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CTA检查及临床运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CTACTAngiography下肢血管成像ppt课件
• 用机器上所设软件(bolus tracking) • 另一软件(test bolus) • 常规估计血液循环时间
Bolus Tracking
Test bolus
各部位的扫描层厚及螺距、造影剂用量、注射速度及延迟时间表
部位
造影剂量
(ml)
头
50~75
颈
75~120
胸
90~120
(升主 A、肺 A)
– 沿一定的方向X线穿过容积数据所形成的最 大密度投影,可显示血管壁的钙化,附壁血 栓等。
三维血管重方法
• 容积显示法(VE volume rendering)
– 沿一投射线通过容积数据时所有象素的总合, 血管表面显示更直观,更光滑柔和。
三维血管重方法
• 多平面重建法(MPR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正常腹主动脉
腹部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
常发生于老年人,常由于腹 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所致。
腹主动脉支架
CTA临床应用
• 下肢血管CTA应用
– 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度 2.5~3ml/sec,层厚3~4mm,螺距1:1或1: 1.5,延迟30~35秒
• 应用于下肢血管动脉瘤,狭窄等
管成像的优点
• 可以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 造影剂用量相应减少 • 高质量的多平面、三维重建图像 • 缩短扫描时间 • 减少射线量
CTA血管成像的局限性
• 噪音增加 • 分辨率下降 • 图像后处理工作时间长,计算机需较大
的存储空间 • 对小血管显示不理想 • 邻近骨骼组织的血管成像困难
CTA(CT-Angiography)血管性 疾病CT诊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冯耀良
Bolus Tracking
Test bolus
各部位的扫描层厚及螺距、造影剂用量、注射速度及延迟时间表
部位
造影剂量
(ml)
头
50~75
颈
75~120
胸
90~120
(升主 A、肺 A)
– 沿一定的方向X线穿过容积数据所形成的最 大密度投影,可显示血管壁的钙化,附壁血 栓等。
三维血管重方法
• 容积显示法(VE volume rendering)
– 沿一投射线通过容积数据时所有象素的总合, 血管表面显示更直观,更光滑柔和。
三维血管重方法
• 多平面重建法(MPR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正常腹主动脉
腹部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
常发生于老年人,常由于腹 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所致。
腹主动脉支架
CTA临床应用
• 下肢血管CTA应用
– 造影剂量120~150ml,注射速度 2.5~3ml/sec,层厚3~4mm,螺距1:1或1: 1.5,延迟30~35秒
• 应用于下肢血管动脉瘤,狭窄等
管成像的优点
• 可以提高小病灶的检出率 • 造影剂用量相应减少 • 高质量的多平面、三维重建图像 • 缩短扫描时间 • 减少射线量
CTA血管成像的局限性
• 噪音增加 • 分辨率下降 • 图像后处理工作时间长,计算机需较大
的存储空间 • 对小血管显示不理想 • 邻近骨骼组织的血管成像困难
CTA(CT-Angiography)血管性 疾病CT诊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冯耀良
cta检查技术ppt
影响CTA 扫描图像质量的因素
•扫描前准备 •扫描启动时间选择 •扫描时长与循环时间的匹配 •造影剂总量控制和注射速率匹配 •造影剂入路选择
造影剂入路选择
常规增强及CTA检查首选肘静脉安置留置针。 在CTA扫描时,选择右侧肘静脉还是左侧
肘静脉?
•建议从右侧肘静脉注射,因为如果从左侧 肘静脉注射,由于左侧头臂静脉从主动脉 弓前经过,会有造影剂浓度过高伪影.
