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

合集下载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临床作用研究进展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临床作用研究进展
r e l a t e d a g e n t s o f i n c r e t i n . KEY W ORDS i n c r e t i n; g l u c a g o n - - l i k e p e p t i d e ・ - 1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 ; d i p e p t i d y l p e p t i d a s e - - 4 i n h i b i t o r s
i n s u l i n s e c r e t i o n . T h e r e l a t e d a g e n t s u s e d i n t h e c l i n i c ma i n l y i n c l u d e t w o yp t e s , t h e g l u c a g o n — l i k e p e p t i d e 一 1( GL P 一 1 ) r e c e p t o r
2型糖 尿病 的病 因复 杂且涉 及多 个方 面。 目前 ,生 活方 式改 变联合 二 甲双 胍治 疗是 最好 的初 始 干预措 施 。 然而 ,随着 自然病 程 的发展 ,2型糖 尿病 患者 日后不 可
E n d o c r i n o 1 o g i s t s , A AC E)制定 的指 南 已经声 明 ,肠促 胰 岛 素相关 药 物是 2型糖 尿病 治疗 的二 线 用药 。近年 来 , 随着对 肠促胰 岛素 的不 断认识及 其相关药 物 的研 究 ,已 发现肠 促胰 岛素相关药 物不仅对 糖代谢有 作用 ,而且还 会影响脂代谢 、 胃肠道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泌尿 系统 和骨骼 系统 等。
ABS TRACT I n c r e t i n i s a h o r mo n e r e l e a s e d f r o m t h e i n t e s t i n e c e l l s u n d e r t h e s t i mu l a t i o n o f f o o d a n d c a n p r o mo t e t h e

肠促胰素类药物

肠促胰素类药物
第十四页,共51页。
GLP-1在T2DM患者中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 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安慰剂 GLP-1
安慰剂 GLP-1
安慰剂 GLP-1
*P<0.05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93;36(8):741-744.
第十五页,共51页。
DPP-4抑制剂与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与TZD+二甲双胍联用
与胰岛素+二甲双胍联用
SU:磺脲类 TZD:噻唑烷二酮
沙格列汀
√ √
西格列汀


维格列汀
√ √
阿格列汀
√ √
利格列汀 √ √

第二十六页,共51页。
第二十七页,共51页。
5种DPP-Ⅳ抑制剂的参数比较
第二十八页,共51页。
5种DPP-Ⅳ抑制剂的降糖疗效相当
-0.7 -1.0
利格列汀(欧唐宁)
第二十二页,共51页。
阿格列汀
第二十三页,共51页。
维格列汀
第二十四页,共51页。
不同DPP-4抑制剂的全球适应症
适应症
沙格列汀 西格列汀 维格列汀 阿格列汀 利格列汀
单药治疗


√*


与二甲双胍联用





两药 与SU联用 联合 与TZD联用










与胰岛素联用
第十页,共51页。
GLP-1和GIP 是两类主要的肠促胰素
主要合成部位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泌 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食物摄入

聪明降糖药:肠促胰素类降糖药

聪明降糖药:肠促胰素类降糖药

龙源期刊网 聪明降糖药:肠促胰素类降糖药作者:李玉凤来源:《大众健康》2012年第08期糖尿病的控制不容乐观。

据统计,全球仅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把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随着病程进展,糖尿病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低血糖、心血管风险等问题会伴随出现。

人们希望能够有那么一种药物,在很好的降血糖的同时,又能够避免低血糖、长期治疗的体重增加及保护心血管等。

肠促胰素类药物正可谓顺势而来,它弥补了传统降糖药物的不足,正越来越为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肠促胰素发现历史早在1932年,人们就发现在达到相同血糖水平时,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能刺激更多的胰岛素分泌。

上世纪60年代,麦金太尔(McIntyre)和埃尔里克(Elrick)等人将这种额外的效应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而珀利(Perley)等人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肠促胰素效应”所产生的胰岛素占进食后胰岛素总量的50%以上。

1986年,瑙克(Nauck)等人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肠促胰素是一类肠源性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等。

根据葡萄糖浓度发挥作用的“聪明药”正常人在进餐后,肠促胰素开始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和波动,称之为“肠促胰素效应”。

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肠促胰素效应”减弱,主要表现为进餐后肠促胰素浓度升高幅度较正常人有所减小,但其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并无明显受损,因此肠促胰素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研究已证实,肠促胰素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是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发挥作用的,即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肠促胰素降血糖作用停止,使得血糖不至于降低过低,从而避免出现低血糖。

