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发酵工程(2)第二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扩大培养
淀粉酶活力极强,多作糖 化酶使用;具有较强的蛋白质 分解能力,可用于制造腐乳。
华根霉 ( Rhizopus chinentis )
酿酒所必须的重要霉菌,也是 酸性蛋白酶和腐乳生产中的重要菌 种。
2、毛霉 ( Mucor )
鲁氏毛霉 ( Mucor rouxianus ) 能糖化淀粉且能生成少量酒精;能产生
6、醋酸菌 (Acetobacter)
➢ 不形成芽孢,G-,好气性 ➢ 可生产醋酸.
7、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 是谷氨酸和其他氨基酸的高产菌.
8、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氨基酸、核苷酸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菌种,也是酶法 合成生产辅酶A的菌种.
9、黄单胞菌 (Xanthomonas)
5、假丝酵母 (Candida)
➢能形成假丝,液体培养时能 形成浮膜。 ➢可生产SCP、甘油、脂肪酶。
6、红酵母 (Rhodotorula)
➢有明显的红色或黄色色 素,很多种因生荚膜而形 成粘质状菌落。 ➢可由菌体提取大量脂肪、 -胡萝卜素。
7、棉病针孢酵母 ( Nematspora gossypii )
2、葡萄汁酵母 (Saccharomyces uvarum)
与酿酒酵母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葡萄汁酵母能发酵 棉子糖和蜜二糖。
3、汉逊酵母 (Hansenula)
此属酵母多能产生乙酸乙酯,从而增加产品的香 味,可用于酿酒和食品工业。
4、球拟酵母 (Toruiopsis)
此属酵母有些种能产生不同比例的甘油、赤藓 糖、阿拉伯糖;有的能利用烃类生产蛋白质。
复筛 不纯 第四次平板分离
第三次菌种保藏
第四次原种斜面
初步工艺条件摸索
再复筛

发酵学第2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发酵学第2章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
4、从突变到突变型
表型迟延: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的改变 分离型迟延 (基因杂合)
经诱变处理后,细胞中的基因处于 不纯的状态,突变型基因由于属于隐 性基因而暂时得不到表达,需经过复 制、分离,在细胞中处于纯的状态时, 其性状才得以表达。
生理性迟延
新的表型必须等到原有基因的产物 稀释到某一程度后才能表现出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然选育 第三节 诱变育种 第四节 杂交育种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微生物 二、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三、菌种选育的目的 四、菌种选育的基本理论 五、菌种来源
第一节 概述
一、工业微生物 1.细菌
2.放线菌(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链霉菌属 小单孢菌属 地中海诺卡氏菌 米苏里游动放线菌
(CGMCC)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CCCCM——管理机构
订购程序
申请 生物安全性说明 确认 订货
第二节 自然选育
一、定义 二、方法 三、特点及应用
第二节 自然选育
一、定义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
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自发突变:就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下
第三节 诱 变 育 种
三、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
1.出发菌株的选择 2.诱变处理 举例 3.筛选 4.突变菌株高产基因的表达
1.出发菌株的选择
选择纯种菌株(排除异核体) 优良性状的菌株(产生孢子、生长速度) 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同时选择几株不同的优良菌株
2.诱变处理
1)诱变剂的选择
2、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1)异核现象--导致菌种这一微生物群体发生同
菌种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酿酒主要微生物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酿酒主要微生物

黑根霉
菌落生长初期为自色,后期为灰褐色 至黑褐色。此菌能产生果胶酶,常引起 水果的腐烂和甘薯的软腐。其最适生长 温度为30℃ ,37℃时不能生长。
毛霉
总状毛霉
总状毛霉是毛霉中分布最广 的一种。菌丝灰白色,菌丝 直立而稍短,孢子囊柄总状 分枝,孢子囊球形,浅黄色 至黄褐色。在豆腐坯和熟大 豆上生长迅速,我国四川的 豆豉即用此菌制成。
02 01
鲁氏毛霉
此菌种最初是从我国小曲中分离出来 的,菌落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呈黄色,在 米饭上略带红色,袍子囊柄呈假轴状分 枝,厚垣孢子数量很多,大小不一,黄 色至褐色。鲁氏毛霉能产生蛋白酶,有 分解大豆的能力,我国多用它来做豆腐 乳。
活性干酵母
鲜酵母经过低温脱水后 制得水分7.0~8.5%酵 母为活性干酵母
卡尔酵母
卡尔酵母是啤酒酿造中典型的下面酵母,又称卡尔斯伯酵母。常用于啤酒酿造。能发 酵葡萄、半乳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糖、麦芽糖及全部棉子糖。
球拟酵母
具有酒精发酵力
在工业上利用糖蜜生产 甘油
球拟酵母能使葡萄糖转化为多元醇
耐高渗透压
在酱油和酱的发酵中产 生香气的重要菌种
红曲霉
红曲霉在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初为白色,以后变成淡粉色、紫红色或黑灰色等,
通常都能形成红色素,可作为食品加工中天然红色色素的来源。如在红腐乳、饮 料、肉类加工中用的红曲米,就是用红曲霉制作的。
米根霉
这个种在我国酒药和酒曲中常看到, 在土壤、空气,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中亦 常见。菌落初期为白色,后期为灰褐色 至黑褐色。此菌有糖化淀粉、转化蔗糖 的能力。
毕赤酵母
是酿造的有害菌,经常在酱醪或醋醅表面形成黏稠皮膜,并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影响 发酵的正常进行,还能在酱油表面形成白花,消耗酱油中的糖分、氨基酸等,形成难闻的 气味,破坏酱油的品质。