常见的扫描协议参数 •注射参数 •病例图像展示
•肺动脉CTA注射参数—传统的注 射参数
•350-370 mg/ml 造影剂可以得到最好的图像 ,80100ml 造影剂
•部分病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公式给出造影剂 总量
•肘前静脉注射是首选的最佳注射位置 •4.0 – 5.0ml/sec 的注射速率 •双筒注射
Philips常用的肺动脉注射参数
•双筒注射器 •选择高浓度造影剂 (Isovue 370,Omnipaque 350) •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 •4.0-5.0ml/sec •右肘前臂静脉注射 •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
腔静脉 •100-150 阈值
时相选择: HR<70次/分时选择70—80%重建时相,一般75% 或78%
时相图像最佳 70次/分<HR<75次/分时,选择70-80%及40-50% 相位重
建时相,择优选用 HR>75次/分时选择40-50%相位重建时相 使用多个相位 有时 LAD 75%时显示较好,但RCA 40%时
时时间启动扫描
注射造影剂注意事项
•静脉选择:右侧肘静脉---第一选择
注射造影剂注意事项
.双筒高压注射器 .注射总量、注射速率优化。 .右肘静脉—第一选择 .留置针型号 .造影剂预热 .根据检查目的:仅仅强化-单流速即可
•扫描前准备 •扫描启动时间选择 •扫描时长与循环时间的匹配 •造影剂总量控制和注射速率匹配 •造影剂入路选择
造影剂入路选择
常规增强及CTA检查首选肘静脉安置留置针。 在CTA扫描时,选择右侧肘静脉还是左侧
肘静脉?
•建议从右侧肘静脉注射,因为如果从左侧 肘静脉注射,由于左侧头臂静脉从主动脉 弓前经过,会有造影剂浓度过高伪影.
常见的扫描协议参数 •注射参数 •病例图像展示
•肺动脉CTA注射参数—传统的注 射参数
•350-370 mg/ml 造影剂可以得到最好的图像 ,80100ml 造影剂
•部分病例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公式给出造影剂 总量
•肘前静脉注射是首选的最佳注射位置 •4.0 – 5.0ml/sec 的注射速率 •双筒注射
Philips常用的肺动脉注射参数
•双筒注射器 •选择高浓度造影剂 (Isovue 370,Omnipaque 350) •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 •4.0-5.0ml/sec •右肘前臂静脉注射 •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
腔静脉 •100-150 阈值
时相选择: HR<70次/分时选择70—80%重建时相,一般75% 或78%
时相图像最佳 70次/分<HR<75次/分时,选择70-80%及40-50% 相位重
建时相,择优选用 HR>75次/分时选择40-50%相位重建时相 使用多个相位 有时 LAD 75%时显示较好,但RCA 40%时
时时间启动扫描
注射造影剂注意事项
•静脉选择:右侧肘静脉---第一选择
注射造影剂注意事项
.双筒高压注射器 .注射总量、注射速率优化。 .右肘静脉—第一选择 .留置针型号 .造影剂预热 .根据检查目的:仅仅强化-单流速即可
双下肢CTA的扫描及探索扫描ppt
和超声检查的比较
• 检查方便 • 无创伤检查 • 对操作者的熟练度要求较高 • 探头压力大小和声束方向会影响诊断 • 血管壁钙化也会影响检查 • 不能提供血管全貌
和MRI的检查比较
• MRA的出现使下肢血管的敏感性得到了极 大的提高
• 检查时间过长 • 带有金属几乎不能检查或是伪影较大 • 对钙化不敏感 • 图像空间分辨力低于CTA(2D TOF) • 比较客观的扫描范围
腹主动脉扫描方法
• 感兴趣区(监测点)设为腹主动脉,解剖位 置约L3-L4处
• 药量以药的浓度和患者年龄,体重来确定, 一般为体重X1.5,通常也可直接设置为 120ml左右
• 扫描延迟时间约为25s左右 • 速率4ml/s-5.5ml/s • 生理盐水冲洗20ml-35ml
腹主动脉兴趣区(监测点)
• C: 髌骨下缘层面,右侧腘动脉(黄色箭头)位于腘静脉前内 侧,左侧腘动脉由于其他血管干扰,难以辨认
腘动脉兴趣区的优点
• 相对于腹主动脉,腘动脉能更好的反映下 肢的血流速度并确定合理的延迟扫描时间 以及更好的显示足端的血管,从而得到更 好的图像质量。
腘动脉兴趣区的缺点
• 腘动脉较细小,而且在膝关节区域不同层 面解剖位置变化较大,不易识别。因此能 否正确识别腘动脉是下肢CTA扫描成功的 关键。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1
腹主动脉兴趣区的缺点
• 对于使用智能触发方式的下肢CTA检查,斑 块和钙化,尤其是软斑块不但会影响触发 时机,而且会影响小剂量曲线波峰的形成,从 而影响下肢CTA延迟时间的推算,导致小剂 量曲线读取失败,从而影响CTA的成像质 量。
腘动脉探索扫描方法
• 药量为患者体重X1.5(可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下肢动脉闭塞及狭窄性疾病的CTA诊断ppt课件
53
右侧腘动脉 ( 短箭头) 被 异常走行的肌 腱( 长箭头) 压迫, 致其闭 塞, 确诊为腘 动脉陷迫综合 征。
腘 动 脉 陷 迫 综 合 征
腘动脉下段内可见瘤样扩张, 其内可见血栓形成
54
右侧正常 下肢静脉
55
左侧下 肢深静 脉血栓
IP) 容积再现( volume rendering,VR)
