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4国集团_与_三个梯队_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_李浩
中国城镇化模式需要大的改良
中国城镇化模式需要大的改良
李浩
【期刊名称】《广西城镇建设》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战略,已被视为未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中国社科院的<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到2015年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还将有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总页数】1页(P42)
【作者】李浩
【作者单位】证券时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需要心态改良
2.中国‘三同时’环境法律制度需要改良
3.中国行政发展需要公共精神的推动——对官僚制的人性化改良
4.生态平衡的基础 KOM活化堆土壤改良剂(激活土壤再生元素)上壤需要激活,需要再生,需要平衡
5.2018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之一--十九大精神引领流通业由大到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创新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范围内部分都市区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都市区中表现为虚假城镇化的是()A.新德里B.北京C.纽约D.东京2.图示时段纽约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有()①环境质量较差①生活成本较高①就业机会较少①城镇化速度减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4.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①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6.图中①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①水陆交通便利B.①土壤肥沃,①地势平坦C.①资源丰富,①水陆交通便利D.①①均水陆交通便利7.①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①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①土地价格较高①国家政策支持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随着人口增长,相对平坦的土地短缺,城市不断向陡坡、林地、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扩张,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风景破坏以及下游河道淤积乃至洪泛等问题。
为此,有关地区纷纷采取措施管制山地开发,以期缓解山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图示意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山地开发管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符合城市发展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因果链的是()A.破坏湿地—减少蒸发—城市内涝—产生滑坡B.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增加—洪涝灾害C.开挖坡脚—产生滑坡—破坏湿地—土地贫瘠D.削高填洼—破坏植被—减少下渗—城市内涝9.与传统土地细分模式相比,组团开发模式()A.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B.住宅分布较为分散C.通过削高填洼来建设城区D.住宅多分布在鞍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云南开放大学招聘人员笔试真题2023
云南开放大学招聘人员笔试真题2023(沭扩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 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开启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不包括()A. 维护生物单一性B. 涵养水源C. 净化水质D. 调节气候【答案】:A2.2022年2月1日,我国陆上设计最深气井——设计井深达()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大北401井鸣笛开钻,向天山南部超深地层钻进,寻找优质气源。
大北401井位千新疆天山山脉南麓,这里地质构造异常复杂,是世界级勘探禁区。
邻井钻井资料表明,该区域地层压力接近140兆帕,为此工程技术人员配套超深钻井技术,挑战超深钻井难题。
A.8062米B.9827米C.8457米D. 7997米【答案】: C3. 作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独特风格的杰出代表,江南三大名楼象征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
江南三大名楼中纬度最高的是()。
A. 岳阳楼B. 凌烟阁C. 黄鹤楼D. 滕王阁【答案】: C4. "用他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使我们千无边孤寂彷惶苦闷空虚近乎窒息无所希望的痛苦深渊中得救”,这句话评论的文学家是()。
A. 丁玲B. 林语堂C. 老舍D. 鲁迅【答案】:D5. 为了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将感染禽流感鸡场的鸡全部集中捕杀深埋,其目的是()。
A. 保护易感人群B. 提高免疫力C. 切断传播途径D. 控制传染源【答案】:D6.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主要是:()。
A. 传染源—传播场所—易感人群(或动物)B. 传染源—传播对象—易感人群(或动物)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或动物)D. 传播媒介—易感人群(或动物)—污染源【答案】: C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对此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李京文/吉昱华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的关系,理论界的判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有观点认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有观点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略有滞后,但还在正常范围内;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存在着隐性超城市化。
下表可见1999年世界收入类别国家GNI 、按PPP 调整的GNI 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1999年城市化率为3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比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比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
考虑到中国1999年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I 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无法就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结论。
1999年,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为1200美元和4250美元,分别高于中国420美元和700美元,如果考虑到中国正进入一个加速城市化的阶段,1995—2001中国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中国的人均GNI 如果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达到1200美元需要5年多的时间,五年中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4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则五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9.2%,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得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结论。
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NI ,中国的城市化的滞后程度大约不到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支持严重滞后的观点。
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东亚和太平洋国家,情况就更为明显。
1999年,该地区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分别为1010和374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34%,与中国的情况大体相当。
如果运用2002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99年,中国城市化率为34.78%,高出世界银行判断2.78个百分点,如果我们认可这个判断,则上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分析将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中日城市化质量比较研究