胰岛还有一种细胞叫α细胞,它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α细胞的不恰当作用也是糖尿病升高的机制之一。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市场概况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市场概况
k i n d s o f n o v e l i n c r e t i n s — b a s e d a n t i — d i a b e t i c a g e n t s , wh i c h r e g u l a t e t h e s e r u m g l u c o s e b y p r o mo t i n g t h e a c t i v i t y o f GLP 一 1 i n v i v o .
l a r g e s t b r a n d o n e o f t h e n o n - i n s u l i n a n t i — d i a b e t i c a g e n t s g l o b a l l y . KEY W ORDS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 d i p e p t i d y l p e p t i d a s e ・ - 4 i n h i b i t o r s ; g l u c a g o n ・ l i k e p e p t i d e ・ - 1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
AB S T R AC T Gl u c a g o n — l i k e p e p t i d e 一 1( G L P 一 1 )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 a n d d i p e p t i d y l p e p t i d a s e 一 4( DP P 一 4 ) i n h i b i t o r s a r e t wo
和抑 制 D P P 4活性 便成 为抗 糖尿 病药 物开 发 的新 靶 点。
血糖调 节机制与人 G L P 一 1 相似 ,可增强 葡萄糖浓度依 赖 性的胰岛素分泌 、 减少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 、 延缓 胃排空 、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要点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要点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姜点胰升血糖素样肽1 ( GLP-1 )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近年来在T2DM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05年,国际上第一个GLP-1 受体激动剂成功上市,其后10余年来,随着硏发的不断深入和循证医学证据的逐渐积累,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也^其列入二联降糖治疗选择之一。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发展史及分类肠促胰素是从肠道分泌的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物质的统称。

现已发现的人体内肠促胰素主要有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 )和GLP-1O GIP 在T2DM 患者中水平正常或升高,对胰岛p细胞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弱,其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目前,临床上肠促胰素类药物均基于GLP-1。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exendin-4结构,由人工合成的艾塞那肽和利司那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1同源性较低;第二类基于天然人GLP-1结构,通过对人GLP-1分子结构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如利拉鲁肽。

目前,国内上市的贝那鲁肽为重组人GLP-1分子,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

不同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和分子结构特点存在差异(附录1丄根据作用时间长短,GLP-1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制剂两大类,短效制剂包括艾塞那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长效制剂包括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

二、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方法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主要推荐意见总结见表:L。

1. 适应证与使用时机: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成人T2DM患者,该类药物在我国得到药监部门批准的适应证如下。

(1 )艾塞那肽:适用于服用二甲双肌、磺腺类、TZDs、二甲双弧和磺腺类联用、二甲双呱和TZDs联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改善血糖控制。

医学课件:肠促胰岛激素的生理作用与捷诺维(西格列汀)药物简介

医学课件:肠促胰岛激素的生理作用与捷诺维(西格列汀)药物简介
平均值 ± SD 基线值
捷诺维(西格列汀) 100 mg:57.6 ± 71.7 安慰剂:55.8 ± 52.1
捷诺维(西格列汀)
III 期亚洲研究 - PN040
在中国、韩国和印度的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关于西格列 汀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化 、安慰剂对照研究
关键的入选标准 ▪ 在过去5年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 如果既往未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5%-11% ▪ 如果既往接受降糖药治疗,HbA1c 7.0%-10%
▪ 轻度抑制胃排空
▪ 对胃纳和体重没有明显作用
▪ 没有抑制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的作用
▪ 临床前模型证实其有促进β细胞 恢复的作用
Meier JJ et al.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4;18:587–606: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捷诺维(西格列汀)的作用机制
摄取食物
在捷诺维的作用下活性的肠促胰岛激素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了这些激素的作用强度并延长了它们的作用时间。
释放激活的 肠促胰岛激素 GLP-1和GIPa
胰腺
葡萄糖依赖性 胰岛素
(GLP-1和GIP)
β细胞 α细胞
周围组织 摄取葡萄糖
空腹和餐后 的血糖水平
胃肠道
捷诺维 (DPP-4 抑
平均基线 HbA1c =
0.0
-0.5
入选标准:HbA1c 7%–10%
基线 HbA1c水平
总体
<8.0%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Exendin-4的研究综述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Exendin-4的研究综述

肠促胰岛素类药物Exendin-4的研究综述肠促胰岛素(Incretin)是一类中等长度的直链多肽激素,因其最初被发现在肠道生成且具有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而得名。

