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选读13--我无尔诈
2023年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3篇
2023年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3篇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1【出处】《左传》。
春秋时,楚国自恃强大,派兵攻打弱小的宋国。
不久,楚国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宋国国君见形势很危急,就派人到晋国去求援。
晋国的国君暂时不想发兵,说要等一段时间,但又恐宋国人失望,就派了使臣解扬到宋国去,告诉宋国不要投降,晋国的军队很快就会去救他们的。
谁料,解扬路过郑国时被抓了起来。
郑人又把他献给了楚国。
楚王给了他许多钱,要他对宋国人讲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
楚王再三逼迫,解扬假装同意了。
于是,楚王就让解扬登上楼车,把他带到宋国都城前,要他向宋人喊话。
解扬趁机把晋君的命令传达给了宋国。
楚王见解扬欺骗了自己,大怒,下令把解扬杀了。
在刑场上,楚王的使者宣布了解扬的罪状:“你既已答应了楚王,又反悔,是你不讲信用。
快接受你应受的刑罚吧!”解扬毫无惧色,从容不迫地答道:“我接受了我们国君的命令,如果不执行才是不讲信用。
我答应楚王,是为了完成我的使命,即使死了我也无悔。
”楚王很钦佩解扬的忠贞不屈,就把他放了。
宋国坚决不降,楚国久攻不下,粮草也快用完了。
楚王准备撤退。
大臣申叔时献计说:“听说宋国人已用人骨当柴烧,把死掉的孩子当饭吃了。
我们只要让士兵盖房子,种粮食,装做要长期住在这里。
宋国人的军心就会涣散,还怕他们不投降吗?”楚王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那天夜里,宋军将领华元悄悄潜入楚营,摸到楚将子反的床前,把他叫起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吃人肉、烧人骨的境地。
但是,我们宁可让国家灭亡,也不投降。
如果你们退兵三十里,我们可以讲和。
”子反在华元的威逼下,只好答应退兵。
子反将此事报告楚王,楚王也同意了。
第二天,楚军后退三十里。
华元又到楚营和楚国签了盟约,盟约上写道:“不可尔虞我诈。
”释义彼此互相欺骗。
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2【拼音】ěr yú wǒ zhà【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左传》经典30句:信,国之宝,民之所庇也。
《左传》经典30句:信,国之宝,民之所庇也。
《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传(传:解说经义的文字),全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左传》既是经书,又是史书。
因它解释《春秋》,被后世列为“十三经”之一,本就是一部经学著作;又因它是以具体而丰满的史实来解释经义的,并非空洞的说理,所以也是一部史学名著,以鲁国国君的顺序编年,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其中记载了很多言论,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0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语出郑武公,其弟共叔段僭越本分,意图谋反。
有人劝武公早处理,武公出此言以对。
果然,共叔段叛乱不得民心,最终失败被杀。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庄公十年》第一次击鼓会大大增加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不会激起士气了。
曹刿对鲁庄公论述对齐的对策时所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即因此而来。
有些事需要有鼓一股劲,一气呵成,做得干脆利落,拖泥带水则难成事。
3无德而禄,殃也。
——《左·闵公二年》没有德行却享受俸禄,是祸。
以德配位,才能安心地享受回报。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面颊(辅)和牙床骨(车)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晋国想借道虞国去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用两个比喻说明虞国和虢国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晋国灭虢国后虞国也将陷入危险。
事物普遍存在着联系,凡事不能自闭于一隅,不宜只看见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与自己利害相关的人和事物。
5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左传·僖公二十年》依据自己的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很少了。
量力而行,切勿妄自尊大,螳臂当车。
6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因为一个人的个别过错而否定他的全部。
瑕不掩瑜,此为用人之道、交友之道之启发,能包容一个人无伤大雅的不完美之处,充分肯定他的才能、优点,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左传》经典名句30条(带翻译)
《左传》经典名句30条(带翻译) 1、多⾏不义必⾃毙。
(《左传·隐公元年》) [译⽂]多⼲坏事,⼀定会⾃取灭亡。
2、⼈谁⽆过?过⽽能改,善莫⼤焉。
(《左传·宣公⼆年》 [译⽂]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能够改正,那就没有⽐这再好的了。
3、民⽣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年》) [译⽂]百姓的⽣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计就不会困乏。
4、《书》⽈:“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患。
(《左传·襄公⼗⼀年》) [译⽂]《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5、太上有⽴德,其次有⽴功,其次有⽴⾔。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四年》) [译⽂]最上等的是树⽴德⾏,其次是建⽴功业,再其次是创⽴学说。
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6、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左传·襄公三⼗⼀年》) [译⽂]我听说过⽤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摆出权威来防⽌怨恨。
7、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译⽂]⾯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8、末⼤必折,尾⼤不掉。
《左传·昭公⼗⼀年》 [译⽂]树冠⼤了必然折断,尾巴⼤了必然不能摆动。
(旧时常以“尾⼤不掉”⽐喻部下势⼒强⼤,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 9、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阳公五年》 [译⽂]当权执政者不能⽆故奖赏对⾃⼰有恩惠的⼈,不能借故惩罚与⾃⼰有私仇的⼈。
