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问题腹部

合集下载

局解课件-腹部

局解课件-腹部

腹外斜肌腱膜
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
后层 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或半环线
(二)白线和脐环: 3块阔肌腱膜在中线 上会合。上宽下窄,少 血管。在脐周形成脐环。
(三)腹股沟区
1、境界: 上界:髂前上嵴至腹直肌外侧缘水平线;内侧界: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腹股沟韧带 2、层次结构:1、皮肤、浅筋膜; 2、腹外斜肌腱膜; 3、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5、腹膜外筋膜;6、壁腹膜
反 转 韧 带
3、腹内斜肌 4、腹横肌 1)腹股沟镰(联合腱) 2)提睾肌
(四)腹横筋膜: 形成结构:腹直肌筋膜、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管深环、凹间 韧带和精索内筋膜
5、腹膜外筋膜:
腹膜外脂肪:填充于腹横筋膜与壁腹膜之间的脂肪组织此层 疏松,且易与周围组织分离,临床上作膀胱等手术时,可在 腹膜外进行而无需经过腹膜腔。 内有髂外血管及 分支,髂外淋巴结, 生殖股神经,脂肪 等。在下腹部男性 有输精管。
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移动性较大。
(二)浅筋膜: 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分两层: 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 深层称膜性层(Scarpa 筋膜),富有弹性纤维,在中线与白 线相连,两侧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附着股部的深筋膜 (阔筋膜),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膜层并不附着,而继续 向下至阴囊,与阴囊肉膜和会阴部浅筋膜的深层Colles筋膜相延 续,Scarpa 筋膜下隙与会阴浅隙相交通。
(四)腹股沟管
是腹外斜肌腱膜 与腹横筋膜之间的裂隙。有4壁2口。 内容: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前壁:腹外 斜肌腱膜、腹内斜肌 浅环: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上壁:腹内 斜肌和腹横肌下缘 腹股沟管下壁:腹 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后壁:腹横 筋膜、联合腱 内口:腹股沟管深环

局解实验报告腹壁(3篇)

局解实验报告腹壁(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腹壁的结构特点。

2. 掌握腹壁各层组织及其相互关系。

3. 熟悉腹壁血管、神经的分布。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尸体腹壁标本、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解剖台、解剖灯、解剖模型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腹壁整体结构:观察腹壁的形状、厚度、皮肤、浅筋膜、肌肉等。

2. 分离腹壁各层组织:a. 皮肤:用解剖刀在腹壁上做一纵切口,向下切开至深筋膜。

b. 浅筋膜:用剪刀将皮肤与深筋膜分离,观察浅筋膜的结构。

c. 深筋膜:用解剖刀在深筋膜上做一纵切口,向下切开至腹直肌鞘。

d. 腹直肌鞘:用剪刀将深筋膜与腹直肌鞘分离,观察腹直肌鞘的结构。

e. 腹直肌:用剪刀将腹直肌鞘与腹直肌分离,观察腹直肌的结构。

f.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用解剖刀和剪刀将腹直肌与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分离,观察各肌的结构。

3. 观察腹壁血管、神经分布:a. 腹壁血管:观察腹壁浅静脉、腹壁深静脉、腹壁动脉等。

b. 腹壁神经:观察腹壁神经丛、腹壁神经等。

4. 实验总结:将观察到的腹壁结构、血管、神经等总结成报告。

四、实验结果1. 腹壁整体结构:腹壁呈四边形,皮肤薄,浅筋膜厚,深筋膜与腹直肌鞘紧密相连。

2. 腹壁各层组织:a. 皮肤:薄,富含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b. 浅筋膜:富含脂肪组织,可分为浅、深两层。

c. 深筋膜:与腹直肌鞘紧密相连,分为前、后两层。

d. 腹直肌鞘:由腹直肌腱膜和腹横筋膜构成。

e. 腹直肌:位于腹壁正中线,分为上、下两部分。

f.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位于腹壁两侧,呈扇形排列。

3. 腹壁血管、神经分布:a. 腹壁血管:腹壁浅静脉、腹壁深静脉、腹壁动脉等。

b. 腹壁神经:腹壁神经丛、腹壁神经等。

五、实验讨论1. 腹壁各层组织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2. 腹壁血管、神经的分布与功能。