人体肠促胰岛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以下简称GLP-1)和胃泌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1,2]。

GLP-1为是人体自身分泌的肽类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前原(Preproglucagon)基因表达产物在肠粘膜的朗罕氏细胞内被降解而产生。

GLP-1于1980年在胰高血糖素原基因序列分析工作中被发现,因其与胰高血糖素有相似的空间构象[3]和50%的氨基酸同源性[4]而得名。

胰高血糖素原在肠道的降解产生了含69个氨基酸残基的肠高血糖素(Glicentin),35个氨基酸残基的GLP-2及30个氨基酸残基的GLP-1(7-37)。

一部分GLP-1(7-37)肽链的C末端氨基酸截断并被酰胺化成为GLP-1(7-36)-NH2。

GLP-1的基因序列极为保守,在哺乳动物体内保持100%的同源性[5],由于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GLP-1的药理作用和相应的作用机制较多Exendin-4是一条3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最初由南美巨蜥的唾液分离提取获得。

它的氨基酸残基与哺乳动物GLP-1序列有52%的同源性[9],其与GLP-1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N端第2位的甘氨酸(Gly)耐血液中二肽基肽酶(DPP-Ⅳ)[10],GLP-1的相同位置则为极易被DPP-Ⅳ切断的丙氨酸(Ala),故Exendin-4被吸收入血后的半衰期较长(t1/2=2.4h )。

Exendin-4是一种强效GLP-1受体激动剂,能模拟GLP-1这种内源性多肽的糖调控作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

Exenatide的活性主要通过与人体胰脏GLP-1受体结合而介导,由环腺苷酸(cAMP)依赖和β细胞分化机制引发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合成和分泌。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吴霞【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3(000)007【摘要】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incretin has provided a new approach to treat diabetes and the maj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produced their own drugs in succession.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drugs based on increti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and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These drug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reduction of blood glucose, safety, good tolerance, and no weight gain, which are a new choice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肠促胰岛素的发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各大制药公司已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药品,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或受体激动剂。

这些药物具有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以及不增加体重等优点,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

【总页数】4页(P3-6)【作者】吴霞【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相关文献】1.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市场概况 [J], 何春燕2.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的研究进展 [J], 宝轶;石勇铨3.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J], 李忠文;陈重;裴剑浩;李泽;陈红梅4.围绕肠促胰岛素的开发展开激烈竞争提高胰岛素抗性的研究相继中止 [J], 伊藤胜彦5.促胰岛素分泌抗糖尿病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J], 王伟; 刘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发展概况作者:吴霞来源:《上海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肠促胰岛素的发现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各大制药公司已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药品,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或受体激动剂。

这些药物具有有效降低血糖、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以及不增加体重等优点,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

关键词肠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2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97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7-0003-04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与认识,肠促胰岛素(incretin)因可促进β细胞复制和再生、抑制其凋亡以及改善α细胞功能而成为研究热点。

肠促胰岛素是一组胃肠激素,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 GIP)[1]。

因为GLP-1会被GLP-1降解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 DPP-4)迅速降解且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GLP-1水平降低的现象,所以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和口服DPP-4抑制剂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和维持血糖水平稳定[2]。

本文简要介绍这两类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抗糖尿病药物的发展概况。

1 GLP-1受体激动剂1.1 艾塞那肽(exenatide)艾塞那肽是人工合成的含有39个氨基酸的exendin-4类似物,是美国批准的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

exendin-4是自希拉毒蜥(Gila monster)的唾液中分离得到的,与人GLP-1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53%的同源性[3]。

exendin-4不是DPP-4的底物,不会被迅速降解。

艾塞那肽能够激活GLP-1受体、由此发挥类似人GLP-1的作用,但因其N端不能被DPP-4降解,故血浆半衰期更长。

基于肠促胰素治疗的药物概览修改后

基于肠促胰素治疗的药物概览修改后

Pratley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1;65:397–407;
52周后利拉鲁肽治疗满意度高于西格列汀(DTSQs)
P=NS
4.3 3.3
3.0
总体治疗满意度评分变化 (DTSQs)
利拉鲁肽1.2mg
利拉鲁肽1.8mg
西格列汀100mg
Mean±2SE; data are from the PRO analysis set. Estimated treatment differences are from an ANCOVA model with treatment and country as fixed effects and baseline value as a covariate
利拉鲁肽引起的恶心为一过性
患者 (%)
16
14
利拉鲁肽 1.2 mg
利拉鲁肽 1.8 mg
12
西格列汀 100 mg
10
8
6
4
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时间 (周)
• 利拉鲁肽恶心的发生在初始阶段较高,但是短暂。
Pratley et al. Int J Clin Pract 2011;65:397–407;
Mi轻no度r低hy血po糖gl发yc生ae率mia (E(ve事nt件s/p患ati者e/nt/年ye)ar)
利拉鲁肽低血糖发生风险与西格列汀相当
0.18 0.16 0.14 0.12 0.10 0.08 0.06 0.04 0.02 0.00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水平下降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用药方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主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不但可以起到降血糖、减轻体重及缓解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还可以用于某些对磺酰脲类疗效较差的糖尿病患者。

