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摘要:本文分析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开设综合性实验、转变教学方式、完善考核方式等改革思路和措施,并提出从理论教学课程中分离出实验课,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实验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验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较理论更加丰富、直观,因此实验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2],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是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极强的实践性。
该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笔者近年来对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改革。
1 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1.1 教学课时较少,教学内容老化虽然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仍然不足。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课程共设38个学时,其中实验课时仅为8学时,远不能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验教学内容老化,多数是单一的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如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紫外诱变剂致死率计算,缺少综合性、研究性。
1.2 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然后学生动手操作。
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内容不经思考和理解,按部就班地被动操作。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教学评价不科学、不全面实验教学质量涵盖科学探究的态度、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3]。
长期以来实验课教学一般以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质量作为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法激励学生思考和实践,造成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不消化实验内容,不积极动手操作,篡改实验数据,编制实验报告等现象比较普遍。
浅谈如何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培养 的细菌有些具 有危 害性 , 部分 菌株具有 传染性
和 致病性 , 果 没有 得 到及 时正 确 的处理 , 可 能 如 很
验课 的基 础地 位显得 尤为突 出。为此 , 笔者 从转 变
教学观念 开始 进行 了以下几点 改革尝试 , 以适应人 才培 养 的需 要 。
维普资讯
2 0 年 6月 08 第2 6卷 第 3 期
龙
岩
学
院
学
报
Jl e i n
2 0 0 8
J OUR NAL OF L ONG YAN UNI ERS T V IY
Vo _6 No. l2 3
浅谈如何提高《 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质量
.
周孝琼 , 陈小红
福建龙岩 34 0 ) 6 0 0
( 龙岩 学院生命科 学学院
摘要 : 在微 生物 学实验 教 学 中, 过转 变教 学观念 、 强实验 室的建设 与 管理 、 通 加 改革教 学方式 、 革新教 学手段 、 开设综合设 计性 实验 、 制订 实验考核 制度等措 施 , 高其教 学质量 。 提
部就 班地操 作 , 学生缺 乏主动性 和创造 性 。但 随着
室建设资金的投入 , 保证微生物 学实验 的正常开设 。
3 加 强 安 全 防 护 意 识 微 生 物 实 验 课 所 采 用 的标 本 、使 用 过 的器 材 、
高 等教育 改革 的深入 , 社会 对高层 次人才 的需 求增
且 阻碍 了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因此 , 不断加大 实验 要
础, 是微 生物学 理论 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 的桥 梁 。在 我校 , 去 由于 条件 限制 和观念 制 约 , 多师 生认 过 很 为它 是理论课 的依 附或补充 , 对其不 够重 视 。在 实 验教 学 中教 师也往往 处于 主动地位 , 先是 系统 全面 地讲 解 实 验 , 至全程 进行 示范 , 后要 求学 生 按 甚 然
以工业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以工业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康小虎;孟宪刚;田永强;任爱梅;薛林贵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12(029)008
【摘要】现代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以工业微生物操作技术为主,介绍了以工业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改革.从建设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166-167,181)
【作者】康小虎;孟宪刚;田永强;任爱梅;薛林贵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J], 杜翠红;刘静雯;邱晓燕;林静瑜
2.药学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实践思考 [J], 吴迪;焦雪;令狐浪;袁泽利;何芋岐
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创新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J], 付畅;关旸;崔继哲;弭晓菊
4.富有武陵山地区特色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以湖南医药学院为例 [J], YANG Yang;DENG Wei-feng
5.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J], 李官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9 8 学 效 率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 作者简介]林 晓珊 (9 2) 女 , 1 7 一 , 工程 师 。
程组 织形 式 , 断 完善教 学模 式 和体 系 不
( )课 前 明确 实验课 程 的安 排 , 高课 程教 一 提
*广东省精 品课程建设项 目( 项编号 G 2 0 0 1) 华南理工大学南 校区教学质量建设项 目( 目编号 Y1 82 0 。 0 N9 7 2 a ; 项 0 0 4 )
论 课 程 。 我 们 继 承 传 统 , 重 基 础 技 能 的训 练 , 化 课 程 组 织形 式 , 断 完 善 教 学模 式 和 体 系 的 同 时 , 注 优 不 我
们 不断开拓创新 , 增强实验 的综合性及设计 性, 深化 工业微 生物学实验教 学 改革 。
[ 关键词] 工业微生物学 ; 综合设计性实验 ; 教学 改革
有 坚实 的专业基 础 、 立 的 动手 能 力 和 活 跃 的创 独
新 思维 的人 才 为 目标 , 们在 继承 传统 , 我 开拓 创新
中不 断深 化教 学改 革 。
一
、
继 承传 统 。 重 基 础 技 能 的训 练 。 化 课 注 优
工业 微 生物学 实 验作 为工 科 院校 的专 业基 础 技术 课程 , 微生 物学 教 学实践 重 要环 节 , 是 它将微
Te c i f r o nd s ra ir b o o pe i e t a h ng Re o m fI u t i lM c o i l gy Ex rm n
Li a s a ,Z a g Yi n Xio h n h n ,Ya g Ru e n d
Ab ta t s r c :Asa p o e so a e h i u o r c ia p l a in,t eo e a i n t an n fi d s ra c o r f s i n lt c nq ef rp a t l p i t c a c o h p r t r i i g o u ti l o n mir — b o o y e p r e s i o t n q a l o t e t e r tc l e u a in Ba e n t e b sc s i r i i g il g x e i nti mp r a t e u ly t h h o e ia d c to . m s d o h a i k l t an n l mo e i r d to a e c ig,s m ec mp e e sv n e i n n x e i n sh v e n id c d t d f d ta i n l a h n n i t o o r h n ie a d d sg i g e p rme t a e b e u e o mo i n y a d i r v h x e i n e c ig s se n mp o e t e e p rme tt a h n y t m. As a r s l ,t e i n v t n a d p a t a p l a in o - e u t h o a i n r c i la p i t fi n o c c o n d sra c o il g x e i n a eb e mp a ie . u t ilmir b o o y e p r me th v e n e h sz d Ke r s n u t i l c o i lg y wo d :I d s r r b o o y;C mp e e sv n e i n n x e i n ;Te c i g r f r a mi o r h n ie a d d sg i g e p rme t a hn eom