10、⽆德⽽禄,殃也。
《左传·闵公⼆年》 [译⽂]没有道德⽽享受俸禄,就是祸害。
(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必须在品格上作⼈的表率。
) 11、我⽆尔诈,尔⽆我虞。
《左传·宣公⼗五年》 [译⽂]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
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12、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左传·闵公元年》 [译⽂]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杀,不可怀恋。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试卷编号111)1.[单选题]衣的特指义是( )A)上衣B)穿衣C)给人穿衣答案:A解析:2.[单选题]坚的本义是( )A)坚强B)泥土坚硬C)牢固答案:B解析:3.[单选题]作的本义是( )A)站起来B)兴起C)创造、制作答案:A解析:4.[单选题]策( )A)写字的竹简或木简B)竹制的马鞭子C)蓍草作的筹码,用来占卜答案:B解析:5.[单选题]“四体二用”中的二用指:A)转注 假借B)指事 会意C)象形 指事答案:A解析:6.[单选题]吏的本义是( )A)法官答案:B解析:7.[单选题]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荀子·劝学》( )A)到达B)使……到达C)招引答案:B解析:8.[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含有介宾结构做状话情况的是A)斧厅以时入山林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D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
答案:A解析:9.[单选题]慕()A)爱恋、思念B)羡慕、向往C)倾慕、仰慕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其不欲见贤邪。
(《老子》)( )A)显示出、表现出B)看到C)被答案:A解析:11.[单选题]闻而审,则为福矣。
(《吕氏春秋·察传》)( )A)详细B)审讯C)审察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13.[单选题]“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这个宾语前置句属以下哪种情况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C)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标志的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答案:B解析:14.[单选题]( )的作品集为《杜工部集》A)杜甫B)李白C)韦庄D)杜牧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阜之墓也”+旬中“后”字是( )A)简体字B)古今字C)本字D)异体字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凡御之所贵”有活用的词语是A)御B)之C)所D)贵答案:D解析:17.[单选题]下面不是蒋捷的词的有?A)《虞美人.听雨》B)<摸鱼儿》(更能消)C)《一剪梅.周过吴江》解析:18.[单选题]“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公羊传选读
2、宣十五年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 大乎其平乎己(何休:己,二大夫。)?庄王围宋,军 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 反乘烟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烟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 :“子之国何如?”华元曰:“备矣。”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 嘻,甚矣备。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qián,以 木衔马口,不欲令食粟,示有畜积)马而秣之,使肥者 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 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 是以告情于子也。”
2、宣十五年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左传: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 “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意谓只知前进,不敢忘 记君王曾经下的命令),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 时仆(御),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 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釁(xin) ,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 ,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春秋》十二公: 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 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14
6
2、宣十五年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谷梁: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义也。人者,众辞也 。平称众,上下欲之也。外平不道,以吾人(公孙归父) 之存焉道之也。
7
3、庄十二年经: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公羊:及者何?累也。弑君多矣,舍此无累者乎?孔父 、荀息,皆累也。舍孔父、荀息无累者乎?曰:“有。 ”有则此何以书?贤也。何贤乎仇牧?仇牧可谓不畏强 御矣。其不畏强御奈何?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庄 公归,散(放)舍(止)诸宫中。数月,然后归之。归反为 大夫于宋。与闵公博,妇人皆在侧,万曰:“甚矣,鲁 侯之淑、鲁侯之美也,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 闵公矜此妇人,妒其言,顾曰:“此虏也。尔虏焉故。 鲁侯之美恶(WU)乎至(在哪里)。万怒,搏闵公,绝其脰 。仇牧闻君弑,趋而至,遇之于门,手剑而叱之。万臂 摋(杜预:侧手曰摋)仇牧8 ,碎其首,齿著乎门阖。仇
《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译文