3. 腹壁解剖结构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腹壁的解剖观察,了解了腹壁的结构特点、各层组织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了腹壁血管、神经的分布。

局部解剖腹部试题

局部解剖腹部试题

局部解剖腹部试题第四章腹部一、重点内容体表标志与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浅筋膜特点、腹直肌鞘构成、腹股沟区、腹膜形成的结构、胃、十二指肠悬韧带、肝蒂、肝的毗邻、肝外胆道、空、回肠的区别、阑尾、结肠血供、门静脉、肾、输尿管二、难点内容腹股沟区、膈下间隙、胰的毗邻三、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腹壁的体表标志,哪一个是错误的:A、人直立时髂嵴的最高点是髂前上棘B、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3、4腰椎间C、髂嵴是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D、腹直肌的外侧缘称为腹直肌线,也称为半月线E、脐一般后平对第3、4腰椎间[考核要点]腹壁的体表标志[常见错误]D[错误解析]只知道半月线,而不知道腹直肌线,或将半月线与弓状线混淆。

[临床要点]髂结节是人直立时髂嵴的最高点,其连线平对第3、4腰椎间,是进行腰椎麻醉和穿刺的标志。

[正确答案]A2、右上腹部出现疼痛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哪一脏器?A、胃B、肝外胆道C、右肾D、小肠E、阑尾[考核要点]脏器的体表投影[常见错误]C、D[错误解析]误认为小肠位于腹腔内各个部位,所以最易选错,而右肾位于右下腹部,胃位于右上腹,阑尾位于右下腹,因此都是错误的。

[临床要点]右上腹部出现疼痛首先应考虑胆囊、胆道的炎症或结石。

[正确答案]B3、手术时区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标志是A、疝囊是否由皮下环突出B、疝囊是否由腹环突出C、疝囊是否由海氏三角突出D、疝囊是否由腹壁下动脉的内侧或外侧突出E、疝囊是否进入阴囊或大阴唇皮下[考核要点]鉴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标志[常见错误]C、E [错误解析]此题应注意审题,题中是问“手术时”区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标志,疝囊由腹环突出为斜疝,疝囊由海氏三角突出为直疝,而腹环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海氏三角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因此答案A、B、C、E都是错误的,只有D答案是正确的。

[临床要点]腹股沟直疝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即直疝三角突出于体表的;腹股沟斜疝则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

局解剖第六章 腹部

局解剖第六章  腹部
下壁 — 腹股沟lig 内口 — 腹环(深环) 外口 — 皮下环(浅环)
2、内容:
男:精索、髂腹股沟N、生殖股N生殖支
女:子宫圆韧带、髂腹股沟N 、生殖股N生殖支
五、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Hesselbach三角)
⒈ 界限:
外 — 腹壁下A
内 — 腹直肌外缘 下 — 腹股沟lig
⒉ 意义 :
此区为薄弱部位;
3、肌层:
腹外侧壁: ⑴ 腹外斜肌 — 其腱膜形成腹股沟lig、腔隙 lig、皮下环 ⑵ 腹内斜肌 —其腱膜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
⑶ 腹横肌
腹前壁:
—其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融会为腹
股沟镰(联合腱)
⑴ 腹直肌鞘前层 ⑵ 腹直肌
⑶ 腹直肌鞘后层
4.腹横筋膜: 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紧贴腹横肌内面。
形成物:
⑴ 腹股沟管深环— 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⒉ 体表投影(参考教材)
第二节
腹后壁
腋后线
腹前外侧壁
腹直肌外缘
腹前壁 腹外侧壁
腹前外侧壁
一、层次
1.皮肤:
薄,富于弹性、延展性,临床皮瓣、皮片的
供皮区。
神经节段性分布 : T7 — 剑突平面 T8 — 肋弓平面 T10 — 脐平面 T12 — 髂前上棘平面(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L1 — 腹股沟平面
胃胰lig—胃幽门窦部到胰
3、胃的动脉 胃左A — 起自腹腔干
胃右A

起自肝固有A
— 起自脾A
胃网膜左A
胃网膜右A
胃短A 胃后A — —

起自胃十二指肠A
起自脾A 起自脾A,出现率72%
4、胃的神经
⑴ 交感神经— 随腹腔干分支至胃壁,抑制 胃的分泌、蠕动,使血管收缩 ⑵ 副交感神经— 迷走N前干:肝支、胃前支 迷走N后干:腹腔支、胃后支