发酵菌种的选育

发酵菌种的选育

2.染色体畸变:由遗传物质的缺失,重复或 重排而造成的染色体异常突变。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4)易位
3.染色体组突变:主要是细胞 核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快中子,X射线,r 射线,激光 化学诱变剂:与碱基反应的物质,碱基类 似物,在DNA中插入或缺失碱基 生物诱变剂:噬菌体
二、诱变育种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目的是使其向符合 人们需要的方向变异。 通常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微 生物进行诱变,导致遗传物质DNA结 构上发生变化。
诱变机制:由诱变而导致微生物DNA 微细结构发生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分微小损伤突变,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组突变三种类型。
1.微小损伤突变:包括碱基的置 换和码组移动突变。 其中碱基的置换是一种真正的点 突变,根据置换方式不同可分为 转换和颠换。
一般流程:诱变和筛选 课本 p27 图1-1
二、原生质体融合
一般程序: 首先是溶壁,不同菌株要求不同的酶; 其次脱壁后的原生质球在高渗溶液中用 PEG助溶剂,将两种亲株原生质体进行融 合; 最后在再生培养基上培养,挑出融合重 组子。
影响融合的因素 1.菌龄
2.培养基成分
3.PEG 4.外界因素
发酵菌中的选育
自然选育
菌 种 选 育
经验育种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控制杂交育种
定向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基因工程
一、自然选育 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 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自然选育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 菌种衰退,稳定生产水平,提高产 物产量的目的。
但是自然选育存在效率低和进展慢 的缺点。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技术操作简便,重组频率高,是一种 很有效的遗传育种手段

《发酵菌种选育》课件

《发酵菌种选育》课件
重要性
发酵菌种选育是提高发酵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菌种选育的基本原则
80%
适应性
选育的菌种应适应发酵工业生产 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压力 等。
100%
产率
选育的菌种应具有较高的发酵产 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
80%
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菌种选育的效率和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 发成本。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实现菌种筛选和发酵过程的自动 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4
发酵菌种选育的应用与案例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能源
发酵菌种可用于生产生物燃料 ,如乙醇、生物柴油等,替代 化石燃料。
化学品生产
发酵菌种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化 学品,如氨基酸、抗生素、维 生素等。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发酵菌种可用 于生产酸奶、奶酪、面包等食 品。
在农业上的应用
有机肥料
发酵菌种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 壤肥力。
合成生物学结合了基因编辑技术和系 统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基因 线路和细胞系统来优化微生物发酵过 程。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未来将有望 实现定制化的菌种设计和优化,提高 发酵产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 本。
人工智能在菌种选育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够处理大量的菌种数据,预测和优化菌种 生长和代谢过程。
菌种选育的成功案例分析
青霉素的发现
通过对霉菌的发酵产物进行筛选,发 现了青霉素,为人类治疗细菌感染做 出了巨大贡献。
酵母菌的选育
高赖氨酸玉米的选育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知识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知识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知识发酵工艺学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发酵工艺中,菌种的选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菌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关于菌种选育的一些知识。

首先,菌种选育的目标是选择出具有较高产量和酶活性的菌株。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研究人员通常要进行大量的菌株筛选和改造实验。

菌株筛选可以利用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件或者不同筛选方法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的产量、代谢产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评估。

在筛选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出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菌株。

其次,菌株改造是菌种选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和遗传改造等方法,可以对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改造,增强其产酶能力和代谢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插入外源基因,或者通过基因敲除、基因突变等手段,改变菌株的代谢途径,从而增加特定产物的合成量。

