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客观报道)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第十一章客观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一、名词解释1.客观主义理论答:客观主义理论脱胎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客观性原则,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②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
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①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②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能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是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开的。
2.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
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公平原则的含义: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二、简答题1.客观主义理论是如何产生的?答:客观主义理论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事实”的推崇与极端信赖。
(1)“信息模式”的推动①“信息模式”从新闻实践方面给客观主义理论强大推动力,使其产生并逐步走向成熟;报业作为信息行业,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来维持生存,获得利润;报纸提供的商品是新闻,报纸要扩大发行量、争取更多的读者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而读者又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偏不倚、客观中立的报道手法是最佳手段。
②市场竞争中的利润原则在新闻市场上同样起作用,客观主义理论之所以能为新闻业接受,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
(2)保护新闻业自身的有效方法①硬新闻大多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极为敏感,报纸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政治团体及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要详尽、深入地报道各种重大事件,而又须避免卷入集团纷争,客观报道手法是最佳选择。
②软新闻对性及犯罪等黄色新闻的过分关注,可能使报纸触犯某些法律,如侵犯名誉权、隐私权、妨碍司法公正等。
客观报道成了最具说服力的挡箭牌。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8×5=40分)1.便士报2.“掏粪运动”3.沃尔夫通讯社4.观点的自由市场5.Web2.0二、简答题(10×4=40分)1.简述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要求。
2.简述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发展与影响。
3.简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4.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1.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2.为什么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作出了什么贡献。
3.请谈一下你对“受众即市场”说法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便士报答:19世纪中叶后,便士报出现,并成为全美主流报纸。
在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本杰明·戴1933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其特点为: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
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
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
面向社会大众。
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
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
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
2.“掏粪运动”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
“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第二章【圣才出品】
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学1.定义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与信息1.信息的定义(1)根据所指范围不同,信息可以分成三大类:①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②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③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狭义信息。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然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2)信息的其他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
单一物质无法共享、同时占有。
正是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才使信息得以传播。
②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开发具有多层次性,即任何一个新闻题材,可以写成简讯、短消息、短通讯、长通讯乃至几万字的报告文学,这都取决于信息传播者的愿望。
③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对信息进行组合的能力,反映出每一位记者的水平。
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是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关键所在。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物质的使用属性在生产过程中已确定下来,但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
⑤相对性。
信息的相对性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
这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受众细分为各种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更趋多样。
3.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社会需要新闻媒介,首先就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
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新闻要回答人们所关心、所渴望了解的情况,每一条新闻至少不应该使读者产生新的疑惑。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①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16.1 知识框架图16.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专业理念(1)新闻专业理念,即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对于新闻业而言,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中立足的保障。
(3)新闻专业理念的压力来源。