局解腹部

局解腹部

腹部第一节概论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上界:剑突、两侧肋弓下缘,经11、12肋游离缘直至12胸椎棘突连线。

下界:耻骨联合上缘、两侧耻骨嵴、耻骨结节、腹股沟壁髂前上棘、髂嵴、髂后上棘至第5腰椎棘突连线。

(二)分区以两侧腋后线的延长线为界,分为前方的腹前外侧壁和后方的腹后壁。

腹部九分法: 上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两侧髂前上棘或髂结节连线;两侧垂直线—过两侧腹直肌外侧缘或腹股沟中点二、表面解剖(一)体表标志1、耻骨联合:左右髋骨在前方连结处,由纤维软骨构成。

是小骨盆上口的标志。

2、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

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是重要的腰穿标志。

3、半月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第二节腹前外侧壁一、层次:皮肤→浅筋膜→肌层→股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一)、皮肤:除腹股沟附近的皮肤外,其它部位的皮肤移动性较大。

腹部皮肤的神经分布如下:肋间神经:7—剑突平面;10—脐平面;12—髂前上棘平面腰神经:1—腹股沟平面(二)浅筋膜:含大量脂肪,但脐处无脂肪。

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分两层:浅层称Camper筋膜,富含脂肪深层为膜样层,称Scarpa筋膜,后者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附着于阔筋膜,在中线附着于白线、也可以与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连。

(三)肌层1、三层扁肌◁3层扁肌不同方向的交错排列,可增强腹壁对内脏的保护作用,防止腹壁疝的发生。

◁外科手术分离肌层时应循肌纤维方向进行。

2、腹直肌♢位于白线两侧、腹直肌鞘内♢是上宽下窄的带形多腹肌♢有3~4条腱划,此处常有血管通过。

♢在腱划处与腹直肌鞘前层结合紧密,但与腹直肌鞘后层结合疏松。

3、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的鞘状结构♤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形成♤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构成。

腹直肌鞘形成的结构(1)白线linea alba由两侧的腹直肌鞘在腹前壁正中线上交织形成特点:①上宽下窄②坚韧而少血管③约在中部有一脐环(2)半月线seminunate line由腹直肌鞘前、后层在腹部直肌外侧融合而成,呈凸向外侧的弧形(3)弓状线acuate line♤位于脐下4~5cm处,是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方的弓形♤此线以下鞘的后层全部转移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即此线以下缺乏鞘后层。

腹部局解实验报告

腹部局解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者姓名:____实验指导教师:____一、实验目的1. 掌握腹部主要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腹部器官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和神经分布。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观察腹部器官的整体形态,包括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脾脏等。

2. 观察腹部器官的内部结构,如胃壁的层次、肠壁的层次、胆囊壁的层次等。

3. 观察腹部器官的毗邻关系,如肝脏与胃、胆囊与肝脏等。

4. 观察腹部器官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和神经分布。

三、实验方法1. 使用腹部解剖模型,观察腹部器官的整体形态。

2. 使用解剖刀、剪刀等工具,切开腹部器官,观察其内部结构。

3. 使用解剖图谱,了解腹部器官的毗邻关系。

4. 使用解剖图谱,了解腹部器官的血液供应、淋巴引流和神经分布。

四、实验结果1.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分为左右两叶,右侧叶较大。

肝脏表面有肝包膜,内部有肝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等结构。

2.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呈长形囊袋状,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

胆囊内有胆汁。

3. 胃:位于上腹部,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四部分。

胃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

4. 小肠:位于腹部中部,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

5. 大肠:位于腹部下方,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五部分。

大肠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

6.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呈扁椭圆形,表面有脾包膜。

脾脏内有脾动脉、脾静脉和脾神经等结构。

五、实验分析1.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血液等功能。

肝脏的血液供应丰富,有利于其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2. 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胆囊的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有利于胆囊收缩和胆汁排出。