由于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与研究,还发现其在多囊卵巢综合症、预防2型糖尿病等领域有着一定疗效,此药物单用具有一定疗效,单用治疗效果欠佳时与其他药物联用也能够发挥其优势。

下面小A带大家一起了解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8种联合用药方案。

关联01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用瑞格列奈片用法用量: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餐后半小时口服0.5g,一日3次;瑞格列奈片餐前15分钟口服1mg,一日3次。

处方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通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另外,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而瑞格列奈片是一类新型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可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并且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代谢迅速等特点,能通过抑制胰岛β细胞的敏感钾离子通道使钙离子内流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瑞格列奈片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迅速降低血糖,并且瑞格列奈片还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合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关联02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联用格列美脲片用法用量: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日口服1500mg;格列美脲片于早餐前30分钟口服1mg,一日1次。

处方分析: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激活肝细胞内的AMP活化的蛋白激酶导致乙酰辅酶A羟化酶活性降低,诱导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生成酶,从而促进葡萄糖摄取,并抑制肝糖的异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降低血糖、血脂。

格列美脲片是第三代磺酰脲类新药,选择性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不仅刺激胰岛素早期相释放,而且可使肌肉及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易于向细胞膜移位,提高葡萄糖转运体-4去磷酸化的表达,增强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单用格列美脲片的降糖指标可达55.8%左右,但联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后降糖指标可达89%左右,由此可见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协助格列美脲片起到降糖作用,两药物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格列美脲片引起的体重增加情况。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1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1

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在代谢综合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根本原因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身体内的糖、蛋白、脂肪代谢紊乱,因此纠正胰岛素抵抗也就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代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甲双胍类药物(metformin):二甲双胍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肝脏产生糖类物质,二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LDL,也能降低甘油三酯,并且对“好”HDL胆固醇没有明显影响。

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胃不适,饭后服用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

由于二甲双胍可以引起血液中乳酸堆积,因此,酗酒、严重感染、肾病、肝病等病人应谨慎服用。

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这两个药物都属于是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

这些药物通过增加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这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来发挥作用,它可以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减少炎症反应、减少血栓形成,同时它可以减少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加对人体有益的HDL水平。

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它们其中一个不良反应是增加体重,另一不良反应是造成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病人出现浮肿,特别是下肢浮肿。

有心脏病史的病人不能服用这类药物,因为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和水分潴留可以加重心脏病。

艾塞那肽(Exenatide,Byetta): 此药物是一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这个药物的作用和激素相似,它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也能使体重减轻。

这个药物容易引起恶心,并且它可以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因此其他药物必须提前1个小时服用。

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_林丹红

肠促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_林丹红

。另有研究
发现二甲双胍还可增加胰高血糖素原在 L 细胞中的 。
林丹红 , 等 . 肠促胰岛素在 2 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
2013 年第 34 卷第 2 期
综述评论
制 β 细胞的增殖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β 细胞的凋 亡和减少 GLP-1 和 GIP 受体表达,而上调 TCF7L2 基因表达,减少 β 细胞凋亡并改善其功能。GIP 受 体 突 变 (rs10423928) 使 餐 后 2 h 血 糖 升 高 及 肠 促 胰 岛 素 分 泌 减 少。 此 外,Wolfram 综 合 征 基 因 1 (WFS1) 突变导致在注入 GLP-1 时胰岛素分泌异常, KCNQ1 基因中 151290 突变导致 GIP 和 GLP-1 分泌 增加
收稿日期:2012-09-26;修回日期:2013-01-08 作者简介:林丹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内分泌疾病诊治。 通信作者:史红莉,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胰岛素抵 抗发病机理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干预。
肽和利拉鲁肽以及 DPP-4 抑制剂沙格列汀、西格列 汀等为临床 2 型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 文综述肠促胰岛素相关研究及其在 2 型糖尿病治疗 中的作用评价。 1 肠促胰岛素 GLP-1 主要由回肠 L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腺 α、 β 和 δ 细胞都有 GLP-1 受体表达,GLP-1 呈葡萄糖 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1-2]。进 餐后 GLP-1 的分泌呈双时相。天然 GLP-1 自肠道分 泌入血后主要经过 3 种途径代谢 : 肝脏、肾脏以及 被二肽基肽酶 (DPP)-4 降解。酶降解在 1 ~ 2 min 内完成 [3]。GLP-1 的降血糖效应还具有胰腺外作用, 也参与外周组织 ( 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 的葡 萄糖代谢,并且该作用不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 泌的调节。GLP-1 在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中的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摘要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已获准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