菌株改造的过程需要深入了解菌株的基因组结构和代谢途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基因工程技术和实验操作技巧。

此外,菌株选育还需要考虑到菌株的可培养性和稳定性。

虽然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资源,但是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出能够稳定生长并具有较高产酶能力的菌株。

同时,在菌株选育过程中,需要注意菌株的稳定性问题。

由于发酵工艺涉及到多次传代和大规模培养操作,菌株必须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其产酶性能。

综上所述,菌种选育是发酵工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菌株筛选和改造,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菌株选育过程中,需要考虑菌株的产酶能力、代谢能力、可培养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菌株选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发酵工艺的效果。

因此,在发酵工艺学研究中,菌种选育是一个非常关键和复杂的课题。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菌种选育是发酵工艺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菌种选育中,研究人员需要通过筛选和优化菌株,以获得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菌株。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微生物代谢类型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微生物代谢类型

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
3.存在范围不同
初级代谢:代谢系统、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在各类生物中都基本相同
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的一种基本代谢类型 次级代谢:只存在于某些微生物中,并且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因生物
不同而不同
4.对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初级代谢:初级代谢产物通常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次级代谢: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对菌体自身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
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
1.概念不同 初级代谢: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一般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 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 能量的过程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 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2.产物不同 初级代谢→初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次级代谢产物
7.相关酶的专一性不同
初级代谢:催化初级代谢产物合成的酶专一性强 次级代谢:催化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某些酶专一性不强
8.两者既有区别性又有 连续性
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 次级代谢则是初级代谢在特定条件下的继续与发展
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关系
2. 工业发酵菌种的选育
2.1.1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类型
初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 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
02
次级代谢是微生物在一定的生理阶段出现的 一种特殊代谢类型,是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 在代谢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的积累造成的不 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 型,次级代谢产物通常是在生长后期合成。
5.同微生物生长过程的 关系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概述发酵工艺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合成和分解的原理、方法及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关注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发酵过程中,菌种的选育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发酵工艺的效果和产物的质量。

本文将从菌种选育的意义、菌种选育的基本原则、菌种选育的方法以及菌种选育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菌种选育的意义菌种选育在发酵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育出高效、高产、稳定的菌种,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合适的菌种选育有助于减少废弃物和副产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菌种选育的基本原则菌种选育的基本原则如下:1.选择适宜的菌株:根据发酵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菌株进行选育。

菌株应具备良好的发酵性能,包括高产、高效、耐受环境变化等特点。

2.遗传稳定性:选育的菌株应具备遗传稳定性,不易发生突变或变异。

3.生理功能完整:菌种应具备完整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目标产物的能力、辅酶的提供、耐受产物的毒性等。

4.兼容性:选育的菌种应与发酵介质相兼容,能够在特定条件下顺利生长和发酵。

5.再生能力:优选的菌种应具备较强的再生能力,能够在长时间存储后迅速恢复生长和产物合成能力。

菌种选育的方法菌种选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传统筛选法:通过大量筛选菌株,根据对目标产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行评估,选育出优良菌株。

2.突变体筛选法:通过诱变的方法,获得菌株的突变体,然后进行筛选,选出产量高的突变体。

3.重组DNA技术: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菌,使其具备合成目标产物的能力。

4.代谢工程法:通过改造菌株代谢途径,调控关键酶的表达水平,增强目标产物的合成能力。

菌种选育的策略菌种选育的策略主要包括:1.多因素优选法:通过对菌种进行多因素的筛选,如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等,选出适应性强的菌株。

2.基因库筛选法:通过建立菌株基因库,对多种菌株进行筛选,快速选出理想的菌株。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发酵工程》02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2)增殖培养
➢目的: 富集目的微生物,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 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方法 1、养分 3、培养时间
2、pH条件 4、培养温度
等一切能提高目的微生物相对生长速度的手段,培养(固体、 液体;分批连续)后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3)纯种分离

