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家和地区解决停车问题的经验

合集下载

【精品】对城市道路路边停车问题分析的研究_毕业论文设计

【精品】对城市道路路边停车问题分析的研究_毕业论文设计

对城市道路路边停车问题分析的研究学生姓名姜硕年级与专业(方向)2009级刑事科学技术(道路交通安全方向)班级(区队) 263区队指导教师王德章对城市道路路边停车问题的分析的研究对城市道路路边停车问题的研究以下全部修改: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机动车开始在我国家庭中普及,使得我国汽车拥有量逐年攀升,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城市交通环境逐渐恶化,给城市交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压力,停车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反响,城市停车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同时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

路边停车是缓解城市停车位匮乏的重要措施,路边停车位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对城市交通通行状况乃至城市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论文为了研究城市路边停车的规划,合理改进路边停车现状,从而促进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同时总结了国内外路边停车规划研究现状,对路边停车的定义,功能定位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我国路边停车的现状问题。

介绍了路边停车管理方法。

最后以沈阳惠工广场附近路边停车为实例,对其路边停车特性及规划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规划意见。

关键词:路边停车;停车问题;管理;规划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treet Parking Research of urban road - street parking problems以下全部修改: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epening the process of city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vehiclebegan to spread in our family, which own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our country automobile, especially in enter after twenty-first Century, city traffic environment worsens gradually, to the city traffic brings more and more serious pressure, the parking problem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repercussions in the city, the park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concern, also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social development.On-street parking is a lack of important measures to alleviate city parking on-street parking spaces,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ffic state and city to city traffic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study city roadside parking planning, reasonable improvement of roadside parking statu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the roadside parking planning, the definition of roadside parking, analysis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our country, summing up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oadside parking. The roadside parking management method. Finally, in the vicinity of Shenyang Hui-gong Plaza parking as an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curb par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planning reasonable.Keywords:roadside parking; parking problem; management; planning目录引言 (1)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我国城市路边停车现状及问题 (2)(一)城市路边停车的含义 (2)(二)城市路边停车场的功能定位 (2)(三)路边停车的产生和影响 (3)(四)城市路边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 (5)三、路边停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5)(一)路边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2][3] (5)(二)路边停车问题的成因分析 (6)四、国内外路边停车现状 (7)(一)国外路边停车的研究 (7)(二)国内路边停车的研究和现状 (8)五、路边停车管理对策 (10)六、实例分析——惠工广场路边停车规划改善意见 (11)(一)通过对惠工广场附近路边停车特性的分析总结如下: (11)(二)改进停车管理,规范停车行为。

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

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

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课程论文(2013—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城市停车难的现象及解决办法摘要:停车难诱发了不少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反过来乱停车行为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停车难”紧跟“行车难”已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关键词:停车难;停车治理。

一、城市市市区停车难的现状随着汽车在百姓生活中的普及,机动车辆数量增多,机动车停车难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在很多城市的行政单位、商务办公场所、饭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车站码头、电影院、医院、风景名胜景区、公园、商业购物中心、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要么没有停车场,要么就是车位始终不够用。

不少车主为了找一个停车位常常开着车在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的找。

要是到了周末,很多的公共场所就更难找个车位。

由于停车问题的不到解决,机动车辆乱停放问题也随之增加。

可以说,停车难诱发了不少车主的乱停车行为反过来乱停车行为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停车难”紧跟“行车难”已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又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停车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停车场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一些车主安法制观念、公德意识淡薄。

有的车主为图方便在停车场门口上随意停车,甚至把车停在了通道上;还有的些车主只顾自己停车,往往一个车占了一个半车位,留给其他车主的半个车位,让后来的其他车主停也不是不停也不是。

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造成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这样的乱停车行为,不仅影响城市交通,也加剧了停车难问题。

二、造成城市市区停车难的原因(一)、硬性规定没有得到落实,停车车位特别是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

国家建设部曾对城市停车场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例作了硬性规定:办公楼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5至4.5个停车泊位,商场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要建2至2.5个停车泊位,普通住宅每100户要有10个停车泊位。

但政府部门对有关市政法律和法规的落实程度不高,对建筑行业的监管上存在漏洞。

大城市停车位需求分析

大城市停车位需求分析
Analytic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forecast studying achievement to some city Of
some area,not only provided the certain theories basis,but have propped up for the plan adminislxative department provides decision-making resolve a city.
First,The article analyses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big city motor stoppage problem producing,and then point out the problem of city creation
2007年3月30日 重庆交通大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07年3月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停车难已 成为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停车位需求分 析是解决停车问题的前提与基础。本文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会给交通管理者提供 一个重要决策依据,对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荽趟缸
只期: p’)年4月5同
指导教师签名:
同期:们年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1立题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数 量迅速增加,导致停车需求迅速增长。而停车泊位的严重不足所引起的动静交通 问题间的冲突,加重了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有动静之分,静态交通就是车辆的停放。过去,当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 较低时,停车问题显得不很突出,对停车问题的研究也没有引起重视。但随着我 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私人小汽车 保有量迅猛增长,停车问题逐渐呈现,并走向尖锐,有的城市或区域“停车难” 比“行车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研究解决停车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 则由于停车难的问题将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社会问题和交通问题。目前,停车难的 问题在我国的所有大城市都存在,已经成为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 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来的。 1.2立题的意义