11
2 结果:表一
病例回顾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闭塞
合计
闭塞性动 脉硬化症
4(4.7%)
5(5.9%) 19(22.4%) 37(43.5%) 65(76.5%)
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
2(2.4%) 11(12.9%) 13(15.3%)
7
病例回顾
85例 72例(84.7%) 13例(15.3%)
26-93岁 60.9岁 9例(10.6%) 14例(16.5%) 13例(15.3%) 15例(17.6%) 23例(27.1%) 11例(12.9%)
病例回顾
急 性 血 管 闭 塞
39
架双 术侧 后肾
动 脉 、 髂 总 动 脉 瘤 支
40
架双 术侧 后肾
动 脉 、 髂 总 动 脉 瘤 支
41
闭塞血管数(支)
1 0 0 7 11 20 36 18 13
62
54 38 260
病例回顾
2 结果:CT表现 血管管壁轮廓不规则、毛糙 血管管壁增厚 钙化斑块 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多呈节 段性或跳跃性,上段动脉狭窄或闭塞多伴有下段 动脉狭窄或闭塞。 狭窄远段动脉不显影 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右侧腘动脉 ( 短箭头) 被 异常走行的肌 腱( 长箭头) 压迫, 致其闭 塞, 确诊为腘 动脉陷迫综合 征。
腘 动 脉 陷 迫 综 合 征
腘动脉下段内可见瘤样扩张, 其内可见血栓形成
54
右侧正常 下肢静脉
55
左侧下 肢深静 脉血栓
IP) 容积再现( volume rendering,VR)
11
2 结果:表一
病例回顾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闭塞
合计
闭塞性动 脉硬化症
4(4.7%)
5(5.9%) 19(22.4%) 37(43.5%) 65(76.5%)
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
2(2.4%) 11(12.9%) 13(15.3%)
7
病例回顾
85例 72例(84.7%) 13例(15.3%)
26-93岁 60.9岁 9例(10.6%) 14例(16.5%) 13例(15.3%) 15例(17.6%) 23例(27.1%) 11例(12.9%)
病例回顾
急 性 血 管 闭 塞
39
架双 术侧 后肾
动 脉 、 髂 总 动 脉 瘤 支
40
架双 术侧 后肾
动 脉 、 髂 总 动 脉 瘤 支
41
闭塞血管数(支)
1 0 0 7 11 20 36 18 13
62
54 38 260
病例回顾
2 结果:CT表现 血管管壁轮廓不规则、毛糙 血管管壁增厚 钙化斑块 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多呈节 段性或跳跃性,上段动脉狭窄或闭塞多伴有下段 动脉狭窄或闭塞。 狭窄远段动脉不显影 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PPT课件
旋转时间:
螺距::1
探测器宽度:40mm
注射流速、总量:4ml/s 150ml造影剂
注射部位:肘正中静脉
留置针:20G
第10页/共20页
间接法优点和缺点:
优点
注 射 方 法 同 常 规 增 强 , 符 合 技 师 及 护 理 人 员 工 作 习 惯 , 简 单 易 操 作 。 可 以 同 时 观 察 双 侧 下 肢 静 脉 。 血 栓 的 近 心 端 及 远 心 端 血 管 有 造 影 剂 , 血 管 壁 有 强 化 , 有 利 于 显 示 血 栓 长 度 及 范 围 。 血 栓 脱 落 风 险 小
后处理:以MIP、CPR及VR图像为
第15页/共20页
间接法病例一:患者下肢肿胀,血管搏动减弱。下肢
CTV未见明显异常。
第16页/共20页
直接法病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合并肺动脉栓
塞。行单侧下肢CTV检查,右侧股静脉远端及腘静脉栓
塞。
第17页/共20页
CTV成像不理想的客观因素:
• 下肢静脉成像在临床上有较高的需求,尤其是肺动 脉栓塞的患者更需要此项检查,对患者的诊疗非常 重要。但是下肢静脉CT成像的往往是CT检查难点, 常规检查使用大量造影剂,但是分配到下肢动脉的 不足总量的1/5,加之静脉回流,无法在某一时间点 聚集足够的碘,所以显影浅淡,强化的峰值CT值仅 100HU左右,无法使用VR观察,MIP图像静脉和肌 肉反差太小,也难以达到诊断目的。
下肢CTA及CT V适应症及禁忌症
•CTA适应症:
1、动脉硬化闭塞 2、外伤后下肢动脉有无损伤 3 、急性血栓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及动静脉瘘 5、动脉支架术后复查
第1页/共20页
•CTV适应症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
总结词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详细描述
通过CTA+CTV检查技术,医生可以了解下肢血管病变 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总结词
