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基本原则及证据认定 商业方法的案例分析共35页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许某考虑自己是青山煤矿的老职工,取得的工作成绩离不开单位的支持,所以与原单位口头协商,将专利技术交由单位持有。许某转让专利技术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分析一:《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1条第2款规定:“专利法第6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铜矿未对技术开发提供过实质性帮助,不能共享专利。
01
02
为什么自己研制的技术自己未成为专利权人?
其原因是,自己未亲自办理专利申请事宜,又未把好委托他人申请专利的资料报送这一关。自己不懂得如何办理专利申请的手续和相关知识,可以委托他 人办理,但作为技术的研制人必须有防止被他人剽窃的保护意识,其中一个保护措施是专利申请资料要经自己审查后,最好由自己亲自报送国家授权机关。
分析: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28条的规定,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有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自己是技术成果完成者的权利,故原告享有技术成果的研制者身份权。
一项技术研制出来后,并不当然地代表研制者就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研制者应当依法采取申请专利或采取保密措施等方式来占有该项技术上的知识产 权。由于原告让被告对该技术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工作,被告将该技术的专利权人申请在自己名下,专利公告中载明设计人为原告和被告。由于被告未按规定交纳专利 年费,该出租车防劫防卫报警器所涉专利已终止,现已成为公知技术。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是指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根据专利法律法规和相关判例,依据若干原则来确定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构成对原专利权的侵犯。
下面将从知识产权的本质、专利权的保护和限制、侵权行为的判定等方面详细说明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首先,在理解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知识产权的本质是对知识的保护,而专利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形式,是对技术创新的保护,通过专利权可以为创新者提供一定的专有权力,使其能够独占该技术在一定时间内的利用权。
因此,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创新者的权益,维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者的经济利益。
其次,在专利权的保护和限制方面,专利法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即专利权人对专利所涵盖的技术有独占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也受到一些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被控侵权行为必须实施或者使用专利权要求中明确规定的技术,如果被控侵权行为不具备创造性,即在其实施行为中没有突破现有技术水平,那么就不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
2.同一性:被控侵权行为必须与专利权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相一致,即被控侵权行为的技术实质上与专利权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同一或者等同。
3.完全性:被控侵权行为必须完全实施或者使用专利权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即在其实施行为中不存在技术上的缺失或者削减。
然后,在侵权行为的判定方面,法院根据专利法律法规和相关判例,通常会采用以下原则进行判定:1.字面理解原则:根据专利权要求中所明确规定的技术特征,对被控侵权行为进行字面上的理解和解读,如果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完全相同或者等同,那么就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
2.同等技术效果原则:如果被控侵权行为虽然在技术上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不完全相同,但其在技术效果上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具有相同或者等同的效果,那么也可以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
3.事实实质原则:综合考虑被控侵权行为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仿制行为的恶意程度以及侵权行为的社会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今的科技发展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专利在保护创新成果和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利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
以下将分析一起关于专利侵权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专利保护和维权的实际情况。
二、案例概述公司A开发了一种新型汽车零部件,取得了相关专利权,并投放市场销售。
然而,不久后,公司B也推出了类似的汽车零部件并开始销售。
公司A认为公司B的产品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并决定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案件分析1.专利权保护的基本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专利权的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在该案例中,公司A所拥有的专利权应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即该新型汽车零部件应该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从而能够获得专利权的保护。
2.专利侵权的行为和要件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他人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涉及专利技术的产品或方法。
因此,在判断专利侵权时,需要分析公司B的汽车零部件是否与公司A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存在重叠。
3.证据收集和侵权行为的确定在进行专利侵权案件的起诉之前,公司A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公司B的汽车零部件属于侵权行为。
这包括对公司B的汽车零部件进行技术比较,以证明其与公司A的专利技术有相似之处。
此外,还需要收集相关销售、生产和市场调研等证据,以说明公司B的侵权行为对公司A造成的经济损失。
4.专利侵权的法律后果如果法院确认公司B的汽车零部件侵犯了公司A的专利权,将可能采取一系列法律措施以保护专利权人的权益。
这包括要求公司B停止侵权行为,赔偿专利权人的经济损失等。
此外,法院还可能判决公司B承担违约金或继续侵权行为的每日罚款,以强制执行法院的判决。
四、案件结论在这起案件中,公司A依法保护自己的专利权是正确的。
鉴于公司B 的汽车零部件与公司A的专利技术存在相似之处,且公司B未经公司A的许可就开始销售该产品,可以认定公司B的行为属于专利侵权。