《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译文《《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译文《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范式字巨卿,少游于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请假)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俱以白母,请设馔(酒食)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译文: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和汝南人张劭是好朋友。
张劭字元伯。
两个人一起请假回到家乡。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应当返回,我将拜访你的父母大人。
”于是一起约定了见面的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全部向母亲说了,请母亲准备酒食来等候范式。
母亲说:“两年前分别,约定在千里之外见面,你何必这么认真地相信呢?”张劭说:“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母亲说:“如果这样,我应当为你酿酒。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到,二人一起登上大厅拜见饮酒,尽情欢饮,然后分别。
2、《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袁彦伯作《北征赋》》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桓宣武①命袁彦伯②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③当佳。
”袁即于坐揽笔益云:“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当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桓宣武:指桓温。
②袁彦伯:袁宏。
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
③足韵:补足一韵。
译文: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
当时王珣也在座,说:“遗憾的是少了一句。
如果用‘写’字足韵,就会更好。
”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桓温对王珣说:“当今不能不因为这件事推重袁氏。
(最新)凯叔小古文365
凯叔讲故事——每日小古文目录01.《论语》:不怨天,不尤人。
02.《史记》:飞鸟尽,良弓藏。
03.《归田录》: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04.《三字经》:头悬梁,锥刺股。
05.《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06.《后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07.《礼记》:玉不琢,不成器。
08.《韩非子》:小信成,则大信立。
09.《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10.《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1.《孙子兵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2.《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3.《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4.《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左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6.《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7.《世说新语》: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18.《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9.《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1.《论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2.《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3.《左传》: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24.《史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论语》: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7.《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8.《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9.《三国演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0.《左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1.《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2.《说苑·政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3.《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4.《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5.《旧五代史·晋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6.《战国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37.《尚书》: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38.《水浒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39.《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汉语语序变化考察:SVO→SOV
汉语语序变化考察:SVO→SOV刘泽海【摘要】摘要: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
就一般说,汉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的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
文章从汉语句法发展过程角度,通过陈述大量语言经验事实,考察汉语语序变化路径。
同时结合现代汉语的发展,运用语言类型学分析汉语语序变化的新方向。
【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6【关键词】汉语语序;变化;句法发展;类型分析【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xinyang-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edition_thesis/0201224004704.html·语言学研究·语法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语序的固定是汉语语法稳固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语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