2023-10-30•研究背景和意义•中日城市化发展历程•中日城市化质量评价•中日城市化质量比较分析•中日城市化质量提升策略建议目•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城市化进程的加速0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质量的提升02城市化不仅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中日两国的对比03作为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城市化质量,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理论意义通过对中日城市化质量的比较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城市化理论,为城市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实践意义通过对中日城市化质量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两国城市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02中日城市化发展历程快速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
高度城市化阶段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城市化阶段。
起步阶段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早期城市化主要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沿海城市开始逐渐发展。
起步阶段日本城市化起步较早,明治维新后开始逐渐发展,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
快速发展阶段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高度城市化阶段目前,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已经非常高,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城市中。
01030203中日城市化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化率等,用于反映城市人口的增长情况。
经济指标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等,用于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
社会指标包括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医生数等,用于反映城市社会的进步程度。
环境指标包括人均绿地面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用于反映城市环境的质量状况。
城镇化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要的补充和修 改 ,形成了 “ 拉尼斯 一费模
内容 摘 要 :从 国际 比较 看 ,美 国 、 日本 的城 镇 化 成 功 路 径 是 以 工 业 化 为 主 导 , 东 欧 和 东 南 亚 的 许 多 发 展 中 国 家存 在 城 市 化 滞 后 问 题 , 而拉 美 国 家 则 大 多 陷 入 过 度 城 市 化 状 态 。 本 文认 为我 国 应 借 鉴 国 际 经 验 , 开 展 我 国 的 新 型 城 镇 化 建设 。 关键 词 :城 镇 化 路 径
启 示
美 日的城 镇 化 成 功 路 径
这 两个国家城镇化 的起源 ,都 离不开 工业化的 “ 拉”动。工业化 的发展 主导城 市化发展 的步骤 ,而 劳动 力的供给面不存 在短板约束 , 可 以满足城市化发展 的要求 , 是两国城市化顺利 完成 ,并且伴随经济高
增 长 的重 要 经 验 。
美 国的城市化进程具 有典 型分散型特 征 。可分 为三个 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一 次 时间与空间的大跃迁 。第一阶段发轫于 1 9 世 纪初期 ,当时处于大西洋东面 的纽约凭 借 其天然深水港 的地理优势 ,成 为承接欧 洲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率 先进 入工业化阶 段。 以纽约 为辐射 中心 的 “ 东北部新英格 型” 。 他们把劳动 力向工 业部 门的流动 过程
划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另一学派则认 为,城镇 的经济发展将
农民 “ 拉 ”到城镇 生活 。这 一派的支持者
提 出了区域发展 不平衡理论以及产业集群 与城镇化 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不平衡理论
兰地区”和 “ 大西洋 中部地 区”大都会城
从“极核”走向“均衡”--以智慧小城镇建设助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梦
从“极核”走向“均衡”--以智慧小城镇建设助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梦李浩【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年(卷),期】2014(029)004【摘要】近30年来,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呈现相对单一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发展偏向以及极核化发展态势。
“单向极核化”的发展,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小城镇发展机会被上位城市所剥夺,各级中心城市近乎疯狂地发展;而另一方面,小城镇在国家城镇体系中的各类基础性支撑作用也同时丧失,不得不依赖于少量的中心城市来解决,这是导致传统城镇化中各类资源、环境及社会危机的根本症结所在。
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应用形成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潜在性变革,小城镇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应认识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与变数,“顺势而为”地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即将“政府力”与正在崛起的“技术力”进行“嫁接”和“联姻”,把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着力点更多地放在相对弱势的小城镇方面,构筑与市场发展取向相互作用的“反磁力”,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开辟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通道,促进城镇化的相对均衡发展,助推生态、低碳、智慧等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总页数】6页(P10-15)【作者】李浩【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德慈院士工作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相关文献】1.智慧小城镇建设助力低碳生态城镇化实现的考量 [J], 孙群伦;施金芳;顾春玲2.从“极核”走向“均衡”*--以智慧小城镇建设助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梦 [J], 李浩3.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从单向发展走向双向均衡 [J], 王勇4.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 [J], 张丽萍;郑庆昌5.从传统城镇化走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分析视角 [J], 王守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研究_李浩
。 需要注意的是 , 历史分期虽然是一种史学研究方法 , 但 却有着广 泛 的应 用 , 譬 如 , 在城市发 展研究 和城市规 划工作 中 , 常常对某一城市或 区域 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 分析其重大 事件及对城市 和区域发展 的影响 , 以此作为制定城市或区域 发 展战略 的基础 和依据 。 对于新 中国城镇 化发展 的历史 分期而 言 , 实际 仁 也 就是对城镇化 的发展状况进行不 同阶段 的划分 , 其意义归纳起来主要是 首先 , 从 整体上结构性地认识 和把握 中国城镇化发展基本 历程 的需要 。 新 中国城镇化发展 的内容和关系错综复杂 , 历史 分期实 际上是一 种结构分 析的手段 , 通过对不同城镇 化发展 阶 段及其特 征的分析 , 有利 于从宏观上对 中国城镇化发 展形成一
内在属性必然会有所变化 , 那么对于城镇化历 史分期而言 , 不
历 史分期 以反映事物性 质的主要发展或 改变为基本宗 旨 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最基本的一个量化统计指标 , 其
同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和标准也必然要有所不 同 〕在计划经济
时期 , 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导了社 会经济发展 的各个 方面 , 城市
一
,
济 和改革 开放 两个时期 ,
一 年、 一 年、
一
年、
年至
今共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 以及进 一步再细
分 产 生的 个 亚 阶段 。
关键词 期 标准
新 中国
城镇 化发展
历 史分
中图分类号 下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 一 一
近 笔者有幸参加 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 目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发展战略研
况及城乡关系 自南生 ,
中国工程院 ` 我国城市化进 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叶嘉安 , 等 , 方创琳 , 等 ,
国开电大《区域经济学》形考任务3答案
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形考任务3在古典经济学中()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正确答案是:劳动力研究与开发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格鲁伯、弗农等人提出的。
正确答案是:美国人力资本是劳动力的智力资本与()资本的结合。
正确答案是:健康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正确答案是:创新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程度。
