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
• 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环境脆弱,“十
(1)滑坡
安 安康市滑坡主要分布在汉江及其一级支流两岸
康 斜坡带。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共计滑坡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0.22•【字号】市政发[2009]115号•【施行日期】2009.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市政发〔2009〕11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相关规定,现对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通知如下: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和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评估单位的资质要求和评估报告的审查备案(一)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的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应在签订评估项目协议后10日内,到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资质和项目备案。

评估项目跨本市区县行政区域的,资质单位应当向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三)评估单位应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后,评估单位应在1个月内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级评估报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二级评估报告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备案登记表抄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查;三级评估报告报区国土资源分局或县国土资源局备案,备案登记表抄报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备查。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

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措施西安市位于黄河中游,是一座古老而又复杂的城市。

近些年来,该市的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然而,由于西安市特殊的地质特征,花岗岩、石灰岩等岩石地层的开裂、断裂、收缩等地质灾害会对该市的建筑产生严重的损害。

西安市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及情况之恶劣,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房屋都位于西安地裂缝影响带内,容易受到极大的地质灾害影响。

在西安地区,有很多房屋受到严重破坏,主要由于地质灾害而引发的地裂缝,这种灾害给房屋及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西安地裂缝鉴定及防治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关注点。

地裂缝的鉴定,包括地质灾害的监测和评估以及建筑不稳定性的评估。

在地质灾害监测和评估,应采用地质技术、测量仪器和仪表,进行地形测量、地质工程测量分析、地质勘探测量分析、地质探查等,从而结合该地区的特点,对潜在的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在建筑不稳定性评估中,应采用建筑规划、抗震设计、结构分析及恢复性维修等技术手段,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及抗震能力进行评估,并制定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防治西安地裂缝影响带的房屋安全,应从经济杠杆、技术改造及建筑恢复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灾害危害房屋的鉴定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灾害风险,并给予有效的抗震设计措施,以有效增强抗震能力。

此外,西安市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改造措施,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如采用抗震支撑、抗震衬垫板等进行抗震装修,充分发挥抗震技术的作用,有效降低灾害风险;进行新型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及时对受损房屋进行恢复性维修,从而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另外,政府应增加对灾害危害房屋的重视,主动开展相关灾害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以降低损坏程度,保障房屋及居民的生命安全。

总之,西安地裂缝影响带房屋安全鉴定及防治,既需要政府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又要求房屋业主及早鉴定房屋是否受到地质灾害影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房屋灾害风险,保障房屋安全和居民生命安全。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市政办发[2012]39号【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3.20【实施日期】2012.03.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组织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西安市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12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现状和2012年度降水趋势预测,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害现状(一)灾害类型与威胁对象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6498.78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5%。

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为主,占隐患总数的95%。

雨季为地质灾害多发期,6-8月局部强降雨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突发性强,发生前兆不明显,危害大;8-10月连阴雨多,土壤水份趋近饱和,滑坡、崩塌灾害多发,遇暴雨易引发泥石流灾害;近年来,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2年2月底,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66 处(其中危及30人以上的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239处,不含城区14条地裂缝、5个地面沉降中心)。

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直接威胁5898户、24472人的安全,威胁17306间房屋、151孔窑洞的安全。

威胁11所学校,2处部队,8处旅游景点,2处度假山庄,4处水库, 3处古建筑。

威胁公路1480米,国道895米,高速2处,威胁河道550米,分布特征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20xx年全市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努力爱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难造成的损失,依照《地质灾难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陕西省人民政府对于贯彻降实国务院加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1〕59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难现状和年度落水趋势预报,制订本方案。

一、全市地质灾难现状及2015年地质灾难防治概况全市地质灾难易发区面积为7347.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72.69%。

现有地质灾难隐患点499处(别含城区14条地裂缝、5个地面沉落中心),直接威胁4932户、20174人、15739间房屋的安全。

2015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难灾(险)情18起,直接经济损失约218.2万元,无人员伤亡;经过管理搬迁,消除地质灾难隐患点11处。

二、防范区段和防范期结合2015年地质灾难灾(险)情、隐患点的稳定性状况,预测20xx年全市地质灾难仍以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难为主,地质灾难防治形势还是严重。