就一般说,汉语的语序是固定的。
从历史上看,汉语的语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
动词的位置在它的宾语前面,这一条规则在上古不完全适合,但也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有人分析过甲骨文的语法,发现它的词序和现代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
但是我们不能从语法的极大稳固性中得出结论说语法是不变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语法“逐渐发生变化,它逐渐改进着,改良和改正自己的规则,用新的规则充实起来”[1]23。
本文拟从汉语句法发展过程角度,考察汉语语序变化路径。
一、汉语语序的基本特点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
这个基本特点早在商代就开始形成了。
商代汉语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和书面材料,研究汉语语法史一般从商代开始[2]3。
从商代到现在,汉语语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成分,一些旧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成分逐渐消亡了。
但是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并没有改变。
尔诈我虞成语故事
尔诈我虞成语故事尔诈我虞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任命子反为大将,亲自带领大军把宋国的京城雎(音jū 居)阳包围了。
宋文公一面让大将华元率领将士和城里的老百姓把守住城池,一面又派人到晋国去求救兵。
晋景公听信大夫伯宗的意见,不出兵援宋,只派大臣解扬去宋国送信,给他们一个口头上的支持,勉励他坚持打下去,不向楚国投降。
解扬在途中却被楚国抓住了。
楚庄王在问明了解扬的使命后,就想利用解扬去瓦解宋国军民守城的意志,要解扬向城里喊话,说:“晋国有事,一时不能发兵,特意叫我来告诉你们一声,省得你们再等啦。
”并许诺这样做了以后,可以在楚国给他官做。
开始,解扬低头不说话,后来又仰起头说:“那好吧!”于是,楚庄王就叫解扬向城里的宋将华元喊话。
解扬提高了嗓门,大声地说:“我是晋国的使臣解扬,奉了晋侯的`命令来传话。
可是我走到城外,便给楚国人逮住了,不能到你们那儿去了。
晋侯率领大军亲自来救,你们千万别投降!”楚庄王听了,火冒三丈,立刻叫人把解扬带来责问道:“你既然已经答应了我,怎么能失信?这可要处死你了。
”解扬却从容地回答说:“大王,我并没有骗你啊!我如实地传达了晋侯的命令,这正是我守信用。
反过来说,要是楚国的使臣让敌方逮住了,违背大王的命令,去讨好敌人,大王您能爱这样的臣子吗?”楚庄王称赞解扬是个忠臣,就没有杀他。
城里,华元听到解扬的话后,决定好好地守城。
可足足等了九个多月,还没有见到晋军的影子。
这时,又见楚军在沿城修房造屋,耕田种菜,有持久坚持作战的样子。
出于无奈华元只好冒着危险,在黑夜里潜入楚营,摸到楚军主将子反的床边,把睡得正香的子反弄起来说:“我是我们的国君派来向你说明困难的。
我们城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已经在拿小孩当饭吃,拿人骨头当柴烧火。
但是我们仍然不投降。
如果你们后撤三十里,那一切都可以谈判解决。
”子反被华元挟持住,也只好讲了实话:“不瞒您说,我们盖房子、耕地也是假的。
我们这儿也只剩下几天的粮食了。
那么,明天我就去禀告大王退兵好啦!”第二天,楚军果然后撤了三十里,并和宋国签订了一张和约,和约上还写上了:“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尔虞我诈的典故
尔虞我诈的典故尔虞我诈(each trying to cheat or outwit the other),汉语成语,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尔虞我诈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尔虞我诈的典故春秋时,楚庄王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因久攻不下,决定撤军。
这时,替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建议说:我们如果在宋国的土地上建房种田,表示要长久地驻扎下去,宋国就会屈服的。
宋国得知楚军的动态后,派大臣华元前去告诉楚军主将子反:虽然我们已经到了吃孩子充饥、拿人的骨头当柴烧的地步,但绝不会听命于你们的。
最后,两国签订了盟约。
盟约中写到:楚军后退三十里,两国和平相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保证两国互不欺骗)。
诈、虞:欺骗。
这个成语形容互相欺骗。
尔虞我诈意思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尔虞我诈造句1.她的心……装得下万里江山三千风云,装得下朝堂诡诈后宫翻覆,装得下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却又奇异的拒绝装下,流年脉脉情意殷殷。
天下归元2.世事纷扰,尔虞我诈究竟是谁犯了错,只想一颗真心留对卿,满头白发遥看星河。
3.“从做人的角度讲,应当看透功名利禄,远离世事纷繁,杜绝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浮华,修美于内,敛性于心”。
4.这一刻武岳阳竟恍惚产生一种幻觉,眼前的景物让他觉得到了另一片天地中,这片天地没有杀戮、没有仇怨,也没有蝇营狗苟尔虞我诈。
5.在古代,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事,史不绝书;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行为,触目惊心。
6.是穿越,战神韩信跨越时空;是玄幻,三界众生大打出手;是军事,沙场鏖兵尔虞我诈;是历史,众多英雄群星灿烂,是武侠,盖世玄功侠骨柔情。
7.高中生活的涩涩回忆,大学生活的青春浪漫,社会上的尔虞我诈,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里浮现,它轻轻跳跃纸上,幻成我刻骨铭心的往事、、、。
8.什么追名逐利,爱富嫌贫,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所有人间的邪恶与相残,到头来终究都要随风而去,在亘远浩瀚的大自然面前,尽显其卑劣、无力和渺小。
左传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左传好词好句摘抄大全作品:《左传》作者:左丘明左丘明简介: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左传》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1.从善如流。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从:跟随。
善:正确的。
如流:如顺流而下,比喻快。
本句大意是: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
这句已成习见的成语,在生活中使用率高,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2.吉凶由人。
