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易观测的行为 表征,帮助教
师更 准确 地对学生
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 促使学 生 形成良好 的
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 社会行为 。
(四)根据三级 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 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 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 程目标体 系和课 程 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 具体 教学 内容的 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 具体的 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 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 方 面的 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 程是以 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 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 标的课 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 身 体育学习和健 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 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 育
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有机统一 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22 年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 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 的 课 程目标体 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 学内容的基础 性、选 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 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 的体 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 往能力等,为 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水平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认识到适当的体育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积极性休息方式并付诸实践。
如在学习疲倦时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
【评价要点】运用体育活动进行积极性休息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学习疲倦时,主动通过体育锻炼进行积极性休息的事例。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学习目标:感受多种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乐趣。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感受体育活动和比赛中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体验小篮球、小足球等比赛中得分时的乐趣和成功感。
【评价要点】参与体育活动的愉快体验。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描述参加小篮球比赛的感受。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丰富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增加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了解。
如初步了解现代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的主要成绩等方面的知识。
【评价要点】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分组制作并展示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小墙报。
学习目标2:了解运动项目的知识。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了解多种运动项目的名称及其基本的健身价值。
如知道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和冰雪类运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类以及新兴运动项目中一些项目的名称及其基本的健身价值。
【评价要点】了解常见运动项目的种类和数量。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运动项目名称及其基本的健身价值。
学习目标3: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初步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锻炼方法。
如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改进或提高动作质量,改编简单的徒手操或体育游戏,创编跳绳的方法,选择较适宜的锻炼时间、场地和运动方法等。
【评价要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改编简单的徒手操并相互进行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前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身体和精神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为了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制定了本课程标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习惯,使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运动中积累体验和乐趣。
3. 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健康的关系,进而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
4.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公民行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课程内容1. 体育运动(1) 中小学生应达到一定的体育运动水平,包括基本的体能素质和其他相关的技能。
(2) 中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包括运动的规则、基本技能、战术策略等。
(3) 中小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比赛,培养运动交流、合作和竞争精神。
2. 健康教育(1) 中小学生要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预防等基本知识。
(2) 中小学生要掌握基础的健康知识,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
(3) 中小学生要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 体育锻炼(1) 中小学生应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 中小学生要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如身体热身、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有计划地锻炼等。
(3) 中小学生应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形成有益的身体锻炼习惯。
四、教学方法1. 个体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进行个体化指导。
2. 团队协作:多安排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 实验教学: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五、评估方式1. 体育成绩评估:通过检测和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综合评价体育成绩。
2. 健康评估:通过身体检查、身体状况记录和日常行为观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
动对心理健康 体验体育活动中
的作用,认识身 的心理感受 心发展的关系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2、正确理解体 在体育活动中具 育活动与自尊、 有展示自我的愿 心理 自信的关系 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健康 3、学会通过体 在体育活动中表
了解所学项目的简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的知识。
1、获得运动 单技战术知识和竞
基础知识 赛规则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
观赏体育比赛
观看并讨论体育比赛和表演
运动 技能
2、学习和应 用运动技能
基本掌握或完成所 学项目的运动技战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几项田径项目或一两种地 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和运动技能(之一即可)
与保健意识, 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 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
发展,提高自主锻炼、 自我保健、 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锻炼、 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见附表)
水平一
领域 领域水平
自觉运用所学 知识技能促进
系
身心协调发展
自觉运用所学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析自己的身心状况 并进行有助于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2、正确理解体育活
心理 动与自尊、自信的
表现出积极进 取的生活态度
健康 关系
在工作学习中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并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珍惜生命、 积极进取、 自强 不息的生活态度
健康
能力
从事发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性练习。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一、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了解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运动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表现出对运动的热爱和对健康的关注,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 体育运动项目本标准设置了必修和选修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体操、球类、武术等。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运动项目进行。
2. 健康教育本标准设置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急救知识等。
学生可通过课程,提高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体育与健康实践本标准设置了体育与健康实践环节,包括课内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健康监测等。
学生可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模仿、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 教学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教师可利用校内外的体育与健康资源,如场地、设备、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保障1. 组织与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职责,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体育兴趣,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身体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身体、智力、美感等方面;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律自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体育课
•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体育健身操等;
•体育技能: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健康课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
•健康知识:学习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体育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
2.健康检测评估:学生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3.课程反馈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五、未来展望
体育与健康课程持续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学习者。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更全面的提高。
以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相信学生们必将在体育
与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是中职学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
该课程标准涵盖了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评价方式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知识,了解健康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自我保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内容:1.体育项目:学生要学习基本的体育项目技能,如跑、跳、投、篮球、足球等,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能力。
2.健康教育:了解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如饮食均衡、适当锻炼、合理作息等,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3.身体素质测试:通过标准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如身高、体重、肺活量、柔韧性等,评估学生身体素质的水平,并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4.团队合作:通过参与集体锻炼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科书、课件等教学材料,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健康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训练:学生需要参与到具体的体育项目中,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3.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锻炼经验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体育场馆、医院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和健康领域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等。