(一)重点防范期。

滑坡、倒塌要紧防范期:510月,要紧防范密集落雨引发的滑坡、倒塌地质灾难。

泥石流要紧防范期:69月,要紧防范连阴雨、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地面沉落及地裂缝要紧防范期:全年应紧密关注因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落和地裂缝活动。

(二)重点防范区域。

重点防范区域: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和国际港务区。

上述为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开辟区。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重点防范F1~F7地裂缝的变化对地表建造的破坏,防范类型要紧为地裂缝。

雁塔区:重点防范F7~F13地裂缝的变化以及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落对地表建造的破坏,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黄土倒塌灾难,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地裂缝、地面沉落。

灞桥区:沿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边坡地带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滑坡和倒塌灾难,F1~F10地裂缝及延伸带的变化对地表建造的破坏。

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滑坡、地裂缝。

临潼区:沿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边坡地带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滑坡和倒塌灾难。

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滑坡。

长安区:沿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边坡地带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滑坡和倒塌灾难。

F14地裂缝变化以及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落对地表建造的破坏,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落。

蓝田县:北部的横岭黄土丘陵、白鹿塬边坡、鲸鱼沟及郭家岭、游凤岭山区,南部的基岩山区、灞河阶地和八里塬等地。

防范类型要紧为滑坡、倒塌、泥石流。

周至县:108国道黑河沿线,马召镇以南地区,竹峪镇、翠峰镇、骆峪镇、广济镇、马召镇、楼观镇、集贤镇和九峰镇一线的秦岭山前地区。

防范类型要紧为滑坡、倒塌、泥石流。

户县:涝峪河、太平河沿岸和秦岭山前等地。

境内的西汉高速、太平峪公路等穿越秦岭的公路以及西成高铁建设沿线的边坡地带。

防范类型要紧为倒塌、滑坡和泥石流。

高陵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要紧防范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黄土倒塌灾难。

(三)重点防范的地质灾难隐患点。

学校:灞桥区物业治理学校,长安区长安一中、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长安师范附属小学、东韦小学,户县纸房小学。

旅游景点:临潼区骊山景区,长安区沣峪、常宁宫景区,户县牡丹园、涝峪、太平峪、朱雀景区。

古遗址、古建造:雁塔区青龙寺,临潼区华清池,长安区华严寺、兴教寺、甘霖寺,户县金峰寺。

省级地质灾难隐患点:临潼区骊山滑坡,高陵区梁村倒塌。

(四)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

铁路:西康铁路小峪至石砭峪段,西成高铁建设沿线。

地铁:地铁在建与运营线路穿越城区地裂缝沿线。

公路:西安境内的京昆高速西安至汉中段、包茂高速西安至安康段、沪陕高速西安至商洛段、108国道、312国道、210国道。

户菜公路、太平峪公路、小峪公路等穿越秦岭山区的公路,以及黄土塬区正在建设的公路、二级路等。

(五)重点防范的矿山。

蓝田县湘子岔金矿、尧柏小寨石灰岩矿,周至县马鞍桥金矿、板屋子铁矿,户县郭家山白云岩矿、涝峪教场白云岩矿。

三、20xx年度地质灾难防治工作任务(一)降实地质灾难防灾责任。

1.健全群测群防体系。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健全地质灾难群测群防体系,层层签订地质灾难防灾目标责任书,严格降实两卡一预案(防灾、避险知道卡以及防、抢、撤预案)制度。

对所有地质灾难隐患点确定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监测人为直接受威胁的群众,并降实群测群防人员补助经费。

2.制订年度防治方案。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按照《地质灾难防治条例》要求,编制本区域20xx年度地质灾难防治方案,并于5月30日前发布实施;并且做好十三五地质灾难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xx年6月底前公布。

3.强化部门防灾责任。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信息,与市国土局共同会商,联合公布地质灾难气象预报预警。

市安监局与市国土局共同催促已取得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且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非煤矿山企业,做好采矿区地质灾难的防范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国道、省道两侧公路用地内由公路建设及养护引发的地质灾难的防治工作,指导区县做好农村公路沿线地质灾难防治工作。

