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食品理化检测析技术说课课件.

食品理化检测析技术说课课件.

研发 营销
原料采购
食品检测
储藏、运输
生产 包装
基础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仪器分析
承上启下 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
核心专业课程
顶岗实习
二、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感官检验
仪 器 设 备 的 使 用
物理性指标检验
分 析 方 法 的 选 择
化学指标检验
分 析 过 程 的 操 作
三、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岗位要求为 导向,着重动手能 力培养,最终强化 职业能力。
岗位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
修订课程标准
确定教学 内容
改革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学会、够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传统教
学的章节结构设置,避免理论与实践内容分开的弊端,以“做中学”教学
kk
3 .教学团队建设与创新
• 学院执行系部负责制的两系一中心架构,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专 业快速发展,达到了教学团队、检测团队、学管团队三位一体。 • 教学团队打造主讲、辅讲;检测团队打造主检、辅检;教学团队 和检测团队同时进行学生管理,打造学管团队。主、辅,教学、 检测、学管角色进行有侧重点的定期轮换,使教师队伍逐步由专 才转变为育人的全才。主辅结合、角色轮换 • 依托检测中心这一行业内领头羊地位的校企,积极派出教师进行 学习或行业、企业培训,扩大专业视角、提高专业影响力。
设计思路,构建了“由项目引领、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结构模式,整
个教学内容由6大项目、21个任务组合而成,每个任务对应具体的实操训
练,让学生围绕工作内容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林继元边亚娟主编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林继元边亚娟主编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工作任务六 食品的感官检验
一、感觉的基本概念
•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 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 而产生的反应。
• 食品作为一种刺激物,它对人的刺激产生的感觉可以划分视 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5种基本感觉,此外还有温 度觉、痛觉、疲劳觉、口感等多种感觉。
• (一)仪器
• Hoeppler粘度计、恒温水浴(20℃ 0.01℃),计时器。
• (二)操作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工作任务五 食品色度的检验
• 一、准备工作
• (一)知识准备 • 色度是指含在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状物质所呈现的颜色
的深浅。溶液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为“真色”,由悬 浮物质产生的颜色为“假色”。色度是食品的物理特性。 对某些食品来说,色度是决定其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 (二)仪器 • EBC比色计:具有2EBC~27EBC单位的目视色度盘或自 动数据处理与显示装置。 • (三)试剂和溶液
• 2、搬动仪器应小心轻放,避免震动。光源(钠光灯 )积灰或损坏,可打开机壳进行擦净或更换。
• 3、机械部分摩擦阻力增大,可以打开后门板,在伞 形齿轮蜗轮杆处加稍许钟油。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 4、如果仪器发现停转或其它元件损坏的故障,应按电原 理图详细进行检查与维修。
• 5、打开电源后,若钠光灯不亮,可检查保险丝。 • 6、旋光仪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使用时间较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 二、相对密度计(比重计)法测定食品的相对密度
• (一)原理 • 相对密度计(比重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制成的,其种类很

教学大纲_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教学大纲_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433046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英文名称: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spection Technique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 64 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32学分: 4.0适用对象: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化学及物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介绍食品检验方法原理和操作技能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也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食品样品采集、制备的方法,掌握食品基本性质、基本成分分析的方法原理与操作技能,掌握食品中添加剂、残留物质等检验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会对检验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从事食品分析与检验工作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普通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基础,《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程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专业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1)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样品的准备及结果的数据处理;(2)掌握比重法、折光法、旋光法、阿贝氏折光计等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

(3)掌握酸度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和操作技术。

(4)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酸度、脂肪、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淀粉、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糖精钠、亚硫酸盐、食品中微量元素砷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方法。

(5)了解食品中有害物质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原理。

2、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对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实训教案授课班级: 11食品加工技术授课教师:王顺新授课时间: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训项目实训学时 4 实训指导老师王顺新实训时间 9-27一、实训目标及任务要求:1.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步骤2.掌握直接干燥法的使用范围3.掌握恒重的判断方法,并学会制作水分测定的原始记录单二、实训准备:1.实验设备:恒温干燥箱、称量瓶、分析天平2.实验试剂:6N盐酸:量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