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然而,专利侵权现象也日益突出。
本文以一起智能手表专利侵权案为例,探讨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
二、案件概述原告:A公司,一家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被告:B公司,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
案情:A公司于2010年研发出一款名为“智能手表”的专利产品,并于201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16年,A公司发现B公司生产的某款智能手表与其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法院审理过程1. 被告答辩B公司辩称,其生产的智能手表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存在一定差异,不属于侵权行为。
同时,B公司还表示,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若停止销售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法院调查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涉案产品进行了技术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B公司的智能手表在技术特征上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属于侵权行为。
3. 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法院判决B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四、案例评析1. 专利侵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B公司的智能手表与A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构成侵权。
这表明,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主要从技术特征上进行判断。
2. 专利侵权的法律规制(1)专利权人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本案中,A公司作为专利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2)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本案中,法院判决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体现了法律的规制作用。
专利侵权判定与风险防范:案例解析
他人实施侵权行为
专利权,仍故意实施
行为,但未尽到合理注意义
• 如:擅自生产、销售、
• 如:提供专利产品的零
• 如:恶意仿制、抄袭他
务
使用专利产品或方法
部件、技术指导等
人专利产品等
• 如:无意中侵犯了他人
专利权等
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与后果
01
民事责任
• 停止侵权行为
• 赔偿损失
• 消除影响
02
行政责任
• 在保护专利权人权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
专利侵权判定的方法与技术
文义解释法
说明书解释法
• 根据专利权利要求的文字含义进行解释
• 结合专利说明书、附图等内容进行解释
侵权对比法
技术分解法
• 将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进行对比,判
• 将专利技术进行分解,分析被控侵权产品
断是否构成侵权
是否实施了专利保护范围内的技术
• 搜集证据:积极搜集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记录、生产记录等证据
• 聘请专业律师:聘请具有专利诉讼经验的律师为诉讼提供法律支持和建议
• 制定诉讼策略:选择有利的诉讼地点,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等
• 判决:认定某通信公司构成专利侵权,承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责任
• 案例二:某制药公司诉某生物技术公司侵犯专利权
• 聘请具有专利诉讼经验的律师,为诉讼提
的证据,如销售记录、生产记录等
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建议
制定诉讼策略
保密
• 根据案件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诉讼策略,
• 在诉讼过程中,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
如选择有利的诉讼地点、提出合理的赔偿要
密和技术秘密,防止信息泄露
求等
专利侵权诉讼的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法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一)原告简介原告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原告拥有多项专利,其中包括一项名为“一种智能充电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2011100XXX)。
(二)被告简介被告某电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被告在市场上销售的某款充电器涉嫌侵犯了原告的上述专利。
(三)案件起因2019年5月,原告发现被告生产的某款充电器在结构、功能等方面与原告的“一种智能充电器”专利基本相同,遂向被告发出侵权警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
被告未予理睬,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件审理过程(一)起诉阶段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证据材料等,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二)答辩阶段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提交了答辩状,辩称其生产的充电器与原告的专利不同,不存在侵权行为。
(三)审理阶段法院依法受理了本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1. 调查取证法院依法对原告的专利进行了审查,并对被告的充电器进行了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被告的充电器与原告的专利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相同,存在侵权行为。
2. 庭审辩论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就侵权事实、侵权责任等进行了辩论。
(1)原告认为,被告的充电器与原告的专利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相同,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2)被告辩称,其生产的充电器与原告的专利存在一定差异,不存在侵权行为。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充电器与原告的专利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相同,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判决如下:(1)被告立即停止生产、销售涉嫌侵权的充电器;(2)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3)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三、案例分析(一)专利侵权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构成要件包括:1. 存在有效的专利权;2. 侵权行为发生在专利权有效期内;3. 侵权行为与专利权保护范围相同或基本相同。