但因此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尚短,故其安全性仍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概要介绍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不良反应作为一类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因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但安全性仍受到广泛关注。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需注射给药;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可口服给药。

本文概要介绍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1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不良反应1.1 艾塞那肽艾塞那肽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比分别为3.17、3.52和2.27,多出现在治疗初期且是暂时的,严重程度也在轻到中度范围[1-2]。

不过,仍有4%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艾塞那肽的胃肠道反应而中止治疗[3]。

艾塞那肽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发生与艾塞那肽相关的低血糖几率约为5%[4],而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的此低血糖发生率会明显增高。

艾塞那肽治疗的低血糖发生率较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低[2,5],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也较胰岛素低。

艾塞那肽治疗与胰腺炎相关,但确实的因果关系尚未证实。

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比较了2005-2008年使用艾塞那肽或西格列汀治疗患者与使用二甲双胍或格列苯脲治疗患者间的胰腺炎发生风险,发现使用艾塞那肽治疗患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为13%、使用西格列汀治疗患者发生胰腺炎的风险为12%,与使用二甲双胍或格列苯脲治疗患者的风险相当[6]。

一项对25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艾塞那肽治疗与急性胰腺炎无关(风险比为0.84)[7]。

肠促胰素及其相关药物

肠促胰素及其相关药物

第5页/共24页
GLP-1 代谢特点及相关药物研发
Drucker. Expert Opin Invest Drugs 2003;12:87–100; Ahrén. Curr Diab Rep 2003;3:365–72
GLP-1释放
食物摄入
活性的GLP-1(7-36)
DPP-4
抑制剂
DPP-4
GLP-1受体激动剂
53% 的氨基酸序列与人 GLP-1 同源
天然人 GLP-1
利拉鲁肽
艾塞那肽
艾塞拉肽—百泌达
38%
1. Liraglutide SPC; 2. DeFronzo et al. Diabetes Care 2005;28:1092–100
第11页/共24页
艾塞拉肽—百泌达
适应症:成人2型糖尿病, 肥胖患者不用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特殊人群用药:肾功能损害:经水解酶代谢后经肾排泄,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不需要调整剂量,但在GFR<30 ml/min时禁用 。肝功能损害:尚无推荐意见。注意胰腺炎风险
三药联合
联合胰岛素治疗
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增加体育锻炼
二甲双胍高低风险不变/减轻消化道/乳酸中毒低如果单药治疗3个月后A1c未达标,进行两药联合治疗*
(未指示任何特定的参考;依据患者-&特殊疾病因子进行选择):Metformin + Metformin + Metformin + Metformin + Metformin + Metformin +3个月后,如果需达个体化目标HbA1c水平,需进行三药联合治疗*
阿格列汀4
1/2剂量
1/4剂量
不推荐使用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概况发表者:王新军(访问人次:1730)肠促胰素是一类由肠道分泌的可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因子。

其英文名incretin 是由intestine、secretion和insulin组合而成。

1902年Bayliss和Starling首先描述了从肠道粘液提取的可促进胰腺分泌的一种因子。

132年被命名为肠促胰素。

GLP-1是人类的一种肠促胰素。

DDP-4是可灭活GLP-1的一种酶。

Nauck等观察了在人体肠促胰素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8名健康志愿者过夜空腹后给予口服50g/400ml葡萄糖或静脉输注葡萄糖180分钟。

结果显示静脉血浆葡萄糖的变化相似,但是与静脉葡萄糖输注相比,在口服葡萄糖组,胰岛素应答明显增强,提示肠促胰素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这种在口服糖负荷后所引起的胰岛素反应要强于相似血糖谱时静脉糖负荷所引起的胰岛素反应。

这个现象被称作“肠促胰岛激素效应”,因为它是由于口服葡萄糖而非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所导致的肠促胰岛素激素的分泌所引起。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与代谢正常的健康对照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