6N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6N盐酸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6N氢氧化钠溶液煮沸0.5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三、实训地点:1.校内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训室四、组织形式1.分组:3人一组。

分7个组,1组和2组测定面包的水分含量;3组和4组测定面粉的水分含量;5-7组测定果酱的水分含量,五、知识储备1.水分测定意义:在食品生产中,给计算生产中的物料平衡提供数据,指导工艺控制,保证生产的食品品质;在食品监督管理中,评价食品的品质。

2.水分存在的形式结合水(束缚水):较难从物料中逸出,指结晶水和吸附水。

非结合水(游离水):易于从物料中分离,包括:润湿水分、渗透水分和毛细管水。

3.水分的测定方法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

有干燥法、蒸馏法和卡尔费休法。

间接法:通过对其它成分测定后,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2..实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3..实验步骤:(1)、固体样品: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0.5~1.0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

《食品理化检验》课件

《食品理化检验》课件

某品牌食用油添加剂检验案例
总结词:深入分析
详细描述:对某品牌食用油中的添加剂进行深入分析,探 究其作用机理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 科学依据。
某品牌食用油添加剂检验案例
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在发现某品牌食用油中的 添加剂超标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 理和召回,防止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保障消费者权益。
企业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与操作规范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01
企业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
卫生。
食品理化检验操作规范
02
针对不同食品和检测项目,制定详细的检验操作流程和规范。
食品质量控制计划
03
企业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
可控。
05
食品理化检验案例分析
某品牌果汁营养成分检验案例
总结词:全面分析
详细描述:对某品牌果汁进行全面的营养成分分析,不仅关注主要营养成分,还对其中的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进行分析,为 消费者提供全面的食品信息。
某品牌果汁营养成分检验案例
总结词:及时反馈
详细描述:在检验结束后,及时将结 果反馈给生产厂家和相关部门,帮助 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促进 食品Βιβλιοθήκη 全水平的提升。检验方法分类
01
02
03
04
感官检验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如视觉、 嗅觉、味觉等)对食品的外观 、气味、口感等进行评估。
物理检验
利用物理原理和方法对食品的 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如密度、
折射率、旋光度等。
化学检验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 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如酸度、水分、脂肪等。
仪器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教学大纲
必修
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
教学方式:
实验前学生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将使用的实验仪器等;实验时老师讲解实验要求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遇到问题的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锻炼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锻炼学生整理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考核要求:
从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全过程合理安排、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等方面全面评判学生的实验成绩。
实验项目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方法采用两级评分:通过与不通过。
能按时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通过。有下列情况(1)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并验证结果者;(2)无故缺席者;(3)违反实验室规定,破坏公物者。不通过。
实验时数
实验类型
内容提要
备注
1
还原糖测定
4
综合性
实验内容: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采用快速直接滴定法测定,计算,书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准确采样,澄清处理,干过滤,直接滴定法测定糖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容量法测定的技术。
必修
2
粗脂肪的测定
6
综合性
实验内容:正确采样,选择溶剂,索氏抽提,重量法测定,计算,写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学习溶剂索氏提取法测定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掌握天平使用、重量法测定的技术。
实验基本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的有关内容):
通过本实验的练习,学生应了解食品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等步骤,了解食品中营养、危害成分和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实验原理,较熟练的掌握食品中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脂肪及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学会数据处理。

《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

1《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职业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食品感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前导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食品检验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两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一)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达到:1. 熟悉食品检验的内容、工作流程和食品检验标准;2. 掌握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3. 掌握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原理、基本设备、操作流程与方法特点;4. 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原则、方法特点;5. 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原理、基本设备、操作流程与方法特点;6. 了解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并能应用标准合理判断产品的质量;7. 掌握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二)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1.具备食品检验标准方法的查询、解读与实验方法选择、设计基本能力;2.能独立完成检验前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选取、溶液准备等;3.能独立操作使用化学分析操作、食品检验小型设备(如电热干燥箱、分析天平、密度瓶、密度计、阿贝折光仪、旋光仪、索氏抽提装置、凯氏定氮装置、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显微镜、灭菌锅、培养箱、粉碎机、捣碎机等);4.能根据样品特点和分析任务,独立进行食品(固态、液态)的采集、制备与处理操作;5.能借助食品检验小型设备、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独立操作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一般成分分析;6.能独立进行器皿的包扎与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分离与纯化以及革兰氏染色操作;7.能独立开展食品感官检验操作,具备食品感官评价的能力;8.能独立完成食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操作与结果判断;9.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大型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等),完成分析检测任务;10.具备数据处理、分析报告书写、结果评价的能力;11.具备与生产人员、客户交流沟通能力。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包括:食品的感官检查、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保健食品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物中有毒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转基因食品的检验。