3.不以寡犯众。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寡:少。
犯:触犯。
本句大意是:不拿少数的力量去触犯众多的力量。
在一个国家中。
统治者总是其占极少数,而人民则总是占绝大多数。
统治者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自身的长远统治,就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
以少犯多,不会有好结果。
本句可用于说明统治者不可触犯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可用于说明一般人之问不可以少数触犯众人的怨怒,还可用于说明在战争中力量悬殊时,不可冒然以少数力量与众多敌人相抗。
4.私仇不及公。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
本句大意是:私人之间的仇恨不涉及公家的事。
~,这是处理公私矛盾的一条准则。
不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仇隙而置公家的利益于不顾仗官依势,挟私报复。
本句多用于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5.好学而不贰。
6.惩恶而劝善。
7.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
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
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
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8.修己而不责人。
9.无德而禄,殃也。
见《左传·闵公二年》。
禄:享受俸禄。
最新复旦大学历年自主招生---语文真题及答案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语文真题071.[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一句子中“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A.在 B.从 C.由 D.对于2.[当]王充《论衡·量知篇》:“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
”其中“磋”字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___。
A.搓弄 B.商量讨论 C.摘取 D.把象牙加工成器物3.《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句中前一个“尔”的意思是。
A.如此 B.而已 C.你 D.那样4.“苦口老师归寂日,知恩弟子庆生辰。
”([宋]惠洪《石门文字禅·云庵生辰》)其中“苦口”一词的含义是_____。
A.佛口B.说话太多口变苦C.口气沉重D.不辞烦劳、反复恳切地说5.当代小说家毕淑敏在《提醒幸福》中写道:“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
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
”与这里的“乔装打扮”一语的意思最远的一顶是_______。
A.涂脂沫粉B.改头换面C.庐山面目D.面目全非6.韩小蕙在《悠悠心会》中写道:“有的夫妻一个屋檐下厮守一辈子,有的同事一个办公室对坐几十年,就是没话,心灵始终隔膜着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
”与这里的“寸草不生”一语的意思最近的一项是______。
A. 赤地千里B.天府之国C.鱼米之乡D.山穷水尽7.2004情,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等多方救助后情况就得到了改善。
句中方框应填入的字是_________。
A.防B.措C.猝D.促8.[清]刘熙载《艺论》:“是其苦心孤诣,且不欲徇非常人意,况肯徇非常人之意乎?”句中“苦心孤诣”一语的结构属于____。
A.并列式B.偏正式C.补充式D.主谓式9.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中写道:“但是,他相信生活不是命运,也不是赶机会,而是需要智慧和斗争的无情逻辑!因此他要采取大会战孤注一掷。
”这里的“孤注一掷”在句中作________。
尔虞我诈的意思
尔虞我诈的意思【拼音】:ěr yú wǒ zhà【解释】:尔:你;虞、诈:欺骗。
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成语接龙】:尔虞我诈——诈败佯输——输财助边——边尘不惊——惊世震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蔬食——食子徇君——君圣臣贤——贤身贵体——体贴入妙——妙趣横生【近义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明枪暗箭、钩心斗角、【反义词】:分甘共苦、同床异梦、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开诚布公、开诚相见、披肝沥胆、推心置腹、推诚相见、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造句】:1、人们之间常常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己利益不惜一切代价!2、他厌倦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渴望过一种眇眇忽忽的隐居生活。
3、梁山众好汉的纷争,方腊的揭竿而起,金人的狼子野心,宋徽宗的懦弱奸狡,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谁能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
4、武林高手,啸傲江湖,却上演一幕幕机诈权谋;尔虞我诈,笑到最后,谁又是人间真正的英雄?百年的恩怨是非,理不断的纠葛情仇……5、资本家彼此之间尔虞我诈,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6、从应对现实的角度看,阮籍的审美人格是针对魏晋时期争权夺势、尔虞我诈的卑下人格而提出的,表现出阮籍对现实的关注。
7、我们同学之间应当坦诚相见,不能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8、中科院林德宏教授说,世界上最长的路是心路,如果彼此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心与心之间就隔着崇山峻岭;9、每天,她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猪晚:清晨,迎着曦微的阳光走上工作岗位;夜静更深,她才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入睡;单位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有时令她身心交瘁;可不善交际的他,却不能给予一丝丝帮助,她的眼泪唯有往心里流。
10、这里也有杀戮,也有攻城略地,也有尔虞我诈。
11、我们厌倦了与周围的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却又常常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通论二 词汇(一)
3.被别的词代替——古语词。 屦 冠 豚 辛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 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 流俗之所轻也。”