正确答案是:丰裕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经济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日本创新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正确答案是:熊彼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过()阶段。
正确答案是:三个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是创新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企业规模经济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幅度()要素投入增长幅度的经济现象。
正确答案是:大于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是:人力资本学说, 研究与开发学说, 创新理论OECD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要素。
正确答案是:企业, 大学研究机构, 知识的流动, 中介机构, 政府城市化水平由低到高明显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是: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正确答案是:科技研发合作, 技术援助, 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主要有纯粹的()。
正确答案是:劳务贸易, 信息咨询, 旅游加工贸易合作主要形式有()正确答案是:来样生产, 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 补偿贸易()等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是:弗里曼, 纳尔逊, 佩特尔, 伦德瓦尔, 波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主要包括()方面。
正确答案是:工业贸易合作, 农业贸易合作, 资金合作, 劳务合作, 技术合作城镇体系具有的特征有:()。
正确答案是:关联性, 整体性, 层次性城市化具有的内含有:()。
城中村改造的国际比较研究
社区融入
改造后的城中村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促进了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 。
社会稳定
通过城中村改造,减少了城市贫民窟现象,降低了社会犯罪率,有 利于社会稳定。
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改善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注重绿化和生态保护,提 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节能减排
改造后的城中村采用节能建筑和环保设施,有 利于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城市形象提升
城中村改造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05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城中村 改造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规划与引导
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和城中村改造专项 规划,明确改造目标、时序和策略,
社区治理创新
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构建政府、市场 、社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
系。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城中村改造模式 多样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城 中村改造过程中,采 取了多种模式,包括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社区参与等。这些 模式在解决城中村问 题时各有优缺点,需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政策支持是关键
探索改造模式
02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中村改造
模式,推动改造进程更加科学、合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持续。
促进学术交流
03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
作,共同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改造事业。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01
文献综述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城中村 改造的背景、意义、政策和实践 进行梳理和评价。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城镇化
城镇化(含答案)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城镇化进程分析2022海南,T1—22021湖北,T4—62021天津,T9【区域认知】了解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地理位置、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区际联系等区域知识。
【综合思维】从要素综合的角度提出不同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将城镇化的相关内容与城乡空间结构、人口迁移等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城市病的表现及其防治2023湖北,T7—92021山东,T10—112021福建,T6—8命题分析预测高考近年来对城市群体系内部的协调发展,如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之间的协作与竞争、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等问题考查频率较高。
不同地区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是国家层面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高考也会有所涉及备考策略备考中应强化对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解,注重教材中提供的真实案例,将基本原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应重视城镇化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运用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对各要素的不同影响,以人地协调观作为主要判定标准评价城市发展问题考点1城镇化进程1.城镇化的概念、内涵、标志、动力及意义如下图所示:2.城镇化进程的差异(1)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2)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3]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4]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迅速城镇人口比重大小[5]大[6]较小原因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7]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8]加速阶段城镇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镇化现象城镇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情境1倒“U”形曲线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镇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形曲线来表示。
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研究
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特征分析 (8)2.1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9)2.2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10)2.3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12)三、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 (13)3.1 指数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14)3.2 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权重分配 (16)3.3 指数计算与实证分析 (17)四、国际比较与评价 (18)4.1 国际人口发展指数的比较分析 (19)4.2 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国际评价 (20)4.3 基于国际比较的政策建议 (21)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23)5.1 研究结论总结 (24)5.2 对政策制定的启示 (25)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6)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反映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数体系,并对全球各国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国际评价。
通过对全球人口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明确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关键要素。