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
真菌(青霉素、头孢等)
一些产芽孢的细菌 植物或动物来源
问题: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能不能用于生产氨基酸?
微生物(包括动、植物细胞)几乎可以生产 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 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只有特定的微生 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例: 礼来(Eli lilly),花了10年的时间从40万株微 生物中,发现了三种有潜力的新抗生素。
• 细菌(bacteria):常用的有枯草芽孢杆菌、 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
短杆菌:GA、Gln、lys……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BF7658)、碱性蛋白酶等 地衣芽孢杆菌:HASS(耐高温α-淀粉酶) αAmylase 苏云金芽孢杆菌短:杆B菌T生物农药…棒…状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y酸ea等sts的发酵
啤棒酒状酵杆母菌
• 酵母菌(yeast):属单细胞真核生物,主 要分布于含糖较多的酸性环境中。常用的 有: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等。
啤酒酵母:酿酒、辅酶类物质的发酵
酒香酵母:酿酒
汉逊酵母:酿酒,用于乙酸乙酯的发酵
假丝酵母:单细胞蛋白生产,石油发酵
霉菌
• 霉菌(mould):喜偏酸性环境。可用于生产多种 酶制剂、抗生素、有机酸及甾体激素等。
黑曲霉:柠檬酸工业、酿酒业、糖化酶 黄曲霉:酱油生产,面酱 青霉菌:青霉素的生产 红曲霉:红曲制造,南方红曲酒(女儿红);红色;豆腐 乳 赤霉菌:赤霉素的生产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1)

发酵工艺学.菌种选育(1)
渗漏缺陷型:是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营养缺 陷型,突变使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 完全丧失,能少量地合成某一代谢产物。
16
• DNA损伤修复的五种方式
光复活作用 切补修复 有利于突变的发生 重组修复 SOS修复系统 DNA多聚酶的校正作用
2.4诱变育种方案设计 A. 制定筛选目标 B. 诱发突变
常用诱发剂及其特点 诱变剂的选择
不稳定菌株----温和诱变剂 稳定菌株----强烈的、广谱的诱变剂 低剂量诱变剂有利于高产菌株的稳定性
2.6突变株的筛选(Selection) I. 随机筛选 (Random selection) 1) 摇瓶筛选法
初筛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个摇瓶,从大量 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 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 养3瓶,并要重复3-5次,选出3-5个较好的菌 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
• 反馈:指反应链中某些中间代谢产物或终 产物对该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反馈抑制:指反应途径中某些中间产物或 末端产物降低该途径中前面酶催化的反应 速度。 • 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普遍存在于合成途径。 • 反馈阻遏:代谢的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对该代谢途径前面的一种酶或几种酶的生 物合成产生阻碍作用。
提高产量
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 改变产品质量和组分 简化工艺,缩短周期 抵抗不良环境
生产 菌种选 育目的
科研
适应新的原材料
提供分子遗传研究材料 研究生物合成调控机理 分析生物合成途径 获得带遗传标记的菌株
了解菌种遗传背景
青霉素生产菌种选育
1928年,Fleming,点青霉2U/mL 1943年,一农妇的发霉甜瓜上分 离到一株产黄青霉,120U/mL 经诱变,WisQ176,900U/mL 目前工业发酵水平:85000U/mL

[最新]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

[最新]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

发酵菌种的自然选育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工业微生物菌株的方法。

2.熟悉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是微生物生长的大本营,水体是微生物生长的第二场所。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都是混在一起的,要获得发酵菌株,首先必须把它们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分离微生物菌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稀释法。

将样品放于无菌水中,通过振荡,使微生物悬浮于液体中,然后静止一段时间,由于样品沉降较快,而微生物细胞体积小沉降慢,会较长时间悬浮在液体中。

通过对微生物细胞悬浮液的进一步稀释和选择性培养,就可以分离出我们需要的目的菌株。

基本特征:⑴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能生成较多的发酵产物。

⑵培养条件如温度、渗透压等易控制⑶抗杂菌和抗噬菌体能力较强。

⑷遗传稳定性高、不易退化。

⑸不产生有害的生理活性物质或毒素(食品或医药微生物菌株)。

本实验以土壤或淡水微生物的分离为例,介绍发酵菌株的自然选育方法,若要筛选海洋微生物,在配制培养基及无菌水时应用陈海水代替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其他操作都一样。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样品土壤、水、苹果2.培养基⑴Zobell 2216E琼脂培养基:蛋白胨5g,酵母膏1g,FePO40.01g,NaCl10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 7.2~7.4。

⑵营养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3g,NaCl 5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7.2~7.4。

⑶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1g,K2HPO4 0.5g,MgSO4·7H2O0.5g,NaCl 0.5g,FeSO4·7H2O0.01g,琼脂20g,加水至1000mL,pH 7.2~7.4。

⑷苹果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煮沸20 min后过滤,滤液中加蔗糖20 g和琼脂20 g,补水至1000mL,pH自然。

若要筛选海洋微生物,上述培养基用陈海水(或2%海盐)配制。

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流程

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流程

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流程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探索一下发酵工程中菌种选育的神奇流程。