侵权法律案例及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以下简称“甲”)与乙公司(以下简称“乙”)系同行业竞争对手。
甲公司于2018年研发了一款名为“智慧眼”的智能监控设备,该设备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
乙公司得知甲公司“智慧眼”的畅销情况后,认为该产品侵犯了其自主知识产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事实1. 乙公司于2017年研发了一款名为“慧视”的智能监控设备,并在2018年1月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涉及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结构及控制方法。
2. 甲公司在2018年研发的“智慧眼”智能监控设备与乙公司的“慧视”设备在结构及控制方法上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3. 乙公司认为甲公司的“智慧眼”设备侵犯了其专利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公司的“智慧眼”设备在结构及控制方法上与乙公司的“慧视”设备存在高度相似之处,且甲公司在研发“智慧眼”设备时并未充分调查乙公司的专利权状况,构成侵权。
据此,法院判决甲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四、案例分析1. 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本案中,法院认定甲公司侵犯了乙公司的专利权,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甲公司的“智慧眼”设备在结构及控制方法上与乙公司的“慧视”设备存在高度相似之处。
(2)甲公司在研发“智慧眼”设备时并未充分调查乙公司的专利权状况,存在过错。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相同或等同;被控侵权人存在过错。
2.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本案中,法院判决甲公司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50万元。
这体现了以下原则:(1)赔偿数额应与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失相当。
(2)赔偿数额应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及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3)赔偿数额应包括合理费用。
3. 预防专利侵权本案给企业带来以下启示:(1)企业应在研发新产品前充分调查相关专利权状况,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
(2)企业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知识产权保护。
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
怎么判定专利侵权有什么判定原则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他人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涉及专利权范围的产品或方法。
判定专利侵权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审查和分析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判定专利侵权的原则和方法。
一、侵权行为的行为主体是否适格:适格的行为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涉及到侵权的可能主体有制造商、销售商、进口商等。
对于行为主体的确认,一般需要确定是否存在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行为。
二、专利权是否有效:专利权的有效性是判定侵权的重要前提条件。
对于专利权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是否满足专利法的申请条件:包括是否属于技术方案、是否具有实际可行性等。
2.是否满足专利法的新颖性要求:是否在专利权申请日之前,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公开发表或者公开使用。
3.是否满足专利法的创造性要求:是否具有创造性,即在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普通技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具有突出的创造性。
4.是否满足专利法的可实施性要求:是否有实施该技术的充分技术方案。
三、对专利侵权范围的判定:专利侵权范围的判定是判定专利侵权的核心问题。
1.专利权要求书的解释:专利权要求书是专利的文本,它规定了专利权的范围。
对于专利权要求书的解释,需要了解专利权要求书中的专利权项(即独立权利要求和依赖权利要求)以及专利权要求书的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例示部分。
通过对专利权要求书的解释,可以确定专利权范围。
2.技术领域内的一般知识:技术领域内的一般知识是指在技术领域内,专业人士普遍掌握的常识、基础知识和常用手段。
在判定专利侵权过程中,需要结合技术领域内的一般知识,判断该行为是否超出了技术领域内的一般知识范围。
四、确定侵权行为的主观因素:判定专利侵权还需要考虑侵权行为主体的主观因素。
1.有意制造、使用、销售或进口侵权产品或方法;2.有知识侵权的行为主体,即行为主体了解或者应当了解其行为侵犯了专利权。
需要注意的是,判定专利侵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
专利侵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专利制度在保护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利侵权现象也日益严重,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影响了专利制度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专利侵权案件的案例分析,探讨专利侵权的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是我国一家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某项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0年,甲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新型节能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并于2012年获得授权。
2016年,甲公司发现被告乙公司生产的某款节能设备与其专利产品具有高度相似性,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乙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争议焦点1. 被告乙公司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被告乙公司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一)被告乙公司是否侵犯了甲公司的专利权1. 专利权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人享有独占实施、许可实施、转让、实施专利权以及获取报酬等权利。
在本案中,甲公司作为专利权人,享有独占实施其专利产品的权利。
2. 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构成专利侵权。
在本案中,被告乙公司生产的节能设备与甲公司的专利产品具有高度相似性,且乙公司明知甲公司享有专利权,却仍然进行生产、销售,其行为已构成专利侵权。