市建委、市城改办负责加强对在建房屋建造工程项目的基坑支护、落水、土方开挖等工程的监督检查,催促建设单位降实相关地质灾难防治措施。

市市政局负责对公用设施附近地质灾难的防治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对学校校舍(区)的地质灾难隐患防治工作。

市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难隐患进行防治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协助A级旅游景区上级主管部门催促A级旅游景区加强地质灾难排查并采取防范措施。

市文物局、市民委负责催促古遗址、古建造使用治理单位,做好周边地质灾难隐患防治工作。

市地铁办负责轨道交通爱护区范围内地质灾难的防治工作。

西安铁路局负责铁路沿线地质灾难隐患防治工作。

省交建集团、省高速集团负责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难隐患防治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难动态治理。

1.降实地质灾难三查制度。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在汛前开展地质灾难排查,逐级降实防灾责任,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及专项工作方案;汛中针对强落雨区域进行地质灾难巡查,及时发觉险情并妥善处置,切实保障受威胁群众安全;汛后实施核查,掌握地质灾难隐患点动态,调整防治工作重点,总结工作经验,提高防灾效率。

2.推进地质灾难详查。

推进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等5个区县的1∶5万地质灾难详细调查工作,调查成果将作为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3.严格执行评估制度。

关于在地质灾难易发区及地裂缝穿过区域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在用地审批中,加强对地质灾难惊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治理,严防工程建设引发、加剧、遭受地质灾难。

(三)提高地质灾难防治能力。

1.加快地质灾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

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建设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有效果的地质灾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

20xx年,重点推进长安区地质灾难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工作。

2.积极开展工程管理、搬迁避让工作。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开展工程管理。

关于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难,按照谁引发、谁管理原则,责成相关单位实施管理;关于因自然因素造成的突发地质灾难,及时申请管理资金,组织开展应急管理。

20xx年,完成中省财政已下达的16个地质灾难专项管理工程的验收、备案工作。

对工程管理难度较大的地质灾难隐患点,与扶贫搬迁工作结合,纳入本地区搬迁工作的年度安排,实现全市受地质灾难威胁的群众应搬尽搬,完全消除地质灾难隐患威胁。

3.加大地质灾难应急演练力度。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难应急演练。

具体演练次数为:灞桥区、雁塔区各5次,临潼区30次,长安区35次,蓝田县15次,周至县25次,户县15次,高陵区4次,曲江新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各1次。

户县、周至县、临潼区、长安区4个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十有县,每个区县培训人数别低于1万人,确保完成全市138次的演练任务及培训目标。

(四)强化地质灾难监测预警。

1.构建监测防治体系。

国土资源部门要实施典型地质灾难隐患点专业监测工作,提高地质灾难隐患点自动化监测水平,加强地热水监测工作;逐步实施全市地面沉落、地裂缝监测工作,初步构建多部门联合的地面沉落、地裂缝防治体系。

2.加强预警预报公布。

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难预警预报系统,会同气象、通讯部门,建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动机制,及时公布预警预报信息,特别是加强对短时局部强落雨引发地质灾难预警预报信息的公布。

3.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及市地质灾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执行地质灾难防治24小时值班及速报制度,按照《西安市突发地质灾难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地质灾难专用车辆、应急通信和专业设备。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设立市地质灾难应急治理办公室,指导全市地质灾难应急工作。

地质灾难24小时值班电话及传真:86787052。

四、地质灾难防治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把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紧负责人对地质灾难防治工作负总责。

要逐级签订地质灾难防治目标责任书,层层降实防灾责任,确保防治措施降到实处。

要将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赋予表彰;对在地质灾难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工作别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行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降实经费。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将地质灾难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进展打算,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增加地质灾难防治专项经费投入,加强地质灾难监测、预防、应急和管理等工作,提高地质灾难防治水平。

(三)深化宣传培训,提高防灾意识。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地质灾难防治宣传培训,开展应急处置和应急指挥决策能力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难防治知识,强化《地质灾难防治条例》与地质灾难防治基础知识、防治治理基本技能的宣传培训。

(四)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有地质灾难防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开辟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地质灾难防治的领导工作,参照市级地质灾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成立本地区地质灾难领导机构,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地质灾难防治工作合力。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本区域内地质灾难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