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治疗后,通过复查下肢CTA+CTV检查,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在下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现肿瘤病变
案建议等信息。
04
检查后处理
报告撰写
报告内容
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图 像分析、诊断结论等。
报告格式
报告应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包括文字描述、图像展示和表格数据等, 以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
报告审核
报告需经过专业医生审核,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像存储与传
存储方式
总结词
指导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案
详细描述
通过CTA+CTV检查技术,医生可以了解骨折和关节损伤 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案。
06
案例分享
典型病例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症状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形成等。
检查技术
CTA+CTV检查,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 情况。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
目录
• 检查技术概述 • 检查前的准备 • 检查过程 • 检查后处理 • 临床应用与价值 • 案例分享
01
检查技术概述
检查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血管造影(CTA)结合,同时获取下肢血管的形态和 血流信息。
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详细描述
通过CTA+CTV检查技术,医生可以了解下肢血管病变 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总结词
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治疗后,通过复查下肢CTA+CTV检查,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在下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现肿瘤病变
案建议等信息。
04
检查后处理
报告撰写
报告内容
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图 像分析、诊断结论等。
报告格式
报告应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包括文字描述、图像展示和表格数据等, 以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
报告审核
报告需经过专业医生审核,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像存储与传
存储方式
总结词
指导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案
详细描述
通过CTA+CTV检查技术,医生可以了解骨折和关节损伤 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复位和固定方案。
06
案例分享
典型病例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症状
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形成等。
检查技术
CTA+CTV检查,观察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侧支循环 情况。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
目录
• 检查技术概述 • 检查前的准备 • 检查过程 • 检查后处理 • 临床应用与价值 • 案例分享
01
检查技术概述
检查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血管造影(CTA)结合,同时获取下肢血管的形态和 血流信息。
下肢CTA检查及临床运用课件
PPT学习交流
16
我院2017年下肢CTA统计分析
2017年至今总共检查人数 86人,男56人,女30人
PPT学习交流
17
下肢CTA数据统计
混合病史指患高血压、糖尿病、动
慢性肾病6人,高血压20人, 4人,糖尿病12人,动静脉病 ,其他病症4人。
T学习交流
18
下肢CTA数据统计
人数
80岁以上27人,70-80岁19 ,60-70岁17人,50-60岁1 40-50岁9人,40岁以下4人
PPT学习交流
4
胫腓部动脉解剖
分段: 胫前动脉:由腘动脉发出后,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经外
