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课后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4 9 42 6
21 B─A─2C
5 20 59 4
31 B─A─2C
6 23 49 3
20 B─A─2C A─C
7 15 39 3
18 B─A─2C A+C
8 28 76 3
25
A─C
9 18 48 4
22 B─A─2C A+C
心理学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25
卢钦斯(Luchins,1946)的量水实验
36
正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积极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创造 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 习活动所需的实践或练习次数减少,或使另一 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学习量增加, 或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所 面临的问题等。
心理学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一、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概念 (二)判断 (三)推理
心理学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15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16
三、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 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 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 3.依赖于主体的知识水平
19
第三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规律的应用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除了问题本身的难
度和问题解决者本身的能力水平之外,还受 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20
(一)问题的表征
(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表述方式)
“拉尔夫女王号”是一艘著名的远洋班轮,正 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驶向港口。当轮船据海 岸80公里时,一只海鸥从甲板起飞,飞向港口 。同时一艘快艇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驶离港 口,迎向班轮。海鸥以每小时65公里的速度在 快艇与班轮之间来回地飞着。当快艇和班轮相 遇时,海鸥一共飞了多少公里?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课件
(三) 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1. 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知觉只是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表面与个别现象及其外部联 系的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 质属性、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及其必然联系 的反映。
(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2. 从反映的形式看,感觉和知觉是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而 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借着于 一定的事物为媒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 概括的反映。
特征:
1.
思维结果的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2. 思维过程的非逻辑性。
3. 思维形式的综合性。
4. 强烈的目标指向性。
(二)创造性思维过程
1. 准备阶段。 2. 酝酿阶段。 3. 豁朗阶段。 4. 验证阶段。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 改变传统的教育质量评定观,鼓励学生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与语言
一、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
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二)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三)思维与感知的关系
(二)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是在已有 经验的基础上,以一定的事物作媒介来认识 事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 题的动机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密 切的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
(三)定势的影响
定势又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 状态。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 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 倾向。定势对解决情境类似或相同的课 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变化了的 情境或新的课题,则产生消极的阻碍作 用。
处理难题的思维模式和技巧
处理难题的思维模式和技巧随着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困扰,还是工作中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处理难题成为了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探讨一些处理难题的思维模式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一、积极的心态在处理难题时,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所困扰。
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维,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全面的思考面对难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上,而是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全面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创新的思维处理难题需要具备创新的思维。
传统的解决方法可能已经无法解决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常规,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
四、团队合作在处理难题时,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们可以集思广益,汇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团队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五、灵活的调整处理难题时,我们需要保持灵活的调整能力。
难题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灵活的调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的变化,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六、持续学习处理难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通过持续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难题,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坚持不懈处理难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最终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处理难题需要我们具备积极的心态、全面的思考、创新的思维、团队合作、灵活的调整、持续学习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运用这些思维模式和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启发,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处理难题。
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思维方式ppt课件
留言
1
问题
问题解决
有疑问的事情 与他人有分歧的事情 不能以已有的习惯和经验来应对面临的情况 对现状不满而或不知如何获得想要的东西 有一个目标而不知如何达到目标时 对一个状况所期望的反应受到阻碍时 离开工作标准的一种偏差
2
问题解决
什么是“问题”?
