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黄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江西南昌330006)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用于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诊断(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5例拟诊断为NC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最终诊断结果分为A组和B组,A组为18名正常健康者,B组为37例NCS 患者,两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平卧位和站立位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受压处内径(a)、前段左肾静脉扩张处(b)以及以上两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Va、Vb。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NCS的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9.09%,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0.6≤Kappa<1);A组平卧位、站立位a段内径、R均低于B组(P<0.05),A组平卧位、站立位b段内径高于B组(P<0.05),A组平卧位、站立位血流参数Va均高于B组(P<0.05),B组平卧位、站立位血流参数Vb均低于B组(P<0.05)。
结论多勒普超声诊断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能为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诊断鉴别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为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或胡桃夹现象,可分为前NCS 和后NCS,前NCS为SMA和AO夹角过小造成的,后NCS为AO 在脊柱间受压迫造成的,以前NCS较为常见[1]。
NCS多发于4~40岁,好发于体型瘦长的青少年,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蛋白尿、左腰腹痛、性腺静脉曲张等,临床上通过肾血管造影、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但由于肿瘤、结石、感染等其他疾病可能会造成与NCS 相似的临床症状,因此,存在一定误诊率[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方便、价格低等优点,可以观察血管实时动态变化以及血流速度,是NCS常用的临床手段[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b比值 大 、 v a流速 慢 、 V b流 速快 和 △P值 大 ( P < 0 . 0 1 ) ; 病 例 组 AP > 0 . 5 k P a 对 照 A 组 平 卧位 b值 、 平 卧位 及直 立 试 验
t h e c a s e g r o u p . I n a d d i t i o n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a t i o o f i n t e r n a l d i a m e t e r o f l e t f r e n a l v e i n ( L R V) p r o x i m a l
关 键 词 :超声检查 , 多普勒 , 彩色 ; 胡桃夹综合 征;肾静 脉/ 超声检查 ; 儿童
中 图分 类号 : R 4 4 5 .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4 ) 1 0 — 0 0 8 9 — 0 3
Va l u e o f Co l o r Do p p l e r Ul t r a s o u n d i n Di a g n o s i s o f Nu t - Cr a c k e r S y n d r o me i n Ch i l d r e n
4 0 h e a l t பைடு நூலகம் y c h i l d r e n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ro g u p A( a / b≥3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B( a / b < 3 ) ,
胡桃夹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研究

肉瘤在 T 加权像有 高信号部分 , 且易累及蛛 网膜 下腔 , 与室
管膜瘤不一样 。单纯囊肿其 MR I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 , 没有周
围水肿 , 完全与室管膜瘤不一样 [ 。 总之 , 脑实质室管膜瘤 由于其在 MR / 上所显示 的信息更
囊变 , 出血少见 。患儿 由于瘤体 内有较大囊肿形成在 T 1 加权
回顾 性研究 。观察左 肾静脉 ( L R V) 的形态走行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肠系膜 上动脉 ( S MA) 与腹 主动 脉( A A) 夹角 ( p ) 并测量不 同体位下左 肾静 脉受压狭 窄部 位内径( b ) 及受压扩 张部位 内径 ( a ) , 脉 冲多普 勒测量受压部位 血流速度 ( V ) 及扩张部位血流速度( V a ) , 计算 a f o , V d V a , △ P ( △ 4 v ) 并与 D S A结果进行 比较。结果 N C S具有极 高的诊断价值 . 为诊断该病提供无创性首选检查方法 。 C D F I 显示 C D F I 对 l 7例 N C S的 L R V狭窄程度与 D S A结果完全一致 , 1 例部分一致 , 与D S A的符合率 9 4 %( 1 7 / 1 8 ) 。 结论
现: 在T 】 加权图像上呈低或等信号 , 在T 2 加权 图像上呈 明显
高信号 , 有 时 可 清 晰显 示 其 内 蜿 蜒走 向的 血 管 流 空 信 号 。肿
瘤具有明显的异 常对 比增强 。室管膜瘤常常并 有脑积水 。大 脑 半球室管膜瘤 通常在顶 、 颞、 枕 三叶交界处 _ 1 _ , 肿瘤一 般紧 邻侧脑 室 , 绝大多数 含有 大囊并有钙化 , 约7 3 . 7 %的肿瘤可见
像上呈低 信号 , 与脑脊 液信号差别 不大 , 所 以难 以辨别其边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实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胡桃夹现象”的实用价值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WD)观察扩张段和狭窄段的血流信号及血流频谱。
方法无需特殊准备,但最好于空腹时检查,先用二维超声找到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时所形成的夹角及横跨其的左肾静脉(LRV),估测其夹角及左肾静脉扩张段和狭窄段的内径。
结果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9°可作为诊断参考,左肾静脉内径扩张段/狭窄段>2~3有诊断学意义。