3.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储存食物、消化食物等功能。

胃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有利于胃的收缩和蠕动。

03局解操作-腹部

03局解操作-腹部
肝段分界线。左、右半 肝,5 叶8 段。
结肠下区
操作步骤
腹腔
在小肠系膜根附着处解剖出肠系膜上
动脉和伴行的肠系膜上静脉,清理其右 侧分支:回结肠动脉及分支右结肠动 脉和中结肠动脉。观察这些血管沿结肠
内缘吻合为边缘动脉。
向上追踪肠系膜上动、静脉,确认血管
的上方为胰颈,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后方 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脉。
操作步骤
腹膜后间隙
核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毗邻,清点它们的分(属)支。清点门静脉属支。
在脊柱两侧与腰大肌之间解剖出腰交感干。 对所见腹部淋巴结命名.。或 沿血管分布,与血管同名。或按部位命名。 如 幽门- 肠系膜- 肝- 脾- 胰- 及腰淋巴结。
淋巴回流途径 :和动脉血流方向相反。
在入盆处双结扎并切断乙状结肠和直肠上动脉,平髂嵴高度锯断脊柱腰部和
输尿管前方的睾丸(卵巢)血管,清点输尿管前面的毗邻。在肾脂肪囊内清理
肾上腺及供应肾上腺的血管,注意肾上腺动脉有上中下之分,而左、右肾 上腺静脉和睾丸(卵巢)静脉注入部位不同。
沿肾脏外缘切开腹横筋膜,注意肾筋膜后层和肾旁脂肪的存在。检查
肾后面的毗邻。解剖12肋下方的肋下神经,和从腰大肌外侧缘穿出的腰丛 分支: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生殖股 神经从腰大肌前面穿出。
2
2
1 1
3
胆总管分段
十二指肠上段 ❖ 十二指肠后段 胰腺段 壁内段

③? ①


胰头 后面毗邻
①②④

胆体 囊
颈 胆囊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肝外 胆道
胆总管 颈
肝胰壶腹 括约肌 (Oddi)
体 尾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腹部的局部解剖课件

8
腹膜腔、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腹膜腔的概念: 腹、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
腹膜内位器官 腹膜外位器官 腹膜间位器官
腹部的局部解剖
9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腹部的局部解剖
10
腹壁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肌层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 局部结构
腹部的局部解剖
11
皮肤
特点:
前外侧皮肤薄而有弹性, 皮下组织松弛,
约1横指处—大腿阔筋膜相 愈着。 浅、深两层之间还有丰富的 淋巴管和小血管:腹壁浅动 脉、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静 脉、旋髂浅静脉,以及脐周 静脉网。
腹部的局部解剖
13
浅筋膜深层
中线 — 附于白线
两侧向下—腹股沟韧带下 方约一横指处—大腿阔 筋膜
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向下—会阴浅筋膜 和阴茎浅筋膜(腹部浅 筋膜的深面与会阴浅隙 相通)。
肠系膜下静脉
腹部的局部解剖
42
胃的淋巴引流
胃左、右淋巴结 胃网膜左、右淋巴结 幽门上、下淋巴结 脾淋巴结
腹部的局部解剖
43
胃的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44
胰腺和十二指肠
腹部的局部解剖
45
十二指肠 duodenum
胰腺 pancreas
腹部的局部解剖
脾 spleen
46
腹部的局部解剖
35
位置

毗邻
网膜、韧带
血管
淋巴回流
神经
腹部的局部解剖
36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
胃幽门:在第1腰椎下缘 右侧。
胃的位置
腹部的局部解剖
37
胃的毗邻
“胃床”:由胃后壁隔网 膜囊与胰、左肾、左肾 上腺、膈脚、脾、横结 肠及其系膜共同构成。

4.人体局解-腹部3

4.人体局解-腹部3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四、肾上腺
(一)位置:脊椎两侧第11、12胸椎 高度、肾的上端。 (二)毗邻 1、左肾上腺 前面:上部借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隔; 下部与胰尾和脾血管 后面:膈;内侧:腹主动脉 2、右肾上腺 前面:肝;后面:膈;内侧:下腔静 脉 (三)动脉:肾上腺上、中、下动脉 (四)静脉:左肾上腺静脉汇入左肾 静脉: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宜 春 少数入右膈下静脉、右肾静脉或副肝 学 院 右静脉。
• 附脐静脉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
之间的主要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1
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 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肝门静脉高压时食管静脉 丛曲张破裂导致----呕血。
2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海蛇头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第五节
腹膜后间隙
宜 春 学 院 医 学 院
陈洪制作
一、概述: 腹膜后间隙:介于壁腹 膜与腹内筋膜之间。 上起膈,下至骶骨 岬,两侧连于腹膜外筋 膜。 向上经腰肋三角与 后纵隔相通,向下与盆 腔腹膜后间隙相通。 内有胰、十二指肠 大部、肾、肾上腺、输 尿管腹部、大血管、神 经和淋巴结等。
二、肾
(一)位置与毗邻:
1.位置:脊柱两侧; 左肾高( T 11~ L 2) 右肾低( T 12~ L 3) 上端近,下端远; 两肾门相对( L 1); 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
肾后面上部。
在腹前壁位于第9肋前端 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 脊肌外缘的交角处称脊肋角。肾病 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

