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雁门太守行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史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也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背景透视

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据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李光颜曾率兵援救抵御。元和十年(815),李光颜身先士卒,冲出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一些材料记载推测,这首诗可能写的就是李光颜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状况。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堂探究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2.“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5.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课后练习

战争历来是残酷的,在很多的诗词歌赋中都有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尤其是边塞诗。请同学们看看这些诗人是如何描绘战争场景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课堂探究

1.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敌军来袭比作黑云压城,突出了敌军的多和来势凶猛。

2.一个“开”字表现了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3.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了苍凉、悲壮的气氛。

4.写出了战士们执戈前驱、不惮危难的精神状态。

5.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主题是赞扬将士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