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较客观地体现此三只血管的解剖关系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指数,应作为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blood flow and blood flow spectrum of the expansion and stenosis segments using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and pulse wave Doppler(PWD). Methods No special preparation was needed, but should check on an empty stomach. Firstly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was used to find the angle formed by branching of abdominal aorta(AO)an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and the left renal vein(LRV)acrossing the angle, and estimated the angle and the diameters of expansion and stenosis segments of the left renal vein. Results The angle between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abdominal aorta <9°could be used as diagnostic reference, and diameter ratio of expansion and stenosis segments of the left renal vein >2 to 3 had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an mor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vascular anatomy and hemodynamics related index,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Nutcracker phenomenon;Color Doppler ultrasound;Pulse wave Doppler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脉冲多普勒技术对多见于傍晚或运动后的或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或镜下无症状性、直立性血尿或蛋白尿的31例患者做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胡桃夹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标准

胡桃夹超声表现及其诊断标准
胡桃夹综合征的超声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内径比狭窄部位内径宽2倍以上。
2. 脊柱后伸位15-20分钟后,其扩张部位内径比狭窄部位内径宽4倍以上。
3. 左肾静脉扩张近端血流速度≤/s。
4.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在9度以内。
综合以上超声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年轻患者体格消瘦、血尿以及活动后加重等,就可以作出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为40-60度,当各种原因导致夹角变小,影响左肾
静脉血流受压后出现症状,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症状,主要是腰痛和血尿。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液影像。
多能清晰地显示出疝囊的囊壁、结构、内容物,部分还能清晰显示出疝囊颈部、疝环等与腹腔间的通道。
CDFI:疝内容物可见少许散在的点状血流信号。
③绞窄性疝:疝内容物不能还纳腹腔,疝囊内、腹腔及肠管间可见混浊性积液影像,肠管壁明显水肿增厚,其结构层次模糊不清,肠蠕动消失不见。
CDFI:疝内容物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3讨论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斜疝最为多见,右侧多于左侧。
男性发病占绝大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5∶1,约2%~4%的男性患有此病。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腹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称为腹股沟斜疝[1]。
腹股沟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即先天性解剖异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所致。
一般情况下,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2],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小肠、大网膜,其次为阑尾和大肠等。
根据患者疝囊的内容物、活动度以及肠壁厚度和血供情况,能够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斜疝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股沟斜疝时应熟知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及其走行,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通过。
内环是腹股沟管与腹腔的分界线,腹腔与腹股沟管借此相通,在检查过程中,对腹股沟管内环的解剖位置进行扫查,通过乏氏试验可以动态观察到腹腔内容物经内环进入腹股沟管,或者进一步下降至阴囊,其对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另外,腹壁下动脉由髂外动脉发出,与腹壁下静脉相伴行,是术中分辨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解剖学标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通过观察疝囊颈的位置、疝囊突出途径及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鉴别腹股沟直疝与斜疝,腹股沟斜疝疝囊颈均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此外,腹股沟斜疝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无论是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超声均表现为液性无回声包块,腹股沟内隐睾超声表现为腹股沟管内椭圆形稍低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其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隐睾内可见小血管穿行且可显示血流频谱;腹股沟区异常的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为腹股沟区多个椭圆形低回声包块,呈串珠样排列,边界清晰,其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可见淋巴结门样结构,包块不能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肾脏彩色多普勒在儿童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肾脏彩色多普勒在儿童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王蓓红;夏正坤;程宝金【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彩色多普勒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儿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作用.