2.食品理化检验常用的方法:感官检查、物理检测、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酶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

3.感官检查:①感官检查是指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色、香、味、形和质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检验方法。

②如果食品的感官检查不合格,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腐败变质,则不必再进行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直接判断为不合格食品。

③一般嗅觉的敏感度远高于味觉。

④触觉检查:用手接触食品,检查食品的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性质。

对于鱼、肉制品、海产品等应检查食品的组织状态、新鲜程度、保存效果等现象。

4.相对密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以d表示。

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反映液态食品的浓度和纯度。

测定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可初步判断该食品质量是否正常。

脱脂乳的相对密度比全牛乳高;掺水牛乳相对密度降低。

5.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容量法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络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化学分析法是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1.食品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为:1.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2.样品的预处理;3.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测定;4.检测结果的计算,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或统计分析;5.按检验目的,报告检测结果。

2.正确的采样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采集的样品对总体应该有充分的代表性;二是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食品的理化性质,防止待测成分的损失或污染。

(注意:首先样本容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此外,采样时应尽量使处于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个体样品都有均等的被采集的机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1食品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1食品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 (二)器材准备 • 1、开启容器和包装的用具。 • 2、取样工具。 • 3、容器。 • 4、辅助工具。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 二、采样操作
• (一)能均匀分散的固体食品
• 1、有包装的食品
• 2、无包装的散装食品
• (二)粘稠的半固体食品 • (三)液体食品 • (四)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 (四)色层分离法
• 1、吸附色谱分离 • 利用聚酰胺、硅胶、硅藻土、氧化铝等吸附剂经活化处理后所具 有的适当的吸附能力,对被测成分或干扰组分进行选择性吸附而 进行的分离称吸附色谱分离。 • 2、分配色谱分离 • 是根据不同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所进行的分离。两相中的 一相是流动的(称流动相),另一相是固定的(称固定相)。被 除数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中并向上渗展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的 分配作用反复进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 3、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 生的交换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分为阳离子交换和阴离子交换 两种。
• (二)样品保存的方法
• 做到净、密、冷、快。
• 【技能目标】
• 1.能熟练运用采样工具; • 2.正确采集检验所需的固态; • 3.液态和半固态样品并能对样品进行正确处理。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林继元 边亚娟 主编
工作任务一 食品样品的采集
• 一、准备工作
• • • • • • (一)知识准备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第二,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真实性。 第三,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准确性。 第四,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及时性。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学习情境三
❖ 一、概述
❖ 漂白剂:是指能破坏或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 食品免于褐变的食品添加剂。(漂白剂不同于吸附方式)
❖ 使用原因 ❖ 由于品种、运输、贮存方法、采摘成熟度的不同,造成食品
原料颜色有差异 ❖ 色泽是决定食品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会
产生不令人希望或喜欢的颜色。(例如:褐变)
学习情境三