090207工业微生物学
《工业微生物学》课程(090207)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工业微生物学课程代码:09207学分与学时:4.0学分,72学时;(理论课3学分,54学时;实验课0.5学分,1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科)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微生物学的完整基本知识,包括工业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等: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冇、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向学生展示工业微生物在现在发酵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和环境工程等方而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使所学基本理论更好结合生产实践。
在教学中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学时安排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1.突岀四性: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应用性2.多种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授课内容、图表、照片、结论式条文展示出来,把原本活生生的微生物还原其本来而貌,触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加深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和掌握;每章节重点、难点的提示、章后小结,少而精,使学习者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活跃、知识丰收:3.理论与实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对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影响,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微生物的分类、鉴泄和命名,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勒于思考,勇于实践,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重点与难点: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科发展历史中几位重要的奠基人物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生物的几大共性特征。
一、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命名及分类依据和方法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人物四、工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第二章重要工业微生物种类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工业微生物包括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霊菌、酋菌蓝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形态、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生活特性、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认识微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引言: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领域的微生物,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命周期、培养和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节关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和识别方法,并能熟悉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微生物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基本实验器材;2. 细菌营养琼脂、琼脂平板等培养基;3. 青霉抑菌剂等抑菌剂。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b. 准备好细菌营养琼脂和琼脂平板,并进行无菌处理;c. 检查抑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2. 培养常见细菌:a.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菌悬浮液滴在琼脂平板上,轻轻摇动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b. 将平板培养基倾斜固化,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观察和识别微生物:a.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细菌样本,记录下其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颜色等细节;b. 根据已有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图谱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c. 制作菌液鉴别板,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抑菌剂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培养器材的无菌性;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相关实验器材,做到彻底无菌;3. 在观察和识别微生物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录准确的特征和数据;4. 实验结束后将菌液鉴别板焚烧处理,防止细菌外泄。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们完成实验后应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可以对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进行比较,总结不同细菌的培养特点和识别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结论:本实验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让学生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培养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微生物实验》全套教学课件
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实验室安全制度及应急措施 实验废弃物处理与环保要求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常用仪器设备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方法
接种与分离纯化技术
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测定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 数据统计分析与图表制作 • 实验报告撰写与学术交流技巧 • 以上内容涵盖了微生物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数据处
0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操作步骤
详细阐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果判定等。