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4)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式。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2.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1)职业理念主要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
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3)职业纪律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中有两条记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4)职业责任即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新闻评议会(1)为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执行,除对新闻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外,世界许多国家还建立了新闻评议会。
英国的报业总评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影响也最大的组织之一。
(2)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十一)、考研参考书及真题、考研复习规划
2015 年五阶段考研复习规划
把考研作为一种娱乐,而不是被娱乐。过程完美了,一切水到渠成,结果自然不错。
---------- 育明教育寄语
第一阶段:预热(3 月 1 日至 7 月 1 日) 预热原因: 育明教育老师认为考研复习比较理想的时间长度是 6-9 个月,因此从 3 月开始比较科学。 如果复习的时间太长,容易导致后劲不足。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是无数学子 的血泪教训。
以政治热点、英语作文、数学真题、专业课真题为主。这是个“模拟练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调整(初试至复试)
调整原因: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经历几乎被耗尽,需要通过这一段时间加以调整。但是,由于现在考
研复试的比重越来越大,平均达到 25%以上。因此,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太过于放松。很多人 没有把握住这个阶段,结果大意失荆州。万望诸君注意。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李良荣版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十一)、考
研参考书及真题、考研复习规划(7.24)
《新闻学概论》笔记 第十四章 新闻选择 一、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选择仅仅 是对事实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是新闻选择的思想主要标准 1、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一要真实二要新鲜。因此要淘汰:①虚假的“事实”;②陈旧的 事实;③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④空话连篇的“事实”。 2、新闻价值 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阶级性是指新闻单位对事实的选择和阐述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①时新性 ②重要性 ③接近性 ④显著性 ⑤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这些元素越多,新 闻价值就越高。 3、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①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 针对性 ③ 普遍性 ④ 典型性 ⑤ 时宜性 4、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来,不许公开传播。 第十五章 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 一、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业功能:①新闻业首先是为社会总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信息支持 ②新闻业作为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倾向于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 ③新闻也还在促进整个社会系统进步和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①职业理念:涉及新闻业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②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③职业纪律 ④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三、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 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的精神。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学1定义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
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
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
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的角色就像学校的教师,其职责是要确保媒介内容是严肃的、负责的。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引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见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保障消费者权益没有本质区别。
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2)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1)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的首要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是人们赖以决策的前提。
(2)新闻媒体沟通信息,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新闻媒体信息沟通的作用越发重要。
(3)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4)新闻媒介向社会提供信息,最主要的是两方面:①世界的最新变动;②公众最关心的社会现象。
(5)评论也可以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原因是:①评论有时会夹带从未透露过的新闻。
②有些评论传达政党或政府的新观点、新精神。
③评论的措辞、语调显示出一个政党或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变化。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1)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
(2)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实行舆论导向,保证政令畅通。
(3)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的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4)沟通、协调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
3.实施舆论监督中国的新闻舆论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理应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来实施舆论监督。
监督的范围包括:(1)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其符合法定的程序。
(2)监督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