关于南京市新街口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南京市新街口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南京市新街口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王喆黄天翔郎磊李天泽王都沈乾指导教师:李宏亮(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意义及应解决的问题)内容:针对南京市新街口商业不断发展,车辆增多,停车逐渐变难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目的:对于“停车难”问题,研究出一套可行性方案。

意义:有利于营造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家园,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为共青团员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阶段、时间、任务、方法)12月10日~1月拍照取材(获取第一手材料),寻找新街口地区的“停车难”问题,思考总结出导致这一难题的原因,并小组讨论。

1月10日~2月通过上网,收集报刊等素材(第二手材料),了解社会对此问题的观点,各个国家对”停车难“所采取的措施2月10日~3月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材料),请教指导老师、专家,可向商店保安、司机等有关职业工作者征求意见。

3月10日~4月将有关数据意见建议汇总,整理成案,并参考国外的停车场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议,完成论文并设计出一个合理便捷的停车场场一、调查的数据分析1.请问您是否通常开轿车去新街口?(单选)A.经常 B.偶尔 C从不经我们研究调查小组在新街口及周边地带的详细调查,在题1中给出的数据显示,较多数的人经常开轿车去新街口,因此,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对新街口停车难现象较为熟悉,有自己独到的看法,由此,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可以对停车难这一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也很有利于调查研究的深入开展,更有助于我们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另外仍有近相当多的受调查者偶尔去新街口,本小组访问的对象是私家车司机,而为南京市中心,同时是交通枢纽地带,最大的繁华商业地区与最大的中心商务区的新街口,日流量极大。

理论上私家车主都应该开轿车去新街口,可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私家车主第一次来到新街口时,发现在新街口地区寻找一车位竟如此之困难!以后,他们便会选择其它方式来到这儿。

导致很多人只是偶尔开车去新街口。

如何解决停车难

如何解决停车难

一商业区1、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尽快修订规划与建设标准,保证居民自用停车的刚性需求2、充分盘活现有资源,加强部门协调,尽量挖掘类似城市广场、路侧停车和单位的公共车库等可利用资源,也可尝试错时借道停车,提高道路利用率。

扩大车位供给能力3、如前两项都没有起到作用,就必须用价格杠杆进行需求管理,从而提高车位利用率二居住区造成住宅区停车难问题的原因是诸方面的。

有小区建筑规划问题,有技术设计问题,有开发商利益问题,有土地资源问题等等。

1、挖掘潜力。

多开发停车场地。

新建的小区要建好停车场。

在开发建设时考虑好停车配套问题,必须按照相应标准配建停车位,老的小区可将一些闲置空地开发建设成临时或长久的停车场,充分利用小区内的场地资源以缓解小区内的停车场。

2、加强小区停车管理工作。

在小区里划线定位,统一规划,统一监管,指定停车泊位,营造一种秩序井然、交通方便的生活环境。

3、建设一些透绿停车位。

小区内应提倡种植高杆树木,将树下的土地铺上带孔地砖用于停车,将耐压类草种于地砖的孔中,而不耐压的花草种于墙角或起伏不平的地面上,使绿化与停车有机结合起来。

4、利用好公共停车场。

小区应充分考虑公众停车方便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建设社会化管理的停车场,同时完善停车场的经营机制,大力倡导有车族文明停车。

5、设置一些临时停车点。

以确保小区主要道路通畅为主,对小区内宽度在4米以上的道路,在不影响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允许单边有序停放小形机动车。

——————————————————————————————————(一)、加强规范,出台鼓励政策,多元开发,扩大城市停车位数量1、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严格按照供需要求合理建设停车位,也是确保城市建设中的停车位满足车主需要的必备条件。

其中,对行政办公单位、商务办公场所、饭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车站、码头、大型体育馆、运动场、电影院、医院、福利院、风景名胜景区、公园、游乐园、民居住宅、商业购物中心、服务楼馆、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仓库等场所,应该按有关规定要求和需求配建停车场、停车车位。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

国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经验国外治理都市交通拥堵的体会一、国外制定并实施治理交通拥堵的政策措施1.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减少私家汽车使用频率。

小汽车、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相比较,小汽车运行所需的人均道路面积及停放面积是最高的,因而运行效率最低。

新加坡人通过车辆数年度配额和拥车证两个措施来限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

车辆数年度配额制度实施于1990年。

新加坡政府每年依照道路网络新增容量,制定全国本年度小汽车增量的配额。

配额确定后,通过每月举行的公布招标,由公众竞买〝拥车权〞。

成功的投标者买得拥车证后才可购买新车。

拥车证的价格是专门昂贵的。

假设想拥有一辆排气量在2L以上的汽车,拥车证的投标价格达7万美元,而有效期仅为10年,10年以后必须重新投标购买新的拥车证,否那么所拥有的车就得送往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销毁。

这项政策有效地使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从6%降至3%。

由于新加坡政府的目标是既要减少交通拥挤,又要减少车辆排气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政府还规定,从1992年7月起,所有销售的新车必须配装催化转化装置,如此,购车者又需额外支付1200美元。

同时,小汽车的主人还必须按年度缴纳养路费。

而要购买出租车,同样要进行公布、公平的抽签,只有少数中标者可获得购车的权益,出租车只能使用7年。

丹麦的税收体系也被用于限制小汽车拥有和使用。

拥有私人小汽车所需缴纳的税款大约是购车费用的3倍。

同时,为了限制购买大型、高油耗的车辆,购车缴纳的税款随着车重和发动机排量的增加而增长。

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小汽车进展,首都哥本哈根成为发达国家中小汽车拥有率最低的都市之一。