其他免疫学技术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免疫印迹技术
介绍Western blot等免疫印 迹技术在微生物蛋白质检测和
分析中的应用。
免疫沉淀技术
探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在研究 微生物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
详细阐述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的 制备、荧光素标记抗体的选择和使用、荧光信号 的观察和记录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与操作
0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
解释抗原或抗体与固相载体结合后,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物
结合,加入底物后产生颜色反应的检测原理。
0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类型
介绍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等不同类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定期观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并观察菌丝、孢子等微观结构。
接种与培养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待观察的真菌 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适宜的温度和 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专业学号姓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二O一五年月实验目录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手绘出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个体形态图(或拍照),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 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方2.实验器材一、实验步骤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置步骤2.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能否用同一种培养基?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基有何异同?(2)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值?所有微生物培养基最适pH值是否相同?(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 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 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开盖取物?(4)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计算七、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时, 为什么要把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保温?2.分离微生物的目的是什么?用稀释分离法, 怎样保证准确并防止污染?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为何每区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烧干净?为何第四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和第二区重叠?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七、思考题: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为什么?2.荚膜染色中, 1%结晶紫染色后为什么用20%硫酸铜冲洗, 而不能用水?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名称(英文)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 33101079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 1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王伟编著,中山大学自编教材,2010,1)2 《微生物学实验》(杨文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 《微生物学实验》 (第三版)(沈萍范秀容李广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是否独立设课是√否学时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 1。
5实验学时 54 实验学分 1。
5开出时间二年级五学期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基地班)、生态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逸仙班(生物方向)先修课程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生命科学、海洋生物学、医药学及环境科学类各个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和实验必修课.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和经典的实验方法,树立微生物学工作的无菌意识,体验规范化的操作要领;同时肩负起一定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责任,为从事生命科学的各项研究和应用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整套独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规范化操作。
微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微生物实验技术体系的出现和不断创新息息相关,这种技术重要性较之其它同类学科更为突出。
与此同时,微生物经典技术已为其它的相关学科广泛应用并引起革命性的突破,成为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微生物学实验》是独立于微生物学理论课之外的实验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为主.以全面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为课程指导思想,以技术学和对技术的掌握为中心,围绕技术、综合和创新(开放性实验)三个要素设计课程内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和无菌规范操作的意识,强化实验考核手段。
2024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加强实验人员设备操作培训,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减少人为损坏和 误操作。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制定
化学品分类储存
按照化学品性质分类储存,设置易燃、易爆、剧毒等专用储存柜, 确保化学品安全。
领用与审批制度
建立化学品领用审批制度,严格限制化学品使用量和用途,防止滥 用和浪费。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应急预案,配备相应应急设备和器材,提 高应急处置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
一本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涵盖了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对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也有 很好的参考价值。推荐理由:通俗易懂,步骤详细, 有助于培养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专业期刊杂志订阅建议
要点一
《环境微生物学报》
国内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 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了解国内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动态的重 要渠道。订阅建议:定期浏览期刊官网或邮箱订阅,获取最 新论文和研究进展。
操作考试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考察其实验 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能力,占比30%。