2.学科考试:通过定期的学科考试,检验学生对体育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3.体育技能考核:通过实际的体育项目考核,评价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
4.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体育或健康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个人项目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材选择:根据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包括体育教科书、健康科普读物和教学视频等。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一、前言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根据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教育标准,旨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习惯。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二、标准概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一项教育标准,旨在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习惯和综合素质。
该标准共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分别为: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安全保障、情感和价值观、实践与创新能力。
这七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贯通,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具体内容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各方面素质的总和,也是人体能够完成各种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基础。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具体包括:(1)心肺功能:学生要通过有氧运动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氧耐受能力。
(2)肌肉力量:学生要通过力量训练,增强各个肌肉群的力量,保持肌肉平衡,防止身体不平衡。
(3)身体形态:学生要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优化身体比例,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
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是实现身体素质和能力的手段。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具体包括:(1)基本技能:学生要掌握跑、跳、投、掷等基本技能。
(2)进阶技能:学生要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各种运动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3)专项技能:学生要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全面掌握相关技能。
3.健康知识健康知识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如下内容:(1)基本解剖生理知识:学生要学习人体结构、系统及其功能。
(2)预防疾病知识:学生要学习常见疾病的症状、预防方法和治疗方法。
(3)营养知识:学生要学习营养学的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
二、课程内容1.运动技能:学生应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一定的运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2.身体素质:学生应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和速度等方面。
3.协作精神: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
4.领导才能:学生应培养领导才能,通过组织和带领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5.健康习惯:学生应学会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包括饮食平衡、规律作息、室内外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教师应在体育锻炼中引入不同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创新的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创新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反馈评价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1.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应对自己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
2.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3.家长评价:学生的家长应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了解孩子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方面的表现和进步,积极参与孩子的相关活动。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运动能力和健康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 体育知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体育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效果,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2. 体育技能:学生将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如田径、球类、体操等。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些项目的技巧和规则,提高运动水平。
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实践教学: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提高运动水平。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分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合作和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评价:1. 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评估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测试:通过技能测试,评估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4. 体能测试:通过体能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
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需求的体育教材,包括理论知识、技能训练等内容。
3. 体育器材:提供各种体育器材,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满足学生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需求。
课程实施要求:1. 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4. 家长应支持学生的体育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课程目标深化:1. 健康素养:学生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疾病,提升生活质量。
2. 社交能力:通过团队体育活动,学生将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 自我管理:学生将学会如何自我激励,设定目标,并监控自己的进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拓展:1. 个性化锻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个性化锻炼。
2. 安全教育: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保护自己,避免运动损伤,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三、设计思路1.课程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学习潜能。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_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指导法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评价方法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6.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7.教学设计具有新颖、独特和创新。
8.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三)教学条件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
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定向运动水平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定向运动水平三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五、课程实施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第一,编制课程实施计划,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贴士1: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课程的育人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在一、二年级,重点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在三至六年级,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学期指导学生学练2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重点发展学生各种体能的基础上发展多项运动技能;在七、八年级,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1个运动项目,在继续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在九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1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2024年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技能。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4.培养学生赛事礼仪意识,加强道德品质教育。
5.培养学生对运动方式和运动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体育运动技能(1)体操:学习基本的体操动作,发展灵活性和协调性。
(2)游泳:掌握基本游泳动作,增强水性安全意识。
(3)球类运动:学习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基本技能。
2.身体素质训练(1)柔韧性:学习简单的伸展和柔韧性训练动作,提高身体柔韧性。
(2)力量:通过简单的力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
(3)速度:学习基本的起步、加速和减速技巧。
(4)耐力:通过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
3.团队合作与领导才能(1)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赛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领导才能:通过班级活动和竞选班干部,培养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
4.健康教育(1)基本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2)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
(3)安全知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生活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
5.赛事礼仪和道德品质教育(1)赛事礼仪: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意识。
(2)道德品质: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通过学校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和比赛,让学生参与实践,提高技能水平。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实践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决策、组织和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4.教育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其他教育技术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评价1.科学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水平,采用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
2.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协作能力、领导才能、赛事礼仪和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
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
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
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各方面的说明及目标如下。
(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身体健康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
【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学习目标: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
【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并相互评价课内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
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
【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
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
【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