方法 580例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儿入血尿组,同期5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对2组均进行肾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记录左肾静脉在跨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处狭窄部内径(a)和峰值血流速度(PV1),同时记录左肾静脉在近端肾门处扩张内径(b)和峰值血流速度(PV2),并计算b/a和PV1/PV2比值.结果血尿组左肾静脉局部均见不同程度受压狭窄,跨腹主动脉处左肾静脉狭窄内径(a)为(1.55∶0.41) mm,近端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b)为(6.51∶1.47) mm,b/a比值为(4.31∶1.19);血尿组跨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狭窄处左肾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1为(76.95∶22.80) cm/s,近端肾门处左肾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2为(19.82∶8.39) cm/s,PV1/PV2比值为(4.03∶1.26).在血尿组中有175例患儿(30.2%)的PV1/PV2比值大于4.0,根据PV1/PV2比值大于4 0,诊断为胡桃夹综合征.结论胡桃夹综合征在单纯性肾性血尿的患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彩色多普勒作为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初步筛选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19)013【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彩色多普勒【作者】王蓓红;夏正坤;程宝金【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常州,213003;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儿科,江苏南京,21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1血尿是一类十分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在学龄期的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0.5%~2.0%,且很多患儿为镜下无症状血尿。
胡桃夹现象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血尿,然而血尿患儿有多少是胡桃夹现象所致目前尚不清楚,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和简单可行的诊断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研究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研究孙迎燕;奚克敏;曹霞
【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各参数的指标.方法:应用探头频率3.5~5.0MHZ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0例患者左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及压力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左肾静脉内径均增宽,仰卧位时左肾静脉狭窄部位内径约1mm~2.4mm,狭窄扩张部位近端内径约4mm~8mm,狭窄部位血流速度约120~195cm/s,狭窄扩张部位近端血流速度约25cm/s~45cm /s,压力阶差约6.55~18.49mmHg.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左肾静脉进行观察及准确的测量,可以动态的观察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内径的变化,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孙迎燕;奚克敏;曹霞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佳木
斯,15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16
【相关文献】
1.左肾静脉下移术治疗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 [J], 沈周俊;陈善闻;金晓东;史时芳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肾静脉走行变异并胡桃夹现象1例 [J], 毕建民;刘舜辉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黄勍
4.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黄勍
5.三维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并左肾静脉瘤1例 [J], 陈观木;王贤明;谢学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

o d rt fr n it t rc rs n r m ea o to s Re e td me s ig t e p r me es a o ea tr1 n e e ngba k a trt r e o di e ta enu ca ke y d o nd c n rl . p a e a urn h a a t r b v fe 5 mi utske pi c fe he e
Y N Y n—og S N un —u ,H N Qa gZ N u ,AN un A ogh n ,O G G a gh iS E i ,HO G R iD G H a n
( eat etfI gn ,eodA l t o i lG agh uU i rt o C , unzo u n dn 1 10 C ia Dp r n o ma i Scn f i e H s t ,u n zo n e i T M G aghuG ag og50 2 ,hn ) m g i a d pa v syf [ s at bet e T vlaetedanscvleo o r o p r haoor h ( D S nn t akrsn r yrci r Abt c]O jci :oeaut h i ot au f l p l rsn ga y C U )i uc ce ydo b ee e r v g i coD eu p r me v
胡桃夹现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 3月第 14 卷第 7期 (旬刊 ) J P M T, M arch. 2007, Vol. 14, No . 7 ( Issued Every Ten Days)