(3)监督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勤政廉政。
(4)监督市场运行的公开、公正、公平。
(5)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1)传播知识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2)提供娱乐新闻媒介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11.1 知识框架图11.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
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六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美广播公司(N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派拉蒙广播公司(UPN)、时代华纳公司(WB)。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1)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2)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3)实施双轨制的问题①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从而“引狼入室”,使美国的电视片充塞西欧电视台。
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公共新闻学)
第十三章 公共新闻学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公共新闻学的兴起1.公共新闻学的含义(1)罗森的观点纽约大学新闻学系的罗森教授提出的公共新闻学,要点包括四项基本诉求:①视人民为市民、公共事务的潜在参与者,而非媒体商业的消费者或受众。
②帮助本地区社群针对问题而行动,而非仅仅知晓问题。
③改善公共讨论的环境,而非眼看着它被破坏。
④帮助改善公共环境,使得它值得人们关注。
公共新闻学的含义公共新闻学的兴起公共新闻学兴起的原因新闻学的理论模式 公共新闻学的理论冲击 公共新闻学的能动作用 公共新闻学实践的局限 公共新闻学无法解决的盲区公共新闻学的实践和困惑公共新闻学(2)菲利浦·迈耶的观点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菲利浦·迈耶提出的公共新闻学。
可从六个方面界定:①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
②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③深刻地解析引导人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④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⑤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是技巧。
⑥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
(3)公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公共新闻学的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
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置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盈利放在首位。
而且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公共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于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2.公共新闻学兴起的原因(1)源于新闻界对于自身危机的反思。
(2)得益于新技术即互联网的运用。
二、公共新闻学的理论冲击1.新闻学的理论模式(1)鼓吹模式传媒业依附于政党或其他政治团体、宗教、社会运动,成为其宣传机构,传达并鼓吹一种政治主张。
在西方各国的新闻史上称为“政党报”时期。
(2)托管人模式传媒业是公众托管给专业人士经营的一项事业。
因此,它必须代表公众的利益,成为公众的“看门狗”。
其职责主要就是监测环境,监督政府。
传媒业必须及时地准确地告知公众信息,进行可靠的和批判性的判断,客观性成为新闻业的专业标准。
(3)市场模式传媒业以盈利为最高目标,并把受众当作消费者,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来吸引受众,最后取悦广告商。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书2.《泰晤士报》3.共同社4.公共新闻学5.通讯二、简答题(10×4=40分)1.近代或者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事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当今世界主要的媒体运行模式。
3.简述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现实困惑。
4.简述新新闻主义产生的背景及经过。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是什么?2.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3.试对新媒体进行简要介绍。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5=40分)1.新闻书答: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
据现有资料,最早的新闻书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发行。
新闻书在市场上设摊公开发售。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有商业行情。
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2.《泰晤士报》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
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
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
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版面比较清晰、紧凑,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3.共同社答:共同通信社,简称共同社,是日本一个大型非营利合作通讯社,于1945年创立,总部位于东京港区。
其事业主体为非营利性质的社团法人共同通信社,另有子公司“株式会社共同通信社”。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邓小平等,他们的新闻宣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1)明确地、正式提出党报党性原则的是列宁。
列宁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办党报的准则,明确地把按照党的纲领、策略原则和党章办报规定为党报的党性原则。
列宁同时强调发表意见的自由,提出了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著名原则。
(2)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3)邓小平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4)江泽民反复强调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一贯的基本主张:“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5)胡锦涛强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6)习近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①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②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③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特 写)【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特 写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特写概述1.特写的定义特写,又称特稿,是西方各新闻媒介尤其是报纸、杂志上一种重要的报道体裁。