理想状态 现实状态
骨干
骨干
骨干
鱼刺
问题
骨干
骨干
骨干
33
分析性问题解决——评估与选择
系统评估——分解问题——鱼刺图
饮食
适量
生活
衣物冷暖
工作
睡眠 技艺精湛
精益求精 积极态度
保持适度体重
不偏食
有规律
环境 团队合作
淡漠名利 荣辱不惊
适量运动
知足常乐 运动多样
时间、节奏
宽容
兴趣广泛
健康
心态
运动
34
分析性问题解决——评估与选择
系统评估——分解问题——鱼刺图
环
品质 文化
料
5S 检验
人
代用 技能
区分 标识
自互 检
方法
观念 态度
检验 规范
资料 文件
法
作业 标准
检验 制度
保养 制度
检验 方式
机
操作 规范
故障 排除
品质 变异
35
分析性问题解决——评估与选择
系统评估——查找真因——常用图表
100 80 60 40 20 0
设备
刀具
30
分析性问题解决——评估与选择
系统评估——分解问题——逻辑树
结构一
问题
结构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利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利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引言: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3.4节课是讲解如何利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
本文将详细展示3.4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逻辑思维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步进性思维的习惯,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3.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前导活动在开始讲逻辑思维之前,老师可以通过讨论引入这个话题。
比如交换班级中的椅子,问学生怎样才能保证每个班级都有相同数量的椅子。
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辩证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了解逻辑思维的含义及其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比如:已知一组数是5,6,7,19,20,21,23,问这组数中有没有三个数的和为41。
2.讲授老师讲解什么是逻辑思维及其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总结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如分类、归纳、推理及反证法等等。
3.解题运用已经学习的逻辑思维方法解析问题,让学生通过例题来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比如:数列1,2,3,4,5,?,?,?中的问号填什么,已知它们有规律。
4.练习根据所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让学生分组练习,并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新颖点1.老师可以通过一个课前讨论活动来引导学生更好的透析逻辑思维。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解题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3.老师可以借助一些例题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逻辑思维方法。
4.老师在练习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锻炼和体现团队合作精神来加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教学,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了解、归纳和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时代光华课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课后测试答案
时代光华课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不正确的问题陈述不包括:√
A 用肯定句方式
B 主观性陈述
C 隐含解决方案
D 抽象模糊
正确答案: A
2. 在分析问题所采用的4W2H方式中,4W不包括:√
A who
B why
C what
D where
正确答案: B
3. 决策的关键有五个,其中不包括:√
A 正确判断
B 有效评价
C 充分准备
D 积极反馈
正确答案: D
4. 认知问题的思维误区主要有五个,其中不包括:√
A 主题不明确
B 理所当然
C 只讲原因
D 自己的错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5. 问题都是可以控制的,其分为完全可控和部分可控两种形态。
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选择是难,更何况是心灵选择。
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爱情,她选择了化蝶。
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选择,他们是这样做。
第十章思维和问题解决ppt课件
第十章 思维和问题解决
• 思维研究的两种方法 • 思维和问题解决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 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 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 推理 • 决策
4
一、思维研究的两种方法
• Historically, there have been two primary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problem solving that have different emphases. Both have been very influential on the study of thinking and the study of learning.
• The two approaches represent a bottom-up (data-driven) analysis and top-down (conceptually driven) analysis analogous to the ways of examining perception.
proportion of subject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that are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within a time limit. • The second measure of performance in solving the problem: latency, or the tim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 • A third measure that can be used in some problem-solving situations where more than one solution is possible is the quality of the solution. It must be possible to rank the solutions on an ordinal scale; in other words, it must be possible to order them from best to worst.
思维与问题解决正式版ppt
⒊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和探索和发现(fāxiàn)新事物相联系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在认知心理方面,尤其在心像(Mental Image)的生成与表征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他们认为:心像是通过感知和概念分类来构造的,并提出了一个空间框架结构理论(Spatial Frame Work Theory)来解释心像的特性。
认知思维研究进展综述(zōngshù) 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认知与思维展开研究:一
是从认知心理角度,另一是从智能模拟角度,研究使 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思维活动。这两方面的研 究是相辅相成的,认知心理研究为智能模拟提供依 据,而智能模拟研究则为认知心理理论提供实验验
思维过程的依据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推理是指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sīwéi)形式。
在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联系的活动中,上述各种心智操作——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都不是以 单一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以这样或那样的组合形式表现(biǎoxiàn)出来。 在智能模拟方面,Glasgow从可计算角度,提出了一个用来描述计算心像(Computational Mental Image)的特征及功能的陈列表示理论,把心
思维(sīwéi)与问题解决
第一页,共17页。
二、教学(jiāo xué)目的
㈠掌握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tèzhēng)、思 维的基本形式和基本过程
㈡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㈢区分思维的不同分类
第二页,共学重点: ⒈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⒉思维的分类 ㈡教学难点 ⒈基于不同标准的思维分类 ⒉语言(yǔyán)与思维的关系辨析
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学会认清问题;●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知道有效进行决策;●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
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一、认清问题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五,执行力问题;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第七,生产交期延迟;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第十一,执行力差;第十二,工艺问题;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
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
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超过预期。
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
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