近年来,在国外许多大都市,私人小汽车更多意义上是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工具而不是作为代步工具,人们出行大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家庭小汽车只是供人们到偏远地区办事或外出旅行之用。

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披露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形:由于税负较高,公共交通系统较为完善,在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欧盟国家,小汽车的拥有率与一国的富裕程度大致出现出反比关系,即人均GDP高的国家,小汽车拥有率反而较低。

国内外城市停车系统相关策略分析与研究

国内外城市停车系统相关策略分析与研究

国内外城市停车系统相关策略分析与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停车难题也越来越突出。

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车辆增长速度快,停车位不足、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停车系统管理,推出一系列相关策略,以期减缓停车难的困扰。

本文将围绕国内外城市停车系统相关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1. 收费停车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停车系统实行收费停车的政策是常见的。

通过对停车位的收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提供一定的收入。

英国的伦敦市就实行了相对较高的收费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车辆的流量,减少道路拥堵。

2. 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是近年来一些国外城市推广的一项新型停车管理方式。

它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停车场系统中,通过感知技术、车辆自动识别和计费系统等,实现车辆的快速入库和出库,提高停车位利用率,减少停车位搜索时间,从而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3. 停车政策调整一些国外城市通过调整停车政策,如加强对非法停车的处罚力度、对城市内部实行限时停车等,来遏制车辆增长速度,有效减少城市道路的拥堵。

日本的东京市搭配了多种类型的停车位,在街道、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分布均匀,减少了车辆寻找停车位的时间,缓解了交通拥堵。

二、国内城市停车系统相关策略1. 增加停车位资源当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停车位供给严重不足,增加停车位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多渠道开发并规划停车场、停车楼,提高市区停车位的数量,来解决停车难题。

2. 倡导公共交通在解决停车问题时,我国一些城市也在倡导市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鼓励市民减少自驾车出行,从而减少了城市内部的车辆拥堵问题。

3. 实施智能化停车系统目前,一些国内大城市也开始逐步推广智能化停车系统,例如在停车场设置车牌识别系统、自动缴费系统,这大大提高了停车场的停车效率,缓解了停车难题。

七十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七十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七十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与策略目前,全球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七十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案与策略,希望能为城市交通改善提供一些启示。

一、发展公共交通系统1. 增加公交车辆数量,提高公交运营频次,缩短乘客等待时间。

2. 建设快速公交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3.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公交车辆,减少环境污染。

4.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辆数量。

二、改善自行车交通5.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提高自行车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6. 鼓励市民骑行,提供公共自行车服务,减少汽车使用。

7. 加强对自行车交通的管理,制定相关规定和法律,保障骑行安全。

三、推广汽车共享8. 鼓励市民使用共享汽车,减少私家车辆数量。

9. 建设共享汽车停车场,提供便捷停车服务。

10. 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共享汽车租赁费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四、优化道路网络11. 建设更多道路,增加道路通行能力。

12. 改善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畅性。

13. 设置智能交通信号灯,优化交通信号控制。

14. 加强道路维护管理,及时修复路面损坏,减少交通事故。

五、提倡步行出行15. 鼓励市民步行,推广步行文化,提供便捷的步行环境。

16. 精心规划步行街区,提供丰富的步行设施和服务。

17. 加强人行道建设,确保行人安全出行。

六、引导错峰出行18. 推广弹性工作制度,减少早晚高峰交通压力。

19. 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鼓励市民错峰出行。

20. 宣传普及出行时间分析工具,引导市民选择交通高峰期外出。

七、建设智能交通系统21. 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交通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22. 提供交通信息服务,为市民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

23. 使用智能导航系统,优化驾车路径,减少堵车时间。

老城区停车难原因和对策分析

老城区停车难原因和对策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237理论研究0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全面深化,我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进度,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广泛的生活需求,机动车交易迅速增长便是很好地说明。

但是与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老城区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停车问题尤其突出。

能否处理好停车场的问题是提高人们生活效率,解决老城区交通问题的一个关键,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老城区停车问题地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广州市老城区停车问题现状 广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所以该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都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因此,在针对该城市的城市管理,停车现状和城市化的现状上是含有一定的研究需要。

这种研究也是含有一定的必须性和代表作用。

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广州市规划部门对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进行了三轮修订,着重提高了住宅类、医院类等建筑物配建指标。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配建停车泊位约250万个,占停车泊位总规模的90%,能够满足本地中小客车保有量的基本停车需求;从增长趋势来看,近十来年广州市规划部门新增验收的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以年均约14万泊的规模稳定增长。

但尽管广州市配建停车泊位能够每年持续稳定供应,但受限于老城区现状建成区,新增停车泊位主要分布在外围区域,较难通过配建标准的提高来解决老城区停车泊位不足的历史遗留问题。

2 广州市老城区停车难的原因2.1 停车场及车位总量不足 停车场数量低直接导致乱停车现象的产生,但是,在商业中心,或人口活动密集的地方增加停车场的占地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

土地限制,地下停车库数量少是影响停车场数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重视建设地下停车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而新建的公共停车场也是在新建的购物广场或小区内。