[M ]. 第 1版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1: 107 2 108. [2] 吴沛宏 ,卢丽霞 ,黄毅 . 螺 旋 C T诊 断学 [M ]. 广东科技出 版社 , 2000. (收稿日期 : 2006 2 012 17)
12. 34 ± 1. 18 9. 04 ± 1. 34
3 3
横径
6. 86 ± 0 . 59 5. 36 ± 0. 49 P < 0. 05。
3
肾静脉肾 门处内径
1. 01 ± . 09 0. 78 ± 0. 06
3
注 : 与左肾比较
夹现象 的确 诊 ,需经膀胱镜证实左侧上尿路出血 ,或肾静脉造 影直接 观察 到 LRV 于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 脉间受压 , 并测 定 LRV 和下腔静脉压 力差明 显大于 正常 人 。因上 述确 诊方 法 均系 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 ,因 而很多 人提出 该综合 征的诊 断 应以 超声诊断为基础 。 多 普勒 超声 诊断标准 : 患者仰卧位时 LRV 狭窄前 扩张部 位 近端内径 较狭窄 部位宽 2 倍以上 为疑诊 , 3 倍 以上诊 断更 为 可靠 ,而直立位且脊柱后伸 15 m in ~20 m in 后 ,上述之比可 达 4倍以上 。 本组 23 例 均符 合上 述标 准 , 尤其 脊 柱后伸 15 m in~20 m in 后 , LRV 狭窄 前扩张 部位 近端 内径较 狭窄 部位 宽 达 7倍以上 。 3. 2 胡桃夹现象时左肾较右肾增大 我 们认为 LRV 受挤压 血流受 阻引 起肾 静脉高压 ,从而左肾出现淤血肾的表现 ,时间 一 长 ,左肾要较右肾增大 。 3. 3 LRV 较右 肾静脉明显增宽 我们 的结果 表明仰 卧位时 胡桃夹 现象 的患 者 LRV 就较右肾静脉明显增 宽 ,这应 是肾静 脉 高压 结果 。 脊 柱后伸 15 m in~20 m in后会更加明显 。 超声 对 左右 肾静脉内径的测量方便又准确 。 我 们平时检查常测量左 右肾脏 大小 、 测量左右 肾静 脉的 宽 度 。如果 发现 二者的差异 ,就 应高度 怀疑胡 桃夹现 象 。再 于 卧位 测量 AO 前方及左侧的 (近端 ) LRV 内径 , 并计 算二者 之 比值 ,必要时 再 要求 患者 脊 柱后 伸 15 m in ~20 m in,测 量 AO前 方及左侧的 (近端 ) LRV 内径 , 并计 算二 者之比 值 。对 照 上面 的超声诊断标准 , 可以使 胡桃夹 现象的 检出率 明显提 高。 总 之彩色多普 勒超声 可 以使胡 桃 夹现象 的 诊断 更加 准 确、 简便 、 快捷。
关于胡桃夹现象夹角具体测量方式

关于胡桃夹现象夹角具体测量方式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以及标准,一直都有多个版本,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了一共有三种的测量方法,诊断学说的角度也有两种不同的讲法。
为了更好的表达,我把三种方法都画了出来。
诊断方法的角度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来源于《腹盆部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图谱》(林礼务、薛恩生主编),这里面是说到夹角在9度以内为参考值。
我看到很多文章里面也写的是9度。
接下来第二种的诊断说法,我也在其他的一些文章里面看到,这种说法的角度比较大,一般都在几十度左右。
在其他的一些文章里面也有提到30度以下是怀疑。
因为这种说法里面的这些文章提到的度数都比九度大很多,所以我把这些说法都归为一类。
7.14°↑↑↑
10.9°↑↑↑
按照我画的那一张图来说,所测量出的角度1应该是最大的,而角度2大小应该居于中间,角度3应该是最小的。
本人实践或者说最终用的最多的测量方式是3,并认为3测量的结果最能代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
标准各异,最终会形成自己判断后的一个标准。
学习各版本、教材后,一直采用的是15度,小于15度,增加诊断信心。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心脏疾病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手术,其中包括冠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疾病等。
然而,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其中胡桃夹现象(clamping forceps in situ)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胡桃夹是一种弯曲而带齿的手术器械,是手术过程中常用的止血钳,能够有效控制出血。
然而在使用胡桃夹时,有时会夹住心脏重要的血管或神经,导致血流减少和氧气供应不足,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心律失常等问题。
因此,对胡桃夹现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胡桃夹现象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究胡桃夹现象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损害的机制,为改善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已经明确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且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胡桃夹进行止血的病例。
入选标准包括:心脏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病变明显、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没有明显的代谢性疾病等。
2.实验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胡桃夹夹压心脏重要的血管或神经,记录胡桃夹压住的部位、压力和时间。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胡桃夹现象后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患者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情况、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容积变化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胡桃夹现象前后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进行可视化处理,评估胡桃夹现象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能够探究胡桃夹现象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揭示胡桃夹现象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的发生机制,为改善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提供参考。