(二)被告乙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 停止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侵权人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在本案中,法院判决被告乙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与甲公司专利产品相似的节能设备。
2.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根据甲公司的实际损失和乙公司的侵权获利,判决乙公司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100万元。
专利侵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原告:某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某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案由:专利侵权二、案情简介原告某生物科技公司于2010年10月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种新型抗癌药物专利,并于2012年6月1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1010123456。
该专利涉及一种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被告某医药有限公司在2013年10月1日开始生产一种抗癌药物,其制备方法与原告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
原告发现被告侵权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三、案件焦点1. 被告是否构成对原告专利的侵权?2. 原告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四、法院判决1. 被告构成对原告专利的侵权法院认为,被告生产的抗癌药物的制备方法与原告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基本相同,构成对原告专利的直接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被告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构成侵权。
2. 原告的经济损失计算法院认为,原告的经济损失包括因被告侵权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原告在侵权期间,其专利产品销售额为1000万元,利润率为20%。
被告侵权期间,其销售额为500万元,利润率为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侵权赔偿数额应当包括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
综合考虑,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万元。
五、案例分析1. 专利侵权的认定本案中,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专利的直接侵权。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1)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同或等同;(2)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属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3)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是否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
专利侵权判定课件
倍量的化合物2。
该申请的授权版本的权利要求限定化合物3的摩尔用
量为化合物2的用量的1-1.5倍,原因为在先专利申 请已经公开了化合物3的摩尔用量为化合物2的用量 比为0.92的技术。
使用0.92倍量或者使用1-1.5倍量之外的范围的化合
物3不会造成等同侵权。
26
案例
某一专利保护化合物2和化合物3在无机碱存在下,
若干规定》中规定了等同侵权。该司法解释第17条规定: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 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 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
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范围。
3
权利要求如何解读?
专利法第 59条第 1 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 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
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专利权利要求书中应当有独立权利要求,也可以有从属
权利要求。只需判定是否落入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
围即可。 独立权利要求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 从属权利要求包括引用部分和限定部分。
9
2.全面覆盖原则Literal I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所谓全面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方法侵权成
立,那么该产品或者方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 描述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
10
适用全面覆盖原则认定侵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必要
专利侵权判定
1
专利侵权涉及到基本概念
2
专利侵权判定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注意: (1)解释应当以权利要求中明确记载的技术特
征为基础,不应通过解释将权利要求中未明确记载 的技术特征附加到权利要求中;
(2)解释只能依据专利说明书及附图,专利权 人在专利实质审查时的意见陈述书中所记载的内容 不能作为解释的依据 ;
(3)只有当权利要求中模糊不清的术语依据说 明书解读到的是唯一正确和合理的意思时,才能将 其解释到权利要求中。
2 单相同步电机 8 驱动轴 9 椭圆凸轮 41 凸轮随动件(第一、第二、
第三臂42、43、44和轮 45、
46) 16 枢轴 26 弹性环 23 刀片
1、一种电动剃须刀,其包括电机( 2)、可往复运动 的刀片( 23)和用于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刀片的 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9、11;9、41),其特征在 于:驱动机构包括凸轮( 9;59;69)和凸轮随动件 (11;41),凸轮具有多个凸角并与电机的转子相连, 凸轮随动件布置成与凸轮的凸轮表面相接触配合,并 与刀片相连接,从而在凸轮旋转时使凸轮随动件发生 往复运动并传递给刀片。
案例:用来加热行进中的纤维的装置
为了清洗导向器( 2),每个导向 器必须单独拆下、更换,费时 费力。
1、用于加热行进中的纤维( 7)的装置,它的纵向延 伸的加热体( 1)具有一个纵向槽( 2),在它的面对 面而立的侧壁( 4、5)上支起许多导向器( 6),纤 维(7)之字形沿纵向通过纵向槽( 2),其特征在于: 导向器(6)作为凸起 做在两个金属带上,金属带面 对面地支承在侧壁( 4,5)上,其中面对面的凸起相 互错开设置。
A,B,C‘ 不成立
惯用手段的 直接替换
回转支承轴承
1、一种四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轴承,它设有 内圈(5)、外圈(1)和保持架(3),内圈 和外圈之间的滚道组装钢球(2),其特征是 :保持架为两半件分体结构,通过铆钉(4) 连接,内圈一个侧面的端面高于外圈同侧的 端面。