因此在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客观性上也存在着困难。

2.2 停车场设计不合理 时间上的不合理: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易导致主城区与外围区停车场供需在时间上的不匹配,钟摆式潮汐交通导致住宅与办公及商业商务区停车场供需在时间上的不匹配。

城市停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停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1, 11(1), 45-51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21.111007城市停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李鸿珂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20年12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0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28日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呈增长趋势,私人汽车的普及带来了交通拥堵问题,“停车难”、“停车乱”等并发症,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战。

通过对重庆市停车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重庆市停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治理理论的视角下,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城市管理,停车管理,治理The Study of Parking Managem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Hongke LiSchoolof Public Affairs,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Dec. 27th, 2020; accepted: Jan. 20th, 2021; published: Jan. 28th, 2021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 thi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n the main李鸿珂city of Chongqing. The popularity of private cars has caused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difficult parking”, “parking chaos”, which poses a challenge to urba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arking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it is found the problems of parking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ance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KeywordsCity, Urban Management, Parking Management, Governance Array 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城市是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聚落,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北京地区路内停车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地区路内停车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地区路内停车问题与治理对策研究李文;耿乙喆【摘要】路内停车成为机动化时代大城市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为解决北京地区路内停车治理存在政府失灵以及应对失灵而使治理陷入困境的情况,通过文献综述与实地调查等方法,总结分析路内停车的具体问题与产生原因,提出道路停车管理机构的专门化、道路停车泊位管理的科学化、道路停车场专营的特许化、违法停车治理的综合化等对策.对策的提出吸收了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创新性地运用了当代治理理论,并严格遵循现行法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23)004【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路内停车;管理机构;特许专营;综合治理【作者】李文;耿乙喆【作者单位】北京警察学院交通系,北京 102202;北京警察学院交通系,北京1022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1.5城市交通机动化时代的快速跨进带来了北京地区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71.8万辆,由此引发的城市道路上的乱停车现象成为北京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增加交通出行安全系数,减少路内停车的负面影响,根据北京地区路内停车的现状,深入分析路内停车存在的制度安排不科学、执行机制不完善、多方参与不足等制约因素,结合国外先进治理经验,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探索性地提出改善路内停车效果的治理策略。

路内停车即占用道路的主动停车,是机动车在城市道路上的停车行为及静止状态,分为车位停车与无车位停车两种。

北京地区施划的道路停车泊位包括由专业公司收取占道费的收费车位与供附近居民临时停放机动车的免费车位。

无车位停车是指非法车位上停车或者没有正规车位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步道上停车,属于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停车行为。

路内停车治理是从静态交通方面入手确保交通安全,解决道路停车无序的问题。

立体停车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立体停车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立体停车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作为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象征和符号,城市立体交通建设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发展,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当前城市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而智能化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能够极大的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兼具安全可靠和低能耗的特点,能够应用于多种城市建筑物中,因此通过在城市内发展和建设立体式停车库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对于解决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停车难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标签:机械式立体车库;交通拥堵;城市化一、城市发展立体停车设施的必然性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小汽车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停车难题日益严峻。

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停车场的发展应由平面停车向立体停车发展,城市发展立体停车有一定的必然性。

(1)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不宜发展平面停车。

作为停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和土地价格的昂贵,要开辟较大范围的城市用地来建设大面积平面停车场显然是行不通的。

发展立体停车适用于城市寸土寸金的环境。

通常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占地面积远小于同规模平面停车场,地下车库由于要留出足够行车通道,平均1辆车要占40m2,而如采用双层机械车库,可使地面使用率提高80%~90%,如采用地上多层机械塔式立体式车库,空间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能够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

(2)发展立体停车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问题。

近年全国各地城市机动车飞速增加,尤其私家车呈爆炸式增长,而同期公共停车场受限于地方政府财力、土地等压力,其投入必定不会大幅度增加。

停车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的中心区大型商业、行政办公等地区,以及部分建成年代较早的居住区,成为城市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立体停车库其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建设条件要求不高。

与混凝土结构地下车库相比,机械立体车库建设成本更低。

针对中心城区,原有的街道布局、老建筑很难实行改建和扩建,加上建设地下停车库制约因素较大等问题,要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建设占地小、容量大的立体停车设施,在短期内容易形成规模效益,能够缓解停车矛盾突出区域的停车难题。

世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连载二)

世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经验(连载二)
UAPLT NO 《 R N ̄ I R S R 城市公共交遘》 02 0 B B AP T JC 2 1. 8
2 0 年 2 ,伦敦市政 府开始 考虑把拥堵 收费 07 月
使通勤交通更 为方便 ;改善关键 的换 乘站 ,创造安
取得 的成果应用 于伦敦市 中心 区的其 他区域 ,向公 众人士及利益相关 者征询意见后 , 目前 征费 区域 已
到 20 0 7年 年底 。英 国大 约有 6 0个实行交通发展 与
用地 开发结合 的公 共交通 引导城 市发展 ( O )模 TD 式 。为迎接 2 1 0 2年在伦敦举行 的奥运会 ,满足 每天 10 0 0万人次使用公 共交通工具 的需求 ,伦敦市交通
这一 “ 新世纪 交通 发展战略 ”的 目标是 提高伦
敦 交通系统 的效率 、能力 、质量和可靠性 。发展 战 略提出 :扩大地铁 的运 营能力 、减轻拥挤程度 、增 加 发车密 度 、提 高准 点率 ;建设新 的地 区铁路 线 , 以及有轨 电车 ,从 而扩大伦敦交通系统的运营能力 : 改 善公共汽车 的服务 ,包 括提高车速和可靠性 ;改 进 国家铁 路 系统 与伦 敦其他 交通 系统 的协调配 合 .
站点 。在城市 中心区增设公交专用道 ,设 置交叉 口 公交优先信号 。道路最 左边的一条车道通 常被开辟 为公交 车辆专用道 ,路面印有红色 的专用车道 字样 , 目前 ,伦敦设立了总长为 5 0 8 公里 的公交专用道 。 3 )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 伦敦市使 用 iu 系统 ,实行智能化路面交通管 Bs 理 ,在全市主干道 的 1 5 个地点安装了选择性车辆 40 识 别系统 ,并在公共汽 电车车头和车尾安装 无线 电 发射器 ,当感应器接 收到车头发射器信号 时 ,就会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外停车的历史和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停车设施建设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路边停车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这一时期还处于汽车工业方兴未艾的初期,车辆的增多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还不是特别大,私人小汽车尚未成为交通的主要工具,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类型比较简单。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供求矛盾不很突出,主要停车方式是沿街免费停车。