(二)后代新词的增加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以 及人类思维的深化,新概念、新思想大量产 生,推动了新词的产生。 春秋战国:钱、斤、锯 汉唐:葡萄、玻璃、世界、因果、庄严 明清及近代:地球、几何、透视 直到今天,仍在不断的产生新词。
3.词义转移
涕:《庄子 大宗师》:“哭泣无涕,中心 不戚。” 领:《左传 昭公三十年》:“引领北望” 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走:《孟子 梁惠王上》:“兵刃既接,弃 甲曳兵而走。” 荤:《仪礼 士相见礼》:“夜侍坐,问夜, 膳荤,请退可也。”郑玄注:“荤,辛物, 葱韭之属,食之以止卧。”
5.词义轻重变化
A有的词古义轻,而今义重: “诛”:“于予与何诛?” “诛晁错, 清君侧” B还有一些词,古义重,而今义轻: “感激”:“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 是人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 役,正月十五,感激而死。”
练习题: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 的差别,并指出差异的类型
1.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2.皆感激为之泣下。 3.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4.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5.皆栾氏之党也。 6.吾闻项王购我头千金。
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A由褒义词变为贬义词。 爪牙:“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B由贬义词变为褒义词。 “乖”:《韩非子 三征》:“内外乖 者,可亡也。”
C由中性词变为褒义词。 “祥” 《左传 僖公十六年》:“是何 祥也?吉凶焉在?” D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复辟”:《明史 英宗后纪赞》: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
宾语前置
• 现代汉语成语中也还保留宾语前置的格式, 如“时不我待”,“不此之图”
2012-6-25
12
三、借助指代词“是”、“之”复 指宾语,宾语连同复指成份前置
• 这是一般名词和代词(不是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作宾语 前置的一个特殊的格式。一般名词作宾语要前置,一定要 借助指代词“是”、“之”的复指。例如:
2012-6-25 14
• 如果宾语是代词的,这种格式的复指代词 一般用“之”,例如:
•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 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 霸》)
2012-6-25
15
• 有时也可以不用代词“之”复指,直接把 “是”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 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 •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 公四年》)
古代汉语的 宾语前置
2012-6-25 1
宾语的位置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 提到动词的前面
•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 三、借助指代词“是”、“之”复指宾语,
宾语连同复指成份前置
2012-6-25
2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 置
• 在上古文献语言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和介 词的宾语,整个句子又是一个疑问句,这 个宾语要前置,如: •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 年》) • 敢问何谓也? (《左传·隐公元年》) •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 以上为动宾结构
2012-6-25 8
• 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 能前置,例如: •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 十二年》)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战国策·齐策一》)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句。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句。
是的,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即把原本作为宾语的成分提前成为主语。
在这个句子中,“我无尔诈”本应为宾语,“尔无我虞”本应为主语,但是通过前置宾语的方式,使得句子更加强调“我”和“尔”的关系。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不会欺骗你,你也不必担心我欺骗你”。
这句话表达了两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即:“我信任你,你也应该信任我”。
通过宾语前置的方式,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也更加富有表现力。
宾语前置句在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很常见。
通过前置宾语,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也能够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因此,学习和掌握宾语前置句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古代汉语题库
惠州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试题库(第一学期)一、填空:(每空1分)1、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人很多,最受推崇的有四大家,即著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__________ ,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_________ 。
2、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
3、我国最早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__________ ,其作者是 _______ ,它收字9353个,共分________ 部首。
4、《经传释词》是清人_____ 所著,它是专门解释_________ 特殊用法的著作,它的编排次序是____________ 。
5、目前我国收字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___ ,它收字 _____ 个左右,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____________ 的历史演变。