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1. 引言专利是一种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制度,对刺激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侵权判断是维护专利权益和促进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专利制度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介绍,以帮助读者对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有更深刻的理解。
2. 专利基本概念专利是指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技术解决方案的保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专利权人拥有通过法律手段防止他人在其专利权范围内未经允许实施以下行为的权利: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专利产品,以及用于实施该专利方法的产品。
3.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基本原则在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3.1 等同原则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等同原则,对于实施专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即使在形式上有所差异,只要表达了同样的技术思想,仍然可以被视为等同。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法院会根据实质要求判断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权要求之间的等同关系。
3.2 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直接侵权是指他人在专利权范围内未经授权直接实施专利要求的行为,如制造、使用、销售等。
而间接侵权则是指他人在知晓或应当知晓他所提供的产品或方法被他人用于直接侵权行为的情况下,仍然向他人提供、推销该产品或提供实施该方法所必需的条件,从而促成他人的直接侵权行为。
3.3 实质性和形式性特征在专利侵权判定中,既要考察专利权要求的实质性特征,也要考察其形式性特征。
实质性特征指的是专利权要求中技术特征所表达的实质的技术思想,而形式性特征则指的是技术特征的具体表达形式。
专利侵权判定时,法院会综合考虑专利权要求的实质性和形式性特征,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满足专利权要求。
3.4 标准的确定在专利侵权判定中,为了确保公正、公平地对专利侵权进行判定,需要确定明确的标准。
我国法律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已经规定了专利侵权的标准,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与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与案例分析专利是一种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技术创造的一种保护权利。
侵权行为是指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他人对专利权享有的权利进行了侵害。
在判断专利侵权行为时,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定,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一、判定标准判定专利侵权行为主要依据以下标准:1.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权是对发明或创造的一种独占权利。
对于专利的侵权行为的判定,首先要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人可以通过专利权的主权要求来确定专利的保护范围。
2.侵权行为的实施侵权行为是指对专利权享有的权利进行未经许可的实施。
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要确定侵权行为是否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相一致。
实施行为可以是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等。
3.侵权主体的主观故意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还需要考虑侵权主体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主观故意是指侵权主体明知他人专利权存在,仍然故意实施侵权行为。
二、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专利侵权案例的分析:案例一:“A公司侵权B公司专利案”B公司拥有一项在水果保鲜领域的专利。
该专利要求了一种利用特定化学物质浸泡水果以延长保鲜期的方法。
A公司在未经B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并销售使用了相同化学物质的保鲜处理水果。
根据判定标准,B公司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包括该特定化学物质的使用方法。
A公司的行为符合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实施了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且存在主观故意。
因此,可以得出A公司侵权了B公司的专利。
案例二:“C公司对D公司专利的侵权案”D公司拥有一项关于电子设备的外观设计专利。
C公司在未经D公司许可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并销售与D公司专利一致的电子设备外观。
根据判定标准,D公司的专利权保护范围包括了该外观设计。
C公司的行为符合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实施了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且存在主观故意。
因此,可以得出C公司侵权了D公司的专利。
案例三:“E公司对F公司专利的侵权案”F公司拥有一项关于汽车发动机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二、专利侵权概述 (3)2.1 专利侵权定义 (4)2.2 专利侵权类型 (5)2.3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7)三、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8)3.1 案例一 (9)3.1.1 案件背景 (10)3.1.2 侵权事实与争议焦点 (10)3.1.3 法院判决与启示 (11)3.2 案例二 (12)3.2.1 案件背景 (13)3.2.2 侵权事实与争议焦点 (13)3.2.3 法院判决与启示 (14)3.3 案例三 (16)3.3.1 案件背景 (18)3.3.2 侵权事实与争议焦点 (18)3.3.3 法院判决与启示 (19)四、专利侵权认定与责任承担 (20)4.1 专利侵权的认定标准 (21)4.2 专利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22)4.3 专利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 (23)五、结论与建议 (24)5.1 结论总结 (24)5.2 对策与建议 (25)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26)一、内容综述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专利制度作为激励创新、保障投资回报的重要法律机制,在保护发明创造、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专利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给专利权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从案件背景、专利权内容、侵权行为认定、法律责任承担以及法律救济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期望能够促进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推动创新成果的合法转化和应用,为构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专利侵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专利侵权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也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对专利侵权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侵权行为的认定、责任承担及法律救济措施,对于完善专利法律法规、维护创新者权益、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侵权判定》课件