②地面停车场和投币停车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

这一时期是战后北美城市恢复时期。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城市中心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地面停车场和沿街投币式停车车位。

③地下停车和多层停车楼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

这一时期是美国和欧洲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小汽车拥有量突飞猛进、城市中心区再发展项目大上快上的时期,也是城市中心区现代景观和地域特点形成的主要时期。

这一时期北美城市中心区发展的普遍特点是向立体发展的速度快于向水平方向延伸的速度,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日益提高,类型日益复杂。

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和高层办公大楼成为这一时期欧美城市中心区的主要发展内容。

受欧美城市中心区上述特点的影响,这一时期亦成为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主要发展时期。

其发展特点是:1)大型多层停车搂的建设;2)与其它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大型地下停车设施的建设。

在苏黎世,500个单位的停车场还被延伸到了河流底部;3)有关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治理等专业部门纷纷建立;4)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与城市中心区交通、步行区、土地利用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从而使人们进出城市中心区和在中心区的活动更加方便、容易、舒适。

例如巴黎的卫星城德方斯新区将城市规划在一个大平台上,平台下面全是地下车库。

所有的车辆都在卫星城外面直接进人地下车库,城内没有机动车,地面上的交通步行化,解决了交通与停车的矛盾。

老城区停车问题解决思路

老城区停车问题解决思路

老城区停车问题解决思路发布时间:2021-11-17T10:19:27.51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1期作者:邹盛清[导读] 停车建设历史欠账尚有缺口,目前也在开展停车治理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我国正处于机动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停车问题尤其是老城区停车问题非常严重。

一方面,老旧小区和老旧建筑多,由于历史原因,其配建车位不足;另一方面,用地存量不足,公共停车场建设率低。

本文结合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和先进城市经验,从立体挖潜、规范路内停车和停车共享等方面总结老城区停车措施,为老城区实现停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缓解停车难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老城区;停车;立体挖潜;停车共享1 背景城市停车发展归根到底是小汽车的发展,我国小汽车发展和停车发展表现为明显的六个阶段。

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小汽车高快速发展阶段,停车矛盾日益突出,停车建设历史欠账尚有缺口,目前也在开展停车治理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

图1 城市小汽车和停车发展阶段城市停车问题主要表现为老城区停车缺口大,路边占用机动车道、慢行空间和建筑退让停车的现象普遍。

究其原因,一是,配建停车设施不足。

由于老城区建筑年代较早,当时主要采用的是国家颁布的城市建筑物停车设施配建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停车规划建设标准采用的是机动车发展初期的标准,没有以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交通发展策略作为基础来制定,难以适应近年来城市机动车快速发展,特别是小汽车超常规发展的需求。

二是,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滞后。

老城区用地基本完成开发建设,存量用地不足,加之公共停车场投资收益慢,因此,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率极低。

三是,非开放式停车资源的浪费,造成车位利用率不足。

针对老城区停车不足的根源,结合国家政策文件要求和各城市先进停车经验,提出老城区停车问题的解决思路。

2 政策文件解读在既有机动化发展水平及小汽车发展政策下,为解决当前停车问题,停车政策文件通过配建停车设施标准、公共停车设施用地保障两个方面增加停车设施供给,从停车共享和智慧停车两个方面提高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停车问题工作总结

停车问题工作总结

停车问题工作总结
停车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难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汽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

为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加强停车管理。

通过建设停车场、规划停车位、设置停车标志等措施,
提高停车管理水平,减少乱停车现象,确保道路畅通。

其次,推行停车收费。

通过设立停车收费标准,引导市民有序停车,减少车辆
长时间占用停车位的情况,提高停车位的周转率。

再次,推广共享停车模式。

借鉴共享单车的成功经验,推广共享停车模式,通
过手机APP等平台,让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停车位,避免盲目寻找停车位造成交
通拥堵。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停车意识和文明素质,
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停车规则,共同维护城市交通秩序。

总的来说,解决停车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
强管理和监督,企业要积极投入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市民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一个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停车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停车场的若干问题分析

城市停车场的若干问题分析

2006.11法制与社会城市停车场的若干问题分析□洪媛(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停车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一环,停车问题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持续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各种税费下降,汽车进入家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购买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汽车数量的增长与停车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日益突出。