3
面试环节 针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进行 面试评估,占比20%。
成绩反馈机制建立和实施
及时反馈
每次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操作技能进行评分,并通过 教学平台或课堂公布成绩,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验相 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分析软件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 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实验结果。
04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Chapter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占比
实验报告质量
工业微生物学应用型实验教学与改革初探
一
完善 实验教 学模 式 。 改革实验 教 学 内容
验内容 , 如无 菌操作技术 、 接种 和分 离技术 、 培养技术和 细 菌、 放线菌 、 酵母菌 、 霉菌 4大类微生物培养观察技术等 , 实
验选题 由教师提供 或学生 自拟 , 学生选 定课题 后要完成 从 实验步骤的设计 、 实 验准备 和实 验过 程 的每一 步 , 并 以论 文格式提交实验报告 。
设计性试验分组后 , 选一 人为组 长 , 其他 人 明确分工 。
课前围绕实验 主题 , 通过讨 论 、 查资 料 、 完 善实 验细 节 、 确
定实验方案 , 准备器 材 、 检查 实验条 件。在实验 实施前后 , 重点强调人 人参与 , 培养学生 的动脑 、 动手 能力 、 独立操 作
先 导课微生 物实 验技 术还辐 射 到生物 化学 、 分 子生 物学 、
基因工程以及发 酵工 程等课 程 的实践 教学 中 ’ 。然而 ,
1 组 。通过基本实验 , 使学生掌握光学显 微镜 的正确使 用 、
微生物的形 态 与染色 、 无菌操 作 技术 、 微生 物 的计 数 方法 和大小测定 、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等基本实验技能 。 工业微生 物学实验 的 开设 目的是 培养 应用 型 人才 为 主。 。因此 , 。 以小 课题 的形式 安排 设计 性实 验 内容 , 课题 可 以和老师的科研 项 目相关 , 也 可以是学生感 兴趣 的。例 如食用菌栽培 、 酸奶 制作 、 啤酒 摇瓶 发酵 以 及生物质 能 源 等, 课题 内容必须涵盖工业微 生物学 实验 中必须 掌握 的实
工 业 微 生 物 学 应 用 型 实 验 教 学 与 改 革 初 探
李会 东 , 金元 昌 , 李玉峰 , 张大为 , 张 洁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所属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32 学时1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操作、能够真正认识各种不同的微生物,从而有利于对微生物学中其它生物学规律的学习掌握,而且能熟练掌握不同微生物的制片染色及观察方法及微生物其它生物学规律中研究中所用的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教学要求每人一台显微镜机,独立或协作工作,完成相应的实验任务。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要求任课老师认真讲解实验课理论部分内容,认真重复演示实验课中的实际操作部分;(二)要求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和设计,能独立完成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术技能的训练。
四、实验考核方式考查,考查成绩=考勤成绩+课堂成绩+实验报告成绩。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常用器皿的洗涤(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实验器皿的种类及其洗涤方法;(4)主要仪器:各种微生物培养所需要的器皿等。
实验项目(二): 细菌三形片的观察(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熟练使用显微镜,尤特别是油镜得使用2. 观察细菌常见的三种形态了解微生物的基本形态(4)主要仪器:双目光学显微镜、装片实验项目(三):培养基的制备(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以及培养基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功能;2. 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高氏Ⅰ号培养基的制备和PDA培养基的制备。
(4)主要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鼓风干燥箱、超净工作台、电磁炉、电炉、紫外照射灯、培养基分装器等。
实验项目(四):消毒与灭菌(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 了解几种主要的加热灭菌方法;2.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微生物学实验是配合微生物教学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学科前沿接轨。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 掌握观察、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2. 掌握常用微生物的染色方法,进一步掌握植物病源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植物病源细菌、真菌的形态、大小及二者之间的差别。
4. 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自行设计微生物实验。
5. 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鉴别植物病源微生物。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分记录考试成绩。
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学生的实验成绩应以平时考查为主,一般应占总分的70%,其平时成绩又要以实验实际操作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为复习和巩固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对学生作补充了解,也可举行一定的实验操作考试,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考核,都必须按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实际实验工作能力的强弱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因此,最终的集中考试结果只能占总成绩的30%。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一)优秀(很好)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微生物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
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
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
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
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
有30%掌握得不好。
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
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工作作风较好。
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图、或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
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
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五)不及格(很差)盲目地“照方抓药”,只掌握50%的所学实验技能。
有些实验虽能作,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
工作忙乱无条理。
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
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果,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