从实践经验来看,法院大多采用实质性比较法来判断专利侵权,但在具体案件中需要结 合实际情况。
2 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需要科学公正、合理判断。
法官应结合专利法、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认真研究判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作出 公正合理的判决。
参考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专利侵权判定》PPT课 件
欢迎来到《专利侵权判定》课程,本课程将为您介绍专利侵权概念用专利侵权判定。
专利侵权概念
什么是专利侵权
专利侵权是指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对专利权益实施的行为。
专利权人如何保护专利权利益
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起诉侵权行为、申请停止侵权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专利权利益。
致谢
讲师
XXX
课程设计
XXX
图片来源
XXX
侵权行为的形式
侵权行为可以表现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形式。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和方法
判定原则
判定原则主要包括化学总体观、法理总体观和工艺 总体观。
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包括同一性比较法、实质性比较法和组合 判定法。
专利侵权案例解析
案例一:xxx公司
案件背景:xxx公司的产品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专利 权。 判定结果:经过细致调查和比对,确认了该产品 的侵权行为,并作出了判决。
案例三:xxx公司
案件背景:xxx公司被指控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 判定结果:经过调查和鉴定,法庭认为该产品不 侵犯他人专利权,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案例二:xxx公司
案件背景:xxx公司被控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 判定结果:法庭认为,该产品的技术特征与专利 权的主张内容一致,故认定为侵权行为。
专利的侵权与无效判定(案例分析)
专利的侵权、无效判定(案例)
专利侵权的定义
如何判定?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该以专利部门授权的授权公告文本、无效宣告决定、行政判决为准。
(优先顺序依次递减)
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为准,也包括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
相同侵权
等同侵权
等同侵权,指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
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想到的。
捐献原则
在说明书或附图中描述,而未概括到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视为专利人放弃了该技术方案。
禁止反悔
在专利授权或无效程序中,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通过对权利要求、说明书的限制性修改或意见陈述放弃的保护范围,是不能再重新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案例
变劣发明
指改变专利的某个技术特征,使产品的技术效果不如专利产品。
减少技术特征:不侵权;
替换技术特征:是否适用等同原则,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争议
案例
不视为侵权的情形
专利无效程序
专利无效案例
结束!。
民法典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原则有哪些
民法典专利侵权⾏为的判定原则有哪些在向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专利之后,如果有其他个⼈或者组织侵犯专利⾏为的,到时候可以直接要求对⽅停⽌侵害⾏为,但是要先确定对⽅是不是属于专利侵权。
那么专利侵权⾏为的判定原则有哪些呢,专利侵权⾏为的判定遵循全⾯覆盖原则等原则。
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专利侵权⾏为的判定原则有哪些(⼀)全⾯覆盖原则全⾯覆盖原则是专利侵权判定中的⼀个最基本原则,所谓全⾯覆盖原则,是指如果被控物或者⽅法侵权成⽴,那么该产品或者⽅法应该具备专利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每⼀项特征,缺⼀不可。
在判定专利侵权时,最先适⽤的是全⾯覆盖原则。
在下述⼏种情况下,视为被控物全⾯覆盖了专利的权利要求。
1、字⾯侵权。
即从字⾯上分析⽐较就可以认定被控物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必要特征相同。
⽐如,⼀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H型强场磁化杯体(1),其特征在于:杯体的两侧各镶嵌⼀块永久磁铁(2)。
如果被控物的杯体两侧各镶嵌了⼀块永久磁铁,那么可以看到,被控物的结构与权利要求所描述的结构⼀模⼀样。
2、专利权利要求中使⽤的是上位概念,被控物公开的结构属于上位概念中的具体概念,此种情况下适⽤全⾯覆盖原则,被控物侵权。
⽐如,⼀项专利,其权利要求为,⼀种新型机器⼈⾏⾛机构,其特征在于:电机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的结构为,电机经齿轮传动,输出轴上装有驱动轮。
被控物采⽤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属于传动机构的具体概念,因此,被控物属于侵权。
(⼆)等同原则等同原则认为,将被控侵权的技术构成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较,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在研究了专利权⼈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后,不经过创造性的智⼒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诸如采⽤等同替换、部件移位、分解或合并等替代⼿段实现专利的发明⽬的和积极效果的,并且与专利技术相⽐,在⽬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则应当认定侵权成⽴。
⼆、专利侵权的后果法律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七⼗⼆条 许可⼈未按照约定许可技术的,应当返还部分或者全部使⽤费,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实施专利或者使⽤技术秘密超越约定的范围的,违反约定擅⾃许可第三⼈实施该项专利或者使⽤该项技术秘密的,应当停⽌违约⾏为,承担违约责任;违反约定的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