延伸为足背动脉。 胫腓干:为一短干,后分为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变异较多。 胫后动脉:延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转至足底
延伸为足底动脉。 腓动脉:沿腓骨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
PPT学习交流
5
下肢动脉图
12
简易流程
定位像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确认扫描计划
位
移床
扫
监测层面扫描
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PPT学习交流 造影剂智能跟踪
13
下肢CTA检查技术
注意事项:
1.病人检查结束后嘱咐病人在机房外停留观察半小时,如果无不 症状,方可离去。
2.打药延迟时间及药量应该根据病人体重及血管情况实时调整, 龄较大者,由于血循环较慢,故应打药后延迟扫描,并稍加大点 量,以保证下肢血管药量充足。
PPT学习交流
14
下肢CTA检查及临床运用优秀课件
21
下肢CTA临床运用 下肢CTA适应症:
1.动脉硬化性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急性血栓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 5.动静脉瘘 6.支架术后 其他病变观察血管情况
22
科室案例1
胡某、男、64岁。 临床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III级。 2:2性糖尿病 3:高血压3级
年龄
19
下肢CTA数据统计
甲级片83人,乙级2人,丙级1人。
科室质控小组主观评价
20
我院2017年下肢CTA患者数据统计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单纯性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患 者下肢动脉易出现病变。
:2:高龄男性高血压患者居多。 建议以上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时行下肢
CTA检查,做到明确诊断,早期预防与治疗。
2.使用外定位线定腹主动脉处。
3.输入病人信息及选择好扫描程序。
8
扫描范围
下肢CTA检查技术
smart层面
扫描定位像,确定扫描 从腹主动脉(一般在腰3-4之间) 往下至足背。将监测层面放在 腹主动脉处,并激活下面的序 列。
9
下肢CTA检查技术
感兴趣层面扫描出来后,将 感兴趣放于腹主动脉处,尽量避免 钙化区。
10
下肢CTA检查技术
护士调好打药速率及药量, 总量按1.5-2ml/kg,速率根据 患者血管情况4-5ml/s。之后 同时加注注射30ml盐水。
11
下肢CTA检查技术
扫描至打药序列时扫描键与 打药键同 时按,此时密切注 视血管压力及进药情况,扫描 完成查看图像质量,在释放病 人出床。
12
简易流程
16
我院2017年下肢CTA统计分析
下肢CTA临床运用 下肢CTA适应症:
1.动脉硬化性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急性血栓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 5.动静脉瘘 6.支架术后 其他病变观察血管情况
22
科室案例1
胡某、男、64岁。 临床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III级。 2:2性糖尿病 3:高血压3级
年龄
19
下肢CTA数据统计
甲级片83人,乙级2人,丙级1人。
科室质控小组主观评价
20
我院2017年下肢CTA患者数据统计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单纯性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患 者下肢动脉易出现病变。
:2:高龄男性高血压患者居多。 建议以上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时行下肢
CTA检查,做到明确诊断,早期预防与治疗。
2.使用外定位线定腹主动脉处。
3.输入病人信息及选择好扫描程序。
8
扫描范围
下肢CTA检查技术
smart层面
扫描定位像,确定扫描 从腹主动脉(一般在腰3-4之间) 往下至足背。将监测层面放在 腹主动脉处,并激活下面的序 列。
9
下肢CTA检查技术
感兴趣层面扫描出来后,将 感兴趣放于腹主动脉处,尽量避免 钙化区。
10
下肢CTA检查技术
护士调好打药速率及药量, 总量按1.5-2ml/kg,速率根据 患者血管情况4-5ml/s。之后 同时加注注射30ml盐水。
11
下肢CTA检查技术
扫描至打药序列时扫描键与 打药键同 时按,此时密切注 视血管压力及进药情况,扫描 完成查看图像质量,在释放病 人出床。
12
简易流程
16
我院2017年下肢CTA统计分析
下肢CTV检查PPT课件
深浅静脉组 的沟通情况
狭窄判断 腔内阻塞及腔外压迫
出血部位查找 医源性损伤及非医源性损伤造 成出血
.
9
下肢CTV检查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体重、心输出量
病理因素 肺栓塞、心功能不全、淋巴水肿、下肢肿胀
对比剂方案 浓度、有效碘用量、注射速率、注射时间
下肢CTV检查
放射科
.