咱们得知道为啥要选育菌种。

简单说,就是要找到那种特别厉害、能高效干活的菌种,这样才能让发酵过程更顺利,产出更好更多的东西。

那选育流程是咋样的呢?第一步,得去收集各种各样的菌种资源。

这就像是在一个大宝藏里寻宝,从不同的地方,比如土壤、水、空气,甚至是一些特殊的环境中,把可能有用的菌种都找出来。

收集好了之后,就进入筛选环节啦。

这时候,科学家们会设置一些条件,像是特定的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等等,看看哪些菌种能在这些条件下生存和生长得好。

就好像是一场考试,只有表现优秀的菌种才能通过这一关。

比如说,假设我们要选育能生产某种特定物质的菌种,那就会在培养基里加入相关的成分,然后观察哪些菌种能把这些成分转化成我们想要的东西。

通过了筛选的菌种,还不算完哦,接下来要进行优化和改良。

这就像是给优秀的学生开小灶,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可能会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来改变菌种的基因,让它们具有更好的性能。

举个例子,有一种用于发酵生产酸奶的菌种,最初可能产酸能力不是很强,经过优化改良后,产酸速度更快,做出来的酸奶口感也更好。

然后呢,就是性能测试啦。

把选育出来的菌种放到实际的发酵环境中,看看它们到底表现得怎么样。

比如说,产量是不是提高了,质量是不是更好了,生产效率是不是更高了。

如果测试结果不错,那这个菌种就有可能被大规模地培养和应用啦。

但这还没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得不断地监测和改进,确保菌种一直保持良好的性能。

再比如说,在酿造葡萄酒的时候,选育出好的酵母菌种非常重要。

通过一系列的选育流程,找到那种能让葡萄酒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的菌种,才能酿出美味的葡萄酒。

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流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选拔比赛,经过层层筛选、优化和测试,最终选出那些“超级菌种”,为我们的生产带来更好的效果。

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流程,是不是觉得发酵工程很有趣也很神奇呢?。

发酵工程第2章2 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发酵工程第2章2 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2.3传代保藏
将菌种定期在新鲜琼脂培养基上传代,然后在一定的 生长温度下生长和保存的传代保藏方法。
可用于实验室中若干菌种的保藏。 此法最为简单和经济,且不要求任何特殊的设备。 但此方法易发生培养基干枯、菌体自溶、基因突变。
2.3 传代培养法
实验原理:保藏的菌种通过斜面、穿刺或疱肉培养基(用于 厌氧细菌)培养好后,置4C˚冰箱中存放,定期 进行传代培养、再存放。 可用胶塞代替棉塞或在斜面上覆盖一层无菌液体 石蜡来进一步延长保存期。
冷冻干燥过程中必须使用冷冻保护剂,目前国内常 用脱脂乳和蔗糖,国外尚有运用动物血清等。
大部分微生物菌种可以在冻干状态下保藏10年之久 而不丧失活力。而且经冻干后的菌株无需进行冷冻 保藏,便于运输。
培养物的冻干过程
冷冻真空干燥操作流程
配制保护剂 灭菌
菌种 培养 制备菌悬液
分装安培瓶 预冻
真空干燥 测定水分
操作方法 1、斜面保藏法 将菌种转接在适宜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其充分生长后,
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扎好(棉塞换成胶塞效果更好),置 4C˚冰箱中包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定。霉菌、放线菌及芽孢菌保 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间隔两个月,普通细菌一个月, 假单胞菌两周传代一次。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藏时间短、易 被污染。
加速保藏试验可用于预测保藏过程中保藏培养物的 稳定性。
在一给定温度下通过对高温下短期活力丧失程度检 测,可以用来预测嗜酸乳杆菌的稳定性。
成功的菌种长期保藏方法之有价值的指标包括:在 保藏6个月、1年或更长时间后存活百分率(或存活单 位)、细胞群体的形态学特征或一些特别的生化特征 应在菌种保藏前后保持同一性,以及实验室中、中 试车间中和生产发酵中产品滴度的稳定性,后者极 为重要。

《发酵菌种选育》课件

《发酵菌种选育》课件
《发酵菌种选育》PPT课 件
发酵菌种选育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本课件将介绍选育过程、筛选方法和 菌种管理的重要性,为发酵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背景介绍
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工业等领域,发酵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发酵过程成功进行的关键 因素。
二、菌种筛选方法
1
筛选方法的分类
菌种筛选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分类,包括传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2
常见的菌种筛选方法
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抗菌活性检测以及基因分析等多种方法。
3
高通量筛选技术
利用自动化设备和大规模平行实验,实现对大量菌株快速筛选和评价。
三、菌种选育过程
菌种来源和采集
从自然环境中收集样品,并进 行筛选和纯化,获得潜在的发 酵菌种。
菌种鉴定和筛选
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 析等方法,确定菌种的分类和 筛选出优势菌株。
菌种培养和改良
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培养和改 良,以提高其代谢产物的产量 和质量。
四、菌株保藏和管理
菌种保存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包括冷冻保存、冻干保存和液氮保存等方法意事项
菌种管理涉及鉴定、纯化、存储和文献记录等,是保证菌株质量和研究可重复性的重要环节。
五、发酵菌种选育的意义和前景
1
发酵菌种选育的贡献和应用优