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2、学会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重点1、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及分类;2、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1、将学生的解决问题思维模式拓展到多种策略上;2、激发学生的创新、挖掘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解决的问题呢?生:(举手)有!师:那你们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生:(各自回答)2)解释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或思路,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2、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策略1)归纳策略师: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个数字序列:2,4,6,8,10,12。
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生:14。
师:为什么是14呢?生:因为这个数字序列是由2开始,并且依次加2得到的。
师:很好,这就是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就是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一些规律,来推出问题的答案。
2)逆向思维策略师:同学们,你们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懂得题目时,你们会怎么办呢?生:想一下题目的反面是什么。
师:很好,这就是逆向思维策略。
逆向思维策略就是把问题的方向逆转过来,从而找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思维策略师:同学们,我们看下面这个数字序列:4,9,16,25,36,49。
请问下一个数是多少?生:64。
师:为什么是64呢?生:因为这些数字都是完全平方数,下一个完全平方数是64。
师:很好,这就是分类思维策略。
分类思维策略就是通过将问题集中在一起,找到一个共性,并通过这个共性解决问题。
3、让学生实践运用1)小组合作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请分组,每组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大家介绍。
生:(分组讨论)……2)师生互动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归纳一下大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涉及到逻辑思维的学科,是我们开展思考,培养思维的一个好载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性,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孩子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讲述这个教案的教学特点及价值。
一、教学特点1.生活化教案能够灵活运用绘本、东西环节等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将数学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这样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孩子在生活中产生数学意识,认为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循序渐进该教案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把数学知识传达给孩子,从学习生活用品的概念,扩展到数学计数法则等各个方面,严谨规范的设定让孩子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合作交流教案中将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贯穿其中,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提升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知识点难易度分级教案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知识点难易度分级,从简单的学具认知,到更加复杂的计数等练习,梯度式设计,能够让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有条不紊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拥有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价值1.提高逻辑思维教案配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梯度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答案的正确性,能够反复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从而让孩子在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2.增强学生自信教案将问题转化为生活化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认识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有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
3.陶冶情操本教案采用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团队互助,共同完成练习,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人际交往、合作意义,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4.培养创新思维本教案中,鼓励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解题方式。
四、教学建议1.把握个体差异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要采用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销售中的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
销售中的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在销售过程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解决问题需要一种合适的思维模式,以便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解决客户的疑问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销售中的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应对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思维模式一:积极倾听和理解在销售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倾听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积极倾听,销售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状况、需求、问题和疑虑。
关键是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要先确保对客户的问题有充分的理解。
思维模式二:主动提供解决方案积极主动地提供解决方案是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
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将其视为障碍,而是视为机会。
销售人员应该善于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并主动向客户提供,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需要对产品或服务有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以确保提供的方案能够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
思维模式三:灵活应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销售人员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
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销售技巧和工具,以确保最佳的解决方案。
思维模式四: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在销售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对于解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客户需要感受到销售人员的真诚和关心,并且愿意与销售人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销售人员要学会主动沟通和分享,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客户的反馈和需求,以便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思维模式五:从问题中学习和改进销售人员应该将问题视为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通过分析和总结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可以不断改进销售技巧和服务质量。
销售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反思和寻找自身的不足,并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销售中的问题解决需要一种合适的思维模式。
积极倾听和理解客户需求,主动提供解决方案,灵活应对不同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以及从问题中学习和改进,都是有效解决销售问题的关键。
在实际销售工作中,销售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上述思维模式,以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销售目标并获得客户的满意和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积极反馈
正确答案: D
4. 认知问题的思维误区主要有五个,其中不包括: √
A 主题不明确
B 理所当然
C 只讲原因
D 自己的错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5. 问题都是可以控制的,其分为完全可控和部分可控两种形态。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D 抽象模糊
正确答案: A
2. 在分析问题所采用的4W2H方式中,4W不包括: √
A who
B why
C what
D where
正确答案: B
3. 决策的关键有五个,其中不包括: √
A 正确判断
B 有效评价
C 充分准备
正确答案: 错误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关闭 1 课程学习 2 课程评估 3 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不正确的问题陈述不包括: √
A 用肯定句方式
B 主观性陈述
C 隐含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