1
基本概念
下肢深静脉造影(CTV)是指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 在 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 容积扫描, 图像重组后形成数字化的靶血管立体影像。 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2 种,目前我科当动静脉同时做 的时候采用间接法,只做静脉时采用直接法。 对于下肢静脉性疾病而言, MSCT 可选用多平面重组 (MPR) 、曲面重组(CPR) 、容积再现(VP)、最大密 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
.
2
下肢静脉解剖
1、下肢深静脉组
胫前静脉 胫后静脉
腘静脉 下腔静脉
股静脉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
3
下肢静脉解剖
2、下肢浅静脉组
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的前方
小腿和大腿的内侧 穿隐静脉裂孔 股静脉
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外侧外踝后外踝后方 小腿的后方 腘窝 腘静脉
.
4
下肢静脉系统解剖图
.
5
扫描方案 准直宽度、螺距、球管转速、扫描时间、扫 描方向
设备因素
.
10
CTV(CT Venography)
直接法:经足背静脉直接注入经足背静脉直接注
造影剂浓度:40ml造影剂(370mg/ml)
+240ml生理盐水(1:6)
狭窄判断 腔内阻塞及腔外压迫
出血部位查找 医源性损伤及非医源性损伤造 成出血
.
9
下肢CTV检查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年龄、体重、心输出量
病理因素 肺栓塞、心功能不全、淋巴水肿、下肢肿胀
对比剂方案 浓度、有效碘用量、注射速率、注射时间
下肢CTV检查
放射科
.
1
基本概念
下肢深静脉造影(CTV)是指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 在 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 容积扫描, 图像重组后形成数字化的靶血管立体影像。 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2 种,目前我科当动静脉同时做 的时候采用间接法,只做静脉时采用直接法。 对于下肢静脉性疾病而言, MSCT 可选用多平面重组 (MPR) 、曲面重组(CPR) 、容积再现(VP)、最大密 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技术。
.
2
下肢静脉解剖
1、下肢深静脉组
胫前静脉 胫后静脉
腘静脉 下腔静脉
股静脉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
3
下肢静脉解剖
2、下肢浅静脉组
大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内侧
内踝的前方
小腿和大腿的内侧 穿隐静脉裂孔 股静脉
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弓外侧外踝后外踝后方 小腿的后方 腘窝 腘静脉
.
4
下肢静脉系统解剖图
.
5
扫描方案 准直宽度、螺距、球管转速、扫描时间、扫 描方向
设备因素
.
10
CTV(CT Venography)
直接法:经足背静脉直接注入经足背静脉直接注
造影剂浓度:40ml造影剂(370mg/ml)
+240ml生理盐水(1:6)
下肢CTA+CTV检查技术 PPT
二者不易区分。 造影剂再体内循环后显影,血管造影剂浓度低,CT值低,易造成
非确切的栓子很难明确诊断,在肢体肿胀时会更明显。 侧支循环显示不佳。 • 后处理: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
重建(CPR)图像为主
14
直接法扫描方案:经足背静脉注射法
• 延迟时间:65-70s (总量/流速)- 扫描时间
后处理:以MIP、CPR及VR图像Fra bibliotek主17
间接法病例一:患者下肢肿胀,血管搏动减弱。下肢CTV未见明显
异常。
18
直接法病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合并肺动脉栓塞。行单侧 下肢CTV检查,右侧股静脉远端及腘静脉栓塞。
19
CTV成像不理想的客观因素:
• 下肢静脉成像在临床上有较高的需求,尤其是肺动脉 栓塞的患者更需要此项检查,对患者的诊疗非常重要。 但是下肢静脉CT成像的往往是CT检查难点,常规检查 使用大量造影剂,但是分配到下肢动脉的不足总量的 1/5,加之静脉回流,无法在某一时间点聚集足够的碘, 所以显影浅淡,强化的峰值CT值仅100HU左右,无法 使用VR观察,MIP图像静脉和肌肉反差太小,也难以 达到诊断目的。