漂白后着色
未处理盐渍
学习情境三
❖ 二、分类
❖ 1、还原型漂白剂(我国主要使用) ❖ 机理:通过其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使食品中的色
素氧化分解而褪色果蔬褪色。
❖ 种类: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磺。
❖ 特点:作用比较缓和,但是被其漂白的色素物质一旦再被 氧化,可能重新显色。
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GB/T 5009.34-2003 第一法 测定原理
亚硫酸盐与四氯汞钠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 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学习情境三
一、仪器及试剂 仪器
分光光度计
学习情境三
试剂
①四氯汞钠吸收液:称取13.6g氯化高汞及6.0g氯化钠,溶于水中并稀 释至1000mL,放置过夜,过滤后备用。
有效数字:计算结果表示到三位有效数字。 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 平均值的10%。
学习情境二
技术提示
①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本法检出浓度为1mg/kg。 ②颜色较深的样品需用活性炭脱色。 ③样品中加入四氯汞钠吸收液以后,溶液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24h之内稳定,测定需 在24h内进行。 ④亚硫酸易与食品中的醛(乙醛)、酮(酮戊乙酸、丙酮酸)及糖(葡萄糖、单糖) 等结合,形成结合态亚硫酸,样品处理时加碱是将糖中的二氧化硫释放出来,加硫 酸是为了中和碱,这是因为总的显色反应是在微酸性条件下进行的。 ⑤亚硝酸对反应有干扰,加入氨基磺酸铵是为了分解亚硝酸。 ⑥盐酸副玫瑰苯胺加入盐酸调节成黄色,必须放置过夜后使用, 以空白管不显色为 宜,否则需重新用盐酸调节。 ⑦盐酸副玫瑰苯胺中盐酸用量对显色有影响,加入量多,显色浅;加入量少,显色 深,对测定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需严格控制。 ⑧显色反应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低,灵敏度低,因此样品管和标准管应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进行。 ⑨二氧化硫标准溶液的浓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因此临用前必须标定其浓 度。 ⑩实际分析工作中,通常根据溶液浓度的不同,选用厚度不同的比色皿,使溶液的 吸光度控制在0.2~0.7。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标准1.课程简介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我院食品加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解现代的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食品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等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加工的工艺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紧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教学团队紧密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旨,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方便了因材施教。

本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性的学科,是食品加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

课程发展的早期阶段:本课程以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为主线,通过食品加工环节和过程展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发展的改革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化,课程小组成员从理论和实践实训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对课程内容进一步精选,整合和精简,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

理论够用就行,加大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项目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出发,整个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

同时,在课堂内容上强调基本原理及共性部分的讲授,通过代表性的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

完善了现有教材的配套相关教学资源。

3.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核心课程:对食品生产加工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熟练掌握食品加工及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产品创新及研发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前导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保藏等;支撑后续课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

食品质量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食品质量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课程设置
总学时75h
重点内容
理论课25h
实验课50h
绪论;实验技术基础;食品营 养成分综合测定技术;食品添 加剂含量的测定;食品中有害 成分的测定;动物性食品理化
检验;其他食品理化检验
重量和容量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电化学 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15个实验内容
要求
①提前写好预习提纲 ②实验课不看实验指导③实验中独立操作,
的分析
评定
水分、蛋白质、 农药、有害重 国家对食品添 食品中的蛋白
脂类、碳水化 金属、抗生素 加剂的种类、 质、脂肪、维
合物、维生素 和激素残留、 质量标准、用 生素等会发生
和矿物质的 化学致癌物等 途、用量都作 分解、水解、
测定
的测定 了明确规定 聚合等变化
消费者凭
感官决定 食品取舍
质量 监督
卫生 监督
食物链 DDT含量(ppm) 浓缩倍数

0.00003
1
浮游生物
0.04
1.3万
小鱼
0.5
17万
大鱼
2.0
66.7万
水鸟
25.0
833万
DDT在食物链中的富集作用
食品添加剂 烟熏、烘烤
盐腌 容器污染 原料污染
绪论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危害 食品污染的危害
食用受污染的食品
致病、致毒、致癌、致畸变
影响遗传变异
光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库仑分析 电解分析
有无、含 量、评价
酸度计、离子计
电压(位)分析法 电流分析法
极谱法、伏安法
绪论
食品理化检验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Food Quality Inspection)5501007课程编号:学学分:3 学分时:总学时52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20开设学期:第7学期授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级别:课程负责人:丛健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食品安全涉及原料生产、加工、储藏、流通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因素、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品、膳食结构化学物质污染生物性污染包装材料等对食品不安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为保证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通过学习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安全性及其控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广义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种学科。

一般按照检测对象可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

本课程只限于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和食品卫生有关成分的理化分析与检验原理及方法的,即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学。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它的任务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检测。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类有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化和仪器分析等知识应用于食品生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食品科研的水平。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重量法、容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荧光光谱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具体运用。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标准(高职)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标准(高职)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适用课时:50+40 课时学分:3+2一.课程性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以培养学生在食品理化技术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食品药品质量监控或生产单位从事食品理化分析相关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属于产品质量控制范畴内的专门技术,在企业实际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食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是食品质量控制欲安全保证不可缺少的手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是依据食品相关标准,运用理化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机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学科。