停车场问题的解决也不单纯是在规划中列出若干块空地,或设法增加车位的问题。

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城市的经验,从中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途径来。

关键词停车难价格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1-147-02一、我国停车场的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停车场的现状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历史欠账很多,停车场总量大大低于需求,导致严重的占道(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停车和违章停车,广州市占路停车达道路面积的40%,上海市某些地段占64%,武汉市到55%~60%(此项指标美国为16%,香港为4.7%),加剧了交通拥挤、恶化了生活居住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450万辆,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四;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会超过老牌汽车强国德国,位居世界第三;预计到了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我国轿车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

汽车数量的增长与停车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停车位需求按1:1.2(100%的基本停车位和20%的公共停车位)计算,总需增加停车位480万个,平均每年需求96万个。

按照国家标准百辆机动车应设有15-18个停车位,而很多城市却只有3-5个,不及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

以北京为例,机动车保有辆已达200多万辆,但在政府备案有停车位的只有35万辆,剩下170多万辆车尚无“立锥之处”,城区内平均每3.9辆车才有一个停车位。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约为5:1,停车位的满足率只有20%左右。

以北京为例浅析城市堵车问题及解决方案

以北京为例浅析城市堵车问题及解决方案

以北京为主例浅析城市堵车问题及解决方案河海大学09级大禹学院二班王安冬 0919010214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实际上正处于一个敏感而关键的历史时期。

城市快速集聚与扩张,交通设施高速建设,机动化迅速提高以及国外最新规划理念与交通工程技术的引入;同时,快速机动化引发的经济社会矛盾、技术的障碍、机制约束等都使城市交通的有关规划与决策变得愈加困难。

关键词:城市堵车现象原因解决方案1城市堵车现象1.1现代堵车现象1.1.1北京堵车现象近年来,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实际上正处于一个敏感而关键的历史时期。

城市快速集聚与扩张,交通设施高速建设,机动化迅速提高以及国外最新规划理念与交通工程技术的引入;同时,快速机动化引发的经济社会矛盾、技术的障碍、机制约束等都使城市交通的有关规划与决策变得愈加困难。

法新社7月1日消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和墨西哥城的交通拥堵状况在世界上最为严重。

IBM的一个名为通勤痛苦研究的项目对全球20个城市的8192驾驶人员进行了访问,其中大多数人表示,交通状况在过去3年不断恶化。

IBM设定的通勤痛苦指数总分为100分,北京和墨西哥城都得了99分,紧随其后的是约翰内斯堡、莫斯科和新德里。

洛杉矶得25分,位列美国交通最差城市之首。

但是,根据IBM的调查,洛杉矶通勤表现仍要好于北京,北京的交通状况比洛杉矶差出将近5倍。

调查显示,48%的北京司机表示,随着交通系统的扩建,北京的交通状况在过去的3年里有了极大的改善。

斯德哥尔摩的通勤痛苦指数最低,仅为15,斯德哥尔摩、墨尔本和休斯顿的道路交通状况最为乐观。

在交通堵塞严重的城市中,莫斯科“一枝独秀”,平均2.5次/小时,世界平均水平是1次/小时。

IBM开展此项研究是基于对10个问题的调查,包括上下班时间、交通行进时间、车辆的流量给人造成的压力的影响、乘客的愤怒和工作等问题。

IBM指出,大多数的通勤麻烦应归咎于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全球经济活动的步伐。

芬兰赫尔辛基停车策略的思考与借鉴

芬兰赫尔辛基停车策略的思考与借鉴

从 15 年开始 , 95 实行咪表收费与人 工收费并存 的方式 , 开始 是 机械眯表 , 后来是 电子 咪表 , 规模 最大时有 50 0 0多个 , 在大 现 私人公共停车场 1 14 0 6 0 1 哇 9 部 分眯表 被先进 的收 费方式替换 掉 了 ,剩 下的不 到 10个 ; 0 从 ~一 …“ 西 0—J 4 路 停 一 3 0 2 — f 各_ 内车 1 面 9 18 年开始 , 92 应用付 费显 示系统 ; 19 年开始 , 从 94 运用 车内眯表 o j i o 系统 , 同时开 始实行 的还有停 车券 ; 20 从 00年 开始 , 实行移 动电 ・ 注: 15 0表 示每 5 0平方建筑面积配 /0 0 ・ 注:路内停车包括 以下几个部分;路内居民停 话 收费。 建 1 个停 车位.1 ,3类 区分另 表示中 车位 8 0 .2 | 8 0个. 短期 收费 20 6 0个, 自由停车 1 0 80 心 区.城市边缘区 .郊 区。 个 ,白天 禁止停 车的 7 0个车位. 0 () 4 保障措施 高额罚款措施督促市 民按章停 车 , 是赫 尔辛 基停 车策略非 也 1 .停 车 管理 策略 .2 2 常重要的一部分 。赫尔辛基对 于违规停车 的处 理也是非 常严格 () 1 停车场布局策 略 的。如果违规停车一次 , 将罚款 4 O芬兰盾 , 如果延 迟一周没有交 赫 尔辛基 的停 车场 布局模式 主要 考虑 了居 民区停车 和非 居 罚款 , 罚款额将提 升到 6 O芬兰盾 / ; 周 将违规车辆拖 开的费用 为 民区停 车的需要而布设 的。城市 中心区居 民相对较少 , 而主要分 4 兰盾 , 2芬 如果将车 拖到执法机关 的停车 场 , 必须支付 8 4芬兰 布在 中心 区的外 围和市郊 。因此, 车场 建设 主要 在城 市中心 区 盾 。 停 的外 围。 非居 民区停车分为 中心商业区 , 区和郊区 , 市 根据情况区 13实施 效 果 . 别对待 。如在 C D地 区, B 由于人 口岗位密度 和土地利用强度大 , () 1 很好地引导市民放弃私人交通工具 , 转乘公共交 通工具 交 通供需 矛盾 比较突出 ,政府 为了维持 正常的动态交通秩序 , ’ 采 2 多年来 , O 由于停车收费措施 的成功实施 , 良好 的动 态 辅助 取鼓励公共交通 出行 , 限制个人 小汽车 出行 的政策 , 中心区 交 通体系, 因此 赫尔辛基城市中心 区边缘 的居 民出行主要 以公共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国家和地区解决停车问题的经验《广州市小汽车停车场发展实施纲要》课题组汽车消费的浪潮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国外城市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并根据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对我们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停车发展模式及总体经验简述由于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城市的人口密度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停车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主要有美国为代表的全面满足需求的停车模式、新加坡全面控制交通的停车模式、香港地区停车需求管理模式、日本以自备车位为核心的路外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模式、台湾地区停车设施民营化模式等。