构建一个综合考虑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政策等多个方面因素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体系。
在指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全球各国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排名,为各国政府制定人口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人口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结合国际经验和案例,提出我国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人口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指数构建与国际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为全球人口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启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保持和提升人口质量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2024年度福建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练习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福建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练习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A.人才评价B.人才流动C.人才激励D.人才使用2.《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为主。
A.用户评价B.第三方评价C.市场绩效D.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3.()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感知平台4.统筹推进强基固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建设,大力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全国兴边富民典范和强边固边示范区。
A.开放兴边B.民生安边C.产业兴边D.以上都是5.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召开。
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6.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A.培养B.引进C.使用D.以上均是7.()是创新主体,是市场竞争主体,是产业发展支撑主体,是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主体。
A.国家B.政府C.企业D.个人8.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A.引进B.人才发展格局C.人才工作格局D.人才管理格局9.以下不属于专利法律关系的主体是?()A.发明人B.后申请人C.职务发明人D.专利权人10.()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的集合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11.一些()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A.一线城市B.大型城市C.省会城市D.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12.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属于()。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智乾: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智乾时间:2014-05-13 浏览次数:1566 次世界城镇化发轫于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由此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时代向城市时代转变。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条件、政治体制差异等原因,世界各国发展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类。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城镇化模式。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传统深厚。
各级政府长期对城市化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要借助市场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市的集聚与配置,并由此形成了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区城市群等。
该模式的优点:市场机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配置较为高效,有利于打破区域间行政藩篱与人为的隔离封闭,加速城镇化进程。
该模式的弊端:由于政府调控手段比较薄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放任自流的发展态势。
初期城市问题相当严重,城市内部矛盾突出,城乡冲突剧烈;聚集之后又出现经济活动由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的“逆城市化”现象。
由此带来的“过度郊区化”产生了土地资源浪费、资源过度消耗、贫富差距加剧等经济社会问题。
(二)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模式。
西欧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共干预政策,在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的同时,把政府规划与调整放在重要位置,力求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例如,英国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开发,通过设置绿带限制内城扩张,在绿带外围设立了8个距市中心32-50公里的卫星城,较好遏制了大城市的无序蔓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70%的市民可以乘公交上下班,对进入城市中心区的车辆征收拥挤费,从规划源头减少出行距离和次数等。
该模式的优点:注重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总体呈协同共进关系,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亦得到较好处理。
该模式的弊端:市场活力不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产业衰退,内需不振,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制约反应。
广东省2024公需课《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100分
1、[单选题] 广东省至今共建成了三批(B)家重点实验室。
A、5B、10C、15D、202、[单选题] 奥巴马在(A)年提出组建制造业创新研究院。
A、2012B、2018C、2020D、20233、[单选题] 内地与香港从(D)起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
A、2019年1月18日B、2021年1月28日C、2022年1月18日D、2024年1月29日4、B [单选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降税承诺在哪一年全部履行完毕?A、2005年B、2010年C、2012年D、2015年5、B [单选题] 中国在哪一年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6、A [单选题] 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什么?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7、C[单选题]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是?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8、D[单选题] 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的最新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A、8.1ZBB、9ZBC、28ZBD、32ZB9、A[单选题] 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发布,以下不属于其主要特色的是A、加强关键算法技术研究B、体系化布局政策C、突出粤港澳协同发展D、夯实自主算力底座基础10、A [单选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A、基础B、核心内容C、主要部分D、基本构成11、B[单选题]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A、人才B、创新C、资本D、开放12、A [单选题] 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以()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
A、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B、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产业数字金融C、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D、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13、ABC[多选题] 新质生产力具有()的特征。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因此他们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备受关注。