6目前我国最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是 _______________ ,它采用排列法,用_________ 来注音。
7、清代以后,一般人于传统“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的,于次序则采用_________ 的。
8、许慎给六书中的“会意”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许慎给六书中的“象形” 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许慎给六书中的“指事”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许慎给六书中的“形声”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12、许慎给六书中的“转注”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13、许慎给六书中的“假借”所下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14、形符“隹”表示与__________ 有关的意义。
15、形符“阜”表示与__________ 有关的意义。
16、形符“ ”表示与___________ 有关的意义。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句式
我⽆尔诈尔⽆我虞句式宾语前置。
我⽆尔诈,尔⽆我虞,讲的是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出⾃《左传·宣公⼗五年》,左传是我国第⼀部编年体史书,⼜称左⽒春秋;也是儒学中⾮常重要的名著。
我⽆尔诈,尔⽆我虞译⽂楚庄王派申⾈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
”同时,楚庄王⼜派公⼦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向郑国借路。
申⾈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就对楚庄王说:“郑国是明⽩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我却定会被杀。
”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
”申⾈把⼉⼦申犀托咐给楚王后就出发了。
申⾈到了宋国,宋国就把他扣留了。
华元说:“经过我国⽽不向我们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当成了楚国的边⾢。
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就是亡国。
杀了楚国的使⾂,楚国⼀定会攻打我们。
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样亡国。
”于是便杀了申⾈。
楚庄王听到申⾈被杀的消息,⼀甩袖⼦就站起⾝来往外跑,随从⼈员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让他穿上鞋⼦,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上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他坐上车⼦。
这年秋天九⽉,楚庄王派兵包围了宋国。
宋国⼈派乐婴去晋国告急求援,晋景公想援救宋国。
伯宗说:“不⾏,古⼈说过:‘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上天正在保硝楚国,不能同它争⽃。
晋国虽然强盛,怎么能违背天意?俗话说:‘⾼下在⼼。
’河流湖泊能容纳污秽,⼭林草莽隐藏著毒⾍猛兽,美⽟隐匿著瑕疵,国君也可以含耻忍辱,也是上天的常规。
君王还是等⼀等吧。
”晋景公便停⽌了出兵。
夏天五⽉,楚国军队要撤离宋国,申犀在楚庄王的马前叩头:“⽆畏明知会死,但不敢背弃君王的命令,现在君王您失信了。
”楚王⽆法回答。
楚⾂申叔时正为楚王驾车,他说:“修建房屋,把种⽥的⼈叫回来,宋国就⼀定会听从君王的命令。
”楚王照他的话去做了。
宋⼈害怕起来,派华元在夜⾥潜⼊楚营,上了⼦反的床,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国君派我来把宋国的困难告诉你,说:“敝国⼈已经在交换孩⼦杀了吃,劈开⼫⾻烧⽕做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我无尔诈
(宣十五·二)楚子围宋⑴。
宋人使乐婴齐⑵告急于晋。
晋侯欲救之。
伯宗⑶曰:“不可。
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⑷。
’天方授楚⑸,未可与争。
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⑹。
’川泽纳污⑺,山薮藏疾⑻,瑾瑜匿瑕⑼,国君含垢⑽,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乃止。
使解扬⑾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
”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⑿,不许,三而许之。
登诸楼车⒀,使呼宋人而告之。
遂致其君命。
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⒁。
”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
义无二信⒂,信无二命⒃。
君之赂臣,不知命也。
受命以出,有死无霣⒄,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
死而成命,臣之禄⒅也。
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⒆,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⑴楚子围宋,宣十四年,楚庄王命申舟出使齐国,要他经过宋国,但不要告诉宋国君臣。
申舟得罪过宋国,担心这样做会被杀害。
楚庄王说如果申舟被害就将讨伐宋国。
申舟告别了儿子申犀,接受命令出发,结果被宋国执政华元所杀,故楚庄王藉此率军伐宋。
围宋时间在当年秋九月。
楚子,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
⑵乐婴齐,宋国大夫。
⑶伯宗,晋大夫。
⑷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意谓晋国虽强,亦不能与楚争。
⑸天方授楚,晋国在三年前的邲之战中败于楚国,楚军正值强盛期。
⑹高下在心,意谓处理事务,或高之,或下之,都在心里。
⑺川泽纳污,川泽之水亦容纳污浊。
⑻山薮藏疾,山薮多草木,毒害者居之。
薮,无水之处。
⑼瑾瑜匿瑕,美玉之质甚美,而有疵瑕。
⑽国君含垢,意谓国君宜忍小忿以利社稷。
⑾解扬,晋大夫。
⑿使反其言,使其言晋不来救。
⒀楼车,较高的战车,用以望敌。
⒁速即尔刑:速,立即;即,接受。
⒂义无二信,欲为义者不行两信。
⒃信无二命,欲为信者不受两命。
⒄有死无霣(yūn),意四谓可以死而不可以废命。
霣,本义为雷雨,此处同“殒”,废弃。
⒅禄,福。
⒆考死,死得其所。
宋国人派乐婴齐到晋国报告急难,晋景公想要救援宋国。
伯宗说:“不行。
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达不到马肚子。
’上天正在保佑楚国,不能和他竞争。
晋国虽然强盛,能够违背上天吗?俗话说:‘高高下下,都在心里。
’河流湖泊里容纳污泥浊水,山林草野里暗藏毒虫猛兽,美玉也藏匿着斑痕,国君也得忍受点耻辱,这是上天的常道。
君王还是等着吧!”
