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潮流和理论成果
第42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7版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实用课件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名著 《海国图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D ) 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2.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 、魏源萌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近 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提出, 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3、某学者说:“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 伦不类。”这是对哪一社会思潮的评价?其与鸦片战争后的 新思潮有何关系? 答案 (1)思潮:中体西用。(2)评价:“中体西用”思想 继承与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两项主张本质上相 同、内容上相似,都体现了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探究】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 说法是否有道理? 答案 有一定道理。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的“师 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 为手段,“制夷”为主要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 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自强,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2017版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实用课件
2017版高三一轮历史教学实用课件
第9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1.(2014•四川高考,改编)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 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思考】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据此原则如何评价史料所述观点?
答案 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 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②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材料: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 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话体现了康有为思想有什么特点?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二、仿行制度
2、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时间: 19C末20C初 主张: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活动:辛亥革命(1911年) 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双半状况依然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 的运动。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 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 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三、思想救国
1、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时间: 1915——1918
主张: 提倡民主科学,思想救国
活动:新文化运动 影响:
三、思想救国
2.无产阶级: 宣传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 时间: 1918——1919
主张: 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救国
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A、进步性: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PT实用课件
(三)主要内容
思潮
--顺乎世界之潮流
欧美大事记
清朝大事记
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5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1644,崇祯帝自缢于煤山老槐树上, 太监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矮点的海棠 树上
1权6力8《9,清议史会稿通过》《记权述利:法“案》五,十限八制年国(王11许769广835州),一康,地熙英进二国行十王海四外雅年贸设治易置遣粤使海臣关马,仅
辛亥革
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
革命派 命,实行民
主共和制
实践结果 维新变法,结 果失败
辛亥革命,推 翻帝制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国
层次 学习 西方 制度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早期)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内 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容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经历了哪三阶段?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五十年变化”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指出推动“中国五十年”变化的主要 因素。
•对西学了解日益深入; •民族危机的加深;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时代的弄潮者】 怎么分?依据?








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
时间 政治派别
(2009浙江文综高考,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 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 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009广东单科高考,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 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B.民权 C.西学 D.科学

课件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课件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纲 要求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02
基础攻关
主干梳理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师夷长技”
背景
主张
活动
抵 清朝君臣闭关 抗 自守,愚昧无 派知
洋 务 派
中国面临内忧 外患的形势
提出 “_师__夷__长__技__以_ ___制__夷___”
3.康有为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待孔子的态度不同, 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 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 二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4.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只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5.新文化运动并没有遭到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严厉压 制。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对文化领域的控制相 对松弛,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学为体, __西__学__为__用__” “师夷长技以 自强”
①林则徐编译 《四洲志》 《各国律例》 等 ②魏源编撰《 海国图志》等
创办一批近代 企业;开设一 批__新__式__学__堂__
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 界形势,对当时 的思想解放有重 要启迪作用,迈 出了向西方学习 的第一步
迈出了中国近代 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三民主义
1.背景 (1)社会:鸦片战争以后,民__族__危__机__不断加深,各种救国主 张和方案屡屡碰壁。 (2)阶级: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__革__命__派__ 登上历史舞台。
(3)个人:孙中山流亡海外,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 (1)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__复__中__华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 阐 发 : 在 《 民 报 · 发 刊 词 》 上 , 纲 领 被 阐 发 为 “ 民 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PPT) 人民版必修1

名 称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反对满洲贵族 各民族一律平等 明确反帝、联俄联共 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普遍 政体,建立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 平等 民的政府,国 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 民一律平等
【练习5】(2006重庆)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 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二、资产阶级
1.维新派 ——维新变法思想
(2)发展(19世纪90年代)
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民族危机加深 背景: 康有为: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西方资’政治学说+传统儒家思想) (特点: 代表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 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 A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 • B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 致 • D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二、资产阶级
3.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
• 3、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提出了反 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 A ①② B ①②③ •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 义的最大特点是: • A 反对帝国主义 • B 反对民族压迫 • C 主张民族平等 • D 反对满洲民族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C.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可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可用)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D
• 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 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 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 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 想的主要目的是 • A.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 B . 实现资产阶级真正的民主政治 •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B
探究: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待儒家 思想的不同态度 维新派 态度
1 1 民主革 9 命思想 9 0 1 0 1 十 月 革 命
民 1 主 9 科 1 学 9 思 想 民族工业短 暂的春天
1 马 9 克 2 思 1 主 义 传 播
学法指导:
思想史的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注中西相似思想的比较

中西对比
中国的维新思想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异同
维新思想
同 经济 背景 内容 影响 异 影响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
2.(2012年上海历史,23)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
涉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答案】C