下面,本文将分述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中国城市化进程1.政策驱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最终加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推动。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计划,旨在维持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并且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
政府的计划包括了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提供更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快速城市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
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一亿多的农民从农村地区移动到城市,而这个数字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这种快速城市化的趋势除了政府的推动之外,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城市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伴随着城市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城市贫富差距加大和城市病等等。
尽管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但是中国政府仍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印度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起步相对滞后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相比,印度的城市化起步相对较晚。
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城市化的发展才真正开始,但是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与人口增长速度未能同步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2.贫困问题印度是一个收入水平差异非常大的国家。
虽然城市化带来了一些人口流动,但贫困问题也加剧了印度的城市化问题。
在经济发达城市和内陆地区,贫困和贫穷的人口数量很大,他们遭受雇佣歧视和不充分的社会保障。
尽管印度政府在推动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得到改善。
3.水资源问题另一个印度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
尽管该国是印度洋上的半岛,但许多城市和地区却缺乏足够的水资源。
由于印度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很快,这就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情况。
总结总之,虽然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城市化规划和发展方式。
城镇化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探索
城镇化模式国际比较与中国探索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3年第8期胡少维近10年来,中国城镇化以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
10年来,城镇化既增加了投资又推动了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持久动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未来,城镇化依然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
加快城镇化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中国的城镇化究竟采取什么模式,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中“新”要体现在何处,值得深入思考。
正确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生态文明的核心课题,而且也是确保中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之关键。
国外不同时期几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英国:城市与农村变革同步推进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近10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从20%提高到51%,从而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
1760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技术革命,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英国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并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由此加快。
“圈地运动”则引发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大农场的建立、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农畜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释放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满足了毛纺织工业对于原料和劳动力的双重需求。
●美国:低密度蔓延式扩展美国的城市化起步于19世纪30年代,到1920年时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1.2%。
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许多城市人口移居到郊区,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紧凑和密集型向多个中心分散型转变。
在空间格局上表现为城市沿公路线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
低密度的蔓延式扩展降低了人口密度,促进了城市与郊区、乡村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
低密度蔓延式城镇化也带来诸多问题,包括大量森林、农田、绿地被占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耗费通勤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能源消耗;居住区过于分散,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设施难以配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老城区破旧,设施得不到更新,商业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的优势得不到很好发挥等。
中国的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徐匡迪城镇化的概念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转化为主体,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演进的过程,所以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指标。
在现代意义上讲,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现象,不是一种打造的结果。
中国过去30多年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2年城镇化水平从20%提高到50%多。
全球公认50%是一个转折点,在50%以前,城镇化主要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打工来形成,而且主要是以生产轻工业品和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50%以后就要看这个国家有没有创新能力,并且能不能持续上升。
现在世界上总体城镇化率都很高,平均已经超过50%。
但是有三个集团,第一个是发达国家,他们在经历了50%以后,产业转型,从手工业、轻工业、一般的餐饮服务业向高端的金融、贸易、服务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转移,成为第一集团;但是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南美的国家,中东的资源性国家,以及非洲的国家,它们的城镇化率到80%、90%,但是人均GDP上不去,比如菲律宾和韩国同一年达到50%,但是菲律宾现在还是人均4000多美元,而韩国20000多美元。
这就是说,在50%以后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动力,那么也就是城市病集中爆发的时期。
所有人都向往城市生活,如果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像菲律宾、巴西、埃及,以及印度的一些大城市,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城市病。
从全球来看,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过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工商业、金融服务业都是因为城镇化而发展。
就拿中国来说,大约60%的增加值都是在城市里边,还有40%是来自哪里?不是在农村,主要是矿山,矿业也属于工业。
85%的服务业增值,70%的国内生产总值,特别重要的是80%的财政税收来自城市。