口服糖负荷组和静脉给予糖负荷组所产生的血糖谱基本相似,尽管两组口服糖负荷后的胰岛素水平均高于静脉糖负荷,但糖尿病患者的肠促胰岛素效应仍明显减弱。

目前,在人类发现的肠促胰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ucagon-Like Peptide 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GIP)。

这两种多肽均与胰高血糖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健康人体内的肠促胰岛激素GLP-1主要由回肠和结肠的L细胞分泌,在人体内的基础浓度大约为5~10pmol/L,餐后浓度可升高2~3倍。

其生物活性半衰期仅有大约2分钟,主要的灭活酶是DPP-4。

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下降,但其生物学活性并未受损。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的研究进展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的研究进展

近 年 来 ,随着 对 2型 糖 尿 病病 理 生 理 机 制 的更 深 人 认 识 ,基 于肠促 胰 岛素 ( i n c r e t i n s )的药 物 因具 有 能 够恢 复 和改善胰 岛 和 B细 胞功能 、重建胰 岛素 和胰
o n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e x p a n d t h e i r c l i n i c a l i n d i c a t i o n s ,i n c l ud i n g p r o l o n g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d u r a t i o n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o r a l a g e n t s a n d s e a r c h i n g or f he t n e w t a r g e t t o s t i mu l a t e he t s e c r e t i o n o f GL P一 1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 . Ot h e r g a s ro t i n t e s t i n a l — p a n c r e a s b i o a c t i v e p e p t i d e t y p e d r u g s wi l l b e d e v e l o p e d a n d t h e i r p r o s p e c t s 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r e a t me n t o f t y p e 1 d i a b e t e s , o b e s i t y ,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a n d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e a s e s a r e e x p l o r e d . KEY W ORDS i n c r e t i n - ・ b a s e d d r u g s ; d i p e p t i d y l p e p t i d a s e ・ - 4 i n h i b i t o r s ; g l u c a g o n - - l i k e p e p t i d e - - 1 r e c e p t o r a g o n i s t s ; d i a b e t e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邹大进教授思考基于肠促胰岛素药物都有哪些? GLP-1受体激动剂都有哪些? GLP-1的作用?基于肠促胰岛素药物?导读:基于肠促胰岛素这类药物对于我们的治疗,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掌握这一类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不够理想,我们的措施不能很好的使糖尿病病人面临的一些难题获得解决,所以这一类药物的上市可能会带来这个方面的改进,或者是带来非常好的治疗的效果。

一、糖尿病治疗面临的困境第一、低血糖的控制还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境界。

我们在糖尿病的治疗的过程当中老是经常发生低血糖,而低血糖对患者的生命是有威胁的,而且低血糖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每发一次低血糖病人就非常的痛苦,所以减少低血糖是我们在治疗糖尿病当中追求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低血糖的控制还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境界,我们要么放松血糖的控制,要么严格着血糖控制,低血糖就会发生很多,从两个大型的临床研究,一个是美国1型糖尿病研究,叫DCCT,一个是英国的2型糖尿病潜在性研究叫YKPDS,它们都充分的证明只要我们严格地控制血糖,把血糖控制在我们比较理想的范围低血糖的发生就不可避免,而且随着你血糖控制的很好的情况之下,低血糖的发生就越来越多,这样一来,高血糖和低血糖这两个双刃的剑去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所以这样一个问题难题一直是困扰着我们内分泌界的最大的难题。

第二、血糖平稳的控制是难以达到的。

糖尿病的控制比较容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糖化血红蛋白都会增加0.2%到0.3%,如图所示你可以看到,第六年的时候,它的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跟我们是一样的,所以随着时间推移,血糖平稳的控制是难以达到的,这样平稳的难以达到主要是我们降血糖的把点并没有达到最关键的部分,这样血糖是逐渐升高,这也是我们医生很困惑,病人也很痛苦的问题。

第三、内源性的胰岛素越来越不足。

血糖水平逐渐升高是因为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越来越不足,正常的个体和糖耐量受损的时候胰岛素还能够再少,而一旦得到糖尿病,它随着糖尿病的病情就越来越低,最终低到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所以内源性的胰岛素越来越不足,这也是我们血糖难以控制的重要的原因。

原因现在清楚了,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能够解决。

这就是我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体重越来越重,糖尿病人大多数是因为肥胖而得的糖尿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再增加了体重,对病人的身体的负担,心脏的影响,还有各种并发症的影响都是一个不利的作用,这是来自两个临床试验:一是说美国的一型糖尿病实验DCCT,一是英国的前瞻性的研究。