严复翻译的西学著作 《天演论》 《原富》 《法意》 《群己权界论》 ……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 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 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 都涉及社会伦理问题。 【考点】维新变法思想(严复)
是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 开端。关注 世界、思想 启迪作用。 冲击了“夷夏 之辩”的旧观 念,迈出了中 国经济近代化
器 物 阶 段
第二 洋务派 次鸦 片战 争后
曾国藩 李鸿章
中学为体 洋务 西学为用 运动 (师夷长 技以自强)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人民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人民版

思想启蒙
泽被后世
可选取严复《天演论》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为例,采用材料教学 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维新思想的影响;也可结合必修二中近代习俗 风尚的演变和近代报业发展对维新思想的作用加以分析。
情景设置
假如你是光绪年间的一个读书人,埋头苦读多年, 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后来你进京师大学堂学习,并经 历了戊戌变法. 用第一人称谈一谈在这一过程中你 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方式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可写 成一篇自传性的小文章.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主题
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不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 任务,而且还承载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 家富强的伟大历史使命。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既 是对真理的探索也是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它 与必修一中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近代 中国的民主革命在爱国主义的主题上是一脉相承 的。教学这一专题时必须使学生明确近代思想解 放的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并使学生充分感受 到先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拳拳的爱国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维新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学历史需要用第一人称,让学生身临其镜认识历史、理 解历史、感悟历史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学习目标见《课程标准》及《学科指导意见》(略) 注意:第二目“新思潮的竞起”和第三目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属于课外阅读。 2、本节课文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这一线索分 成四个阶段:开始传播—正式传播—争鸣追逐—广泛传播。 3、本节课文内容的学习可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如: 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等,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 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 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 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 洋务运动 (4)结局: 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2003上海)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 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管增设天文算学馆, 报名入学者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2、(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有了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 袁世凯 专权;
③.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 深入人心,但同时,袁 世凯掀起了 尊孔复古 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标志:
•军事工业
京师同文馆 京师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
旅顺
北洋海军
•民用工业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威海卫
•近代海军
上海广方言馆 上海 江南制造总局
•近代教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10

今天,我们应怎与归,皇驳其马。”
这个女子出嫁、结婚,乘坐着 黃红色的马车。
《文学改良刍议》: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计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革命论》:
北大为何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新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 蔡元培校长的办学思想先进 一批新文化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存在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象
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
他们自由发展。”
—— 蔡元

请问:
(1)引文反映蔡元培怎样办学思想?
(2)这种办学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北大的 “三只兔子” (1919年) :
革命/维新思想的根本区别?原因?
区别——对清帝(君主制)态度 前者: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建立资阶共和国 后者:通过变法,保留清帝,实现君主立宪
原因—— ①清府面目暴露程度不同: 19C末,人们对清朝抱幻想; 20C初,清朝面目暴露,人们坚决反清 ②民资力量不同: 19C末,初步发展、力量小 20C初,进一步发展、力量壮大 ③阶级地位不同 民资上层,与封建势力联系较紧; 民资中下层,反封建相对彻底
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蝴蝶》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资阶维新派和革命派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
a.都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主张用资本 主义体制取代封建体制

专题三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专题三 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陈独秀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新时代的 青年应该如何发扬新文化运动 主将的精神?
民主 科学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 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 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举凡一事之兴。 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 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 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新道德: 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请各举一例说明
为什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旧文学 新文学
什么是新文学?什么是旧文学? 为什么当时要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而反对旧文学? 哪些人是文学革命方面的突出干将?他们怎么说怎么做的? 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直接原因
揭开 主要代 前期指 活动 时间 序幕 表人物 导思想 中心
(旗帜)
陈独秀
1915 《青年杂志》 李大钊
的创办 胡 适
鲁迅 蔡元培
民主 北京 科学 大学
吾国之社会, 惟属望于新鲜活 泼之青年。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历史必须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新文化运动精品课件历史必须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ppt
评论 在哪里?
NEWS 1919年后著名离婚案
社会花絮
“我要和皇帝离婚”
1931年8月25日,淑妃文琇聘 请了律师,要求和废帝溥仪离 婚。她说:“当今无男女、种 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 律上一律平等。”这桩石破天 惊的大离婚案震动全国。
后来溥仪感叹万分:“我认为 这不但是她的一个胜利,也是 她平生幸福生活的起点。”
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体会用辩证观
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说 明
要把本课内容放在本专题的体系中加以考察, 并适当联系必修Ⅰ的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把握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理解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思想解放的影响。
青年学生组建进步团体和创办新式刊物这一知
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资讯
网页
③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 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
①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专制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概念把握
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B.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C.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
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学 习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
要 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广东省高考历史主题复习课件第1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干知识整合+典型例题讲解,15ppt)

广东省高考历史主题复习课件第1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干知识整合+典型例题讲解,15ppt)