城市是促进技术进步和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地方,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电气化和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化都发生在城市。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李浩【期刊名称】《城市规划》【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search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scale" is even cruci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untries larger than 2 million km2 or with GDP more than 650 billion dollars can be compared with China correspondingly, and there are 24 such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hich are leading the glob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cover almost all types of countries, an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reference to carry 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the 24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iers.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ier are mainly developed countries, whos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are quite high; countries in the second tier are urbanized relatively later, butrndeveloped rapidly, thus their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have been developed unbalanced, and fallen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Countries in the third tier including China and India are still in the starting phas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ir ke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th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balanc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development.%国际比较对于中国城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尺度”观念至为关键.研究认为,与中国具有相对可比性的国家或地区可以界定为国土面积大于200万km2或GDP大于6500亿美元,全球只有24个这样的国家,它们主导了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囊括了世界主要国家类型,可以作为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基本参照框架.就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看,24个国家表现为三个不同的梯队:第一梯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较高,主要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早,先发优势突出;第二梯队城镇化起步稍晚,但发展迅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衡,乃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印度等处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第三梯队,城镇化发展尚处于后发的起步期,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实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总页数】8页(P17-23,44)【作者】李浩【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1.1;TU984【相关文献】1.中国城镇化的结果和政策干预--《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评介2.中国城镇化受何影响、有何结果、如何优化?——以《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为分析基点3.做好“三个回归”实现“三个转变”——中国奥运事业如何更好地展示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的思考建议4.绿色增长驱动因素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20国集团(G20)”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5.集团化·决策支持·人才梯队——浅析都市生活类报纸财务管理的三个关键问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镇化发展国际比较:经验及镜鉴
城镇化发展国际比较:经验及镜鉴
李为;伍世代
【期刊名称】《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5
【摘要】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工程,迫切需要总结吸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积极经验和反面教训.国际城镇化公共服务、形态布局、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政府应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城镇居民提供充足公共服务,城市群正成为各国引导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是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李为;伍世代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2
【相关文献】
1.我国住宅未来发展目标的国家战略思考——从城镇化发展的国际比较角度 [J], 张杰;胡珊
2.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 [J], 黄庆华;周志波;陈丽华
3.新型城镇化发展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J], 张小锋;杨淑敏
4.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网络建构的国际比较与镜鉴 [J], 陈寒冰
5.新型城镇化发展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J], 张小锋;杨淑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作者简介】李 浩(1979-),男,博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邹德慈院士工作室高级城市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3-01-06【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01-0017-07【中图分类号】F291.1;TU984【文献标识码】A 【摘要】国际比较对于中国城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尺度”观念至为关键。
研究认为,与中国具有相对可比性的国家或地区可以界定为国土面积大于200万km 2或GDP大于6500亿美元,全球只有24个这样的国家,它们主导了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囊括了世界主要国家类型,可以作为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基本参照框架。
就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来看,24个国家表现为三个不同的梯队:第一梯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较高,主要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早,先发优势突出;第二梯队城镇化起步稍晚,但发展迅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失衡,乃至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和印度等处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第三梯队,城镇化发展尚处于后发的起步期,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实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共进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城镇化;中国;国际比较;“24国集团”;“三个梯队”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search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concept of “scale” is even cruci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untries larger than 2 million km 2 or with GDP more than 650 billion dollars can be compared with China correspondingly, and there are 24 such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hich are leading the glob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cover almost all types of countries, an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asic reference to carry 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the 24 countr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iers.