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四、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毕,应用专门的实验报告纸,根据预习和实验中的现象及数据记录等,及时而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编号)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主要试剂和仪器列出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
(四)实验步骤应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步骤流程。
(五)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应用文字、表格、图形、将数据表示出来。
根据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出分析结果并进行有关数据和误差处理,尽可能地使记录表格化。
(六)问题讨论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和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尽可能地结合分析化学中有关理论,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微生物学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1 细菌的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验证性必做生物类 42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验证性必做生物类 43 植物病源微生物的形态观察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4 植物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5 植物病原菌物一般形态和接合菌门真菌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观察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6 担子菌门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7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8 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综合性必做生物类 49 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菌的生理分化设计性必做生物类 4六、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实验一细菌的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1、目的、1)掌握显微镜油镜正确使用方法;2)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3) 单染色法注意固定时不能烤,水洗水流不宜大急;4)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的程度;涂片要薄,否则影响脱色;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掌握好染色的时机。
2、内容、材料和方法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所谓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使其着色。
例如,美蓝(亚甲蓝)实际上是氯化亚甲蓝盐(methylene blue chloride,缩写为M B C);它可被电离成正、负离子:M B C→methylene blue++chloride-带正电荷的染料离子可使细菌细胞染成蓝色。
常用的碱性染料除美蓝外,还有结晶紫(crystal violet)、碱性复红(basic fuchsin)、番红(又称沙黄,safranine)等。
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荷,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
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染色前必须先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使细胞质凝固,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应尽量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的主要步骤是先用结晶紫进行初染;再加媒染剂--碘液,以增加染料与细胞间的亲和力,使结晶紫和碘在细胞膜上形成分子量较大的复合物;然后用脱色剂(乙醇或丙酮)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凡细菌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剂的颜色(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被脱色后又染上复染剂的颜色(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实验步骤(一)细菌的简单染色1、涂片在洁净无油腻的玻片中央放一小滴蒸馏水,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将涂片于空气中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以免菌体变形。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待玻片冷却后,再加染料;4、染色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于菌膜部位,染0.5-1min。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洗瓶中的自来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盖在涂片部位以吸去水分(注意勿擦去菌体)。
7、镜检用油镜观察并绘出细菌形态图。
8、清理实验完毕,擦净显微镜。
有菌的玻片置消毒缸中,清洗、晾干后备用。
(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涂片在一张载玻片上加两滴蒸馏水后,分别涂布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
2、固定将制成的涂片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3、染色⑴初染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⑵媒染滴加(Lugol)碘液,染1-2min,水洗。
⑶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20-25s立即水洗,以终止脱色。
⑷复染滴加蕃红,染色2-3min,水洗。
最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4、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
被染成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 );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
实验二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1、目的、(1)学习并掌握芽孢染色法。
(2)学习并掌握细菌鞭毛染色的基本方法及观察细菌鞭毛的着生情况。
(3)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2、内容、材料和方法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芽孢、荚膜和鞭毛等,对于它们的显微镜检查必须用特殊染色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呈无色透明状)。
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
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还需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再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细菌的鞭毛极细,直径一般为10-20nm,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但是,如采用特殊的染色法,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它。
鞭毛染色方法很多,但其基本原理雷同,即在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它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常用的媒染剂由丹宁酸和氯化高铁或钾明矾等配制而成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实验步骤(一)细菌芽孢染色(1)取菌种分别制片,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