世界上各个大城市在解决停车难问题时,分别从规划、财政、法规等方面对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尽管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管理法制化、技术信息化、公私协作化以及目标导向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大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正逐步由单纯以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政策转向有利于停车需求管理的引导性政策,即由大量增建路外停车设施转向合理控制和管理停车设施的方式,由此将小汽车的使用纳入到促进公共交通发展的这一总体目标之下,以适应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重视停车规划的研究美国人对停车场建设的重视,是吸取过去近百年里汽车普及而造成停车难的教训的结果。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汽车在美国开始普及,停车难的问题不断凸现,大城市中心暴露了交通拥挤的缺点。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规划思想转变,大力推动郊区卫星城市的建设,停车难问题迎刃而解。

在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城市郊区不仅地价便宜,环境宜人,大批的商业和人口从大城市中心被吸引出去。

像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围绕矗立着几栋数十层高楼的市区,迄今已衍生出88个相互联接的小卫星城。

而这些小城市的建设者吸取教训,基本上不再建造高楼大厦,道路笔直宽敞。

新城市的建筑物的一大特点就是基本都附建停车场,彻底解决了停车的问题。

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协会发表的一篇报告Parking Study: General Procedures and Case Study中总结了停车问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在这一阶段,要收集过去的停车研究资料,对现在和未来的停车需求进行估计;掌握研究地区的人口及机动车拥有特征。

(2)调查停车场地供应量和使用情况,调查项目一般有:出行目的;是否需要驾车上班及一周需要驾车的次数;到达和离开停车场的时间;由谁交付停车费用及每月停车费用;停车费用为多大时会改用其它交通工具;公共停车位数量及使用情况;附属停车位数量及使用情况等。

(3)数据分析,对于停车人一般按不同出行目的、停车时间、步行距离、停车费用、停车设施类型进行分类,获得相互之间的关系。

(4)未来停车状况预测,简单的方法是用增长系数乘以现有停车需求量。

较精确和复杂的方法是要考虑各种变化条件,如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CBD市场变化、未来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未来交通方式分担及当地的政策等。

(5)提出解决方案,一般要制定“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用于解决现有的停车不足,“长期方案”用于解决未来的停车需求。

短期方案一般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现有停车设施的供应情况,不需要较大的政府投资。

具体措施有:缩短停车限制时间;安装停车咪表;增加停车费用;加强管理等。

长期方案通常包括建造新的停车设施。

通过研究,确定建造哪一种类型的停车设施及在何地建造,并对各种用地类型的停车位建设指标进行研究,不断加以调整。

(6)方案的评价和提出建议,在对各方案评价后,提交一个建议的停车计划。

这一计划至少要包括:对于各项改进措施的描述;实施计划的资金来源和方式、预计的收支情况;各项措施实施的时间表。

当某项停车研究结束后,应对研究地区进行定期的检查,寻找停车需求发展趋势,对各项措施和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对今后停车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制定停车法规与政策(一)日本的停车法规日本于1957年颁布《停车场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停车场法实施令》,1962年日本又颁布了《车库法》。

日本是唯一执行《车库法》的国家,基本内容为:1.拥有汽车者必须提供汽车保管场所的证明文件,方可申请牌照;2.自备车位必须在公司所在地(或私人住所)500m(1991年前)到2km(1991后)范围内;3.自备车位必须为路外车位,可自备或租用。

4.分阶段实施“自备车位”政策,在东京京都中心9km范围先实施,10年后推广至全国其它城市及地区。

为配合《车库法》的执行,保证车辆在出发地有固定的停车泊位,日本政府对住宅地停车场的设置提出具体要求。

90年代初,要求商品房和出租房的停车场停车泊位数量分别达到住户数的100%和70%。

据1998年的实际统计,日本商品房住宅区停车泊位数量已占住房总数的80%,出租房住宅区也达到60%的水平。

日本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在新建或改建一定规模的建筑物时,必须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配备相应数量的停车位。

例如:建筑面积在15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必须在设施所占土地上或者建筑物内设立停车位。