它们都显示出我们随着治疗的过程的进展病人的体重都是越来越重,特别是你在严格地控制血糖的情况之下,越严格控制,体重就长的越多,那常规治疗体重也在涨,但是涨的比较少,所以体重的增长往往会抵消我们控制血糖的良好的效益。

所以我们现在就盼望有一个2型糖尿病治疗的理想的药物。

小结: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的条件:持续有效控制血糖、极低的低血糖风险、不增加或降低体重、改善β细胞功能、延缓疾病进程二肠促胰岛素的作用及其机制肠促胰岛素它有两种,一种是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

第二种葡萄糖依赖的促胰岛素多肽 (GIP)。

1、肠促胰岛素的作用及其机制作用:(1)是肠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对摄食的反应(2)进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

(3)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适当的餐后胰岛素反应(4)肠促胰岛素产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效应约占餐后胰岛素分泌总量的60%左右。

机制:两种激素不能无限制的在血液当中滞留,它发挥完作用就要马上把它消灭,消灭这种激素是要靠二氦基肽酶,二氦基肽酶它有很多种类型,其中有个第四型它是来分解这两种肠促胰岛素的,所以它的灭活是很快的,GLP-1一分钟就灭活了,一起作用马上就消灭它,那GIP-1要7分钟才消灭它,它们在血液当中存留的时间是很短的,只要出过胰岛素以后马上就给它灭掉,这样就保证调节胰岛素的工作很精细,所以二氦基肽酶是保证GLP-1和GIP它的正常水平正常工作的重要方面。

正常人通过口服葡萄糖的胰岛素的水平要比静脉注射的葡萄糖胰岛素水平要高了60%左右,但是当你到了糖尿病这个阶段,肠促胰岛素的效益就分泌的比较低了,只有静脉注射葡萄糖差不多超了三分之一,少了一大半,这样一大半的效益不行,那你肯定就会发生问题。

例一:上图是通过测定三个人群,第一个是血糖正常的。

第二个血糖轻度升高,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标准的。

第三个是糖尿病。

看这三个人群它的血液当中GLP1的水平只减至降低,正常人很高,糖肽量受损了以后红颜色的线就降下来了,那白颜色的线就是二性糖尿病,它是最低的,它分泌不够了,一定会发生胰岛素分泌问题,所以这是跟我们病理生理的变化是一致的。

例二:我们再看在这两种激素当中,哪一个发生的问题更大?葡萄糖钳夹实验,来看分泌在GLP-1的水平到底有多少变化?或者我们用一个刺激的药在注射进去以后胰岛素的分泌能不能正常?底下粉红颜色的是GIP,注射GIP的时候,它的胰岛素的分泌是比较低的,不是很高,但是你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的GLP-1的水平以后就明显的升高,这说明这两个肠促胰岛素的激素当中,GLP-1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更强,所以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GLP-1来进行,因为它促进胰岛素的能力太强,而GIP比较弱。

这是简单的把这两个激素作为一个比较。

第一,前面四个有不大一样的地方,在2型糖尿病人当中,少的激素是GLP-1,GIP不太少,一次参数的胰高糖素分泌,因为胰高血糖素是血糖升高的一个激素,你要把它抑制下来才能把血糖稳定,GLP-1是强的,能够很好的抑制,GIP是抑制不了的,在减少食物的摄取来控制饮食方面,GIP也是有能力的,GIP没有控制食物的作用,在延缓胃的排空减少餐后血糖方面具有GIP也是有的,而GIP是没这种作用的,但是它们共同的作用有两点,一点是都能促进别的细胞增殖。

分泌胰岛素就好了。

一是能够促进胰岛素生物学合成。

这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所以它们两个作用即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但是我们现在临床上用的药物主要围绕着GLP-1。