局部解剖学试题库及答案亲,局部解剖学考试试题库和答案哦!从我们老师那里copy 过来的,,需要的赶紧下载!试题库原题及答案、、已经吧考题按章节排列了、另赠送11年期末考试试题和补考试题第一章头部一、名词解释翼点、头皮、板障、海绵窦、小脑幕切迹、腮腺床、翼丛二、简答题1、简述颅顶层次结构及特点(额顶枕区)。

2、简述颞区层次结构及特点。

3、简述颅底内面的孔裂及通行结构。

4、简述海绵窦的位置、组成、交通及通行结构。

5、简述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6、简述面部的浅层结构。

7、简述腮腺咬肌区的结构及血供神经。

8、面侧深区的内容有哪些,动脉及神经各有哪些分支,它们到何处支?第二章颈部一、名词解释神经点、颈动脉鞘、颈袢、椎动脉三角、静脉角、臂丛二、简答题1、简述颈部的层次结构。

2、简述颈筋膜分层及筋膜间隙。

3、简述下颌下三角的内容及血管神经名称。

4、简述颈动脉三角内走行的动脉、静脉和神经。

5、简述甲状腺被膜、动脉来源、静脉回流及动脉与神经关系。

6、简述胸锁乳突肌区的走行神经并说明来龙去脉。

7、请说明颈根部的内容及其位置关系。

8、简述颈部淋巴结分布及名称。

第三章胸部一、名词解释胸骨角、胸骨下角、胸骨旁线、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乳房后隙、锁胸筋膜、胸肋三角、胸膜腔、肋膈隐窝、心包三角、肺段、肺门、肺根、纵隔、动脉导管三角、动脉韧带、心包横窦、心包裸区、食管后隐窝二、简答题1、如进行开胸手术,请描述手术经过的层次结构。

2、请简述乳房的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3、请描述膈上的裂孔及穿过结构。

4、请描述胸膜及胸膜腔概念及壁胸膜分部。

5、请描述肺及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6、请描述各肺段名称。

7、简述上纵隔内由前向后可见哪些结构。

8、简述后纵隔内结构,讲明这些结构来龙去脉。

9、讲明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

10、简述心的位置和外形。

11、简述心的体表投影。

12、简述食管的分部、狭窄及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13、胸导管起止行程及临床意义如何。

局解腹部PPT课件

局解腹部PPT课件
横筋膜突向腹股沟管的起始处,从内面看是一环状口,前 面是包裹精索的精索内筋膜。
3. 外口:浅环(或皮下环),从浅环边缘向下延续的筋膜即 精索外筋膜。
4.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内侧部分有脚间纤维加强,外侧 1/3有腹内斜肌起始处予以加强。
5. 后壁:腹横筋膜;内侧份正对浅环处有腹股沟镰予以加强。 6.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游离下缘(跨越精索上
3. 腹内斜肌起自腹股沟韧带部分正对深环,腹股沟镰 正对皮下环,二者对管的两口有保护作用。
4. 腹内斜肌、腹横肌收缩时,其拱状下缘下降接近腹 股沟韧带,有括约肌的作用。
5. 提睾肌收缩使精索变粗,填满腹股沟管,起堵塞作 用。
腹部局部结构2
1. 腹股沟三角:或Hesselbach三角
1. 境界: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 带内侧半所围成。 前面观
1. 髂腹下神经:耻骨联合上方皮肤和腹壁肌 2. 髂腹股沟神经:股前内侧上份与阴囊(或大阴唇)的皮肤。
深筋膜
腹肌表面及肌层之间的深筋膜较薄,不 明显。
在最深层肌深面的筋膜发育良好,特别 在下腹部,称腹横筋膜。