同时,还能够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分析徐灵芝【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整体筛查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24例,对患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仔细观察患者超声各指标变化.结果:站立背伸位患者左肾静脉a、Vb高于平卧位,左肾静脉b、Va低于平卧位,平卧位患者a/b、Vb/Va低于站立背伸位,SMA和AAO夹角高于站立背伸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具显著效果,可作为临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首选手段.【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3页(P30-31,36)【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超声影像技术;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作者】徐灵芝【作者单位】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692胡桃夹综合征也称为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走形于肠系膜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左肾静脉压迫,致左肾静脉狭窄,影响左肾血液回流[1]。
通常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左腰腹痛,多见于青少年时期人群。
超声影像学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常用技术,根据肾脏血流情况,以此判断是否为胡桃夹综合征[2]。
本次研究就对胡桃夹综合征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超声表现予以仔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体筛查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24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8-45岁,平均年龄(21.41±7.61)岁;患者镜下见血尿或有血尿病史、蛋白尿;1例45岁女性患者合并双肾动脉狭窄致肾功能不全;余下患者肾功能正常,尿红细胞形态正常;尿钙排泄量无异常;患者未合并高血压、浮肿症状;排除感染、肿瘤、结石、外伤等患者。
1.2 诊断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生产的Vivid S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腹部变频探头。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研究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研究邓连桂;王晓波;黄佩贤;李建卿【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17(026)005【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疑似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各项参数指标.方法:通过对15例疑似胡桃夹结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肠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0)之间的夹角(β),测量左肾静脉(LRV)受压狭窄部位内径(Db)及受压扩张部位内径(Da),脉冲多普勒测量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及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站立背伸位15min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计算两种体位下Da/Db、Vb/Va及最窄处压力阶差(△P).结果:15例患者SMA与AO之间夹角均<30度.不同体位,15例患者的LRV的Da均较Db明显增宽,Vb均较Va明显增快,△P均升高;平卧位时,Da/Db>2,Vb/Va>3.7,△P>3;站立背伸位15min后,Da/Db>3.0,Vb/Va >5.5,△P>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动态观察胡桃夹结构左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准确测量获取各项参数指标,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及指导转归有重要意义.【总页数】4页(P1229-1231,1237)【作者】邓连桂;王晓波;黄佩贤;李建卿【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江门529100;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江门529100;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江门529100;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江门529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J], 刘庆华;彭晓卫;李先文;俞波;严济泳2.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儿童胡桃夹综合征的效果探析 [J], 刘双双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研究 [J], 孙迎燕;奚克敏;曹霞4.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临床分析 [J], 解逸华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J], 黄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胡桃夹的彩色超声诊断标准_程莉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情 况 120 例 中 男 56 例,女 54 例;年 龄 19~73 岁,平均年龄 45.03 岁;病程 0.3~5 年,平均病 程 1.25 年。诊断按 1992 年青岛颈椎病专题座谈会 诊断标准及分型,所有病例均行 X 线摄片及 CT 或 MRI 检查,诊断为椎动脉型或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同期设 99 例手法对照组。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 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值为 Vb ≤ 16cm/s。见表 1~2。 表 1 患者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cm/s,—x±s)
组别 患者组 对照组
P值
Va 105±6.7
56±10.4 < 0.05
Vb 11.7±2.6 14.8±3.7
< 0.05
表 2 患者组双肾数据比较(—x±s)
双肾 左肾 右肾 P值
峰值速度
(cm/s) 57.45±7.23 64.14±5.63
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
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
晕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颈性眩晕;多普勒检测;针刺与手法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 0.05
舒张速度
(cm/s) 24.85±3.68 27.54±4.69
< 0.05
阻力指数