2 GLP-1的作用和特点作用:1、进食促进GLP-1分泌。

2提高β细胞反应。

3、b细胞: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4、促进饱胀感降低食欲。

5、α细胞: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6、肝脏:胰高糖素水平下降减少肝糖输出。

7、胃:帮助调节胃排空。

特点:GLP-1半衰期短 DPP-Ⅳ广泛存在GLP-1迅速在体内灭活三基于肠促胰岛素的药物1 产生:“补充兵源”:能够发挥GLP-1的作用,但又不被DPP-Ⅳ灭活——GLP-1受体激动剂“围魏救赵”:围住DPP-Ⅳ,使其失去对体内GLP-1的灭活作用——DPP-Ⅳ抑制剂2 GLP-1受体激动剂GLP1的集中受体的激动剂第一个受体的激动体是Exenatide(艾塞那肽)来自于南美的蜥蜴,这个蜥蜴很有意思,它一年就吃两顿饭吃的很撑,人们就想为什么吃两顿就能维持,后来发现它的唾液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汰,叫医科斯坦丁佛,这个医科斯坦丁佛是保证它能有足够的食物储存的作用,那后来它们就把这个结构根据我们人体的GLP1来做结构的分析,就发现它有54%的同联系,那科学家就想这个东西会不会起GLP-1的作用,所以他们就在动物实验上充分的证明它跟GLP1的生理学功能是很像的,所以就把它做成了这样一个药,做成了药物,安全性又得到了保证,所以这就从一个动物当中产生这个激素。

这个动物当中模拟的这个结构,肽,跟我们GLP-1有什么样的作用,首先它是葡萄糖促依赖的促胰岛素增加,两个都能够进行,第二,恢复胰岛素分泌的第一实现的回应,因为你一吃饭,胰岛素马上就高峰出来,我们叫第一实现,快速的有一个胰岛素高峰出现,第二能够马上减少胰高糖素的分泌,它们也都能够进行,延缓胃肠的排空作用,也有减少病人的食物的摄取作用也都具有,所以这能够说明它能够完全模拟出GLP-1的一个作用。

它在临床上的疗效到,已经经过4~5年的研究,充分地证明它确实可以跟安慰剂相比能很好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5个微克10个微克的作用是随着剂量的依赖性作用而增加的,5个微克可以降糖化血红蛋白0.6,10个微克可以降0.9,所以它的安慰剂组长了0.1%,这就说明它确实可以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增殖,更重要的就是说,它在血糖控制很好的情况之下,它的体重比安慰剂要低了很多,5个微克降了1.4公斤,而10个微克降了1.9公斤,这是一个初步的临床试验,说明它确实是有效而且确实能降体重的。

另外糖尿病现在认为是一个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对血管是不利的,炎症反应的标志是高度敏感C反应蛋白水平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这个炎症反应越高,说明糖尿病病情越重,用了这个药物以后也可以看到炎症反应是明显下降的。

第二是一个受体机动体叫Liraglutide(利纳乳肽),利纳乳肽是来自于正常人体结构的GLP-1的改进,它不是从动物的肽里面提取出来的改进。

第一,把末端37位的氨基酸的结构改变,改变了以后它就对二肽基肽酶释的分解作用有抵抗,分解不了,就像是一个金刚钻,我就变成一个比金刚钻还硬用一个普通的锯子是据不下的,另外它还有一个创新的地方就是它在第25位的地方加了一个脂肪山,这个脂肪山加了以后就能跟白蛋白结合,这样躲在里面就好像找了一个保护伞,你想分解我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它的带寿命是将近14个小时,不相当于人体的GLP1打进去一分钟就没有了,它14个小时能够维持,这样作为药物就具备很大的作用。

在临床上的效果,在二氧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它跟另外一个糖尿类的药物进行对比,两者降糖化血红蛋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可以说明可以很好的降血糖的作用是比较好的。

第三种受体机动体可以做成缓释的试剂,因为一天要打两针,病人感到不方便,现在科学发展可以把肽的激素在皮下缓慢释放,长期释放,就变成一个礼拜打一次,这样的病人就大大的方便了,这个就是用一周打一次的缓释剂,这个缓释的剂型它0.8毫克跟2.0毫克它们的基线的时候糖化血红蛋白都是8.3,可以降1.7克糖化血红蛋白,所以2.0降的是比较好的,而跟这个一天打两次的疗效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它有很好的降体重作用,而降体重如果是2个毫克的水平的时候它的体重可以降到3.8公斤,而0.8个毫克虽然能降血糖但是体重就不够下降,说明浓度依赖性降体重作用是它很重要的一块。

3 DPP4的抑制剂 DPP-IV的抑制剂能够通过延长内源性的肠促胰岛素不被分解延长它的作用时间,来保证血糖的作用。

酶的抑制剂已经发现有两种,一个叫西格立丁,这个西格立丁还有个中文叫基若维,我们中文已经批准上市。

如下图,西格立丁用了以后,胰岛素的分泌这个红颜色的明显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增加了,还有它整个的胰岛素的分泌能力都明显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