发酵菌种选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2
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推 动食品、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菌种选育
展。
将越来越多地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
智能等技术。
六、结论
1 发酵菌种选育对发酵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菌种选育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质量和稳定性。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自然选育

发酵工业菌种选育 自然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原理 根据菌种的特性,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以有利于待分离菌株的生长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或 通过添加显色剂、指示剂以方便待分离菌株的挑选,还有根据目的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或利用某些代谢产 物生化反应来设计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的方法。
利用平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变色圈法
在底物平板上加人指示剂或显色 剂,由于目的微生物分解底物或代 谢产物引起平板上出现变色圈,使 所需微生物能够被快速鉴别出来。
2. 工业发酵菌种的选育
2.2.1 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的概念
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面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或自 然分离。
自然选育的步骤
1.采样
• 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 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 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 园内。
• 纤维素酶产生菌选择枯枝落叶富含纤维素的森林土;
• 淀粉酶产生菌选择面粉厂、酒厂、糕点厂等场所的 土壤;
• 蛋白酶和脂肪酶产生菌可选择肉类加工厂附近污泥 等。
自然选育的步骤
从自然界筛选
自然选育的步骤
• 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 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表
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 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 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 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 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
自然选育的步骤 目的微生物富集的一些基本方法
➢富集的目的: 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富集的主要方案: 定向培养:采用特定的有利于目的微生物富集的条件, 进行培养。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增加目的微生物数量, 也可高温高压、加入抗生素等减少非目的微生物的数量长圈法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进一步应用选择性控制条件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稀释分离法、划线分离法等
现代发酵技术
稀释分离法
现代发酵技术
平皿划线分离法
a.分区划线分离法
b.连续划线分离法
现代发酵技术
菌种筛选(初筛+复筛)
(1)平板筛选(初筛)
从产物角度出发
根据产物的性质有目的地设计培养基来筛选菌种
从形态角度出发
现代发酵技术
抑菌圈法
测试菌苔 含药物滤纸
抑菌圈
琼脂培养基
现代发酵技术
其他鉴定—毒性试验
自然界天然微生物可能产生毒素
据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
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 为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
现代发酵技术
2、诱变育种
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 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育种 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现代发酵技术
二、菌种选育的主要目的
提高产量
改进质量
增加新品种 改善工艺条件
现代发酵技术


工业生产菌
不再分泌黄色色素
原始产生菌 青霉素产生菌产黄色色素
土霉素产生菌产大量泡沫
泡沫减少
红霉素产生菌不耐噬菌体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
遗传性能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低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现代发酵技术
3、理想的生产菌种
生长繁殖迅速; 产量高; 易培养; 发酵周期短; 耐噬菌体; 纯种。
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1)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1)