8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下肢静脉正常解剖
髂总静脉由髂内和髂外静脉汇合,与第5腰椎处汇入 下腔静脉。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浅静脉)、小隐 静脉
下肢深静脉:胫前、胫后、腓静脉→腘静脉→股静 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交通静脉:连接深、浅静脉
10
6
下肢动脉扫描方案:
扫描体位:仰卧位足先进,双膝部并拢,双腿稍内旋,以便分开 胫腓骨及小腿动脉分叉部
非确切的栓子很难明确诊断,在肢体肿胀时会更明显。 侧支循环显示不佳。 • 后处理: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
重建(CPR)图像为主
14
直接法扫描方案:经足背静脉注射法
• 延迟时间:65-70s (总量/流速)- 扫描时间
后处理:以MIP、CPR及VR图像Fra bibliotek主17
间接法病例一:患者下肢肿胀,血管搏动减弱。下肢CTV未见明显
异常。
18
直接法病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术后,合并肺动脉栓塞。行单侧 下肢CTV检查,右侧股静脉远端及腘静脉栓塞。
19
CTV成像不理想的客观因素:
• 下肢静脉成像在临床上有较高的需求,尤其是肺动脉 栓塞的患者更需要此项检查,对患者的诊疗非常重要。 但是下肢静脉CT成像的往往是CT检查难点,常规检查 使用大量造影剂,但是分配到下肢动脉的不足总量的 1/5,加之静脉回流,无法在某一时间点聚集足够的碘, 所以显影浅淡,强化的峰值CT值仅100HU左右,无法 使用VR观察,MIP图像静脉和肌肉反差太小,也难以 达到诊断目的。
8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9
下肢静脉正常解剖
髂总静脉由髂内和髂外静脉汇合,与第5腰椎处汇入 下腔静脉。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全身最长的浅静脉)、小隐 静脉
下肢深静脉:胫前、胫后、腓静脉→腘静脉→股静 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交通静脉:连接深、浅静脉
10
6
下肢动脉扫描方案:
扫描体位:仰卧位足先进,双膝部并拢,双腿稍内旋,以便分开 胫腓骨及小腿动脉分叉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9下肢CTA数据统计
甲级片83人,乙级2人,丙级1人。
科室质控小组主观评价
.
20
我院2017年下肢CTA患者数据统计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单纯性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病患 者下肢动脉易出现病变。
:2:高龄男性高血压患者居多。
建议以上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时行下肢 CTA检查,做到明确诊断,早期预防与治疗。
.
4
胫腓部动脉解剖
分段: 胫前动脉:由腘动脉发出后,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经外
踝延伸为足背动脉。 胫腓干:为一短干,后分为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变异较多。 胫后动脉:延小腿后面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内踝转至足底,
延伸为足底动脉。 腓动脉:沿腓骨下行,分支营养邻近诸肌。
.
5
下肢动脉图
.
6
下肢CTA检查技术
.
21
下肢CTA临床运用 下肢CTA适应症:
1.动脉硬化性闭塞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急性血栓 4.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 5.动静脉瘘 6.支架术后 其他病变观察血管情况
.
22
科室案例1
胡某、男、64岁。 临床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III级。 2:2性糖尿病 3:高血压3级
下肢CTA检查技术及临床运用
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昌市第一医院) 影像中心
史建华 姚子文
.
1
下肢CTA检查技术及临床运用 1.下肢CTA解剖 2.下肢CTA检查方案 3.科室下肢CTA数据统计 4.临床应用
.
2
下肢动脉解剖
股部动脉正常解剖: 1.起源:腹主动脉远端约L4椎体下缘分出左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 沿腰大肌内侧下行,至骶髂关节处分内、外动脉。 2.分支:
.