1. 腹直肌:腱划与腹直肌鞘前紧密结合不易剥离,腱划在肌后面不明显,亦 不与腹直肌鞘后层融合。
方)。 7. 下壁:腹股沟韧带内侧半。 8. 腹股沟管内容:男性有精索经过,管亦较大;女性是扁而
细的子宫圆韧带,管亦狭窄。
腹股沟区的保护机制
1. 腹股沟管是斜行裂隙,其腹环与皮下环不是正对的, 腹内压增高时,后壁即贴靠前壁。
2. 腹外斜肌在此处为坚韧的腱膜,腹压增高时,各深 层结构被压向腱膜,使管变窄,浅环由于牵拉也变 窄。
分区: 1. 四分法:以脐为中心分4个区,分别为左、右腹上区和左、 右腹下区。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腹部ppt课件
〔1〕动脉:脐平面以上来 自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的 分支〔细小〕;脐平面以下 有两条较大的浅动脉即腹壁 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
腹壁浅A 旋髂浅A
一、层次构造
〔2〕浅静脉:脐以上经胸腹 壁V→胸外侧V →腋V ;脐以 下经腹壁浅V →大隐V →股 V。 腹前外侧壁的浅V是上、下腔 V与肝门V间重要的吻合支, 在脐区,浅V经过附脐V与肝 门V相交通……。 当上、下腔V脉之一有阻塞 〔高压〕时,血液可取道另一 腔V途径回流……。 〔3〕浅淋巴管:〔略〕
腹部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 腹部的上界为剑突〔或剑胸结合〕向 两侧经肋弓下缘、第11肋前端、第 12肋下缘至第 12胸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为耻骨结合上缘向两侧经耻骨嵴、 耻骨结节、腹股沟、髂嵴至第5腰椎 体下缘的连线。腹部的体表境界与腹 腔的境界并不一致……。 〔二〕分区 用的有九区分法和四区分法。
三、肾 上 腺 和 下 腔 静 脉
1.肾上腺:左侧为半月 形,右侧为三角形。 肾上腺上动脉〔始自膈下 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自 腹自动脉〕;肾上腺下动 脉〔自肾动脉〕。 2.下腔静脉
四、腰 交 感 干
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左腰交 感干与腹自动脉左缘相邻;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有下腔 静脉覆盖。
腹腔NG
腰交 干NG
二、胃
2.淋巴 3.神经:迷走神经前、后干。
三、十二指肠
1.分部及毗邻 2.血管:胰十二指肠上前、后A及胰十二后A。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
Treitz韧带
四、肝
1.位置与毗邻 2.韧带和膈下间隙
膈下腹膜外间隙
右肝上间隙
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
左肝上间隙 左肝上后
右肝下
肝下间隙
左肝下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如何识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
根据疝囊突出途径及疝囊与腹壁下脉的位置关系来瓣别。
腹股沟斜疝的突出物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从深环突出-经腹股沟管-通过浅环-可以进入阴囊,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内。
直疝突出物位于股壁下动脉的内侧,是从直疝三角突出,不经深环,疝囊在精索被膜之外。
9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哪些出入肝的管道?位置关系如何?
3.由于1、2的特点,无论肝内、外的肝门静脉阻塞均可引起血液逆流。
15腹腔和腹膜腔的关系
1.腹腔是指由腹壁、膈及骨盆上口所围成的腔隙,内含腹膜腔(腹腔部分)及腹腔脏器。
2.腹膜腔则是衬于腹壁、盆腔和膈下面的壁腹膜与覆盖在腹腔脏器的表面的脏腹膜,两者相互延续而围成的腔隙,它和腹腔脏器同属于腹腔的内容。
1腹腔手术中如何运用解剖学知识来区别结肠和小肠?
结肠具有形态上的三个特征-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与小肠有明显不同。
2直肠膀胱陷凹的形成、位置及临床意义
位于男性膀胱与直肠之间
由覆盖该两脏器的腹膜相互移行形成
2.除起始段位于胰后方及十二指肠上部深面外,其余大部分均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3.毗邻:右前方-胆总管;左前方-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脉相对。
26肾唇
1.肾门的边缘称肾唇
2.其前、后唇有一定弹性
3.手术中分离肾门时,牵开前、后唇,可扩大肾门显露肾窦。
27横结肠系膜
是将横结肠连于腹后壁的横位腹膜皱襞。
胰头后面有下腔静脉及胆总管,故胰头肿瘤可压迫导致患者下肢水肿及梗阻性黄疸。