于是,晋景公就停止发兵救宋,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解扬对宋国说:“晋国的军队都已经出发,将要到达了。
”解扬路过郑国时,郑国人把他囚禁起来献给楚国。
楚庄王重重地贿赂他,让他把话反过来说。
解扬不答应。
经过三次劝说以后才答应了。
楚国人让解扬登上楼车,向宋国人喊话,而将楚国人要说的话告诉他们。
解扬就乘机传达晋君的命令。
楚庄王准备杀死他,派人对他说:“你既已答应了我,现在又反过来,是什么缘故?不是我没有信用,而是你丢失了它。
快去受你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臣听说,国君能制订命令就是道义,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贯彻了道义然后去做就是利益。
谋划不失去利益,以保卫国家,才是百姓的主人。
道义不能有两种信用,信用不能接受两种命令。
君王的贿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意义。
接受了国君的命令而出国,宁可一死而不能废弃命令,难道又可以贿赂的吗?下臣所以答应您,那是为了借机会完成国君的使命。
死而能完成使命,这是下臣的福气。
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以追求的?”楚庄王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去。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⑴。
申犀⑵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无畏⑶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
”王不能答。
申叔时仆⑷,曰:“筑室反耕者⑸,宋必听命。
”从之。
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⑹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⑺。
虽然,城下之盟⑻,有以国毙,不能从也⑼。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
退三十里。
宋及楚平,华元为质。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⑽。
”
⑴楚师将去宋,自去年秋九月至今,围宋已历九月之久,估计楚军粮草不继,故思退兵。
⑵申犀,申舟之子,楚国大夫。
他阻止楚王撤军,思欲为父复仇。
⑶无畏,申犀父亲申舟名无畏。
⑷申叔时仆:申叔时,楚国公族;仆,驾车。
⑸筑室反耕者,示宋人以长久围城之意。
⑹病,困难。
⑺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交换子女杀食,拆开尸骸来做饭,谓无粮食无燃料。
爨,烧。
⑻城下之盟,谓无条件投降。
⑼有以国毙,不能从也,言宁与国俱亡,也不能听从。
⑽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谓两不相欺。
虞,诈。
夏季,五月,楚军准备离开宋国,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无畏知道死而不敢废弃君王的命令,君王丢掉自己的话了。
”楚庄王不能回答。
申叔时正为楚庄王驾车,说:“造起房子,让种田的人回来,宋国必然听从命令。
”楚庄王听从了。
宋国人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来,说:“寡君派元把困难情况告诉你,说:‘敝
邑交换着儿子杀了吃掉,把尸骨拆开来烧着做饭。
尽管如此,无条件投降,宁可让国家灭亡,也是不能这样做的。
你们退兵三十里,宋国将唯命是听。
’”子反害怕,就和华元私自订盟誓然后报告楚庄王。
楚军退兵三十里,宋国和楚国讲和。
华元作为人质。
盟誓说:“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
【课文解读】
一、楚庄王、子反、华元、解扬都有弃信和守信的表现,请具体说明。
他们弃信守信的原则是什么?
二、楚国和宋国为什么能达成盟约?请分析其中原因。
【文言练习】
三、成语言简意丰,许多成语出自于《左传》,如“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易子而食”等,请将学过的出自于《左传》的成语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