15
下肢CTA检查技术质控参数优化
1.下肢CTA扫描范围较大,难以获得全程下肢动脉最佳影像,需根 据患者疾病情况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2.髂动脉及股动脉可以往往可以获得最佳的影像图像。
3.胫腓动脉以下需视病人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扫描范围确定后假设扫描时间为24s、注射造影剂85ml、 4ml/s的情况下,注射时间大概为21s,减去延迟启动扫描时间5s, 以及造影剂达到峰值需3s,则在触发点的造影剂相对峰值时间只 有21-5-3=13s,造影剂峰值时间至足背动脉大概6s,在这种情况 下必须缩短扫描时间至13+6=19s左右。加大螺距或者加大造影剂 用量、或者降低阈值即可实现缩短扫描时间。
检查前准备: 1.询问患者有无碘对比剂的过敏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告知患者检查大概时间及过程可能会发生状况。 3.护士抽好对比剂至高压注射器并为患者打好留置针。 4.科室备好急救药品防止产生过敏反应。
.
7
下肢CTA检查技术
开始检查: 1.扫描位置:患者脚先进,患者两脚尖对齐,用绑带固定好,并嘱 咐患者做检查的过程中双下肢不要移动,做好心理辅导以免患者紧 张。
2.使用外定位线定腹主动脉处。
3.输入病人信息及选择好扫描程序。
.
8
扫描范围
下肢CTA检查技术
smart层面
扫描定位像,确定扫描 从腹主动脉(一般在腰3-4之间) 往下至足背。将监测层面放在 腹主动脉处,并激活下面的序 列。
.
9
下肢CTA检查技术
感兴趣层面扫描出来后,将 感兴趣放于腹主动脉处,尽量避免 钙化区。
.
10
下肢CTA检查技术
护士调好打药速率及药量, 总量按1.5-2ml/kg,速率根据 患者血管情况4-5ml/s。之后 同时加注注射30ml盐水。
.
11
下肢CTA检查技术
扫描至打药序列时扫描键与 打药键同 时按,此时密切注 视血管压力及进药情况,扫描 完成查看图像质量,在释放病 人出床。
.
12
.
16
我院2017年下肢CTA统计分析
2017年至今总共检查人数 86人,男56人,女30人
.
17
下肢CTA数据统计
混合病史指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肾病6人,高血压20人,冠心病 4人,糖尿病12人,动静脉病变40人 ,其他病症4人。
.
18
下肢CTA数据统计
人数
80岁以上27人,70-80岁19人 ,60-70岁17人,50-60岁10, 40-50岁9人,40岁以下4人。
简易流程
定位像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确认扫描计划
轴
位
移床
扫 描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造影剂智.能跟踪
13
下肢CTA检查技术
注意事项:
1.病人检查结束后嘱咐病人在机房外停留观察半小时,如果无不适 症状,方可离去。
2.打药延迟时间及药量应该根据病人体重及血管情况实时调整,年 龄较大者,由于血循环较慢,故应打药后延迟扫描,并稍加大点药 量,以保证下肢血管药量充足。
.
14
下肢CTA检查技术主要参数
机型:Philips 64排CT128层 Collimation:64*0.625 pitch:1.079 Rotation Time:0.5s Post Threshold Delay:Min(4.8s) 造影剂:碘普罗胺370、80-100ml、30ml生理盐水 注射速率:4ml/s
.
23
影像诊断
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股动 脉、腘动脉 及腓动脉多发混合型斑块,管 腔呈不同狭 窄,左股动脉重度狭窄。
.
24
下肢CTA临床运用
.
25
科室案例2
万长山、男、84岁。 临床诊断: 1:左足溃烂 2:型糖尿病 3:痛风 4:高血压2级
.
26
影像诊断:
1:左侧髂外动脉支架影 2: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左侧 髂内动脉多发腹壁血栓伴多发溃疡形成, 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3:右侧髂内动脉无造影剂,管壁多发钙化 密度影,考虑为严重狭窄或闭塞 4:考虑为双侧股动脉大部分血栓形成闭塞 可能性大。 5:双侧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 动脉多发钙化斑块形成,管腔不同程度狭 窄。
髂内动脉:是盆腔的动脉主干。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行为股动脉。
.
3
下肢动脉解剖
股动脉:在股三角内下行,经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至腘窝,移行 为腘动脉。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下方2-5cm处起于股动脉,经股动脉后方内下 方走行,沿途发出分支。
腘动脉:在腘窝深部下行,发出关节支和肌支,至腘肌下缘分为胫 前动脉和胫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