特写是指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旨在给读者以精神享受,并使他们对某件事、某种情况或对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有所了解。
2.特写的特点(1)创造性 特写的定义特写概述 特写的定义 特写与新闻的区别 从体现新闻价值角度出发 特写的种类 从题材角度出发 从特写的诉求重点划分 导语特写的结构与写作 结尾 正文特写写作原则 特写允许记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和新闻意义熔于一炉,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主观性写作个性色彩浓重,有些直接用第一人称来写,记者在稿子里糅进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3)知识性使读者了解到被纯新闻报道所忽略的一些情况或生活的某个侧面。
(4)趣味性特写是关于人们兴趣所在的事。
(5)耐压性大多数特写没有截稿压力,记者有充裕的时间推敲,甚至反复修改,直到达到最佳质量。
2.特写与新闻在选材和写作侧重上的区别(1)选材与处理①新闻作者只选取直接与主题相关的事件,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处理这些素材;②特写作者侧重人情味的角度,以主观的方式处理它们。
(2)写作①直写新闻注重报道的全面性与完整性;②特写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典型而精彩的片断。
(3)特写与新闻的联系①有些事件既可写成直写新闻,也可写成特写,由报社的编辑方针、已有稿件的性质来决定写法。
②有的内容介于新闻与特写之间,是用特写方式处理的新闻。
③特写有时被用来作为重要的直写新闻的补充,有时则作为版面的点缀。
二、特写的种类1.从体现新闻价值角度出发(1)新闻性特写①新闻性特写,是指对当前公众感兴趣的事件或形势所写的时效性很强的报道,旨在把事件或形势用具有人情味的语言加以报道,并使读者对这一事件或形势产生感情上的联系。
②侧记和花絮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新闻性特写。
a.侧记是与主要消息(或深度报道)有直接关系的特写,通常与主要消息刊登在同一版上或与消息同一天见报。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第七章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新媒体持续冲击⼤众传媒以⼿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拥有三⼤传统媒体⽆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给传统⼤众传媒带来强烈冲击。
(1)在中国,报纸发⾏量下降,营业收⼊下降,利润下降;报纸出版的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及营收、利润全部负增长。
(2)⽹络视听节⽬如⾬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夺去电视⼤批忠实观众。
(3)伴随着受众的转移,⼴告投放也跟着转移,纸质媒体的⼴告受到冲击最⼤。
许多报纸⼊不敷出,倒闭、缩编、上线、裁员成为基本选择。
对此,“媒体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共同⽅向。
⼆、新闻⽣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1.传统媒体的新闻⽣产传统媒体的新闻⽣产是⼀群训练有素的专业(职业)新闻⼯作者(记者、编辑)⽣产,⾯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或者说是⼀个机构(报纸、⼴播、电视)⾯向社会⽣产、传播信息。
2.新媒体彻底打破了新闻⽣产的垄断格局新闻⽣产从专业化⾛向社会化,导致新闻⽣产从理念到模式发⽣巨⼤变⾰。
(1)在重⼤事件尤其突发性事件中,在第⼀现场、第⼀时间发出新闻的往往不再是记者⽽是事件的当事⼈、参与者或现场亲历者。
传统媒体之间“第⼀时间”的竞争不复存在,不得不改变报道模式,⽐如深度追踪报道、深度解读报道等。
(2)许多事件、许多真相被新媒体揭开。
(3)⼀系列新的新闻⽣产模式逐步成型。
主要流⾏的有:①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户⽣成内容),受众通过互联⽹发布⽂字、图⽚、影像等发布资讯和观点,相关媒介组织通过各种⽹络(如博客、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抓取相关信息编辑成完整新闻加以报道。
②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最著名的莫过于维基百科,突发事件⼀旦发⽣,⼀两个⼩时内维基百科依据⽹民上传的信息编辑出⼀个页⾯,⼀条最初的新闻,⼀两天内可能有数百次上千次编辑,更新程度远胜任何新闻媒体。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 闻)【圣才出品】
第二章新闻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的基本特点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向人们传递世界的最新变化。
2.新闻真实、迅速的意义(1)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新闻媒介归根到底是依靠新闻的真实和迅捷来吸引受众。
在新闻报道的速度上,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是以分、秒甚至零点几秒来计算的,这正是新闻特征的表现。
(2)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迅速对新闻工作者素质的要求:①必须诚实、公正和严谨;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3)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人类对于传播工具的选择归根到底是由新闻的特性所决定的。
一切适合新闻特性的传播工具都可被人们采用并且可以经久不衰。
二、两种新闻定义(1)定义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2)共同点: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
(3)区别:定义①中新闻是(一种)报道,表达出新闻的形式;定义②中新闻是(一种)信息,表达出新闻的实质。
(4)报道、分析、判断三个概念的区别①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可以查证的事实”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有据。
②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③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作的结论。
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三、新闻本源1.新闻本源的含义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2.新闻来源(1)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
(2)在新闻报道中,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介都明文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在中国,也已有相当一部分,尤其重要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1)形式:用火作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1)社会条件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 绪论第一节新闻学新闻学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内容:新闻理论(理论),新闻史(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应用),媒介管理与经营(应用)新闻学的形成: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第二节新闻学与新闻工作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却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2、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3、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四种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党报理论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主要观点:1、报刊独立自主,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和政府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主张,报刊是独立自主的,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来保护新闻自由,为新闻媒介的采访、发布新闻提供种种方便。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资产阶级的理论先驱们从权力相互制衡的原则出发,认为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间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外,公众舆论无疑也是约束权力的一种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 客观报道