(cm/s) 0.67±0.27 0.57±0.31
< 0.05
内径
(mm) 5.9±1.3 5.7±1.4 > 0.05
3 讨 论
胡桃夹的发展机制是左肾静脉机械性挤压
超声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临床报道·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流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走行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过小,受到挤压,临床多表现为血尿、直立性蛋白尿[1]。
本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93例临床疑诊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旨在探讨超声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临床疑诊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193例,男114例,女79例,年龄3.0~22.8岁,平均(13.8±2.1)岁。
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血尿100例,蛋白尿70例,腰酸或盆腔疼痛40例,性腺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或卵巢静脉综合征)22例。
纳入标准:①尿液检查为血尿、蛋白尿,尿液中见非肾小球性红细胞;②肾功能无异常。
排除标准:肾脏器质性病变及相应的全身性疾病[2]。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二、仪器与方法1.超声检查:使用GE E CUBE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3.5MHz 。
受检者空腹8~12h ,取仰卧位测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取平卧位和脊柱后伸位测量左肾静脉穿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内径(Da )及血流速度(Va )、肾门处或肾静脉扩张最明显处内径(Db )及血流速度(Vb ),计算Db/Da 和Va/Vb 。
所有数据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根据仰卧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3]将患者分为3组:≤20°组52例;20°~35°组58例;>35°组83例。
2.胡桃夹综合征超声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4]。
①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间隙明显减小,左肾静脉明显受压,其远心端明显扩张,扩张段内径为狭窄处3倍以上,脊柱后伸20min 后为4倍以上;②左肾静脉受压处血流速度加快,其远端扩张,血流速度减慢,频谱低平或消失。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评价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评价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的诊断意义和临床价值。
方法:经临床实验室初步排除其他疾病的15例患者,观察左肾静脉夹角段与左肾静脉扩张段两者直径比值,小于30%为阳性。
结果:左肾静脉夹角段直径范围为0.10~0.25 cm,平均0.15 cm;左肾静脉扩张段直径范围为0.64~1.24 cm,平均0.75 cm。
左肾静脉扩张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右侧肾静脉,血流频谱包络不整,呈动脉性血流频谱,舒张期出现平台状改变。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经济、方便,为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病人提供了较有意义的临床指导意义。
标签:彩色多普勒超声;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胡桃夹(nut cracker phenomenon or left renal vein entrapment syndrome,NCP )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NCP),是血尿及蛋白尿的病因之一。
左肾静脉通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狭窄的间隙时受压变窄,当卧位及立位时,肠系膜上动脉压迹在左肾静脉前使之更窄。
Keilling认为左肾静脉受压造成肾及周围静脉系统淤血,又在静脉窦与肾盏之间形成异常交通引起血尿,还会引起蛋白尿。
我院自2000年共收住NCP15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共15 例,其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11~32岁,平均21 岁。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反复血尿为主,个别有蛋白尿,血尿多在剧烈运动之后和傍晚出现,有时左侧有腹痛和腰痛,其中排除肝肾功能异常,抗PPD 抗体、尿肌酐比值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
1.2方法使用lojiq900、lojiq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5~5.0 MHz。
病人晨起空腹,采取仰卧位、坐位或立位。
于腹正中做横断面探查,充分显示腹主动脉(AO)、肠系膜上动脉(SMA),找到两者夹角间通过的左肾静脉(LRV)。
胡桃夹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eft renal entrapment syndrome),它是左肾静脉(left renal vein,LRV)行经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所成夹角时受压而引起的临床现象,常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腰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
1972年Schepper首先报告由此引起左肾出血,才引起重视。
1、病因学解剖学上,下腔静脉(IVC)和腹主动脉并行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前者位于右侧,后者位于左侧。
肠系膜上动脉(SMA)位于腹主动脉前方,与其形成夹角。
右肾静脉直接注入IVC,而左肾静脉(LRV)则需穿经腹主动脉与SMA所成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才注入IVC。
正常时此夹角为45O~90O,其间充塞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及腹膜使LRV不致受到挤压。
但当青春期身高迅速增长、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等情况下,此夹角变小,使LRV受压,引起左肾静脉高压,此称为“前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98%的正常人IVC与LRV压力梯度<0.13kpa(0.973mmHg),患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时压力梯度≥0.40kpa(3mmHg)。