➢光谱范围与有效光谱范围
40-390nm
200-300nm;260nm
20
• 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15W紫外线杀 菌 灯 . 灯 与 处 理 物 的 距 离 为 15 ~ 30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 为几秒至几十分钟。一般我们常以 细胞的死亡率表示,希望照射的剂 量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
21
• 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 /ml左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 107个/ml。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 求照射液不要太深,约0.5~1.0cm厚,同 时要用电磁搅拌器或手工进行搅拌,使 照射均匀。
• 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 照射时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
工业发酵菌种选育
1
诱变育种
• 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 种的机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 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
• 诱变育种:以诱发突变为基础的育种, 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 的主要手段。
2
诱变育种的意义及特点
* 适于改良品种的个别性状 * 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 * 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 * 与其它育种方法结合使用,将发挥巨大
9
(五)分离和筛选
• 筛选分初筛和复筛。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 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 为主。
•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 度为主。因此在具体方法上就有差异。
10
(二)诱变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诱变成功的关键: ➢出发菌株的选择 ➢诱变因素的选择 ➢诱变剂量的选择 ➢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22
(二)操作步骤
1.将细菌培养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倾 去上清液,将菌体打散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 离心洗涤。 2.将菌悬液放入一巳灭菌的,装有玻璃珠的 三角瓶内用手摇动,以打散菌体。将菌液倒 入有定性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 入试管内,一般处于浑浊态的细胞液含细胞 数可达108个/ml左右,作为待处理菌悬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工业生产对菌种的要求
(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生成的目的产 物产量高、易于回收; (2)生长较快,发酵周期短; (3)培养条件易于控制; (4)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 (5)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 定; (6)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 (7)菌种为非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物质和毒素。
问题?
1、如何控制营养成分,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固氮菌、纤 维素酶菌、几丁质酶菌? 2、如何控制培养基pH 分离产柠檬酸的黑曲霉? 3、分离放线菌、细菌、霉菌时,选择哪些抑制剂? 4、在培养基中添加去氧胆酸钠的作用是什么?厌氧培养 中加入焦性没食子酸与NaOH的作用是什么? 5、如何分离芽孢菌?
2.2.5 筛 选(生产能力的考察)
从自然界获得菌种的基本过程
采样
(P15)
预处理
富集培养
菌种分离
初筛和复筛
性能鉴定
菌种保藏
2.2.1 样品采集
总原则是:
(1) 样品来源越广,获得新菌种的可能性越大;
(2)要了解目标产物的性质和可能产目标产物的
微生物种类及其生理特征。
①了解微生物的代谢规律。如初级代谢基本相同,但通常丝 状菌及产芽孢细菌才能进行次级代谢。
②考虑微生物的生理特征。如营养类型、生长环境等。
1 ) 土样选择 酵母菌 果园 产蛋白酶菌 鱼、肉加工厂 高温酶产生菌 火山或温泉 耐压菌 油井或海洋深处 纤维素酶 森林
2)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小萨子除去 表土,取离地面5-25cm处的土约10-25g,盛入无 菌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 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
(2)酶合成的阻遏
①末端产物阻遏: 常普遍存在与氨基酸、核苷酸生物合成途径中。 ②分解代谢物阻遏: 如:“葡萄糖效应”。其代谢物阻遏“缓慢利 用能源”酶的合成。例如:葡萄糖对乳糖诱导酶的阻遏作 用。

2、酶活性的调节
回本章目录
生产目的:高浓度地积累人们所期望的产物。
平衡→ 打破→ 建新平衡→高浓度地积



诱变育种包括诱变和筛选两个部分。
诱变成功的关键包括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 的选择。
(1)诱变剂和诱变处理

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 中子;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以改变 DNA生物活性,造成菌体死亡和变异。
化学诱变剂: 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
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
亚硝基胍诱变曲霉菌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N,MNNG或TG)对真
核或原核微生物都有强烈的诱变作用。

其精确的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据认为是伴随着重氮甲烷 的生成及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硝酸,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
DNA复制系统,从而诱发了变异。



变色圈法:如果胶酶产生菌、谷氨酸生产菌等; 透明圈法:如淀粉酶生产菌、纤维素酶生产菌等; 生长圈法:工具菌是营养缺陷型菌株。 抑菌圈法:工具菌一般是抗生素敏感菌。
拮抗菌对白绢小菌核菌的抑制 酪素培养基和淀粉培养基 拮抗菌对青枯病菌的抑制
培养条件控制

营养成分控制、控制培养基的pH、添加抑制剂、热处理、 控制培养温度、控制通气量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 选用最适剂量,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Mutation
Via chemical or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means
(2)诱变剂的选择
1)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很少使用,回 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 2)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遗传损伤较多。 其中亚硝基胍和甲基磺酸乙酯常被称为“超诱变剂”,甲 基磺酸乙酯是毒性最小的诱变剂之一。 3)吖啶类诱变剂可以造成生化代谢途径的完全中断。 4)紫外线仍十分有效。电离辐射是造成染色体巨大损伤的 最好诱变剂,它能造成不可回复的缺突变。但它可能影响 邻近基因的性能。
2.4 发酵工业菌种改良
菌种改良目的:
1 提高产物产量
2 提高产物纯度,减少副产物
3 改良菌种性能,改善发酵过程 4 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高新产品
2.4.1 微生物代谢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2.4.1.1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与生物生存有关的,涉及能量产生和能量消 耗的代谢类型。 生存必需;始终产;不同种,相同;环境敏感性
2.2.2 样品的预处理
目的:提高菌种的分离效率。 (1) 物理方法: 热处理:常用来减少样品中的细菌数。 ①膜过滤和离心法:用来浓缩水中的微生 物细胞。 (2) 化学方法: ② 在培养基中添加某些化学成分来增加特定微 生物数量。 (3)诱饵法: 将一些固体物质加到待分离的土壤或水中做 成诱饵富集目的菌。
2.2.3 富集培养