其停车位比例为,市中心地区每2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1个车位,一般地区为每200平方米配1个车位,不足整数的按整数计算。

也就是说,一个1500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在市中心地区的,需要有6个以上的停车位,在一般地区的,需要设8个以上的停车位。

另外,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位于市区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公寓住宅等建筑物,每300平方米必须配备1个车位,周边地区每250平方米配备1个车位。

如果达不到上述规定标准,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不会批准开工建设。

当然,建筑物的业主和建筑商不会也不敢弄虚作假,骗取建筑许可,否则会付出沉重代价。

(二)韩国的停车法规与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韩国的机动车拥有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停车问题日益突出。

韩国制定了《停车设施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及政策,将扩大停车位的供应与需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这些政策主要有:一是居民停车许可计划,通过在住宅区内部道路两侧建路边停车位,向用户提供可用的停车位。

原则上,停车位要分配给购买了停车位许可证的用户。

二是商业区停车位上限规则,用于调节商业区包括CBD地区建筑物附属停车位的数量。

三是拥挤付费,为了减少通往CBD地区主要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流量。

四是停车场登记系统,准许车主获得他自己的停车位,并在注册汽车时登记在册。

韩国停车法规和政策实施过程李相龙:韩国停车政策发展回顾。

《城市停车》2004.第2期。

(三)台湾的停车法规台湾省于1991年颁布的《停车场法》共分6章:(1)总则;(2)路边停车场;(3)路外停车场;(4)经营与管理;(5)奖励与处罚;(6)附则。

其后陆续颁布了一些相关办法和条例,如《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办法》、《台北市公有收费停车场管理办法》等。

台湾对停车问题的政策和原则主要有:每幢建筑物必须自行满足其带来的停车需求,不允许将停车问题变为社会成本;突破供给瓶颈,缩小供需差别,以政府为先、民间为主原则进行停车场的建设;以“扩大供给为主,抑止需求为辅”为阶段性策略;路外停车为主,路边停车为辅,加强交通秩序;成立“停车场作业基金”;购车者自备停车位与卖车者提供停车位相结合。

(四)美国的停车法规美国停车虽然方便,却也有严格的法律制约。

任何在美国考过考驾照的人都需要认真学习车辆管理局提供的驾驶手册,学习交通法规,参加文字和驾驶考试,停车法规是主要内容之一。

除了有关残疾人停车优先的规定外,美国的停车管理权力基本下放到各州和地方政府和单位,因此每个地区政府都会根据自己需要制定相关的停车法律,而几乎每个大学、大公司和游乐公园都会在总体规则下制订不同的停车规定。

为了加强执法,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设有停车管理的部门。

美国有关停车法律的最突出内容就是优先照顾残疾人,任何停车场都必须按实际停车位的一定比例,在停车场最方便的地点划出一些专门停车位,专供残疾人使用。

该车位一律用绿色残疾人标志表明,普通人如果抢占该位置将会遭到重罚,而且警察会把车拖走。

美国有关停车的通用法规包括:不准在十字路口停车,不准在消防线外停车,不准堵塞交通,不得在划有红线的地点停车,不准双重泊位车等等。

四、多元化投资体制与投资促进政策停车场从建设到运营的费用大致包括:1.购置土地费用;2.停车场场地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费用;3.停车场管理人员劳务费用;4.停车场设备维护费用。

从国外情况看,停车场的兴建和运营费用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中央和地方)投资;停车场收费(路边和路外);违章处罚收入(包括违章停车的移置费和保管费);汽车燃料使用费部分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民间投资。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

停车场地的建设费用高,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管理的停车场(如自动收费系统、停车收费咪表、可变车位信息公告牌等),短期投资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完全靠政府财政无法承担。

因此,各国和地区都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兴建停车场,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一)日本促进停车场建设的投资政策日本政府为促进停车场发展,政府采取长期低息贷款方式鼓励私人停车场的发展,同时对公共停车场实行无息贷款和补贴。

停车场建设通常都是私人机构承担,从而导致公共停车场的缺乏。

1991年出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把停车场建设作道路建设项目的一部分,当停车场被确定为公众服务时,可以从国家和地方政府那里得到由私人机构提供的公共停车场建设补贴。

一是公共停车场津贴。

为公共停车场建设设立的津贴和其他形式的补助由道路管理者(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团体)提供,为公有停车场建设设立的津贴和补助可以由例如商业区土地所有者提供,伴随市区重建计划等开发产生的停车场建设以及公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的停车场建设项目津贴的补助,由地方团体提供。

二是私人停车场贷款。

长期低息贷款除了提供给由地方政府团体开发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外,由私人机构和公私合营机构开发的属城市规划的停车场,以及私人停车场如由房屋业主建造的停车场,都可以享受此项政策。

符合一定条件的私人停车场还可以享受减免税收政策。

三是停车场开发建设费用。

由于市区的土地价格较高,获得一块新的开发土地很难,因此,目前的公共停车场正在利用公共场地如公园和道路的地下部分,以保证对可利用土地的有效使用。

建造这样的一个地下停车场要花费2000~2500万日元,而在地上多层停车场中一个车位就需要400~500万日元。

(二)香港特区政府鼓励停车设施的民营化其模式主要有合作、资产出售、项目运营承包和服务承包管理等。

对于私人兴建的停车设施按物业进行管理;对于政府兴建并由私人公司承包的,采用“商业原则”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