食品检验是相关企业岗位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食品检验职业技能鉴定的核心部分。

所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和专业的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学生在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分析技能训练、有机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后进行,并通过后续课程的强化,使学生可以逐步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独立进行食品理化分析检测的工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拓展创新等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化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理化检验实验,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从事各类食品成分分析、成分检验技术等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食品检验工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学习指南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学习指南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

食品理化检验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检测技术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学科。

它的任务是依据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理论及食品相关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学生要完成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基础技术、分析基础技能综合训练、食品生物化学基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的学习以后再进行学习,并通过后续课程校内生产性综合实训(食品检验技术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逐步获得独立进行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提高获取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拓展创新等综合素质。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现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熟悉食品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食品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为:1.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制定检验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检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检验方案。

(2)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合理安排检验工作,正确配制试剂,熟练使用分析仪器,独立完成食品理化检验工作。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检验数据的能力:能正确处理检验数据,正确评价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常规检验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检验流程和要求,对企业生产中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并做出品质判断。

2.知识目标(1)了解行业发展现状、食品检验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熟悉食品理化检验的任务与内容、基本程序、主要方法及相关标准。

(3)理解食品理化指标测定的原理,掌握理化检验操作技能。

3.素质目标(1)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

(2)遵从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塑造团队协作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重量法、容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荧光光谱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具体运用;学习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应能客观反映实验者本人对整个实验内容的把握程度,尤其应客观反映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对实验过程和相关仪器及操作的熟悉程度并客观反映实验结果。为达此要求,实验报告内容理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计算和分析等方面。实验报告应由实验者本人独立完成,其标志为实验原理部分应反映自己的独立理解,实验步骤部分应由自己独立归纳、概括,结果和分析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或看法。实验报告撰写应持严肃的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结果记录准确、数据处理科学、计算正确、结论严谨等方面,尤其应注意独特实验现象的记录,结果不正确时也应客观反映并作出合理分析或解释。报告干净、整洁,字迹工整,语言通顺,层次清晰,表达准确等方面。
自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中的数据处理。
讨论: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区别?
课堂讨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总的原则是什么?
作业:部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的选择,影响水分和灰分测定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食品的物理检测(4学时)
主要内容: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物理检验法的定义、什么是相对密度、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折光率、旋光度的定义以及液态食品的折光率和旋光度的测定。硬度、脆性、胶粘性、回复性、弹性、凝胶强度、耐压性、可延伸性及剪切性等食品物性的测定。
七、主要仪器设备
高温马弗炉、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电子天平、pH计、磁力搅拌器、水浴锅、银盐法测砷装置、酸碱滴定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仪、原子吸收仪。
八、实验指导书名称
刘长虹编著,《食品分析及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九、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课程实验安排与设计要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并保持同步进行。实验开始前要详细讲解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并进行必要的演示。
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应不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10%,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考试;学生进行自学前,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3
操作
必做
2
4
饮料中还原糖与蔗糖含量的测定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用除蛋白质后的样品溶液进行滴定,溶液的蓝色消失,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样品溶液消耗量可计算还原糖含量。
3
操作
必做
2
5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反应生成有荧光的喹喔啉。在一定条件下,喹喔啉之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浓度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3
操作
必做
2
8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加入甲醛溶液时,-NH2与甲醛结合,其碱性消失,破坏内盐的存在,就可用碱来滴定-COOH基,以间接方法测定氨基酸的量,以pH计测定和指示终点。
2
操作
必做
2
9
食品中砷含量的测定
在碘化钾和酸式氯化亚锡存在下,利用锌与酸作用生成原子态氢,使样品消化液中高价砷还原成三价砷,三价砷与氢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进入含有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的吸收液,使银呈红色胶体游离出来,溶液的颜色呈橙色至红色。颜色的深浅与银含量成正比,据颜色的深浅进行分光光度比色,间接对样品中的砷进行定量。