也有文献报道了另一种少见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左肾静脉并未穿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而是从腹主动脉后方穿过汇入下腔静脉,因受到腹主动脉的压迫而出现左肾静脉高压,因而又称之为“后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2、病理学左肾静脉受压后肾静脉高压是产生血尿的主要原因。
左肾静脉受压,使肾及其周围静脉淤血,淤积的静脉血最终造成肾盏薄壁静脉破裂出血,血液进入集合系统和肾盏穹窿出现血尿。
同时,左睾丸静脉、左卵巢静脉以及部分盆腔静脉由于回流受阻而淤血,肾静脉淤血还可影响肾间质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使尿中α1微球蛋白增高,出现蛋白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胡桃夹综合征诊断价值的探讨。
方法患者采取仰卧位首先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常规测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处的角度、左肾静脉远端受压处(以下称:夹角处)的内径和左肾静脉近端扩张处(以下称:扩张处)的内径及血流速度。
然后用一小枕头将患者腰背部垫起并保持20min后,重新测量左肾静脉远端受压处和左肾静脉近端扩张处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并对这前后两次的测量进行分析和对比,由此来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1]。
结果本文通过对26例患者的尿化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临床综合诊断均考虑为胡桃夹综合征。
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通过测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的角度、左肾静脉夹角处和扩张处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断胡桃夹综合征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
胡桃夹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本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发育不良造成的左肾静脉在通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处时因该夹角变小,使左肾静脉远端受压而导致左肾静脉近端扩张所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应用彩超对左肾静脉受压处和扩张处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的测量和对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两者间夹角的测量,来对胡桃夹进行诊断[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文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
我院收治的26例胡桃夹综合征的病人。
患者年龄为7-28岁,平均年龄11岁,男性17例,女性11例。
临床上均存在反复性无痛性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和蛋白尿。
1.2 使用仪器采用飞利浦iu-toto彩色超声多普勒,使用频率为3.5mhz-5.0mhz。
1.3 方法患者在平卧位的体位下,对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两者间夹角的角度进行测量,再对左肾静脉夹角处和扩张处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进行测量;然后用一小枕头将患者腰背部垫起并保持20min后,重新测量左肾静脉远端受压处和左肾静脉近端扩张处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并对这前后两次的测量进行分析和对比,由此来判断是否存在胡桃夹综合征。
2 结果
本文报道的2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在腰背部垫起前:左肾静脉夹角处的内径为1.8-2.0mm,左肾静脉扩张处的内径为4.6-5.2mm,左肾静脉夹角处血流速度为53-86cm/s,扩张处血流速度为
26.0-37.0cm/s。
在腰背部垫起前后:左肾静脉夹角处内径为
1.6-1.8mm,扩张处内径为7.3-9.5mm。
左肾静脉受压处血流速度为70-98cm/s,扩张处血流速度0.3-0.9cm/。
夹角处的角度为20°-15°之间[3]。
3 讨论
3.1 胡桃夹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过程中要通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处,正常时该夹角处在
30-40°之间。
如果夹角处在先天或后天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该角度变小时,可以引起左肾静脉在通过夹角处时受压,最终将会导致左肾静脉近端扩张迂曲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4]。
3.2 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条件胡桃夹综合征的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时期或青少年之间,主要为体型瘦弱者及生长过快者,由于这些人群该夹角部内充填脂肪组织、淋巴结、腹膜等结缔组织过少使脊柱的锥体过度向前伸展所致,男性多于女性[2]。
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在患者腰背部垫起之前,左肾静脉扩张处的内径为夹角处内径的2.5倍以上;在患者腰背部垫起之后,左肾静脉扩张处的内径为夹角处内径的
4.5以上倍,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必须小于15[5]。
综上所述:我们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28例患者的最终结果和临床诊断相符,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6]。
参考文献
[1] 唐杰,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2-393.
[2] 罗晓莉,朱建平,江丽,等.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2):171-174.
[3] 陈菲,张颖,陈秀峰,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年13(3):210-211.
[4] 周初勋,罗晓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综合征[j].临床
超声医学杂志,2010,12(12):860-861.
[5] 陈浩,管涛,邓肖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4):264-266. [6] 刘娟,吴凤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1,24(8):4939-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