24脾切除时需切断、结扎的韧带和血管
1.切断胃脾韧带及结扎其内的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
2.切断脾肾韧带及结其内的脾动、静脉
3.切断结扎膈脾韧带
4.切断结扎脾结肠韧带
25肝门静脉的组成、位置与毗邻
1.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而成
系膜内有中结肠血管,在胃大部分切除术作结肠后胃空肠吻合须切开横结肠系膜,要防止损伤中结肠动脉。
28精索静脉曲张为何多见于左侧
1.左侧精索静脉长于右侧
2.左侧精索静脉汇入肾静脉处呈直角,尤其与肾上腺静脉形成“十字”吻合时,回流阻力较大。
3.左侧行程中有乙状结肠跨过,易受其压迫。
4.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前因行经肠系膜上动脉根部与主动脉腹部所形成的夹角,回流受阻时可累及左睾丸静脉。
后壁由下向上依次为大网膜后叶、横结肠及系膜以及覆盖胰、左肾、右肾上腺等处的腹膜。
18正常腹股沟区薄弱部位的生理保护作用
由于腹股沟管是一斜行的肌筋膜裂隙,在腹压增加时该管的前、后壁靠拢;腹壁扁肌收缩时,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缘与腹肌沟韧带相接近,而使弓状缘下方的半月形缺口近于消失,又由于腹横肌的收缩,使腹股沟管深环也移向外上方,使环口缩小。
相邻。
肝左半部的膈面借膈与心的下面相邻,后缘近左纵沟处与食管相接触,脏面与胃前面小弯侧相邻。
34阑尾的位置
位置:阑尾一般位于右髂窝内
少数有特殊位置:高位阑尾右居肝下,低位阑尾可及入盆腔
阑尾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较固定,但远端游离活动位置变化很大,按统计数依次排列可分为: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以及极少数的腹膜外位。
2.与胃小弯相连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其内有胃左、右动静脉;胃左、右淋巴结及胃的神经
3.与十二指肠上部相连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胆总管、门静脉及肝固有动脉
7阑尾切除术需经过腹壁哪些层次?
1.皮肤
2.浅筋膜
3.腹外斜肌及其腱膜
4.腹内斜肌
5.腹横肌
6.腹横筋膜
7.腹膜外筋膜
8.壁腹膜
41胆囊动脉的来源和寻找部位
胆囊动脉常于胆囊三角内起自肝右动脉,临床上常用方法是在此三角内寻找。
胆囊动脉常有变异,如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左支、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具有双胆囊动脉等。
变异的动脉常行经肝总管或胆总管前方,胆囊或胆总管手术时应予以注意。
42胆总管分段和各段毗邻
胆总管分为四段
第一段称十二指肠上段: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自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部上缘为止,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内走行。胆总切开探查引流术即在此段进行。
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侧、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腹膜皱襞,称为十二指肠上襞或十二指肠空肠襞,手术时常据此确认空肠起始部。
20肝左、右管形态差异
肝右管较为粗短,与肝总管之间的角度较大,有利于胆汗引流及术中用导管探查
肝左管较为细长,与肝管之间的角度较小,不利于胆汗引流
22胰头癌病人为什么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及肠梗阻等症状?
2.幽门淋巴结位于幽门上、下方,引流胃幽门、胃小弯远侧1/3胃壁等处的淋巴
3.胃网膜左、右淋巴结及幽门下淋巴结,沿胃网膜左、右动脉排列,收纳胃大弯远侧2/3胃前、后壁的淋巴
4.脾淋巴结及胃网膜左淋巴结,收纳胃底大部或胃大弯近侧1/3胃前、后壁的淋巴
5.以上四组淋巴结收纳的淋巴最后均注入腹腔淋巴结。
2.浅筋膜
3.腹直肌鞘前层
4.腹直肌
5.腹直肌鞘后层
6.腹横筋膜
7.腹膜外筋膜
8.壁腹膜
5组成精索的结构
精索由精索外筋膜、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及其内的:输精管、输精管动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残余部分等组成。
6小网膜的组成及其主要结构
1.小网膜为肝门连于胃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三个重要结构
右前方是胆总管
左前方是肝固有动脉
两者后方为门静脉
10胃的血液供给