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ier are mainly developed countries, whose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level are quite high; countries in the second tier are urbanized relatively later, butdeveloped rapidly, thus their urbanization and economy have been developed unbalanced, and fallen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Countries in the third tier including China and India are still in the starting phas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ir ke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th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nd balanc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WORDS: urbanization; China;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group of 24 countries; three tiers1 研究缘起近来,城镇化发展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空前重视和热议,其核心议题之一,便是中国的城镇化道路究竟该怎么走?城镇化发展如何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条件,实现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全球现象,世界上200多个国家或地区,或早或晚,或快或慢,都已经历或正在经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着重于自身国情条件的深入研究,也应当立足于国际视野,从全球城镇化发展潮流的比较研究中审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因、特征,进而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
实际上,国际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也有重要的深化作用。
然而,在有关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或讨论中,常常忽视或较少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哪些国家与中国具有相对的可比性?有人习惯于将新加坡、香港等与中国大陆相对比,认为中国大陆城镇化水平过低,其实这些对象只是一些面积很小的城市型国家或地区,比较研究很难有说服力。
因此,“尺度”观念对于城镇化比较研究至关重要。
另一个引发笔者思考的问题是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大量既有研究指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周一星,1982;梁进社,1999;张颖、赵民,2003;徐雪“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关于中国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李 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236,51108427),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2-ZD-8)。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李 浩GROUP OF TWENTY FOUR COUNTRIES AND THREE TIERS: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LI HaoP l a n n i n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1期 VOL.37 NO.1 JAN. 201318梅、王燕,2004;等)。
但是,当笔者运用世界各国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却难以发现其显著的规律性(图1)。
有鉴于此,本文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尝试为中国城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建立起一个相对可比的参照框架,从而提高比较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也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殊国情条件。
当然,本文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思考。
2 研究假设在一般意义上,城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化的一个自然过程。
作为一种地理现象,不仅气温、降水、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对人类聚居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其所在地区空间范围大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似自然条件下空间范围越大,必然各类资源更为丰富,发展腹地更为广阔。
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根本动因和结果都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其经济规模又往往是反映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同时,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人口迁移作为城镇化发展的直观表征,一定地域内人口数量的多少必然影响到该地区的城镇化人口规模,进而对城镇化的速度和进程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人口越少,城镇化进程的各种关系必然相对简单,也就越容易实现或达到某种较为“极致”的聚居状态(如高度的城市型集中或高度的乡村型分散)。
考虑到这些因素,本文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假设,即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尺度与规模对其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城镇化国际比较研究的可比性;为开展定量研究,具体选择“国土面积”、“生产总值”和“总人口”共3项基本指标作为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空间尺度、经济和人口规模的主要变量。
在资料来源方面,本文研究中有关世界各国或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等数据取自该方面较权威的《联合国城市化报告》(每隔一年予以更新);由于《联合国城市化报告》中缺少国土面积、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等统计指标,这些数据主要取自世界银行网站在线数据(/)。
3 “24国集团”与“三个梯队”的发现过程当我们把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国土面积和生产总值分别在竖坐标和横坐标上加以定位,便可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但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却主要集中分布在坐标系左下角的很小一片区域,这些国家不仅国土面积很小,而且经济规模也不大,理论上讲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可比性较弱。
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具体认识,经过反复斟酌,笔者在坐标系上添加两条辅助线,分别代表国土面积为200万km 2和GDP为6500亿美元的统计数值,这样,就获得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国土面积超过200万km2或GDP超过6500亿美元的国家或地区,全球只有24个。
为便于讨论,本文将其称之为“24国集团”。
图2中的这两条辅助线主要是靠统计图1 世界各国(地区)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rate and economic level of all countriesin the world注:根据《联合国城市化报告》,目前可获取的世界各国(地区)城镇化率的最新数据为2009年度,本图中人均GDP为与之一致同样取2009年数据。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2010;世界银行网站在线数据。
图2 世界各国(地区)基本国情的综合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注:1.圆圈大小和灰色程度分别代表总人口规模和城镇化率,为可获得的2009年最新数据(中国城镇化率特别更新为2011年底数据),GDP为2010年数据;2.因图面所限,总人口及城镇化率指标仅对24个国家进行了展示。
资料来源:同图1。
19分析观察取值而得,那么,它们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国土面积而言,接近200万km 2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等,与之对比,我国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的国土面积分别为166万km 2和123万km 2;就经济总量而言,接近6500亿美元的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和荷兰等,与之对比,2010年中国GDP约为6万亿美元,排名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两省的GDP分别约为6797亿美元和6119亿美元。
也就是说,200万km 2、GDP为6500亿美元的统计数值大致可以理解为与中国国土面积或经济规模最大的省份基本相当。