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 表受到人们人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 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
走近隋炀帝和他的时代——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探活 究动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积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局限性: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造 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隋炀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 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 统治。从 605 年起,陆续 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大运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海河
洛阳
通济渠
黄河
邗沟 淮河
江都
长江
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河 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三点 四段 五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北朝
(北周)
南朝
(陈)
隋朝
(581年 杨坚 长安)
南朝
(陈)
隋朝
(589年统一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共26页)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
1. 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等。

2.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3.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

4. 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城市、国家、文字、工艺等文明的发展。

5.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特点和区别。

6.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7. 世界历史的发展: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8. 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汉朝、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

9.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参考。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10课)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共18张PPT)

思考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 探究(1)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 来评论大运河的开通太简单化了。 (2)好: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 南北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大运河成为我国东部的 黄金水道,造福了后世的人民,至今很多河段仍然在发挥作用。 坏: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 重的徭役负担,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扩大了 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 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
④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 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约1 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的暴政
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营建工程
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信息
统 一
时间 方式 都城 时间 意义
581年 外戚夺权(外戚 杨坚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
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掉 陈朝 ,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隋朝经济的发展 (1)措施: 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唐〕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 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 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 的祖先充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 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 建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也是我们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学科。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我们将学习到很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些文化在汉江和黄河流域形成,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了各种各样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可以归功于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下面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特点。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主张以仁爱和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和社会,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比如传统戏曲、书法、音乐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独有的。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以自然为师,强调自然法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元政治组织,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和混乱,统一了中国,同时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汉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黄金时期,它的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历史学家,如王羲之、陶渊明、庾信等等。

4. 唐宋元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唐宋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辉煌时期,它的文化、科技和经济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具体知识点如下:
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
时间是581年;人物是杨坚隋文帝;都城是长安;统一时间是589年;意义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
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

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
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
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
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
隋朝灭亡的时间是618年;灭亡直接原因是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温故知新
北朝


六 北国
东 北魏
三 国

西 晋
方: 并 存

(鲜卑族)
西 魏
北齐 581年
北周


南东 方: 晋
宋 齐梁陈 589年
南朝
第一第课一单元隋:繁朝荣与的开统放的一时与代 灭亡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我是杨坚,是北周的_外__戚___,历史
上把我称为_隋__文__帝__。__5_8_1_年,我
3、评价大运河。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谢谢 观看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 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袁刚《君王的比较与隋炀帝的事功与保证 》
结合材料与教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是?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
D ,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朝的统一
B.隋朝的灭亡
C.开创科举制度利工程隋朝大 运河,完成下列各题。
1、这一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隋朝大运河
2、大运河的起止点是哪里?中心在哪里? 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中心洛阳
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605年起 开凿者 隋炀帝
概况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

七下历史 第1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 第1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课的知识点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朝在581年由隋文帝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朝的创新和贡献:隋朝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性的贡献。

在选官制度上,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这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隋朝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这不仅加强了南北的交通,也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全长超过了两千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炀帝的贡献和过错:隋炀帝在位期间有许多重要的贡献,如被任命为大将军完成国家统一,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以及修筑东都洛阳使其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他的过错也不可忽视,包括好大喜功、采用严刑酷法、对百姓劳役不息等,导致人民生活悲惨,最终引发了隋朝的灭亡。

以上是七下历史第1课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对隋朝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达标
1.隋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 )
A.581年 B.589年 C.587年 D.618年
2.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4. 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能力提升
1. 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按照东、南、西、北的次序排列下列水利工程,正确的是
①郑国渠②都江堰③灵渠④江南河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
3.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4.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B.东汉
C.西晋D.东晋
5.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知识空间
扬州琼花的传说
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欧阳修在此任太守时,曾称赞琼花是举世无双之花,在琼花观内题下“无双亭”。

北宋的仁宗皇帝曾把琼花移到汴京御花园中,谁知次年即萎,只得送还扬州。

南宋的孝宗皇帝又把它移往临安,但立刻
憔悴无花,只到再次移送扬州。

元兵攻破扬州,琼花便彻底死了。

扬州人对琼花情有独钟。

原物虽已不在,但扬州人把一种叫聚八仙的花视为琼花,当作市花精心培育呵护。

如今,沿湖岸白如玉的锦簇花团,便是“四海无同类”的扬州琼花。

知识空间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一
——隋文帝
中国皇帝隋文帝究竟是一位多只要的人物呢?西方人把他与欧洲帝王查理曼相比较。

两个人的生涯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罗马帝国灭亡约三个世纪以后,查理曼成功地重新同意了西欧。

在汉王朝灭亡约三个半世纪以后,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

当然查理曼在西方远比隋文帝在中国有名气,但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像隋文帝哪样有持久影响力的帝王的确为数不多。

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自那时起,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古代,隋文帝应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一位有功于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富强的杰出人物,被评委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6. 下图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请写出:
(1)大运河的三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拓展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胡曾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的看法怎样?
(2)概述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知识链接
2.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那么你想过没有,大运河是如何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呢?当我们认真看地图时,你也许会惊讶的发现许多问题:大运河的水流不是一个方向!大运河要穿过“地上河——黄河”!这样看来,大运河的设计者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大运河的开凿是不可能的。

如今大运河还在发挥它的作用。

令世人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隶属数十年规划论证后,2002年内动工,你知道“南水北调”工程吗?该工程是我国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兴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它将是新时期我们对历史的贡献。

想一想
(1).在大运河的开凿过程中,技师们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2).“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怎样?你能为它做些什么?
(3).现在,人类的沟通交流除了发展交通、加强联系与直接接触外,还有什么方式?
参考答案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达标
1.A
2.D
3.C
4.D
5.C
能力提升
1.B
2.B
3.D
4.A
5.B
6. (1)洛阳涿郡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拓展探究
1.(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3)同意胡曾的观点。

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除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外,主要是为了隋炀帝巡游江南、炫耀天子威严提供条件。

大运河开通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多次乘龙舟游江都,正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大运河的开凿正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以至在大运河建成的次年就爆发了农民起义。

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波浪中,隋亡了。

因此,人们说隋亡于此河是有道理的。

第三,以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是不宜这样做的。

如果不是出于隋炀帝个人的目的,采取量力分段开凿运河,并结合各州县的转运,南北交通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隋炀帝逆势而动,偏为不可为之事,正是导致隋亡的原因所在。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理由是:第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二,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在以后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它都占据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它是古代运河之最,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这是任何一项大的工程都难以避免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也不为过。

第三,如果大运河凿通后,隋炀帝立即与民休息,或许隋亡的事就不会发生。

第四,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2.(1).提示:大运河开凿要解决河流中泥沙的淤积问题大运河要充分利用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规划是:东线沿大运河把长江水引入华北;中线把丹江口水库的水引入华北;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我们可做的事情是学习知识,准备为“南水北调”工程贡献力量;宣传“南水北调”工程,珍惜水资源,动员更多的人关心这件大事。

(3).现在,人类的沟通交流除了发展交通、加强联系与直接接触外,还通过互联网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