来自腹腔干的分支组成胃小弯动脉弓和胃大弯动脉弓
胃小弯动脉弓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形成,动脉弓发出分支至胃前后壁。
胃大弯动脉弓内胃网膜左、右动脉形成,动脉弓发出分支至胃前、后壁;
胃短动脉分布于胃底
胰头的肿块压迫邻近器官所致
压迫胆总管-黄疸
下腔静脉-下肢水肿
门静脉-腹水
十二指肠-肠梗阻
23胰头的毗邻及临床意义
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右、下三面均被十二指肠环绕
有十二指肠降部的部分内侧壁被包埋在胰腺组织内,
因此胰头肿瘤较大时
,可使十二指肠变形,甚至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梗阻。
30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时,为什么必须保留肝中静脉?
肝中静脉接纳左半肝的左内叶的血液,
肝中静脉又接纳右半肝的右前叶的血液
故切除左侧半或右侧半均必须保留肝中静脉
31肾上腺的毗邻。
左、右不同
左:前-胃、脾动脉、静脉
前内侧-主动脉腹部
后-膈
下-肾
右:前-肝
前内侧-下腔静脉
后-膈
下-肾
29右侧斜疝为什么较多见?
腹膜形成的鞘突,随着睾丸韧带的行经通过腹股沟管。
正常情况下,睾丸下降阴囊后鞘突除包绕睾丸部分形成睾丸固有鞘膜外,其他部分完全闭锁形成鞘突剩件。
如果腹膜鞘突未闭仍为长袋状与腹膜腔相通,则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或交通性鞘膜积液。
由于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晚,鞘突闭合的时间也较晚,故右侧斜疝多于左侧。
16包绕精索的筋膜和各层筋膜来源
最内层是精索内筋膜,来源于腹横筋膜
中层是精索中筋膜(提睾肌),来源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的筋膜
外层是精索外筋膜,来源于腹外斜肌腱膜
17网膜囊的上、下、前、后四壁组成
上壁为肝尾叶及膈下部的腹膜。
前壁由上至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大网膜前叶。
下壁为大网膜的前、后叶返折部。
(2)沿胃大、小弯
形成两个动脉弓再分支至胃前、后壁
(3)这些动脉的小支在胃壁内互相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网。
40胃的淋巴回流。
1.胃左、右淋巴结位于胃左、右动脉周围,收纳胃小弯近侧2/3邻胃前、后壁的淋巴。
此外,当人体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腹内压力比平卧时约高3倍。
如果出生后腹膜鞘突未闭,则可形成先于性腹股沟斜疝。
38胃的静脉回流
胃的静脉与动脉同名,包括胃左、右静脉,胃网膜左、右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这些静脉在胃大、小弯及胃壁与同名动脉伴行;但离开胃壁后则不与动脉伴行而分别汇入门静脉系统,即胃右静脉注入门静脉,胃左静脉注入门静脉或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均注入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39胃的动脉供应
1.胃的动脉及行经的韧带:
(1)胃左、右动脉,在小网膜内沿胃小弯行走;
(2)胃网膜左、右动脉,在胃结肠韧带内沿胃大弯走行;
(3)胃短动脉在胃脾韧带内走向胃底;
(4)有时有胃后动脉直行于网膜囊后壁的腹膜后面,向上经胃膈韧带而至胃后壁上部。
2.行程特点:
(1)都发源于腹腔干
两肾上腺之间有腹腔神经节
32胃的毗邻
胃前壁毗邻:
右侧半为肝
左侧半上部为膈
下部为接触腹前壁的“游离区
胃后壁毗邻:
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等毗邻,即”胃床“
33肝的位置和毗邻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区位于左季肋区,左、右肋弓间的部分与腹前壁相贴。
肝右半部的膈面借膈与右肋膈隐窝和右肺底相邻,脏面与右肾上腺、右肾、十二指肠上部及结肠右曲
3.腹壁(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间的吻合
4.腹膜后(Retzius静脉)形成肝门静脉-下腔静脉间吻合
36腹膜的陷凹及临床意义
在骨盆腔由覆盖盆腔脏器的腹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陷窝。如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女性的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是骨盆腔内最深的陷凹,腹膜腔内的渗出物或脓液常积存于此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