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前言

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是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依质定价,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七十年代,有的省市就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主要用于指导粮食收购依质定价和作为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这些工作分散、不系统,没要形成整体效益和有效的信息资源,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了规范我国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经过近八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方案的推广实施,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标准,使在全国范围内把局部的有效工作整合成全局性的工作,使个别资料形成整体资源,使传统的手法转变成科学的方法,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粮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启动的,项目编号为-T-449。该标准的起草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该项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首先,我们汇集有关省近几年来的品质测报方案,结合国家粮食局的方案,编制了标准的草稿。在2008年7月17日于武汉召开的收获粮食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暨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研讨会上,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在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送审稿》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

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的。

三、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封面

(2)前言

(3)标准主体内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技术规程(包括工作业务流程、样品采集、样品包装、样品传递和保存、完成时间等)、检测技术方案(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数据处理)、采样单和数据上报表格。

2、术语及定义的确定依据

本标准中对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小麦品质测报、初级样品、二级样品、三级样品、送检样品、样品代表数量、降落数值、沉淀值、粗蛋白质、湿面筋、吸水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烘焙品质等术语,按近几年开展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国家粮食局及有关省份方案中的描述及含义进行了定义,有些术语和定义采用GB1351—2008、GB/T17892—1999、GB/T17893—1999中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3、关于分类的确定依据

根据工作目的和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4、关于技术规程的确定依据

为了使该规范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在技术规程中对工作业务流程、样品采集中的采样人员、布点原则、采样时机和地点、采样方法、采样单填写、样品的包装、样品的传递和保存及完成时间进行了规定。

采样人员:只要求经过专门培训,即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样品采集方法的培训,就可承担。

采样布点原则:主要是按调查区域内小麦种植面积(或产量)权重,合理选择采样区域和设置采样个数,所选采样区域的小麦种植面积(或产量)应覆盖调查区域内小麦种植面积(或产量)的60%以上(以县计),所采集的样品应能反映调查区域当年小麦的整体情况,根据规模化种植和调查目的,可适当调整采样量。根据采样区域内的地形特点、土壤条件、气候、作物长势等具体情况,尽可能按等距离均匀分布原则设置采样点(每县可按等距离原则选择3-5个乡,每个乡选择5-10个自然村作为采样点),每年的采样点应相对固定。

采样时机和地点:主要以农户样为主,应在小麦成熟收割后立即进行,一是收获质量调查要及时,以指导收购定价;二是在农户处才可能保证品种的纯度,才能保证品质测报对品种品质监测,指导生产的意义。

采样方法:规定统一的采样模式,以利于操作的一致性,同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单填写:规定相关信息,以利于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质量、品质信息的发布。

样品的包装:统一规格和型式,以便大量样品的收集和识别。

样品的传递和保存:主要要求保证样品储藏、传送时,要保证样品的原始性。

完成时间:由于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对生产和粮食依质定价具有指导意义,该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收获质量调查要求在小麦大规模收购前完成,品质测报最迟应在稻谷收获后3个月内完成。

5、关于检测技术方案

检测技术方案分为: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仪器、数据处理。

检测项目:依据相关国标确立。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的检测项目主要依据GB1351—2008、GB/T17892—1999、GB/T17893—1999 中规定的项目进行测定。

检测方法和仪器:主要以国标规定的方法和规定的仪器为主,同时可采用快速法如近红外测定仪等,但快速法要与国标法比对,以进行校正。

6、关于采样单及数据上报表格确定依据

为了便于统计分析,主要以国家粮食局近几年下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的表样为蓝本。

四、技术经济论证及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通过科学的、规范化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发布准确、权威的品质测报信息,供广大分散的农户在选种时作出科学的选择,减少粮食生产和经营的盲目性,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使粮食种植品种不断优化、统一,从而实现粮食种植品种的区域化和规模化,保证粮食加工原料质量的稳定、均匀。与此同时,品质测报信息,可使粮食加工企业获知不同质量和品质的粮源在何方,为粮食的不断加工寻找到合适的粮源。优质专用品牌小麦种植的区域化、规模化,可促进小麦名牌产品的产出。河南省连续七年开展小麦品质测报,优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1年为 1672万亩;2002年为2200万亩;2003年为2600万亩;2004年为2900万亩;2005年为4000万亩;2006年为4900万亩;2007年为5200万亩。促进了河南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近几年小麦产量和优质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巩固了河南小麦主产省的地位,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参考的国际标准

略;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