学习要求:掌握蒸发、干燥、恒量的概念和知识,水分、水分活度、灰分等的概念和知识;掌握干燥恒量的操作知识。掌握粗灰分的相关概念和测定方法。了解各种酸度的概念,酸类物质的存在状态;pH值、酸碱滴定的相关知识。了解脂肪的存在状态,常用有机溶剂的特点,粗脂肪的概念,各类脂肪测定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掌握索氏抽提法的检测技能、罗兹-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的原理。掌握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了解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概念和知识,还原糖的提取的分离技术,各类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直接滴定法和改良快速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正确配制和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了解蛋白质和蛋白质系数、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概念,凯氏定氮法原理和方法,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原理;掌握凯氏定氮装置的组件和安装、使用知识。掌握氨基酸态氮的检验方法和技术。了解挥发性盐基氮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了解维生素的概念,各类维生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和相关知识,各类维生素的检验知识。掌握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维生素A的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维生素C的测定)的操作知识。
自学: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和基本知识(4学时)
主要内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定义和作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内容和方法、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总则、样品采集、制备和保存、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国内外分析标准简介。
学习要求: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定义,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前的样品准备。了解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对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求。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样品前处理中的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检测限、灵敏度、回收率、空白实验的概念
阅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方法和技术。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4学时)
主要内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中防腐剂的概念,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外标法计算;抗氧化剂的定义和分类,抗氧化剂BHA、BHT的测定;发色剂的定义和亚硝酸盐的测定。食品漂白剂的概念,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的测定。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Food Quality Inspection)课程编号:5501007
学分:3学分
学时:总学时52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20
开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丛健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安全涉及原料生产、加工、储藏、流通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因素、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品、膳食结构化学物质污染生物性污染包装材料等对食品不安全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为保证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通过学习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安全性及其控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类有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化和仪器分析等知识应用于食品生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食品科研的水平。
二、课程简介(2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食品基本营养成份、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害物质等理化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了解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重量法、容量法等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荧光光谱法、比色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具体运用。学习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了解几类食品卫生指标的分析检验。
广义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与检验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多种学科。一般按照检测对象可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本课程只限于研究食品营养成分和食品卫生有关成分的理化分析与检验原理及方法的,即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学。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研究各类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它的任务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各种科学技术,对食品工业生产中的物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质量进行分析与检测。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4学时,在主要章节讲授完之后,要布置一定量的案例分析讨论或阅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综述等,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实验教学内容概况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实验教学力求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包括食品中营养素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油脂、饮料等产品的卫生检测等内容。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面粉中水分含量测定
利用直接干燥法在103C℃士2℃条件性,对样品进行恒重,测定样品水分含量。
2
操作
必做
2
2
谷物粗灰分的测定
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2
操作
必做
4
3
牛奶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利用罗斯-哥特里氏法测定牛奶中粗脂肪含量,利用氨-乙醇溶液破坏乳的胶体性状及脂肪球膜,使非脂成分溶解于氨-乙醇溶液中,而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石油醚提取出脂肪,蒸馏去除溶剂后,残留物即为乳脂肪。
学习要求:培养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密度法、折光法、旋光法、食品物性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自学:食品色度和粘度的测定。
作业:旋光仪和折光仪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食品一般成分的分析(14学时)
主要内容:讲授食品水分的测定、脂肪的测定、蛋白质的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灰分和无机盐的测定、维生素的测定、酸度的测定的经典方法。讲解水分检验的有关知识:测定水分的意义、常见食品水分含量、水分存在的形式、水分检验的方法、测定水分活度值的意义。酸度的概念,酸类物质的存在状态和测定方法。总灰分、灰化、灰分、粗灰分的概念以及粗灰分的测定方法。酸度的概念、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食品中脂肪存在形式、测定脂肪的总依据、常用提取剂及其特点、索氏抽提法、罗兹-哥特里法、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测定食品中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油脂酸价、过氧化值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碳水化合物、还原糖的概念和知识,还原糖的提取的分离技术,各类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方法。蛋白质和蛋白质系数、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概念,凯氏定氮法原理和方法,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维生素概念和分类、各类维生素的性质及生理功能和相关知识。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方法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