无产阶级
核心 “________ 师夷长技 “中学为体, ________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______” 观点 以制夷 西学为用 _________”
民主、 马克思主 ____ 科学 义
续表
19 世纪 19 世纪四 60~90 时间 五十年代 年代 191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917 年 1917 年后
跟踪训练 1.(2012 年广东揭阳一模文综)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 样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 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解析:D 对联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
________ 新民主主 _________ 义革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________ 推翻清政 动摇了 为中国共 府,结束封 ________ 封建思想 产党的成 思想启 建君主专制 的正统地 立奠定了 迈出了中 蒙;近代 制度,建立 位;为马克 思想基 近代化 史上第一 影响 思想启迪 国______ 中华民国; 思主义在 础;是中 的第一步 次思想解 中国的传 民主共和 使________ 放运动 国革命的 观念深入人 播创造了 指导思想 条件 心
《辛丑条 民族资本 新文化运 约》签订,主义的短 动的开展; 中国完全 暂春天;袁 俄国十月 沦为半殖 世凯推行 革命的胜 民地半封 “ ________ 尊孔复古 利 ”逆流 建社会
续表
时间 19 世纪四 19 世纪 60~ 20 世 19 世纪末 五十年代 纪初 90 年代
1915~ 1917 年
旧文学”的内容,故选 D 项。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比较

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3-32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1·济南模拟)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决定选幼童赴美留学。

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

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只是个人行为B.清政府依然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C.清政府认识到人权问题的严重性D.清政府依然具有极强的落后意识[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选派留学生出国是清政府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突破。

但题干中保证书的出现说明清政府仍然是非常落后的,故选D。

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答案] A[解析]本题实际考查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借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2011·临沂模拟)“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

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

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

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材料中所说的“道”是什么() 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B.科学技术C.民本思想和制度D.自然规律[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观点,其所擅长的就是A,有材料“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可排除B,C、D是西方所擅长,排除B、C、D选A。

4.(2011·滨州模拟)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

”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4

变 鸦片战争
禽兽 戎
华夏 夷 禽兽


禽兽


岂说
利 国
因 祸



生 林则徐 避
死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趋

编译《四洲志》 《各国律例》

魏源 《海国图志》
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雾里看花——师夷长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以西方进化论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武器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②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
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
思考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
学习西方寻有求人强国说御辱:之“道 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问题:洋务派向西方学习了什么?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把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平等观念的人。
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认为六 经都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禹的大业 都是孔子假托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把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 主、平等观念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解读:
联系第一、二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对比鸦 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西方思想界,总结其特 点为: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思想界 妄自尊大、愚昧无知。这种局面被鸦片战争 所打破,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优感 和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的打击,原来的认知 被推翻,至少是遭到质疑。一部分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从 而开始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也 进入了近代中国的探索史!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 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步入 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之间 的武力的较量和竞争。从来都是朦胧一团的 “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 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 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终 身不能去怀。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和必修1、2的学习中 有所涉及,学生对“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活动 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相对来 说知识点都较为零散,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 济层面,对于思想文化方面知之甚少,对历史 事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 知识进行整合。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法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 景怡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3第五单元第14课。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导言解读: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导言解读:
由“近代”确定本单元内容起于 “鸦 片战争”,引导同学们回忆鸦片战争的影 响——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的“转折”和“开端”体现在以鸦 片战争为界,之前之后的中国在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八十年来,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 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 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 随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这些环节构成了 文化上的古今中外新旧之争的辩证发展线索, 反映了中国人在奔向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的 逐步提高。”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参考资料:
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 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 谦),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 (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 葛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 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 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显示出 的中国和西方之间巨大的差异及对 国人的震撼。)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从学习的主体来看: 包括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 从学习的内容来看: 有科技、有制度、有思想文化; 从学习的目的来看: 共同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 过程,也正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2.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末紧紧围绕着“救亡图存” 这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 之士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 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 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 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 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
伏尔泰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卢梭
康德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 (教师引导分析“开眼看世界”的含 义,主要是讲林则徐和魏源率先迈出了 “师夷”的步履。以此引入背景,并让 学生明白林、魏“开眼看世界”的价值, 为对其正确评价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先学后导”的方 式,在此前的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先学 后导”的模式,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然后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基于此,我打算把林则徐、魏源、洋 务人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观 点,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 相关观点产生的原因、这些观点的演进情 况,并感受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的 精神。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按照我校教学过程落实“教学五环节”中 的预习要求,在上课之前学生已完成教材的阅 读、配套资料的“自主预习”部分。请同学们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界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 么影响? 2.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有哪些?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重点:“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特 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阶段特征,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思 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历史学科是天水市中考科目,我校拥 有本市最优秀的生源,天水一中的高二文 科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他们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解读材料和 提炼信息的能力,且将要面对的高考亦侧 重材料的理解与提炼。因此,在教学方法 上我采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近代中国历 史相关资料较多,但要注意精选。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
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知道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说出魏 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两人思想变化的 原因。 2.结合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理解“中体西用”思 想的主要含义。 3.能说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尝 试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 4.能感受到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 救亡道路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