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探讨

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0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务必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取得明显成效。调整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工作。在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又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密不可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贷结构调整,既是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依托经营环境的变化,制定切合实际、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公司金融业务战略。

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了解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是商业银行依托宏观经济环境、制定公司金融业务战略的前提条件。

产业结构是一种要素配置载体,反映了自然资源、资本、劳动、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现状和分布趋势。最近二十年来,发达国家产业基本实现了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的产业布局。1987~2007年间,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和

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5.4%升至30%~40%。我国在技术积累、创新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处于劣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配套环境较差,要素流动不畅,制约了产业升级过程。我国可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重点完善与结构调整相关的硬件以及信贷、价格等软件基础设施,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宏观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系一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实体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大致圈定了银行信贷的投放分布;同时,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摆布,也会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着《国富论》中指出:“慎重的银行活动,可增进一国产业”。经济学大师熊彼特也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进一步论证道:“银行通过提供信用,将社会储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再分配,从而促进产业升级”。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把货币信贷提升到对经济具有“第一推动力”的作用。

其次,经济发展史上,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强健的例子屡见不鲜。特别是后发国家。日本的产业政策久负盛名,二战后40多年中日本银行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安排信贷投向,有力地推动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德国制造业的发达,也与德国银行业持续地提供中长期信贷密不可分。韩国银行业对电子产

业数十年的信贷倾斜政策,造就了诸如三星、LG等一批名闻遐迩的国际电子品牌。一个反例是英国,其银行业长期偏爱贸易融资、忽视产业融资,不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使英国错失了产业转型的机遇。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1979年小平同志提出“银行应该抓经济……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此后,我国银行业改革拉开序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家电业的繁荣,90年代加工出口产业的发达,都受益于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2003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基于盈利和避险目的,商业银行提前布局有潜力的产业,并不断从夕阳产业退出,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1991~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信贷比例增长率每增加1%,该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会增加0.14%。例如,“煤电油运”是我国的瓶颈产业,2005~2009年间大量银行信贷超前投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我国经济的城镇化发展相适应,银行对安居工程、商品房等房地产业的贷款也大量增加。这些行业的信贷占比均远高于其产值的GDP占比,信贷支持力度超前,大大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战略,需全面把握银行经营管理精髓。衡量银行经营管理的指标数量众多,但归根结底不外乎十组三十个关键元素(见表1)。透彻理解和把握业务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这十组元素,是制定良好公司金融战略的思想基础。

表1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十组三十个关键元素

商业银行是全社会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对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起着枢纽作用。同时,银行作为高杠杆运行的企业,其财务稳健性举足轻重,备受监管部门和民众的关注,成为第一要素。反映银行财务稳健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资本充足率,普遍认可的底线是8%,今年银监会将其提高到了11.5%,国际上最高至15%,更高比率造成资本的浪费;另一个是资产负债率,一般企业的警戒线为60%左右,银行可高达90%左右。由此可见,资本、资产、负债作为计算这两大指标的基础数据,也就成了反映银行经营稳健性最基本的三个元素,是监管当局和社会公众比较关心的数据。同时,作为服务性企业,客户是银行的核心资源,服务客户的能力也是银行最根本的竞争力,这就涉及到两类指标,即客户服务指标(客户、产品、渠道)和客户分类指标(公司客户、个人客户、机构客户)。

客户服务的效果最终会反映到业务发展上,引出了业务发展量的指标(规模、速度、份额)和业务发展质的指标(结构、质量、效益)。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职能部门的支持和保障;职能部门有前台、中台和后台之分,而其职能发挥则离不开风险管理、内控和科技。

再深入到银行更为核心的层次。分析银行的经营管理,除了有形的指标外,还有一些无形的指标,如银行软实力指标、核心竞争力指标和人力资源指标。软实力指标包括品牌、文化和创新三个方面。软实力的实现有赖于银行战略、机制和流程:战略是商业银行的根本和方向,至关重要;机制问题比较直观一些,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绩效考核改革等都着眼于机制问题;流程则具体到操作层面,是战略和机制顺利运行的保障。最后,员工队伍、人才以及核心领导这几个人力资源指标,永远是最关键的,是银行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

上述十组三十个关键元素涵盖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尽管不同风格的银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围绕这三十个关键词来开展工作、谋划金融战略和进行日常经营管理的。

为确保公司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除考虑宏观环境和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等基础性因素外,还要将公司金融业务放回至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考察公司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考察业务的具体特征。

首先,我国所处的重化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发展阶段,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强劲,决定了公司金融业务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有三大块,即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存在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三大块业务中,公司业务利润贡献最大,个人业务次之,资金业务第三。根据国外银行经验,对于一个成熟的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利润占比一般不高于50%。在我国,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利润贡献普遍超过50%(见表2)。

表2 四大银行业务利润构成情况

公司金融业务利润占比偏高的结构,表面上与银行本身的经营特点有关,深层次则是社会经济环境制约的结果。个人业务的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密切相关。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财富的增加,个人金融业务绝对额会越来越大。根据经验数据,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0~7000美元时,银行的个人业务会有大发展,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