1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
(1)注重事实
①客观报道最基本的特征。
②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领域的自然延伸。
③其理论前提是新闻传播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客观是新闻商品的必备特性。
(2)事实和观点分开
①客观报道强调以事实为主体,但不可能完全避开由事实而引发出的观点。
注重事实
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 事实和观点分开 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 准确
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清楚 简洁 平衡
基本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 长处 弊端
客
观报道
②客观报道要求将事实与观点分开,强调让受众明确报道中哪些是基本事实,哪些是由基本事实引发出的观点、意见。
③切忌将观点与事实混为一谈,将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充作基本事实误导受众。
(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
客观报道通常被称为“非个性化报道”,即在报道中记者不应以任何方式表现自己。
对记者的要求如下:
①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选择事实,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
②尽量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理,应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③报道不得感情用事。
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
二、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1)准确
准确是客观报道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
报道者必须保证叙述的一切事实准确无误。
原因如下:
①诚实地揭示真相是公众对大众传媒的最基本期待。
②大众传媒的报道如果丧失准确性,必然丧失公众的信任感,社会服务最终无效。
③新闻从业者自觉追求报道的准确性,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2)清楚
①保持简单。
应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有效地传递观点和事实。
②避免各类行话术语。
新闻从业者应使用能为普通受众理解、接受的语言。
③详细和精确。
这是对叙述事实的要求。
(3)简洁
①抓住要点。
②避免事实叙述的重复,用词重复。
(4)平衡
①要求记者撰写报道时给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以平等的权利。
②平衡意味着公正,记者在报道中应尽量照顾到来自各方的观点,避免任意站在争论的一方,这样才能保持新闻媒介的客观立场。
三、倒金字塔结构
1.基本特点
(1)把最重要的写前面,下面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程度依次写下去,即越是重要的越写在前面。
(2)一段只写一个事实。
(3)全部陈述事实,记者不发议论。
2.长处
(1)可以写得快。
使记者有一种固定的写作模式,不必再为新闻结构苦思,可以写一部分送排一部分。
(2)可以快编快删。
记者一边写稿,编辑一边处理导语和标题;删节时,可以不再看
全文,从最后面一段一段删去,不会影响全文。
(3)可以快读。
读者无须从头读到尾才得要领,读到哪里随时可以停住。
3.弊端
没有生气,没有文采,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名词解释
客观报道
二、简答题
1.简述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
2.简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3.简述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客观报道
答:在新闻领域中,客观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报道形式和写作原则,它是客观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具体体现。
客观报道的意义在于确立新闻文本的独立性及新闻行业的专门化。
客观报道之所以如此重要,根本原因是这样的工作观念和报道形式契合了新闻传播的特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客观报道的基本特征。
答:(1)注重事实
这是客观报道最基本的特征。
注重事实是客观性原则在新闻写作领域的自然延伸。
其理论前提是新闻传播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客观是新闻商品的必备特性。
事实本身对新闻报道而言是最重要的,事实是新闻信息的主体。
新闻报道的客观,实际上所要求的是报道与事实的相符,客观报道就是试图通过真实地呈现事实与摹写事实。
(2)事实和观点分开
①客观报道强调以事实为主体,但不可能完全避开由事实而引发出的观点。
客观报道要求将事实与观点分开,强调让受众明确报道中哪些是基本事实,哪些是由基本事实引发出的观点、意见。
切忌将观点与事实混为一谈,将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观点充作基本事实误导受众。
②在客观报道中,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交代清楚观点是由何处发出的,这样可以使受众充分了解这些观点的主观性及主观性从何而来。
(3)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
客观报道通常被称为“非个性化报道”,即在报道中记者不应以任何方式表现自己。
对记者的要求如下:
①不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偏好为标准选择事实,避免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了解、认识。
②尽量避免在报道中作判断和推理,应在事实的自然叙述中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
③报道不得感情用事。
避免感情用事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报道中少用形容词和副词,多用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动词。
客观主义理论认为,新闻的最终目的是忠实地传递信息,记者或编辑的个人观点应由社论或专栏文章来加以阐发。
因此,客观报道中不得掺杂报道者个人观点和意见。
2.简述客观报道的写作规则。
答:(1)准确
准确是客观报道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
报道者必须保证叙述的一切事实准确无误。
原因如下:
①诚实地揭示真相是公众对大众传媒的最基本期待。
公众认为大众传媒有责任准确地传播信息。
②大众传媒的报道如果丧失准确性,必然丧失公众的信任感,社会服务最终无效。
③新闻从业者自觉追求报道的准确性,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价值。
记者应该有一种开放的观念,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意见,倾听那些他们本人不赞成的想法。
要尤为注意细节的准确。
同时凡不是记者亲自看到的,一定要指出消息来源。
(2)清楚
①保持简单。
应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记者和编辑应该用简单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结构。
不应以自上而下的姿态与受众谈话,而是尽可能有效地传递观点和事实。
②避免各类行话术语。
记者必须是翻译家,必须能清楚地理解各类行话术语,然后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