富集培养:人为地增加分离概率,增加该菌种的数量,使 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 方法:控制一定的养分(碳源或氮源);控制一定的培养 条件(温度、pH、底物等)。

2.2.4 培养分离

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 法、涂布分离法、毛细管分离法 、小滴分离法。
常用的平板快速检测法有:
华根霉能产生酒精、芳香脂类、乳酸及
青霉菌
产黄青霉:是青霉素的最重要生产菌,并能产 生葡萄糖氧化酶及葡萄糖酸、柠檬酸、抗坏血 酸等。 展开青霉:主要用于生产抗真菌的抗生素-灰 黄霉素。
4)放线菌
常用的有链霉菌属、小单孢属等,如龟裂链霉菌、金霉 素链霉菌、灰色链霉菌、红霉素链霉菌 应用: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从微生物中 发现的抗生素有60%以上的是来自于放线菌。
§2
发酵工业菌种
1、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包括化工、医药、 食品、水产、国防、纺织、石油勘探及石油化工 等方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多,已超过1300多种,而用于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不足100多种;微生物酶有近 千种,而工业上用的不过40-50种。微生物具有 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工业上常用菌种: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3) 诱变育种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 出发菌株→纯化→斜面→同步培养→离心洗涤→振荡打散→ 过滤→菌悬液→诱变处理→平板分离→筛选→保藏/扩大试验
(活菌计数) (计数)
(4)例子 紫外线的诱变育种
紫外线诱变一般采用 15W紫外线杀菌灯 ,波长为250-
2)酵母菌
种类:酒精酵母、啤酒酵母、假丝酵母 红酵母、面 包酵母、毕赤氏酵母 应用:生产酒精、啤酒、石油发酵脱蜡和制取蛋白 质、生产脂肪
面包酵母
啤酒酵 母
红酵 母
3)霉菌
是一群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絮 状菌丝真菌的通称。常用的有曲霉、根霉、 毛霉、青霉等.

曲霉属

黑曲霉:生产有机酸、生产淀粉 酶、果胶酶、葡萄糖氧化酶
操作步骤
1)将细菌培养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将菌体打散 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涤。 2)将菌悬液放入一巳灭菌的,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用手摇动,以打 散菌体。将菌液倒入有定性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入试 管内,一般处于浑浊态的细胞液含细胞数可达108个/ml左右,作 为待处理菌悬液。 3)取2~4m1制备的菌液加到直径9cm培养皿内,放入一无菌磁力搅拌子, 然后置磁力搅拌器上、15W紫外线下30cm处。在正式照射前,应先开 紫外线10min,让紫外灯预热,然后开启皿盖正式在搅拌下照射10~ 50s。操作均应在红灯下进行,或用黑纸包住,避免白炽光。 4.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o.5ml进行稀释分离,计数活菌 细胞数。 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 120r/min振荡培养4~6h。
菌 气 丝 生
孢 子 丝
孢子
培养基
基内菌丝
5)其它
担子菌:灵芝、茯苓程菌:如酶制剂、胰岛素、干扰素、生 长激素、乙型肝炎病苗等的生产。
6)未培养微生物:利用分子生物学检测到,但还 不能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99%。 分析方法:模拟自然培养法、宏基组分析法
1)细菌(bacteria )
发酵工业常用的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 乳酸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用于生产酶制剂、醋酸 、乳酸、氨基酸、肌苷酸等 。用作基因工程载体的宿主 细胞.
大肠杆菌 应用:对谷氨酸定量 分析,生产天冬氨 酸、苏氨酸、缬氨 酸。

乳酸杆菌 应用:乳酸、干 酪、奶子酒、发 枯草芽孢杆菌 应用:生产淀粉酶、 面、泡菜、酸奶 等的制作 蛋白酶等
2 发酵工业菌种的分离筛选
菌种分离:将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按照实际需 要和菌株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它们进 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的微生物的过程。
符合发酵工业要求的菌种可从如下途径获得: 1 从菌种保存机构直接购买所需的菌株 2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 3 从生产过程中发酵水平高的批号中重新进行分筛
1、酶合成的调节

酶量调节:粗,慢。
(1)酶合成的诱导作用
组成酶:细胞内总是适量存在的,不依赖于酶
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 诱导酶:依赖于酶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 在而合成的酶。
如:大肠杆菌在加入乳糖前β-半乳糖苷酶的分子数 为5个;加入后的1-2分钟内就增加到5000个。(诱 导作用,非激活作用)

初筛:平板筛选法和摇瓶发酵筛选法。 复筛: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